赵志珍的个人简介
赵志珍(1921年11月3日-2018年4月17日),河北省易县人。原名赵秀琴。1935年在北平女子第二中学读书时就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后转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参军后,在八路军独立第1师政治部做民运工作,任易县妇救会主任。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易县妇救会主任、地委妇委副书记。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杨代总长办公室主任”、北京卫戍区政治部顾问。后离休。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夫妻感情甚谐,1992年被全国妇联评选为“金婚佳侣”。
2018年4月17日,赵志珍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人物生平
1935年,赵志珍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后转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参军后,赵志珍在八路军独立第1师政治部做民运工作,任河北易县妇救会主任。
1938年11月28日,赵志珍在河北涞源县北城子村与杨成武结为夫妻。新中国成立后,赵志珍曾任北京卫戍区政治部顾问等职,后离休,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18年4月17日,赵志珍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个人生活
初次相见赵志珍是河北易县人,比杨成武小7岁。在家乡和天津的大哥家读完小学后,就被送到北平的二哥家,在北平女子第二中学读书。中学期间,赵志珍参加过“一二?九”学生救亡运动,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赵志珍和几个女同学坚决要求去太行山参加抗日武装打日本鬼子。征得二哥同意后,她带着小弟赵晶溪,和同学一道,于1937年7月23日登上平汉线停运前的最后一趟列车,到了保定。
到保定后,赵志珍一行沿着太行山,一路西行,经满城抵达狼牙山地区,并与党组织联系上了。一个多月后,八路军主力来了,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一一五师独立团在团长杨成武的率领下,先在腰站击毙日军300余人,又连克7座县城,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很快就扩编成八路军独立第一师。那一年,赵志珍正值16岁的花季,这位杨师长自然就成了姑娘心目中的第一位抗日英雄。赵志珍一行边走边打听,终于找到了八路军独立第一师的驻地。
“师长,有几个从北平来的女青年,要求见你,说是要当八路军。”杨成武正站在地图前考虑下一步的作战计划,一位参谋的报告打断了他的思路。
“噢,那就请他们进来吧!”杨成武未加思索地说道。
等几个风尘仆仆的女学生走进屋里后,杨成武一看,原来都是十五六岁的女学生,便直截了当地说道:“你们不在北平好好读书,跑到这山沟里干什么?”
杨成武这一说不要紧,一下子就捅了马蜂窝。几个姑娘顿时喊成了一团:“我们要当八路军,打鬼子!”“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嘛!”“民族危亡,我们怎么能安心读书呢?”
本来,在这几个学生当中,要数赵志珍最勇敢,杨成武注意到了这位“腼腆”的女学生,便走过去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赵志珍。”姑娘的头仍然低着。
“十几啦?”
“十六。”
“不小了嘛,为什么不说话呀?”杨成武又问道。
赵志珍抬起头,瞥了一眼杨成武:“她们都说了呀……”
眼见她们如此坚决,杨成武便喊进一个参谋,对他说道:“你带她们去政审、体检,办参军手续吧!”
从这一天开始,赵志珍便成为八路军的一员了。
一封情书经过三个月的战士生活锻炼,赵志珍被分配到政治部当干事,负责民运工作,后又兼任了易县妇救会主任,而杨成武此时既任独立一师师长,同时也任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司令部刚好也在易县。
交谈中,他们俩逐步加深了相互的了解,赵志珍愈发崇拜、爱慕自己的司令员。而杨成武也愈发喜欢这位纯真勇敢的姑娘,尤其是在得知赵志珍也是共产党员后,杨成武更是心动,以至有时一两周时间不见面,他便会找个理由去政治部或妇救会看看。
1938年深秋的一天晚上,已经深夜11时多了,杨成武还在屋里踱着步子。以往,他都是在这个屋子里运筹帷幄,许多作战方案就是在他的沉思中胸有成竹地定下来的。可是现在,他已经端坐了半个时辰,却还是忐忑不安,下不了笔。原来,他是在构思写一封倾诉美好感情的求爱信。这是他第一次写这样的信,而且对于杨成武而言,这也许就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封情书。要是人家不愿意,该多难为情啊!
照明的蜡烛即将燃尽,杨成武走上前去重新点了一根,又背着手来回走了两步,猛地停了下来,坐到了桌前,提笔疾书了起来:
子珍同志:我在很久的时候就想和你谈一段私话,因为环境及其他种种的原因,总未找着一个好机会,结果直到今天仍然未达到我的愿望,把这件重要事情拖长到今天,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可惜的事。现在为达到我那长久的愿望,我写这个简单的信来与你作第一次的谈话吧!
我们都是共产党的干部,我们的任务和目的是一样的,虽然我们有南北方籍贯的差异,但我们是在一条战线上、一个任务上斗争的,在以上等的原因下,我今天向你提一个建议―――我们亲密地拉起手来做一对异性朋友,好吧?同意吧!盼你给我一个答复。
已到半夜了,大家早已睡觉休息了,因为时间的关系,无法一下子把我要对你谈的一切一切,今晚在这短纸上说完,只好留着以后谈吧?祝你进步与健康!
这是杨成武写的第一封也是唯一一封情书。这位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叱咤风云的虎将,在感情的天地里可谓是字斟句酌、欲言又止,当他鼓起勇气写完这封信后,才如释重负地长长地出一口气,放下笔,揉揉发酸的眼睛,又把信拿起来从头到尾看了两遍,小心翼翼地折叠起来装进信封里封好。怀着深深的期盼和幸福感,杨成武走到院子里检查了一下岗哨,这才回来躺下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杨成武让警卫员把信给赵志珍送去,并嘱咐说不要让任何人知道。赵志珍收到司令员写的亲笔信,一下子就愣住了,心里像是揣着一只小兔子扑通乱跳,她惴惴不安地拆开信,没读几句就脸红了。
“子珍同志”,怎么是“子珍”呢?噢,不会错,一定是司令员把“志珍”听成了“子珍”。赵志珍继续往下读,竟然一口气把这篇珍贵的文字读了几十遍,心中泛起了阵阵涟漪。收到信的第二天,赵志珍以平静的心态找到了杨成武,当面表明了自己对他相同的态度。
爱情的闸门一经打开,便会像潮水般汹涌,杨成武与赵志珍沉浸在无比的幸福当中。烽火年代是不允许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在工作之余的几次约会和畅谈之后,一天傍晚,杨成武拉住赵志珍的手说道:“我们结婚吧!”
在四眸深情的对望中,赵志珍微微点了点头。
“明天我就给军区聂司令员写结婚申请报告!”杨成武激动得像孩子一样。
“为什么等明天?”赵志珍温柔地问道,眼睛仍然盯着杨成武。
“对,今天就写,现在就写!”杨成武一下子把赵志珍拉到了自己怀里。
经聂荣臻亲自批准,杨成武与赵志珍于1938年11月28日在涞源县北城子村举行了结婚仪式。这是杨成武给赵志珍发出情书的第八天。
共渡危难一天的婚假结束后,杨成武和赵志珍又投入了紧张的战斗。战争是残酷的,杨成武一次次带兵出征,赵志珍就一次次提心吊胆,直到看见丈夫平安归来。转眼就到了1943年初冬,日军又向抗日根据地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扫荡。地方党组织为了保护赵志珍和4岁女儿杨易生的安全,便把母女俩安排在狼牙山附近一个名叫五峰寨的山里。山里有个叫不老庵的地方,只有一户人家,母女俩在这户人家住了几天,一直很平安。而杨成武由于患疟疾多日,在四五个警卫人员的护送下,从狼牙山战场撤了下来,也来到了不老庵养病。
杨成武刚一下骡子,就看见了妻子和女儿从屋里走了出来。几个月没见面,突然相见,夫妻俩自然惊喜万分。可是发着高烧的杨成武只是模模糊糊地看了看赵志珍,就又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赵志珍含着泪从早到晚地护理着杨成武,陪伴在他的身边。“成武,你不能倒下呀!”赵志珍一遍遍地喊着丈夫的名字,一边不停地用浸过冷水的毛巾敷在杨成武的额头上退烧。
在赵志珍的精心照料下,两天后,杨成武的高烧退了,神智清醒了,但病情仍未缓解。这天一大早,房东霍金生大哥给杨成武端来了早饭,杨成武没吃几口,屋门就“咣当”一声被警卫员撞开了,原来日本鬼子正往这边赶来了。敌人似乎发现藏着八路军的重要人物,东山梁上传来几声枪响,接着,敌机又俯冲了过来,投下了几枚炸弹。
尚未痊愈的杨成武,面色痛苦地看了看怀中的女儿和对面的妻子,艰难地说道:“志珍,告诉霍大哥,随我们一起突出去!”
“不行,来不及了,你们先走,别管我!”赵志珍的心里十分清楚:如果随杨成武和几个战士一起突围,必然要遭到日本鬼子的追击;如果自己留下来吸引鬼子,杨成武一行脱险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想到这,赵志珍厉声催促道:“成武,快走啊!快下命令啊!”杨成武摇摇晃晃地挣扎着站了起来:“一起走,留下你们怎么办!”情况万分危急,分秒必争,不能再犹豫了。赵志珍冲过去,一把抱过易生,使劲把杨成武顶出了门。守候在门外的警卫员正焦急万分地等待着,见赵志珍把杨成武推出了门,不容分说,便将杨成武抬到骡子上,飞快地向西边的山坡跑去。
杨成武本来正在病中,心里着急却身不由己,此时一激动,顿时大汗淋漓,病症一下子好转了很多。他扭头往回看,并不住地在骡子上大声喊道:“快回去!接他们一起走!”“司令员,你的安全要紧,那样都走不掉了!”警卫员们顾不上理他,只是用力抽打着骡子飞快地向西跑去。东山梁上下来的二三十个日本兵,远远看见几个八路军飞速向西山梁奔去,知道追也追不上了,气得叽里咕噜骂个不停,带头的家伙一挥手,这帮鬼子兵便向霍金生的家奔了过去……
杨成武和警卫员们翻过山梁后,杨成武说什么也不走了,挣扎着从骡子上跳了下来,端起望远镜望去。此时,鬼子窜下山坡,闯进屋子搜查,火烧房子的经过一幕不落地都进入杨成武的视线。可他自始至终也没看到妻子和女儿以及霍金生的身影。杨成武顿时心如刀绞,刚才爱妻舍生忘死救他的一幕又浮上心头,“志珍……”眼见房子快要化成灰烬,两行泪水从杨成武的脸上滑落下来……
令杨成武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妻子赵志珍居然会重新出现在自己面前。原来,在霍金生的帮助下,赵志珍他们躲进了一个石缝中,成功地躲过了鬼子的搜捕。当杨成武沿着霍金生手指的方向看见赵志珍和小易生走过来时,忍不住迎上去,一把握住妻子的手动情地叫一声:“志珍……”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赵志珍望着丈夫憔悴的脸,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多年以后,赵志珍回忆起这件事说道:“杨成武是岩上青松一般的人,值得我尊敬。为这样的人我乐意付出劳动,付出心血,甚至在我们二者必舍其一的时刻,我情愿献出自己的生命。”杨成武同样也没有忘记妻子的深情厚意。1992年农历9月9日,是杨成武夫妻二人商定共同过生日的日子,全家老少欢聚一堂,杨成武深情地读起了他特意为赵志珍写下的一首诗:“风风雨雨几十年,海枯石烂意志坚。居家操劳人人赞,辅佐大事吾内贤。”杨成武读罢,儿女们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幸福的泪水模糊了赵志珍的眼眶。
当杨成武因病不幸于2004年2月14日与世长辞后,悲痛万分的赵志珍又打开了自己在丈夫80岁生日时送给他的礼物―――66年前杨成武的笔迹,他的第一封,也是最后一封情书……那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让她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家庭子女
大女儿杨易生(后改名杨毅),196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是解放军《空军报》的编辑,因“杨、余、傅事件”受到株连,1972年被折磨致死。“杨、余、傅事件”平反后,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下,杨毅被恢复名誉,定为“革命烈士”。
二女儿杨俊生,毕业于解放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先后在第二炮兵司令部,武装警察部队政治部干部处,司令部装备处(部)、技术开发部工作,历任参谋、副处长、处长、部长等职,1996年7月被晋升武警少将军衔,成为中国武装警察部队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将军。
长子杨东胜,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第二炮兵部队某研究所所长。
次子杨东明,毕业于北京航空工业学院和国防大学,曾先后任山西省军区太原警备区政治部主任、北京卫戍区政治部副主任、河北省军区副政委、总后勤部物资油料部副部长,1994年7月晋升为陆军少将军衔。
三女儿杨东荣、三子杨东成、四女儿杨扬,也都分别毕业于北京医学院或解放军洛阳外语学院,担任医生或研究所、部队机关的领导工作。后来,杨东成转业,到商业部政策研究室任副主任,后下海办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