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变迁】
南宋朝时,高宗赵构了粉饰太平,元宵放灯已发展到新的高峰。当年硖石灯彩进京朝贡,被选为“灯彩精品”。在唐僖宗乾符年间(874-879),硖石灯彩即已誉满江南,南宋时,被列为朝廷贡品。清代乾隆年间,硖石形成了演灯、顺灯、斗灯的盛况,下东街的“塔灯”、横港桥的“凌云阁”、横头的“梅亭”等灯会层出不穷。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硖石民间制灯、迎灯盛行,灯彩的制作工艺和造型形态亦有较大突破,出现了“龙舟”、“采莲船”等品种。
【艺术特色】
硖石灯彩工艺独特,其制作主要以拗、扎、结、裱、刻、画、针、糊“八字技法”见长,尤以针刺花纹精巧细美取胜,制作精巧,细腻秀丽,玲珑剔透,经千百年的锤炼,成为融声、光、电、建筑、书、篆、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传统手工艺品。
【制作技法】
源自海宁的硖石灯彩以独特的针刺工艺见长,集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金石、刺绣等艺术门类之大成,寓诗情画意于内。专家介绍,其工艺有八大技法,分别为“针、拗、结、扎、刻、画、糊、裱”。其高度的技艺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