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

时间:2024-02-26 06:53:08编辑:分享君

法律上的"父母"是如何定义的?

法律上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继父母.生父母是有血缘关系的父母.养父母就是形成收养关系的父母,而继父母是指生父母一方或双方再婚的配偶.你是想问关于抚养或扶养关系还是继承关系? 再问: 都想知道再答: 关于扶养关系: 抚养,是指长辈人对晚辈人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抚育。它包括父母对子女有法定的抚养义务。如《婚姻法》第21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这里的“子女”,主要指未成年子女,以及虽已成年但因患病或有残疾等而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此外,父母对非婚生子女、已依法形成收养关系的养子女同样负有抚养义务。未成年人,并且与继父母长期共同生活,也可以形成抚养关系。 关于赡养关系: 赡养,指晚辈人对长辈人在物质上和生活上的帮助。它包括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仅发生在婚生子女与父母间,而且也发生在非婚生子女与生父母间,养子女与养父母间和继子女与履行了扶养教育义务的继父母之间。 关于继承关系: 根据《继承法》第十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再问: 是否只要形成抚养关系就能成为父母?再答: 不是的,父母在法律上的定义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继父母,没有别的类型的父母。。。再问: 例如我叔叔在我未成年期共同生活,是否已经形成了收养关系?请问此时我能否继承他们的及亲生父母的遗产?再答: 亲生父母的遗产,只要他们没有立下遗嘱把财产给别人,你就是可以继承的 关于你叔叔的,这个要看实际情况,比如说你叔叔有没有配偶、子女,父母是不是还健在?你跟你叔叔在你未成年期共同生活,是只有你们两个人吗还是怎样?再问: 叔叔有子女,但是叔叔对我履行了抚养义务


父母的定义是什么?

哥们抗住吧,除非是非常牛逼的人,刚工作就能得高薪的不多。就是再牛的人也得有个学习的过程,何况牛人不是太多的。选择创业对于你来说真的很难,想好自己是不是真的有足够的资金、人脉、背景等等的资本再决定。最关键是缺少经验,什么事情都没做过,因此可能遇到挫折很多。如果不确定有足够的资本,建议你先打打工吧,积累些经验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不论选择哪条路最重要的是恒心,不论是做什么工作,只要用心去一直做下去,总能获得成功的。另外要懂得自己去思考问题,只知道干活,一辈子就只能干活,发现工作里的问题,自己去寻找更好更快的方法,积累经验熟练技巧。
父母孝敬的问题,他们如果凭自己的收入过的还行而你自己太拮据的话,就不必给太多了。目前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实力,今后有一定实力之后再尽孝也不能说是不孝。觉得你现在最重要的是跟他们沟通好,亲戚家里可能有很厉害的跟你同辈的人吧,他们可能有一种攀比的心理,或者亲戚在父母面前炫耀,让你父母很生气,可能是一时生气才赶你出来。父母从心底里还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只是恨铁不成钢,要让他们知道你在努力,在尽全力。
身体的问题还是多注意注意吧,在外面没人提醒,什么都得自己用心。懂得关心自己,健壮的身体是年轻人的一笔财富,我当时就是没当回事,感冒不吃药硬抗最后落个鼻炎,现在一着个凉整个头都大。最后祝你事业成功家庭幸福!


如何做好家长工作(一)

家长们不懂得非智力因素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忽视了幼儿独立意识、良好情绪情感、良好品德素质和生活习惯的培养,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3、教育方法不当。或过分溺爱与保护,或过分严厉经常打骂,这种家教误区的存在使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产生了矛盾,出现家教效果抵消幼儿园教育效果等现象。做为幼儿教育机构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做好这项工作,使家庭和幼儿园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一、家长工作的目的 向家长宣传幼儿园教育的目标、要求,普及科学育儿和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指导家长遵循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以便家园配合,形成合力,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家长工作的内容 (1)帮助家长认识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不少家长对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有的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有的认为孩子幼时主要长身体,上学才是教育的开始;有的家长只顾挣钱,对孩子的教育不放在心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教育就是老师的事,家长只管孩子的生活就行了。教师应向家长宣传:幼儿期是人生的奠基时期,是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与性格、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是进行教育的黄金时期。还要使家长认清家长在教育孩子上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尽到自身的责任。 (2)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 家教观念决定着家长的教育行为,目前,不少幼儿家长在儿童观、发展观、教子观、人才观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导致一些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步入误区,直接影响着家教质量和家园合作教育。如:不少家长误认为向孩子头脑灌注大量知识便是智力开发,让孩子学会一技之长就能成才,并以为这就是早期教育;有些家长忽视幼儿社会性发展,不重视孩子的性格及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有些家长家教观念陈旧,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帮助家长端正与更新家教观念,树立使孩子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树立面向未来从幼儿开始、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观念。 (3)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 当今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但又教子无方。他们不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缺乏科学育儿知识。有的家长对孩子娇惯溺爱,有的简单粗暴;有的家长对孩子过早地进行定向培养;有的家长不主张孩子玩游戏,认为游戏是学不到东西的,对幼儿施行小学化、成人化的教育等等。因此,我们要向家长宣传有关幼儿身心特点和科学保育、教育的知识,让家长了解教养孩子必须遵循科学规律,坚持严爱结合、正面教育,并做到以身作则、教育一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有效性。 (4)帮助家长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要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尤其是幼儿家庭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环境教育,要重视为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目前,在物质条件上家长大多注意给孩子购买大量图书、玩具、视听材料等,但往往缺乏选择性;有的家长任孩子长时间地看电视、玩游戏机;有的家庭装修得非常讲究,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但却没有一块适合孩子活动的空间,孩子在家里这也不能碰、那也不能动,甚至连玩具也束之高阁,这样的环境就大不利于幼儿的发展。教师应使家长了解,孩子是在活动中发展的,建议家长根据家庭条件给孩子留出活动空间,并为孩子提供适宜的、适量的活动材料。另外,不要总是将孩子长时间关在家中,应多让孩子到户外去活动,利用双休日及假日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丰富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锻炼身体。 家庭的精神环境是由家庭成员的修养、家长的教育观念、教养态度、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家庭氛围等构成。这是关系幼儿身心发展更为重要的方面,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幼儿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家长都很爱孩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是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不少家长由于不了解孩子、不尊重孩子,教养态度与教养方法不正确或者溺爱孩子,这样便不可能为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有利的氛围,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三、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方式 大体可分为两类,即个别方式与集体方式。 (-)个别方式 个别方式是指幼儿园教师与幼儿家长间一对一地联系与进行工作的方式,这种方式对密切家园联系,实现家园同步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教育孩子不同于其它工作,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具有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另外,孩子的家庭状况、家长的教育观点与教养方式也各不相同,教师必须针对每个幼儿和家长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例如,有的孩子胆怯,有的任性,有的生活能力低下,有的孩子不合群等,都需要教师与家长通过个别化的工作了解原因,研究教育对策,相互配合教育。家长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如有的家长对孩子娇惯,有的粗暴,有的望子成才心切担教育不得法,有的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等等,需要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个别讨论的工作。 1. 家庭访问 家庭访问是家园联系常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家庭访问有孩子入园前的访问和人园后的访问。幼儿入园以前的访问十分必要。一般幼儿园在孩子入园前都要求家长填写家庭情况调查表,以了解幼儿及其家庭一般情况,但仅通过书面调查了解情况是不够的,必须进一步通过家访实地了解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家长的教育观点、教养态度以及幼儿在家中的表现等,以使孩子入园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并为家园合作打下初步基础。另外,对孩子入园前进行家访,让孩子在入园以前先认识老师,与老师建立初步的情感,可以减缓幼儿入园后的分离焦虑,使之能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教师在孩子人园前进行家访时,不仅要与家长交谈,还要与孩子交往,如教师可带些幼儿园小朋友生活与游戏的照片画册给孩子看,可与幼儿一起玩玩具、聊天,在交往中了解孩子的性格、兴趣和爱好。有的幼儿教师在孩子入园前的家访中发现有个别适应性极差的幼儿,还进行不止一次的家访。这种家访往往还会使家长对幼儿园产生信赖感。幼儿入园后的家访有定期与不定期的家访。定期家访,如规定每学年(或每学期)教师对本班幼儿普遍进行一次家访。不定期的家访则视需要而进行的家访,如班上有的孩子因伤病不能来园,教师尽可能抽时间进行家访,又如在教育中来要与某位家长一起研究孩子发展和教育中的问题,共商教育对策时可以事先与家长约好,进行家访。一般说来,有特殊问题须家园下大力气合作教育的儿童,教师都应列为家访重点,往往每学期不止一次进行家访。如某老师班上有一名小朋友性格孤僻,不愿上幼儿园,即使来园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为此,教师进行了多次家访,了解孩子性格孤僻的主要原因。她的父母整天忙于做生意,长期将孩子一人锁在家中,很少与人交往。据此,教师花大力气做家长工作,一方面说服家长多亲近孩子,工作再忙也要拍出时间和孩子交往,并为孩子找小伙伴;另一方面教师在幼儿园多亲近他,创设条件让他和小朋友交往,并对她的交往行为多给予鼓励和夸赞。经过双方努力使这个幼儿逐渐克服孤僻习性,变得活泼开朗,愿意上幼儿园,能与小朋友主动交往,也乐意参加集体活动了。家庭访问可以增进幼儿园与幼儿家庭间的沟通,促进教师与家长间建立和睦的情感。为提高家访的质量,在访问前教师要做好准备,明确访问的目的,确定访问的内容,访问中要创设良好的气氛,教师要注意自身的态度和讲话技巧,从爱护孩子,关心孩子健康发展为出发点,以平等、诚恳的态度与家长交谈,在交谈时应多倾听家长的谈话;教师在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时,~般要多谈孩子的优点和进步,谈孩子的特点和兴趣,在此基础上反映孩子的问题和不足,这样会使家长感受到教师不是在挑剔孩子的缺点,而是客观公正地看待他们的孩子,从而乐意和老师共同研究教育对策,进行合作教育。在研究孩子问题时,教师和家长要力求取得共识,作为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不可总是埋怨家长,以免形成隔阂。教师和家长都要注意,切忌当着孩子的面去谈论他们的缺点和问题,教师更不可在家长面前议论别的孩子或家长。进行家访时,教师应善于观察,如房间里是否有孩子活动的空间?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如何?家庭成员间是否和睦?……以助于了解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在家访时,一般不作记录,所获信息应该事后追记,以免引起家长的顾虑和反感。2.个别交谈。 这里所说的个别交谈是指教师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与家长进行个别交谈和专门约请个别家长来园面谈。教师利用家长接送孩子时与家长简短交谈,是一种最简便、最及时和最经常的家园联系方式。虽然这种交谈时间很短,甚至三言两语,却可以及时互通信息,使家长与教师得知近日乃至当天孩子在园或在家的情况,以便家园随时配合,促进孩子发展。例如,某小朋友有挑食的不良习惯,不肯吃蔬菜。一天中午用餐时,在老师的教育和小朋友的影响下吃了一些蔬菜,虽吃得不多,但对他说来却是个进步。教师记住了这一进步,当离园时教师当着孩子的面向家长表扬了孩子的进步,家长听后十分高兴,回到家中告诉家人孩子受到表扬的事,而孩子受到这一次次的表扬和鼓励(正向强化),就很愿意再重复这种良好行为,挑食的毛病就逐步改掉了。同样,家长也可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把孩子在家的进步,三言两语地告诉老师,这样双方默契配合,及时交流信息,就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行为向着预期的教育目标方向发展。约请家长来园面谈是另一种个别交谈形式,它与前面所说的接送孩子时交谈不同,是一种有目的、有准备、有一定深度的交谈。一般说来,采取这种约谈方式是由于下述情况:一是孩子存在某种比较突出的问题,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研究、配合教育,或是教师发现在家庭教育上存在不利于幼儿发展的问题需要作个别的家教指导,教师和家长要作较长时间的交谈。这种交谈需要教师事先作充分的准备,抱着诚恳、耐心的态度,在取得家长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另外一种情况是,有的家长因故比较长时间离开家,不了解孩子近期发展情况与教育要求,教师可专门约定时间和家长交谈,有些家长也会主动找教师约谈。这种交谈大多是由教师向家长比较全面地汇报孩子的发展、进步及存在问题,通报近期的教育目标和家园配合的要求,商讨今后的合作教育内容。这种有明确目的事先约定好的个别交谈,教师均需事先认真作准备,包括汇集、分析有关孩子发展的材料,准备提出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在交谈时,教师不仅态度要诚恳,还应设法营造的良好氛围,使家长消除思想顾虑,轻松地参与交谈。3、论坛交流 满足一部分家长的需要,教师的交流反馈要求及时,语言要言简意赅。 4.幼儿成长档案 幼儿成长档案是目前我园即将推出的家园联系的一种新的有效的形式。现在,有些家长工作繁忙,难以抽出时间与教师经常交谈,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显得尤为重要。幼儿成长档案灵活方便,传递信息及时。家长可从档案中经常得知孩子的学习主题、孩子的表现、进步、问题及幼儿园对家庭在配合教育方面的具体要求;教师则可从中获得幼儿园教育效果的反馈信息,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得知家长的意见和要求。教师要围绕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近期的教育任务,结合孩子个体发展的实际来写来评价。家园经常地、不间断地交流信息,相互配进孩子的发展。时间长了,成长档案就成为反映孩子发展与教育的宝贵资料。 5.电话 对于工作繁忙无暇接送孩子的家长,教师可利用电话和家长联系。幼儿园老师记下这类家长的电话,并且了解最佳通话时间,和家长适时联系,受到家长欢迎,促进了家园合作。个别方式还有许多,例如有位家长工作很忙,但很关注孩子的发展,由于她不能接送孩子,无法与老师当面交流情况,便通过录音带传送信息,和老师交流。总之,采取何种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二)集体方式 幼儿园家长工作集体方式是指对家长群体进行工作的方式,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或家教专题讲座、家教经验交流、各种家教研讨活动、设置家园联系栏(家教园地)、组织面向家长的开放日以及印发有关家教学习资料等等。集体方式的家长工作与个别化的家长工作必须结合进行。家长工作的集体方式大致有如下方面。 1、家长会 是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家长工作方式。有全园性的、有年级与班级的,"还有不同类型的家长会。全园性的家长会要求全体家长都参加,一般安排在学年(或学期)初与学年(或学期)末,这种家长会的内容大多是向家长报告幼儿园的工作计划,汇报教育成果及家长提出要求等。年级家长会则是向家长报告本年级教育工作计划,特别是讲解这一学年(学期)的教育目标和家园合作教育的要求,并可组织讨论,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分班家长会更具有针对性,便于家长与教师双向交流,共同研讨有关孩子的保育教育问题。家长会的形式不拘一格,主要应注重实效。有的班级家长会开得生动活泼。如某幼儿园为了促使家长克服过多包办现象与幼儿园配合一致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召开了一次家长会,请家长看孩子穿衣比赛?quot;看准穿得快"的游戏;另一所幼儿园则召开家长会,观看孩子操作智力玩具,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看孩子的活动,使那些平目包办过多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与班上其它小朋友比较显得笨拙、无能,受到触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再向家长讲包办代替不是爱,是一种对儿童发展机会的剥夺,从而帮助家长克服包办代替的错误教养态度,使这些家长愿与幼儿园相互配合,注意培养孩子勤于动手动脑和生活自理能力。开家长会时班级教师首先要做好环境的创设,如黑板上写一些简单的欢迎词,让家长看了感觉他们是被老师重视的,产生一种温馨的感觉。其次,教师在介绍情况的时候切忌读稿,在分析幼儿情况时要理论联系实际,眼光要和家长交流,要尽量多将孩子的长处要多表扬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切忌捧一个踩一大批。还有家长来开家长会不容易,老师要抓住这一良机,在会上根据班级幼儿实际情况做一次短小精悍的家教讲座,让家长听了讲座之后能及时配合您的工作。 2、家长学校 是普及家教知识的有效渠道,是幼儿园开展家长工作的重要发展。如我园家长学校讲座、家长学校每月问答等。3、家园联系栏 幼儿园都设有家园联系栏,是各班自办的。家园联系栏一般都是介绍有关家教新观念、家教好经验、保健小常识、季节流行病的预防、介绍亲子游戏等等;各班的家园联系栏内容有介绍本班近期教育目标,需要家园合作教育的内容、孩子的发展情况与一些有针对性的家教指导文章等等。家园联系栏应办得生动活没能吸引家长,文章、资料要短小精悍,可由教师编写,可摘录家教刊物上的内容,也可由家长提供经验、体会等等。家园联系栏应设在家长接送孩子必经之处,内容要经常更新,字迹不可太小。 4、园报 幼儿园自办小报。内容丰富,文章精短,生动活泼,语言朴实亲切,既有老师的话,又有家长的话,紧紧围绕着对孩子的教育。 5、家长开放日 指幼儿园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幼儿家长开放,届时邀请家长来园,观摩或参与幼儿园的活动,这也是家长工作的一种好形式。家长观摩或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可以从中具体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内容。方法;可亲眼看到自己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现,得知孩子的发展水平、伙伴交往状况,特别是可看到自己孩子在与同龄儿童相比较中显示出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有助于家长深入了解孩子,与教师合作有针对性地去教育孩子。同时,家长在观摩与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观察到教师教养态度、教养方法、技能。由于幼儿园教师是接受过专门训练的,一般对儿童的教育能采用正确的原则,比较注意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采用相适应的方法,这对家长说来也是一种实地学习,会有助于改善家长的教养行为。孩子们也很喜欢家长到幼儿园来观摩和参与他们的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会更加积极和认真。如幼儿园都利用"六一"、"元旦"等各种节日,请家长到幼儿园参加同乐活动,家长和孩子共同开展游艺活动、参加运动会、同台演出,尽兴欢乐。前不久我园小班组利用"三八"节请孩子们的母亲来园参加班上"爱妈妈"的教育活动,对于家园合作向孩子进行爱妈妈的情感教育起到很好的作用。总之,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幼儿园工作的透明度,加深了家长的参与度,使家园关系更为密切,家园间在合作教育孩子方面配合更为默契。那教师在半日活动开放时要时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语言规范,行为落落大方,在家长面前不卑不亢,要表现出一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利用开放活动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家长进行指导。四、家长工作的过程与方法 要做好家长工作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不同个性,不同情况的家长,不同的家长对我们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些不同的要求就构成了家长工作的多种内容。那如何做好家长工作使家长们满意呢?我想我们可以尝试着这样去做: 1、用真诚,与家长作真心交流 家长工作是教师与家长交往的过程,在这个交往中特别需要用真诚,与家长坦诚相对是关键。只要我们愿意把家长当作是朋友,把孩子当作是自己的孩子,真心实意地对待孩子,帮助孩子,从心底里去爱孩子,让家长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真诚,家长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接受我们,从而使教师和家长之间没有距离。那怎样让家长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呢?比如我们在评价孩子小结孩子的情况时,这时与家长的联系就应突出“真”和“情”两字,我们在表述时语言要精练,措辞要严谨,让家长明白,反映孩子的真实情况有利于解决问题。比如有个老师在论坛上和家长这样写道:以前我们的×××的脸上天天挂着灿烂的笑容,可不知怎么啦,这几天她的笑容不见了,我曾问过她,可孩子吱吱唔唔说不清楚,你能和我一起聊聊吗?这样的写法容易调动家长和我们老师交流的积极性。后来,我发现在该孩子的论坛中写满了家长密密麻麻的字,每一句字行里充满了信任与温情。这难道不是我们用真诚所换来的吗?总之,以诚相对,注重与家长的真心交流,我们就能与家长成为朋友,这也是顺利开展家长工作的基础。 2、多沟通,以促进了解达成教育共识 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家长们希望看到和听到孩子的各种信息。在日常我们用各种形式加强了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尤其是电话成了交流情感,反馈信息的重要工具,因而打电话成了一种最省时、省力、最具有针对性的家长工作方法。在电话中不仅拉近与家长的距离,还使家园教育达成共识。除了电话交流以外,面对面的交流来得更直接,能够使家长在与教师的直接交流中了解情况。尤其当家长有疑惑时,经过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使家长了解了事实的真相,消除误会。这里介绍一个案例:记得有一次,当我送走了最后一个孩子蹦蹦跳跳离开教室时,我这才送了一口气,心想可以轻松了。岂料这个时候,一个孩子的奶奶领着孩子生气地来到教室,我心里一个咯噔,轻松心情荡然无存。我连忙温和地问:奶奶怎么啦?孩子奶奶见我态度温和,怒色收敛不少,并询问我他的孙子为什么没有小红旗?(小红旗是我奖励给孩子的一个小粘纸)他不好吗?奶奶还说他孙子可聪明了!搞清了事情的缘由,我就思考着解决的办法。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只有摸准家长的然后心平气和地对待他们,才能解决问题。于是我就和孩子奶奶聊了起来,先肯定他孙子的优点,再说明我的教育用意,慢慢地使孩子的奶奶明白了,她还不时地点头表示赞同我的观点。乘机我就委婉地指出孩子没有得小红旗的原因,并再次对孩子进行了鼓励,孩子的奶奶还在一旁附和着。孩子的奶奶从不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赞同,这就是沟通的结果。因而,在开展家长工作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与疑惑是需要教师与家长多沟通与交流才能解决的。不及时交流,会使小事变大事,还会加深矛盾与误会,这样就会阻碍家长工作的顺利开展。 及时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念 在实际教育中,有许多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需要在教师与家长的相互交流中得以传递。以前有许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幼儿园老师的事,家长只要给予吃饱穿暖就行了,对家庭教育不是很重视,教育观念比较陈旧。针对这种现状,教师有责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其教育理念。这个任务只有在教师自身的一言一行中给予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相互的交流与探讨中得以转变。总之,多与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是开展家长工作所必须的一个环节! 3、要细心,做个有心人 细心观察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满意度 我们的工作繁琐又细碎,说句“服务好家长”的话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在日常,我们习惯于手拿放大镜,把面前的孩子不断“放大”,密切关注着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一眸一笑,分享着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孩子生活上的细心照顾,对孩子情绪情感的关注,都能体现我们老师对孩子的无限关爱。我们不仅对孩子要细心,对家长尤其要细心,不仅细心,我们还要学会善于捕捉家长的心态,观察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满意程度。我们面对的是众多的孩子,家长面对的只有一个,他们往往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我们家长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现在大多数的家长能以宽容、理解、尊重与信任的心态来对待老师,思考问题。但也难免有个别家长成了老师心中的难以沟通与接近的家长。对于这部分家长我们就更应该细心地做好每一件事,发现问题及时沟通。 读懂家长心中的“潜台词” 我们还要学会读懂个别家长心中的“潜台词”。如有个班上就有个家长,经常会在老师面前叮咛孩子一句话,有时还悄悄地站在室外长时间地看。老师纳闷:是不是那位家长对我们的工作有不满的“潜台词”,那不满的“症结”到底在哪里?老师深感有必要与这样的家长作出深谈,以便了解情况。经过了几次的交谈后,使老师对情况有了了解,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解释。以后的日子就再也不会看到这样的一幕了。从这件事给我们启示:遇到难以相处的家长,我们不要埋怨。只要努力地做个有心人,以宽容的心对待这样的人或事,听懂家长的“潜台词”,不从表面理解问题,就能得到家长的认可,消除家长的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要讲究交流艺术 说话做事要讲究艺术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艺术。在家长工作中,我们说话做事尤其要讲究艺术,这样会使家长工作开展得开心、顺利。我认为,在和家长的交流中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我们要委婉地指出孩子的不足;正确、慎重地解答家长提出的家教难题,给以具体的指导与帮助,这样使家长容易接受。比如,当家长问老师孩子在园的表现时,我们要站在平时观察孩子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说出孩子的优点和不足,但切忌竹筒倒豆子似地说出孩子所有的不足,而要努力寻找孩子身上存在的闪光点;针对他的不足,老师采用了哪些教育方式以及给家长的建议,以满腔的热情唤起家长对教育孩子的信心和对教育方法的重视。在交流中除了用语言交流外,目光的交流也十分重要,目光的交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家长的内心世界。针对家长的心态说话,根据孩子的特点说话,容易使家长信服;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使家长产生悦纳的心理。总之,与家长进行交流一定要讲究艺术。 五、需要注意的问题 1、提高教师素质是提高指导质量的关键。教师是家教主要指导者,在指导过程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不仅要掌握幼儿教育的理论,还要熟悉并把握一套有效的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2、开展家教指导工作,教师必部树立坚定的信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家教指导 工作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是靠一、二年就能做好,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具有反复性。我们要不失信心,端正指导观,才能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


怎样做个好家长心得体会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从国家的留守儿童以及爸爸妈妈经常陪伴在身边的可以看出明显的区别。时时刻刻关心孩子。作为家长就应该要时时刻刻关心孩子,对她经常嘘寒问暖,让她可以感受到家庭带给她的关爱。与学校老师要配合。当孩子上学后,也不能因为上班工作的时间很忙,而忘记关心照顾他,学生时代是缺乏安全感的。遇到问题要解决。如果孩子遇到什么问题了,你可以从当天她的表现和语气可以看出,不要让她承受很大的压力。不要对孩子家暴。家长在工作的地方压力大,受了委屈,回到家不要把气全部发到孩子身上,工作和家事要分明。不要对孩子急躁。有时候做家长的,孩子做错事情了,不要急躁,这种性子会影响小孩子以后也会和你一样的性格。听听孩子的想法。多和小孩子沟通,多听听她们的想法,多问问她们的意见,不能任何事都为他做主。

怎样做一位合格的家长

1.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4)教育要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2.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3. 引导孩子学会学习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砥砺、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家教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幻了。


怎样做一个好父母

作为父母,要有自我觉察的能力,经常进行自我反省,看自己的言行是否对孩子的成长起正面促进作用,否则的话就要及时改正;不要打骂孩子,这种打骂会让孩子在恐惧中长大,严重影响孩子的自尊自信,所以父母要千万注意;多陪伴孩子,无论孩子什么样,都要无条件地爱他,多鼓励孩子、引导孩子,让孩子能明辨是非,学会自控。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自我学习提高的结果。纵多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就取得教子成功的。进入了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像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怎样做一个优秀的高三学生家长

(1)帮助孩子辨证地看待综合考试或模拟考试的成绩
大多数的高三学生对学校组织的每次综合考试或模拟考试都非常看重。有的学生成绩考好了,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沾沾自喜,开始狂妄自负,有的学生成绩考不好了,觉得自己很失败,灰心丧气,没有了学习的斗志,这两种心理状态都不可取。对待这些综合考试和模拟考试要辩证地看待,这些综合考试和模拟考试虽然能反映出大多数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但并不是绝对的,考前的模拟考试和高考的成绩之间还有很大的弹性,有的同学可以相差上好几十分,所以,一次模拟考试成绩考好的同学不要太得意,而成绩没有考好的同学更不该丧失信心,而应该庆幸,因为模拟考试及早地暴露了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能让自己及时补救,避免在高考时因出现类似错误而丢分。所以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的心理状态,避免孩子的情绪呈现极端的现象。

(2)协助孩子学会正确地归因
学生对每次考试的成败其实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归因。正确地归因有利于学生更加努力,争取下一次考试的成功,可是有更多的学生不能正确积极地归因,总是把考试的失败归因为自己能力差等这些因素,这样的归因就调动不起自己学习的主动性,使自己更加自卑和失去学习上的信心。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在学习上学会正确的归因。
归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稳定性原因和易变性原因,可控性原因和不可控性原因。如果我们家长能引导孩子把考试的失败归结为是自己的努力不够等内在、可自我控制的因素,那么孩子就可以通过更多地努力来争取下次考试的进步。如果我们的孩子总是把自己考试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是自己能力差、考试的题偏难、自己的运气不好等外在、不可控制也不稳定的因素,这显然使孩子对以后的学习仍然感到无能为力,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信心。

(3)家长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影响孩子
家长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彼此心态、情绪相互有影响,所以我们家长要有意识的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影响孩子。比如:当孩子自卑、愁苦的时候,家长要用真诚积极的语言鼓励安慰孩子:“虽然你以前的基础不太好,但是爸爸已经看到你这阶段很努力的学习,确实掌握了很多以前遗留下来的知识点,不要急,爸爸相信你继续这样坚持下去,一定能赶上来的”;“你在爸爸心目中一直都是最棒的,爸爸一直很欣赏你解决困难的勇气,相信这次学习上的困难你一定会解决的,爸爸愿意帮助和支持你。”家长始终能给孩子鼓励和信任,这是给孩子巨大的精神支持,孩子能真心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产生强大的克服困难的心理动力和勇气。孩子在父母的理解和强大精神鼓舞下,能更快、更勇敢地克服困难,找回学习上的信心。

(4)家长对孩子的每一小步进步都进行及时地鼓励,鼓励鼓励再鼓励
孩子学习上的自信心从根本上说来源于孩子学习上的成就感。当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使他的学习有所进步的时候,他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会大大地增强孩子学习的自信心。所以当孩子在学习上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家长都要抓住
时机给予及时地鼓励,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每一小步的进步都能得到家长的承认和肯定,这时他的学习成就感受就会放大,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学习的关心和鼓励,更能激发他学习的热情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家长在孩子高三时,其实最重要的角色是啦啦队。你不停地喊加油,孩子的劲儿就会不由自主地使出来。少指责,少唠叨,多称赞,多鼓励。适当时可以运用一些良性心理暗示法,比如,“你今天(近来)的状态看起来不错!”,“你最近比较细心了,出错少了!”等等。 “老师说你最近表现不错,成绩在稳步提升”;或者说“老师说你近来进入角色了,如果照此下去,相信考上理想大学应该没问题!”等。不过,这种心理暗示的话最好每次只说一遍,并在合适的时候说出来,否则会适得其反。当然,我不是说要家长说假话,但借老师的话适当地进行变换语气对孩子进行良性暗示有时会比我们直接说出的话更有力,对孩子增强自信心,树立勇气战胜高考肯定是有益处的。

(5)家长帮助孩子明确切实可行的目标
帮助孩子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经过努力、预计能达到的目标,比如,争取考上哪个层次的大学,名次进步达到他高中平均水平之上一点点。目标对一个人有勇气战胜困难起着非常大的作用。适当的目标,能够让人信心百倍。

(6)帮助孩子找准努力的方向
和孩子一起针对各科成绩进行深入分析,如果家长可以胜任可协助孩子进行此项工作,如果家长不能胜任,可请教老师或家里其他有能力的人协助孩子。找出各学科存在的薄弱点进行专攻,每提高一分就会增加信心一分,每搞懂一个环节,就是朝着目标前进了一步。
这就象人都会有的经历,外出时如果不知道往哪走,怎么走,就会信心不足,心里没底,尽管最终也到达了目的地,但总觉得花费了很长很长的时间。但同样的路在往回走时,就会觉得路很近了,时间也花的少了,这是因为家的方向在我们看来太清楚不过了。

(7)平时帮助孩子积极搜集资料。
平常我们在教孩子考大学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将来你的孩子到底从事什么职业?我问很多家长,将来你孩子干什么?不知道。孩子将来上班以后,自己选择,至少考上一个好大学。这个命题是一个颠倒的过程。很多大学生考上大学以后,他不喜欢这个专业,不干了,重新再考。你说这是学生的失误还是家长的失误。学生在积极备考的过程中,哪有什么兴趣培养啊?我们平常吃饭聊天的时候,你平常搜集50个职业,很多,记者、科研工作者、考古、老师等等等等,你搜集50个职业,跟孩子商量,不要一天就把它定了,用一段时间,比如说15天,你让孩子选出10个来。这个孩子在课余的过程中要思考,将来我到底干什么?歌星?不是谁都能当的,球星?也不是谁都能当的。航天飞行员,更不可能,所以我们让他选10个,当他选择完了以后,再用半个月的时间,再让他在这10个里选3个。这3个最后选定的职业,可能就是将来孩子吃饭的保障,就是他的兴趣点。我们学习为了什么呢?现在很多是被学习。所谓被学习是什么呢?因为要学习,要高考,所以我要吃苦。我们把孩子的兴趣点拿出来,当有兴趣的时候,我们感觉干一些事的时候,他的主原动力就加强了。我愿意学习,愿意熬夜,为自己将来的人生目标拼一把。我每年要带很多学生,很多学生是优秀学生,把这个程序走在前面了,很多学生告诉我说,我现在真是怀念高三阶段,绝对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吃苦、拼搏、成功的过程。他们在怀念自己的拼搏过程。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孩子享受备考过程激烈的奋斗历程呢?我们注意用“享受”两个字。收集资料,找到孩子的兴趣点,提高孩子备考的原动力,增加自己的主观能力性。并且家长很有必要收集大学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本大学的重点专业录取分数,以及重点学科的情况。

(8)多和老师电话联系,不要只等家长会才和老师见面。
孩子上高三后期情绪容易多变,成绩也多变。充分了解孩子的状况 ,才能对症下药。这就需要家长与学校、班主任多交流,了解分校的学期安排。不能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情。教育是学校和家长共同的任务。 另外,家长不要只和班主任联系,尤其要和孩子学得不是很好的学科的老师勤联系。 如果家长想让您的孩子朝着目标前行,请您们去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因为只有在您们科学的教导下,您的孩子才会成功的。


家长教育方式有哪些

常见的家庭教育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潜移默化法。潜移默化是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家庭中的子女,从生下来就受到父母的感染,有很多言行,就是学父母的,这就是潜移默化发挥的作用。

  (二)“不教而教”法。“不教而教,不学而学”,就是指子女从生下来就受到父母的言行所影响,长大后的言行性格就像父母一样,虽然没有教,没有学,但他(她)言行性格习惯基本同父母一样。这就是“不教而教,不学而学”的效果。这种方法主要在幼儿园用得多。

  (三)眼面传递法。父母在教育子女时不用其他的方式,只用眼神和面部表情的变化传递指令,使孩子服从指挥,终止当前的不正确行为,这种方法对孩子教育非常适用。

  (四)言传身教法。言传身教是指用言语来传授,用行动来示范。也指父母通过示范来教孩子,给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从中受教育。

  (五)营造环境法。父母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我国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警醒大家,孟子家开始住在周围都是坟地的地方,后又迁到集市附近,最后才迁到学校旁定居下来,使孟子成为伟大的思想家。


上一篇:

下一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