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皈依

时间:2024-02-26 07:25:53编辑:分享君

三皈依怎么念

三皈依 拼音读法:[sān] [guī] [yī]具体念诵方法如下:自受三皈者,先礼佛三次,然后用巴利语念诵如下三皈文。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3x)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三称)(三皈依)Buddham saranam gacchami.我皈依佛陀,Dhammam saranam gacchami.我皈依佛法,Sangham saranam gacchami.我皈依僧团;Dutiyam'pi,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第二次 我皈依佛陀,Dutiyam'pi,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第二次 我皈依佛法,Dutiyam'pi, Sangham saranam gacchami.第二次 我皈依僧团;Tatiyam'pi,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第三次 我皈依佛陀,Tatiyam'pi,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第三次 我皈依佛法,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传统,三皈依是以巴利语来念诵的。因为巴利语是佛陀当年讲述佛法的语言,巴利语与梵语同属于印欧语系的古印地语。但梵语属于雅语,巴利语属于俗语;梵语是贵族语,巴利语是民众语;梵语是婆罗门教-印度教的标准语,巴利语则是佛陀及圣弟子们的用语。出于对佛陀的尊重,南传上座部佛教保留了佛陀讲述佛法的语言,因此巴利语成为了现今世界上唯一的一种不是某个民族或国家使用的语言,巴利语只用于保存佛法经典。扩展资料皈依本质:它是一种“除佛外,无究竟导师;除法外,无真实道路;除僧伽外,无他伴可同行法道的”认知。皈依的根本乃在于虔诚与慈悲——对佛法僧三宝充满虔信,并以慈悲祈愿一切众生都能脱离痛苦。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皈依

每天三皈依是什么意思?

三皈依是指皈依三宝:一皈依佛,二皈依法,三皈依僧。也可说为一皈依觉,觉而不迷。二皈依正,正而不邪。三皈依净,净而不染。三皈依: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旁生。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南圣众。许多人不敢皈依,怕皈依了不能吃肉;许多人只皈依,却不敢受戒,说是怕受戒后做不到。其实,皈依佛法僧三宝,不要求断肉食,只是建议不要食用大蒜、葱、韭菜等荤菜(恶香)之品。依佛教戒律,受五戒后也不要求断肉食,乃至求受比丘、比丘尼戒后,尚可食用五净肉,如南传的泰国缅甸、藏传的西藏、蒙古等地。或许是因为汉地授比丘、比丘尼戒时,同时授予菩萨戒,才有人们特别在意食肉问题以及相关误会。扩展资料四皈依又作四归依。西藏佛教于佛、法、僧三宝之上,更置一上师,但并不是说上师是三宝之外的第四宝。念三皈依与念四皈依并无矛盾。念‘喇嘛’为西藏语 bla-ma 之音译,即上人、上师之意,为对于内有德智、外有胜行之高德者之尊称。西藏僧人确信师及善知识乃理解金刚持之必备条件;不依上师引导,则不知有佛;不从上师教诲传承,则无法入佛、成佛。过去诸佛皆由上师教授,而得信、解、行、证。故归依佛、法、僧三宝,尚须归依上师,成为密乘之特色。四皈依与三皈依的异同四皈依为藏密所特有,“皈依金刚上师”为四皈依之首,其他三者三皈依。藏密认为金刚上师及善知识为理解金刚持只必备条件,不依止上师引导,不知有佛,不从上师教诲传承,则无法入佛、成佛。过去诸佛皆由上师教授,而得信解行证。上师乃救度众生之导师,而更在“三宝”之上,故在三皈依之上还须皈依金刚上师。皈依金刚上师其实就是皈依三宝,上师之身即为僧,上师之口即为法,上师之意即为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皈依百度百科-四皈依

请问下放生时的三皈依文内容是什么?

放生时候,摸住被放者身体,念: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旁生。念三遍,然后念佛给小动物回向,教小动物求生净土。三皈依全文: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旁生。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南圣众。扩展资料:第一皈依佛,释迦牟尼佛是悟道的觉者,为修行者的导师,皈依释迦牟尼佛,也就皈依了十方一切诸佛。第二皈依法,佛为了度众生得解脱,设种种的次第法门,等於学校的学制一样,所谓人道守五戒、天道修十善、声闻修四谛、缘觉修十二因缘、菩萨修六波罗蜜。众生修习这些正法,做为人生的方向,便能离苦得乐,自在解脱。第三皈依僧。依循正法修行的清净僧众是大众的榜样,所以应当皈依十方一切圣贤僧。再者,修行的路有很多,应当皈依一位善知识,接受教导,这样才不会走错路。皈依最好选择一个有道德、有学问、有行持的师父,经常亲近这位师父的言行、思想,无形中亦能沾到几许光明与功德,同时供养了真正的大善知识,能种广大的福田。如果在某一个时间,找不到这种善知识,可以在附近找一个真正受过三坛大戒的出家众皈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皈依

三皈依全文出处 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三皈依。详见《优婆塞戒经》。
内容庞大。无法全部录出。下面节选部分经文。
-----------------------------------
《优婆塞戒经》
(节选)
若归佛已。宁舍身命。终不依於自在天等。
若归法已。宁舍身命。终不依於外道典籍。
若归僧已。宁舍身命。终不依於外道邪众。
-----------------------------------
《优婆塞戒经》
(节选)
云何三归依者。善男子。谓。佛法僧。

佛者。能说坏烦恼因。得正解脱。
法者。即是坏烦恼因。真实解脱。
僧者。禀受破烦恼因。得正解脱。

或有说言。若如是者。即是一归。是义不然。何以故。
如来出世。及不出世。正法常有。无分别者。如来出已。则有分别。
是故应当。别归依佛。
如来出世。及不出世。正法常有。无有受者。佛弟子众。能禀受故。
是故应当。别归依僧。

正道解脱。是名为法。
无师独觉。是名为佛。
能如法受。是名为僧。
-----------------------------------
南无大通山王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佛教中的"受过三皈依"是什么意思

就是以"佛、法、僧“作为佛家弟子立身处世的准则。三皈依是指皈依三宝 一皈依佛, 二皈依法, 三皈依僧。也可说为 一皈依觉,觉而不迷。二 皈依正,正而不邪。三 皈依净,净而不染。第一皈依佛,释迦牟尼佛是悟道的觉者,为修行者的导师,皈依释迦牟尼佛,也就皈依了十方一切诸佛。第二皈依法,佛为了度众生得解脱,设种种的次第法门,等於学校的学制一样,所谓人道守五戒、天道修十善、声闻修四谛、缘觉修十二因缘、菩萨修六波罗蜜。众生修习这些正法,做为人生的方向,便能离苦得乐,自在解脱。第三皈依僧。依循正法修行的清净僧众是大众的榜样,所以应当皈依十方一切圣贤僧。再者,修行的路有很多,我们应当皈依一位善知识,接受他的教导,这样才不会走错路。皈依乃佛教徒之基础入门。皈依为皈投或依靠之意,受到三宝的加持。三宝指佛、法、僧:佛为觉悟者,法为教义,僧为延续佛的慧命者。扩展资料三皈依是指皈依三宝 一皈依佛, 二皈依法, 三皈依僧。也可说为 一皈依觉,觉而不迷。二 皈依正,正而不邪。三 皈依净,净而不染。皈依“佛”: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证悟宇宙真理,得觉悟皈依“法”:诸佛菩萨所说一切的经论,众生依法修行,得正知正见皈依“僧”:皈依法界一切僧团,奉行佛法,得以清静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皈依

佛教术语 三皈依 是什么含义?

那叫皈依三宝,一般理解三宝指佛宝、法宝、僧宝。 佛宝,指彻悟诸法实相,而能教导他人的教主,泛指一切诸佛。平日所见的佛象,因象征佛宝住持于世,而应受行者敬仰。但不可以为佛像就是佛宝。 法宝,指诸佛为教导众生,使其脱离苦海而宣说的教法。平日所见的经书,因象征法宝住持于世,而应受行者敬仰。但不可以为经书就是法宝。 僧宝,指修学佛法的清净和合的教团。出家僧人代表僧宝,应受行者尊重。但不可以为个别僧人就是僧宝。


佛教里面三皈依的内容是什么?

三皈依是指皈依三宝 一皈依佛, 二皈依法, 三皈依僧。也可说为 一皈依觉,觉而不迷。二 皈依正,正而不邪。三 皈依净,净而不染。第一皈依佛,释迦牟尼佛是悟道的觉者,为修行者的导师,皈依释迦牟尼佛,也就皈依了十方一切诸佛。第二皈依法,佛为了度众生得解脱,设种种的次第法门,等於学校的学制一样,所谓人道守五戒、天道修十善、声闻修四谛、缘觉修十二因缘、菩萨修六波罗蜜。众生修习这些正法,做为人生的方向,便能离苦得乐,自在解脱。第三皈依僧。依循正法修行的清净僧众是大众的榜样,所以应当皈依十方一切圣贤僧。再者,修行的路有很多,我们应当皈依一位善知识,接受他的教导,这样才不会走错路。皈依乃佛教徒之基础入门。皈依为皈投或依靠之意,受到三宝的加持。三宝指佛、法、僧:佛为觉悟者,法为教义,僧为延续佛的慧命者。扩展资料:误区:许多人不敢皈依,怕皈依了不能吃肉;许多人只皈依,却不敢受戒,说是怕受戒后做不到......其实,皈依佛法僧三宝,不要求断肉食,只是建议不要食用大蒜、葱、韭菜等荤菜(恶香)之品。依佛教戒律,受五戒后也不要求断肉食,乃至求受比丘、比丘尼戒后,尚可食用五净肉,如南传的泰国缅甸、藏传的西藏、蒙古等地。或许是因为汉地授比丘、比丘尼戒时,同时授予菩萨戒,才有人们特别在意食肉问题以及相关误会。佛教文化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第一,佛教即便实现了现代化的转型,由于中国文化的传统,不会造成像西方宗教那样的严密组织,也不会装扮成一个救世主,它的最高境界是“自净其意”,是自己对自己心灵的改造,所以不会出现那种宗教的野心家。即便出现了,其本身已经违背了佛教固有的道理,很快就会被识破。第二,佛教主张非暴力、和平、众生平等,特别是主张“业报自作自受”。许多理论把每个人自己的遭遇归结到外在的因素,比如说社会制度不公等等,缺乏对自身的拷问。但是,佛教理论很重要一点是,把一切的境遇归结为自身的因素,“因果自负”,这有利于心态平和、社会稳定、世界和谐。第三,佛教文化对于提高国民基本素养,杜绝“杀、盗、淫、妄、酒”,消减“贪、嗔、痴、慢、疑”,改善社会风气,调节人际关系,增进民族团结,扩大国际交流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第四,佛教文化在中国具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成为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许多优良传统的现实载体,浸润佛教文化是传承中国文化自身必不可少的环节。第五,佛教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是佛教的第二故乡,各地区佛教的祖庭都在中国,他们的教徒终究要心向中国,对于增强中国的凝聚力、向心力、软实力都具有固本培元的基础作用。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皈依

上一篇:辞九门回忆歌词

下一篇:陕西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