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纯

时间:2024-03-01 17:37:05编辑:分享君

向警予为什么和蔡和森离婚

生活习惯不合。向警予与蔡和森的结合曾被称作“向上同盟/向蔡同盟”,由于生活习惯不合等原因,1926年,向警予与蔡和森在莫斯科分手。生活“同盟”虽已不再,革命理想同盟却犹在。得知向警予牺牲,蔡和森悲痛不已,撰文悼念“我的妻”:“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扩展资料:向警予原本是一位活泼多情的女子,崇尚妇女解放和个性自由。但结合后的她还是受到旧式礼教的一些束缚,处处压抑自己,不苟言笑,也反对工作和生活中其他人的谈情说笑,少妇老成。同事们送她“老祖母”的绰号。处于从封建专制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转型时期的向警予,她本身就是趋新和守旧、开放和封闭的矛盾统一体。结合后她对蔡和森的感情不变,但对他拖沓和不注意卫生的生活习惯比较反感。另外,“向蔡同盟”的经典故事也使她感到很大的压力,她必须尽量地显得庄重。

蔡和森与向警予的爱情,他们是怎么认识的?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之时, 毛泽东在长沙的挚友便是蔡和森与向警予。1912年春,向警予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两年后,转学至长沙私立周南女校,与蔡畅同学。通过蔡畅结识了蔡和森与毛泽东等进步青年,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16年向警予在周南女校毕业后回溆浦老家,打破当时“ 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在新式学堂任校长,试图走教育救国之路。她在校内要求女生放脚,亲自为她们解开裹脚布,并向其父母作动员,开女子放脚的先河。

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等在湖南长沙刘家台子蔡家发起成立新民学会。不久, 蔡和森受学会委托,前往北京联系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事宜。毛泽东等也相继去了北京。向警予得到消息,很想跟他们干一番“真事业”。于是,她也来到北京,先拜访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再赴河北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会晤了蔡和森,二人加深了友谊。

1919年7月,向警予应蔡和森妹妹蔡畅之邀,离开溆浦,赴长沙发起女子赴法勤工俭学行动,并加入毛泽东、蔡和森主持的“新民学会”,成为第一个女会员。12月25日,蔡和森、向警予、蔡畅及蔡母葛健豪等30余人远涉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于是,“向蔡同盟”的爱情之舟扬帆启航了。


蔡和㚞历史什么人物?

先烈,早期马列主义者,是真正的英雄。蔡和森(1895年3月30日—1931年8月4日),字润寰,号泽膺,湖南省双峰县永丰镇人。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届中央委员,第三、四届中央局委员,第五、六届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共中央代理秘书长、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共两广省委书记。 1931年,蔡和森在组织广州地下工人运动时,遭叛徒出卖被捕,牺牲在广州军政监狱。

李一纯的小女儿李吉提的父亲是谁

李一纯,原名李崇英,1899年2月28日生于湖南长沙,革命人士,1925年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回国投身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任大会记录。1968年起遭受“四人帮”迫害被下放到江西农场劳动改造长达十年之久。1978年获平反昭雪。1984年5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她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文名李一纯出生日期1899年2月28日出生地湖南长沙逝世日期1984年5月17日别 名李崇英国 籍中国个人生平李一纯,原名李崇英,1899年2月28日生于湖南长沙。1923年参加革命,先后在广州农讲所、黄埔军校、武汉农讲所担任教员。1925年在上海经向警予介绍入党。1925年10月,受组织委派同李立三、蔡和森、向警予等人前往莫斯科,参加1926年2月17日至3月15日在当地召开的共产国际第六次执委扩大会议和赤色职工国际会议。会后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回国投身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任大会记录。大革命失败后,长期坚持在白区从事党的地下革命工作,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后经党组织多方营救出狱到达延安。此后,李一纯得到党组织的妥善安排。先后在延安鲁迅师范学校、陕甘宁边区行政学院和北戴河中直疗养院、北京中直机关等单位工作。1968年起遭受“四人帮”迫害被下放到江西农场劳动改造长达十年之久。1978年获平反昭雪。在长达6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她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于1984年5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长女:杨展,抗日烈士。长子:李人俊,著名冶金行业工程师。次女:蔡转,著名脑神内科医生。次子:蔡霖,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幼女:李吉提,著名音乐教授。人生历程“我要很好很好的红颜色”——记李一纯同志1984年5月,在北京前三门一间普通的楼房里,一位85岁的老人处于弥留之际,她在哺哺地说:“我走了,我走了,我要很好很好的红颜色……。”她,是1923年参加革命,1925年入党的老党员;她,同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同战斗过,虽然从未担任过领导工作,但她照样受到人们的尊敬。这位老人,就是李一纯同志。李一纯生在湖南长沙一个书香门第,五四运动以前的长沙,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一纯就读的周南女校革命活动十分活跃,生性娴静的一纯在这个巨大的革命洪流中成了一名积极分子。她与杨开慧同志交谊深厚,有机会在杨昌济先生家中,听青年时代的毛泽东、蔡和森等同志纵论天下,评古论今,切磋学问,深深被他们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所感染。1923年她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了党所领导的革命道路。她在安源煤矿搞过工运;在武汉、广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当过教官,搞过农运;在上海搞过妇女运动。1925年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的革命足迹遍及上海、武汉、广州、天津、香港等许多地方,可她做的大量工作却是为党掩护机关,保管文件,当内部交通,为党的重要会议作记录等等十分具体的工作。她经手过大量的中央绝密文件、大批党的经费,更接触过我党不少杰出的领袖人物,却从来没有泄露过党的机密,出过什么差错。1937年底,她刚从国民党的监狱中出来就奔向延安,先后在鲁迅师范和陕甘宁边区行政学院任教,以极高的政治热情为那些长征过来的“红小鬼”和边区的工农干部补习文化。解放后,她在中直育英小学当协理员。她认识不少中央负责同志,却从来没有为个人的事去找过他们,只有一次例外,她为了要求到马列学院学习,去找毛主席。她对毛主席讲:“我参加革命这么多年了,一直没有机会系统学习马列主义,现在全国解放了,我想去学习。”那时她已经五十多岁了,毛主席深知她经历的坎坷,身体又不太好,关怀地劝她不必要求自己太苛刻,可是她坚持要学,毛主席说:“去找少奇同志吧,他是校长。”少奇同志理解她的心情,还鼓励她不要怕人笑老,她成了当时马列学院年纪最大的一名学员。她克服了重重困难,硬是在马列学院“啃”了几年经典著作。李一纯不仅要求自己很严,也教育孩子艰苦朴素。1966年,她的小女儿吉提结婚,当妈妈的什么也没给他们买,被褥都是平时用的。当时她同小女儿只住一间房子,她对女儿说:“你爱人在部队,每年回家探亲,借一间客房就行了,何必麻烦组织?”晚饭时,小夫妻从结婚登记处回来,一家人到机关食堂打了两个菜,下了点挂面,就算庆祝过结婚了。热心的长征老干部王德银闻讯送来了一束花,说:“李大姐阿,你的小女儿结婚都不作声,也太简单了。”一纯同志笑着回答:“我们过去还不都是这样,只要组织承认,就是合法夫妻了,还搞什么俗套!”说完,两位老人都笑了。十年内乱,对李一纯这样的老革命来说,也是一场考验。她挨打、挨斗,肉体上的痛苦倒是很快忘了,但精神上的痛苦却是很深的。当她听说陕北老区人民生活很苦,看到一些老工人,劳动几十年,还与大儿大女挤在一间小屋住时,她的心情十分压抑,她对女儿说:“我追随革命一辈子,就是想使我国人民的生活好起来,没有想到,解放几十年了,有些地方人民的生活还这样苦,我听了很痛心。”打倒“四人帮”后,她忙碌起来,天天拿着放大镜,看报纸、看书、学习中央文件。她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搞党史、工运史、农运史、妇运史的作者、编辑以至作家、导演、演员提供毛主席、少奇同志早年活动的情况,讲述蔡和森、杨开慧等烈士的革命事迹。无论是介绍哪一位领袖或烈士,她都充满着崇敬之情,但人家一问到她自己,她总是莞尔一笑,说:“我不过是作了一点具体工作”,就再不作声了。她生命的最后几年,应该说是宁静的,蔡转、蔡林和吉提都在大学任职、任教了,孙儿们也都长大了。老同志劝她:“李大姐啊,你八十多岁了,也该休息休息,到全国各地玩一玩了!你的不少学生都是大人物了,走到哪里,都会有人接待你的。”可是她说:“玩?我连想都没有想过。”真是这样,她平时除了看病外,从不要车,她说:“不工作了,还给组织添麻烦,不好。”在她病重时,她给儿女的遗嘱中写道:“我恐不久于人世了,望你们努力为人民服务,把祖国建设得富强起来,做革命先烈的好后代。”她要求丧事从简,“外地子孙一定要坚守岗位,不要来京奔丧。”当她追求着“很好很好的红颜色”离开人世以后,小女儿为妈妈缝制了一面红旗,覆盖在她的遗体上…


作文,我眼中的女儿

总是来不及反省,来不及演绎,甚至来不及后悔,就已匆匆地走过了人生的一程。女儿奶声奶气的叫着爸爸妈妈,仿佛就在昨天。如今,女儿已读初中了,在我这个粗心妈妈的记忆中,女儿好像只在玩耍、梦想,她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最不起眼的。当女儿带着这个作文题走近我时,我搜肠刮肚,脑子里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在别人眼中,自己也是从事教育工作,性情温和、知书识理,对教育孩子有自己的主张。但回想起来,面对女儿常常正在做的一切,我却总是用我眼中的正经事去打扰她、用我眼中的现实去纠正她。说到作为家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时,我真的有些脸红。办公室同事的女儿非常出色,和女儿年龄相仿,却已经经常参与一些大型的主持和演出活动,学习成绩也很优异。每每聊到孩子,我总是没了话题。有一次,同事的女儿在英语风采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回家后我实在忍不住地对女儿说起这件事,又拿出她的三等奖和别人比。她居然一点也没有难受的感觉,反而和我开起了玩笑:人家妈妈为孩子付出了多少,而你呢?连我是否参加比赛都不知道,而且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人家这是第几次了?这一次我拿三等奖,下次我就会拿个二等奖,再下次,我也会获一等奖的。知足吧,你!别人是种瓜得瓜,可你是啥也没种,还得了颗小豆。嘿,听了这话,我真的是哭笑不得。这就是我的女儿:聪慧且极具个性,外表沉静但思维敏捷;不愿表达但语句生动活泼;酷爱阅读,脑中装满了问号,经常会说一些在我看来很有智慧和见解的话语,初中的地理、历史和生物都是她非常喜欢的科目。女儿大了,辛苦、自觉、烦恼和快乐也伴随着她在成长。从小学刚刚步入中学,特别是成功学校,学习很紧张,压力也更大。开学的这段时间里我经常感觉到她会有莫名的烦闷,想骂人,甚至还想打人。一想到女儿的这些变化,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心疼。这次月考成绩很不理想,之前看到了她的学习状态,我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女儿和大多数孩子一样都习惯于表扬,习惯于呵护,受不了批评,所以考虑到她刚进中学学习方法的改变等不适应,对于此次成绩,我没有多说什么,原本的高期望也藏在了心里。女儿是个很内敛的孩子,性格像极了她爸爸,不太爱说笑,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我知道她是个很有思想的孩子。所以我只对她说了句尽力就好,她没说话,但我感觉到了这句话的份量!在我的心里,女儿是很有发展潜力的,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对她一直很有信心。这信心不是盲目的,只因为她是个爱读书的孩子。


上一篇:四平新风采

下一篇:石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