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皇陵

时间:2024-03-01 22:33:17编辑:分享君

明清皇家陵寝资料1OO字

明清皇家陵寝(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指建于中国明清时期,现分布于北京市、河北省、湖北省、江苏省、安徽省、辽宁省的皇家陵寝建筑群,国务院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已列入世遗名录的明陵寝有明孝陵(江苏南京),明十三陵(北京明长陵、明献陵、明景陵、明裕陵、明茂陵、明泰陵、明康陵、明永陵、明昭陵、明定陵、明庆陵、明德陵、明思陵)、明显陵(湖北钟祥)、景泰陵(北京)、明皇陵(安徽凤阳)。
清陵寝有盛京三陵(辽宁新宾清永陵,沈阳清福陵、清昭陵),清东陵(河北遵化清孝陵、清景陵、清裕陵、清定陵、清惠陵、昭西陵),清西陵(河北易县清泰陵、清昌陵、清慕陵、清崇陵)。
尚未列入世遗名单皇家陵寝的明祖陵(江苏盱眙),明东陵(江苏南京)以及东京陵(辽宁辽阳)。


截至2003年7月,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有几处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单(37处)
  【文化遗产】(25处)
  长城
  北京故宫
  北京颐和园
  北京天坛
  敦煌莫高窟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孔府、孔庙、孔林
  武当山古建筑群
  西藏布达拉宫
  丽江古城
  平遥古城
  苏州古典园林
  明清皇家陵寝
  澳门历史城区
  龙门石窟
  安阳殷墟
  大足石刻
  都江堰——青城山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山西云岗石窟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开平碉楼与村落
  福建土楼
  【自然遗产】(7处)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黄龙风景名胜区
  三江并流
  大熊猫栖息地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
  【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
  泰山风景名胜区
  黄山风景名胜区
  峨眉山——乐山大佛
  武夷山
  【文化景观】(1处)
  庐山风景名胜区
  此外还有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4处,世界记忆遗产4处: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无形遗产】(4处)
  昆曲
  中国古琴艺术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蒙古族长调民歌
  【记忆遗产】(4处)
  传统音乐录音档案(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清朝内阁秘本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清代大金榜(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纳西东巴古籍文献(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所)


世界遗产名录共有多少处,请问?

1、甘肃敦煌莫高窟 1987.12 文化遗产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1987.12 文化遗产
3、山东泰山 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4、长城 1987.12 文化遗产
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1987.12 文化遗产
6、北京故宫 1987.12 文化遗产
7、安徽黄山 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1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 1994.12 文化遗产
12、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 1994.12 文化遗产
1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1994.12 文化遗产
14、西藏布达拉宫 1994.12 文化遗产
15、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16、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 文化景观
17、苏州古典园林 1997.12 文化遗产
18、山西平遥古城 1997.12 文化遗产
19、云南丽江古城 1997.12 文化遗产
20、北京天坛 1998.11 文化遗产
21、北京颐和园 1998.11 文化遗产
22、福建省武夷山 1999.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3、重庆大足石刻 1999.12 文化遗产
24、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 2000.11 文化遗产
25、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 2000.11 文化遗产
26、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2000.11 文化遗产
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2000.11 文化遗产
28、云冈石窟 2001.12 文化遗产
29、“三江并流”自然景观 2003.7 自然遗产
30、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004.7文化遗产
31、澳门历史城区 2005 文化遗产
3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2006.7.12 自然遗产
33、中国安阳殷墟 2006.7.13 文化遗产
34、中国南方喀斯特 2007.6.27 自然遗产
35、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2007.6.28 文化遗产


明清皇陵在建筑设计上有什么特点

明代(公元1368—1644年)开始,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晚期。这一时期的建筑样式,大都继承于宋代而无显著变化,但建筑设计规划以规模宏大、气象雄伟为主要特点。

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和宫殿建筑均为后世所沿用:都城北京和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南京均得益于明代的规划和经营,清代帝王的宫殿也是在明宫殿的基础上不断扩展完善而来的。这一时期的都城北京是在原有基础上改建的,建后分为外城、内城和皇城三部分。
明代继续大力修筑宏伟的防御建筑——长城,长城许多重要段落的墙体和城关堡寨都用砖砌,建筑水平达到最高。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甘肃嘉峪关,长达5660公里。山海关、嘉峪关等著名关城,是中国建筑艺术中独具风格的杰作;北京八达岭段长城、司马台段长城等还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这一时期,建筑方面进一步发展了木构架艺术、技术,官式建筑形象较为严谨稳重,其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装修陈设上也留下许多砖石、琉璃、硬木等不同材质的作品,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 明代,中国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
南京明孝陵和北京十三陵是善于利用地形和环境形成陵墓肃穆气氛的杰出实例。 此外,此时江南官僚地主的私家园林建设非常发达,明式家具也闻名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风水术在明代已达极盛时期,这一中国建筑史上特有的古代文化现象,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古代建筑虽然在单体建筑的技术和造型上日趋定型,但在建筑群体组合、空间氛围的创造上,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明清建筑的最大成就是在园林领域。明代的江南私家园林和清代的北方皇家园林都是最具艺术性的古代建筑群。中国历代都建有大量宫殿,但只有明清的宫殿——北京、沈阳得以保存至今,成为中华文化的无价之宝。现存的古城市和南北方民居也基本建于这一时期。明清北京城、明南京城是明清城市最杰出的代表。北京的四合院和江浙一带的民居则是中国民居最成功的典范。坛庙和帝王陵墓都是古代重要的建筑,目前北京依然较完整的保留有明清两代祭祀天地、社稷和帝王祖先的国家最高级别坛庙。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北京天坛,至今仍以其沟通天地的神妙艺术打动人心。明代帝陵在继承前代形制的基础上自成一格,清代基本上继承了明代制度。明十三陵是明清帝陵中艺术成就最为突出者。
以往的建筑历史研究者,常常因明清时期单体建筑艺术性的下降而贬低明清建筑。实际上,明清建筑不仅在创造群体空间的艺术性上取得了突出成就,而且在建筑技术上也取得了进步。明清建筑突出了梁、柱、檩的直接结合,减少了斗拱这个中间层次的作用。这不仅简化了结构,还节省了大量木材,从而达到了以更少的材料取得更大建筑空间的效果。明清建筑还大量使用砖石,促进了砖石结构的发展。其间,中国普遍出现的无梁殿就是这种进步的具体体现。
总之,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并非一味地走下坡路,它仿佛是即将消失在地平线上的夕阳,依然光华四射。


明清帝王陵墓主要特征是什么?它与唐宋陵墓有何区别。有知道的告诉下谢谢~

 第一种叫“方上”。这是早期的一种陵墓封上形式,具体方法是挖坑筑石为墓,用黄土层层夯筑呈覆斗形而为坟,这时的陵墓之所以呈方形,乃与秦汉时以方形为贵有关。认为帝王是大地的主宰,按天圆地方之说,所以取方形。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和西安西郊的西汉陵都属于“方上”,据说秦始皇陵是始皇亲自参加设计的,含有永远独霸四方之意。河南巩县的宋陵,其陵台亦为方形覆斗状的土台。
  第二种是以山为陵。它是利用地形,以山峰作为陵墓的坟头。像秦始皇陵那样大型封土不仅费工,而且不安全,以山为陵则可以少花人力并可利用山岳雄伟的形势来体现帝王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宏大的气魄,而且还可以防止盗挖。唐代帝陵一开始就采用了这一形式,安葬李世民的昭陵就是以位于陕西礼泉县的九峻山为坟,在山腰开凿石洞为玄宫,从挺道至墓室深230米,前后安置五道石门,非常坚固。
  第三种是宝城宝顶。帝王陵墓在秦、汉时期盛行“方上”封土,唐时“以山为陵”,北宋又恢复了秦汉旧制。元是不建陵寝。明清时对陵寝制度又做了一次重大的改革。首先陵墓的形制由秦汉两宋时期的方形改为圆形;其次取消了秦汉两宋陵园中供奉帝王灵魂日常起居生活的下宫建筑,保留和扩建了供谒拜和祭祀的上宫建筑,从而更加突出了一年三举的上陵之礼;再次陵园的围墙由唐宋时期的方形改为长方形,陵园由南向北分为三个院落:第一个院落由碑亭、神厨、神库等组成;第二个院落是祭殿和配殿;第三个院落是埋葬先皇的地方,设有牌坊、五供座、方城明楼和宝城宝顶。
  首先,通过对已发现的陵墓的分析,我们看到唐代的陵墓无疑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群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唐代的陵墓,开始追逐“凿山为穴,因山为陵”,这其中尤其以乾陵作为代表。乾陵位于乾县梁山之上,分为三峰,以北峰居中为主。主峰四周为神墙,设有门狮一对,而其中,角楼的建筑也颇有特点。在神道上布置有实象生,各种雕像皆栩栩如生。其后,是朱雀门外的两座著名的石碑,左边是唐高宗李治的“七节碑”,右边是女皇武则天的“无字碑”,其中女皇武则天的无字碑,更是引发了无数人的联想。在乾陵的东南部,则分布有陪葬的墓群,其中包括有章怀太子墓,永泰公主墓,懿得太子墓等,这些陵墓虽然规模不大,但也均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
  唐以前的陵墓与唐代则有较大的不同。上古时期,人们并不讲究墓葬,这可能与当时生产发展水平较为低下有关,随后,到了商周时期,随着最近发现的一些商朝的遗址,一般认为,商代陵墓地面不起坟,而仅仅在墓上建造祭祀性的建筑。而秦朝和汉代的陵墓,则大致上保持了一致的风格,倾向于建造大规模的陵墓,往往一陵役使数万人,工作数年,例如汉高祖的长陵有五万户之多,而汉武帝的茂陵则有六万户。这些陵墓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累土为方椎并去其上部,即所谓“方土”,最大的方土高约有二十多米。


为什么明清的皇陵都建在地面上?

皇陵都有地上建筑和地下建筑,是一个设施齐备,规模庞大的陵园,遗体都安放在地下的地宫中,明清皇陵由于年代较近,又有守卫和日常维护(清朝不仅守卫本朝的皇陵,明朝的皇陵也有守卫),所以保留有较完整的地上建筑,其他朝代的皇陵由于年代较远,加上自然的和人为的破坏,许多皇陵地上建筑已无存,仅留高大的封土堆,比如秦始皇陵。


清代皇陵的简介

清东、西二陵在规制上基本沿袭明代,所不同的是陵冢上增设了月牙城。另外,明十三陵中,只有长陵有“圣德神功碑”,而清东、西二陵中则有数通。陵园的布局与明代相比也发展到更成熟的阶段。按照从南到北的顺序,都由石像生、大碑楼、大小石桥、龙凤门、小碑亭、神厨库、东西朝房、隆恩门、东西配殿、隆恩殿、琉璃门等大小建筑组成。每座帝陵附近一般都附有皇后和嫔妃的园寝。

明朝有16位皇帝,为何明代皇陵却叫十三陵?

为什么?如果说前两位皇帝陵墓未在十三陵中还算说得过去,那么明代宗朱祁钰之墓又为何不在其中?毕竟他是在迁都之后登基的皇帝。原因其实很简单,他当初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完全是因为“土木之变”中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但“国不可一日无君”,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只能做临时的“替补君王”。而明英宗被瓦剌释放后,明代宗却反咬一口,将明英宗软禁,并在名义上被称作“太上皇”,明英宗当然不可能甘心这样的结局,经过一番密谋,他又发起了夺门之变,成功复辟,此时换做明代宗被贬为亲王并软禁起来了。经历此番周折,即使明代宗曾经是一朝皇帝,明英宗自然是不会承认的,所以明代宗死后只能以亲王礼下葬,更别说葬入十三陵了。除了上述的明太祖朱元璋之墓不在明十三陵,他的孙子朱允炆之墓也未在其中。原因还是源自那场“靖难之役”,正所谓“成王败寇”,当年朱允炆的叔叔朱棣在那场战役中取得成功,随之而来的是朱允炆的失败下场,自此他的下落也就成了谜。对此人们众说纷纭,有说他在熊熊烈火中被活活烧死的、有说他逃出南京削发为僧的,但这些说法至今也未得到验证。因此,建文帝算是“活不见人死不了尸”,明十三陵中也未留下他的一席之地。你方唱罢,我登场。自英宗后,再也没发生“临危受命”的事儿。明朝皇陵最终为十三陵,名为“明十三陵”。

明代一共有16位皇帝,而皇陵被叫做“十三陵”,这是为何?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陵墓指帝王、诸侯的坟墓。中国古代习用土葬,以秦始皇陵为代表。明清的陵墓都是选择群山环绕的封闭性环境作为陵区,将各帝陵协调地布置在一处。增设牌坊、大红门、碑亭等,建筑与环境密切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庄严肃穆的环境。不过,一个问题来了,对于明朝来说,一共有16位皇帝,却只有“明十三陵”,另外三位皇帝的陵墓在哪里呢?一首先,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明朝皇帝始于朱元璋,结束于崇祯皇帝朱由检,这十六位皇帝并不包括后来的南明皇帝等。而就“明十三陵”来说,坐落于今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就明十三陵的历史来说,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对于明十三陵来说,除了长陵、思陵外,余下十一座陵墓依次为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由此,对于明朝的十六位皇帝来说,朱元璋、朱允炆、朱祁钰这三位皇帝没有葬在“明十三陵”。对于这三位皇帝,之所以没有葬在“明十三陵”,原因各不相同。三具体来说,对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南京病逝,被安葬于南京东郊紫金山的明孝陵。对于朱元璋来说,定都于南京,而且南京也是朱元璋征战中的福地,所以自然要葬在南京。在朱元璋之后,建文帝朱允炆也是定都南京。不过,朱允炆最终葬在何地,目前还是一个未解之谜。在历史上,针对朱允炆的结局,有说法在燕王朱棣攻入南京之前,朱允炆在皇宫中就被烧死了,不过这一说法缺乏有力地证据。而另一种说法是朱允炆逃到了海外,甚至郑和下西洋都和寻找朱允炆存在一定的关系。四最后,对于明代宗朱祁钰,虽然是以北京作为都城的皇帝,但是,这位皇帝却没有葬在明十三陵中。在历史上,因为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获,于谦等人拥立朱祁钰为帝。不过,在明英宗朱祁镇重新掌权之后,明英宗废朱祁钰为郕王,并将其软禁在西苑。于是,本来可以入主十三陵的景泰皇帝朱祁钰,就被其兄长朱祁镇给搬到了北京西郊玉泉山金山口,以王爷规格下葬。

上一篇:冷链物流

下一篇:魔界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