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山

时间:2024-03-02 18:25:14编辑:分享君

为什么把狼山称为狼山

这是一个传说,狼山立山之祖大圣菩萨巡游天下寻找道场,来到长江口登上狼山,轻雾升腾非常符合开宗立庙。但是山上居住一只狼精,大圣菩萨不方便直接将其赶走,于是与其商量借一袈裟之地用来修行,狼精很看不起大圣菩萨,很爽快的答应了。于是大圣菩萨脱下袈裟迎天一撒,将整座山峰盖住,狼精一看就知不是大圣菩萨对手,只得将狼山拱手让出,但是为了纪念狼精,所以将此山称为狼山。
另外一种说法就是从某个角度看狼山非常像匍匐在地的一只狼。
狼山又名紫琅山,是因为清晨站在山下,轻雾升腾,朝阳照射在山体上,整座山石紫气升腾。


狼山为什么叫狼山

狼山 位于南通市南郊,是著名的自然风景区,由狼山、马鞍山、黄泥 山、剑山和军山组成,南临长江、山水相依,通称五山。狼山居其中, 海拔106.94 米,最为峻拔挺秀,文物古迹众多,其他四山如众星拱月,狼山成为五山之首。 相传狼山曾有白狼居其上,又传因山形似狼 而得名。北宋淳化年间(990~994年)州牧杨钧觉得狼山之名不雅, 便改狼山为琅山,后又因山上的岩石多呈紫色,故后人又称之为紫琅山,南通市因而也得了“紫琅”这个雅致的别称。狼山原在长江之中, 唐代高僧鉴真第三次东渡日本曾在狼山停留避风,北宋时狼山才与陆地涨接。自宋至清陆续兴建了庙宇殿塔,总名广教寺。佛教中狼山为 大势至菩萨道场,列为全国佛教八小名山之一。 进狼山南麓山门,即为法乳堂,原为广教寺的“大雄宝殿”,又称释迦殿。堂内三面瓷砖壁画是中国自东汉到近代的十八位著名高僧的画像,为当代著名画家范曾所作。出大殿西侧拾级向上,是一座七 级四面的实心砖塔,称幻公塔。纪念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一983年 )狼山广教寺的住持和尚智幻,塔北有一碑亭,内有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所立《抚台平倭碑》,记载明代抗击倭寇的史实。塔西首 为紫琅园,原为“三仙阁”,现辟为餐厅。再上,路右侧为白雅雨烈士墓。白是南通人,爱国学者,李大钊的老师,辛亥革命时领导滦州起义,后壮烈牺牲。山东南坡万松岭建有望江亭,在此可俯瞰浩荡长江,江南福虞两山隐约可见。其上为竹葵山房,其前有康熙御碑亭。 登上狼山之巅,即见广教寺的主体建筑群,庙门前大观台,视野开阔, 山水田野尽收眼底。庙门两侧有对联:“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 顾海阔天空”。进门就是萃景楼,是座两层小楼,昔日为戏楼。据戏 剧界人士说,这样完好的“寺院舞台”,在全国也属罕见。穿过萃景 楼,迎面就是圆通宝殿,内供大势至菩萨,佛像高达4.5米,是狼山 寺庙中最大的佛像。两侧塑有“十六尊者”像。殿后的支云塔建于北 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高35米,五级四面为南通三塔之一 (另两塔为市内的文峰塔和光孝塔)。塔后就是著名的狼山大圣殿。 狼山大圣为唐代的释僧迦,他南游江淮,为民医病、治水,深受爱戴。 唐中宗尊他为国师,乃一代高僧。殿内大圣菩萨身披龙袍,法相庄严; 两旁为他的弟子度慧岸和木叉。殿内终年青烟袅袅,香雾氤氲。山下 东南麓有唐代骆宾王墓;骆是“初唐四杰”之一的著名诗人。曾随扬 州刺史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流亡南通。与骆墓并列的是南 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僚属金应和清《五山全志》编纂者刘南庐的墓, 三墓稍上还有朝鲜爱国诗人金沧江之墓。 狼山南畅北幽,北麓以山为屏而构园,悬崖陡壁上题刻甚多,称 题名坡。园内崖下为曲流溪水,西部临水巨石,近代著名书画家吴昌 硕题为“大磊落矶”。至今尚留有张春所建的“赵绘沈绣之楼”和“ 林溪精舍”、“语梅楼”等建筑。还有松巅阁、海月岩、鹁鸪岩、夕 阳洞、仙人洞、寒玉泉等景迹。 狼山向西500 米,马鞍山西坡的梅林春晓是一座具有江南园林风 味的建筑群。院内曲径连接7 个亭阁,依山势起伏联成一体,造型别 致,花木满园,早春时节,暗香浮动,乃赏梅佳处。再西黄泥山东冈 建有狮踞亭,是观日出、听涛声的好去处。龙爪岩在黄泥山的最西部, 多半浸于江水中,那嶙峋黑褐、凸凹不平的脊石,如龙爪伸进江中, 故名。岩头还建有全国第一座风力发电航标灯。 南通市内还有啬园(南郊公园)、人民公园、文峰塔、天宁寺及 光孝塔等名胜。


狼山为什么要叫狼山

狼山名字与佛教典故有关。狼山的开山祖师是僧伽(即大圣菩萨),他在这里开始奉祭大势至菩萨。传说当时狼山为白狼精占据,大圣菩萨僧伽与白狼精斗法,以一袭袈裟遮遍全山降伏恶狼,白狼只得让出此山。并无私心的僧伽,在狼山上建寺(现叫广教禅寺),为虽与观音菩萨和阿弥陀佛齐名却没有自己道场的大势至菩萨建了道场。从此这里香火兴起,成为佛教乐土。狼山的广教寺是一寺两供奉,既是“西方三圣”之一“大势至菩萨”的道场,也是“大圣菩萨”的道场。狼山最高峰的支云塔,塔前有圆通宝殿,供的是大势至菩萨;塔后则有大圣殿,供奉的是大圣菩萨。扩展资料:狼山由小岛演变而来狼山是由强烈的地壳变动和海陆变迁形成,距今已有3.5亿到4亿年的历史,比喜马拉雅山还早了100万年。7500年前,狼山等还是浩瀚大海中的一个小岛。 2000年前,长江从上游带来大量泥沙逐渐堆积到今南通一带,使南通多数地区开始成为江口和海边互补相连的片片沙洲。两晋时,狼山随长江主泓,由长江南岸移至江心。唐代,狼五山仍是漂浮于长江口海域的小岛。宋初,五山渐与陆地相连,天圣九年(1031年),狼山上北岸。元、明时,军山一度又入江中,直到清康熙末年(1722年左右)才再度并陆。从此,五山结束海上历史正式登上陆地。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狼山

狼山上没有狼,那为什么叫它狼山呢?

狼山位于南通市南郊,是一座群树环绕的高山,海拔106.94米。一踏入狼山景区,就能闻到拜佛烧香的檀香味远远飘来。接着檀香味会把你带进佛堂,里面有高达十米多的四尊佛像,他们似乎是被如来佛主派来保护狼山的神灵。走出佛堂后门,便来到了一片花的世界。艳丽的鲜花千姿百态,各有各的特色,金色的高贵;深红的雍容;粉红的高雅;白里透红的超凡脱俗;深紫的浪漫无比;白色的玉洁冰清;淡红的风韵天成……话说狼山的主人本来是条得道的老狼,一日,大圣菩萨云游至东海边,一看,这山风水好啊:南来北往,通江达海。于是想把这座山当作修行之地。可是狼山是有主的啊,虽然主人是条老狼。大圣菩萨找老狼商量,老狼当然不愿意啦。菩萨还是很耐心地和老狼商量:这样子,我把袈裟铺地上,袈裟盖到的地方归我,其他地方归你。老狼想:袈裟才多大啊,巴掌块大的地给他也罢,也不能显得我们中土修行的人太小气。大圣菩萨袈裟一撒,铺天盖地,把整座山都盖住了。老狼一看傻眼了,我们中土修行的人总不能不讲信用吧,于是把狼山让给了菩萨。不太甘心的老狼让出宝地后,对菩萨提出了个要求:让山不让名,山名还叫狼山。菩萨也许觉得使用法术得来宝地有点不厚道,欣然同意了老狼的要求。于是,虽然山上无狼,却依然叫狼山。南通民谣里面的“通州三座塔”中的”一塔云中插”,说的就是这座位于狼山顶上广教寺圆通宝殿后、大圣殿前的支云塔。支云塔也是座千年古塔,始建于宋太平兴国年间,须弥座实为塔之阶基,这种形制为全国罕见。实因山顶平地较少,故出塔底层之檐而为殿,一物兼二用,古代工匠之智慧实在令人敬佩。进狼山门,即为法乳堂,原为广教寺的“大雄宝殿”,又称释迦殿。堂内三面瓷砖壁画是中国自东汉到近代的十八位著名高僧的画像,为当代著名画家范曾所作。出大殿西侧拾级向上,是一座七级四面的实心砖塔,称幻公塔。纪念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一983年)狼山广教寺的住持和尚智幻,塔北有一碑亭,内有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所立《抚台平倭碑》,记载明代抗击倭寇的史实。塔西首为紫琅园,原为“三仙阁”,现辟为餐厅。再上,路右侧为白雅雨烈士墓。白雅雨是南通人,爱国学者,李大钊的老师,辛亥革命时领导滦州起义,后壮烈牺牲。山东南坡万松岭建有望江亭,在此可俯瞰浩荡长江,江南福虞两山隐约可见。其上为竹葵山房,其前有康熙御碑亭。登上狼山之巅,即见广教寺的主体建筑群,庙门前大观台,视野开阔,山水田野尽收眼底。庙门两侧有对联:“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狼山原在长江之中,唐代高僧鉴真第三次东渡日本曾在狼山停留避风,北宋时狼山才与陆地涨接。狼山名胜古迹众多,法堂内陈列着艺术珍品十八高僧瓷砖壁画。拾级而上,金刚殿、大悲殿、藏经楼、三贤祠、葵竹山房,直至山颠的大观台、圆通宝殿、千年古塔、大圣殿栉比鳞次,加上星罗棋布、如珠宝串缀“平倭碑”、“白雅雨烈士墓”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墓”以及康熙御书碑亭等令人目不暇接。北麓园在狼山北坡的悬崖之下,这里山石奇绝,峭壁兀立,有鬼斧神工之妙!狼山的峰、岩、洞、石属此处最负盛名。塔后就是著名的狼山大圣殿。狼山大圣为唐代的释僧迦,他南游江淮,为民医病、治水,深受爱戴。唐中宗尊他为国师,乃一代高僧。殿内大圣菩萨身披龙袍,法相庄严;两旁为他的弟子度慧岸和木叉。殿内终年青烟袅袅,香雾氤氲。山下东南麓有唐代骆宾王墓;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的著名诗人。曾随扬州刺史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流亡南通。与骆墓并列的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僚属金应和清《五山全志》编纂者刘南庐的墓,三墓稍上还有朝鲜爱国诗人金沧江之墓。

请问南通狼山名称的由来有什么故事?

南通狼山的故事:传说当时狼山为白狼精占据,大圣菩萨僧伽与白狼精斗法,以一袭袈裟遮遍全山降伏恶狼,白狼只得让出此山。并无私心的僧伽,在狼山上建寺,为虽与观音菩萨和阿弥陀佛齐名却没有自己道场的大势至菩萨建了道场。从此这里香火兴起,成为佛教乐土。僧伽是唐代高僧,自言何国人,因以何为姓,相传是观音菩萨化身。唐高宗时,曾到长安、洛阳游历,为人治病,名声大噪。南游江淮时,医病治水,为百姓称道。唐中宗尊为国师。宋太宗加封僧伽大师大圣谥号,后世尊他为大圣菩萨,又称泗州大圣。扩展资料:狼山是大势至菩萨的道场,为中国佛教八小名山之一,自唐总章年间兴建寺庙禅院以来,经历代建缮,形成了依山而立的寺庙园林群。狼山山坡上下,浮青叠翠之间,点缀着法乳堂、葵竹山房、碧云半天阁、萃景楼、大观台、魁星楼、支云塔等数十处名胜古迹和风景建筑群。狼山佛教气息浓厚,每年吸引众多善男信女前来顶礼膜拜,香火旺盛,经久不衰,有着最灵验名山和江海第一山的双重美誉。同时狼山也是佛教名山,佛教文化底蕴深厚,山顶的广教禅寺为全国重点寺院,始建于唐总章二,距今已有1341年的历史,因供奉西方三圣之一的大势至菩萨而闻名。同时,广教寺还供奉着东南亚地区唯一一位穿龙袍的菩萨大圣菩萨,相传大圣菩萨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以慈悲为怀,救苦救难而深入人心,民间有大圣菩萨有求必应,先照远后照近的说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狼山

南通狼山有什么来历?

狼山风景名胜区的五山是由强烈的地壳变动和海陆变迁形成,距今已有3.5亿到4亿年的历史,比喜马拉雅山还早了100万年。7500年前,狼山等还是浩瀚大海中的一个小岛。 2000年前,长江从上游带来大量泥沙逐渐堆积到今南通一带,使南通多数地区开始成为江口和海边互补相连的片片沙洲。两晋时,狼山随长江主泓,由长江南岸移至江心。唐代,狼五山仍是漂浮于长江口海域的小岛。宋初,五山渐与陆地相连,天圣九年(1031年),狼山上北岸。元、明时,军山一度又入江中,直到清康熙末年(1722年左右)才再度并陆。从此,五山结束海上历史正式登上陆地。扩展资料景点1、广教寺广教寺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南郊的狼山风景区之中,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12年10月入选“中华佛教100名寺”。狼山是江苏省著名的自然风景区,江苏的游览胜地,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剑山和军山组成。五山呈弧形排列,绵延3.6公里,总面积98.43公顷。其中狼山最为峻拔挺秀,南临长江,山水相依,风光秀丽,有“天然水石盆景”之誉。狼山海拔106.94米。据传因其形状似狼而得名。另传说曾有白狼出没,又名“白狼山”。山上岩石多呈紫色,故又称紫琅山。山前以佛教禅院为特色,文物古迹众多,寺庙古刹建筑成群;山后以山石、岩洞自然风光为主体。2、支云宝支云宝塔位于南通城的中轴线南端,支云宝塔的塔尖、南通的南城门江山门(已拆,址在今长桥)和城中心的谯楼三点成线,形成南通的风水门户,谓之:山海拥金莲,乾坤落天柱。这是南通特有的风水和景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通狼山风景名胜区

南通狼山名字的由来?

狼山,古代又称狼五山,相传有白狼踞其上,故又叫白狼山;一说因山形似狼而得名。狼山的山名历史久远,史记载:唐天宝年间,我国高僧鉴真东渡日本经过狼山,以避风浪。由此可知,唐代已取名为狼山。宋代淳化年间,州牧杨钧以“狼”字不雅,以“琅”易狼,又以山北紫石岩产紫石,改称紫琅山。《山志》亦记载:“因感于烟光凝,暮山紫故改称紫琅山”。但是,千百年来因为“狼”字通俗、形象、易传易记,人们一直沿袭旧称。狼山因狼说,在民间还流传着一则同“大圣菩萨”有关的故事:白狼精占据狼山,为非作歹,一日大圣云游至此,见状决心为民除害,大圣收其本相,变作行脚僧,向狼精商借一衲之地,狼精哂笑道:“我这偌大狼山,借区区一衲之地何损于我?”慨然应允。于是大圣脱下袈裟,念起咒语,祭起袈裟,遍遮全山,狼精见状,仓皇逃遁。从此,狼山遂无狼迹。


狼山的由来!

相传狼山曾有白狼居其上,又传因山形似狼而得名。北宋淳化年间(990~994年)州牧杨钧觉得狼山之名不雅,便改狼山为琅山,后又因山上的岩石多呈紫色,故后人又称之为紫琅山,南通市因而也得了“紫琅”这个雅致的别称。狼山原在长江之中,唐代高僧鉴真第三次东渡日本曾在狼山停留避风,北宋时狼山才与陆地涨接。狼山风景名胜区自然风光旖旎,人文景观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区内的狼山是大势至菩萨的道场,为中国佛教八小名山之一,文物古迹众多,寺庙建筑林立,以佛教文化为特色,因灵验而出名,终年香火旺盛,信众络绎不绝。扩展资料:“狼山”的风景名胜地位介绍:狼山风景名胜区是江苏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区内的狼山是大势至菩萨的道场,为中国佛教八小名山之一,文物古迹众多,寺庙建筑林立,以佛教文化为特色,因灵验而出名,终年香火旺盛,信众络绎不绝。园艺博览园依马鞍山、黄泥山而建,以“山水神韵·江海风”为主题,高度浓缩了南通山水兼备、通江达海的地域特色,为江苏省园林艺术的精品之作,是观江景、赏园林的绝佳去处。啬园是清末状元、近代民族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的纪念性园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狼山

上一篇:太极扇

下一篇:nicki mina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