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知劲草

时间:2024-03-04 07:24:30编辑:分享君

“疾风知劲草”出自哪首古诗?

“疾风知劲草”出自李世民的《赠萧瑀》赐萧瑀《赐萧瑀》是唐太宗李世民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是李世民赐给萧瑀的一首诗。这首诗盛赞萧瑀的仁德。前两句写识人,句用恰切的比喻,颂扬萧瑀在动乱和危难时刻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出一个臣子的忠诚和立场。后两句写知人善用,以反衬正,欲扬先抑,着意突出萧瑀作为一个智者所具备的仁义之心。创作背景唐高祖武德九年(626),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谋杀害李世民未成,又向李渊诬陷李世民。李渊听信后,打算惩处李世民。在萧瑀的据理力劝下,才打消了惩处他的念头。不久后,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在萧瑀的劝解下,才把政权交给了李世民。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封萧瑀为宰相。但由于萧瑀性情刚直,与房玄龄、魏征等大臣合不来,李世民便把萧瑀改任太子太傅。萧瑀毫无怨言,来到东宫任职,辅导太子十分尽职,李世民对他对太子的教导十分满意,于贞观九年(653),封萧瑀为“特进”,参预政事,并赠此诗给他,还说:“卿之忠直,古人不过作品鉴赏这首诗极富于哲理。诗的前两句是历来传颂的名句。“疾风知劲草”一语,出自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此语原为汉光武帝刘秀赞誉王霸之言。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后世遂用以比喻只有经过危难或战乱的严峻考验,才能识别出谁的意志坚强,谁是忠诚可靠者。作者李世民在此诗中用此赞美萧瑀。次句的“板荡”乃《诗经·大雅》中两篇作品的名称。《板》、《荡》二诗讥刺周厉王无道,败坏政局。后以“板荡”代指政局变乱。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后二句则另换角度,继续盛赞萧瑀。徒有一时之勇的“勇夫”并不懂得真正的“义”,而真正的“智者”必然心怀仁德。这里告诉读者,只有忠诚还是不够的,要智勇双全,才算是有用之才。有勇无谋,莫言义;有智无勇,难施仁。这首诗诗意浅显,说理形象,寓意深刻,言简意赅地揭示了“智”、“勇”、“仁”、“义”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不仅对于知人善任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读者的自我完善,如何使自己成为智勇双全的有用之才方面,也具有启迪作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二句,如今引用它,比喻只有经过尖锐复杂斗争的考验,才能考查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和节操,才能显示出谁是忠贞的强者参考资料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赐萧瑀/6758871?fr=aladdin&fromid=7330375&fromtitle=%E8%B5%A0%E8%90%A7%E7%91%80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是什么意思?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出自《后汉书。王霸传》。意思是,大风下才知道坚韧的草,严寒里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举例:不解释了,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今后走着看吧。另:你怎么知道我不行?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等看结果吧!
但现在基本只用第一句,并加一些别的句子类似于危难见忠贞之类的比较白话的句子一起用。2;成语
疾风知劲草
发音

fēng
zhī
jìn
cǎo
解释
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
出处
《后汉书·王霸传》:“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尽草。”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李世民)
古语说:“疾风知劲草,国乱识忠臣”,
疾风知劲草,危难见坚贞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什么意思?

意思

大风下才知道坚韧的草,严寒里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
例句:
不解释了,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今后走着看吧。
加一些别的句子类似于危难见忠贞之类的比较白话的句子一起用。
成语 :疾风知劲草
发音 jí fēng zhī jìn cǎo
解释 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
出处 《后汉书·王霸传》:“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尽草。”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李世民)
古语说:“疾风知劲草,国乱识忠臣”,
疾风知劲草,危难见坚贞。


疾风知劲草全诗及翻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出自唐朝李世民《赠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译文
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强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才能识别出是不是忠贞不二的臣。
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内心里必然怀有忠君为民的仁爱之情。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是什么意思?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这句话的意思是:意为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只有经过严厉的考验之后,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就像狂风过后才能知道小草的坚韧,烈火炼狱之后才能知道黄金的质地一样。"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这句话出自《增广选文》的第十二节。“疾风知劲草”出自唐太宗李世民的古诗作品《赠萧瑀》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扩展资料: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近义词:功到自然成。2、英文:路遥知马力:Distancetestsahorse'sstamina.;日久见人心:Timerevealsaman'sheart.3、关于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故事宋朝时,路遥为南京绅士,富甲一方且为人大度,乐善好施。马力是开封府尹包拯麾下马汉的侄子,当时是穷困潦倒的书生。原本赶考顺道投靠叔叔马汉,走至南京时盘缠用尽,身患重病被困客栈。闻得路遥乐于助人遂去求助。到路府后并未向路说明他与马汉的关系,路遥热情接待,为他请医治病还腾出房屋让马力读书。路遥赏识马力的才学,二人义结金兰。马力病愈后,路遥赠送二百两纹银助他上东京(今开封)赶考,后马力得中。从此路马也失去联系。多年后路遥家中失火,家道中落无以为生。只有撇下妻子到开封投靠义弟马力,一路行乞到达开封。谁知到马府后恰遇马力不在家中,家人没有接待路遥。路遥以为马力不念旧情一气之下拂袖而去。马力回家听家人说后,知是当年恩人来过,一面痛斥家人无礼,一面派家丁日久快马追赶路遥。日久追上路遥后说明原委,二人化解误会。后马力将路遥一家接到开封。于是有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典故。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路遥知马力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文学学习的好处?

1、提高素养,提升自身的品位。2、是感知社会的触角,各个学科都是融会贯通的,学习文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一个人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触类旁通。3、学习文学,也是一种美的享受,文学中所含括的智慧、人文精神是其他学科难以媲美的。4、学习本国文学,当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何况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其文化更是渊源流长,传承这些文化精髓——文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隐而不现但真真实实的责任。扩展资料: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不同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疾风知劲草的含义

疾风知劲草,谓在猛烈的大风中,可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比喻意志坚定,经得起考验。
出自唐朝诗人李世民的《赠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是李世民对萧瑀的高度赞美和肯定,其中也不无感激之情。这两句诗使用了比兴的手法。“疾风知劲草”是兴,为下文的立论张本。同时,这一句兴中有比,以普通的自然景物为喻,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风平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们,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坚韧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正是由于唐太宗这么一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在诗中引用了“疾风知劲草”,才使得这句话流传千古,成为了至理名言。


疾风知劲草是什么意思?怎么用?

疾风知劲草
发音:jí
fēng
zhī
jìn
cǎo
释义: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
出处:《后汉书·王霸传》:“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尽草.”
示例:俗语说:.”经过这一段不平凡的日子,人们对于前进的道路是看得更加清楚了,信心也更加坚定了.(峻青《瑞雪图》)


上一篇:

下一篇:霜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