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时间:2024-03-05 03:35:05编辑:分享君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原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一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
  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五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六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个体。
  (2)所以,他只能把人类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连系起来的共同性。
  七
  所以,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八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九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
  十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十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是什么?

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现实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三: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哩。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五: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六: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七:所以,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八: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九: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十: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十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对旧哲学的剖析,解决方法及其现实意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在1845年春于布鲁塞尔写在他的1844—1847年笔记本中的笔记,笔记上端写着:1.关于费尔巴哈。恩格斯指出,“这是匆匆写成的供以后研究用的笔记,根本没有打算付印。但是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他称这些笔记是“十一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412页)。笔记因此而得名。
1888年,恩格斯把《提纲》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第一次予以发表,并对个别地方作了修改。发表时的标题为《马克思论费尔巴哈》。”(第1卷,第788-789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3卷编者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个标题是苏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根据恩格斯给‘费尔巴哈论’写的序言加的。在该书附录中这些提纲的标题是:‘马克思论费尔巴哈’。在马克思的‘笔记本’中的标题是‘关于费尔巴哈’。”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gegenständliche]活动。所以,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3卷,第6页)
前此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在内)的主要缺点都在于对对象、现实界,即感性世界,只以对象的形状或直观得来的形状去理解,而不是把对象作为人的具体的活动或实践去理解,即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活动的方面不是由唯物主义反而是由唯心主义抽象地阐明了,——唯心主义当然不知道实在的具体活动本身。费尔巴哈所想要的是和思想对象实在不同的感觉对象,但是他不把人的活动本身当作对象方面的活动来理解。所以他在“基督教的本质”里只把认识活动当作真正的人的活动,而把实践只理解和固定为犹太人的那种卑鄙的表现形式。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或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朱光潜译本,《美学拾穗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ändliche]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版,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卷第54页)


《费尔巴哈提纲》的 理解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第—次从根本上分析批判了费尔巴哈和—切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不彻底性,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并且以实践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唯物史观的重要思想。《提纲》标志着马克思不仅同唯心主义,而且同一切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标志着马克思已经彻底摆脱了一切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影响,标志着为建立完备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了基础。如果说《提纲》标志了马克思科学地解答历史之谜问题的基本思路的形成,《德意志意识形态》则是科学的理论逻辑本身的诞生的标志。


怎样理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所阐述的新唯物主义的本质

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错误理解,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 关系的总和”的著名观点。马克思针对费尔巴哈对人本质的错误理解指出:“人 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 和。”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著名论断。这就是说,现实的人,是以一定生 产方式从事生产活动的人,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必然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在生产 关系的基础上,人们还发生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宗教等各种社会关系。人 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研究人的本质,要从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体 上去考察。在全部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基础,它决定其它社会关系,而其它 社会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表现为一定的阶级关系, 处于不同阶级地位的人,具有不同的阶级性。同时,社会关系又是随着生产力的 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人的本质又是具体的历史 的,是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生产关系,就形成了人们不同的 本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命题,既是唯物史观的一个根本观点,也是研 究探索人的本质的根本方法。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思想主旨

重点班的孩子起点比较高,一般进去以后的成绩都是比较好的,基础比较好的。普通班的孩子,学习上就相对比较普通一点,学生的层次也是有好有坏。任何一位重点中学的校长都明白一个道理:高中不再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范畴,高考成绩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是否实力出众的最重要的标准。而重点班就是出成绩的。这个就决定了两个班性质上的不同。


上一篇:中国退休年龄

下一篇:匿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