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拟

时间:2024-03-05 09:24:22编辑:分享君

比拟句是什么?举个例子?

不能孤立的去理解比拟句,要结合其和比喻句的区别来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初中教材中说:“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这仅是一种概括性的区别原则,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不仅初中学生不易理解,就是高中学生也怕难于接受.我以为必须作进—步的全体阐释。

(一)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请看如下例句:

(1)故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玫暂且围着算了。(徐海东《奠基礼》)

(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老舍《骆驼祥子》)

(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杨朔《金字塔夜月》)

(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臧克家《胜利的狂飚》)

例(1)取瓮中之鳖待擒这一点说明敌人当时的处境,二者有相似点,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这是比喻。例(2)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样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也属比喻。例(3)“月亮”、“星星”本是无生物,并无“露面”、“惊散”这样的特征,现以生物的特征描写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拟。例(4)将无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属比拟。

(二)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例如“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诲”(袁鹰《十月长安街》)。这是暗喻、由本体(长安街)、喻体(大海)、喻词(成)构成,又如“我们之闻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这是借蝓,借“厚障壁”比喻“我”与闰土之间形成的隔阂。它把本体和喻词都隐去了,只用喻体代替本体。另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这却是拟人句,将“波浪”当作人描写,赋予它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比喻和比拟虽然是两种党见而又容易混淆的修辞格,但只要我们把握了区分两者的要领,就会一目了然。


什么是比拟?请举例

比拟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ǐ nǐ,意思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诗歌、小说、散文、寓言、童话等经常使用比拟的辞格。作用:1.增添特有的情味。2.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3.能启发读者想象,使文章更生动。分类: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类型比拟可以分为拟人、拟物两类。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2.拟物。拟物又包括两类:一是把人当做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二是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写。拟人会思想,会劳动,会创造和富有感情的本质特点,人类对自己的这些本质特点最为熟悉,最为理解,最易接受,最易产生共鸣。为了表达的需要,将人的本质特点转移于其他事物,让它们具有人的某些特点,可以将事物描写得具体、生动、形象,使人感到亲切,容易受到感染。拟人可分为以下几种:把动物拟人:(1)……一只探险的蜜蜂正绕着布满的柳树枝头的金色的花朵嗡嗡着。看不见的云雀在天鹅绒般的绿油油的田野和盖满了冰的,收割后的田地上颤巍巍地歌唱着;田凫在那积满了塘水的洼地和沼泽上面哀鸣;鹤和鸿雁高高地飞过天空,发出春的叫喊;脱落了的毛还没有全长起来的家畜在牧场上吼叫起来了;弯腿的小羊在它们那掉了毛的咩咩地叫着的母亲身边跳跃;……真正的春天已经到来了。--(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简析】列文处在失恋的苦闷中,可是,春风给他带来了安慰,希望和信心。上述文字具体地、有层次地描写了春天给动物带来的变化。作者将动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品格。蜜蜂在"探险",云雀在"歌唱",田凫在"哀鸣",鹤和鸿雁发出"叫喊",小羊在"母亲"身边跳跃。作者将这些动物写得栩栩如生,画面洋溢着春天到来的蓬勃生机。把植物拟人:(2)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摇着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拟物各类事物无不具有自己的"个性"。如鸟会飞,虫会鸣,树会开花,水会奔流,太阳会发出光和热,真理会被传播……拟物常常在一定的言语环境中进行,可以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的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中的“比拟”是什么意思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诗歌、小说、散文、寓言、童话等经常使用比拟的辞格。比拟可以分为拟人、拟物两类。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2、拟物。拟物又包括两类:一是把人当做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二是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写。扩展资料:比拟的作用1、比拟是物的人化或人的物化或把甲物拟作乙物,具有思想的跳跃性,能使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捕捉它的意境,体味它的深意。2、正确地运用比拟,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运用比拟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比拟的构成1、感情性格的转嫁,把人的感情性格转用于物上。2、动作,行为的转嫁。有两种情况:由人到物的转嫁和由物到人的转嫁。3、呼唤的转嫁,把适应于人的呼唤转用于物上。4、称谓的转嫁,把适用于人的称谓转用于物上。5、人称的转嫁,用指代人的代词指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比拟

比拟是什么意思

比拟是修辞手法的一种,包括拟人、拟物。也指对比,比较。比拟,读音:[ bǐ nǐ ] 引证解释1、比配;与之相类。冰心 《往事(二)》:“今夜林中月下的青山,无可比拟!”2、比方,譬喻。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绿》:“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3、比较,对照。毛泽东 《论持久战》:“ 中国 近代无数解放运动的失败都有其客观和主观的原因,都不能比拟今天的情况。”4、修辞学上的辞格之一。把物拟作人,叫“拟人”;把人拟作物,叫“拟物”。亦泛称比喻手法。扩展资料近义词:对比、 比较1、 对比[ duì bǐ ] 解释: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况互相比较。秦牧 《艺海拾贝·跋》:“任何譬喻都仅仅是对比其中的一点罢了,两种事物决不可能完全相提并论。”2、比较[ bǐ jiào ] 解释:对比几种同类事物的异同、高下。鲁迅 《准风月谈·喝茶》:“我们试将享清福、抱秋心的雅人,和破衣粗食的粗人一比较,就明白究竟是谁活得下去。”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第一,在比喻中,本体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但喻体必须出现,否则不能构成比喻;在比拟中,本体必须出现,用来比拟的事物一般不出现。例如:“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是比喻,它的本体(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没有出现,喻体是“三座大山”。“高粱笑红了脸”是比拟,“高粱”是拟体,其本体“人”没有出现。第二,二者的表达效果略有差别。虽然二者都具有使形象更加生动、鲜明的修辞效果,但比喻重在“喻,”即通过甲乙的相似来揭示事物的本质或特点,阐明事理;比拟重在“拟”,即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第三,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仍是两种事物,比拟中的甲事物和乙事物则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扩展资料:一、比喻1.概念:比喻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常说的“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事物间是以乙喻甲,重在“喻”,甲乙是一主一从的关系。2.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3.条件: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二、比拟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性、人情。例如:“如果不落在肥土中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 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叹气,它相信有了阻力才有磨练。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着斗志而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傲然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嗤笑。”(夏衍《野草》)野草本来是一种无知无觉的植物,作者却赋予它人的秉性:“带着斗志而来、坚韧”;赋予它以人的思想感情:“不会悲观”、“傲然”;赋予它以人的动作:“叹气、嗤笑”。这样,野草就成了有人的秉性和思想行为特征的事物了,亦即被人格化了。2、拟物。拟物有时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有时是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老舍《龙须沟》) 作者把适用于描写动物的词语“夹着尾巴”来描写恶霸,表达了憎恶和鄙视的感情。又如:“有一天,他得到阳光,得到雨水,开了花了,用整个生命开朵花,蓬蓬勃勃向着生活。” (杨朔《三千里江山》) 作者将“他”舒畅的心情和精神状态比作“开了花”,十分形象生动。比拟的修辞效果比拟的特点是作者凭借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因为它是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所以它具有思想的跳跃性,有助于读者或听众展开想象的翅膀,获得对事物的鲜明的印象。比拟的修辞效果主要有三点:1、运用比拟可以鲜明地表达爱憎之情运用比拟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使之栩栩如生,让人倍感亲切。例如:“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这个例子中,“垂柳”和“芦苇”在诗人的眼中都是有情有意的,具有人的动作行为(“抚摸、护卫”),也具有人的性格(“细心”),读来让人感到亲切。运用比拟表现讨厌的事物,可以使之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厌恶感。例如:“这种‘钦差大臣’则是满天飞,几乎到处都有。” (毛泽东《农村调查》序言)这个例子中的“满天飞”是将人比作物,明显地带有厌恶之情。2、 运用比拟可以使语言风趣幽默这一种修辞效果多见于拟物的句子中。例如:“在这里的人们中间,我最不愿与之离别的就是海涅,我恨不得把您也装进我的行李袋中去。”(马克思《给海涅的信》 )在这个例句中,马克思将海涅当作行李一样来处理,是拟物的手法,显得十分风趣。3、 运用比拟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例如:“她似乎衣袋里全装着天真,一掏出来就可以用。”(韩少功《火宅》)“天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这个例中被比拟成一个有形的事物,十分形象。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比喻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比拟

比拟和比喻有什么区别?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初中教材中说:“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这仅是一种概括性的区别原则,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不仅初中学生不易理解,就是高中学生也怕难于接受.我以为必须作进—步的全体阐释。
(一)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请看如下例句:
(1)故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玫暂且围着算了。(徐海东《奠基礼》)
(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老舍《骆驼祥子》)
(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杨朔《金字塔夜月》)
(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臧克家《胜利的狂飚》)
例(1)取瓮中之鳖待擒这一点说明敌人当时的处境,二者有相似点,
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这是比喻。例(2)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样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也属比喻。例(3)“月亮”、“星星”本是无生物,并无“露面”、“惊散”这样的特征,现以生物的特征描写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拟。例(4)将无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属比拟。
(二)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例如“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诲”(袁鹰《十月长安街》)。这是暗喻、由本体(长安街)、喻体(大海)、喻词(成)构成,又如“我们之闻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这是借蝓,借“厚障壁”比喻“我”与闰土之间形成的隔阂。它把本体和喻词都隐去了,只用喻体代替本体。另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这却是拟人句,将“波浪”当作人描写,赋予它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比拟,拟人,比喻有什么区别于联系?(举例说明)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初中教材中说:“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这仅是一种概括性的区别原则,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不仅初中学生不易理解,就是高中学生也怕难于接受.我以为必须作进—步的全体阐释。

  (一)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请看如下例句:

  (1)故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玫暂且围着算了。(徐海东《奠基礼》)
  (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老舍《骆驼祥子》)
  (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杨朔《金字塔夜月》)
  (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臧克家《胜利的狂飚》)

  例(1)取瓮中之鳖待擒这一点说明敌人当时的处境,二者有相似点, 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这是比喻。例(2)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样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也属比喻。例(3)“月亮”、“星星”本是无生物,并无“露面”、“惊散”这样的特征,现以生物的特征描写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拟。例(4)将无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属比拟。

  (二)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例如“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诲”(袁鹰《十月长安街》)。这是暗喻、由本体(长安街)、喻体(大海)、喻词(成)构成,又如“我们之闻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这是借蝓,借“厚障壁”比喻“我”与闰土之间形成的隔阂。它把本体和喻词都隐去了,只用喻体代替本体。另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这却是拟人句,将“波浪”当作人描写,赋予它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

  拟人句
  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不可和童话弄混。(例:叶子妹妹说:“太阳公公……”这并非拟人句,但人们经常搞混 )

  什么是拟人句?
  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拟人句的运用形式
  (1)把动物拟人化。
  (2)把植物拟人化。
  (3)把一般的事物拟人化。
  例句:
  1.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
  2.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3.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4.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5.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
  6.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7.春天像刚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8.春天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是出生的婴儿,娇小可爱。
  9.春天就像活泼的儿童,憧憬渴望;春天就像健壮的青年,充满朝气;春天就像健康的老人,令人回味。
  10 .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什么是比拟?

比 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就是比拟。 写作时善用比拟,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拟 人 把事物当成人来写,赋予人的思想、感情、活动。 例子(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例子(2):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 朱自清 拟 物 把人当成事物来写。 例子(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例子(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著尾巴逃跑了。 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子(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例子(2):月光如流水一般,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 朱自清


怎样区别比喻和比拟

比喻和比拟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格,使用的时候,往往分不清楚。怎么样才能分清呢?

关键是明确概念。比喻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此类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比拟是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做物,或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描写。比喻是打比方,凭借本事物和喻事物的相似点联系起来。比拟是描写,是凭人的联想和想象联系起来。一个完整的比喻包括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如:"共产党像太阳。""共产党"是本体,"太阳"是喻体,"像"是比喻词。本体和喻体之间靠的是二者都能给人以光明和温暖这一相似点联系在一起的。而比拟是按着人的想象和联想直接把本事物当拟事物来写。比如:鸟儿歌唱,花儿欢笑。"鸟"和"花"本来不会象人那样"歌唱"和"欢笑",但是人可以想象它们会歌唱、会欢笑。比拟没有联系词,就直接来描写。你分开了吗?


拟人句是什么意思?

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而不是像童话形式。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 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扩展资料把动物拟人化例句:1.蜜蜂给我们引路。2.小狗伸了一个懒腰。3.鸣蝉在树叶里吟唱。4.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5.溪水中金鱼悠闲地摇着尾巴游过来。6.青蛙击鼓跳舞为你表演。 把植物拟人化例句:1.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2.花儿随风舞蹈。3.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4.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5.小草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仰望着慈眉善目的太阳。把一般的事物拟人化。例句:1.太阳出来月亮就回家了。2.夜空中的小星星顽皮地眨着眼睛。3.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4.天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5.今天,太阳好害羞,躲在厚厚的云层后面,迟迟不肯露面。6.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参考资料拟人句_百度百科

比拟是什么修辞手法

比拟是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比拟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ǐ nǐ,意思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作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诗歌、小说、散文、寓言、童话等经常使用比拟的辞格。
作用:
1、增添特有的情味。
2、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3、能启发读者想象,使文章更生动。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拟物两类:
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2、拟物。拟物又包括两类:一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二是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


比拟是什么修辞手法

比拟是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比拟是什么修辞手法的文章,希望能帮到大家! 比拟的定义 比拟是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可以把物当作人,也可以把人当作物来写。前者称为拟人,后者称为拟物。 比拟的作用 1、色彩鲜明; 2、描绘形象; 3、表意丰富。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比喻有本体和喻体;比拟却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人与物融合的写法。具体来说有两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举例: 拟人: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花儿含羞答答的垂下头来。(把花当作人会害羞,又有人垂头的动作,所以是比拟。) 拟物: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备注 :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上一篇:kiwi

下一篇:腐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