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月亭

时间:2024-03-06 05:04:00编辑:分享君

关汉卿的〈拜月亭〉的主要内容?

金朝受到北番侵略,战事逼近中都,朝廷南迁,王尚书出使在外,他的夫人和女儿瑞兰也仓皇地离开中都,同百姓们在一起逃难。途中母女失散,瑞兰路遇穷秀才蒋世隆,不得已结伴同行。

蒋世隆是和妹妹瑞莲一起逃难的,兄妹二人也在路上失散;瑞莲却路遇王夫人,被认为义女,一起同走。

瑞莲和世隆一路上经过忧患生活,发生了爱情,在招商店结成夫妻。不幸世隆病倒在店里,这时候王尚书平番得胜回朝,路过这店,看见女儿瑞兰,才知道母女逃难途中失散,和蒋世隆结伴经过。瑞兰要求父亲同意她嫁给蒋世隆,王尚书认为门第不当,撇下害病的蒋世隆,带着女儿去了。在驿站上遇见了王夫人和瑞莲,一同进京。

后来王尚书做了宰相,看中了新科状元,一心要把女儿瑞兰嫁给他,瑞兰不愿意,新科状元也当面拒绝。他正在为难的时候,义女蒋瑞莲却认出新科状元就是自己的哥哥蒋世隆,于是各人的忧患全消,有情人终成眷属。


关汉卿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拜月亭》?

那是在元代的一天,著名剧本家关汉卿因为编演《窦娥冤》剧本得罪了官府,官府要捉拿他治罪。关汉卿得知消息后,他连夜逃走。途中,关汉卿遇到了几名捕快。捕头问:“你是干什么的?”关汉卿顺口答道:“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统领千军。”捕头见他如此伶俐,出口成章,便问道:“你是关汉卿”捕头本来爱看戏,特别爱看关汉卿编演的戏。知道眼前这人便是关汉卿,捉他吧,于心不忍,不捉吧,500两赏银便没了。关汉卿看透了捕头的心思,他便顺口吟道:“台上莫漫夸,纵做到厚爵高官,得意无非俄顷事;眼前何足算,且看他抛盔卸甲,下场还是普通人。”这副对联打动了捕头,他便对另几名捕快说:“放这个人去吧,这是个疯子。”关汉卿就这样脱了险,没多久,他在逃亡路上偶遇了一个女子,那女子非常美丽。关汉卿很喜欢那女子,他触景生情,虽然他已经有妻子,不能对那女子有非分之想,但是他决定写一部关于逃亡路上的爱情喜剧,将自己这段经历和遇到女子这些事写进了剧本里,最后命名为《拜月亭》。其实,在元杂剧作家中,关汉卿创作年代最早、作品最多、影响最大,他与书会才人、青楼艺伎均有交往,同时他又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歌善舞,这对他戏剧创作大有裨益。关汉卿作为沦入市井间的落魄文人,他长期混迹行院勾栏,这培植了他倜傥风流、桀骜不驯、狂放不羁的个性,又使他充分接触下层社会,对被压迫人们的不幸遭遇感同身受。关汉卿剧作代表作品有《窦娥冤》、《望江亭》、《拜月亭》等,他生活的社会时代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关汉卿的剧作深刻再现了这种社会现实他的作品中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关汉卿作品反映的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黑暗社会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们的反抗斗争。关汉卿的作品可谓慷慨悲歌、乐观奋争,这种社会背景无疑是他剧作创作的基调。关汉卿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对后来的戏剧创作有巨大的影响。关汉卿作品里带有理想色彩的现实主义精神,为后来的戏剧家所继承,他的部分作品如《窦娥冤》、《拜月亭》、《单刀会》等700年来一直上演不衰。关汉卿作品为我国戏曲里悲剧、喜剧的处理,以及人物舞台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典范。《拜月亭》便是关汉卿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喜剧作品,这部作品对后世戏曲起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拜月亭》剧情大意是,金朝受到北番侵略,战事眼看就要逼近中都。此时,身居要职的王尚书出使在外,王尚书的夫人和女儿王瑞兰不得不仓皇离开中都,加入逃难百姓队伍里。在战乱逃亡中,王夫人与女儿不幸失散。王瑞兰孤身一人,路遇穷秀才蒋世隆,她不得已与蒋世隆结伴同行。秀才蒋世隆本来也是和妹妹蒋瑞莲一起逃难的,兄妹二人也在路上失散。巧合的是,蒋瑞莲却阴差阳错地遇到王夫人,被王夫人认做义女,并与王夫人同行。王瑞兰和蒋世隆经过一路患难生活,他们产生了爱情,并在客店结成夫妻。不幸的是,蒋世隆病倒在店里,正当这时,王尚书平番得胜,班师回朝。王尚书路过这家店面,与女儿王瑞兰偶遇在此,才得知王瑞兰母女逃难,和途中失散之事,以及女儿和蒋世隆结伴经过。王瑞兰要求父亲同意她嫁给蒋世隆,王尚书却认为门第不当,强行撇下害病的蒋世隆,毅然带着女儿离去了。并且,在回京路上,父女两人在驿站遇见了失散的王夫人和蒋瑞莲,4人便一同进京。回到京城,王尚书因得胜有功,最终步步高升做了宰相,他相中了新科状元,意欲把女儿瑞兰嫁给他,却遭到女儿王瑞兰的拒绝。正当王尚书为难之时,他的义女蒋瑞莲得知新科状元原来就是自己的哥哥蒋世隆,于是偷偷告诉王瑞兰,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在我国古典戏曲中,绝大多数剧目都具有始悲终欢、始离终合、始困终享的情节结构,故事结局都富有团圆之趣,《拜月亭》便是这些作品的代表之一。《拜月亭》的故事发生在“天翻地覆、黎民遭贱”的时代背景中


拜托分析一下关汉卿《拜月亭》的艺术特色

《拜月亭》的艺术特色:在戏剧的主题上,《拜月亭记》中,爱情与伦理的主题结合在一起。王瑞兰与蒋世隆在战乱中结婚,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不门当户对,为当时社会所不容,因而受到了王镇的反对。作品却肯定这对青年男女的行为,指斥“倚势仗权,将夫妻苦苦拆散”的王镇为忘恩负义。通过人物之间的冲突,揭露了封建伦理道德的悖谬情理,赞扬王瑞兰的不忘故旧、忠于爱情。剧中还从许多方面描写了人们在危难中相互扶持的美好感情,如王夫人与蒋瑞莲、王瑞兰与蒋瑞莲以及蒋世隆与陀满兴福之间的深情厚谊,诚实的热心肠的客店主人黄公夫妻的形象也相当动人。金元以来,战乱频仍,人民饱受颠沛流离、妻离子散的痛苦,益发感到忠贞的爱情和纯正的友谊之可贵。 在形象的塑造上,流露了古代群众的这种朴素的愿望和要求。王瑞兰的艺术形象寄托了剧作家的理想,刻画得真实动人。她出身于尚书府第,战争突然把她推出了安逸的家庭,惶急中得到蒋世隆的帮助和保护,由深怀感激而产生爱慕。但她毕竟是一个贵族小姐,深受封建教养,礼法和荣誉观念的束缚,因而引起了内心的冲突。她的性格的重要发展,是对王镇拆散他们婚姻的暴行的反抗。 在思想的表现上,此剧赞美了蒋世隆与王瑞兰坚贞不渝的爱情,而且通过他们的爱情故事表现了这一对青年男女纯洁的品格和正义感。而瑞兰之父王镇,作为兵部尚书,却目光短浅,抱着狭隘的门阀观念,硬拆散了女儿的幸福婚姻,在作品中显然是被批判的对象。严酷的现实推动她与封建礼教进一步决裂。作品后半部着重刻画了王瑞兰对蒋世隆执着的思念,对父亲的不满,以及对与自己命运相似的义妹瑞莲的深情怜惜。【延伸】《拜月亭记》故事发生在“天翻地覆、黎民遭贱”的时代背景中,主人公的遭际相当悲惨,他们的美好情操和坚强意志,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使作品交织着悲剧气氛与喜剧色彩,而以抒情喜剧作为全剧的基调。《走雨错认》(又名《抢伞》、《踏伞》)、《招商成亲》、《幽闺拜月》等折,洋溢着幽默风趣的喜剧情调,至今昆曲和高腔剧种还经常演出,深受观众的喜爱。

《寒夜》的艺术成就有哪些?

[摘要]《寒夜》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作品中,巴金进一步深入开掘出反封建主题。文章在叙事方面,从两条线索展开情节,并于矛盾冲突的三个从面紧密结合,组成网状结构。小说的背景首先奠定了作品的悲剧性。作为一部具有特殊魅力和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杰作。它在充分体现了巴金创作无技巧的美学理想的同时,也使这部作品定格为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的最高艺术水平。[关键词]《寒夜》,艺术成就掩卷沉思,我们不难发现:从青春洋溢的《激流》到暮色深沉的《寒夜》,从《激流》中爱情乌邦托的建立到《寒夜》乌邦托的破灭。从激流中思考知识者命运的一元思想模式到《寒夜》思考知识者的多元思想方式,从《激流》对生命悲剧的偶然性的怀疑大《寒夜》对生命创伤者的必然性的挖掘,巴金和他笔下的人物一起走过了漫长的心路了历程,而支撑他前进的动力无疑来源于他对俗世中知识者个体文化命运的真诚关注,在于他对生命本体形态最真诚的思考。更在于他对写作艺术的最真实的不懈追求,《寒夜》也因此成为巴金的代表作之一。如果没有它,巴金也许会滞留于其“家”时代的激情而失去他对生活更深层的思考,他的整个创作系统会因此而逊色许多。因此《寒夜》的诞生,标志着巴金在艺术探索中所达到的最高成就。清晰明了的反封建主题在《寒夜》里,作家继续了反封建主题的开掘,主题更加深沉、疑重


《拜月亭》有哪些艺术成就?

北杂剧《拜月亭》是我国古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频繁活跃在戏曲舞台上。后来,《拜月亭》经过元代剧作家施惠进行了改编,命名为《闺怨佳人拜月亭》,称为著名的四大南戏之一,是我国戏曲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杂剧版本的《拜月亭》是由关汉卿创作的,堪称杂剧园圃中的一朵奇葩,这部杂剧一反杂剧创作多取材古人古事的风尚,作者直接从金末元初广阔的社会画面中摄取镜头,反映当时兵荒马乱,人们遭受祸难的现实背景。关汉卿创作的《拜月亭》摆脱了剧坛上才子佳人一见钟情的俗套,作者努力向社会的纵深层次进行探索,把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置于社会乱世背景下,让他们的感情在患难相处中产生与发展,直至结为夫妻。作者关汉卿同时又写了男女主人公婚后所遭遇的悲欢离合,比起一般才子佳人剧更具有现实的广度和深度。与之相比较的是,南戏的《拜月亭》从思想内容到语言多承袭关汉卿的北杂剧《拜月亭》,但南戏作者施惠并非一味照搬,而有自己丰富的加工创造。正如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所言:《拜月》佳处,大都蹈袭关汉卿《闺怨佳人拜月亭》杂剧,但变其体制。相比较而言,关汉卿的《拜月亭》既紧凑又经济地运用了杂剧“一本四折”的形式,在简短体制中构架了一个相当复杂的故事,这个故事叙事简洁,线索明朗,戏剧冲突精练,四折的关目“走雨奇逢、遇父拆莺、拜月祈祷、夫妻团圆”,都经过精心剪裁。而南戏《拜月亭》的作者施惠则把一部四折的杂剧扩展为40出的长篇巨制,他在承袭关剧优点基础上,舒卷自如、变化多端地展开情节、编排与穿插故事。具体地讲,在情节安排上,南戏的丰富之处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第一,南戏的丰富是在背景描写方面的丰富之处。《拜月亭》杂剧和南戏都以13世纪初蒙古军与金朝的战争为背景,但与杂剧相比,南戏背景描写更为广阔深入,在南戏《拜月亭》剧本写了金朝内部主战与主和两派的斗争,以及蒙古军的进与退都在剧中有所表现。南戏《拜月亭》作者施惠通过重大事变,让上自朝廷大臣、官宦家眷,下至普通家庭兄妹以及小店主人、小二等社会各阶层人物一一在舞台上显现,从而使这个悲欢离合的故事更具有现实意义。第二,南戏《拜月亭》的丰富是在抒情场面的丰富之处。杂剧《拜月亭》共4折,作者关汉卿抒情场面集中安排在第三折“拜月”中,是置于全剧的高峰;而南戏《拜月亭》作者施惠设置了一系列诸如“走雨”、“悲遇”、“伤春”、“拜月”等抒情场面,使剧本全剧的抒情性更为细腻强烈。第三,南戏《拜月亭》的丰富之处是在成亲场面和大团圆的处理上。杂剧《拜月亭》对王瑞兰与蒋世隆成亲的过程并无交代,南戏《拜月亭》则详尽描写了二人成亲的前后经过,更使人感到真实可信。杂剧《拜月亭》在大团圆中写蒋世隆中状元后接尚书府丝鞭,王瑞兰也屈从父命答应改嫁,后因二人相认得以团圆;南戏《拜月亭》则不同,剧中蒋、王二人都坚决拒绝再婚,后来经王父设宴,二人相见,才得以团圆。这样,南戏《拜月亭》中两位主人公的形象就更加完整。第四,南戏《拜月亭》的丰富之处是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这一丰富之处一方面体现在戏曲结构上,南戏精心组织了双生双旦的复线结构,这是戏曲结构上一个很大进步,具有开创意义;另一方面体现在戏曲语言上,南戏《拜月亭》语言继承和发展了杂剧本色语言的特点,语言平易、很少雕琢,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意境,感人至深。如在王瑞兰母女逃难“走雨”情节中。关汉卿杂剧《拜月亭》第一折是这样的:分明是风雨催人辞故国,行一步一太息,两行愁泪脸边垂。一点雨间一行凑位泪,一阵风对一声长叶气。百忙里一步一撒,索与他一步一提。这一对纷鞋儿分不得帮和底,稠紧紧粘粳粳带着淤泥。而在南戏《拜月亭》第十三出《相泣路歧》中是这样描述的:老旦:迢迢路不知是哪里?前途去,安身何处?旦:一点点雨间着一行行姿位泪,一阵阵风对着一声声愁和气。合:云低,天色傍晚,子母命存亡,兀自尚未知。旦:粉鞋儿,分不得帮和底。一步步提,百忙里褪了跟儿。老旦:冒雨荡风,带水花泥。合:步难移,全没些气和力。在此处中,南戏《拜月亭》采用了杂剧《拜月亭》优美的语言,生动表现了这个娇弱女子不胜冒雨荡风的艰辛,南戏语言质朴明白而又有韵味,比杂剧更形象地展现了母女途穷的悲苦境遇。总之,《拜月亭》作为南戏发展中的一部代表作品,它取得的成就,应该说已经高过了杂剧《拜月亭》。《拜月亭》历经多年仍然被后世推崇,这与其典型的艺术特色是分不开的。《拜月亭》可以说是一部具备三个“始终”民族特色的戏曲作品。首先,《拜月亭》坚持“天人合一”的思想,它肯定并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这种“中和之美”是我国美学的根本原则。在我国文化艺术中,大量作品都体现了融洽、完满、谐和、统一的基调,反映在戏曲艺术中就是浸透着乐观豁达精神气质的匀称、完美、圆满的整体结构。这种整体结构,是民族文化心理积淀的产物。《拜月亭》就是这一特色的典型代表。其次,“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儒家传统的美学原则,“至善至美”是其最高审美境界。《拜月亭》就是在这种传统文化基因中生长起来的古典戏曲,它必然以其自身的艺术方式来体现这种乐观自信、以柔克刚的民族文化心理。最后,我国戏曲艺术有着浓厚的民间传统。一般来说,艺术创作都是面向大众的,创作目的都是为了供人欣赏。戏剧演出从宋元以来就是一种商业行为,因此,观众的趣味和爱好也会制约并影响戏剧的创作。《拜月亭》一剧体现的大团圆喜庆色彩,作为吉祥与幸福的象征,便表现了一种对生存幸福的祈求,满足了人们精神世界崇尚和谐的要求。无论是杂剧《拜月亭》,还是南戏《拜月亭》都实现了这种大团圆的结局。正是《拜月亭》具备了古典戏曲中的三个“始终”民族特色,成为了这种特色的典范之作,它的成功与流传,使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戏曲模式为后世所推崇。另外,《拜月亭》广阔深入的背景描写对后世戏曲也有很大影响,比如《牡丹亭》的故事以南宋偏安江南,金兵南侵为背景,《长生殿》展现了唐代的历史事件,这些都得益于《拜月亭》所提供的成功范例。《拜月亭》从曲折最终走向团圆的艺术特点,不得不说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精髓和瑰宝。《拜月亭》准确来说,应该是一部悲喜剧,它以抒情喜剧构成全剧基调,其风格风趣、诙谐、关目奇巧,曲文本色自然又时露机趣。南戏《拜月亭》在著名四大南戏中成就最高,对后来影响很大,甚至有学者将它与《西厢记》并提,称赞这两部作品达到了很高境界。可见,《拜月亭》所取得的思想成就和艺术魅力甚高。

关汉卿《拜月亭》剧情简介

全剧的故事是这样的:
  金朝受到北番侵略,战事逼近中都,朝廷南迁,王尚书出使在外,他的夫人和女儿瑞兰也仓皇地离开中都,同百姓们在一起逃难。途中母女失散,瑞兰路遇穷秀才蒋世隆,不得已结伴同行。
  蒋世隆是和妹妹瑞莲一起逃难的,兄妹二人也在路上失散;瑞莲却路遇王夫人,被认为义女,一起同走。
  瑞兰和世隆一路上经过忧患生活,发生了爱情,在招商店结成夫妻。不幸世隆病倒在店里,这时候王尚书平番得胜回朝,路过这店,看见女儿瑞兰,才知道母女逃难途中失散,和蒋世隆结伴经过。瑞兰要求父亲同意她嫁给蒋世隆,王尚书认为门第不当,撇下害病的蒋世隆,带着女儿去了。在驿站上遇见了王夫人和瑞莲,一同进京。
  后来王尚书做了宰相,看中了新科状元,一心要把女儿瑞兰嫁给他,瑞兰不愿意,新科状元也当面拒绝。他正在为难的时候,义女蒋瑞莲却认出新科状元就是自己的哥哥蒋世隆,于是各人的忧患全消,有情人终成眷属。


四大南戏的剧情是什么及现实意义是什么

元末明初出现的著名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被称为“四大传奇”,简称荆、刘、拜、杀。
《荆钗记》与《白兔记》
1. 《荆钗记》一般认为是柯丹邱所作,写宋代文人王十朋与妻子钱玉莲“贫相守,富相连,心不变”的婚姻故事,塑造了一对忠于爱情,坚贞不屈,富贵不能动其情,威逼不能屈其志的“义夫节妇”形象。在艺术上,它的最大特色是把主人公置于命运的风头浪尖上进行刻画,矛盾冲突此起彼伏,情节曲折跌宕,特别适宜于舞台演出。其次,结构颇为精巧,利用荆钗这一道具贯穿全剧,使得关目紧凑。再次,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较强。
2. 《白兔记》通过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与李三娘悲欢离合的故事,表达了“贫者休要相轻弃,否极终有变泰时”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上,首先剧本成功地描绘出李三娘这一普通妇女的悲惨命运,刻画了她忍辱负重、忠贞不渝、坚韧顽强的性格。其次,能以富有生活气息的细节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再次,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充满朴野之趣。
《拜月亭》与《杀狗记》
1. 《拜月亭》又名《幽闺记》,系根据关汉卿杂剧《拜月亭》改写而成,作者相传是施惠。它是“四大南戏”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名剧。此剧以金末动乱为背景,描述了蒋世隆和王瑞兰、陀满兴福和蒋瑞莲两对年青人在乱世中流离失所,历经磨难,最终结为夫妻的离合悲欢。此剧谴责了嫌贫爱富的封建门第观念,歌颂了患难与共的男女真情,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才子佳人戏的格局。在艺术上,首先是把爱情故事置身于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上去描写,展现了广阔的社会风貌,也使故事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第二,人物刻划相当成功,善于描摹人物细致微妙的内心活动及矛盾心理,塑造人物丰富的性格。第三,情节曲折生动,关目奇巧,在悲剧性的情节中巧妙地运用巧合、误会、插科打诨等表现手法,寓庄于谐、悲喜交融。第四,曲文本色自然,而又时露机趣,富有形象性和节奏感。
2. 《杀狗记》根据元杂剧《杀狗劝夫》改写而成,主要写封建家庭中兄弟、夫妻和叔嫂之间的矛盾冲突,对酒肉朋友的卑鄙势利暴露得较为充分,宣扬了“亲睦为本”、“妻贤夫祸少”的封建意识,道德说教气息较为浓郁,艺术上也比较粗糙。


荆刘拜杀的评价

这四部南戏,以《拜月亭》思想、艺术成就最高。明人何良俊、徐复祚等曾以为胜过高明《琵琶记》。吕天成又认为《荆钗记》可“仰配《琵琶》而鼎峙《拜月》”(《曲品》)。接近古本原貌的成化本《白兔记》收于《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中,其余三种均见《古本戏曲丛刊初集》。《荆钗记》的仗势欺人的权相万俟,卑鄙无耻的孙汝权,搬弄是非的张媒婆。《白兔记》中残酷迫害妹妹的李洪夫妇。《拜月亭》的凶狠寡情,卑鄙市侩的王尚书。《杀狗记》里幻想发财后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胡子传,柳龙卿。四大本还能在如今舞台上继续演出也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比如《荆钗记》的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交不可忘的做人信念和道德品质,如此忠诚的爱情,不是给如今那些忙着几次进出围城的人们的榜样吗;《白兔记》的贫者休要相轻弃,否极终有变泰时,为了家产,即使兄妹也不能相容,为了钱财撕下了罩在血亲家庭关系上温情脉脉的面纱,如此场面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难道还少见吗?《拜月记》的冷酷无情和刻薄寡恩,虽然最后团圆结局,可是谁能忘记病重时的蒋世隆,居然被那个尚书大人如狗般的斥责“就死有谁怜你”。如此嫌贫爱富不顾子女爱情的父母也大有人在啊。《杀狗记》则更富有现实意义了,兄弟情意,还有交友的原则,特别是那些刚踏入社会的小年轻我觉得更有教育意义,免得交友不慎,误入歧途而身陷囹圄。

分析关汉卿《窦娥冤》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1、作品通过窦娥一生的遭遇,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民共同的不幸,尤其是妇女的不幸。窦娥在短短的一生中,遭到种种不幸和灾难,吞噬了她的青春和生命,交织成了“惊天动地”、悲惨无比的大悲剧。2、窦娥的悲剧有着双重结构。一方面是社会政治悲剧,另一方面是窦娥内在的信念与社会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一个满脑子孝道的善良女子,被一个大力提倡孝道、贞节的社会所迫害致死,即使蒙受天大的冤屈也不愿放弃这种信念,这才是窦娥悲剧的深层原因。3、在艺术特色上,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也反衬出社会的黑暗。4、这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扩展资料:《窦娥冤》的创作背景1、元朝时,为了满足蒙古贵族穷奢极欲的生活和军事的需要,一些蒙古大臣勾结地方官吏,贪赃枉法,无所不为。2、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各族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日子,尤其是受到歧视的汉人和南人,冤案多得数也数不清。3、一些有正义感的读书人,不满官府的黑暗统治,便利用杂剧的形式来揭露官场的罪恶和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关汉卿就是其中之一。4、关汉卿把看到的、听到的百姓悲惨的遭遇,写进他的剧本——《感天动地窦娥冤》。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感天动地窦娥冤

上一篇:孙悟空大闹天宫

下一篇:珍惜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