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图片

时间:2024-03-07 06:11:42编辑:分享君

著名国宝“马踏飞燕”为何展示给世人的,从来不是正面照?

著名国宝“马踏飞燕”它的侧面能给人一种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动态美感,也正是因为这一力学之美,使“马踏飞燕”成功入选为国宝级文物,但是它的正面照,因为遮挡住了它飞跃奔腾的姿势,相反还因为马奔跑气喘吁吁的表情,给人一种滑稽的感觉,严重影响了它作为文物的庄严肃穆感,所以专家展示给世人的,永远是它的侧面照。“马踏飞燕”这件国宝级文物,于1969年被我国一位普通的村民发现,虽然在一同出土的共有二百多件铜器,但是“马踏飞燕”设计构思巧妙,以及良好的寓意,在一众铜器中脱颖而出。“马踏飞燕”并不是一个大件铜器,它的高度仅达到34.5厘米,长度也只有45厘米,宽度约为13厘米马,但是它的重量却足有7.15公斤,由此可见,当初在设计的时候,是用了真材实料的。最难能可贵是的,这匹马奔腾雀跃的姿势,它的右前脚向前飞扬,左前脚用力往后平伸,右后脚使劲往后蹬离地面,还有一只脚踏在飞燕上,不但给人一种风驰电掣向前奔跑的动感,而且还难能可贵的考虑了力学平衡原理,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由此吸引了世人的眼光。但是从正面来看,腿部的运动线条美全部被遮掩住了,而马由于用尽力气向前飞奔的表情,却被人误解成咧着嘴在那儿傻笑,给人一种傻乎乎的感觉,文物本身的气质荡然无存,所以为了将它最美的一面展现于人,“马踏飞燕”一直以侧面示人。

著名国宝“马踏飞燕”,为何从不拍正面照?

著名的国宝“马踏飞燕”,从不拍正面照的原因如下:第一:马踏飞燕的正面太有喜感。其实到博物馆看过马踏飞燕这件国宝的人都知道,从正面看马踏飞燕会觉得非常的有喜感。因为这匹马在飞奔的时候,整个表情都已经失控了,看起来就像是一只疯了的野马。如果从正面拍照的话,会觉得太搞笑了。毕竟马踏飞燕是一个国宝文物,应该是严肃一点的,从正面拍就有点损害国宝的面子。第二:从正面看不到马蹄下面的燕雀。从正面拍照看不到马踏飞燕的马蹄下面的燕雀造型,所以这样的视角并不利于展现这个国宝的整个造型和一些细节,从正面只能看到一个疯了的马头,虽然看起来这个马的表情失控了,但是这也算是非常真实的刻画了,从侧面才能够把马踏飞燕整个的细节都展现清楚。第三:侧面可以更好的展现马踏飞燕的线条美。从正面基本上看不到马的身体,所以不能够全面的展现这件国宝的美,而从侧面就可以看到整个马的线条,就连马奔跑的时候的大腿的线条都是非常优美的,而且在马蹄下面的很小的燕雀,也可以看到非常精细的雕刻,但是从正面就无法看到这些小的细节。马踏飞燕这件国宝最适合拍照展现它的美的地方就是侧面,其实在拍马的时候大家一般也会在侧面,不然只能看到一个马头,其实这样的拍照角度也是经过很多人的试验才得出来的最佳的拍摄角度,虽然看不到正面,但是确实这件国宝最美的展现。

马踏飞燕,价值连城,但在拍照的时候为什么从不拍正面照?

马踏飞燕又叫做东汉铜奔马,它是当时在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被发现的一件文物。马踏飞燕是东汉青铜器,从侧面来看,马踏飞燕的整体造型就是一匹非常健美的骏马,在疾驰的龙雀背上吃惊的回头观望。展现了骏马凌空奔腾,极速奔跑的雄姿。铜奔马的马头微微地偏向一侧,给人感觉非常的有气势。在汉代社会非常崇尚马的文化,在这种文化影响下,以马为造型的青铜工艺品都具有极高的观赏和历史研究价值。马在汉代社会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军事装备和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并且当时的马被人们神话和歌颂。汉代盛行车马随葬,并将马看作为财富的象征。这尊铜奔马的塑像现在收藏于武威市的博物馆,我们是可以再看到这尊铜像的,不过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只能看到铜奔马的侧面照片,很少见过它的正面照。要说到马踏飞燕的正面照,确实让人感觉到有点逗乐。因为这尊雕像表现的是一匹骏马在急速奔跑的过程,但是由于奔跑的时候,整个面部发生了扭曲,所以这尊塑像的正面照看起来,给我们感觉像是一匹撒欢的野马。十分的欢乐也十分的引人发笑,似乎与它汉代出土文物的身份极不相符,有些违和的感觉,特别的不严肃。所以,马踏飞燕大多照片都是它的侧面照,展示了骏马的八面威风。而正面实在是太过于搞笑,因此一般情况下不会拍它的正面。

马踏飞燕在哪出土?

雷台是举世闻名的稀世珍宝、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位于甘肃武威城区北关中路,占地面积12.4万平方米。雷台是丝绸之路上精品旅游景区,1983年雷台被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雷台汉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03年12月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11月被定为甘肃省建设系统第三批"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单位",2004年4月被定为甘肃省第三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据史料记载,雷台为前凉(公元301年-375年年)国王张茂所筑灵钧台。《资冶通鉴》中记载:为东晋元帝大兴四年(公元321年)始筑"周轮80余堵,基高9仞"。现雷台保存基本完好,长106米、宽60米、高8.5米。台上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雷祖殿、三星斗姆殿等10座,其建筑雄伟、规模宏大。周围古树参天,湖波荡漾,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观光胜地。
  1969年9月在台下东南角发现了一座东汉晚期(公元186-219)大型砖室墓,墓葬由墓道、墓门、甬道、前、中、后室等部分组成, 通长40米;前室有左右耳室,中室有右耳室,墓葬虽经盗掘,但遗存尚多,出土有金、银、铜、铁、玉、骨、漆、石、陶等珍贵文物共231件,古钱币3万枚,被史学界称为一座丰富的"地下博物馆"。在出土文物中最突出的是铸造精致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艺术价值最高的是一匹铜奔马。1971年9月全国著名考古学家、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陪同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宾努首相在甘肃省博物馆参观时发现铜奔马,称其为"马踏飞燕"。1973年外交部长陈毅决定让铜奔马赴世界各地展览。作为中国考古文化优秀代表于1973年4月至1975年8月先后到法国、日本、英国、罗马尼亚、奥地利、南斯拉夫、瑞典、墨西哥、加拿大、荷兰、比利时、美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和高度赞誉。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武威市将"马踏飞燕"定为象征武威腾飞的城标;198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
为了进一步保护开发和利用雷台及雷台汉墓这一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改善旅游设施、提高旅游区的服务质量和综合接待能力。撤地设市后,在国家、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争取资金3500多万元对雷台旅游区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和景点建设,扩大占地面积66670m2,雷台旅游区以崭新的面貌向中外游客充分展示了雷台文化一条街、堪称"中华第一门"的汉风格大门、大型音乐喷泉、天下第一马"马踏飞燕"、凝聚汉文化精萃的巨型浮雕、牌楼、图腾柱以及堪称"世界之最"的整体放大6倍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队列,建成并布展了具有天马艺术风采的天马艺术馆。进行了古建筑维修、绿化、美化建设,建成后,中央及各省、市领导、专家、学者参观后给予了高度评价。
  雷台旅游区环境的改善、汉文化和马文化全方位的展示,给国内外游客提供了舒适优美的游览环境,我们热忱欢迎中外游客来中国旅游标志之都,目睹那神奇的"马踏飞燕"出土地及古代人民智慧的杰作。


广州雕塑公园里的雕塑什么意思

  广州雕塑公园:广州雕塑公园位于白云山飞鹅岭西侧,占地面积为46万平方米,是广州市人民政府于1996年为隆重庆祝广州建城2210年建造的一个主题公园。公园是按照雕塑与园林、观赏与教育、艺术与历史相结合的原则而进行规划建设。建造广州雕塑公园的目的有三:一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爱国主义精神;二是提升广州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艺术品位的需要;三是保护自然资源、美化城市环境的需要,也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文化艺术工程和社会公益事业。广州雕塑公园是广州市唯一以雕塑为主题的公园,主要作品有:华夏柱、雕塑大广场、古城辉煌、抗非典纪念标志、南州风采、平衡小广场、雕塑展览馆、广州风情街、森林浴、云溪、山石溪涧、大草坪等,待会儿大家在参观的过程中都可以逐一看到。


  如果说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是广东的品牌、全国的品牌,那么广州雕塑公园则是品牌中的品牌,是广州市173间公园,名列前十位的广州市文明公园之一。雕塑公园环境优雅、雕塑作品令人回味无穷。


  (1)华夏柱(花岗岩群雕)


  华夏柱(花岗岩群雕):作品创作于1996年,设计者:唐大禧。位于雕塑公园正门旁,五根花岗岩巨柱上镌刻的文字符号和图案浓缩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象征着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右边一块重五十吨的花岗岩巨石上刻着“广州雕塑公园”字样,连同五根巨柱在宽阔的广场背景和花草的衬托下,构成了一幅宏观壮丽的图画,寓意华夏庄严雄伟,坚不可摧;中华民族文化被发扬光大,子子孙孙永保享用。


  第一根华夏柱:正面从上往下看,分别刻着中国最早的仰韶文化的文字;“八卦图”;战国时铜壶上的“水陆攻战图”;青铜器上的“双龙”花纹。左侧:最上面的是陶器刻划符号;往下依次是青铜器上面的花纹、甲骨文、“水陆攻战图”。右侧:刻着一对古代作战令“虎符”,上书“中兵之符,左在皇帝,右在阳明”。背面刻着双人习武图案,上刻“艺”字。


  第二根华夏柱:正面从上往下,分别刻着“剑”图案;“中”字;战国、汉代时期狩猎的生活图;象形字“车”。左侧的圆印上刻着“千秋万岁”。右侧:从上至下分别是商周时期的铜器上的花纹;绿色“鸟”字;春秋时期铜器铭文。


  第三根华夏柱:正面上刻“众人协田”收割图;新石器时代马家窑的陶罐;古画“五牛图”里的一头牛。左侧:从上往下依次是“云彩图”;“武士出巡(征)”图;汉代甘肃的“马踏飞燕”,这是全国的旅游标志;汉代壁画“渔猎图”;辟邪神兽。右侧从上至下是“云彩图”;“龙”字;“龙云图”;“来”字;收割图“打麦子”、“鱼”字图。背面:有辟邪神兽;“文行忠信”的楷书。


  第四根华夏柱:正面有仿照南越王墓出土 “文帝行玺” 的印章;左侧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时,宰相李期所写的“峄山碑”。背面是齐国钱币中的“刀币”和“六骏图”中的一匹骏马图案。


  第五根华夏柱:正面上有“青龙图”;佛“捻花手印”;最下面的图是“一帆风顺”;它的中间是我国四大发明的“造纸”图,在它的左侧有“印刷图”、“造船”图,还有“鹿”、“龟”图案等。背面:李时珍熬中药图案等。


  华夏柱右侧,重五十吨的花岗岩石上横刻着“广州雕塑公园”字样。这块巨石的左上角刻着象形文字五个“羊”的图案,代表吉祥、如意;右上角刻甲骨文“子子孙孙永宝用享”右下方落一个圆印:“吉月登昭”。


  (2)古城辉煌


  古城辉煌:群雕,作者:“首届广东省优秀中青年文艺家”、时任广州美术学院现副院长黎明等新的一代雕塑家,于1996年创作。1983年在广州市解放北路象岗上挖掘出南越国第二代国王“文帝”赵昧的陵墓,距今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陪葬品最多的一座西汉彩绘壁画石室墓。作品反映秦统一岭南,广州建城时之盛世,再现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建设岭南,促进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情景。古城上四武士肩负金印,象征当时威严的封建统治政治。城门洞四组雕塑分别为农业、手工业、商业、渔业,象征着当时的经济繁荣。古城广场四周的二十件雕塑,均以出土文物造型为基础进行创作,象征当时的岭南文化及军事。整组群雕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四方面折射出两千多年前古城之辉煌。


  (3)抗非典纪念标志


  抗非典纪念标志:是由我市著名的雕塑大师潘鹤、唐大禧、梁明诚及雕塑家俞畅、钟志源等集体创作的,负责这项工程的是广州美术学院、雕塑院等。


  当我们站在“抗非典纪念标志”前的时候,我们的思绪很快就回到了2003年的春天。一场史无前例、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在这个城市,考验着这个城市和这个城市中的每一个人。在这两百多天的抗非日子里,我们面前的这些抗非典英雄叶欣、邓练贤、范信德、陈洪光,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全、人民的利益、人民的生命安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站场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他们中间战斗在一线的还有许多无名英雄,同样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是他们用生命谱写了民族新的赞歌,是他们用生命光大了民族的精神,同时,也用生命创新了“抗非精神”。这是一种无私无畏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浩大,体现了党的好儿女为实现人民的利益不怕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同样也是体现甘为奉献的“广州人精神”。


  这是一道浮雕墙,墙两侧是叶欣和邓练贤的人头雕像,是英雄的代表,墙僻的浮雕是张积慧《护士长日记》的缩写,不同的画面都是反映那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场面,这里的每一个画面都很生动,他们精益求精的工作,令我们想到一种伟大的精神,一种博大的动力。今天,我们参观这座“抗非典纪念标志”,就是告诫我们每个活着的人,都要学习他们的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用生命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社会的繁荣文明进步做出贡献。


  (4)南州风采(百米浮雕)


  南州风采(百米浮雕):广州美术学院集体创作。作品位于湖边岩壁,长100米的浮雕群,反映秦汉以来,广州为我国海上贸易的最早口岸,与东南亚、中东各国有着频繁的贸易交往,以广州为起点,千帆竞发走向世界,形成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友好交往和贸易发展,一直延续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的今天,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发展络绎不绝,形成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5)平衡小广场


  《平衡小广场》:两只宽大的手,左右全抱,在圆形的小广场中央保持着平衡,《平衡》寓意广泛,一是:心态平衡、生理平衡、阴阳平衡、人与人之间的平衡,自然界中的万物生态平衡。二是:让我们从小养成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生存这种观念。


  《平衡小广场》的四周,还有雕塑小作品《盲童跳水》、《二妹子》(作者:林彬)、《小矿工》(作者:蔡修齐)、《志》(作者:俞畅)、《独生女》(作者:景明诚)、《新花》(作者:林毓豪)、《儿子》(作者:曹国昌)、《当我长大的时候》(作者:潘鹤)、《屙尿》(作者:俞畅)、《挂钥匙》(作者:俞畅)。以儿童为题材雕塑品与雕塑广场的作品恰好是一个鲜明的比较,寓意人类对社会进步,对美好希望的追求,表现出人类为保护自然界所做出的贡献。


  (6)“广州风情”街


  “广州风情”街:这一组雕塑作品是广东民间艺术家万兆泉先生的力作。作品把民间艺术和雕塑艺术融化为一体,是十九世纪初期南粤羊城荔湾人衣、食、住、行的生活写照。作品“戏无益”、“勤用功”、“扇中情”、“箍盆”、“甩背带”、“吮田螺”、“量衣”、“书在肚里”、“荔枝”、“一家之主”、“今年水仙开得好”、“鸡公榄”、“近邻”、“后生可畏”、“晒腊肉”、“心中有数”、“将军”、“后生可畏”、“知音”等,惟妙惟肖,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西关人昔日的风情习俗。这种通俗的民间艺术,走近了百姓的生活,缩少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距离。欣赏这组乡味十足的作品,会让您甘受到昔日西关大屋木屐声声,挑担叫卖的情景。


  (7)雕塑展览馆


  雕塑展览馆:位于风景秀丽的云液湖畔,馆内陈列着雕塑家的作品及其艺术精品,它是艺术界人士进行艺术展览、学术交流、聚会的场所。展馆内不定期地展出广州雕塑界人士的优秀作品和广州美术院、广州雕塑院师生的作品以及书画家的优秀书画作品。展品从不同角度通过艺术造型反映我们生活的人物型像。雕塑馆门外的浮雕,主要反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历史,再一次展现伟大的民族精神。


  (8)森林浴


  森林浴:现代大多数城市空气污染较大,“森林浴”成为久居城市人们最贴心的旅游目的场所,清晨起来吸一吸“负离子大氧”不仅能给人带来心情的愉悦,也以被医学界专家证明具有显著的保健作用。空气负离子浓度达700个/立方厘米以上时,人就会感觉舒适。浓度达1000个/立方厘米以上时,就有保健作用,并且能很有效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步入景区,映入眼帘的是满目青山绿草,置身于人工林中,闭目养神,做做深呼吸,只觉一股股清新空气沁入心脾,顿时感到神清气爽,气血通畅。经过“森林浴”的洗礼,你会更加体验到树木、花草给你带来的益处。


  (9)其他雕塑作品


  《民族魂》:铸铜雕塑,作者:林扬,创作于1984年,作品反映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英雄气魄和伟大的民族精神。作品曾入选第六届(1984年)全国美展。


  《解放广州纪念像》:花岗岩石雕,作者:尹积昌。创作于1958年—1959年,1996年重塑。作品表现一位解放军战士手抱着人民献给的鲜花,右手紧握钢枪,捍卫着祖国南疆。创作过程得到原广州市长朱光、郭沫若同志和周恩来总理的审议和关怀,原作小样发表于1958年8月1日《人民日报》。创作完成后,雕像矗立在广州海珠广场,是解放后第一个纪念像(文化大革命期间塑像受到破坏,如今又恢复原貌),1963年以“珠海丹心”为题被评为“羊城八景”之一。


  《珠江岸边》:花岗岩石雕,作者:李汉仪,于1964年创作,1996年重塑。作品以两位少女形象,象征美丽富饶的珠江三角洲,刻画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也表达了珠江三角洲人民的恋乡之情。原作为木雕,曾参加1964年全国美展,现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欧阳海》:铸铜雕塑,作者:唐大禧,创作于1964年,1996年重塑。作品反映六十年代,解放军战士欧阳海在一次行军途中,为保护列车和旅客安全奋不顾身地把在铁轨上受惊的战马推开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作品再现了当时的壮丽情景,歌颂了欧阳海英勇献身的崇高品格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原作入选1964年建国十五周年全国美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海天》:铸铜雕塑,作者:梁明诚,创作于1990年,1996年重塑。作品表现在茫茫大海与蓝天之间,人显得多么的渺小,但又多么的伟大。让我们敞开心胸,包容整个世界!作品曾在国内外多次展出。


  《自我完善》:汉白玉雕塑,作者:潘鹤,创作于1982—1996年。作品反映的是宇宙万物,凡是有生命可以生存的东西,都是在自我完善中求得完美,永远不完善却永远追求完善,这就是生存与发展的真谛。


  《崛起》:不锈钢雕塑,作者:黎明,创作于1990年。作品通过中国、日本、尼泊尔三国登山运动员团结一心登上珠穆朗玛峰一瞬,反映了人类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气概。作品曾获得1990年第二届全国体育美展特等奖,原作品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收藏。


  《吹风》:铸铜雕塑,作者:曾新泉,创作于1956年。作品表现工人阶级意气风发,为改变贫穷落后的钢铁工业忘我劳动、挥汗拼搏的自豪感,赞颂我们的民族精神。作品曾获当年湖北省美术作品展览一等奖。此件是作者的学生及同事们于1996年重新复制的。


  《艰苦岁月》:铸铜雕塑,作者:潘鹤,创作于1956——1996年。作品反映革命战争时期的艰苦岁月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战士为了革命胜利,艰苦奋斗,展望未来,表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原作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烛光》:汉白玉雕塑,作者:李仕儒,创作于1991年,1994年重新完成。作品反映一位年轻教师为了教好自己的学生,使他们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而献出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就像一根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别人,默默做出奉献,象征人类具有的崇高品格。原作入选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广东省美展。


  《香蕉女》:花岗岩石雕,作者:关伟显,创作于1979年,1996年重塑。作品表现珠江三角洲的少女肩负硕果累累的香蕉,含情脉脉,窃窃而喜的心情。


  《挑战》:铸铜雕塑,作者:俞畅,创作于1988年,1996年重塑。作品塑造了一位身残志坚的勇士,坚韧不拔,向命运宣战,捍卫了人的尊严的感人形象。作品曾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质奖、刘开渠雕塑艺术基金奖及广东省第四届鲁迅文艺奖。


  《设郡建城》:花岗岩石雕,作者:蔡文星,创作于1996年。作品反映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命大将任嚣、赵佗率部讨伐岭南,设南海郡于蕃禺(广州古城),与当地民众合力建城,开发岭南的历史。


  《向左转、向右转》:作者:许鸿飞。作品以方向、大小、高低反映出不同角度的思维方法。


  《大地》:大理石雕塑。作者:章永浩,作品表现了伟大的母爱精神。


  《母子爱》:白汉玉雕塑,作者曹崇恩,捐赠者为彭先生,作品为日本广岛中日纪念。


  《爱和平》:铸铜雕塑,作者王克庆。


  《盎特莱蓬号》:铸铜雕塑,作者王卫宁。作品是青年时期的邓小平站在“盎特莱蓬号”船杆边,目视远方,思索如何改变中国现有贫穷生活,又以什么样形式去改变这种贫穷,才能使中华民族不在受外国人的侵略,从此走向国富民强的社会主义小康之路。反映了当时邓小平为救国救民、寻求革命真理,远度重洋,赴法勤工俭学的情景。


  《山祖》:花岗石雕塑,作者盛杨。


  《一统》:铸铜雕塑,作者周炳基。


  《走向世界》:铸铜雕塑,作者田金铎。


  《古马》:铸铜雕塑,作者程允贤,该作品原件在国家军事博物馆。


  《母子》:汉白玉雕塑。


  《突破》:铸铜雕塑,作者:唐颂武 创作于2003年11月28日,捐赠者:广州市政协委员容律慰。


  《竞走》:铸铜雕塑。


  《解放》:铸铜雕塑,作者黎明。作品由18匹疾驰的骏马组成,一是表现中国人民政治上和思想上的两次大解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反映了1949年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78年邓小平同志领导的改革开放,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中去,思想上得到了真正的“解放”。二是我们把它放置地大草坪中映,时刻提示我们这代青年人要像一匹疾驰的骏马,在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潮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大道》:不锈钢雕塑,作者钟志源。作品塑造了我国人民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走经济建设的道路。寓意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建设迅速奔向富国强民的康庄大道。


  《铸造煌煌》:铸铜雕塑,作者叶军。作品获当年美术奖银质奖,为最高奖项,作品反映广州炼钢工人热情、勤奋的工作形象。


  《意想》:该雕塑位于公园东门,为黑石和汉白玉石两座,作者李莉。作品艺术性较强。


  (10)相关介绍


  羊柱:作者:梁明诚、黎明、李汉仪,创作于1996年。以岭南特有的红沙石为材料,柱头为羊头形,柱身刻满从古到今各式各样的“羊”字形状的字体,共计128个羊字,也记载着广州(羊城)这段时间的沧桑历史;如:石柱上这种“¥”字,代表着当时的钱币来使用,由于没有统一的钱币,农民只有牵一头羊到市场上换取同时价值的物品,所以这个“¥”羊至今还在人民币中使用。寓意广州(羊城)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与时俱进、务实创新。坚挺的柱状造型犹如羊城丰碑屹立在南粤大地。


  云溪:位于雕塑展馆东侧后方,涓涓细流自山涧而下,汇成一条清澈的小溪,欢快的流过一簇簇蒲草丛、方石,故名云溪。溪中生长着各种各类的植物,有水葵草、蒲草、井边茜等灌木植物。


  山石溪涧:潺潺流水顺山势而下,被一块块突兀的山石分成多个层次,流水拍打着山石,激起点点浪花,犹如跳跃的音符,演奏出一曲动人的心弦乐章。独成景观的山石与一丛丛翠竹、花叶艳山姜等植物在山涧组成自然美景。


  赛龙舟:作者:唐大禧。坐落于公园云液湖边,参赛者在鼓手的指挥下,全力以赴,奋力划桨,体现赛龙舟者那种团结协作,步调一致的进取精神。广东音乐就有赛龙夺锦的曲牌。


  西华井:又称鸡扒井。它位“广州风情”街西侧,泉水自石缝中流出,水质极度佳,有“岭南第一泉”之称。相传很早以前,城内缺淡水,荔湾人与三元里一带的农民都是挑用西华井的水作饮用。明代《广州水记》著者黄谏言:尝广州的名井,此井名列为第一泉。泉岩上刻有“西华井”三个字。如今西华井已用岩石砌围以作保护,石边我们清楚地见到“西华井”三个字。


  其他介绍:


  罗汉松:在雕塑展馆门前有一棵据称已有700多年历史的罗汉松树(未经专家测定)。树胸径53cm,高10米。罗汉松树顽强的生命力和挺拔向上的精神,在当今社会的改革大潮中给我们的启示,应该不仅仅是怎样站着做人,而是应该怎样在当今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潮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从此站稳步。


  细叶紫薇:花期一般在35天左右,而我们雕塑公园的小叶紫薇的花期可达120天以上。能保持这么长时间的花期,主要是因为我们有园艺专家,他们用特别的园艺手法处理(比如修剪,施肥、喷药等)使其取得很好的园林景观效果。对于勒杜鹃、毛杜鹃等,我们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进行精管、巧管,也能使其花开灿烂,花期延长。


  针叶松林:在二期工程山坡上有一片生态松林,这些松树是50年代飞机播种的,据广州市林业局提供的最新信息,这是广州地区仅剩下唯一的一片针叶生态松林。


昆明值得一去的景点有哪些?

昆明值得一去的景点有束河古镇、玉龙雪山、拉市海。束河于 2005 年入选CCTV“中国魅力名镇”。总体来说比大研古镇安静古朴一些。束河分为老区和新区。最有看点的是明万历年间兴建的青龙古石桥,还有束河居民赖以生存的泉眼九鼎龙潭。束河新区是昆明一个公司开发的商业区,主要是飞花溅水那一带,颇具小大研风貌。玉龙雪山是纳西族及丽江各民族心目中一座神圣的山。主峰的海拔虽然只有 5596 米,但至今没有人登顶过。大玉龙景区就是以玉龙雪山为主的大景区,游玩点主要包括大索道、牦牛坪、云杉坪、蓝月谷、干海子、东巴谷、玉水寨、东巴万神园、印象丽江等。可根据需要选择部分游玩,时间为一天。拉市海是国家湿地公园,有湖泊,有草场。最佳游览季节是是冬季,天晴时很漂亮,有大群的珍稀候鸟,可以去观鸟、划船、骑马体验茶马古道等。春天有大片的油菜花、桃花、梨花、红梅等,那叫一个山花烂漫啊。夏季是雨季,天气不好的时候,拉市海灰扑扑的,风景大打折扣。秋季的拉市海天高云淡,波斯菊花海灿若云霞,美不胜收。石林风景区是中国岩溶地貌(也称喀斯特地貌)比较集中的地区,景区由石林、乃古石林(黑松岩)、芝云洞、长湖、大叠水(飞龙瀑)、圭山国家森林公园、月湖、奇风洞8个旅游区组成,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石林形成于2.7亿年前,景区范围广袤,山光水色各具特色,石牙、峰丛、溶丘、溶洞、溶蚀湖、瀑布、地下河等景观错落有致。

上一篇:中集集团

下一篇:专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