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

时间:2024-03-07 07:10:04编辑:分享君

黄桥在哪里?

黄桥镇,隶属于江苏省泰兴市,地处长江北岸的苏中平原,处于长江三角洲北翼,素有“北分淮委,南接江潮”的水上枢纽之称,其南濒长江,东连如皋,北接姜堰,是苏中、苏北地区通往苏南的重要门户。境内盐靖高速、新长铁路、334省道、229省道穿境而过,距南京、上海仅2小时车程。黄桥镇共辖55个行政村,10个社区,截止2015年,总人口19.12万人,辖区面积176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0万人。扩展资料:黄桥的历史文化黄桥镇区内现有东、南、西3片传统风貌古街区,总面积达28万平方米,共有24条古街巷。特别是珠巷、罗家巷、王家巷、米巷等街巷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明清以来的历史原貌。这些街巷沿街多以店面房为主,前店后作。巷道较宽,两旁建筑屋檐低矮,青砖小瓦,硬山屋面,用材粗大,举折平缓,矮挞子门,完整地反映了黄桥原有的城镇风貌、适当的街区尺度和地方特色。黄桥镇境内有福慧寺、宗镜庵、真武庙等古寺庙3座;以及何氏、韩氏、王氏、钱氏、张氏、闾氏、沈氏7个宗祠;有文明桥、致富桥古桥2座;镇内还保存有大批唐、宋、明、清石刻、木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桥

清朝安平府是现在的哪?

清政府所辖“府”这一级的行政单位中并没有安平府。
清康熙时期,在明郑时期的台湾,安平城是属于府这一级行政单位的。就是现在台湾省台南市内。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台南设府,称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下辖台湾、凤山、渚罗三县。取消明郑时期的行政区划。

历史渊源:
1622年,荷属东印度公司占领了澎湖,以之作为东亚贸易的转口基地。1623年,荷兰人在“一鲲鯓”建立一座简单的砦城,这就是安平古堡的前身。1624年,在与中国明朝的军队激战了八个月以后,荷兰人和中国官方达成协议,同意把设置于澎湖的要塞和炮台毁坏。
荷兰人于1624年转移至台湾岛建堡垒、炮台等,开始殖民台湾。并在原来的砦城旧城址上,重新兴建规模宏大的城堡奥伦治城(Orange),1627年以荷兰省名泽兰省(或译热兰省)改建命名为热兰遮城(Zeelandia),至1632年始完成首期堡底工程。当时,这座城堡是荷兰人统治台湾全岛和对外贸易的总枢纽。
1662年,郑成功攻下热兰遮城,将荷兰人驱逐出台湾。郑氏同时也将该城改为安平城。郑氏三代统治者均驻居此城,故又叫“王城”。
清康熙22年(1683年),水师提督施琅击败明郑军队,台湾归入清朝版图,府治移于东安坊(今台南市区);王城改为军装局,城堡重要性日减,而墙垣也多倾圮失修,安平城逐渐荒废。
PS:十七世纪,荷兰人猖獗海上。1604年,荷兰第二东方舰队副司令官韦麻朗,趁明朝驻澎湖汛兵夏季回防,占领澎湖。一方面派人向明朝驻福建的税吏宦官行贿,一面写信威胁地方官,声称如果不同意贸易,即派军舰沿福建沿海进攻。结果,他们的这种做法引来的是明朝的50艘海军战舰。荷兰人被迫离开澎湖列岛。
1606年,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的舰队在马六甲海峡击败西葡联合舰队,掌握了远东除中海海域外所有的制海权。当时,荷兰船舶总吨位已经相当于英、法、西、葡四国之和。建成了每一个欧洲人梦寐以求的东方殖民帝国。
1622年,荷兰人卷土重来,巴达维亚总督库恩(Jan Coen)派遣雷耶斯佐恩率领16艘战舰(内有4艘英国船,打开中国大门这件事情,两国利益是一致的),1024名士兵,准备进攻澳门(欧洲殖民者此时计划和晚清时期是一样的)。结果战败。(此时澳门仍是明朝领土,只是允许葡萄牙人与此贸易)
1622年7月11日,雷耶斯佐恩率舰队又趁明朝汛兵夏季回防之机,登陆澎湖。库恩总督认可了这一行动,他特别要求雷耶斯佐恩攻击附近所有的中国船只,把俘获的水手送到巴达维亚做为劳力使用。他确信“对中国人无理可讲,唯有诉诸武力”。同时,荷兰殖民者修建堡垒,攻击中国船只,劫掠人口,充作奴隶。趁着明廷大战辽东之机,提出:“非经荷兰人允许,中国船只不得随地到各处贸易”。
明廷并没有理会荷兰人的照会。于是荷兰舰队频频进犯中国沿海,皆被各地守军击退。1623年正月,新上任的福建巡抚南居益集结大量战舰,在荷兰人的炮火下抢滩登陆,猛攻澎湖要塞,最终荷兰人战败退走。荷兰副将高文律等人拒绝撤退,“据高楼自守”被全部捕获,和其他荷军战俘一起“献俘于朝”。
澎湖之战后不久,库恩总督被召回述职。仍然主张武力打开中国大门。荷兰人打开中国大门的热情一点也不比二百年后的英国人低,被从澎湖击退的荷兰舰队并没有返回巴达维亚,而是直接去了台湾。
热兰遮城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城即核心城堡于1624年动工,1632年竣工,外城则于1641年全部完成。总共耗费了18年建成了一座欧洲式的军事城堡。(明廷此时内忧外患,灾害频繁,无暇顾及东南沿海)
荷兰人窃据台湾后,利用台湾岛有利的地理位置,通过垄断贸易、苛捐杂税和武装抢劫等当时欧洲人流行的“商业方法”,很快获取了巨额的利润。
巨额的利润刺激,荷兰妄图制霸远东。公元1633年7月7日(七七事变,呵呵),新任荷兰台湾长官普特曼斯率领以密德堡号为旗舰的十三艘荷兰战舰,偷袭南澳,不果。又北上袭击厦门,厦门守军猝不及防。偷袭得手后,荷兰人封锁了厦门湾,强迫金厦附近的村庄向荷兰人进贡猪牛等物,并威胁中国方面开放贸易。 (与晚清时期的英军何其相似)
7月26日,明廷回复荷兰人,必须先赔偿战争损失,退回大员,然后才有可能谈判商务方面的问题。
于是荷兰人再次进攻厦门,被游击张永产和同安知县熊汝霖击退。荷兰舰队于是转而从料罗湾进窥海澄境,海澄知县梁兆阳率兵夜渡金门浯屿,袭破荷军。
1633年9月22日(此时离明亡只有11年),福建巡抚邹维琏接到圣旨,崇祯皇帝严令惩荷。10月12日,邹维琏自省城抵达漳州,檄调诸将,大集舟师。以郑芝龙为先锋,高应岳为左翼,张永产为右翼,王尚忠为游兵,于1633年10月22日,爆发了料罗湾大战。全面击溃了荷兰联合舰队。
料罗湾大胜后,又连续与荷兰人发生小规模海战,一直打到荷兰不敢再骚扰中国沿海为止。
1639年,不服气的荷兰人又派朗必即里哥率大型舰队骚扰中国沿海,多次击败中国水师的小型船队。但最终被都督同知郑芝龙大败。直到此时,荷兰人才最终明确认知其与明朝武力差距,放弃以武力方式解决与中国间的贸易问题。
这样,郑芝龙升任福建总兵,明郑舰队最终夺取了从日本到南海的全部东亚制海权,当时凡航行在东亚地区的船只,都必须花钱购买明郑的令旗。
从此荷兰人每年向郑芝龙的船队缴纳1000万法郎的进贡,才可以保证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远东水域的安全,同时荷兰人还害怕明朝政府远征尼德兰本土。
当时已在欧洲纵横无敌,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人,几乎动用了自己在远东地区所有血本的荷兰舰队,面对日落西山的明王朝仍不能战而胜之。
可惜,明亡之后,清廷尽弃海疆,闭关锁国,禁毁火器。至英国崛起,最终用同样的手段,拉开了殖民远东的序幕。


上一篇:韩国电影姐姐

下一篇:十六字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