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是什么样的皇帝?
处于内忧外患历史转折关键时期的道光皇帝,为何他“外耻未雪,内忧未除”,满腔“恨与愁”,忧郁而终。 身体力行倡导节俭,却事与愿违 道光即位后,首先想到提倡节俭,力戒奢糜,希望满族臣民都能“返本还淳”,恢复入关前淳朴节俭的旧风俗,文武百官及天下百姓都以俭朴为荣,从而使国库丰盈,恢复祖宗的盛世。于是带头从吃、穿、用上提倡节俭,决心挺大。从吃上,取消皇帝每餐至少有二十几样菜肴的惯例,每天每餐最多准许做4样菜,有时只要1碗豆腐烧猪肝。道光如此节俭,开始文武百官将信将疑,直到道光两次大宴群臣,亲眼目睹的赴宴官员相信道光是来真的。其中一次是皇后生日,道光设宴赏赐内廷诸大臣,大臣以为皇后的生日应该不会马虎,定能一饱口福。谁知面前就放着一碗打卤面,搞得赴宴文武哭笑不得。另一次是大学士长龄平定“回疆”叛乱,班师回朝,文武百官认为道光高兴,定会好好庆祝一番,谁知每张桌上只摆了几样小菜,质低量少,搞得文武不敢动筷。从此以后文武百官上朝装出节俭的样子。有一次,道光问及颇受宠信的大学士曹振镛,在家吃鸡子要花多少银子,曹振镛竟说因自幼患有“胀气病”,生平从未吃过鸡子。从穿上,道光服饰的节俭,在历代君王中也实属罕见。以前清代皇帝冬季常穿珍贵毛皮罩衣,道光以为“出风”部分纯系装点好看,毫无实用。于是想改制,谁知官员上奏“改制罩衣,需要白银一千两。”,立即改变主意,下令:“改制花费既多,著暂免,此后新制,概勿出风。”。随后又将此事上谕给当值的军机大臣,致使京城大小官员,从此冬季穿着毛皮罩衣,十几年间不敢有“出风”的人。为了节俭,道光长年多穿旧裤,日久膝盖处先行磨破,就令内务府差人给他补上一块圆形补丁。于是大臣们也尽力“节俭”,不管是真破了还是假的破了裤子,纷纷在膝盖处打起补丁来,一时间,套裤打补丁之风盛行。从用上,取消为皇帝准备御用砚台40方的惯例。御用毛笔历来都是特制紫毫笔,道光觉得紫毫笔珍贵难得,即命令此后不再征用,御用笔改换为普通臣民常用的纯羊毛或羊毛与一般的兔毛相间合制而成的毛笔,如此俭朴,在历代封建帝王中,简直是笔中紫毫,“千万毛中选一毫”了。道光身体力行,如此节俭,却事与愿违。表面上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治阶级上层的一部分人,多少遏制了奢侈之风的恶性发展,但经康乾盛世之后的奢糜之风业已形成,要再想吃惯了满汉全席的文武百官再回去挖野菜,谁也不愿意,为了给道光一点面子,只好装模作样,“俭外奢中”。传统的节俭观丝毫无助于“起弊振衰”,大清王朝不可避免地在腐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面对洋枪洋炮,望洋兴叹,苦吞恶果和屈辱 正当道光做着重振祖宗雄风之梦的时候,西方殖民者的大炮,敲响了中国的大门。道光即位后,西方殖民者为了扭转在对华贸易中的不利地位,赢得巨额利润,开始费尽心机,不择手段地将大批鸦片运进中国。随着鸦片的不断输入和烟毒的日益泛滥,严重摧残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国库越来越空虚,民不聊生。道光开始忧心忡忡,左右为难。平民吸烟严惩好说,官员严惩就比较难办,何况涉及皇亲国戚。但为了大清江山,道光觉得保国保民保位子才是头等大事,于是他革去了屈指可数的国戚王爵或公爵,下令禁烟,且雷厉风行,看过电影“虎门销烟”可能大家还记忆犹新,屡颁布禁令,实行“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策略方针,搞得如火如荼,甚至断绝了中英贸易。如此看来鸦片似乎从此真要从华夏大地烟消云散了,但事实却跟道光开了一个玩笑,鸦片并没有禁止,而且越来越多。英国殖民者于1840年正式挑起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洋枪洋炮的殖民者以少胜多,击败了腐败无能的清军,虽屡有抵抗,但整个鸦片战争,中国军队没有守住一个英国人攻击的地点,没有夺回一个英国人占据的地点!于1842年在英国侵略者的军舰上签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由于对外战争,战费支出大,加上赔偿销毁英国的鸦片烟费,本已十分拮据的国库开支,濒于崩溃。本来道光试图整顿吏治,但都遭到百官反对而最终不了了之。在此情况下,战后的道光就更顾不了这么多,只有默认各级官吏尽情搜刮民脂民膏了。这样正合腐朽堕落的官员的味口,本来在鸦片输入过程中,各级官吏就无视朝廷禁令,袒护中外鸦片贩子,致使烟毒迅速弥漫全国。有了道光的默认,这些提笼架鸟、吸食鸦片、精神萎靡的各级官员就更不会管什么国格、人格,变本加厉巧取豪夺了。如此下去腐败的各级官员在醉生梦死,而道光就只能苦吞恶果和屈辱,消然地长逝。 道光朝纲独断,身体力行,节俭一生,想励精图治,为何有如此悲剧? 逝者如斯乎?笔者知识浅陋,只是谈点看法而已: 皇帝制度的建立的结果,是权力上收,责任下放。除导致权力角逐外,还会伴生出另一个恶果,即层层把责任往下推,而只对上尽忠,导致整个政治体系无人对社会负责。秦汉以后,皇权日重,相权日轻。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皇权专制的出现。这种管理模式,实现了高效紧凑的运行节奏,又保证了分权和集权的统一,但由于不能很好地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大臣丧失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这样对皇帝个人能力要求极高,一旦皇帝不具备相应的素质,国家运行就将出现紊乱。而恰恰道光是个才智平庸的皇帝。乾隆后期,吏治日趋腐败,民不聊生,曾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一句笑话,可见腐败到了何等的地步。在康乾盛世的外衣下,是千疮百孔的社会危机,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按理要像雍正那样“言出必行”,毫不留情,整治腐败。无奈嘉庆性格偏软弱,惩治腐败和整治吏治不够彻底。腐败就是这样,此消彼长,导致官员精神萎靡不振,恶性循环,祸国殃民,最终统治阶级离灭亡的道路越来越近。虽然道光曾试图整顿吏治,但都遭到百官的反对而最终不了了之。腐败日重,官员意志渐弱,迷失方向,战斗力能强?雍正的锁国政策,致使科技上与西欧脱节,这种政策的延续,不能知道外面世界的变化,做到知己知彼,谁知一直自信自己武功的清朝皇帝,到道光面对突如其来的洋枪洋炮,自惭形秽,丧失自信,不知殖民主义为何物,战守茫然,毫无方略,加上清朝官员腐败无能,道光只能在自恨自愧中,望洋兴叹,忍辱接受英国的城下之盟了,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屈辱。跟任何封建王朝一样,清王朝也走不出“奴性”思想的怪圈,也就走不出不能“以民为先”的怪圈,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助长了高人一等的思想,固步自封,标榜着泱泱大国,就闭关自守,以为万无一失了。清朝自开国以来,满族臣民就是高人一等,就连康熙这样的英明君主,任用汉人都屡屡提防,无形之中给满族臣民一种心里优势,后来雍正更加强思想文化的统治,使文化不能百家齐放了,这样循环的结果,使满族官员养尊处优,贪图安乐,不能居安思危。出现了“八族子弟”这种情况:提笼架鸟,吸食鸦片,无所事事,到处招惹是非……那清朝的江山又怎么能够稳固。这种思想的支配,道光皇帝面对皇亲国戚的吸烟成性,左右为难;面对平民就好说了。其结果民族矛盾激化,对统治者丧失信心,按理白莲教的起义就给道光一个警钟,谁知道光的主要心思不在安抚民心,休生养息,使之民不聊生。这样“内忧”就更多,由于思想的局限,到死没有找到事业发达的方法,使百姓更加痛恨清朝政府,到咸丰时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农民起义。道光处于内忧外患历史转折关键时期,按理要敢于冲破传统思想文化羁绊并有足够胆识去开拓未来,他却偏偏“守其常而不知其变”。除个人能力,无知人善用之名,不可避免地出现,像曹振镛那样的权奸小儿,同时恐怕就是道光思想上不能与时俱进,导致他临危无应变之策。如此看来,道光朝纲独断,身体力行,节俭一生,想励精图治,悲剧难免了,似乎清王朝气数已尽,就只好坐以待毙,灭亡是早晚的事。
道光皇帝前面是什么皇帝?
清朝历代皇帝 1、顺治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ten+six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顺治七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14岁的福临提前亲政。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噪易怒,当他宠爱的董妃去世后,转而消极厌世,终于匆匆走完短暂的人生历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皇帝。 2、康熙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和玄烨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诸皇子夺储之争,使他心力憔悴。 玄烨尽管是以为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好皇帝。当然,作为站在历史潮流前面,引导国家,民族快速进步的伟大人物,他则逊色得多了。 3、雍正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胤祯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为胤祯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他的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尽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统治严酷,但比起他的业绩来,毕竟是次要的。 4、乾隆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乾隆即位之初,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平定叛乱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其卷数是《永乐大典》的三倍,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 但乾隆为人重奢靡,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并重用贪官和绅,以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标志。 5、嘉庆 嘉庆帝喁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 下去。 6、道光 道光帝绵宁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慕陵。 才智平庸的道光帝徒以俭德著称。他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和英军入侵,使他寝食不安。他想严厉禁烟,也曾下决心抗击侵略者,但他不知英国来自何方,不知殖民主义为何物。平素无知人之明,临危无应变之策,以至战守茫然,毫无方略,只能在自恨自愧中顿足叹息,结果忍辱接受英国的城下之盟,签定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江宁条约》。 道光帝柄政30年。朝纲独断,事必躬亲,但内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运,禁烟等均无起色。勤政图治而鲜有作为,正是他一生的悲剧所在。 7、咸丰 咸丰帝奕宁,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咸丰即位时,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紫荆山前金田村爆发。接踵而来的又有英法联军之役,迫使咸丰逃往热河承德。咸丰在位11年,民怨沸腾,并不任战,“大局糜烂,不可收拾”,他往往中夜彷徨,一筹莫
道光皇帝这个人怎样
道光皇帝是一位十分节俭的皇帝,他身上穿的裤子,膝盖上破了一个洞,他并没有把这裤子扔掉,而是让裁缝给打上补丁,然后继续穿。下面的这些大臣,一看皇帝都这样节俭,于是只好把新裤子膝盖处特意剪破,然后弄上一个补丁。于是整个朝堂上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大家都像是丐帮弟子,十分有意思。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那就是道光皇帝四十九岁的时候,因为之前的三个儿子先后去世了,结果导致他晚年无子,这个时候道光皇帝非常着急,因为自己如果没有继承人,那这皇帝的位子不就要落于他人之手了。尽管道光皇帝不是一个好女色的人,但此时他也管不了这么多了,想尽办法扩张自己的后宫嫔妃的人数,总算后来又有六个儿子陆续出生,道光皇帝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暂时放了下来。接下来,道光皇帝就要选择谁来继承自己的皇位了。雍正皇帝在位的时候,创建了秘密立储制度,也就是除了皇帝知道继承人是谁外,其他的人都不知道,这样有效防止了康熙年间九子夺嫡那样亲兄弟互相残杀的惨事重新发生。可是,大概道光皇帝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因为他秘密立储选了两个人,除了咸丰皇帝外,还有一个人是皇六子奕䜣,道光皇帝让他做亲王。后来奕䜣不被咸丰皇帝重用,大概和道光皇帝的这次秘密立储有很大关系。
道光皇帝是什么样的皇帝?
道光皇帝是清代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嘉庆帝第二子,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十六日。道光皇帝在位一共有三十年,他是在1850年去世的。张玉芬评价:就个人品行来说,道光在清朝乃至中国历代帝王中,绝非贪暴、淫逸之君,相反,其“俭德”向为旧史家所津津乐道。道光治理朝政,也称得上勤、谨。如果按照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道德标准来衡量,道光大概不失为有德之君。扩展资料旻宁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其才略有限,社会弊端积重难返。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后八年旻宁苟安姑息、拒绝变革,而内忧外患日益严重,太平天国运动也已在酝酿之中,清王朝陷入危机。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驾崩。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慕陵,传位第四子奕詝。
道光帝怎么死的死后谁接位?
据记载,道光帝是病死的。 公元1849年正月,道光在内外交迫中忧愁成疾。开始还勉强支撑着临朝办理政事。到第二年正月丙午日,病情加重。他知道再也没有康复希望,急忙宣召宗人府宗令载铨、大臣载恒、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何汝霖,内务府大臣文庆等进宫,命令他们随同总管太监从正大光明匾额后取下锦盒,宣读诏书,诏书上只有皇四子奕詝五字。中午,道光死于圆明园慎德堂内。 道光帝死后谁继承皇位 由上述我们可知道光帝死后继承皇位的是皇四子爱新觉罗·奕詝,也就是后世的咸丰帝。 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透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奕詝是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嫡子),生于北京圆明园,生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道光廿六年(1846年)被立为储君。 奕詝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大手笔的对朝政改革。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他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同时,罢斥了道光朝军机大臣穆彰阿、耆英等。 但此时的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最后以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咸丰朝以后也因企图重新扭转对内交外困的局面而开启洋务运动。 咸丰帝在位十一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崩于承德避暑山庄,享年31岁。庙号文宗,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葬于定陵,死后由其子载淳继位。
道光23年是什么时期?什么年代?
是清朝道光皇帝时期,1843年。道光(1821年—1850年)是清朝第八位、清军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的年号,共使用三十年。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 ,为清仁宗嘉庆皇帝第二子,生于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日(1782年9月16日)撷芳殿,母孝淑睿皇后喜塔拉氏。嘉庆十八年(1813年)被封为和硕智亲王。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十八日(1820年7月25日)嘉庆帝病死后,旻宁于同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道光”。即1821年为道光元年,1822年就是道光二年,以此列推,道光23年就是1843年。扩展资料:道光年间的历史大事:1、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年7月,九龙尖沙咀村发生林维喜案。英国水兵在村内醉酒闹事,打死村民林维喜。林维喜案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1839年8月初,中国禁烟消息传至英国,英国国会对此进行激烈辩论,在女皇维多利亚的影响下,最终以271票对262票通过军事行动。10月1日,英国内阁作出“派遣舰队去中国海”的决定。1840年2月,英国政府任命懿律和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懿律为侵华英军总司令。4月,英国议会正式通过发动战争的决议案,派兵侵略中国。同年6月,懿律率领的英国舰船40余艘及士兵4000人到达中国海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1840年,英国政府借口“保护通商口岸”,派兵侵略中国,6月,英军舰队到达广州海面,因为广州军民在林则徐领导下防守严密,英军无机可乘;转攻厦门,也被击退。后来英军乘浙江防务空虚,攻占定海,并沿海北上攻占天津海口大沽。清政府被洋枪洋炮吓破了胆,把林则徐革职并派主降派直隶总督琦善代替林则徐任钦差大臣前往广东。1841年2月,英军乘琦善撤除战备,攻陷了广州的虎门,5月又占领了泥城、四方炮台,炮击广州。8月,英国扩大侵略战争,攻陷厦门。第二年,英军沿长江向下游进攻,6月攻陷吴淞,7月攻陷镇江,进犯南京。腐朽的清政府向侵略者屈膝投降,于1842年8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以后,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侵略、控制和掠夺,使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逐步解体,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虎门销烟虎门销烟(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是国际禁毒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鸦片战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虎门销烟
道光皇帝算是一个好皇帝吗
太升怕死软弱无能,没有执政国家发展的潜力,道光帝心胸狭窄个人生活也节约的很,心胸狭窄的人想为国家大局着想心想却不做,再说没发展的潜力一个无能的皇帝,自从他到慈禧太后都是腐败的清政府,要是清末有潜能的皇帝中国也就可以抬起头不落后于其他国家,慈禧太后更是对明治维新的爱国人士赶尽杀绝,甲午战争只顾自己过大寿大量花钱还出大量银两改造圆明园,当时有人提出不能小看日军,现在战争需要银两,圆明园的改造银两可加强军事,她却拒绝啦,相信守护派的吹牛义和团刀枪不入可以有能力帮清政府把洋人赶走就放开城门只让义和团'和八国联军打,最后失败又赶尽杀绝义和团,赔款战争损失导致穷更穷,按照当时大清人口4.5亿银两,要百姓缴纳,拿国家大事当儿戏,要开战就应该命令全国抵抗,她只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义和团的身上,自己执政大全却因为他的决定让全国各地遭受外国人的抢、强无恶不作让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的封建社会,邻国的沙俄也认为好时机从中国捞到好处出兵在东北杀平民百姓一万多人,直到战败而告终,满清的腐败无能也让从此被打醒,不强盛只有挨打的分甚至会国家在灭亡的严重,越忍对方也觉得好欺负就越想从你身上得到好处,忍耐性有限度,越忍只证实软弱无能直到想反抗就无能为力,因为中国和西方国家打的第一个中法战争,中国作为战胜国,那时候法国物资短缺,英国当时也支持大清,法国被战败英国以为清政府会要求法国赔款缴纳武器,可清政府偏偏战胜国身份找法国签条约给法国好处,以为这样法国就不再侵犯,清政府的软弱让法国看透,他们只等强大起来再次入侵,而英国也有想从清捞到好处的企图也就这样鸦片战争走到甲午战争战败走到八国联军让大清沦为半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