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人那狗

时间:2024-03-08 04:19:05编辑:分享君

《那人那山那狗》的故事梗概。

《那人那山那狗》-基本资料
片名:《那山那狗那人》

出品方:潇湘电影制片厂1999年出品

导演:霍建起

编剧:思芜

制片:李春华

摄影:赵镭

美工:宋军

音乐:王晓峰

主演:滕汝骏(剧中人父亲)

刘烨(剧中人儿子)

《那人那山那狗》-剧情简介
父亲是一位乡邮员,在茫茫大山中,送了一辈子信,今天就要退休了。儿子接班当了乡邮员,还走父亲走的这条山路,今天是上任的第一天。父亲把儿子整好的邮包又整了一遍,叮咛复叮咛,但儿子听得并不专心。该上路了,常年跟着父亲送信的黄狗”老二”怎么也不肯跟儿子走,父亲决定陪儿子走一趟。儿子心里有点嘀咕:遇到工作上的事,谁听谁的?

山路弯弯,晨雾漫漫,老二熟门熟路地跑在前面,儿子渐渐感到肩上邮包的分量,更让他感到为难的是,不知道该和父亲说点什么,父亲常年不在家,长这么大,他“爸”都很少叫一声。两人就这么别别扭扭走了一阵,休息的时候。儿子让父亲回去,两人话不投机。

终于进村了,儿子有些兴奋,因为父亲说过,村里人可以几天不见县长,不见他可不行。但是儿子期待的热烈场面并没有出现,大家对他们的到来习以为常,走进空荡荡的村委会,儿子的情绪有一些低落,但离开的时候他却受到了意想不到的震动。

儿子边走边唱。父亲总是提醒他注意脚下。快到另一个村子的时候,父亲拐下一条小路,来到独自生活的五婆家中给她送“信”,五婆眼睛看不见。但每天都在等在外面工作的孙子的来信,父亲就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安慰她,父亲要求儿子以后也要这么做,儿子却认为五婆的孙子应该尽他应尽的义务。父亲觉得儿子和自己年轻的时候不大一样。

夜幕降临,父子二人来到一个侗族山寨,赶上了一场热闹的侗族婚礼,父亲喝醉了,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儿子也陶醉于侗族姑娘响亮的笑声。

要过溪了,父亲提醒儿子要在铺满青苔的石头上站稳脚,儿子不让父亲再下水,执意背他过溪,湍急的溪流中,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忽然消失了,他们几乎同时感觉到对方自己的意义,感觉到这些年来积存在心中的很多东西。

虽然对一些问题父子两个的看法依然不尽相同,但是话题似乎多了一些,当儿子说起母亲总是在守望中生活的时候。他发现父亲内心深处情感的流露,在对同一个女人的思念中,父子的感情在默默地交流。

起风了,山路崎岖。读函授的转娃准时等在坡上,父亲告诉他以后是儿子登山了。不要再等了,转娃说。你为我们滚下山一次了,不能让你儿子再为我们滚下山一次了。儿子这时才真切地体会到父亲这一辈子默默无闻,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风雨桥头,儿子为了让父亲多歇一会,决定独自上微波站去,就在他整理邮件的时候,几封信被风吹走了,父亲一下子就扑了上去,老二在紧要关头一跃而起……

在山里的最后一个晚上,儿子向父亲交待一些家里的事情。父亲发现儿子其实很成熟了。

远远地,又看到等在桥头的母亲熟悉的身影了,但两个人的心情都和以往不同。

又是一个该进山的早晨,儿子在父母的交谈中醒来,父亲的心思让他感动,催他上路。


《那人那山那狗》-幕后制作
电影《那山那人那狗》问世后在国内市场默默无闻,只卖出1个拷贝,但没想到此片在日本引起强烈反响,只花8万美元购进此片的日本片商赚得了800万美元的票房。该片风景秀丽、人情味浓、艺术性极强,情节简单、节奏缓慢,所表现出的父子间的脉脉温情、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都令观众备受感动。年轻演员刘烨凭借此片暂露头角,并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那人那山那狗》-影片评价

《那山、那人、那狗》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反应邮政题材的电影故事片之一。

影片充满着山乡风味,人物、故事虽然简单,但颇耐看,一个退了休的父亲带着第一天接班当乡邮员的儿子走那条已走了二十多年的邮路,涉水过山走田埂,一路走来是一路的父子情,让儿子理解过去二十多年父亲所走过的路。更重要的是父子俩的心路,终于走到一起来了,有了共同语言了,彼此有了更深切的亲情。大概,这就是二十多年来的补偿吧。影片一点也不啰嗦、说教,倒是十分清新、自然。影片展示的湘西迷人风光也是一大看点。

《那山那人那狗》问世后在国内市场默默无闻,只卖出1个拷贝,但没想到此片在日本引起强烈反响,只花8万美元购进此片的日本片商赚得了800万美元的票房。该片风景秀丽、人情味浓、艺术性极强,情节简单、节奏缓慢,所表现出的父子间的脉脉温情、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都令观众备受感动。年轻演员刘烨凭借此片崭露头角,并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该片获得第23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公众最喜爱的影片”大奖和第31届印度国际电影节评委大奖。

《那人那山那狗》-获奖情况
第十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男主角奖、

上海影评人协会年度十大佳片奖、

“五个一工程”奖、

印度电影节“金孔雀奖”、以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演员奖等。



1999年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受观众欢迎电影"奖;

获1999年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男主角奖;

获2001年日本电影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


《那山那人那狗》的故事梗概

[编辑本段]剧情介绍  父亲是一位乡邮员,在茫茫大山中,送了一辈子信,今天就要退休了。儿子接班当了乡邮员,还走父亲走的这条山路,今天是上任的第一天。父亲把儿子整好的邮包又整了一遍,叮咛复叮咛,但儿子听得并不专心。该上路了,常年跟着父亲送信的黄狗“老二”怎么也不肯跟儿子走,父亲决定陪儿子走一趟。儿子心里有点嘀咕:遇到工作上的事,谁听谁的?
  山路弯弯,晨雾漫漫,老二熟门熟路地跑在前面,儿子渐渐感到肩上邮包的分量,更让他感到为难的是,不知道该和父亲说点什么,父亲常年不在家,长这么大,他“爸”都很少叫一声。两人就这么别别扭扭走了一阵,休息的时候。儿子让父亲回去,两人话不投机。
  终于进村了,儿子有些兴奋,因为父亲说过,村里人可以几天不见县长,不见他可不行。但是儿子期待的热烈场面并没有出现,大家对他们的到来习以为常,走进空荡荡的村委会,儿子的情绪有一些低落,但离开的时候他却受到了意想不到的震动。
  儿子边走边唱。父亲总是提醒他注意脚下。快到另一个村子的时候,父亲拐下一条小路,来到独自生活的五婆家中给她送“信”,五婆眼睛看不见。但每天都在等在外面工作的孙子的来信,父亲就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安慰她,父亲要求儿子以后也要这么做,儿子却认为五婆的孙子应该尽他应尽的义务。父亲觉得儿子和自己年轻的时候不大一样。
  夜幕降临,父子二人来到一个侗族山寨,赶上了一场热闹的侗族婚礼,父亲喝醉了,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儿子也陶醉于侗族姑娘响亮的笑声。
  要过溪了,父亲提醒儿子要在铺满青苔的石头上站稳脚,儿子不让父亲再下水,执意背他过溪,湍急的溪流中,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忽然消失了,他们几乎同时感觉到对方自己的意义,感觉到这些年来积存在心中的很多东西。
  虽然对一些问题父子两个的看法依然不尽相同,但是话题似乎多了一些,当儿子说起母亲总是在守望中生活的时候。他发现父亲内心深处情感的流露,在对同一个女人的思念中,父子的感情在默默地交流。
  起风了,山路崎岖。读函授的转娃准时等在坡上,父亲告诉他以后是儿子登山了。不要再等了,转娃说。你为我们滚下山一次了,不能让你儿子再为我们滚下山一次了。儿子这时才真切地体会到父亲这一辈子默默无闻,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风雨桥头,儿子为了让父亲多歇一会,决定独自上微波站去,就在他整理邮件的时候,几封信被风吹走了,父亲一下子就扑了上去,老二在紧要关头一跃而起……
  在山里的最后一个晚上,儿子向父亲交待一些家里的事情。父亲发现儿子其实很成熟了。
  远远地,又看到等在桥头的母亲熟悉的身影了,但两个人的心情都和以往不同。
  又是一个该进山的早晨,儿子在父母的交谈中醒来,父亲的心思让他感动,催他上路。 [编辑本段]影片评价  《那山、那人、那狗》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反应邮政题材的电影故事片之一。
  影片充满着山乡风味,人物、故事虽然简单,但颇耐看,一个退了休的父亲带着第一天接班当乡邮员的儿子走那条已走了二十多年的邮路,涉水过山走田埂,一路走来是一路的父子情,让儿子理解过去二十多年父亲所走过的路。更重要的是父子俩的心路,终于走到一起来了,有了共同语言了,彼此有了更深切的亲情。大概,这就是二十多年来的补偿吧。影片一点也不啰嗦、说教,倒是十分清新、自然。影片展示的湘西迷人风光也是一大看点。
  《那山那人那狗》问世后在国内市场默默无闻,只卖出1个拷贝,但没想到此片在日本引起强烈反响,只花8万美元购进此片的日本片商赚得了800万美元的票房。该片风景秀丽、人情味浓、艺术性极强,情节简单、节奏缓慢,所表现出的父子间的脉脉温情、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都令观众备受感动。年轻演员刘烨凭借此片崭露头角,并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该片获得第23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公众最喜爱的影片”大奖和第31届印度国际电影节评委大奖。 [编辑本段]获奖情况  获1999年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受观众欢迎电影"奖;
  获1999年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男主角奖;
  获2001年日本电影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


《那山那人那狗》故事梗概

[编辑本段]剧情介绍  父亲是一位乡邮员,在茫茫大山中,送了一辈子信,今天就要退休了。儿子接班当了乡邮员,还走父亲走的这条山路,今天是上任的第一天。父亲把儿子整好的邮包又整了一遍,叮咛复叮咛,但儿子听得并不专心。该上路了,常年跟着父亲送信的黄狗“老二”怎么也不肯跟儿子走,父亲决定陪儿子走一趟。儿子心里有点嘀咕:遇到工作上的事,谁听谁的?
  山路弯弯,晨雾漫漫,老二熟门熟路地跑在前面,儿子渐渐感到肩上邮包的分量,更让他感到为难的是,不知道该和父亲说点什么,父亲常年不在家,长这么大,他“爸”都很少叫一声。两人就这么别别扭扭走了一阵,休息的时候。儿子让父亲回去,两人话不投机。
  终于进村了,儿子有些兴奋,因为父亲说过,村里人可以几天不见县长,不见他可不行。但是儿子期待的热烈场面并没有出现,大家对他们的到来习以为常,走进空荡荡的村委会,儿子的情绪有一些低落,但离开的时候他却受到了意想不到的震动。
  儿子边走边唱。父亲总是提醒他注意脚下。快到另一个村子的时候,父亲拐下一条小路,来到独自生活的五婆家中给她送“信”,五婆眼睛看不见。但每天都在等在外面工作的孙子的来信,父亲就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安慰她,父亲要求儿子以后也要这么做,儿子却认为五婆的孙子应该尽他应尽的义务。父亲觉得儿子和自己年轻的时候不大一样。
  夜幕降临,父子二人来到一个侗族山寨,赶上了一场热闹的侗族婚礼,父亲喝醉了,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儿子也陶醉于侗族姑娘响亮的笑声。
  要过溪了,父亲提醒儿子要在铺满青苔的石头上站稳脚,儿子不让父亲再下水,执意背他过溪,湍急的溪流中,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忽然消失了,他们几乎同时感觉到对方自己的意义,感觉到这些年来积存在心中的很多东西。
  虽然对一些问题父子两个的看法依然不尽相同,但是话题似乎多了一些,当儿子说起母亲总是在守望中生活的时候。他发现父亲内心深处情感的流露,在对同一个女人的思念中,父子的感情在默默地交流。
  起风了,山路崎岖。读函授的转娃准时等在坡上,父亲告诉他以后是儿子登山了。不要再等了,转娃说。你为我们滚下山一次了,不能让你儿子再为我们滚下山一次了。儿子这时才真切地体会到父亲这一辈子默默无闻,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风雨桥头,儿子为了让父亲多歇一会,决定独自上微波站去,就在他整理邮件的时候,几封信被风吹走了,父亲一下子就扑了上去,老二在紧要关头一跃而起……
  在山里的最后一个晚上,儿子向父亲交待一些家里的事情。父亲发现儿子其实很成熟了。
  远远地,又看到等在桥头的母亲熟悉的身影了,但两个人的心情都和以往不同。
  又是一个该进山的早晨,儿子在父母的交谈中醒来,父亲的心思让他感动,催他上路。 [编辑本段]影片评价  《那山、那人、那狗》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反应邮政题材的电影故事片之一。
  影片充满着山乡风味,人物、故事虽然简单,但颇耐看,一个退了休的父亲带着第一天接班当乡邮员的儿子走那条已走了二十多年的邮路,涉水过山走田埂,一路走来是一路的父子情,让儿子理解过去二十多年父亲所走过的路。更重要的是父子俩的心路,终于走到一起来了,有了共同语言了,彼此有了更深切的亲情。大概,这就是二十多年来的补偿吧。影片一点也不啰嗦、说教,倒是十分清新、自然。影片展示的湘西迷人风光也是一大看点。
  《那山那人那狗》问世后在国内市场默默无闻,只卖出1个拷贝,但没想到此片在日本引起强烈反响,只花8万美元购进此片的日本片商赚得了800万美元的票房。该片风景秀丽、人情味浓、艺术性极强,情节简单、节奏缓慢,所表现出的父子间的脉脉温情、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都令观众备受感动。年轻演员刘烨凭借此片崭露头角,并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该片获得第23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公众最喜爱的影片”大奖和第31届印度国际电影节评委大奖。 [编辑本段]获奖情况  获1999年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受观众欢迎电影"奖;
  获1999年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男主角奖;
  获2001年日本电影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


电影《那山,那人,那狗》主要内容

《那山、那人、那狗》,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反映邮政题材的电影故事片之一。 影片充满着山乡风味,讲述了一个已退休的父亲带着第一天接班当乡邮员的儿子走那条已走了二十多年的邮路,一路跋山涉水,父子俩渐渐消除了心中的隔阂。影片风格清新、自然,展示了父子俩中的深切亲情,同时本片展示的湘西迷人风光及淳朴民风也是一大看点。

不是手打的。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电影《那山那人那狗》很美的画面,很朴实的情节 ,很真挚的情感。一直以来就习惯于平淡,从从容容的生活,一直以来就喜欢恬静清幽。
几百里山路是弯延曲折,跋山涉水是艰辛的。而一位父亲的伟大和一位儿子的理解是令人震憾的。一条狗,两代人,寂静的山路,无声的爱。
父亲老了,岁月无情,时间的刻痕已经在他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而从未间断的辛苦更是使得他的腿脚失去以往的利索。于是,儿子接班了。三百里山路,八十斤邮包,儿子义无返顾的出门。老二极为灵性,————,一条忠实而又善解人意的狗。不大放心的父亲终于还是决定和儿子一同出门。之前不明白,看到后来懂了。不仅是放心不下,而是他那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心需要在儿子身上传承。
巷子深幽,狗在前面走着,儿子跟着,父亲最后。静静的,沧桑古老的路,布满苔痕的墙。岁月悠悠,无声的沉寂在父子之间蔓延。湘西的原野广阔而寂寥,一条小路笔直的通往前方,没有尽头,弯弯的石拱横架在清澈的小河之上,如诗如画。遍地清脆,绿油油的一片,灰蒙的天空。此时父子间是有隔阂的。
形同陌路,总以为这个词太重,但父亲与儿子间的代沟似乎很深,也许就是如此了。“累了就歇一下吧”,父亲还是关心儿子的,“他没叫停,我就不停”,儿子倔强。头戴簑笠的父亲深沉而又智慧,筋骨酸软的儿子掩饰不了周身的劳累。席地而坐,父子俩都在沉默,只听见狗吠声,他们找不着共同的语言。但杯水之间现真情。有那支壶的传递,一切也尽在不言中了吧!穿过茂盛的竹林又是一条崎岖的小路。接着便是山的磅礴,人的渺小。那蓝蓝的天空淡淡的白云青青的碧草互相映衬着,一眼苍茫。
踩着小路,父子俩来到五婆的家,一封空白的信,一张纸钞,一颗心,我想儿子此刻的感触大概永不磨灭吧。也许他还不能理解父亲,但从内心里佩服,是敬仰的。也许他感到另眼相看的父亲是伟大,也许父亲人格已经是一座巍峨的山。几个细节,父亲一一介绍,儿子也记下了。点滴间的温暖,点滴间的关爱,那是心灵的共鸣吧!是善良的父子间所共有的情谊!又是一片田野的辽阔后,他们见到了一位侗族姑娘。姑娘的大方,热情,豪爽,美丽,初次见面的儿子有些拘束。灿烂的笑容,活泼可爱面貌,加上些许的仰慕,儿子无所适从了。夕阳的余光洒满沟沟坎坎的原野。傍晚红透半边天的彩霞更是放出耀眼的光芒。酒宴上的父亲醉眼迷蒙。也许他想起儿子的母亲,自己年轻时的妻子。想起那一段浪漫的爱情。是的,山村的姑娘跟着她走出了永远山区是幸福的,而且爱情的甜蜜,似乎也未曾听见过丝毫的报怨。但那长久的寂寞,那孤单的身影,那望向远方的眼神。儿子眼中父亲之于他家似乎仅仅是一个过客,更何况妻子呢?父亲心痛了,他对不住妻子啊。儿子在与侗族姑娘相处时光短暂而美好,有些迷醉了。
那一条溪水是应该算是父子两代人的升华吧,而那二十年来的代沟此刻也不复存在了。“村里的老人说,背得动爹儿子就长成了”,但此刻在父亲眼里,儿子岂只是长成。深深的亲情,父亲眼角湿润了。不知道多少年没听过儿子叫声爸了,听着儿子那无意间的似乎如仙乐般的声音,父亲呆了。
又是一段静默的旅程,碧绿,苍白,淡黄,随着时间的推移,路在不断变更,风景却依旧绝美。登高的那一支纸飞机,是心的放飞吗?而那乱石间的一步步脚印,是无比坚定的信念么?“人的心其实比腿还累”,儿子开始理解父亲了。在长廊中歇息的时候,父亲追随风吹走的信件时身手依旧矫健。儿子感动了,这是父爱。宁静的小屋,一起洗脚,一起睡觉,父子两代此刻是心灵的交流。那一夜,寂寥无声。也许此刻儿子真正的理解父亲了。
第二次出门的时候,儿子坚毅的眼神,似乎正意味着一个灵魂的伟大成长。而父亲无怨无悔工作多年,这艰辛事业,也终于可以放下心来,儿子是优秀的,交给自己儿子是他的自豪。而儿子也终于真真正正的理解父亲,能够理解父亲工作的伟大,能够理解父亲的辛酸。
只是驿动的心,这第一次的邮递,这第一次与父亲如此亲近,会否永久的埋藏在心灵深处呢?还有那欢送父亲的乡亲们,那孤苦伶仃的五婆,那善良朴实的车娃,那温柔可爱的侗族姑娘.儿子延续了父亲的使命,只不知道在爱情上会否走同样的道路?“我怕她们也像我妈,离开了这里一辈子都想家”,相同的故事发生两遍也许是悲剧,而同样的爱情如果出现两次,能接受得了么?儿子懂得做人的无奈,懂得了浪漫的爱情并不懂于生活。儿子不仅理解父亲,更理解母亲。
亲情、爱情、乡情在唯美的画面里演绎。理解更是在简单的故事里显得更为透彻。


那山那人那狗影评

  [转帖]影视评论:感谢“那人那山那狗”『天涯影视评论』感谢“那山那人那狗” 作者:看云yxjfsm提交日期:2004-7-5 23:55:00  

  因为喜欢刘烨演的电影,所以看了“那山那人那狗”,才发现居然是一部那么令我感动的影片,只是,这份感动是淡淡的,像阳光、空气和土地所带给我的那样一份深厚而平实的感动。
  一条在今天这充满浮躁与喧嚣的时代显得那么乏味与孤独的邮路,书写着老邮员的一生和即将开始的、儿子的人生。在老邮员陪着儿子走过曲折而漫长的邮路、在父子俩于邮路上完成了彼此的认识和理解、在儿子终于读懂了父亲和这条邮路的意义时,我们,是否也在长长的邮路上读懂了——“人生”这条路?
  曲折而漫长的邮路,好像我们人生的长路。面对人生,我们常常会问:人生有意义吗?就像老邮员的儿子无法理解和体会在孤独的邮路上行走了一辈子的父亲:这样孤独地走,有意思吗?这样只是一味付出、没有任何回报、甚至连一封感谢信都没有的人生,有意义吗?——其实,这岂是一个儿子对父亲的诘问?这难道不是人类面对冥冥上苍所发出的诘问?——人类这样的活着,有意义吗?
  是的,有意义吗?
  影片中的老邮员用他的人生给了我们答案:邮路本无意义,如果只为“活着”而走,它将被走的很孤独、很乏味,而当你在邮路上洒下一路深情与挚爱,你的邮路就可以被走的很丰富、很多彩,甚而成为一条充满爱和希望、通向爱和希望的桥梁——这样的你,才是在生活着,而不只是活着。
  是的,人生本无意义,只有用“爱”才能给人生赋予意义,只有用“情”才能将人生绘成美丽的画卷,这样的情与爱,是人类的阳光、空气和土地,博大而宽广——葱茏与生机就是它的意义。
  大地无言、美丽的山川与河流无言,那像青山、大地般朴实、奉献的人民亦无言,她们静静地滋养着我们,爱着,却不求任何回报——而这,不正是我们生命的源?可她们又何曾得到过掌声和礼赞? 江河虽然无言,人民虽然无言,可我们又怎能忘记这生命的源?怎能不永怀一颗感恩的心?
  多想说:不要让欲望的火继续焚毁我们的土地和江河,不要让虚荣势利的眼再去灼伤那些像土地、空气、阳光般虽“廉价”却是我们生命之源的人民。
  难道,我们是在施舍我们的善良和仁慈?——谁能在阳光和大地面前谈施舍?谁能在人民面前讲仁慈?除了感恩与回报,我们还能有别样的感情?感激那些不知疲倦、用汗水浇灌着生命、用挚爱书写着人生意义的人们;感激那些像大地般朴实无言、应该被感激却常常在现实中昂不起头颅的人民——那些沉默的大多数。
  最高的礼赞难道不应该给予他们?
  是的,应该收回所谓的“现代人”因为无知而流露出的不可一世了,让我们时时轻叩自己的灵魂:向恩泽于我们的大地和劳动者感恩了吗?已除去我们眼中因浅薄无知而流露出的傲慢与优越了吗?
  让我们的民族学会感恩,让我们的心灵充满感激,让我们的土地不再哭泣,让我们的人民不再羞怯——把属于大地和人民的尊严还给他们。让我们学会——在大地面前谦卑
  我忘了自己思绪的源头了吗?是的,没有。我忘不了“那山那人那狗”, 那幅自然而美丽的画卷,那带给我阳光、空气和土地般温暖的感动,那满眼的、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葱绿。——是的,我感谢“那山、那人、那狗”。


《那山那人那狗》影评

转载自豆瓣!

《那山,那人,那狗,那路,那人生》

 电影很多时候是一种相当有张力和弹性的产物,某一部电影表达的主题稍微有些剑走偏锋就会使得所对应的受众群体变小。比如放《罪恶之城》和《低俗小说》就绝对有不买账的。但是有一类电影绝对叫大家捧场——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这样的亲情类电影。
  
  一个考大学失利的青年心不甘的回到了原来的小山村,情不愿的接替了父亲的工作。开始随着父亲开始第一次带有轮回性质的邮递之路。
  
  我原来说,这个相当于中国的“公路片”或者确切的说是“山路片”。故事在父子的跋山涉水中不断展开。父亲和儿子之间的隔膜不断消溶。你静静的坐在电影院,面前展开的是滋润到掐一下就会出水的画面和父亲与儿子之间的默默的爱。动容,那是应该的。
  
  关于画面。。。。。。
  
  据说霍建起是做美工出身,所以你不难理解为什么这部电影把所有的山色水影包容的淋漓尽致。在侗族姑娘出现的那个黄昏,画面精致绽放到了绝美。倘若说李安的《卧虎藏龙》里的青山翠竹算得上有读书人的雅致和清傲,张艺谋的《英雄》里的水榭上的打斗的背景暗含着出世的洒脱和矛盾纠结,那么,我愿意说霍建起的这部电影背景有小家碧玉的风情和生活的质感。
  
  这本是一部平静的电影,没有英雄要挽救人质,没有公路上的汽车追逐或者你吃纳米,我被克隆的科幻把戏。平白到你一定要耐下性子去倾听的电影。所以画面语言也这样为电影内容服务着。
  
  关于矛盾与平衡。。。。。。
  
  父亲和儿子之间是有矛盾的,但是这种矛盾在最后得到了化解。父子之间的感情经过了四个层次的。出门的时候,父亲看到儿子和妻子亲密的道别,可爱的吃醋,而开始上路的时候,儿子和父亲连走路都离了很远,一路上儿子漫不经心的一路走一路跟着收音机唱歌不停,父亲则不断提醒儿子注意脚下的山路。
  
  他们进了一个村子,给五婆送定期要送但是却根本不存在的信。这里是第一个层次的升华。
  
  在进了侗族的村落以后,他们遇到了侗族姑娘并参加了一场侗族婚礼。父亲在这里含蓄的和儿子谈论起爱情。这里为止可以视做第二个层次。
  
  最后在河边儿子执意要背父亲过河,父亲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儿子已经很强壮高大了,父亲趴在儿子的身上开始哽咽起来。这里是第三个层次。
  
  最后则是走过风雨桥头的时候,信件飞起飞落,父亲,儿子和狗一起收集信件,这里是最后一个层次。
  
  在父亲和儿子的矛盾中牵涉到了第三个人,儿子的美丽的母亲。儿子埋怨父亲总是叫母亲在家等待。父亲缓缓的流露出对母亲的爱。影片的不断出现的儿子的独白和父亲的记忆的回闪避免了讲述母亲的繁冗,使得语素变得集中而简单。
  
  还有一对矛盾是儿子同深山生活方式的矛盾。儿子在山外的世界寻求一种自我认同,但是没有找到。山里的环境同他追寻的认同感的差距使得矛盾产生。最后经过父亲一路上带有仪式性质的送信之旅。终于使得这个矛盾达到一个平衡。
  
  还要说到的是父亲与山外世界的矛盾。这个构想算是电影的神来之笔。父亲是深山的产物,淳朴而没有一点心机。他和山外的世界是单向绝缘并对立的。但是有意思的是,在片尾,儿子数落父亲接受山外世界的想法,叮嘱父亲注意和村里人的相处。父亲抱怨:山里还这么复杂。儿子出人意料的给出:”生活是复杂的”这样的答案。父亲才发现,其实儿子已经长大。于是父亲不作声。默默接受。
  
  在这里三对矛盾互相交织。三对矛盾最后都达到平衡。
  
  关于旅途所代表的意义。。。。。。
  
  这本是条没有风景可看而且孤独寂寞的旅程。影片也只摘取了父亲和儿子的三天路程的影像。但是这段旅程却绝对有着别样的意义。
  
  这段旅程是父亲为了叫儿子熟悉以后的邮递工作而进行的一次带有仪式性的跋涉。在这次跋涉以后儿子要作为真正的接班人。而父亲也要退休。父亲在山路上跋涉几十年,退休怎么说都带有悲壮色彩,可是父亲却不悲哀,只是在最后流露出少许的留恋。影片没有在这里拿“悲伤”说事。在这段跋涉以后父亲将退休,儿子将继承工作。这样的维系和传承在这个带有仪式性质的跋涉过程中显得意味深长。
  
  这段旅程是儿子对父亲生活的临摹和父亲对自己生活的重演与总结。原来儿子从来没有陪同父亲走过这么一段路程。这次路程中他体会到了父亲的辛劳和父亲默默流露的对他和母亲的爱。而他以后也要向父亲这样生活。这是一次对父亲生活的临摹。父亲的最后一趟山路过程中,他不断回忆起过去,所有的点滴好像历历在目,然而,以后这样的生活将不复存在。所以这是一次重演与总结。
  
  这段旅程还是一种轮回与延续。路程是轮回的,从家门口出去还要从家门口回来。父亲在路上跋涉了几十年,儿子要接着跋涉。儿子曾经到过山外的世界,现在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就好像父亲在影片中说的:山里的人为什么喜欢住在山里,那就像是脚放在鞋里舒服一样。儿子是父亲的生命的轮回与延续,也是父亲工作的轮回与延续。电影的命题在这里关于人的生存状态的命题再一次被强调。
  
  关于几个我喜欢的场景。。。。。。。
  
  好像我开头说的,电影是哈姆雷特,多少人看就有多少哈姆雷特。在这里摘取几个我觉得有意思的片段。
  
  儿子和父亲要开始旅程的时候,儿子同母亲亲热的告别,但是对父亲不理不睬,父亲赌气而带有吃醋意味的说了句:“妈、妈的,叫得亲!”。父亲憨厚而可爱的样子凸现了出来。
  
  其次,父亲在侗族村落里的漂亮的侗族姑娘时和儿子说:“我每次进山,只要看见她就想起了你;我在心里面说,不定哪天要是我儿子看见了你啊,一定会迈不动步的。”这是父亲和儿子第一次讨论爱情。父亲说的含蓄而憨实。儿子有点埋怨的用母亲和父亲的事例作了回答。这个时候父亲和儿子已经在不断靠近。
  
  侗族姑娘纯真的笑着告诉儿子:把碗扣在收音机上,这个就是立体声。儿子木讷了。儿子在山中的突兀感被这个姑娘打破。看到这里,我不禁微笑着。
  
  给五婆送信的那段,儿子被父亲过河以及父子在捡拾信件几乎算是每一节的小高潮了。影片中这样的亮点很多,但是并不意味着这是一部在小处上花心思取胜的电影。宏观上基调的平稳和水到渠成才真正然骨这部电影获得成功。
  
  在这部电影中,虽然名字是叫那山那人那狗,但是狗只是被作为拟人化的龙套出现。少了很多值得渲染的地方。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看这部电影的时间实在有些久了,于是几乎都是纯粹客观的来看待它,所以语言中少了许多美感。




《那山那人那狗》

  雨是无声的风是沉默的
  路是哺育的你是安静的
  手是粗糙的脚是疲惫的
  头发是零乱的你还是安静的
  
  外面纷扰的梦是延续的
  我是眷恋的你是守候的
  歌还在唱着世界已变了
  我总想远方哪你还是安静的
  
   那山那人那狗,很文学化的名字。初次听闻,是源自传播学老师不着边际的胡侃,不想时至今日,两三年的光景倏忽而逝,当年还算时髦的流行句式,现在鲜有人再提及。职业的奔波常让人疲惫不堪,无暇像大学时代那样拥有闲适的时光来发散式的阅读,连沉静下来观影的时间,都显得如许珍贵。于是惟恐遇着那些糟糕的文字和影象,破坏了一个夜晚的美好心境。
  
   好在,这部为朋友誉为最爱的片子是好的。看过后,不由得将湘西,这个原本在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中神秘化过的地域,再次怀想成“异邦”式的超凡脱俗。整部片子,唯美而诗意,满目的绿色,满目的温情充盈其间,随着飘忽闪烁的影象静静的流淌。就仿佛描摹一幅水墨写意的长卷,吟颂陶谢二人的山水田园诗,过后身心得到涤荡,你禁不住会感觉到神清气爽,宠辱偕忘。
  
   这近乎是一片在现代工业文明的铁蹄下幸存的世外桃源,拥有郁郁青青的山林,明眸般的泉水,弥漫着的雾霭,袅袅升腾的炊烟。一位即将退休的老乡邮员带着他的儿子,穿梭在他走过千万次的邮路上,与环境那么和谐地交融,他们生于斯,长于斯,仪式般的交接班在晨曦中开始。没有面目可憎的教化,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惟有行走,行走既是一种最基本的事实,又仿佛成了一条清晰明朗的线索,串联起他们自己的回忆、经历,以及那些收信人的生活。
  
   恰是因为影片从头至尾透露出的浓浓的本土气息,那些平凡、质朴而真挚的故事打动了我们。父亲的形象是传统的,在我们的心目中,父亲就是这样,为了生计而常年奔波在外,因而父亲是陌生的、严厉的,是用来仰望和敬慕的,甚至让人心生畏惧。而母亲则代表了固守和等待的传统意象,母亲和孩子天然联系在一起,因而母亲是平易的、慈祥的、勤恳的,细辨孩子对父母的感情,其实是存在很微妙的差别的。
  
   儿子的形象亦是传统的。儿子起先对父亲的疏离和代沟到了不肯喊一声“爸爸”的地步,而这一次的子承父业,却给予了他对乡邮员这个职业,对父亲这个人慢慢产生深切的理解的机会。饰演儿子的刘烨不似陈坤那样的花样美男,没有他那样风流和油滑气质,却多了一份沧桑和硬朗,淳朴可爱的紧。
  
   父子二人一步步跋山涉水,心灵一步步靠近,无数动人的细节触动我们易感的心。儿子背着父亲过河时父亲流下感动的热泪,面对儿子却又故作镇静地掩饰过去;儿子在山顶上凝望着父亲落寞的背影,复绽放出谅解的微笑;父亲在追赶被风吹走的信的时候,儿子担忧地失声呼喊他;儿子和父亲一起洗脚,在睡梦中还是像孩子一样将腿搁到父亲的腿上,父亲流露出宽厚慈爱的笑容;还有父亲在最后目送着儿子独自上路的时候,将狗推向儿子走的方向时昂扬的神情。男人间表达的感情,无疑更为含蓄,更为深沉。两个男人的互相谅解最终交汇在对他们同样深爱的女人:母亲的理解上。末了,一句“她也不容易”,多少沉甸甸的深情和体谅饱含其中。
  
   最爱穿插在故事中间的父亲的回忆,年轻的父亲和母亲的爱情实在可爱,那些用光影营造的唯美画面让人不由的联想到岩井的影象语言。说不完的老话题,老故事,却无可替代的经典和永恒。甚至让人感觉影片是刻意地将那些最能体现文化韵味的人物和故事糅合进去,安详的老奶奶,纯朴的乡野少年,美丽的侗族女孩,他们都在静静地等待着,一封信,一个人,或是一个新的世界。怀抱着希望的生活是多么充满生命力啊。
  
   我毫不讶异那些抨击封闭的小农思想和家长制权威的人,那些自诩为持有女性主义的信念的人的非议。他们会跳出来不厌其烦地强调那些陈词滥调。然而,对《那山那人那狗》提出这些异议是有违我们的本心的。每每与人论人生,我们理想中的生活模式居然依旧跳脱不出老庄和禅宗,跳脱不出解甲归田和归隐山林。
  
   影片充满了对生存方式本身的哲学叩问。儿子的疑虑,不正是观影者的疑虑吗?
  
  ——山里人为什么住在山里?传说山里人是神仙的后代,而母亲却说,因为人住在山里,就像脚放在鞋子里那样,舒坦。
  
  ——父亲说:人心比腿更累。
  
  ——乡邮员成天走那么多路不枯燥吗?父亲说,有想头就不枯燥。想头大一点说就是理想。
  
   我很想也能如此的带着平静的心,诗意的栖居在这个大地上。如海德格尔所言的“劳作地居住在大地上”,“技巧地居住在大地上”,“自由地居住在大地上”,尤其“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居住在大地上”。在这里,父亲平实的语言已经道明了一切。




  解读东方电影《那山那人那狗》


  片名:《那山那人那狗》
  导演:霍建起
  主演:滕汝骏 刘烨 赵秀丽 陈好
  编剧:思芜
  原著:彭见明
  制片:李春华
  摄影:赵镭
  美工: 宋军
  音乐:王晓峰
  获奖:1999年金鸡奖最佳剧情奖与最佳男主角奖
   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最受观众欢迎影片奖
  北京大学学生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上海影评人协会年度十大佳片奖
  2001年日本每日电影奖最佳外语片奖第一名
  《那山那人那狗》是一步充满意境美的片子,影片充分显示了东方的情调与文化内涵,因此我认为《那是那人那狗》应该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东方电影。
  在看《那山那人那狗》这部影片的时候,看着湘西的美景和片中的故事,会让人想到沈从文的文章。虽然《那山那人那狗》这部影片通过电影创作表现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湘西并没有沈从文笔下的文字那样质朴动人,但是影片的表现与文字的表现方式毕竟有所不同,所以在我看来,《那山那人那狗》通过电影的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湘西美景和讲故事的方式,还是具有唯美的气息的。
  从我查到的资料可以看到,《那山那人那狗》这部影片在拍出来以后,在国内的市场上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甚至没有电影公司愿意发行上映,在国内只卖出了一个拷贝。相反,这部影片在日本却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获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绩。有人说这部片子是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或许与中国影片发行商近几年来只关注商业大片有密切的关系。发行商的不重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让观众没有及时的了解到这部影片,但是我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国内还是有很多的人喜欢这一部电影的,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放映了这部影片以后,很多人都表示很喜欢这一部电影。我自己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就是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时候看的,第一次看完以后很受感动,很喜欢这部片子的风格,在平淡的叙事中,表现出了一种唯美的风格。这次应为要写影评的原因,又找到这部片子仔细的看了两遍,觉得这部片子与现今的许多商业大片不同,是一部很值得回味的影片。
  下面,我将从影片的叙事风格和镜头语言运用几个方面来分析这部影片,谈以下自己对这部影片的见解。
  一、影片的叙事风格
  《那山那人那狗》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父子之间的故事,父亲作为一个即将退休的乡邮员,在茫茫的深山中送了一辈子的信,因为病痛的缘故,不得不由自己的儿子来接替送信的工作。在儿子第一次送信的时候,父亲因为不放心,于是与儿子一起踏上了送信的旅程。在这一次的送信过程中,父子之间多年的隔阂得以消除。年轻的儿子终于理解了数十年来父亲邮差工作的辛苦和意义,而父亲也了解到了儿子这么多年以来的等待与无奈,于是,在青山绿水间,父子之间的矛盾得以化解。
  《那山那人那狗》这部影片,是伴随着父子之间的矛盾得化解而进行的。影片刚刚开始的时候,父子之间有一个二十多年沉积下来的矛盾,这个矛盾是由于父亲多年在外送信,与儿子的沟通不够而造成的。而在父亲陪儿子送信的过程中,这个矛盾得到了化解,这一矛盾的化解,有一个层进的过程。在影片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儿子与父亲走在路上的距离,是隔得很远的,但是到了影片的后面,儿子与父亲之间的距离已经走得很近了。从我自己的分析来看,影片主要通过以下事情,使得儿子更好的了解了父亲。第一次是在刚进村以后,在村秘书家里,村秘书说:“外边来我们这的老师、医生、储蓄员、公安个个都能当劳模当干部,就你呀,光是走啊走啊,这么多年了……” 从村秘书的口中,儿子知道了父亲这么多年的艰辛和付出。在村秘书走后,儿子问了父亲为什么,在父亲的回答中,儿子又更加深刻的了解了父亲。在两人要走的时候,村里的人都出来送行,看新上任的邮递员,这应该也让儿子了解到了作为一个邮递员所获得的尊敬,对父亲邮递员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在这以后,从父亲为五婆送信给五婆一个慰藉,村民特意将婚礼定在父亲进山的这一天,村民为了不让父亲再滚下山而扔绳子以及附近村民在邮路上自发的将水灌盛满水等几件事中,儿子对父亲的理解也逐渐加深,父子之间多年的隔阂也得以消除。影片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得儿子与父亲之间的隔阂得以消除,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从叙事上来说,《那山那人那狗》这部影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方式来叙述的,按照惯例,如果在以第一人称方式叙述的影片中出现意识流的闪回镜头,只能表现叙述者的主观意识。但是在《那山那人那狗》这部影片中,不止一次的出现了在儿子的旁白引导下的父亲的主观意识的闪回镜头。这种方式虽然与第一人称叙述的电影有些不符,但并没有给人凌乱的感觉,观众也没有因此而感觉到布顺畅,这或许与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有关,影片所要表达的是父子之间生硬的感情在送信的途中得到修补的过程,而这种感情的修复,是需要父子两人共同努力来完成的。因此,在一儿子为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下插入父亲回忆的镜头,就使得父子之间感情的恢复显得更加客观、合理。
  二、影片中镜头语言的运用
  1、影片的色彩
  影片中让人影响深刻的是湘西的自然美景,在展现湘西的自然美景的时候,自然的色彩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影片中给人影响深刻的是那大片大片的绿。绿色的田野和山川,给人一种宁静、质朴的感觉,营造出了一种唯美的意境。除了绿色的广泛运用以外,傍晚金黄色的霞光的运用也充分的展现了自然的美景。
  2影片中光效的运用
  影片在室外拍摄的时候,多用了自然光效,而在室内拍摄的时候,则多运用了戏剧光效。
  在置身自然的时候采用自然光效,充分的体现了自然的美景和导演遵从自然的意图。如父子走在清晨的田野和傍晚的田野中的时候,运用的就是自然的光效。
  在戏剧光效的使用上,多用于室内。如父亲在帮助儿子整理邮包 的时候,用的就是戏剧光效。灯光打在人物的脸上,可以更加详细的刻画出人物的表情与心理。除了这一段以外,在影片将要结束,儿子在给父亲讲回村要注意的事情的时候,用了橙色的灯光,这种光效的使用,不仅刻画了人物的表情和心理,而且还暗示了父子之间隔阂的消除和相互了解的增进。此时,光效的运用已经融入到了影片的叙事当中。
  3、影片的空间构图
  在《那山那人那狗》这部影片中,导演运用镜头为我们展现了两个空间形态,一个是开放的自然空间,另一个则是封闭的室内空间。
  在拍摄自然的时候,,导演展示出了一个开放的自然空间。如运用固定镜头,先拍到的是父子两人的斗笠从山下出现,然后进入镜头再远去。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是在遇到侗族少女后,三个人从田野里穿过,镜头越拉越远,最后三个人逐渐消失在了无边的田野中。这些镜头的运用,能够使观众在观看的时候更好的融入到影片的意境当中,突出了影片的特色。
  与开放的自然空间相比,导演在拍摄室内的部分,展现出来的则是一个封闭的室内空间。如父亲在帮儿子装邮包儿子在向父亲交待回村要注意的事情的时候,都是在室内拍摄的,都展现出了一个封闭的空间。
  4、影片中镜头的运用
  《那山那人那狗》这部影片中很多镜头的运用给我的影响比较深刻。如景深镜头和慢镜头的运用。
  在景深镜头的运用上,如影片刚刚开始的时候,前景是父亲在为儿子收邮包以及父子两人的对话,背景则是母亲在屋外做饭。这样一个景深镜头的运用,不仅在第一时间使得主要人物得以出现,而且清楚地交代了几个主要人物的关系。除此以外,影片中景深镜头运用较多的是在路上,近景、远景和中景三个镜头之间的变化。在镜头中,,人物从画面的左上方走来,越来越近,这时镜头已经完成了从远景到近景的转换,同时机位不动,镜头随着人物的移动而转动,人物越走越远,镜头完成了从近景到远景的转换。
  在慢镜头的运用上,最明显的是父亲在追被风吹走的信的时候。在这里慢镜头的运用,深刻地表现出了父亲作为一个老邮递员的敬业精神,而这一幕,也深深地感动了儿子。除此以外,影片中的慢镜头多运用于回忆性的场景中,如母亲和儿子在等待父亲的归来,父亲背着年幼的儿子逛街的镜头,都运用了慢镜头来表达。在回忆性的场景中运用慢镜头来表达,能表达出一种历史的感觉,对抒发人物心中悠长的情怀,具有很好的效果。
  除了以上分析以外,影片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导演可能对农村生活不太熟悉,在表现一些细节的时候,与现实的农村生活有一定的出入。如父亲与儿子在走入村子的时候,按理遇到的村民会问有没有自己家的信,但是这一点在片中却没有得到展现。
  其次是在音乐的运用方面,虽然影片的轻音乐运用得很好,但是在一些流行音乐的运用上却出现了问题。如影片中播出的那首That’s why you go away是九五年的时候才推出的单曲,但却出现在了80年代的影片中,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失误。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那山那人那狗》这部片子,虽然在细节方面存在一些失误,但是从意境和风格以及表现方式来看,都具有浓重的东方色彩,所以我认为这部影片应该可以作为东方电影的代表之一。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这是一部文艺片,根据同名的一篇短篇小说改编。刘烨主演,外景在湖南省绥宁和通县,青山绿水,乡村生活,加上真挚而朴质的老百姓人情感,所以这部片看起来那么完美。无怪乎得了那么多的奖:2001年度“日本电影笔会”最佳外国影片第一名;“日本电影艺术奖”最佳外国电影奖;日本“每日电影奖”最佳外国影片第一名;日本《电影旬报》最佳外国影片第四名;“电影银幕”最佳外国影片第四名;第19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演员奖;第32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受喜爱影片奖;第31届印度国际电影节评委会银孔雀奖。
   因为腿病退休的老邮递员陪接过自己工作的儿子走第一遍邮路。
   山远路长,情长无限,行程寂寞,狗是唯一的伴侣。
   悠长的小路,穿过层叠的山绵延的绿,淳朴乡情倾注阳光般照亮大山的角角落落。白描似的镜头,静静地涂抹出一片深沉的乡情。景是中国的景,山是中国的山,这情,也是中国特有的情——沈从文写的,是这情,汪曾祺写的,也是这情。这山这景流淌着千年的美,侵浸其中的乡情也流淌成一条绵延千年的大河,清澈见底,不染纤尘。父子间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乡村式的:寡言少语,看似清淡,其实浓烈无比,如同目之所及的翠绿和金黄。
   父子俩行走在坎坷而艰险的通往大山深处的邮路上,一面诉说着父子间、家庭的故事,一面谱写着邮递员与这条艰险邮路边的大山里的乡亲们的深厚感情。儿子长大了,能背父亲过河了,不再埋怨父亲儿时在自己生活中的缺失,因为他走上了这条邮路,懂得了明白了当年父亲的一切苦心。父亲欣慰地在儿子背上哭了,父亲为儿子迟来的一声“爸”而动容。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电影也在默默传递着一些东西,“人的心,其实比腿还累。”“人有想头,就什么都有了。”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用抒情的笔调写下的:在我们亲爱的大地上,有多少朴素的花朵默默地开放在荒山野地里。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的作文800字

老实说,这部片子下了已经很久了,要不是因为无聊,绝对不会想起在电脑里翻翻这部片子,更没有想到,电影会给我如此的震撼。
画面很唯美,一抹抹墨绿在整个影片里流淌,和那山 那人 那水 那狗一起,在画面里流淌。情节很唯美,老邮递员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山里的那条邮路,献给了山里的人。老了,走不动了,把这份事业让儿子继承。原本感情生疏的父子俩在父亲陪儿子走最后一次邮路的过程里渐渐的,心融合在了一起,父子间的桥梁搭建起来了。人很唯美,父亲的朴实,憨厚,善良;儿子的淳朴,青涩;侗族女子的豪爽,泼辣。这些人的不同性格在这部片子里,尽情释放,却又相互融洽。
开始并不知道这部片子就是在邵阳拍的,估计是湘西,不过电影里的场面是那么的熟悉,产生强烈的共鸣。如绿油油的稻田,独具特色的木房子,两位邮递员带的斗笠、穿的解放鞋、洗脚时用的脚盆、那灶房、山区的风景、欢乐的鸟鸣等等等等,都让我想起了自己家乡的很多人、童年的许多事情。一切是那么的自然,小故事又是那样的发人深省。
对于刘烨我谈不上喜欢何不喜欢,但这部片子 ,我却有些喜欢上了他,确切的说应该是影片里的他,喜欢他那时的青涩,和纯真。
整个影片很平,没有煽情的台词和情节,也没有华美的音乐,但给人的震撼却不输给任何一部华美的大制作。它带给人震撼就像是小提琴,慢慢的,一点一点渗入你的脑子里,你的心里。虽然,我很滥情,看点稍微煽情的东西就会忍不住掉眼泪,看着个片子也不例外,但绝不是因为它有任何煽情的地方,而是因为它太不煽情,却又能把情感那么自然,那么充分地表现出来。它不需要煽情,就能把观众融掉。


上一篇:

下一篇: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