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平湖秋月什么意思
“平湖秋月”是指:每当清秋气爽,西湖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故题名“平湖秋月”。出自:清朝乾隆帝的《平湖秋月》乾隆简介: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原诗:《平湖秋月》清·乾隆春水初生绿似油,新蛾泻影镜光柔。待予重命行秋棹,饱弄金波万里流。释义:春水初生绿的像油一样,刚出生的蝴蝶的影像镜光一样温柔。等我再次命令行秋掉的时候,让这湖万里流长。扩展资料:平湖秋月简介:平湖秋月,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被列为西湖十景之三,元代又称之为“西湖夜月”而列入钱塘十景。“平湖秋月”景观是指:每当清秋气爽,西湖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故题名“平湖秋月”。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而以泛舟湖上流览秋夜月景为胜。康熙三十八年,圣祖巡幸西湖,御书‘平湖秋月’匾额,从此,景点固定。现如今的平湖秋月观景点位于白堤西端,背倚孤山,面临外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湖秋月
音乐和文学有什么联系吗
文学是音乐植根的土壤;音乐是文学的翅膀。它们亲如兄弟,行同手足。一、唐诗与音乐诗歌的创作至唐代达到很高的水平,代表了当时文学艺术的顶峰,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王之涣,一代杰出诗人的创作,给后人留下了数万首佳章妙句。唐人有选词度曲的传统,好的诗作无不被人乐人们争相传唱,所以唐代的诗歌和音乐的关系十分密切,以《竹枝》《浪淘沙》《杨柳枝》等绝句为词的歌曲家喻户晓,李白、白居易、元稹、王之涣、王维、李益等人的诗句更是多为知音者协同作歌,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二、在音乐与文学两个领域中翱翔的人音乐爱好者与文学爱好者兼具的大有人在: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鼻祖与先贤。音乐在孔子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他在音乐生活中的实践和理论,对后世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孔子会唱歌、弹琴、鼓瑟、击磬、作曲,可以说是一位音乐的通才,他为《诗经》正乐时,能够合着伴奏唱完三百零五首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歌曲。他之所以有超乎寻常的能力,就在于他能够不断地学习。孔子还是一位作曲家。孔子离开卫国之后,本想渡过黄河,去投奔晋国的赵简子。在黄河之滨,他听说赵简子杀了过去帮他从政的两位贤大夫,便打消了去晋的念头,并把对两位被害者的同情,凝聚在一首叫做《陬操》的琴曲中。扩展资料:孔子对中国音乐的发展的影响:首先,孔子把音乐看得非常重要,认为礼乐对国家来说,是治国平天下的要策,对个人来说,是修身立世的根本。这种思想,贯穿在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的正统观念中,因而,也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由始至终的统治思想。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我觉得,这种教化的作用,至今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其次,是把重乐的观点,体现在他的教育思想中,落实在教育实践里。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兼顾德、智、体、美的。他所教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音乐居第二位。他的门生子路问他,怎样才能成为一位完人。他回答说:“要有臧武仲的智慧,公绰的廉洁,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艺,在这些之上,再加上礼和乐的修养,也就可以称为完人了。”他甚至认为人不学民间歌曲,就象面壁而立的痴人一样,是毫无前途可言的。他对自己的儿子伯鱼就说过“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他曾经教门徒鼓瑟,从他对子路鼓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的评价来看,他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是相当高的。他对音乐的推崇,还可以从他的这句名言中体现出来,他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认为一个人的修养,是开始于“诗”、建立于“礼”,而最终完成于“乐”的。也就是认为音乐是人的最高修养。他对《诗经》音乐的整理工作,是应当给以充分肯定的。作为一个音乐鉴赏家和评论家,孔子也是空前伟大的。他提出的一系列美学标准和美学命题,不但在当时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在今天还有着深远的影响。能够准确把握音乐的实质,并用最准确的话把它概括出来。他用“洋洋乎,盈耳哉”来描述太师挚演奏音乐的开始部分和《关雎》这首曲子的结束部分。对难得的音乐来讲,他是一个难得的知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著名传说,充分、鲜明地刻画出这位艺术痴人,如何融化在音乐之中,达到一种物我两忘、超凡脱俗,甚至因为听觉器官的高度兴奋、高度专注而使其他感官的职能相对退化的地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音乐文学
高中音乐文学常识
姓名:亨德尔
年代:1685-1759
职称:英籍德国作曲家。
国家:英国
作品:《水上音乐》等
============
姓名:巴赫
年代:1685-1750
职称:德国最伟大的古典作曲家之一,又是管风琴演奏家
国家:德国
作品:《马太·受淮曲》、《约翰·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宗教改革运动康塔塔》、《农民康塔塔》、《咖啡康塔塔》;器乐作品《布朗登堡协奏曲》六首、《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
=================
姓名:海顿
年代:1732--1809
职称: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
国家:奥地利
作品:《惊愕交响曲》、《午别交响曲》、《时钟交响曲》、清唱剧《创世纪》和《皇帝四重奏》等
=================
姓名:莫扎特
年代:1756.1.27-1791.12.5
职称:奥地利作曲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
国家:奥地利
作品:《费加罗的婚礼》、《魔笛》
==================
姓名:贝多芬
年代:1770.12.17.-1827.3.26
职称: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国家:德国
作品:《英雄交响曲》《欢乐颂》
===================
姓名:韦伯
年代:l786~1826
职称:德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
国家:德国
作品:《奥伯龙》
====================
姓名:舒伯特
年代:1797.1.13-1828.11.19
职称:奥地利作曲家
国家:奥地利
作品:《鳟鱼》《魔王》《冬之旅》
====================
姓名:门德尔松
年代:1809-1847
职称:德国作曲家,是钢琴神童
国家:德国
作品:《仲夏夜之梦》《芬格尔山洞》、《第一钢琴协奏曲》、《无词歌》、《意大利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
====================
姓名:萧邦
年代:1810--1849
职称:浪漫主义时期波兰裔法国作曲家和钢琴家,以所作钢琴独奏小品和钢琴协奏曲最为著名
国家:波兰
作品:《船歌,作品第60号》、《幻想曲,作品第49号》、《摇篮曲,作品第57号》
====================
姓名:舒曼
年代:1810-1856
职称:德国著名的音乐家
国家:德国
作品:钢琴曲《蝴蝶》、《狂欢节》、《交响练习曲》、《幻想曲集》
====================
姓名:李斯特
年代:1811-1886
职称: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国家:匈牙利
作品:《塔索》、《匈牙利》、《前奏曲》、《玛捷帕》、《普罗米修斯》
====================
姓名:威尔第
年代:1813-1901
职称: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
国家:意大利
作品:《伦巴底人》、《厄尔南尼》、《阿尔济拉》、《列尼亚诺战役》
====================
姓名:小约翰·斯特劳斯
年代:1825-1899
职称: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儿子,奥地利著名的轻音乐作曲家
国家:奥地利
作品:《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活》、《春之声》
====================
姓名:勃拉姆斯
年代:1833-1897
职称: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
国家:德国
作品:《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
姓名:柴可夫斯基
年代:1840-1893
职称:俄国杰出的音乐家
国家:俄国
作品:《罗密欧与茱丽叶序曲》《斯拉夫进行曲》
====================
姓名:德沃夏克
年代:1841-1904
职称:十九世纪下半叶捷克著名的音乐家。
国家:捷克
作品:《e小调第九交 响曲》(《新世界交响曲》)、《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
姓名:普契尼
年代:1858-1924
职称:意大利浪漫乐派歌剧大作曲家
国家:意大利
作品:《蝴蝶夫人》、《托斯卡》、《艺术家的生涯》、《西部女郎》
====================
姓名:德彪西
年代:1862-1918
职称:法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被誉为印象派音乐大师
国家:法国
作品:《佩利亚斯和梅利桑德》《大海》、《意象集》
乐圣——贝多芬 ( 德 国 )
音乐之父—— 巴赫 ( 德 国 )
音乐神童—— 莫扎特 ( 德 国 )
歌曲之王——舒伯特 ( 德 国 )
音乐神灵——韩德尔 ( 德 国 )
指挥之王——卡拉杨 ( 德 国 )
歌剧之王—— 威尔弟 ( 意大利 )
音乐之王——斯卡拉蒂 ( 意大利 )
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 ( 意大利 )
进行曲之王——苏萨 ( 美 国 )
流行歌曲之王——福斯特 ( 英 国 )
园舞曲之父一一老约翰·施特劳斯 ( 奥地利 )
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 ( 奥地利 )
交响曲之王——海顿 ( 奥地利 )
交响乐诗人——柏辽兹 ( 法 国 )
印象派大师——德彪西 ( 法 国 )
轻歌剧之王——奥芬巴赫 ( 法 国 )
管弦乐色彩大师——拉威尔 ( 法 国 )
钢琴诗人——肖邦 ( 波 兰 )
钢琴之王——李斯特 ( 匈牙利 )
舞剧音乐大师——柴科夫斯基 ( 俄 国 )
古典吉他之父——塔雷加(西班牙)
另,很全的,连介绍带试听。http://www.hongen.com/art/gdyy/index2c.htm
急急急!!谁知道 平湖秋月这首诗的意思
额......应该是......平湖秋月景区有其历史渊源,唐朝在此曾建有望湖亭。明万历年间建为龙王祠。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又建为御书楼,并在楼前筑起三面临湖的一座平台,平台向南伸出水面,视线低平,视野广阔,成为临湖赏月的好地方。在此赏月,可以领略“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的佳景。杭州人中秋赏月有三大去处:一是湖中三岛之一的三潭印月,是在湖中赏月;二是历史上南宋皇城遗址凤凰山坡的月岩景点,是在山上赏月;至于在西湖岸边,首推这月白风清、水天一碧的平湖秋月。
写平湖秋月的七言律诗。
杭州平湖秋月
景区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麓,濒临外西湖。其实,作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这从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归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不难看出。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留传千古的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举头望月为画面主体,真可谓“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现在的平湖秋月景址,实际上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后才确定下来的。当时将这里原有的龙王堂为御书楼,楼前铺建跳出湖面的石平台,台周围以栏杆,旁构水轩,悬挂康熙御题“平湖秋月”匾额,后人又勤石建景碑亭于其左。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重新规划和逐年翻建,扩建,新建,这里形成了一片狭长的沿湖园林,遍植四季花木,点缀假山叠石,亭台楼阁错落其间,更加宜赏月,宜品茗,宜休闲。
西湖秋夜之月,自古公认为良辰美景,充满了诗情画意。平湖秋月高阁凌波,绮窗俯水,平台宽广,视野开阔,秋夜在此纵目高眺远望,但见皓月当空,湖天一碧,金风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其实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清骆成骧有撰有一副楹联:“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尽管平湖秋月景区范围在西湖十景景区中也许是最小的,但人们仍可以在此寻访和体味到历史古迹和文化蕴涵。早在唐朝,这里就建成望湖亭。南宋时,随着孤山皇家道观四圣延祥观的建造,这里又建望月亭。“望湖”,“望月”,这两“望”为日后平湖秋月定址于此埋下伏笔。明万历年间,司礼太监孙隆斥巨资复建西湖旧景时,曾对望湖亭大加修缮,
文学家张岱在《西湖寻梦》中记载道:“修葺华丽,增筑露台,可风可月,兼可肆设席,笙歌剧戏,无日无之。今变建龙王堂。”
位于景区偏西处的湖天一碧楼,原是清末民初犹太富商,“冒险家”哈同的私人别墅“罗苑”中的遗物,后来成为中国现代新兴木刻运动的摇篮——八艺社所在地。如今,这里辟为西泠书画院,为湖山胜景更添一份书卷气。
平湖秋月
文/月影
《平湖秋月》是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的代表作,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吕文成于中秋时节畅游杭州西湖,西湖美丽的景色,使他感慨万分,触景生情,遂创作了这首描写月夜西湖景色,赞美大自然好风光,曲调轻柔秀美的作品,表达他对西湖美景的感受。
《平湖秋月》曲作以抒情为主旋律,全曲以清新明快、悠扬华美的旋律,描写了杭州西湖的胜景之一"平湖秋月"。皎洁秋月清辉下的西湖幽静迷人,秋夜景象平和、静谧,晚风轻拂、素月幽静。一潭平静的湖水,映照着一轮皎洁的秋月,碧空万里,波光闪烁。青山、 绿树、亭台、楼阁,在月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轻纱。整个西湖好象是一个童话世界。乐曲奏出诗般的意境,描绘出中国江南湖光月色,诗情画意的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感受与热爱。全曲一气呵成,酣畅抒情,被誉为中国器乐作品中最出色的旋律之一。
全曲旋律进行起伏徐缓,少有突跳的音程出现。音乐连绵且内涵丰富,令人联想起月明风清、湖光水色、曲径通幽的秋夜美景。那平和与细腻的旋律让人感受到一种如梦般的朦胧和优美的意境。
月影曾有幸踏入古越的土地,亲眼目睹平湖秋月的婀娜,遗憾的是,月影赏平湖秋月时不是在秋天,而是在阳春三月。阳春三月赏平湖却别有洞天,湖畔柳绿风摇,红楼亭台点缀其中。晚间闲步于平湖赏月,当然,因为是阳春三月,我看到的是平湖春月。华灯映入湖中,令游人如醉如痴......
平湖湖畔有个西泠书画院,为湖山凭添了一份书卷气。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这从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归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不难看出,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处泛舟"之句; 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
有人说杭州的美丽犹如一个美丽的女人。确实,这是一个秀丽的城市。处处皆风景大概是杭州城的一大特色,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间都有特别的韵味。每次去杭州,总是可以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因为她留给了我们太多的美丽、太多的传说、太多的遐想,总是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正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我沿着湖畔前行,一个悠悠的下滑音传入我的耳膜,似曾熟悉这样的旋律,如行云流水,潺潺而清脆。我驻足仔细聆听,乐声来自西泠书画院对岸的湖畔,这是哪位高人在拔古筝?循着这古筝的乐曲声我找到了古乐坊,一古越女子正娴熟地用五指拨动着《平湖秋月》的旋律,旁边是着一身唐装的女子执长笛为其伴奏,乐声始终在轻柔的慢步中进行着,无不使游人驻足享受这天籁般的妙音。
听着由古筝演奏的《平湖秋月》,你会忘记时间的概念,那音乐会引领你进入一个曼妙的中华民族音乐王国,那音乐会使凌波仙子坠入凡尘,那音乐会使平湖之水翩翩起舞......
香径清轩古调幽,佳人对月倚红楼。
痴心倦抚知音曲,入梦随君泛小舟。
平湖秋月的相关诗词
《湖亭晚归》唐·白居易尽日湖亭卧,心闲事亦稀。起因残醉醒,坐待晚凉归。松雨飘藤帽,江风透葛衣。柳堤行不厌,沙软絮霏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连天。放生鱼鸟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浪能令山俯仰,风帆似与月装回。未成大隐成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平湖秋月》宋·孙锐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平湖秋月》清·乾隆春水初生绿似油,新蛾泻影镜光柔。待予重命行秋棹,饱弄金波万里流。
圆明园中的平湖秋月
圆明园
在北京的西北郊有西山、香山、玉泉山、万寿山等。在这一带山陵的东南则是沃野平畴,又有玉泉流经其间,风景佳丽,气候宜人,为建筑苑园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所以清代帝王的苑囿多向这一带发展。于是就有了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的圆明三园。
为了满足帝王的游心赏思,寻幽探胜的要求,圆明园收尽天下名胜。还在雍正做皇太子的时候,康熙于1709年把原来是明代的一个废墅赐他建园。初建成后,康熙赐名叫圆明园。从1709年开始兴建到1860华焚毁为止,前后共经历161年。
雍正之子乾隆做皇帝时,六下江南,凡看到所喜爱的奇花异石,就移置到圆明园中,不能移置的就仿造。如杭州南宋德寿宫旧址的“芙蓉”石,玲珑刻峭,乾隆看了十分喜爱,用手拂拭,拍马献媚的官吏心顿神会,就赶快把芙蓉石运至北京献上,乾隆就把它安置在长寿园的倩园太虚室的庭院中,并赐名青莲朵。圆明园中平湖秋月,南屏晚钟,雷峰夕照是模仿西湖十景,连命名都相同。1737年(乾隆二年),乾隆又命画院的朗世宁、唐岱、沈源等画出圆明园全图。
圆明园共占地二千五百亩,是我国园林艺术史上的罕世珍品,也是我国园林艺术历史发展到清代时期一个综合的杰作。宏伟壮丽的圆明园内造景繁多,有四十八景,万春园和长春园各有二十景,三园共一百零八景。每一景由亭、台、楼、阁、殿、廊、榭、馆等组成。
圆明园大致可分为五个重要的景区。一区为宫区,有朝理政务的正大光明殿等;二区为后湖区;三区有西峰秀色、问乐园、坐石临流等,其中有一景叫舍己城,城中置佛殿,城前还有买卖街,仿苏州街道建成,是皇帝后妃们买东西的地方。福海则为第四区,中心为蓬岛瑶台,福海周围建有湖山在望、一碧万顷、南屏晚钟、别有洞天、平湖秋月等景点共十多处;第五区有关帝庙、清旷楼、紫碧山房等。
乾隆时的圆明园将苏杭等处的许多风景名胜仿建于园内,出于清朝统治者的猎奇心理,在西洋教士朗世宁、蒋友仁等的耸动下,仿照欧洲“洛可可”式建筑,出现了有西欧建筑风格的谐奇趣、储水搂、万花楼、方外观、海宴堂、远瀛观、线法山等石构建筑。雕刻华丽、繁多,也很精细。其中以远瀛观最为宏伟,观前有用西方水法所建的喷水池。这一区异国情调的建筑,丰富了圆明园的景色。
圆明园建筑虽然有西方建筑形式引入,但仍不失我国传统的园林建筑风格。它吸取了历代宫殿建筑的优点,建筑形式上有所创新。一反过去那种宫殿建筑不变的积习,园内各组建筑可分为许多单体,有三间、五间,或出廊,或带袍厦,或工字形或乙字形,式样繁多,变化多端。园内的木构建筑多不用斗拱与琉璃瓦,而多是青瓦、卷棚顶,显得比较素雅。
内部装修较之宫殿更为精致。嘉庆时在园内构竹园一所,两淮盐政承办紫擅装修二百余件,有榴开百子、万代常寿、芝仙祝寿等花样。嘉庆22年,园中接秀山房落成,两淮盐政承办紫檀窗两百余扇及宝架、地罩地,俱用扬州周制(明朝末年扬州周姓工匠创此法,故名。其以金银、宝石、珍珠、翡翠、水晶、玛瑙、青金石、象牙等物,铸刻山水楼阁、人物花卉、虫鸟于紫檀漆器上)。嘉庆时装修如此豪华,乾隆时也可以想见。以装修取胜,也是圆明园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园林景现的组织上,圆明园有三个建筑区,福海四周建筑区,后湖以北的建筑区,前湖周围的建筑区。这三个建筑区结合地形和水系,巧妙布置。有的四面临水,犹如江南水乡;有的湖山对景,明快舒畅,如南屏晚钟等景;有的正面临水,以水取胜;有的就低地而构,造成山岗环抱之势。这种天工的造化与人工相结合,使自然更美。
圆明园非常注意与环境的和谐协调,在红花、绿树、湖光、碧池、溪涧、山色、曲径、白云、蓝天之中,点缀着亭、台、楼、阁的建筑。宫殿建筑金瓦红墙、壮丽宏伟;有的建筑轻巧绚丽,而其中德买卖街则喧若闹市;北远山村酷似乡间;海岳开襟宛如蜃楼;丽蓬岛瑶台则胜似海外仙境;琉璃宝塔金壁辉煌;九孔石桥朴素大方。圆明园由于整个布局毫无生硬拼凑的感觉,园林建筑与环境气氛和谐,景物协调,因而符合清代帝王的“宁神受福,少屏烦喧”及“而风上清佳,惟园居为胜”的思想要求。
圆明园的特点一是水景丰富,它以福海和后湖作为造园的中心。单是福海,这一片水面就占去了将近三分之一的面积,沿着水面的岸边,构置建筑景观,因水成景,形成波光浩淼,景色优美的重要水区。
第二个重要的特点是建筑类型多。一是宫殿式建筑较多,而且多是左右对称的布置,如正大光明殿、大定门、左右朝房、安佑宫、淳化斋等,又都是比较重要的建筑物;二是宗祠寺庙建筑,如关帝庙、正觉寺、舍己城等,三是仿造南方园林风景的建筑,多是环山绕水的布置,是比较成功的;四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出现了西洋楼,这是皇家宫苑中的先例。
圆明园 平湖秋月
凭临湖水,登楼眺望秋月,在恬静中感西湖的浩淼,洗涤烦躁的心境,是她的神韵所在。但受作为西湖十景中的一景,从南宋时起,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所描写的泛归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是多方位的。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留传千古的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举头望月为画面主体。 西湖是个广大的立体山水景色,有景在城中立,人在画里游的美誉,游客不论站在那个角度,看到的都是一副素雅的水墨江南图卷,平湖望秋月更是楼可望,岸可望,水可望。
平湖秋月描写的是哪里的自然风光
平湖秋月描写的是杭州西湖的自然风光。
平湖秋月,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被列为西湖十景之三,元代又称之为“西湖夜月”而列入钱塘十景。“平湖秋月”景观是指:每当清秋气爽,西湖湖面平静如镜,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故题名“平湖秋月”。
西湖秋夜之月,自古公认为良辰美景,充满了诗情画意。平湖秋月高阁凌波,绮窗俯水,平台宽广,视野开阔,秋夜在此纵目高眺远望,但见皓月当空,湖天一碧,金风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其实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清骆成骧有撰有一副楹联:“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描写杭州平湖秋月的句子怎么写?
杭州平湖秋月
景区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麓,濒临外西湖。其实,作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这从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归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不难看出。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留传千古的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举头望月为画面主体。
现在的平湖秋月景址,实际上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后才确定下来的。当时将这里原有的龙王堂为御书楼,楼前铺建跳出湖面的石平台,台周围以栏杆,旁构水轩,悬挂康熙御题“平湖秋月”匾额,后人又勤石建景碑亭于其左。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重新规划和逐年翻建,扩建,新建,这里形成了一片狭长的沿湖园林,遍植四季花木,点缀假山叠石,亭台楼阁错落其间,更加宜赏月,宜品茗,宜休闲。
西湖秋夜之月,自古公认为良辰美景,充满了诗情画意。平湖秋月高阁凌波,绮窗俯水,平台宽广,视野开阔,秋夜在此纵目高眺远望,但见皓月当空,湖天一碧,金风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其实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清骆成骧有撰有一副楹联:“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尽管平湖秋月景区范围在西湖十景景区中也许是最小的,但人们仍可以在此寻访和体味到历史古迹和文化蕴涵。早在唐朝,这里就建成望湖亭。南宋时,随着孤山皇家道观四圣延祥观的建造,这里又建望月亭。“望湖”,“望月”,这两“望”为日后平湖秋月定址于此埋下伏笔。明万历年间,司礼太监孙隆斥巨资复建西湖旧景时,曾对望湖亭大加修缮,
文学家张岱在《西湖寻梦》中记载道:“修葺华丽,增筑露台,可风可月,兼可肆设席,笙歌剧戏,无日无之。今变建龙王堂。”
位于景区偏西处的湖天一碧楼,原是清末民初犹太富商,“冒险家”哈同的私人别墅“罗苑”中的遗物,后来成为中国现代新兴木刻运动的摇篮——八艺社所在地。如今,这里辟为西泠书画院,为湖山胜景更添一份书卷气。
平湖秋月
文/月影
《平湖秋月》是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的代表作,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吕文成于中秋时节畅游杭州西湖,西湖美丽的景色,使他感慨万分,触景生情,遂创作了这首描写月夜西湖景色,赞美大自然好风光,曲调轻柔秀美的作品,表达他对西湖美景的感受。
《平湖秋月》曲作以抒情为主旋律,全曲以清新明快、悠扬华美的旋律,描写了杭州西湖的胜景之一"平湖秋月"。皎洁秋月清辉下的西湖幽静迷人,秋夜景象平和、静谧,晚风轻拂、素月幽静。一潭平静的湖水,映照着一轮皎洁的秋月,碧空万里,波光闪烁。青山、 绿树、亭台、楼阁,在月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轻纱。整个西湖好象是一个童话世界。乐曲奏出诗般的意境,描绘出中国江南湖光月色,诗情画意的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感受与热爱。全曲一气呵成,酣畅抒情,被誉为中国器乐作品中最出色的旋律之一。
全曲旋律进行起伏徐缓,少有突跳的音程出现。音乐连绵且内涵丰富,令人联想起月明风清、湖光水色、曲径通幽的秋夜美景。那平和与细腻的旋律让人感受到一种如梦般的朦胧和优美的意境。
月影曾有幸踏入古越的土地,亲眼目睹平湖秋月的婀娜,遗憾的是,月影赏平湖秋月时不是在秋天,而是在阳春三月。阳春三月赏平湖却别有洞天,湖畔柳绿风摇,红楼亭台点缀其中。晚间闲步于平湖赏月,当然,因为是阳春三月,我看到的是平湖春月。华灯映入湖中,令游人如醉如痴......
平湖湖畔有个西泠书画院,为湖山凭添了一份书卷气。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这从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归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不难看出,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处泛舟"之句; 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
有人说杭州的美丽犹如一个美丽的女人。确实,这是一个秀丽的城市。处处皆风景大概是杭州城的一大特色,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间都有特别的韵味。每次去杭州,总是可以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因为她留给了我们太多的美丽、太多的传说、太多的遐想,总是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正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我沿着湖畔前行,一个悠悠的下滑音传入我的耳膜,似曾熟悉这样的旋律,如行云流水,潺潺而清脆。我驻足仔细聆听,乐声来自西泠书画院对岸的湖畔,这是哪位高人在拔古筝?循着这古筝的乐曲声我找到了古乐坊,一古越女子正娴熟地用五指拨动着《平湖秋月》的旋律,旁边是着一身唐装的女子执长笛为其伴奏,乐声始终在轻柔的慢步中进行着,无不使游人驻足享受这天籁般的妙音。
听着由古筝演奏的《平湖秋月》,你会忘记时间的概念,那音乐会引领你进入一个曼妙的中华民族音乐王国,那音乐会使凌波仙子坠入凡尘,那音乐会使平湖之水翩翩起舞......
香径清轩古调幽,佳人对月倚红楼。
痴心倦抚知音曲,入梦随君泛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