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秋千

时间:2024-03-08 14:15:57编辑:分享君

什么荡秋千

秋千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春秋时期传入中原地区,因其设备简单,容易学习,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汉代以后,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习俗活动并流传至今。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种现代体育项目的兴起,秋千运动除在少数地区仍广为流行外,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已成为儿童的专项活动。


“荡秋千”什么意思?

释义: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在地上树一高门架,架顶悬两根绳索,绳端用木板相连接,即成秋千。活动时,人站板上,两手握绳,两脚用力蹬板,使之摆动,越摆越高。或坐板上,由人推之。有单人荡、双人荡。秋千比赛,大多赛摆荡的高度,高者为胜。读音: [ dàng qiū qiān ]造句:1 蜘蛛像荡秋千一样在两根树枝间往来几次,从它尾部出现了一条又一条晶亮的细丝,最后终于又织成了一张椭圆形的蛛网。2 春天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3 秋姑娘在苹果树上荡秋千,她像对苹果树施了魔法,把苹果变得又大又红,远远望去,就像片片玉树林挂满了红彤彤的宝石,真惹人喜爱。4 小猴子生活地非常快活,天天不是荡秋千,就是吃大桃子。5 芳草青青碧连天,清明时节荡秋千。浮云飘飘游子意,蝴蝶风筝飞满天。温馨浪漫何处有,真情短信心酿酒。祝福多来君莫怪,谁让君是我佳友!

“荡秋千”有什么其他意思?

“荡秋千”没有其他意思。“荡秋千”的意思是:就是人坐在秋千上晃动,是一种运动。有关于荡秋千:(1)秋千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春秋时期传入中原地区,因其设备简单,容易学习,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汉代以后,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习俗活动并流传至今。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种现代体育项目的兴起,秋千运动除在少数地区仍广为流行外,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已成为儿童的专项活动。(2)荡秋千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十万年前的上古时代。那时,我们的祖先为了谋生,不得不上树采摘野果或猎取野兽。在攀缘和奔跑中,他们往往抓住粗壮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条的摇荡摆动,上树或跨越沟涧,这是秋千最原始的雏形。至于后来绳索悬挂于木架、下拴踏板的秋千,春秋时期在我国北方就有了。《艺文类聚》中就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的记载。当时拴秋千的绳索为结实起见,通常多以兽皮制成,故秋千两字繁写"靴a",均以"革"字为偏旁。(3)荡秋千技巧:荡秋千的人应在秋千运动到最低点时迅速站起,然后慢慢下蹲,当秋千荡到最高点时,再猛然站起,过了最高点后再慢慢下蹲,到了最低点时再猛地站起,以后重复上面的动作,即秋千越荡越高。

如题荡秋千是什么意思?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在地上树一高门架,架顶悬两根绳索,绳端用木板相连接,即成秋千。春秋时期传入中原地区,因其设备简单,容易学习,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汉代以后,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习俗活动并流传至今。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种现代体育项目的兴起,秋千运动除在少数地区仍广为流行外,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已成为儿童的专项活动。扩展资料:秋千比赛规定,只限女子参加,分设单人、双人和团体赛,项目分高度比赛和触铃比赛。高度比赛以在规定的试荡次数内荡达的最高点来计算成绩,触铃比赛是以在规定的高度上和时间内运动员触铃的次数来计算成绩。比赛场地为20x8米的长方形平坦地面,秋千架高12米,起荡台高1.3米。在高度比赛中,选手均有6次试荡机会,而在触铃比赛中则只限1次。秋千运动不仅是一项精彩的竞赛运动,更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培养勇敢精神,同时它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健康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荡秋千有哪些习俗?

荡秋千也是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之一。秋千,本意就是人们揪着皮绳而摇晃迁移。秋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的时候也叫“千秋”,但后来为了避免忌讳,才改为秋千的。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作为秋千架,上面再栓上彩带做成秋千,后来才逐步发展。古代人们荡秋千一般是在清明节和寒食节前后,而且荡秋千的人也仅仅局限于王公贵族家的红男绿女们以作游戏之用。荡秋千在中华大地上是很多民族共有的游艺竞技项目。据现有文献记载,它起源于先秦时期。据清代著名文学家翟灏所著的《通俗编》记载:秋千乃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者。这句话意思是,秋千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山戎族的游戏,是一种用来锻炼人敏捷的游戏。山戎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而秋千原是山戎族进行军事训练的一种工具。至春秋时期,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带兵打败山戎后,将其国土划归了燕国,秋千也随之向南流传了起来,到后来逐渐演变成游戏的用具。荡秋千,在古代多为宫中和闺中女子的游戏,同时它也是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之一。汉武帝时宫中盛行荡秋千,唐代著名文学家高无际在他所著的《汉武帝后庭秋千赋》写道:秋千者,千秋也。汉武祈千秋之寿,故后宫多秋千之乐。所以,在西汉时期,人们荡秋千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唐宋时期之后,荡秋千习俗普及全国,盛况空前。后来唐代宫廷把荡秋千称为“半仙戏”,五代著名文学家王仁裕在其笔记《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嬉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市民因而呼之。后来,宋代又出现了一种“水秋千”的游戏。据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吴自牧所著的《梦粱录》中的记载,不管是在北宋时期都城汴梁的金明池,还是在南宋时期都城临安的西湖、钱塘江,这些地方都举行过这种“水秋千”的杂技表演。每逢夏季举行水秋千表演时,上自皇帝妃子、王公大臣,下至庶民百姓都竞相观看。表演之前,人们先在水中放置两艘雕画精美的大船,船头竖起高高的秋千架。表演时,船上鼓声大作,船尾上杂耍艺人先耍练上竿,然后表演者按次序登上秋千,奋力悠来荡去。当秋千悠到和秋千架的横梁相平之时,他们双手脱绳,借秋千回荡之力跃入空中,在空中翻个跟斗,然后投身入水。因表演者姿势各异,看上去惊险优美而又变化无穷。所以“水秋千”是宋代秋千娱乐活动的新发展,在我国秋千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颇有影响。 唐宋时期,民间多爱在清明踏青时节,在郊外用竹子架成一种临时性的“竹笋秋千”,就此舞荡嬉戏。因为清明节处处荡秋千,所以古代也有人把它叫做“秋千节”。唐宋时期旧式的秋千,比较原始笨拙。首先,人们在土地上立起一个“冂”字形的秋千架子,再在横梁上绑两个柔韧粗树枝弯成的圈,一般是用葡萄树、桑树、石榴树、柳树和榆树等做的,很少用铁环。人们在两个木条圈上系上两根粗麻绳,叫做“秋千梗”,绳子下端系上一块条形木板,叫做“座板”。打秋千的女人或坐或站在座板上,双手把住梗绳,或先助跑几步或由别人帮助推动几下,秋千就启动起来,而后就可以越荡越高了。 在唐宋文人的作品中,有许多关于秋千的描述。唐朝著名诗人韦庄曾有《长安清明》诗写道:紫陌乱嘶红叱拔,绿杨高映画秋千。这诗是写唐代清明节前后,春风拂柳,女郎们三五成群在郊野树下荡秋千,确实充满了诗情画意。荡秋千在宋代更是非常普遍的游戏之一,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点绛唇》词中有这样的描述: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荡秋千是哪个族的春节习俗

荡秋千是不分省份的风俗,在各个民族各个地区都有,不仅汉族有荡秋千的习俗,许多少数民族亦有此俗。因传统、文化的差异,各民族的秋千千姿百态,飞荡时间也各不相同。
白族的秋千与其他民族大不相同。洱源地区的秋千架是用12根木杆搭制而成,每边6根。其中4根较粗,代表春夏秋冬四季和东西南北,12根木杆象征一年有12个月。木杆用新布包裹,每根二丈四,上面搭上犁田用的牛档作横竿,拴上藤子即成了秋千。春节时荡秋千,初一立竿,立竿后首先要摆香祝酒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风调雨顺。之后由德高望重的老人先荡几下以表示“开秋”。紧接着由一男童荡玩,示图吉祥和尊老。秋千荡法各异,有单双人荡和男女混荡,还有一人躺着荡者。
湘西地区的苗族在立秋之日举行“赶秋节”,其中“八人秋”是赶秋节活动必不可少的。在八人秋千架上,分别坐着四男四女,架下站两位老人——秋公和秋婆。先由秋公秋婆念几句诗,唱开秋歌,然后由秋公秋婆转动秋千,表示“开秋”。苗族有个规矩,坐在秋千上的人必须都会唱歌。当快速旋转的秋千突然停下来时,谁停在上面,谁就要唱歌。玩八人秋时,有许多人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歌唱才能,愿意停在最上面,为大家一层歌喉,这不仅可以得到众人的博彩,而且还可以得到异性的注意与爱慕。秋千场同时也是寻侣定情的社交场合。
荡秋千是朝鲜族妇女最喜爱的体育活动之一,是各种节日当中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朝鲜族的秋千最早时只是节日的一种民俗游戏,每逢节日,朝鲜族妇女穿上艳丽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前往场地荡秋千。发展到15世纪,出现了把金玲系在秋千之上,测量腾空直上的高度来定胜负的一种比赛。荡秋千现已被列为朝鲜族运动会上的正式比赛项臼。
满族旧俗要在清明节、端午节荡秋千。以前满族人外出于丁猎时,将小孩装在用动物皮制成的皮袋中并吊在树上以防野兽的伤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习俗逐渐变化,出现了悠车。再后来,满族妇女为了脱身做家务,就在门的横框上拴两条绳子,下端系块木板,让小孩坐在上面荡玩。这便是满族秋千的起源和发展。满族人关以后,荡秋千仍十分盛行。
布依族秋下主要分为两种形式:观音秋和夹板秋。观音秋又叫“十字秋”,由四人同时在水车形的秋上打转,此活动男女老少都可参加。夜间在秋千上挂上灯笼更有一番情趣。夹板秋又叫“磨秋”,一人着地转动秋板,另一人向上翘起做各种动作。
纳西族是在春节荡秋千。竖秋千的仪式非常隆重。除夕上午,在有经验的木匠指挥下搭架子。按习惯,男青年伐木支架,女青年献麻结绳,蔑匠合编竹绳。先用六根长约12米、粗70厘米的松木扎成两个三角架,再搭一根横木作梁。把两根竹绳套在横梁上,其另一梢分别结扎在一根一米五左右的硬木棒两端,然后用两根粗麻绳接至离地面1米处,打上结,就做成了秋千。秋千架立起的:……时间,全村老少都来庆贺,年轻的新婚夫妇,男的要在秋千两端顶上插上小红旗,女的把红锦线绕在秋千绳的抓手处,还要为大家分送糖茶和瓜子等。开秋时先要清身体健康的长者试荡,预示着全村大吉大利,繁荣昌盛。秋千可单荡、双荡,以荡的时间长短和荡绳高低评判优胜。秋千于正月二十日卸下,秋绳分赠给在荡秋中出力最多的男女青年,以示鼓励。
怒族有“转秋”的习俗。“转秋”是由两根粗壮结实的木柱支撑着一个转子,转子上有四个方向不同的秋千。每个秋千可坐十二三个人,转秋的旋转动力靠每个秋千的摆动产生。转秋时以荡得最高者为胜,获胜者将荣为本寨的英雄。


上一篇:

下一篇:不真正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