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坦克的资料
坦克,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具有直射火力、越野能力和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是陆地武器中其重要性唯一高于轮式装甲车的存在,主要执行与对方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陆上力量。通常坦克一般装备数挺防空(高射)或同轴(并列)机枪和一门中或大口径火炮(有些现代坦克的火炮甚至可以发射反坦克/防空导弹),是凭以火力进行作战的经典体现。坦克大多使用旋转式炮塔,但亦少数使用固定式主炮。坦克主要由武器系统、瞄准系统、动力系统、通信系统、装甲式车体等系统组成。[1] 同时坦克也是天敌最多的陆战武器,甚至有的坦克制造厂依然研发反坦克武器,反坦克成了各国陆军的重要技能,虽然坦克在发展,但坦克自身的发展速度实在是追不上反坦克武器的发展速度,而且坦克会陷入防护性和越野能力不能兼得的二悖论难题中。除非以后研制出新型轻质量防护材料来改良装甲,不然未来战争中坦克的境地真的很危险[2] 。[3] 中文名坦克外文名panzer、tank首次出场索姆河战役发明国英国相关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任务陆上作战
坦克详细资料????
99式的改进型99A2,其实96,98,99以及出口的MBT2000之间差距不大,而且据说都只是小规模生产装备部队.
99A2坦克,是中国目前正在根据其原有的基础型99型坦克,研制一种更加具有强大威力的99A2型坦克。99A2其主要车体设计采用了原有的99式坦克的形式。在打击、导航、夜间观测系统上,得到了很好的加强。不但保持了原有的“主∕被动”进程防御系统。同时还增加了一些解放军自行研制的新型系统。
该车身装甲结构采用了原有99型坦克基础装甲结构。全新的披挂型爆炸反应装甲,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坦克的装甲防护能力。在面对目前亚洲出现的类似韩日最新主战坦克增强型穿甲弹打击下,具有了一定的防护提高能力。
中国这款99A2主战坦克,会有2种不同火炮配置,目前一种99G型或者称A1坦克安装了1140mm中国产主炮。同时解放军为它配备了新型穿甲弹,贫铀穿甲弹。虽然中国一贯不对外宣称贫铀穿甲弹使用与研发细节。但是依旧有消息表明,中国解放军具有这种与美国陆军装甲弹部队几乎同等水平的穿甲弹。这种穿甲弹按照中国部门的试验,可以在1400米洞穿包括MIA2的全部第三代主战坦克的主装甲。
与之前的99A1相比,99A2炮塔前部的体积有所增大,而且原先的反应式装甲也经过了重新设计。从结构上判断,99A2的整体防护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其披挂式爆炸反应装甲,可明显提升对亚洲各国新型穿甲弹的抵御能力。另外,99A2的底盘也得到强化,提高了抗反坦克雷的性能。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与中国以前装备的各型坦克不同,99A2的炮塔上装备了一种配备有毫米波雷达的全新主动防护系统。而此前99式坦克上装备的则是一种激光压制系统,外界对其作用的频率范围仍不十分清楚。
99A2的装备了一体化的动力装置,包括横向设置的发动机(功率为1500马力)、传动系统、冷却系统和燃料箱。
与此同时,99A2的火控系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该系统包括瞄准手和车长使用的瞄准仪(配备单独的稳定装置)、激光测距仪、热成像仪、数字化弹道计算机、武器稳定仪、大量的传感器(负责搜集大气条件、炮筒损耗等数据)、目标自动追踪系统和配备有彩色显示器的多用途车长操作台。热成像仪获取的图像可直接传送到车长和瞄准手面前的彩色显示器上。另外,该型坦克还装备有惯性和卫星导航系统,接收到的信息同样也可显示在车长面前的显示器上并与电子地图相叠加。该型坦克还配备有现代化的无线电台。
有消息人士透露,99A2的研制工作已持续了5年,现在其正处于最后的测试和定型阶段。
军事专家们认为,该坦克可能会装备中国已研制多年的140毫米口径火炮。先前有报道称,这种大口径火炮可以击穿几乎所有现役主战坦克的前装甲。该炮不但可发射包括贫铀穿甲弹在内的各型坦克炮弹,还可发射引进自俄罗斯的炮射激光制导导弹。当然,由于这种火炮的技术还不是非常成熟,因此,99A2上可能仍会装备与现役99式相同的125毫米口径火炮。
分析人士指出,99A2有可能会在2009年开始少量装备中国陆军部队
坦克是由哪个国家最先发明的?
坦克是由英国最先发明的。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为突破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地,打破阵地战的僵局,迫切需要研制一种火力、机动、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英国人E.D.斯文顿在一起意外中发现,如果在拖拉机上装上火炮或机枪,它就不动了。2、1915年,英国政府采纳了E.D.斯文顿的建议,利用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试制了坦克的样车。3、1916年生产了“马克”Ⅰ型坦克,外廓呈菱形,刚性悬挂,车体两侧履带架上有突出的炮座,两条履带从顶上绕过车体,车后伸出一对转向轮。4、该坦克乘员8人,有“雄性”和“雌性”两种。“雄性”装有2门57毫米火炮和4挺机枪,“雌性”仅装5挺机枪。1916年9月15日,有60辆“马克”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战役。当时为了保密,英国将这种新式武器说成是为前线送水的“水箱”(英文“tank”)。结果这一名称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这个单词的音译。
坦克是哪个国家最先发明的?
坦克是由英国最先发明的。1914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战场陷入了僵局。正在英国远征部队服役的斯温顿中校提出,需要制造一种能够在遍布铁丝网的战场上开辟道路、翻越壕沟并能摧毁和压制机枪火力的装甲车来打破西部前线的这种沉闷僵局。当时的英国陆军对此毫无兴趣,时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却如获至宝,下令组建“陆地战舰委员会”,亲自领导“陆地战舰”的研制工作。1915年2月,英国政府采纳了E.D.斯温顿的建议,利用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于1915年9月制成样车进行了首次试验获得成功,样车被称为“小游民”,这就是最出的坦克。1、坦克,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具有直射火力、越野能力和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是陆地武器中其重要性唯一高于轮式装甲车的存在,主要执行与对方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陆上力量。2、通常坦克一般装备数挺防空(高射)或同轴(并列)机枪和一门中或大口径火炮(有些现代坦克的火炮甚至可以发射反坦克/防空导弹),是凭以火力进行作战的经典体现。坦克大多使用旋转式炮塔,但亦少数使用固定式主炮。3、坦克主要由武器系统、瞄准系统、动力系统、通信系统、装甲式车体等系统组成。4、同时坦克也是天敌最多的陆战武器,甚至有的坦克制造厂依然研发反坦克武器,反坦克成了各国陆军的重要技能,虽然坦克在发展,但坦克自身的发展速度实在是追不上反坦克武器的发展速度,而且坦克会陷入防护性和越野能力不能兼得的二悖论难题中。
介绍一下德国豹-2坦克的资料
坦克技术性能
豹2主战坦克(A4型)全重55吨,乘员4人。该坦克的设计把乘员生存力量于20项要求之首位。车体和炮塔均采用间隙复合装甲,车体前端呈尖角状,增加了厚的侧裙板。炮塔外轮廓低矮,防弹性好,设计时考虑了中弹后的防二次效应问题,将待发弹存于炮塔尾舱,并用气密隔板将弹药与战斗舱隔离。该坦克采用集体防护式三防通风装置。第五批生产型豹2坦克开始安装英国格莱维诺乘员舱灭火抑爆装置。
豹2坦克安装莱茵金属公司研制的120mm滑膛炮,装有热护套和抽气装置,炮管系用自紧工艺制造,内膛表面经镀铬硬化处理。坦克弹药基数为42发,其中27发储存在驾驶员左边的车前部分,15发储存在炮塔尾舱里。配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破甲弹两种弹药。莱茵金属公司已研制了5代120毫米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其中DM13长径比为12:1,DM21长径比为14:1,更新型的DM33、DM43、DM53则具有更大的长径比。最新的型号可配用于豹2A6的L/55滑膛炮,穿甲性能大幅提高。
辅助武器包括莱茵MG3A1式7.62mm并列机枪和MG3A1式7.62mm高射机枪°。炮塔两则后部各装1组烟幕弹发射器,每组有8具发射器。
火控系统是采用指挥仪式稳像火控系统,具有易于稳定和很高的行进间对运动目标的射击命中率。车长配有PERI-R17型稳定的周视主瞄准镜。炮长有双放大倍率的稳定式EMES 15型潜望式瞄准镜,其中包括激光测距仪和热成像装置。装在EMES 15型瞄准镜中的热像仪能使火炮在夜间或不良天气下或者对伪装的目标进行瞄准和射击。炮长还有1个辅助的FERO-Z18型望远式单目夜间瞄准镜。
坦克样车原采用蔡斯EMES12型激光测距仪,生产型车采用美国休斯公司专利的钇铝石榴石激光测距仪,并与EMES15型炮长主瞄准镜组合为一体。激光测距仪最大测量距离为9990m,精度±10m。火控计算机由通用电气德律风根的FLER-H型混合式计算机发展为在第五批豹2坦克上安装的数字式电子计算机。
豹2坦克装有MTU的MB873Ka-501型发动机,功率为1103kW(1500马力)。传动装置采用伦克HSWL345型液力机械传动装置。行动装置采用扭杆悬挂,车体每侧有7个负重轮、4个托带轮、1个后置主动轮、1个前置诱导轮和1个履带调节器。 坦克机动性能数据(豹2A4型)
公路最大速度 72km/h
越野最大速度 55km/h
0-32km/h加速时间 7s
燃料载量 1200L
公路最大行程 550km
涉水深 无准备 1.00m 有准备 2.35m
潜渡深 4.00m
爬坡度 60%
侧倾坡度 30%
攀垂直墙高 1.10m
越壕宽 3.00m
谁能介绍一下这辆坦克????
简介 挑战者2坦克为英国公司阿尔维斯·维克斯(Alvis Vickers)所生产
挑战者2主战坦克
的一款主战坦克,而它是挑战者系列的第三种车型。第一种车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制造的克伦威尔坦克,而第二种车型则是现身于海湾战争的挑战者1坦克。虽然挑战者2的设计由挑战者1所衍生出来,但只有5%的机件可共用。而新的挑战者2则替代了英国陆军及阿曼皇家陆军中旧有的挑战者1。
英国在1991年订购了127架挑战者2坦克,并在1994年再订购另外259架。阿曼则在1993年订购了18架挑战者2坦克,及后在1997年购买20架同类型坦克,预计挑战者2坦克会服役至2035年。
编辑本段历史 挑战者2坦克在1993年开始生产,而
挑战者-2坦克
第一辆坦克则于1994年3月竣工。这类坦克在1998年分别进入英国陆军及英国皇家苏格兰重骑兵卫团服役。
编辑本段参数 乘员:4人 包括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员
长度:8.30米
挑战者-2坦克
阔度:3.50米
高度:3.50米
重量:62.5吨
装甲:Chobham夹层装甲
主要武器:120毫米L30A1线膛炮
次要武器:7.62毫米L94A1 EX-34同轴机枪×1
7.62毫米L37A2车顶机枪×1 发动机:帕金斯CV-12柴油发动机
1,200匹(895千瓦) ,戴维布朗的TN54变速器。此外,它所使用的履带为威廉库克可调节防护液压双销履带。
悬挂系统:液气悬挂
平地时速:59公里/小时
马力/重量:19.2匹/吨
行动距离:450公里
编辑本段武器
挑战者-2坦克
挑战者II装备一门BAE系统公司皇家军械分部制造的L30型120毫米线膛坦克炮。该炮采用电炉渣精炼钢制成,外套热护管。炮身上装有膛口参照系统和炮管排烟装置。炮塔可360度旋转,武器射角为-10至+20度。 挑战者2主战坦克可携带50发120毫米炮弹,包括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高爆破甲弹(HESH)或发烟弹。L30型炮还可以发射贫铀(DU)弹头。英国目前正在开发长径比更大的贫铀弹头,以提高其装甲贯穿能力。
火炮的控制系统为BAE系统公司制造的全电式火炮控制和稳定系统。挑战者2还装备了一挺波音公司制造的7.62毫米链式机枪,该机枪位于主炮左侧。装填手舱门外还有一挺7.62毫米GPMG L37A2型防空机枪
编辑本段自身防护 挑战者2的炮塔防护采用的是第二代“乔巴姆”复合装甲。炮塔
挑战者-2坦克
中还装有一套核、生、化防护系统。炮塔两侧各装有5组Helio Mirror 公司制造的L8烟幕弹发射器。挑战者2还可以通过向发动机废气中喷射柴油产生大量的烟雾。 火控及观察系统
挑战者2主战坦克装备计算设备公司制造的数字火控计算机,该计算机系统内还可加装其它火控系统,如战场信息控制系统。
车长有一台SFIM工业公司制造的全景式VS 580-10陀螺稳定瞄准具。该瞄准具可与车上的激光瞄准具联动并直接输出射击诸元数据。瞄准具的视角为+35至-35度。车长座位上方装有8个潜望镜,可提供360度全方位视野。
挑战
挑战者-2坦克
者2上装备了皮金顿光电公司制造的II型热成像观察及炮瞄夜视镜。该型传感器是根据英国的TICM 2通用模块研制出来的。该成像系统可将放大4位或11.5倍的目标图像显示在炮手及车长的瞄准具和监视器上。炮手还拥有一台皮金顿光电公司制造的稳像式炮手主瞄准具,包括一个视频通道、4 Hz激光测距仪和显示器。其中激光测距仪的有效测距范围为200米至10千米。驾驶员装备了一台皮金顿光电公司制造的图像增强式被动驾驶潜望镜,主要用于夜间驾驶时使用。
编辑本段动力装置 挑战者2装备一台1
挑战者-2坦克
2气缸1200马力帕金斯柴油机和戴维-布朗TN54齿轮箱。该型坦克装备了第二代液气悬挂系统和液压式履带收紧装置。挑战者2的最大公路速度为59千米/小时,越野行驶速度为40千米/小时。该坦克的公路行程为450千米,越野行程为250千米。
编辑本段挑战者2E 挑战者2E拥有一套新的一体化武器控制和战场管理系统,
挑战者2E
其中包括车长和炮手的陀螺稳定昼间/热成像夜视瞄准具。该系统使挑战者2E能够通过一般交战过程实现猎/歼式战斗。该坦克还可选装一套伺服管理的头顶武器平台,该平台与车长的瞄准具随动,可在炮塔外独立作战。 挑战者2E的动力装置改为一台德国制造的新型MTU 883型1500马力柴油机和一套Renk HSWL 295TM自动传动系统。
坦克的名称由来
坦克的名称由来如下:1916年9月15日,有48辆“马克”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战役,但因为各种原因只有18辆投入了战斗。同时丘吉尔也为了不让德国人察觉这样新式武器,于是便以“水箱(tank)”这一海军术语为这个新式武器命名。这一名称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这个单词的音译。在1918年,法国也研制出了雷诺FT-17坦克,亦在一战中立下战功。这种称为“马克”Ⅰ型的坦克靠履带行走,能驰骋疆场、越障跨壕、不怕枪弹、无所阻挡,很快就突破德军防线,从此开辟了陆军机械化的新时代。如今世界上已经制造了数十万辆坦克,成为各国陆军、海军陆战队和空降兵的主要作战武器。坦克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主要用于突破敌人的防线,摧毁敌碉堡和野战工事,粉碎敌步兵的抵抗,击毁敌方的火炮、车辆、物资弹药和桥梁,消灭一切有生力量,掩护己方的步兵,与敌方坦克和其它装甲车辆作战。扩展资料:坦克的发展历史:1914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战场陷入了僵局。正在英国远征部队服役的斯温顿中校提出,他说,需要制造一种能够在遍布铁丝网的战场上开辟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为突破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地,打破阵地战的僵局,迫切需要研制一种火力、越野、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英国人E.D.斯文顿在一起意外中发现,1915年2月,英国政府采纳了E.D.斯温顿的建议,如果在拖拉机上装上火炮或机枪,它不就无敌了吗? 翻越壕沟并能摧毁和压制机枪火力的装甲车来打破西部前线的这种沉闷僵局。当时的英国陆军对此毫无兴趣,时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却如获至宝,下令组建“陆地战舰委员会”,亲自领导“陆地战舰”的研制工作。利用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于1915年9月制成样车进行了首次试验获得成功,样车被称为“小游民”,全重18.289吨,装甲厚度为6毫米,配有1挺7.7毫米马克沁重机枪和几挺7.7毫米“刘易斯”重机枪,发动机功率77.175千瓦,最大时速3.2千米,越壕1.2米,单位功率14.1千瓦/吨,最大速度55千米/时,最大行程500千米。能通过0.3米高的障碍物。但在处理越野和防护性能的关系上,反映了设计思想的差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坦克
坦克的来历是什么?
1916年9月15日,英国和德国军队在索姆河上进行着大规模的战斗,双方都坚守着自己的阵地,谁也没有突破对方阵地。索姆河岸到处是沼泽地,炮弹不时在河岸四周爆炸,一股股泥浪被抛上天空,浓烟笼罩着河岸。
突然,从英军阵地上传来隆隆的巨大响声,一群钢铁碉堡似的怪物,冲出阵地,向德军阵地压去。德军士兵见到这些怪物,拼命朝它射击,用炮轰击,可是那怪物刀枪不入,还打机枪打炮,一边还击一边照样隆隆朝前压来。德国士兵一看这巨大怪物就要把自己碾成肉饼,吓得抱头鼠窜,只好躲在战壕里求上帝保佑。这些钢铁怪物轻而易举地进入德国地的纵深,给德军带来极大的威胁。
这巨大的活动钢铁垒,就是英国首次发明并投入战场的"陆地巡洋舰"——坦克。它有28吨重,乘员8人,侧外呈棱形,在两侧炮塔上共装有两门口径为75毫米的大炮的几挺机枪,采用过顶的重金属履带,刚性悬挂,最大速度为6000米/小时。没有什么通信设备,带有几只信鸽,必要时就靠信鸽去联络。
这次参战用的59辆坦克是在极其秘密情况下运到前线的。有10辆因有机械故障留在后方作"预备队",有32辆进入战斗出发地,其中14辆按时出发,9辆晚了一些时间,有5辆陷入泥潭内难以自拔,只有9辆冲进德军阵地,向纵深突进13千米。成功率只有15%,可是那壮观威风的场面给人留下非常深的印象。使过去攻不动的德军阵地一片混乱,被英军轻而易举地突破了一部分;而英军士气得到极大的鼓舞。从此,坦克在战场上的价值被军事家承认了,各国都纷纷研究,很快坦克就成了陆战主兵器。
英国人发明的坦克,为什么第一批称为"陆地巡洋舰"呢?据说有这样几个原因。当时英国在世界称雄是靠海军,海军最漂亮最有威力的是巡洋舰。坦克一问世,就好比威力强大的巡洋舰,因此就叫"陆地巡洋舰";另一个原因,当时坦克上应用的炮和机枪都是从巡洋舰上拆下来装到坦克上的,由海洋走向陆地,因此把坦克称为"陆地巡洋舰"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为什么又叫坦克呢?据说英国人为了保密,在将这批坦克运往前线时,所有包装箱上都写"水桶"的名称,英文字"桶"翻成中文就是"坦克",后来人们都把"陆地巡洋舰"称为坦克。
坦克的资料
是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之一,具有直射火力、越野能力和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是陆地武器中重要性唯一高于轮式装甲车的存在,主要用来与对方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陆上力量。坦克一般装备数挺防空(高射)或同轴(并列)机枪和一门中口径或大口径火炮(有些现代坦克的火炮甚至可以发射反坦克/防空导弹),是凭火力进行作战的经典体现。坦克大多使用旋转式炮塔,但也有少数使用固定式主炮。坦其实坦克也是天敌最多的陆战武器,甚至有的坦克制造厂也同时研发反坦克武器,反坦克成了各国陆军的重要能力。虽然坦克在发展,但坦克自身的发展速度实在是追不上反坦克武器的发展速度,而且坦克会陷入防护性和越野能力不能兼得的二悖论难题中。扩展资料: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坦克是英国人在1915年研制的“小游民”坦克。世界上最重的坦克是德国人研制的“鼠”式重型坦克,该坦克全重188吨。世界上最早的既用履带行驶又用负重轮行驶的坦克是美国在1928年研制的T3“克里斯缔”中型坦克。世界上单价最昂贵的主战坦克是法国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单价为1000万美元。世界上速度最快坦克是英国“蝎”式轻型坦克,最高时速81km/小时。世界上装甲最好的坦克是美国M1A2 SEP TUSK II。造价450万美元。世界上火力最强的坦克是俄国的T14阿玛塔,该坦克可以安装125mm及140mm的主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坦克
矛盾坦克的相关资料
1916年9月15日,英国和德国军队在索姆河上进行着大规模的战斗,双方都坚守着自己的阵地,谁也没有突破对方阵地。索姆河岸到处是沼泽地,炮弹不时在河岸四周爆炸,一股股泥浪被抛上天空,浓烟笼罩着河岸。
突然,从英军阵地上传来隆隆的巨大响声,一群钢铁碉堡似的怪物,冲出阵地,向德军阵地压去。德军士兵见到这些怪物,拼命朝它射击,用炮轰击,可是那怪物刀枪不入,还打机枪打炮,一边还击一边照样隆隆朝前压来。德国士兵一看这巨大怪物就要把自己碾成肉饼,吓得抱头鼠窜,只好躲在战壕里求上帝保佑。这些钢铁怪物轻而易举地进入德国地的纵深,给德军带来极大的威胁。
这巨大的活动钢铁垒,就是英国首次发明并投入战场的"陆地巡洋舰"——坦克。它有28吨重,乘员8人,侧外呈棱形,在两侧炮塔上共装有两门口径为75毫米的大炮的几挺机枪,采用过顶的重金属履带,刚性悬挂,最大速度为6000米/小时。没有什么通信设备,带有几只信鸽,必要时就靠信鸽去联络。
这次参战用的59辆坦克是在极其秘密情况下运到前线的。有10辆因有机械故障留在后方作"预备队",有32辆进入战斗出发地,其中14辆按时出发,9辆晚了一些时间,有5辆陷入泥潭内难以自拔,只有9辆冲进德军阵地,向纵深突进13千米。成功率只有15%,可是那壮观威风的场面给人留下非常深的印象。使过去攻不动的德军阵地一片混乱,被英军轻而易举地突破了一部分;而英军士气得到极大的鼓舞。从此,坦克在战场上的价值被军事家承认了,各国都纷纷研究,很快坦克就成了陆战主兵器。
英国人发明的坦克,为什么第一批称为"陆地巡洋舰"呢?据说有这样几个原因。当时英国在世界称雄是靠海军,海军最漂亮最有威力的是巡洋舰。坦克一问世,就好比威力强大的巡洋舰,因此就叫"陆地巡洋舰";另一个原因,当时坦克上应用的炮和机枪都是从巡洋舰上拆下来装到坦克上的,由海洋走向陆地,因此把坦克称为"陆地巡洋舰"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为什么又叫坦克呢?据说英国人为了保密,在将这批坦克运往前线时,所有包装箱上都写"水桶"的名称,英文字"桶"翻成中文就是"坦克",后来人们都把"陆地巡洋舰"称为坦克
有关坦克的资料
ZTZ-99式改进型主战坦克:是我军最新型主战坦克,车重约52吨,坦克炮塔正面和侧面都在原有复合主装甲的基础上,加装了新的楔形双防反应附加装甲,具备了优异的防弹外型,和德国的豹2式坦克相像,其车体也均采用复合装甲,抗弹能力成倍提高,99改式坦克的车体和炮塔的防护能力则相当于800和1000毫米厚的均质装甲.(另外大家不要忘了我国早就是核大国,我国早以研制出新型坦克贫铀装甲,如有必要可迅速投入生产,其综合指标还优于美军坦克的贫铀装甲)99改坦克车内装有高效自动灭火/抑爆装置,可在10毫秒内熄灭火灾;
我军(中国豹)—ZTZ-99式改进型主战坦克,装有一门125毫米高膛压滑膛坦克炮,最大射速为8发/分,自动装弹机装填,(采用人工装弹时,射速1-2发/分),坦克弹药基数为41发,(22发在自动装弹机内,19发放置在战斗室的各弹药箱中),使用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初速为1,780米/秒),可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850毫米的均质装甲,而使用特种合金穿甲弹时,同距离穿甲能力达960毫米以上,其弹芯长径比为30:1.为了进一步强化反坦克作战能力,99式改型主战坦克配备的多功能爆破榴弹为增强装药的高爆型,其威力较大,足以使当今主战坦克丧失战斗力.
另外99改中国豹主战坦克炮,还能发射我国仿制的俄125毫米口径炮射导弹,(单车携装4枚),该导弹最大射程5.2公里,最大飞行速度达800米/秒,平均速度为500米/秒,从发射至到达最大射程处为8—10秒,使该炮射导弹在战场上,也具有反击直升机的功能,最大破甲深度700毫米.;辅助武器:为qjc88式12.7毫米高射机枪一挺,(备弹300发)对空中目标最大表尺射程1.5公里;86式7.62毫米并列机枪一挺,采用遥控电发,弹链供弹(备弹2000发);
火控系统,采用了国际上先进而流行的猎-歼式火控系统(也称双指挥式)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射击反应时间短,当静对静时小于等于5秒,静对动时小于等于7秒,动对动时小于等于9秒,在2000米距离上首发命中率可达百分之85以上,由于该坦克还安装有最新型的国产瞄导合一的大闭环式火控系统,(该系统是一种可对射击结果实施自动修正的火控系统,假如我坦克首发射击不中时,该糸统能对脱靶情况进行实时测量,把偏差距离和角度自动输入坦克火控计算机进行下一发炮弹的修正计算后立即射击),从而大大提高了我军坦克次发命中率,在2000米距离上对运动目标进行的46次第二发补射中(人为设定),命中率为百分之百.另外车长还可以对火控系统进行超越(炮长的)控制,包括射击、跟踪目标和指示目标等;因此,就整体性能而言,99改(中国豹)主战坦克,这套火控系统已具备世界先进水平.
99改(中国豹)主战坦克,在坦克炮塔后部装有激光目眩压制干扰装置.最大作用距离4000米,“激光压制观瞄系统”,就目前来看,相对于西方主要国家的主战坦克,我们的这套系统的确可以称得上是独具特色,激光压制观瞄系统由微机控制器、跟踪转台及随动系统、激光压制仪、热成像,干扰机(气体激光发射机)组成。为了实现车长,炮长遥控跟踪瞄准,对跟踪转台采用数字式位置闭环控制方式。该系统可360‘全方位工作:,俯仰角为—12”—90度,*,跟踪角速度左右为45变/秒,俯仰40‘/秒。从炮长(或车长)按下按钮到系统对准目标只需1秒钟。激光输出能量为1,000兆焦,脉冲重复工作频率为10次/秒,系统连续工作时间为30分钟,激光器的寿命为120万次。
坦克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1916年9月15日凌晨,索姆河战场大雾迷漫,四野死一般寂静。突然间,从远处传来阵阵轰响声。渐渐地,响声越来越大,迷雾被撕破,堑壕在抖动,一个个黑乎乎的庞然大物从迷雾中钻了出来,它们的速度和人跑得一样快,过障碍、越堑壕如履平地。原本屯自己的堑壕体系非常自信的德军,面对突如其来的钢铁怪物,一个个目瞪口呆,毫无还手之力,结果只能是尸横遍野、全线崩溃。这种新出现的战场巨人是什么?就是坦克。那么,人们是如何想到发明这样一个钢铁怪物,并给它取了这样一个怪名字的?原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出现了一种人们预想不到的景象:机枪火力点、堑壕和铁丝网组成了异常坚固的防御体系,那种敲着军鼓、排着横队,端着步枪勇敢地冲向敌阵的战法,只能带来惨重的伤亡。为了打破战场上的状态,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将火力、机动、防护结合到一起的新型进攻性武器,人们自然而然地首先想到了具有强大的火力、坚固的装甲和良好的机动能力的军舰。由此,不少人萌生了制造一种能够在陆地上纵横驰骋的“陆地战舰”的想法。第一个着手设计这种“陆地战舰”的人,据说是俄国工程师B.门捷列夫。他于1911~1915年详细拟订了若干个“陆地战舰”的方案。其中竟有一种与现代坦克惊人的相似。此外,英国人D.莫尔(1912年)、奥地利人C.布尔施滕(1913年)等也相继提出了自已的方案,但是这些方案都没有成为现实。从战争一开始就在法国前线担任英国远征军观察员兼联络官的恩斯特·斯温顿中校,由于真切地感到了这场大战的残酷,对此作了更为深入的思考,并于1914年10月,向大英帝国防务委员会郑重地提出了建造“陆地战舰”的建议。但是,当时的英国陆军大臣吉齐纳却不以为然,认为这样的东西即使能造出来,也是“敌人炮兵绝好的靶子”,斯温顿的建议不过是“戏言”罢了。正当斯温顿的建议将被束之高阁之际,当时任海军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偶然见到了斯温顿的报告,如获至宝。丘吉尔亲往英国首相阿斯齐兹处慷慨陈词:“为打破战场上的胶着状态,必须研制一种周身包裹盔甲、不怕机枪射击、能突破野战阵地的新兵器!”阿斯齐兹首相批准了这一报告,责成陆军具体实施。陆军于1915年2月中旬开始了以美国制造的拖拉机为基础的预备试验。由于陆军对这项计划缺乏信心,结果以失败而告终。就在这时,还是在丘吉尔的推动下,海军成立了“陆地战舰”委员会,开始了“陆地战舰”的研制。由于“陆地战舰”委员会的成员都是海军专家,他们就依照军舰的模样,设计了轮式“陆地战舰”的最初蓝图。从设计图纸上看,这是一个长30米、宽24米、高达4层楼、装着3个直径达12米的大轮子,重量超过1200吨的大怪物。很显然,这个大怪物在陆地上根本无法生存,因而不得不中途下马。正在这时,英国从美国引进了“布劳克”农用拖拉机,给研制工作带来了新的希望。人们在“布劳克”拖拉机的基础上,换装了福斯特·戴姆勒汽油发动机,车体四周安装了军舰上使用的钢板装甲,这样首辆样车就出世了,历史上称之为“林肯1号车”。1915年9月,针对样车试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英国人又对车轮等部位进行了改进,终于在年底前完成了新的样车,命名为:小威廉”,它是设计者威廉·特里顿的爱称。按中国通常意译的名称,叫做“小游民”,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辆坦克。由于它外型像个巨大的水柜,为了保密,英国人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tank(大水柜),汉音读作“坦克”。此后,这个古怪的名字便名扬天下,延续至今。“陆战之王”这一显赫的地位也不是一步到位的。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小试牛刀,原以为一定会受到军界乙致的青睐,可是战后,各国对坦克的作用却产生了很大的争议。一些欧洲军界资深的大佬们,对来自英国海军部的“大水柜”不屑一顾,认为它火力不强,只能杀伤暴露的士兵;装甲不厚,口径稍大一点的炮弹就可以把它打得人仰马翻;机动能力更差,比人跑步快不了多少不说,而且跑不了多远就没油了。因此,他们一口咬定坦克在下一场战争中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甚至比不上骑兵的骏马和军刀。正是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以至20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还出现了骑兵打坦克的“壮举”。但是,一些军中的有识之士,特别是一些少壮派,却透过这只“丑小鸭”,看到了它称王称霸的潜在气质。
坦克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历程?
坦克,就是在这样的一片争议声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各国对坦克的发展做了各种各样的探索,研制装备了多种类型的坦克。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坦克的样子千奇百怪,形态各异,有的用现在的标准来看简直就是“畸形”和“怪物”。轻型、超轻型坦克盛行一时,还出现了能用履带和车轮互换行驶的轮胎——履带式坦克、水陆两用坦克和装有两个以上炮塔的多炮塔坦克。但是到了30年代末期,坦克的样子趋于了统一,逐渐接近了现代坦克的模样。这一时期,各国坦克的发展,直接与他们对坦克作用的认识和作战理论相关。法国人拘泥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十分强调坦克对步兵的支援作用,因此就制造了一些速度低、防护较强的“步兵伴随坦克”,如雷诺FT-17坦克。这一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曾让法国人大吃苦头,法国行动缓慢的坦克,根本不是德国坦克的对手。英国作为坦克的发祥地,有军事理论家、军事史学家富勒等一大批鼓吹集中使用坦克的军官,尽管他们的理论没有被当局采纳,但他们的机械化战争思想却对坦克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使英国人比较看重坦克的机动性能。于是英国人按照陆军分为步兵和骑兵的传统观念,同时受到坦克出生于海军的影响,别出心裁地将坦克分为“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也称为骑兵坦克)。前者突出装甲防护,后者则突出机动性。德国人初期因不重视发展坦克,在一战战场上吃过大亏,又因为战后被禁止制造坦克,民族自尊心受到伤害,反而更加重视发展坦克,对坦克的作用也认识得更加清楚。以德国装甲兵的创建者古德里安为代表的一批青年军官提出了将坦克集中编组使用,并与俯冲轰炸机相配合,实施深远突击的“闪击战”理论,被当局所采纳。因此在坦克的发展上,德国十分注重机动性同火力相结合,使他们的坦克性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古德里安后来还晋升德国陆军上将。德国30年代末期制造的A7V型坦克,就是当时坦克中的佼佼者。该坦克重20吨,火炮口径05毫米,时速达到了40千米/时。这一时期,除了上述三个坦克制造业最发达的国家外,还有一些国家加人了研制“水柜”的行列。这中间以苏联发展最快。1921年8月31日,第一辆苏制坦克“争取自由的战士列宁同志”号进行了行驶试车,它的外形很像法国的“雷诺”坦克。可以明显也看出,早期苏制坦克的设计思想深受法国人影响。进入30年代,苏联有一个叫做图哈切夫斯基的元帅,提出了大纵深乍战理论,主张将坦克集中编组为坦克师、坦克军,在其他军、兵种的配合下,对敌人昀防御阵地进行连续、大纵深地突击。这一作战理论彻底改变了苏联的坦克设计思想,使苏制坦克变得十分重视火力、装甲防护和机动性三者的有机结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入侵前,苏联设计制造了多种型号的坦克,使它一下子成为坦克生产大国。到1939年,苏军已经拥有15000辆坦克。在苏联研制的众多坦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39年12月开始装备苏军的T-34坦克。这种坦克代表了当时坦克技术的最高水平,在世界坦克发展史上居于十分显赫的地位,被公认为现代坦克的先驱。T-34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做过多次改进,出尽了风头,打得德国人闻风丧胆。这一时期的坦克,特别是凹世纪30年代后期的坦克,与早期的坦克相比,早已脱胎换骨,不可同日而语。从外观上看,坦克再不像蠢头蠢脑的“水柜”了——虽然它仍然叫“水柜”,而是有了比较看得过去的模样和非同一般的“本领”,首先是“块头”大了,最重的坦克已经超过50吨,最轻的也将近10吨;第二是“拳头”硬了,普遍装有37~47毫米口径的火炮,有的还安装了75或76毫米口径的短身管榴弹炮,发射的穿甲弹能穿透40~50毫米厚的钢甲,并出现了火炮高低稳定器;第三是“身体”壮了,装甲厚度达到25~90毫米,普通的步枪机枪很难穿透它,为了对抗反坦克炮。还设计布置了倾斜装甲,并按照各部位中弹的概率分配装甲厚度;第四是“眼睛”亮了,开始采用望远式和潜望式光学观察瞄准仪器;第五是“耳朵”长了,安装了坦克电台;第六是“腿脚”快了,最大速度达到20~43千米/小时,并普遍采用了平衡式悬挂装置。总之,坦克再也不是“丑小鸭”了,它的王者风范已经初露端倪。
中国坦克发展史
59式中型坦克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根据苏联T-54A仿制的中型坦克,1958年12月生产出第1辆,目前还有大批服役,也是我国自主生产的第一款坦克,附上经典图:接下来是62式轻型坦克,于1958年研制,1962年设计定型,1963年投产并装备使用,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代轻型坦克。 63式水陆坦克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研制的水陆坦克,1958年开始研制,1963年设计定型,1964年装备部队。后来我们和苏联关系变差,苏联坦克严重威胁我国北方安全,我国开始研发69式中型坦克,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在59式中型坦克基础上发展研制的中型坦克,1965开始研制,1974年3月设计定型。由于研制时间太长,69式定型后性能已不算先进,因此仅少量装备部队。后来我们和西方国家有一段蜜月似得关系,当时引进不少技术,例如鼎鼎有名的黑鹰直升机,这个时候坦克也引进不少技术,79式中型坦克就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在69-2式中型坦克基础发展研制的中型坦克,是改革开放后引进西方国家先进技术改进国产坦克的首次尝试。备注:80式主战坦克部分技术也是来自于此。接下来就是85型主战坦克(外贸)是北方工业公司以80-Ⅱ式主战坦克为基础改进而成的推出的一种新型主战坦克。备注:这款坦克我们自己没有装配。80式主战坦克是中国继59式、69式坦克以后的第二代新型主战坦克,1978年开始研制,1987年设计定型,1988年装备部队,正式命名为88式主战坦克。海湾战争后,我们意识到现役坦克和西方主战坦克有较大差距,于是研发了96式主战坦克,96式主战坦克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研制的新型主战坦克,1999年国庆阅兵中公开亮相。备注:96坦克是我国第一款准三代坦克99式主战坦克是我军新型主战坦克,是我军装甲师和机步师的主要突击力量,被称为中国的陆战王牌。 99式主战坦克战斗全重51吨,车长7.6米,宽3.5米,高2.37米。最大公路速度70千米/小时。装有一门125毫米高膛压滑膛坦克炮(炮弹基数40发),使用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可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850毫米的均质装甲,而使用特种合金穿甲弹时,同距离穿甲能力达960毫米以上。99式坦克的研发成功标志着我国进入一流坦克国家,99式坦克可以和德国豹式坦克美国艾布拉姆斯相比。
游戏中的坦克是什么
坦克:就是指战斗在第一前线,有出色的抗击打能力。保护本方攻击类英雄的职业。 比如:阿木木、熔岩巨兽等等,装备主要以血量和防御装备为主。DPS:就是指输出的英雄。他们通常是团队战斗的人头获得者。 比如:赵信、蛮王、邪恶小法师、火男、暗夜猎手、不详之刃等等都属于DPS DPS装备主要是以高伤害为主,物理职业合攻击力和攻速装备,法术职业合法术强度装备。AD :指的是物理伤害,比如:皮城女警、无极剑圣、蛮王等等。这些都是AD英雄。AP :指的是法术伤害,比如:安妮、魔蛇、火男等等。这些都是AP英雄。
坦克的简介?
坦克是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之一,具有直射火力、越野能力和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是陆地武器中重要性唯一高于轮式装甲车的存在,主要用来与对方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陆上力量。坦克一般装备数挺防空(高射)或同轴(并列)机枪和一门中口径或大口径火炮,是凭火力进行作战的经典体现。坦克大多使用旋转式炮塔,但也有少数使用固定式主炮。坦克主要由武器系统、瞄准系统、动力系统、通信系统、装甲式车体等系统组成。其实坦克也是天敌最多的陆战武器,甚至有的坦克制造厂也同时研发反坦克武器,反坦克成了各国陆军的重要能力。虽然坦克在发展,但坦克自身的发展速度实在是追不上反坦克武器的发展速度,而且坦克会陷入防护性和越野能力不能兼得的二悖论难题中。扩展资料:三军阵列,铁甲生辉。99A坦克作为第一方阵在2015年“9.3”大阅兵上接受检阅。99A式坦克是我军第一代信息化坦克,其研制成功对于加速我陆军装备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提升陆军信息化条件下的综合作战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和推动作用,实现了我国主战坦克作战效能和技术水平的重大跃升。空天时代,坦克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是陆疆大国,与14个国家接壤,周边地缘战略竞争错综复杂。以坦克为代表的装甲机械化部队仍然是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力量,是陆上作战的主导力量,是实现地域控制最为有效的地面突击力量。“坦克的作用不仅没有降低,世界军事强国反而纷纷启动新一代坦克的探索和研制。”毛明说,以坦克为典型代表的地面突击装备的发展进入新一轮活跃期。汇报结束后,同学们踊跃和专家进行交流,提出自己在专业领域的困惑,专家也一一给予回复。在讲座中,学生们对于军工企业的科研创新以及我国国防武器装备研发背后付出的努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据悉,“建功新时代、共圆中国梦--院士专家青年面对面系列活动”是北京团市委贯彻组织首都青年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旨在让院士专家走进基层团组织,分享专业领域的收获和个人的成长经历,切身实际使青年感受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项成就,增强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动力,以卓越的事迹引领青年,以优秀的业绩激励青年。使更多青年按照“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首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理想信念宗旨,扎实锻炼练就过硬本领,勇担新时代的青春使命,投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生动实践。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军工专家进校园 坦克筑梦强军魂
坦克的资料
坦克
坦克是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固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它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主要用于与敌方坦克和其它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坦克的研制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当时为了突破敌方由壕沟、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等组成的防御阵地,迫切需要一种集火力、机动力和防护力为一体的新式武器。于是,英国于1915年开始研制坦克,第二年就投入生产,并参与了1916年9月15日的对德作战。这种称为游民I型的坦克靠履带行走,能驰骋疆场,越障跨壕,不怕枪弹,无所阻挡,很快就突破德军防线,从此开辟了陆军机械化的新时代。从那时起到现在,世界上已经建造了十几万辆坦克,成为各国陆军、海军陆战队和空降兵的主战武器。
一种集火力、机动力和防护力为一体的新式武器。于是,英国于1915年开始研制坦克,第二年就投入生产,并参与了1916年9月15日的对德作战。这种称为游民I型的坦克靠履带行走,能驰骋疆场,越障跨壕,不怕枪弹,无所阻挡,很快就突破德军防线,从此开辟了陆军机械化的新时代。从那时起到现在,世界上已经建造了十几万辆坦克,成为各国陆军、海军陆战队和
空降兵的主战武器。
过去,人们习惯上按照坦克的重量将坦克分为重、中、轻三类,最重的坦克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建造的鼠式坦克。它比现代坦克重三、四倍,达188吨,车长9米,高3.66米,宽3.67米,正面装甲厚达200毫米,能爬30度斜坡,跨越4.5米壕沟,攀登072米的垂直障碍,并能涉2米深的水,有8名乘员。坦克上装有150毫米火炮和两挺机枪。轻型坦克只有10-20吨,多为水陆两用坦克,装有85毫米口径的火炮,主要是用于空降或陆战队使用。60年代以后,由于二战时期的坦克逐步退役,新建坦克的现代化程度大大提高,所以习惯上把在战场
上执行主要作战任务的坦克统称为主战坦克。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主战坦克是助年代以后研制的俄国的T—80、美国的MIAI、德国的豹11、英国的挑战者、以色列的梅卡瓦和日本的细式等。这些坦克的战斗全重一般为40-60吨,越野速度35-55公里每小时,最大速度72公里每小时,载有3-4名乘员。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05-125毫米口径火炮,直射距离一般在2000米左右,射速每分钟6-9发,弹药基数为39-60发。
火力、机动力和防护力是现代坦克战斗力的三大要素。火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坦克的观瞄系统、火炮威力和弹药的威力。现代坦克一般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红外、微光、夜视、热成像等设备对目标进行观察、瞄准和射击。坦克炮可以发射穿甲、破甲、碎甲和榴弹等多种类型的炮弹,还可发射炮射导弹。不同类型的穿甲弹对目标的破坏程度有所不同,一般在2000米距离上能够穿透400毫米厚的装甲,在1000米距离上可穿透660毫米厚的装甲,破甲厚度可达700毫米。除具有较大的破坏威力外,坦克炮的命中精度也很高,2000米原地对固定目标射击可达80%,1500米行进间对活动目标射击能达到60%以上。如果再配合使用激光半生动制导炮弹,命中精度还会大大提高。不难看出,坦克炮的命中精度和导弹相差不大,且穿甲、破甲和碎甲威力大大优于导弹,所以各国主战坦克仍以火炮为主要攻击武器。
组成
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统、坦克推进系统、坦克防护系统、坦克通信设备、坦克电气设备及其它特种设备和装置组成。
总体结构
现代坦克大多是传统车体与单个旋转炮塔的组合体。按主要部件的安装部位,通常划分为操纵、战斗、动力-传动和行动4个部分。
操纵部分(驾驶室)通常位于坦克前部,内有操纵机构、检测仪表、驾驶椅等;战斗部分(战斗室)位于坦克中部,一般包括炮塔、炮塔座圈及其下方的车内空间,内有坦克武器、火控系统、通信设备、三防装置、灭火抑爆装置和乘员座椅,炮塔上装有高射机枪、抛射式烟幕装置等;动力传动部分(动力室)通常位于坦克后部,内有发动机及其辅助系统、传动装置及其控制机构、进排气百叶窗等;行动部分位于车体两侧翼板下方,有履带推进装置和悬挂装置等。
在总体布置上,大多数坦克是是驾驶室在前,战斗室居中,动力-传动室在车体后部且发动机纵置。有的坦克将发动机横置,有的坦克将动力-传动装置布置在车体前部。
坦克乘员多为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装弹、驾驶等任务。有些坦克采用了坦克炮自动装弹机,这样就不需要装填手,通常为3名乘员。
武器系统 主武器多采用120毫米或125毫米口径的高压滑膛炮。炮弹基数一般为40~50发,主要弹种有尾翼稳定的长杆式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弹。脱壳穿甲弹采用高密度的钨合金或贫铀合金弹芯,初速达1650~1800米/秒,在通常的射击距离内,可击穿500余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多用途弹对钢质装甲的破甲深度可达600毫米左右,而且兼备杀伤爆破弹功能。各种炮弹多采用带钢底托的半可燃药筒。有的坦克炮有自动装弹机,有的坦克炮可发射反坦克导弹(也称炮射导弹)。
辅助武器多采用7.62毫米并列机枪、12.7毫米或7.62毫米高射机枪,有的装有榴弹发射器。
现代坦克普遍装备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火控系统,包括数字式火控计算机及各种传感器、炮长和车长瞄准镜、激光测距仪、微光夜视仪或热像仪、火炮双向稳定器和瞄准线稳定装置、车长和炮长控制装置等。火控计算机用微处理机作中心处理装置;测距仪多用掺钕钇铝石榴石或钕玻璃激光器、二氧化碳激光器;传感器可自动输入多种信息,供计算火炮瞄准角和方位提前角;炮长主瞄准镜多为可昼夜测距、瞄准的组合体装置,并配有瞄准线稳定装置,车长主瞄准镜一般为周视潜望式。
现代新型主战坦克,火炮俯仰范围-6°~+20°,火炮和炮塔为电液或全电式驱动,炮塔最大回转速度0.393~0.995弧度/秒,射击反应时间6~12秒,首发命中率65%~90%。
推进系统
多采用废气涡轮增压、中冷、多种燃料发动机,有的采用了电子控制技术,M1和T-80坦克安装了燃气轮机。发动机功率多为883~1103千瓦,转速2300~2600转/分,单位体积功率达543~794千瓦/米,燃油消耗率231~271克/千瓦小时。
传动装置多采用电液操纵、静液转向的双功率流动液行星式,将动液变矩器、行星变速箱、静液或动静液转向机构、减速制动器等部件综合成一体,功率密度有的高达811千瓦/米。T-72、T-80坦克传动装置,采用了两个与侧传动器相组合的机械行星式变速箱。
坦克行动装置多采用带液压减震器的扭杆式悬挂装置,有托带轮的小直径负重轮式和销耳挂胶的橡胶金属履带式履带推进装置。90式和“挑战者”等坦克采用了液气式或液气-扭杆混合式悬挂装置。
坦克单位功率多为20千瓦/吨左右,最大速度55~72千米/时,越野速度30~55千米/时,最大行程300~650千米。
坦克通行能力:最大爬坡度约30°越壕宽2.7~3.15米,过垂直墙高0.9~1.2米,涉水深1~1.4米。多数坦克装有导航装置和随车携带有可拆卸的潜渡装置。
防护系统
车体和炮塔前部多采用金属与非金属复合装甲,车体两侧挂装屏蔽装甲,有的坦克在钢装甲表面挂装了反应装甲,有效地提高了抗弹能力,特别是防破甲弹穿透能力。坦克正面通常可防御垂直穿甲能力为500~600毫米的反坦克弹丸攻击。
为扑灭车内火灾和防止破甲弹穿透装甲后引起车内油气混合气爆炸,车内多装有自动灭火抑爆装置。为减轻核、化学、生物武器的杀伤破坏,车内安装有三防装置,有的在乘员室的装甲内表面附设有削减中子流贯穿的防护衬层。此外,还配有烟幕装置及其它伪装器材和光电对抗设备,并采取进一步降低车高,合理布置油料和弹药,设置隔舱等措施,使坦克的综合防护能力显著提高。
通信设备
一般装有一部短波或超短波调频电台和一套坦克车内通话器,车外有用于步坦联络的通话盒,指挥坦克通常装备两部电台。现代坦克电台多采用集成电路,带有保密机、抗干扰装置和微处理机控制器,最大通信距离可达25~35千米。
电气设备
电源采用低压直流供电体制,多装有一台功率为10~20千瓦的硅整流交流发电机和4~10块容量达300~600安培小时的蓄电池,T-72坦克采用了直流的起动-发电两用电机。坦克各控制系统引入了大量电气、电子部件,有的用电装置采用了自动程序控制,并开始形成一个信息传输、功率控制、数据处理和故障自检的多路传输的统一控制体系。
分类
20世纪60年代以前,坦克多按战斗全重和火炮口径分为轻、中、重型。通常轻型坦克重10~20吨,火炮口径不超过85毫米,主要用于侦察、警戒,也可用于特定条件下作战。中型坦克重20~40吨,火炮口径最大为105毫米,用于遂行装甲兵的主要作战任务。重型坦克重40~60吨,火炮口径最大为122 毫米,主要用于支援中型坦克战斗。英国曾一度将坦克分为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步兵坦克装甲较厚,机动性能较差,用于伴随步兵作战。巡洋坦克装甲较薄,机动性能较强,用于机动作战。
60年代以来,多数国家将坦克按用途分为主战坦克和特种坦克。现在,主战坦克已经取代了传统的中型和重型坦克,是现代装甲兵的主要战斗兵器,用于完成多种作战任务。特种坦克是装有特殊设备、担负专门任务的坦克,如侦察坦克、空降坦克、水陆坦克、喷火坦克等,多为轻型坦克。
简史
乘车战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早在夏代就有了从狩猎用的田车演变而来的马拉战车。但坦克的诞生,则是近代战争的要求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问世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为突破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地,打破阵地战的僵局,迫切需要研制一种火力、机动、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1915年,英国政府采纳了E.D.斯文顿的建议,利用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试制了坦克的样车。1916年生产了Ⅰ型坦克(图2),外廓呈菱形,刚性悬挂,车体两侧履带架上有突出的炮座,两条履带从顶上绕过车体,车后伸出一对转向轮。该坦克乘员8人,有“雄性”和“雌性”两种。“雄性”装有2门57毫米火炮和4挺机枪,“雌性”仅装5挺机枪。1916年9月15日,有49辆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战役。当时为了保密,英国将这种新式武器说成是为前线送水的“水箱”(英文“tank”)。结果这一名称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这个单词的音译。
一战期间,英、法和德国共制造了近万辆坦克,主要有:英Ⅳ型、A型,法“圣沙蒙”、“雷诺”FT-17(图3),德A7Ⅴ坦克等。其中,法国的“雷诺”FT-17坦克数量最多(3000多辆),性能较好,装有单个旋转炮塔和弹性悬挂装置,战后曾为其它国家所仿效。
这些早期坦克,结构形式多样,有固定的顶置炮塔或侧置炮座,也有旋转式炮塔或无炮塔结构,装有37~75毫米口径的短身管、低初速火炮和数挺机枪,或仅装机枪。坦克转向,有的靠离合器和制动器系统,有的靠与两条履带分别联动的辅助变速箱或电动机,有的由两套发动机变速箱组分别驱动两条履带,靠变换两履带速比转向。坦克战斗全重7~28吨,单位功率2.6~4.8千瓦/吨,最大行程35~64千米,装甲厚度5~30毫米。
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和生产设备简陋,坦克性能较低,其火力主要用于歼灭有生力量,装甲只能防御枪弹和炮弹破片,没有无线电通信设备和光学观察瞄准仪器,行驶颠簸、速度缓慢,机械故障频繁,乘员工作条件恶劣。早期的坦克只能用于引导步兵完成战术突破,不能向纵深扩张战果。但坦克的问世,开始了陆军机械化的新时期,对军队作战行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坦克战术与技术发展思想的探索和实验时期,各国研制装备了多种类型的坦克。轻型、超轻型坦克曾盛行一时,在结构上还出现了能用履带和车轮互换行驶的轮胎-履带式轻型坦克、水陆两用超轻型坦克和多炮塔的中型、重型坦克。这一时期的坦克主要有:英“马蒂尔达”步兵坦克和“十字军”巡洋坦克,法“雷诺”R-35轻型、“索玛”S-35中型坦克,苏Т-26轻型、Т-28中型坦克,德PzKpfwⅡ轻型、Ⅳ中型坦克等。
这些坦克与早期的坦克相比,战术技术性能有了明显提高。战斗全重9~28吨,单位功率5.1~13.2千瓦/吨,最大速度20~43千米/时,最大装甲厚度25~90毫米。火炮口径多为37~47毫米,炮弹初速610~850米/秒,发射穿甲弹能穿透40~50毫米厚的钢装甲;有的坦克为增强支援火力,安装了75或76毫米口径的短身管榴弹炮,直至发展将小口径加农炮、中口径榴弹炮和数挺机枪集于一车的多武器、多炮塔坦克;开始采用望远式和潜望式光学观察瞄准仪器、炮塔电力或液力驱动装置和坦克电台,出现了火炮高低向稳定器;推进系统多采用民用或航空用汽油机,固定轴式机械变速箱,转向离合器或简单差速器式转向机构和平衡式悬挂装置。反坦克炮出现后,一些国家为增强坦克的装甲防护,设计了倾斜布置的装甲,并按照各部位中弹的概率分配装甲厚度。
成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生产了约30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大战初期,法西斯德国首先集中使用大量坦克,实施闪击战。大战中、后期,在苏德战场上曾多次出现有数千辆坦克参加的大会战;在北非战场、诺曼底战役以及远东战役中,也有大量坦克参战。与坦克作战,已成为坦克的首要任务。
坦克与坦克、坦克与反坦克武器的激烈对抗,促进了中型、重型坦克技术的迅速发展,坦克的结构形式趋于成熟,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能全面提高。这一时期的坦克主要有:苏T-34中型(图4)、IS-2重型坦克,德PzKpfwⅤ“黑豹”式中型坦克、PzKpfwⅥ“虎”式重型坦克,美M4中型坦克,英 “邱吉尔”步兵坦克、“克伦威尔”巡洋坦克,日本97式中型坦克等。这些坦克普遍采用安装一门火炮的单个旋转炮塔。
中型、重型坦克的火炮口径分别为57~85和88~122毫米,炮弹初速781~935米/秒,主要弹种是尖头或钝头穿甲弹、榴弹,并出现了次口径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破甲弹,射距 500米的最大穿甲厚度约150毫米;装有与火炮并列的机枪,并多装有高射机枪和前机枪;普遍安装了昼用光学观察瞄准仪器和坦克电台、坦克车内通话器,有的坦克采用了火炮高低向稳定器;发动机多为257~515千瓦的汽油机,苏联采用了坦克专用高速柴油机;开始采用双功率流传动装置和扭杆式独立悬挂装置;为提高车体和炮塔的抗弹能力,改进了外形,增大了装甲倾角(装甲板与垂直面夹角),炮塔和车体分别采取装甲钢整体铸造和轧制装甲钢板焊接结构,车首上装甲厚度多为45~100毫米,有的达152毫米,炮塔的最厚部位达185毫米;车内有手提式灭火器,车外装有抛射式烟幕装置或烟幕筒。坦克战斗全重 27~55吨(德国后期的PzKpfwⅥ“虎”Ⅱ式重型坦克达69.4吨),单位功率6.4~15千瓦/吨,最大速度25~64千米/时,最大行程 100~300千米。
轻型坦克仅在战争的初期有所发展,主要作为应急装备和在特种战斗条件下使用。
战争后半期,苏、德双方都利用坦克底盘生产了大量的自行火炮(实质上是无旋转炮塔的坦克),与相同底盘的坦克比较,火炮威力大,外形低矮,结构较简单,适于大量生产,但因其方向射界小,火力机动受限制,仅用于伴随坦克作战,以火力支援坦克行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坦克经受了各种复杂条件下的战斗考验,成为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
战后发展
战后至50年代,苏、美、英、法等国借鉴大战使用坦克的经验,设计制造了新一代坦克,主要有:苏Т-54中型、Т-55中型坦克、Т-10重型坦克和PT -76水陆坦克,美M48中型坦克、M103重型坦克和M41轻型坦克;英“百人队长”中型坦克和“征服者”重型坦克,法AMX-13轻型坦克等。
这一时期的中型和重型坦克,战斗全重36~65吨,火炮口径分别为90~105和120~122毫米,车首上装甲厚度76~127毫米,倾角55~60 度,铸造炮塔多呈半球形,前部装甲厚度110~200毫米,发动机功率382~596千瓦,单位功率为9~13千瓦/吨,最大速度34~50千米/时,最大行程100~500千米。有的坦克配备了旋转稳定式超速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开始采用火炮双向稳定器、红外夜视仪、合像式或体视式光学测距仪、机械模拟式弹道计算机、三防装置、自动灭火装置和潜渡装置。
轻型坦克重14~23.5吨,乘员3~4人,火炮口径为75或76毫米,炮塔装甲最大厚度20~40毫米,发动机功率176~368千瓦,单位功率12.6~16千瓦/吨,最大速度44~65千米/时,最大行程260~350千米。 PT-76坦克在水上使用喷水式推进装置,最大航行速度为10.2千米/时。AMX-13坦克采用了结构新颖的“摇摆式”炮塔,首次安装了坦克炮自动装弹机,炮塔上加装有反坦克导弹发射架,可发射4枚反坦克导弹。
现代坦克
60年代出现的一批战斗坦克,火力和综合防护能力达到或超过以往重型坦克的水平,同时克服了重型坦克机动性能差的弱点,从而停止了传统意义的重型坦克的发展,形成一种具有现代特征的战斗坦克,即主战坦克。主要有:美M60A1、苏T-62、英“酋长”、法AMX-30、联邦德国“豹”Ⅰ、瑞典Strv103B(简称“S”)坦克(图5)等。
这些主战坦克,战斗全重36~54吨,火炮口径105~120毫米,发动机功率427~610千瓦,单位功率 9~15.4千瓦/吨,最大速度48~65千米/时,最大行程300~600千米。主要技术特征是:普遍采用了脱壳穿甲弹、空心装药破甲弹和碎甲弹,火炮双向稳定器、光学测距仪、红外夜视夜瞄仪器,大功率柴油机或多种燃料发动机、双功率流传动装置、扭杆式独立悬挂装置,三防装置和潜渡装置;降低了车高,改善了防弹外形;有的安装了激光测距仪和机电模拟式弹道计算机。T-62坦克开始采用滑膛炮,发射尾翼稳定炮弹;“酋长”坦克为了控制车高,驾驶员呈半仰卧状态操纵车辆;“S”坦克去掉了传统的旋转炮塔,火炮与车体刚性固定,并采用自动装弹机和自动抛壳机,以及柴油机与燃气轮机组合的动力装置和可以调节车高、车姿的液气式悬挂装置。
各国发展的主战坦克,都优先增强火力,但在处理机动和防护性能的关系上,反映了设计思想的差异。如法AMX-30坦克偏重于提高机动性能;英“酋长”坦克偏重于提高防护性能;而苏、美等国的坦克,则同时相应提高机动和防护性能。
这一时期新出现的轻型坦克主要是美M551式,装有口径为152毫米的短身管两用炮,可发射普通炮弹和“橡树棍”反坦克导弹,采用铝合金装甲车体,战斗全重16吨,能空投、空运和利用折叠式围帐浮渡。
现状
70年代以来,现代光学、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技术成就,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坦克的设计和制造,使坦克的总体性能有了显著提高,更加适应现代战争要求。主要的新型主战坦克有:苏T-72、T-80、德国“豹”Ⅱ、美M1A2,英“挑战者”2型,法AMX“勒克莱尔”,日本74式、90式和以色列“梅卡瓦”3型、韩国88式、巴西“奥索里奥”、意大利“公羊”、印度“阿琼”。这些坦克仍优先增强火力,同时较均衡地提高机动和防护性能。
70年代以来的主战坦克,其火力性能、机动性能、防护性能虽有显著提高,但重量和车宽已接近铁路运输和桥梁承载的允许极限,且受地形条件限制大,使之对工程、技术、后勤保障的依赖性增大。由于新部件日益增多,坦克的结构日趋复杂,成本和保障费用也大幅度提高。为了更好地发挥坦克的战斗效能,降低成本,在研制中越来越重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设计,努力控制坦克重量,并提高整车的可靠性、有效性、维修性和耐久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些局部战争大量使用坦克的战例和许多国家的军事演习表明,坦克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于50年代后期开始生产59式中型坦克),60年代初定型并投产了62式轻型坦克和63式水陆坦克,70年代以来研制和生产了69式、80式和88式主战坦克。88式坦克战斗全重 38吨,安装有口径为105毫米的线膛炮,火炮双向稳定器、火控计算机、激光测距和昼夜合一观瞄装置组成的新型火控系统,灭火抑爆装置,三防和潜渡装置及新型电台,采用了复合装甲和功率为537千瓦的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单位功率14.1千瓦/吨,最大速度55千米/时,最大行程500千米。
展望
坦克仍然是未来地面作战的重要突击兵器,许多国家正依据各自的作战思想,积极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发展21世纪初使用的新型主战坦克。坦克的总体结构可能有突破性的变化,出现如外置火炮式、无人炮塔式等布置形式。火炮口径有进一步增大趋势,火控系统将更加先进、完善;动力传动装置的功率密度将进一步提高;各种主动与被动防护技术、光电对抗技术以及战场信息自动管理技术,将逐步在坦克上推广应用。各国在研制中,十分重视减轻坦克重量,减小形体尺寸,控制费用增长。可以预料,新型主战坦克的摧毁力、生存力和适应性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