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成本

时间:2024-03-10 08:35:35编辑:分享君

广义的农业指哪四个部分?狭义的农业指什么?

广义农业是指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包括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1、种植业种植业是利用植物的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育以取得粮食、副食品、饲料和工业原料的社会生产部门。在我国通常指粮、棉、油、糖、麻、丝、烟、茶、果、药、杂等作物的生产。粮食作物也是农作物中的主导作物,世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5%,其中小麦、稻谷和玉米约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80%。2、畜牧业畜牧业,是通过人工饲养、繁殖畜禽等以取得肉、蛋、奶、羊毛、皮张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包括牲畜饲牧、家禽饲养、经济兽类驯养等。3、林业林业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4、渔业渔业是指人类开发和利用水域,采集捕捞与人工养殖各种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以取得水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渔业按水域可分为海洋渔业和淡水渔业;按生产特性分为养殖业和捕捞业。扩展资料农业类型是农业结构和经营方式在地域上的表现方式,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我国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政策,对现代农业的内涵分为三个领域来表述:1、产前领域,包括农业机械、化肥、水利、农药、地膜等领域。2、产中领域,包括种植业(含种子产业)、林业、畜牧业(含饲料生产)和水产业。3、产后领域,包括农产品产后加工、储藏、运输、营销及进出口贸易技术等。现代农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部门,而是包括了生产资料工业、食品加工业等第二产业和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内容,原有的第一产业扩大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现代农业成为一个与发展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产业群体。这个围绕着农业生产而形成的庞大的产业群,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与农业生产形成稳定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利益共同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业

农业企业成本类怎么核算?计入那些科目

 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生物资产和农产品
  一、总说明
  (一)为了统一规范农业企业生物资产和农产品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农业企业生物资产和农产品的特点,特制定《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生物资产和农产品》(以下简称本办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农业企业的生物资产和农产品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执行本办法。
  (三)本办法所称农业活动,指农业企业对将生物资产转化为农产品或其他生物资产的生物转化的管理。
  生物转化,指导致生物资产质量或数量发生变化的生长、蜕化、生产、繁殖的过程。
  (四)本办法所称生物资产,指农业活动所涉及的活的动物或植物。
  生物资产应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将收获为农产品或为出售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如玉米和小麦等庄稼、用材林、存栏待售的牲畜、养殖的鱼等。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消耗性生物资产以外的生物资产,如产畜、役畜、经济林木等。生产性生物资产应进一步划分为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和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那些进入正常生产期,可以多年连续收获产品或连续提供劳务(服务)的生产性生物资产。
  对于同时具有生产性和消耗性特点的生物资产,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的主要目的将其划分为生产性生物资产或消耗性生物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对于暂时无法区分生产性和消耗性特点的生物资产,企业应作为消耗性生物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待能够明确确定为生产性生物资产或消耗性生物资产时,再将生产性生物资产转出,单独进行核算和管理。
  (五)企业应分别核算生产性生物资产和消耗性生物资产。
  企业应增设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核算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原价;增设生物性在建工程科目,核算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发生的实际支出。
  企业应增设消耗性林木资产科目,核算已郁闭成林消耗性林木资产的实际成本。暂时难以明确生产性或消耗性特点的林木资产实际成本,也在本科目核算。
  企业应增设公益林科目,核算已郁闭成林公益林的实际成本。
  企业应增设农业生产成本科目,核算农业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
  企业应增设幼畜及育肥畜科目,核算实行分群核算的幼畜(禽)或育肥畜(禽)的实际成本。实行分群核算的企业,其幼畜(禽)或育肥畜(禽)的饲养费用,在农业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六)本办法所称农产品,指生物资产的收获品,包括种植业产品、畜牧养殖业产品、水产品和林产品。
  (七)生物资产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才能予以确认:
  (1)因过去交易、事项的结果而由企业拥有或控制;
  (2)该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3)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八)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应当按实际成本入账,实际成本的确定方法分别为:
  1.外购的生物资产,按购买价格、运输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直接归属于购买生物资产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
  2.自行营造的具有生产性特点的林木,如橡胶树、果树、桑树、茶树和母树林等,按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营造林木发生的必要支出,作为实际成本。
  自行营造的具有消耗性特点的林木,按郁闭成林前营造林木发生的必要支出,作为实际成本。
  3.自繁的幼畜成龄转为产畜或役畜,按成龄时的账面价值,作为实际成本;产畜或役畜淘汰转为育肥畜,按淘汰时的账面价值,作为实际成本。
  4.以其他方式获得的生物资产,如盘盈、接受捐赠、接受投资、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等,分别按《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存货》有关存货和固定资产的规定,确定实际成本。
  (九)从生物资产收获的农产品,按其生物转化过程中应当计入的各种耗费和已确定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确定的实际成本入账。
  家庭农场、家庭林场、家庭牧场、家庭渔场等(以下简称家庭农场)上交的农产品验收入库时,按结算价格入账。
  企业应增设农产品科目,核算企业从事农业活动所收获的农产品和家庭农场上交的农产品的实际成本,包括种植业产品、畜牧养殖业产品、水产品和林产品。
  (十)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后发生的管护费用,应在发生当期计入农业生产成本。
  郁闭成林后的消耗性林木资产和公益林发生的管护费用,应在发生当期计入营业费用。
  (十一)企业应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检查,如果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动物疫病侵袭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按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
  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通常情况下,在未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动物疫病侵袭时,生产性生物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按账面价值计量。
  企业应增设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核算企业提取的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增设生物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核算企业提取的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
  (十二)企业应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消耗性生物资产进行检查,如果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动物疫病侵袭等原因,使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或消耗性林木资产跌价准备。
  企业所拥有的公益林不计提跌价准备。
  消耗性生物资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或消耗性林木资产跌价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通常情况下,在未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动物疫病侵袭时,消耗性生物资产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或消耗性林木资产跌价准备,按成本计量。
  企业应设置消耗性林木资产跌价准备科目,核算企业提取的消耗性林木资产跌价准备;在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下设置幼畜及育肥畜跌价准备二级科目,核算实行分群核算的企业提取的幼畜或育肥畜跌价准备;在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下设置其他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二级科目,核算企业提取的其他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
  (十三)企业应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农产品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农产品毁损、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农产品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部分,计提农产品跌价准备。
  企业应在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下设置农产品跌价准备二级科目,核算企业提取的农产品跌价准备。


农产品成本的介绍

农产品成本是农产品价值的一部分。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农产品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报酬费用之和。一般用单位农产品成本表示。 此外,种植业中还常计算单位面积成本或亩成本,畜牧业中计算饲养日成本等。单位农产品成本一般与单位面积成本或每头畜、禽饲养日成本成正比,而与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或畜、禽产品率成反比。

有哪些主要因素造成农民种植农产品成本价高收入低?

造成农民种植农产品成本价格高收入低的原因是,一方面是因为农业生产原辅材料、农药、化肥的价格较有所上涨,像一些人工、水、电、耕作、喷洒、收割等的农业劳动力成本也逐渐增加。用于开展农业的机器、设备等的维修和调整费也每年的随之增加。这些因素都是默默地切断了农作物带来的收入,导致了传统农业利润非常薄弱。与蔬菜水果相比,粮食作物的生产周期较长,大部分需要半年左右。在此期间,还需要除草和施肥,并产生种子、肥料和机械费用。这使得人们无法外出赚取其他收入,同时这些时间也包含在农业生产成本中,因此农业效率相对较低,也间接的降低了农作物的利润。还有就是农产品的购销不畅,收购价格不理想。田间农产品不景气,商贩低价抢购,这些情况很大一部分是由渠道商控制市场,降低生产者价格和提高卖家价格造成的。土地越来越难耕种,收入也就越来越低。近些年的自然灾害频发,如北方大旱、南方洪涝等,破坏农作物,导致农民造成损失。此外,部分农户还没有掌握相关的栽培技术,播种过早,没有及时赶上市场规律,稍有改变就会使作物卖不出去,年收入达不到预期值。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价格始终稳定在接近全国收购价格的水平。 我国虽然人口众多,但耕地红线基本没有突破,高产的农作物品种繁多,也是多年来我国的粮食高产稳定,为我国制造业等产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所涉及的农业食品成分必然会增加,按照这个速度,食品价格的利润空间必然会缩小。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有哪些区别?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
一、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经营目标不同
传统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有限,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靠天吃饭”的现象比较普遍。为了预防自然灾害给人们生存带来威胁,农民尽量地多生产、多储备粮食以备不测,即以产量最大化为其生产目标,而增产的主要手段就是加大劳动的投入。而现代农业的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即以一定的投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因为现代农业像现代企业一样,雇主要向被雇佣者支付工资,只有劳动的边际收益大于工资时,雇主才有利可图,才会增加劳动投入。所以,传统农业要过渡到现代农业,就必须将农业生产的目标由满足自给性消费的产量最大化转变为商品性生产的利润最大化。而完成这一转变的首要条件是农业劳动力比重的下降和农业人口压力的缓解,在巨大的农业人口的压力下,农业生产目标由传统到现代化的转变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技术含量不同
农业领域的技术进步是通过凝结着先进技术的现代农业要素的不断投入来实现的。传统要素是从农业部门内部和大自然中获取的,技术含量低,且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国家对农业的投入较少,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数量较多。在这种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的状态下,农业机械的使用反而会进一步加剧这种矛盾。所以,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农业机械的应用和推广往往受到抑制。而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农业,其要素大都是由农业部门外部的现代化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提供的。现代农业要素投入的增长和农业现代科学技术含量的提高就意味着农业部门劳动力容量的减少。所以,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和农业人口的战略转移是密不可分的。
三、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经营规模不同
现代农业的明显标志之一就是它的规模效益,这是因为:
第一,现代农业是经营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农业。这一目标在小规模或超小规模的以满足自给性消费为目的的传统农业基础上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必须在较大的经营规模上,农民摆脱生产者的生存压力,把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追求目标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第二,现代农业是高收入的农业。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农民都是比较富裕的阶层,收入很高,而这种高收入必须建立在较大农业经营规模之上。
第三,现代农业是农产品高商品率农业。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的发展水平,关键看它农产品商品率的高低,而农产品的商品率必然与较大的农业经营规模相联系。
第四,现代农业是高技术农业。传统农业主要是利用人力和畜力,而现代农业是利用现代机械技术、现代生物化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武装起来的农业。特别是大型农业机械的应用必须有较大规模的作业空间,因而也需要较大的农场规模。


生产成本和主营业务成本的区别

前提:只有生产型企业才会用到生产成本。\x0d\x0a企业生产产品,要投入原材料,投入人工,投入辅助及能耗等,当期的三项投入就是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加在一起就是当期的生产成本。\x0d\x0a当期期末时,所有的的投入会形成完工产品和未完工产品,我们称为产成品(库存商品)和在产品,在产品下期继续生产。产成品用于销售,它的成本就是按一定计算规则归集的生产成本。\x0d\x0a当产成品实现销售后,我们会按不含税售价确认主营业务收入,同时将该产成品的成本从存货中结转出来,这就是主营业务成本。\x0d\x0a如果从一个完整的经营过程来看,假设所有生产的产成品均销售完毕,即正式开始生产期产成品为0,企业结束或到达当前计算期时产成品和在产品均为0,则生产成本就等于主营业务成本。


生产成本与主营业务成本的区别

前提:只有生产型企业才会用到生产成本。\x0d\x0a企业生产产品,要投入原材料,投入人工,投入辅助及能耗等,当期的三项投入就是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加在一起就是当期的生产成本。\x0d\x0a当期期末时,所有的的投入会形成完工产品和未完工产品,我们称为产成品(库存商品)和在产品,在产品下期继续生产。产成品用于销售,它的成本就是按一定计算规则归集的生产成本。\x0d\x0a当产成品实现销售后,我们会按不含税售价确认主营业务收入,同时将该产成品的成本从存货中结转出来,这就是主营业务成本。\x0d\x0a如果从一个完整的经营过程来看,假设所有生产的产成品均销售完毕,即正式开始生产期产成品为0,企业结束或到达当前计算期时产成品和在产品均为0,则生产成本就等于主营业务成本。


如何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以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随着农业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我国农业已全面进入高成本时代,使得农业效益、竞争力难以有效提高,危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农业的标志和发展方向。如何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以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值得农经学者深入探究。
1 适度规模经营,降低平均成本
当农业陷入“小规模、兼业化陷阱”,会不利于成本降低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而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降低成本方面具有引领功能,有利于采用现代生产要素和现代生产方式。经营规模达到30亩以上的农户,对农业机械、新品种、新技术和社会化服务的使用率会明显提高,可降低直接生产成本和间接生产成本,减少农民生产支出;可全面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资源配置效应和农业科技进步效应明显,有利于提高单产。比如规模经营的水稻亩均机耕作业费可降低25-30元,亩均节药30%以上,单产普遍要高出50公斤左右。
因此,应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一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动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有农业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341万户、合作社129万个,龙头企业12万多家。可通过创新发展经营主体的联合、合作和产业化等提高其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全产业链服务、成本分摊,有效降低成本;二是以农地制度创新引导土地股份合作制,通过农地入股分红等节约租金成本;三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如采取贷款贴息、风险补偿、融资增信、创投基金、农业保险等方式,降低融资成本。
要加强对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管理服务,真正让农业规模经营成果惠及广大农民。
2 发展农业科技,降低多元成本
农业发展面临的许多瓶颈性问题,都可以在科技进步中找到破解的“钥匙”。
农业科技进步可提高农业生产率。新兴的“3R”技术从节水、节地、节肥、节料、节能等多方面入手,可减少农业生产资料投入、降低物化成本。精准施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可在不减少产量的情况下,使化肥使用量减少20%-30%、总成本降低15%-20%.
农业机械化可降低劳动力成本。大宗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是导致劳动成本过高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为我国农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驱动力,大幅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我国2014年农业劳动生产率是2000年的6倍多。
因此,须重视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要加强农业机械化与农机装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新时期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体系,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全面机械化,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同时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农业科技素养。
3 创新经营体系,降低交易成本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产业融合水平还不高,农业产业之间互联互通性还不强,多样化的农业分工经营难以出现,推高了经营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
因此,要着力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大农业产业融合,以节约运营成本。应通过农业组织化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和发育农业服务市场,诱导代耕、代种、代管、代营的纵向分工与服务外包,扩展农业的分工经济性,同时拓宽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有效降低农业经营组织的运营成本。而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融合能够引发产业功能、形态、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的重大变化,提升农业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实现交易成本降低。比如我国农产品每年产后损失3000亿元,农产品副产物和加工副产物60%以上没有得到循环利用、高值利用和梯次利用,农产品加工业的融合发展大有可为。
具体说来,要坚持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工作路径,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链条,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建设,支持合作社发展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要完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发展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产业集聚,减少交易主体的搜寻成本;要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方式,广泛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降低交易中的信息成本;要整合、延伸农业产业链,通过签订长期合作合同等降低议价成本、决策成本、监督成本。
4 推进绿色发展,降低污染成本
过去,我国农业生产属于粗放型增长模式,对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压力。据相关部门数据,我国每公顷耕地化肥使用量高达397.5公斤,单位面积的农药施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全国中重度污染耕地已达5000万亩,人均耕地和淡水资源面临城镇化、工业化污染的威胁。
因此,我国农业须努力实现绿色发展。要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实施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完善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要发展集约农业。按照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要求,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施肥,全面推广减药、控水等一体化技术,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工程;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要管控好工业和城市污染转移排放,降低外源性污染流入农业。
5 建设农村公共财政,依托财政“挤出效应”降低农户投入成本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投资降低的效果。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相对落后,农户自身投入居高不下,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短板。事实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有利于新增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还有利于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加工业物流园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等建设,则可以产生聚集经济。
因此,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要整合建设资金,创新投融资机制,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为农户提供更多公共物品,产生财政“挤出效应”,从而节约农户生产成本;要健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为面向基层推广农技的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机构提供精准支持;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规模化经营主体增加生产性投入。


上一篇:盛大旅游

下一篇:云南商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