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毛会师各兵力多少
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王尔琢任参谋长,辖3个师,朱德、毛泽东、陈毅分任第10、第11、第12师师长,共1万余人。不久取消师的建制,编为6个团。5月下旬,第30、第33团返回湘南开展游击战争,在井冈山的部队为第28团(由南昌起义军余部组成)、第29团(由湘南宜章农民军组成)、第31团(由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组成)、第32团(由袁文才、王佐部队组成),共6000余人。
其中会师之时朱德部下有,共8000余人。占绝大部分!
井冈山会师是哪一年
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了井冈山,创建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分队伍,来到了湘南地区。在中共湘南特委和当地农军的组织领导和配合下,发动了湘南武装起义。3月,在永兴成立了湘南苏维埃政府。3月底,由于湘、桂、粤军的三路“协剿”,起义农军难以在湘南立足。为保存革命力量,除留一部分武装继续坚持斗争外,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部队和农军向湘赣边界的井冈山转移。3月下旬,毛泽东率部队在汝城一带击溃了尾追湘南起义的敌军,4月在酃县的十都与朱德见面。在毛泽东率部的掩护下,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于4月中旬抵达江西省宁冈县的碧市,与毛泽东统率的井冈山部队胜利会师,这就是有名的井冈山会师。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为政治部主任。开始编两个师,一个教导大队,旋即取消师部,改为6个团由军部直接领导。全军万余人,枪两千余支。接着在宁冈召开了中共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会上选举产生了第四军军委,毛泽东任书记。5月4日,在砻市广场举行会师大会,正式宣布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建立(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井冈山会师,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对巩固扩大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朱毛各带领多少人在井冈山会师
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王尔琢任参谋长,辖3个师,朱德、毛泽东、陈毅分任第10、第11、第12师师长,共1万余人。不久取消师的建制,编为6个团。5月下旬,第30、第33团返回湘南开展游击战争,在井冈山的部队为第28团(由南昌起义军余部组成)、第29团(由湘南宜章农民军组成)、第31团(由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组成)、第32团(由袁文才、王佐部队组成),共6000余人。
其中会师之时朱德部下有,共8000余人。占绝大部分!
应该怎样对待历史?
通常人们认为,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只能说明过去,所以没有必要纠缠于历史,把历史问题看得太严重了。这十分不妥。
历史所载都是旧东西,但怎样记载、怎样看待旧问题,却反映着当代人们的思想与立场。不同的人,将运用不同的手段,选取不同的题材去述说历史、编写历史。历史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活动,也影响着我们对历史的看法。同时,必须正视,正如那位影响深远的意大利史学家、哲学家克罗齐所言:“只有现实生活中的兴趣才能使人类研究过去的事实”(转引自《人心中的历史》第143页)。所以,他指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有三层含义:“一、研究历史总是现实现刻的思想活动;二、历史研究是由现时的兴趣引起的;三、历史是按现时的兴趣来思考和理解的”(见《人心中的历史》第144页)。既然如此,就不难认识问题的严重性了。
我们是从历史中走来。历史影响着我们,也在某种程度上支配着我们。当前,为什么日本国内会从上至下刮起一股历史的“翻案风”呢?为什么政府同意修改历史教科书、公然同意篡改历史呢?为什么极右势力疯狂叫嚣,要为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鸣不平呢?为什么不少人热衷于参拜,热衷于“战败日”的祭鬼活动呢?说穿了,他们不只想改写历史,立足点是要改变现实。怎样对待历史,将决定其未来的走向。弄得不好,历史将在现实中重演,日本很有可能走上历史的老路。这并非危言耸听。
应当承认:很多日本人参与以上活动是出于无知,出于凑热闹,出于认识不清,甚至是怀有善良的意愿,或是仅仅出于对亲人的缅怀。这次日本政府为了体现善意,花费巨资邀请千名中国学生去日参观,从青少年一代抓起,以改善日中关系,这也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必须指出:若没有正确的历史观,日本政府的所作所为仍将误导国民,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中日关系,改变日本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对历史认识的不一致,只能导致人们现实活动的不一致,并很可能促使矛盾向对立和冲突的方向发展。
作为国家政府,应当想方设法凝聚人心、保护积极因素、振奋民族精神、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然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历史观上去做,才站得住脚,才是对的,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日本人有许多优点和长处。这些优点和长处,值得他国人民、当然包括中国人民去学习和借鉴。一个弹丸之地的岛国,为什么能在二战中发挥出那么巨大的威力与能量?为什么在历史上能外拒强敌入侵,并在近代多次打败中国甚至打败俄国等大国?为什么二战之后不长时间,就能在一座废墟之上创造出经济奇迹?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于日本人的优点与长处。但是,日本人最突出的短处是:讲团结而忽视理智,顽强奋斗有余但容易走上极端。从而使得日本人成于斯亦困于斯,命乖运蹇。
其实,不管对一个人,一个集团,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来说,最重要的一点,不是别的,而是要有理智。而有无理智的第一要素,不是聪明与否,而是懂不懂事。所谓懂事,就是要明辨是非曲直,能以变应变。笔者看过不少日本小说和电视剧,发现一个问题,不少日本人就显得不够懂事。只要是上级说的,就盲目服从、不折不扣地照办;只要对集体有利,就不管是否正确、是否合乎情理,去坚决维护;只要自己认定了目标,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全力以赴而奋斗;甚至于只听亲友等“圈内人”的意见,对外一概排斥,管它是黑是白,有理无理……这怎么行呢?即使有时应该这样,但效果值得怀疑。中国人为人处事的特点是注重讲理,以理服人。古人就强调,将在外君令有所不从。即使是上级的指示,若有不当之处,也应善意指出;当时应该服从,但事后应该提出。这样的话,效率可能差些,但效果可能好些。更重要的是,如此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促使人人具有理智,按理智行事,防止犯大的错误,避免走向错误的深渊。
联想到日方的那些做法,人们不得不认真思考:那是在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吗?那是理智的做法还是在一意孤行?对历史都敢肆意捏造,那怎能培育正确的民族意识?在此情况下,日本政府想凝聚人心,振奋民族精神,其结果怎能防止再次形成一种令人生畏的邪恶力量?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历史是一门展示当代人们所想、所做、所求的心理活动的学问,也是一门揭示人们将会做什么、怎样做的行为科学的学问。
日本人必须明白:理智比什么都重要,唯有理智地对待历史,才能理智地对待现实;唯有推崇理智,才能完善国民的个性,避免由顽强转向顽固,再转向野蛮;唯有弘扬理智,正视历史,才能宽慰周边国家,并使世界人民放心。
各人都有各人心中的历史。但谁的认识正确,这不能由各人自己去决定。真理只有一个,事实胜于雄辩。大家都接受真理,直面事实,才能统一认识,避免矛盾的对立与冲突,营造出宽松和谐的现实。所以,强调要正确地认识历史、对待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实、对待现实,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未来、把握未来。
人类已进入一个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时代,一切都在改变。经济利益只应也只能用经济办法去获取,争夺世界霸权或区域霸权将被世界人民反对。是坚决跳出“老一套”的时候了,是改变传统思维、实行政策转型的时候了!
有人说,历史是一门科学,有些牵强。然而,不能不说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历史不是陈年旧事的简单堆砌,时间相连的重大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甚至是因果关系。历史规律不像自然规律那样清晰而反复地出现,但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人性不断完善与提升的历史。事实上,历史过程充满了辩证法,受到对立统一规律的支配。因为已有两次世界大战的恶性事件,不少人据此认为人性的发展是个变数,难以预测。然而,那是辩证法在起作用:有了两次大战的沉痛教训,物极必反,矛盾转化,才为人性的完善与提升打造起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充要条件。人性的完善与提升,最终将促使人类脱离野蛮,促使人民的意志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人民创造了历史,最终将是历史的主人。历史的进程充满了偶然性,由此为各种各样的精英人物大显身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是,历史的进程最终要受必然性的支配,这种必然性,就是人民的意志,人民的力量。当然要注意,这里的人民,非指某团体或某民族,而是指全人类。唯有重视世界人心的走向,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唯有崇尚理智,才能深刻而清晰地洞察此点,从而在国际舞台上演出有声有色的话剧。
中国历史上记录历史的人叫什么官
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统称史官。各朝对史官的称谓与分类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类记录类和编纂类两者。史官刚刚出现的时候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很长时间,这两者是不大分别的,后来演化出专门负责记录的起居注史官和史馆史官,前者随侍皇帝左右,记录皇帝的言行与政务得失,皇帝不能阅读这些记录内容,后者专门编纂前代王朝的官方历史。
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和地点
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开始的地点:江西省瑞金、古城等地。1934年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第1、第3、第5、第8、第9军团及中央、军委直属队共8.6万余人,从江西省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战略转移,准备到湘西地区同红2、红6军团会合。扩展资料:长征的基本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
列举红军长征途中两次会师时间及地点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保安县吴起镇,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完成长征。中央红军历时1年多,完成了从湘赣边界到陕北的战略转移。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即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完成。
腊子口是红军长征过程中经过的一道天险。它位于四川北部,是岷山山脉的一个重要隘口,也是川北通向甘南的门户。
若楼主问三大红军主力会师地点,应是会宁;若问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地点则为吴起镇。
润之在井冈山遇见谁?
1928年4月中旬,毛泽东和朱德在湖南酃县(今炎陵县)第一次会面。从此,两位伟人开始了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史上长达半个世纪的亲密合作,谱写了一曲无产阶级革命友谊的壮丽赞歌。
互派代表联络1927年10月上旬,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从浏阳文家市出发,沿着湘赣小道向湖南酃县挺进。10月4日在宁冈古城会议上,毛泽东决定在茅坪建立留守处,安排伤病员,同时也与袁文才见了面。
10月12日,部队到达酃县十都,毛泽东刚在万寿宫住下来,就请来了何长工。第二天,何长工化装成一个逃兵,乘船由洣水进入湘江,不几天到了省会长沙。首先找到了裕民纱厂党支部书记欧阳协,并通过他找到了湖南省委,省委负责同志听完汇报后,告诉何长工,可以将汇报转告湘南特委,并告诉他南昌起义部队到了赣南、粤北一带,还拿出50块银洋给何长工作路费。
于是何长工绕道武汉、上海,于12月上旬到达广州,正遇上广州起义失败,何长工没有打听到任何消息,准备启程返回井冈山。无奈广州至韶关的火车不通,只得在旅馆继续住下来。12月中旬,火车终于通了,何长工立即搭车来到韶关。
在韶关的旅社,何长工无意间听到入住的国民党军官说起朱德所部的下落,于是又匆匆上路,赶到离韶关40多华里的梨埠头,终于见到了朱德,把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的情况和毛泽东派他来寻觅南昌起义部队的经过作了详细汇报。朱德听后十分高兴地说:“我们从南昌撤出来,跑了几个月,都没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我们很想去找毛泽东同志。前不久,我在江西信丰见到赣南特委派来的同志,才打听到你们的下落,并派毛泽覃到井冈山找毛泽东同志和他的部队。”两天之后,何长工准备返回井冈山,临别时,朱德送给他30块银洋和一份给曲江县委的介绍信。
与此同时,由张子清、伍中豪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团第三营在遂川大汾遭敌袭击,也转战来到了赣南。陈毅闻讯后,化装成农民前往联系。而受朱德委派的毛泽覃化装成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副官的身份,由郴州、永兴、安仁经茶陵、酃县去找毛泽东部,途经茶陵与宁冈交界的坑口时,碰到了袁文才的部队。袁文才、陈伯钧等得知他是朱德部派去井冈山进行联系的同志,当即派人把毛泽覃护送到井冈山。11月中旬,毛泽覃到达大井,见到哥哥,详细汇报了朱德部队的情况。
毛泽东率部策应
1928年3月上旬,湘南特委派代表周鲁到达宁冈,要求将工农革命军开赴湘南,策应湘南暴动。3月18日,毛泽东率部到达酃县中村,随即派毛泽覃率特务连前往耒阳,与朱德部队进行联系。毛泽东在中村待机期间,给部队上政治课,发动群众开展插牌分田。
3月下旬,毛泽东接到湘南起义失败、朱德率部向井冈山转移的消息,随即分兵两路,前往湘南接应。一路以第二团为右翼,由何长工、袁文才率领向郴州方向挺进,阻击尾追湘南起义部队的湘敌。一路以第一团为左翼,由毛泽东率领,向桂东、汝城方向前进,阻截由粤北前来“会剿”的敌人,掩护湘南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转移。
何长工、袁文才率第二团挺进资兴,会合了邓允庭带领的郴县农军第七师两个团。为了阻击北犯的粤敌,在何长工统一指挥下南进到滁口,击溃敌军一个团又一个营,随后北撤,在资兴城郊会合了陈毅率领的数千农军,决定一起东撤。
毛泽东率第一团在汝城与桂东交界的寒岭界首先击溃汝城何其朗的“宣抚团”,接着又在汝城银岭脚、鸭屎片一带将何其朗部大部分歼灭,并占领了汝城县城,随后又在县城附近击溃了由粤北扑向湘南起义部队的胡凤璋所部第一路游击师,在资兴龙溪洞与萧克率领的宜章独立营会合后,于4月16日回到酃县城。
毛泽东在酃县洣泉书院住下不久,接到当地干部报告:追击朱德部队的湘敌吴尚第八军张敬兮团和罗定带领的“攸茶挨户团”正向酃县县城窜来。毛泽东立即召集干部会议,部署城西接龙桥战斗。
次日中午,敌人在火力配合下,蜂拥而来。我军全体指战员按预定方案,分两路抢占湘山寺和龙王庙、咯嘛形两个制高点。敌人多次进攻,都无法奏效,只得狼狈退了回去。到下午4时,张敬兮亲自向我军高地发动第十一次进攻。正打得难分难解之时,猛听得敌后枪声骤起。原来,九连连长王良、党代表罗荣桓接到张子清命令,率部插向敌后,将敌人打了个措手不及。战斗至黄昏时刻结束,敌人逃往茶陵,毛泽东也立即率部队撤出酃县城,转移到坂溪宿营,18日经石洲、十都回到宁冈。
两军胜利会师
在工农革命军的掩护下,湘南起义部队迅速转移。第一师由朱德率领,经耒阳、安仁、茶陵,很快到达酃县沔渡。宜章三师、郴县七师在陈毅率领下,从郴州向资兴、桂东方向挺进,在资兴城郊与何长工、袁文才率领的第二团汇合,然后经桂东和酃县的中村、水口到达沔渡,与朱德的主力部队会合。
毛泽东回到宁冈后,就听到朱德、陈毅两部已到达酃县沔渡的消息,心里非常高兴。第二天一早,他便迫不及待地率领第一团三营一连赶往沔渡。在沔水河畔的张家祠大门口,毛泽东见到了正在迎候的朱德、陈毅、王尔琢等人。
饭后稍作休息,两位领导人首先各自回顾了起义队伍的近况。毛泽东着重介绍了井冈山地区及周围的地理、政治、经济与社会状况、党组织情况、群众基础以及半年来武装割据的基本经验。然后,共同具体商定了两支队伍会合整编后部队的番号、建制、干部人事安排等问题,决定部队番号定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陈毅任士兵委员会(后改为政治部)主任。根据现有兵力,下设三个师,九个团。
随后,两军领导人就建立根据地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讨论,他们总结了部队过去的经验教训后,一致认为必须建立以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以此为基础向四周发展,并决定将建立发展根据地的任务作为两军会师后的唯一工作。
晚上,两支部队在沔渡举行了联欢会。会上,毛泽东、朱德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为了做好两军会师的准备工作,翌日早饭后,毛泽东先期返回宁冈,召开了团营以上干部和袁文才、王佐以及宁冈县委负责同志联席会议,通报了同朱德会见与两军合并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有关情况。同时,一方面部署动员群众为迎接朱德部队做好宿营安排,另一方面部署做好会师大会的准备工作,除井冈山各哨口留下一定兵力坚守岗位外,其余分驻各地的部队按新建制开赴宁冈砻市。与此同时,朱德也在沔渡对部队进行了动员,强调两军正式合编后要严格遵守纪律,搞好团结和军民关系。然后,按预定时间于4月下旬向宁冈集中。
由于毛泽东回宁冈的准备工作如期完成,朱德部队一到,便受到了当地军民的热烈欢迎。5月4日,在宁冈砻市由陈毅主持召开了两军胜利会师和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成立大会。朱德、毛泽东先后在会上发表了演讲,正式宣布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新建制和领导人名单。全场欢呼雀跃,鼓号声、掌声与鞭炮声响成一片,庆祝两军胜利会师。大会在“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工农革命军万岁”的口号声中达到高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全盛时期也从此开始了。
“朱毛会师 ”有几次?
历史上“朱毛会师”有两次。一、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28日(三月初九),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事件经过: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1928年2月新城战斗胜利后,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根据地初步形成。毛泽东派何长工到湘南、粤北去寻找朱德所率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陈毅在江西、福建、广东边境坚持斗争,听说毛泽东已经在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便派毛泽覃前去联系。几经周折,两支革命武装终于取得了联系。1928年4月28日,在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的掩护和接应下,朱德、陈毅所率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暴动农军,安全地转移到达井冈山,在宁冈砻市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1928年5月4日,根据湘南特委决定,将朱毛两部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6月4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改称为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政治部主任陈毅。历史意义:井冈山会师极大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保存了一大批坚定的红军政治干部和军事干部,聚集了湘赣边界武装力量的精华,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坚定了边界党和群众建立和发展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信心和决心,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伟大意义。壮大了武装力量;保存、培养和锻炼了红军事干部以及开创了革命根据地的崭新局面。二、会宁会师。1935年8月,长征途中的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混编共同北上,红四方面军主力和红军总司令部为左路军,由朱德与张国焘、刘伯承、徐向前等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为右路军,由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等率领。1936年10月22日,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与朱德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事情经过:会宁素有“陇秦锁钥”之称,是 陇东军事重镇和交通枢纽,兵家必争之地。1936年9月,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部兼程北上,企图在会宁一带切断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道路。中央命令红四方面军阻止胡宗南部,但张国焘心生胆怯,不执行北上命令,而要西渡黄河夺取宁夏。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等人则主张,立即北上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合,共同打击敌人。这一主张获得多数支持并形成决议。 然而张国焘于9月20日赶到前线,情绪激动,示以眼泪,使得前线指挥员重新调整部署,准备西进。对此中央多次复电不同意,加之西进先头部队了解到,黄河对岸已进入大雪封山季节,气候寒冷,道路难行。张国焘没有办法,被迫下令北上会合中央红军。1936年7月1日,红二、红四方面军在西康甘孜会师。10月9日,红一、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1] 。10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纵横十一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红四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零七个月,途经四省,行程近万里。红二方面军长征历时十一个月,途经八省,行程一万 六千多里。历史意义: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从此,开始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长征,它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坚定无畏的丰碑,它永远是铭记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精神的地球上的红飘带。
著名的朱毛会师发生在几几年
著名的朱毛会师发生在1928年。1928年4月28日(三月初九)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原宁冈县龙市镇)胜利会师,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1928年5月4日,根据湘南特委决定,将朱毛两部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6月4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改称为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政治部主任陈毅。1928年5月4日,井冈山召开了庆祝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同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暴动部队胜利会师暨红4军成立大会。红4军以朱德为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下辖3个师8个团,兵数达5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