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主要讲的是什么
反映的是一九四二年的一场灾难,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此时河南大旱,千百万民众离乡背井,外出逃荒。影片尝试从国民政府、国际记者和宗教人士以及普通灾民等四个不同的视角诠释这场灾难:国民政府方面,与高层彬彬有礼却冰冷虚伪的外交辞令相比,影片中国军军官的那句“国家贫弱,只有甩包袱,才能顾全大局”的哀叹或许更能解释当局的抉择与灾区的人民悲惨命运;
国际记者和宗教人士都从人道主义出发,试图用自己的方式解救灾民,只可惜他们的力量和方法远远不足以解救饱受战乱、灾荒蹂躏的灾民;民众方面,无论是老东家一家所代表的中小地主,还是瞎鹿、栓柱所代表的贫农,在这场灾难中都无力保护自己的财产、尊严甚至生命。
1942剧情介绍
《一九四二》剧情简介:一九四二年,因为一场旱灾,河南发生了饥荒。老东家叫范殿元,大灾之年,战争逼近,他赶着马车,马车上拉着粮食,粮食上坐着他一家人,也加入往陕西逃荒的人流。三个月后,到了潼关,车没了,马没了,车上的人也没了。这时老东家特别纠结,他带着一家人出来逃荒是为了让人活下来,可是到了陕西,自己的亲人全死了。于是他决定不逃荒了,开始逆着逃荒的人流往回走。老东家此时没想活着,就想死得离家近些。老东家转过山坡,碰到一个同样失去亲人的小姑娘正爬在死去的爹的身上哭。老东家上去劝小姑娘别哭了,小姑娘对老东家说她并不是哭她爹死,而是她认识的人都死了,剩下的人她都不认识了。一句话让老东家百感交集,老东家要小姑娘叫自己一声爷。小姑娘仰起脸,喊了一声“爷”。于是,老东家拉起小姑娘的手,往山坡下走去。漫山遍野,开满了桃花。扩展资料:一、影片介绍《一九四二》是由华谊兄弟公司和重庆电影集团联合出品的一部剧情片。该片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由冯小刚执导,张国立、陈道明、李雪健、张涵予等主演。影片于2011年10月19日正式开机,2012年11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该片以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万民众离乡背井、外出逃荒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分两条线索展开叙述:一条是逃荒路上的民众,主要以老东家范殿元和佃户瞎鹿两个家庭为核心;另一条是国民党政府,他们的冷漠和腐败、他们对人民的蔑视推动和加深了这场灾难。2013年,该片获得了第3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两岸华语电影、第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影片等奖项。二、角色介绍(一) 范殿元(张国立 饰)他原本是河南延津的一个地主,家境殷实、儿女双全。因为灾民“吃大户”,他的万贯家财付之一炬,儿子也被杀。从此他带着老婆、女儿、儿媳妇以及长工栓柱离乡背井。一开始他以为只是短暂的躲灾,路上还不忘救济其他人。但随着逃荒日久,妻死子离的现实让他万念俱灰,最终他孤身一人逆着逃荒人群,向家的方向走去。(二 )蒋介石(陈道明 饰)抗战时期的中国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主席 、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他带领政府、军队和整个中国在灾难深重的1942年艰难前行。对外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对内,他一方面评估豫北会战,不断调整策略,另一方面号召富商给河南大饥荒的灾民捐款。(三)李培基(李雪健 饰)1942年1月,他临危受命成为中华民国河南省政府,面对受灾的河南人,他痛心疾首,面对官场的各种弊端,他深感无力,甚至只能屈从于潜规则。(四)安西满(张涵予 饰)他是一名传教牧师 。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他觉得时机到了,他希望能像当年的摩西带领犹太人逃出埃及那样帮助着灾民逃离苦难。他每天就骑着自行车游走在乡间,苦口婆心的为灾民灌输宗教信仰,牺牲甚为珍贵的粮食只为了能给死去的灾民做超度。(五)老马(范伟 饰)老马是一个厨子,在逃荒路上他的命运转折很大 。这个与炉灶为伍的伙夫,经历了从伙夫到法庭庭长,再到与人贩勾结,再到成为日军俘虏的人生起落。 (六) 瞎鹿(冯远征 饰)他是范殿元的佃户。他木讷迟钝却又在生计上处处算计,为的是养活上有病娘、下有儿女的一大家人 。自幼喜爱木工活的他,拉得一手好胡琴,也正因为这音乐上的共同爱好,与传教士安西满结为了生死之交。(七)花枝(徐帆 饰)花枝是瞎鹿的妻子,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坚强、现实,把孩子看得比任何人任何事都重要。在逃荒的路途中,她凭借自己护犊的本能一路为自己和孩子的生存而不惜一切代价地坚持。(八)白修德(阿德里安·布洛迪 饰)他是美国《时代周刊》驻重庆的战地记者,来中国原本是为了采写独家新闻,但随着不断深入河南灾区腹地,所见所闻深受震撼,他决心要把真实情况告诉中国政府,为此不惜以身犯险。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一九四二》
《一九四二》电影结尾!
《一九四二》电影结局是在火车上拴柱的俩孩子都丢了,拴柱跳下火车去找孩子结果被日本人抓了,因为不想当劳工也不愿意把手里的木风车给日本人而被杀。最后只剩下老东家一个人,老东家往回走,别人问他,是不是陕西那边也不能活,他说要死也要死在一个离家乡近的地方。遇到一个小女孩哭自己死去的妈妈,与小女孩说,你叫我一声爷,咱俩就认识了。小女孩叫一声爷,两人相依为命向会走。《一九四二》是由华谊兄弟公司和重庆电影集团联合出品的一部剧情片。该片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由冯小刚执导,张国立、陈道明、李雪健、张涵予等主演。影片于2011年10月19日正式开机,2012年11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一九四二》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链接:https://pan.baidu.com/s/1bgMjNh5ttaNZVVfScGo3mQ?pwd=jxqh 提取码:jxqh
看过一九四二的进。 瞎鹿(冯远征 饰) 是怎么死的?影片里没有表现,让观众猜吗?
瞎鹿和栓柱分头知去找驴,瞎鹿找到驴的时候发现已经被别人杀了,正在分食道上去理论和抢食的时候被对方击中后脑直接把他的头打进滚烫的煮着驴肉的大锅里被活活烧死了。《一九四二》该片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由冯小刚执导,张国立、陈道明、李雪健、张涵予等主演。影片于2011年10月19日正式开机,2012年11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该片以道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万民众离乡背井、外出逃荒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分两条线索展开叙述:一条是逃荒路回上的民众,主要以老东家范殿元和佃户瞎鹿两个家庭为核心。《一九四二》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ON6RRAh0-r6nLWZOwsfF8w?pwd=i414 提取码: i414
电影1942剧情介绍
一九四二年,因为一场旱灾,河南发生了饥荒。老东家叫范殿元,大灾之年,战争逼近,他赶着马车,马车上拉着粮食,粮食上坐着他一家人,也加入往陕西逃荒的人流。三个月后,到了潼关,车没了,马没了,车上的人也没了。这时老东家特别纠结,他带着一家人出来逃荒是为了让人活下来,可是到了陕西,自己的亲人全死了。于是他决定不逃荒了,开始逆着逃荒的人流往回走。老东家此时没想活着,就想死得离家近些。老东家转过山坡,碰到一个同样失去亲人的小姑娘正趴在死去的爹的身上哭。老东家上去劝小姑娘别哭了,小姑娘对老东家说她并不是哭她爹死,而是她认识的人都死了。剩下的人她都不认识了。一句话让老东家百感交集,老东家要小姑娘叫自己一声爷。小姑娘仰起脸,喊了一声“爷”。于是,老东家拉起小姑娘的手,往山坡下走去。漫山遍野,开满了桃花。扩展资料:创作背景《一九四二》取材于1942年发生于河南的大饥荒,讲述的是中国人民的苦难。1993年,冯小刚经王朔推荐看了刘震云的小说《温故1942》后,就萌发了将其拍成电影的愿望。此后刘震云一直不断的修改《一九四二》的剧本,甚至推翻重写。刘震云表示就创作来讲,剧本中的这些人物好像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自己对他们产生了感情。在创作的时候,刘震云把剧本落实到人物身上。他表示《一九四二》的主题是人,是千千万万最广大的人民,他们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九四二
电影《1942》这是一部怎样的影片?
《1942》故事开始于1942的旱灾,当时干燥,缺水。受害者逃离家园。同时,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事情: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的绝食抗议,宋美龄的美国之行。整个电影标题是与第一历史并列的事件,属于世界主要事件。人性的泯灭,欲望的坍塌——安满西牧师看见无尽死亡最终的信仰跌落,花枝为活下去和儿女的生命而抛弃贞洁与下限的悲哀,瞎鹿憨厚忠老极度饥饿却因一头驴而惨死在开水锅里的噩耗,星星为活下去用5升小米卖掉自己17岁的灵魂和肉体,拴柱失去星星对花枝孩子的承诺因为核桃风车的信仰终结在带血的馒头的军刀下,最终以为找到希望的老东家扒上驶向陕西的灾民火车,却因潼关的阻截失误捂死了他身边唯一活下来的亲人——刚出生的孙子。 没扒上火车的灾民依旧徒步向陕西迁徙,而唯一活下来的老东家却在到达陕西边境时又麻木的朝着折回河南的方向走去。灾民人问他“为什么往回走?到陕西也会死吗?”老东家继续双目无神的往前走:“会死!到哪都会死!我只是想死的离家近一点……”路边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跪在地上喊着已经饿死在路边的母亲:“娘,你醒醒呀!”老东家看着小姑娘。小姑娘说:“亲人都死了,活下来的没一个认识的。”老东家说:“是呀!我也是!都死了。妮儿,你叫我一声爷爷,我俩就算认识了……”小女孩含着眼泪叫了老东家一声:“爷爷”…… 故事在老东家牵着小女孩走在返回依旧饥荒加剧且浮尸遍野的荒路上结尾。在背影渐行渐远的画面中,敦厚的男中音陈述响起:“这个小女孩后来成了我的母亲,她不爱笑,从来不吃肉……”我想那是因为70年前,她在逃荒的路上,看到过“人吃人”人性泯灭的惨状。很多人对《一九四二》的首映的影评不太高,他们应该忘了所有的纪实片都只会纠人心弦,却不能揪人眼球。就像那些来看热闹的观众,在萤幕上带着血腥的黑色幽默中竟智商低下的发出爽朗的笑声。
《一九四二》是一部什么样的片子?
从1942到2012,70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长到这些在2012年走入电影院的年轻人,多半说不出1942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延津”的发音在唇齿间还显生涩,李培基、蒋鼎文、白修德的名字似曾耳闻,但毫无附着,“大灾荒”或“大饥荒”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约等于“三年自然灾害”,冯小刚到底要讲什么,是每个人走进影院前都会问的问题。但70年又短到就像发生在昨天,短到就像奶奶手上戴着出嫁时的金戒指,你依然可以触摸,它依然散发出古旧的黄色。短到,编剧刘震云以命拙笔写下的这个故事,不过就来自母亲的亲身经历,就像姥姥告诉我胡同顶头那户人家的故事一样,它是那么近,却又那么不可思议。天灾和战乱让一千万河南人在1942年走上了逃荒的道路。他们是去寻吃的,一个最原始、最基本、最无力违抗的需求,这个需求严重到农民要离开自己的土地,中国人放弃了自己的家乡,这是单纯面对战争都少有发生的事情。于是,这个故事围绕“饥饿”展开。饥饿的情绪贯穿了影片始终,你甚至觉得因为演员近乎苦行一般的挨饿表演,他们的创作也是饥饿的,无力绵软的台词,缓慢沉重的节奏,这个故事的讲述像是气若游丝的人无力起伏的呼吸一般,有些散,有些慢,有些薄。色调是饥饿的,一切都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阴霾,演员的神态是饥饿的,当你看到瘦骨嶙峋的李雪健坐在颧骨微凸的陈道明面前时,你发现饥饿的又岂止是千万灾民,在1942年,整个民族都是饥饿的。看完影片的人都会觉得这个片子的主角是张国立父子,着墨做多,故事最完整。张国立饰演的地主,是一个待人宽善的东家,会用自家的白面换下犯法的长工,会用一碗小米安慰被迫卖儿的乡亲,会在等待死亡的末路上扶起无依无靠的孤儿,为了她重新走下去。当小女儿为了换回五升粮食把自己“成功”卖到妓院时,父亲的脸上竟挤出了一丝笑容,而几天前当女儿将自己喜爱的小猫贡献出来时,父亲还曾为此留下过泪水。哭泣与微笑,猫与人,你会发现饥饿这种无从抗拒的恐怖,轻易间摧毁了一切约定俗成、乡约民规、伦理道德、礼义廉耻。张默饰演的拴柱是好样的,如果说饥饿摧毁了上述所说的全部的话,在栓柱身上起码还有一些顽强地存活了下来,比如爱。他为了找回丢失的孩子,忘记了随身携带的最要命的粮食,跳下西去的火车,几乎是主动放弃了求生的希望只为找回花枝托付他的孩子,他们的孩子。当日本兵抢夺了他留给孩子的玩具时,他孱弱的身体里爆发出男人,或者说人,生命最后的倔强和力量,将日本人手中的馒头打落在地,也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一九四二电影简介
《一九四二》电影剧情
由刘震云编剧、冯小刚导演的《温故一九四二》,片名更改为《一九四二》。反映的是一九四二年的一场灾难,
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此时河南大旱,千百万民众离乡背井,外出逃荒。影片以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逃荒路上的民众,主要以老东家和佃户两个家庭为核心,展现他们的挣扎和痛苦、希冀和愤怒;另一条是国民党政府对人民的蔑视加深了这场灾难,并最终导致了自己失败的命运。1993年,刘震云就把小说交到冯小刚手里。2000年,冯小刚与刘震云获华谊兄弟支持后重启该片,2002年,《温故一九四二》建组,2011年初,王朔再次提议,重启《温故一九四二》。阿德里安·布劳迪和蒂姆·罗宾斯即将加盟该片,为《一九四二》这部本土特征明显的电影,平添了特别招眼的国际范儿。[1]
一九四二年,因为一场旱灾,我的故乡河南,发生了吃的问题。与此同时,世界上还发生着这样一些事: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
老东家叫范殿元(张国立饰),大灾之年,战争逼近,为了躲灾,他赶着马车,马车上拉着粮食,粮食上坐着他一家人,也加入往陕西逃荒的人流。在躲灾过程中,突出了他从开始的充满希望,慢慢失望最后绝望的心理。三个月后,到了陕西潼关,车没了,马没了,粮食没了 ... 车上的人也没了。这时老东家特别纠结,他带一家人出来逃荒是为了让人活,为什么到了陕西,人全没了?于是他决定不逃荒了,开始逆着逃荒的人流往回走。人流中喊:“大哥,怎么往回走哇?往回走就是个死。”老东家:“没想活着,就想死得离家近些。” 转过山坡,碰到一个同样失去亲人的小姑娘,正爬在死去的娘身上哭。老东家上去劝小姑娘:“妮儿,别哭了,身子都凉了。”小姑娘说,她并不是哭她娘死,而是她认识的人都死了,剩下的人她都不认识了。一句话让老东家百感交集,老东家:“妮儿,叫我一声爷,咱爷俩就算认识了。”小姑娘仰起脸,喊了一声“爷”。老东家拉起小姑娘的手,往山坡下走去,漫山遍野,开满了桃花。
如何评价一九四二?导演想表达什么?
虽然网上很多人批判这部电影,但是本人是很喜欢这一部电影的。整部电影从演员的配置以及场景的布置导演都是很用心的,都是花了大功夫的。陈道明、李雪健、范伟,徐帆等等都是很强大的阵容。甚至包括电影的画面场景和部分戏份的场景爆破都力求逼真,范伟饰演的老马第一战区第九巡回法庭庭长在灾民逃荒的时候坐着手推小火车这样的微妙情节都展现出来。我看不到任何的敷衍。这是要给冯小刚点赞的。其次,从剧情上来讲。这一部电影的故事情节主要是两条。第一条就是老东家与灾民的冲突以及逃荒,老东家本来是一个地主,但是由于天灾,最后逃荒,结局是孤身一人,只希望死的离家近一些。第二条是国民党政府当面的故事线,从蒋介石到基层,没有什么人关心灾民的死活,都是一些贪官。两条故事情节很好的表达了影片内容。没有多余的情节,没有多余的故事,很简单明了。说完了对电影剧情的评价,接下来说一下导演想要表达的内容吧。这一部电影故事很简单,但是要表达的内容却很丰富。1.在生存问题面前,道德荡然无存。瞎鹿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孩子,最后只是因为一口吃的就出卖了自己的灵魂。哪里还谈什么信仰,什么道德。2.人性的寒冷,淡漠,贪婪。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对于灾情的态度,对于灾民的态度都体现了人性的寒冷与淡漠。剧中有一段剧情让我记忆尤深,当上级发放了粮食之后,政府的各个部门不是首先想到的灾民,而是想到的自己的利益。有这样的官员,国民党在怎能不垮台呢。讲真的,我在观看这一部电影的时候非常的震撼,不是来自于视觉上的震撼,而是来自于心灵上的震撼。我在这里只是单纯的说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在我看来是值得一看的。
如何评价电影《1942》?
难以言说的痛
文/梦里诗书
这是一部自已去年最关注的一部电影,也是一部自已一直想写的电影影评,前前后后在电影院一共看了三次,却总是不知如何下笔,这部电影个人感觉是新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客观全面的历史正剧,自已前前后后也查阅了很多书籍资料,一幕幕真实的历史展现在了我的面前,给我带来的是那难以言说的痛。
一九四二年,河南,旱灾,蝗灾,三百万人饿死。“在死三百万的同时,历史上还发生着这样一些事:宋美龄访美、甘地绝食、斯大林格勒血战、丘吉尔感冒。在动荡的战争岁月中,在全世界都在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斗争中,中国河南的饥荒事件,显得是那么的无足轻重,如果不是冯导的一部《一九四二》,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甚至连我这种从小就热爱历史的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件事,或许在过多年,它就如历史的尘埃,被我们轻轻的抹去了,而冯导却为我们揭开了这层面纱,一场大规模的饥荒,引发了一次惨绝人寰的大逃荒,影片的主角老东家,被迫逃荒,亲眼见证着儿子、儿媳、老伴等亲人的种种死状,最后老东家逆着逃荒的人流走去,收留了一个在路边痛哭的小女孩,这位女孩的后人出现了这个故事的讲述者,剧情并不复杂,中间为了沉痛的剧情不会让人感到过于压抑,还穿插着些许笑料,但《一九四二》还是一出冰冷彻骨的悲剧,西方元素的融入感觉没有处理好,显然在这么一出大逃荒的电影中加入宗教元素,感觉是那么的不合时宜,但《一九四二》的拍摄成片能在影院放映,实属不易,冯小刚确实是一位伟大的导演。 3场电影看下来,我眼中不曾流下泪水,但内心的痛,却是那么的深刻,其实这部电影还是大幅弱化了真实历史中的一幕又一幕,比如易子相食这类关于惨痛的事情在电影中就没有表现,不过即便如此,当我在电影院看到《一九四二》时,那种震撼还是如此的强烈,我难以想象的是,人的饥饿真的能使人如此疯狂。
仓廪实而知礼节,向朱自清那样不吃美国救济粮而饿死的人,万人无一,饭都没得吃,在那个年代,礼义廉耻,人伦纲常,民族大义,一切的一切在电影《一九四二》中都显得薄如蝉翼,活下去成为了人唯一的追求,而《一九四二》呈现了日本侵略军用军粮赈济灾民的史实,虽然只是简略的描写,但我在看到真实的史料中,河南大约有5万名中国军人是被当地百姓缴械而失去战斗力的,在国军与日军交战时,日军的伤员撤下来时有老乡们抢着抬担架,还有不少老乡亲自带路,帮着日军四处去追击那些走投无路的国军散兵,更有甚者,帮助日军成建制的解除国军武装,民族存亡的巨大危机就被一场饥饿压倒了,怎能不让人痛心呢?但电影还是侧重描写了日军的残暴,在民族主义和人道主义上可谓处理的恰到好处,既符合大的历史事实,也没有在立场上授人以柄。
一段封存遗忘的往事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大灾难中人性的泯灭,让我感到一部《一九四二》是那么的厚重,难以言说的痛楚充斥在我的心间,让我看到了那断沉痛而不能忘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