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值如何计算
误差值计算方法:(A-E)/(E/100)。A表示测量值,E表示正常值,1、比方你测的数值A为538,正常值应为505计算方式如下:(538-505)/(505/100)=百分之6.534(误差值)2、比方你测的数值A为482,正常值应为505计算方式如下:(482-505)/(505/100)=负百分之4.554(误差值)拓展资料1、误差是测量测得的量值减去参考量值。测得的量值简称测得值,,代表测量结果的量值。所谓参考量值,一般由量的真值或约定量值来表示。 对于测量而言,人们往往把一个量在被观测时,其本身所具有的真实大小认为是被测量的真值。2、实际上,它是一个理想的概念。因为只有“当某量被完善地确定并能排除所有测量上的缺陷时,通过测量所得到的量值”才是量的真值。从测量的角度来说,难以做到这一点,因此,一般说来,真值不可能确切获知。
测定结果
应用激光40Ar-39Ar法测定的结果如表8-1和表8-2所示。马山岩体和大山岩体中所测定的辉石、斜长石和石英的结果,都因矿物中有过剩氩存在,年龄偏大,不能应用。部分角闪石样品也因同样原因,结果未采用(在表8-1和表8-2未列出)。表8-1 激光39Ar-40Ar法测年结果(马山岩体)表注:带*号的样品采用脉冲激光熔样,其它样品采用连续激光点熔分析。表8-2 激光39Ar-40Ar法测定结果表(大山岩体)注:带*号的样品采用脉冲激光熔样,其它样品采用连续激光点熔分析。部分矿物样品进行了等时线年龄的计算,以期进行比较。马山岩体YS9511号样品中序号为2~8的黑云母七个点的平均年龄值为1661Ma±71Ma,相应的等时年龄值ti=1623Ma±67Ma,但线性关系不好。同一样品(YS9511)中的角闪石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了等时线年龄计算。第一组角闪石的等时线年龄计算如表8-3所示,其结果为2219.4Ma±30.4Ma。J=0.013053(1+1%)B(斜率)=185.5571±4.0067MSWD(平均标准偏差)=0.4609等时年龄=2219.4±30.4表8-3 角闪石等时线年龄计算表(1)注;表中序号同表8-1。第二组角闪石的等时线年龄为1859.8Ma±11.6Ma。样品YS9545中只测出一组角闪石定年数据,其等时线年龄数据如表8-4所示,等时线年龄为2198.7Ma±13.2Ma。J=0.013087(1+1%)B(斜率)=182.0941±0.4928MSWD(平均标准偏差)=0.0002等时年龄=2198.7±13.2表8-4 角闪石等时线年龄计算表(2)注:表中序号同表8-1。所测大山岩体YS9520样品中的黑云母有两组年龄,一组(一个样品)为1639.0Ma±13.5Ma,另一组两个样品的平均值为1818.5Ma±14.5Ma。测得YS9520号样品五个角闪石数据,其平均值为2203。等时线年龄计算列入表8-5。表8-5 YS9520样品中一组角闪石等时线年龄注:表中序号同表8-2。表8-6 马山岩体和大山岩体的年龄对比表J=0.013018(1+1%)B(斜率)=175.0121±5.7183MSWD(平均标准偏差)=0.6283等时年龄=2141.9±42.8根据表8-1至表8-5中所列数据,按马山岩体和大山岩体加以归类,然后按其年龄值的大小加以排列,形成表8-6。据该表,其年龄值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罗技g300s和g500s哪个好
一:G500S的包装采用了分段式设计,承载鼠标的主体是一个蓝色的三角形制皮。而G502的包装方式则是两层抽屉式的结构,外面的是纸皮,里面的是塑料盒,相对G500S包装可谓非常的小巧。
二:两个鼠标的配重对比。可以看到G500S带有16课砝码,6颗4.5G,6颗1.7G,可以配出更多的重量组合。而G502最多只能放入6个砝码,而且固定重量是每个砝码3.6G。但是G502由于从新设计了配重仓,所以G502虽然可调重量没G500S灵活,但是却加入了可调节鼠标重心的新功能
三:G502跟500S比,G502抛弃了传统的左右键一体式结构,而是采用了左右键分体式结构,并且在设计风格上,G502比G500S做了非常多的改变。更加YY了。而且各种快捷按键抛弃了传统的贴片式微动开关结构,采用了跟左右键相同的微动形式的机械微动开关。
四:从左侧看,G500S的拇指区域,使用是大颗粒的粗糙面料。(比起旧的G500,个人认为是手感下降了)而G502则是使用了类肤图层。从使用舒适感上讲,G502明显比G500S有了很大的提升。
而快捷键方面,G502左侧的拇指区域与G500S的快捷键数量保持了一致,同样为5颗。不过值得注意点 是G502不再使用贴片式微动,而是采用了传统的机械式微动。在按键手感上,G502要更胜一筹。不过由于G502的G shift键设计了再大拇指的顶端,手指比较长的人平时在使用的时候会非常容易触发到。本人手长19.5CM,在编排这段文字的过程中,已经误触3 4遍了。
五:如果要我给他们定个分的话,那G500S是4分,G502的话是4.5分。
如果不是G502有个坑爹的G shift设计的话,这将是一个非常完美的鼠标了。(由于笔者手长19.5cm所以在使用过程中,拇指会比较容易触控到这个快捷键。而左右键的向上空行程对于像我这种移动过程中没有抬鼠标习惯的人来说,这个缺点其实可以忽略不计)喜欢尝新的玩家们不妨一试吧。
而大哥G500S,凭借着其平衡的性能,出色手感,超级性价比(TB200多了已经)也非常适合想升级下装备的玩家们。(缺点就是左右键偏硬,外观比较难看-3-
用EDTA标定硝酸铅溶液,终点变色为什么不明显?
可能是金属指示剂的封闭,僵化现象
1. 封闭现象
(1) 概念 :当滴定到达计量点时,虽滴入足量的EDTA也不能从金属离子与指示剂配合物MIn中置换出指示剂而显示颜色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封闭现象.
(2) 产生原因:一是MIn较MY稳定,过量Y难以置换出In;二是MIn的颜色变化不可逆引起.
(3) 消除方法:由被滴金属离子本身引起的,可以采用返滴定法避免;由于其它金属离子引起的,需设法使这些金属离子不发生作用(掩蔽或分离)
2. 僵化现象
(1) 概念:如果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MIn形成胶体或沉淀,在用EDTA滴定到达计量点时,EDTA置换指示剂的作用缓慢,引起终点的拖长,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的僵化现象.
(2) 产生原因:MIn为胶体或沉淀 ,使MY计量点时,Y置换出In的缓慢.
(3) 消除方法:加入合适的有机溶剂;加热;接近终点时放慢滴定速度并剧烈振荡
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僵化现象、氧化现象
( 1 ) 封闭现象
某些金属离子与指示剂形成的络合物较其与 EDTA 的络合物更稳定。如果溶液中存在着这些金属离子,即使滴定已经到达计量点,甚至过量 EDTA 也不能夺取出 MIn 络合物中的金属离子而使游离的指示剂 In 释放出来,因而看不到滴定终点应有的颜色突变。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如果是被测离子导致的封闭,应选择更适宜的指示剂;如果是由共存的其它金属离子导致的封闭,则应采取适当的掩蔽剂掩蔽干扰离子的影响。
( 2 )僵化现象
有些指示剂或 MIn 络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或因 MIn 只稍逊于 MY 的稳定性,致使 EDTA 与 MIn 之间的置换反应速率缓慢,终点拖长或颜色变化很不敏锐。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的僵化现象。克服僵化现象的措施是选择更合适的指示剂或适当加热,提高络合物的溶解度并加快滴定终点时置换反应的速度。
( 3 ) 氧化变质现象
金属指示剂大多是分子中含有许多双键的有机染料,易被日光、空气和氧化剂所分解;有些指示剂在水溶液中不稳定,日久会因氧化或聚合而变质。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的氧化变质现象。克服氧化变质现象的措施一般有二种:一是加入适宜的还原剂防止其氧化,或加入三乙醇胺以防止其聚合;二是配成固溶体,即以 NaCl 为稀释剂,按质量比 1:100 配成固体混合物使用,这样减小氧化变质的速度,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
物理实验的方法有哪些
1 控制变量法:这个应该是最常见的实验方法。 例如,在“探究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等实验中都用到了该实验方法。2 类比法:例如,在学习电流时,为了更好地理解,与生活中熟悉的水流作类比。实验+推理法:有些理论只有在理想空间里才能通过实验得出,此时,我们可以在现实条件实验的基础上推导出来这些理论。 例如,在初二我们学过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知道,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必定会受到阻力作用,但是我们通过多次实验,可以推出这一结论。3 描述法:例如,在生活中是不存在光线的,我们为了更好地学习光,才引进了“光线”这一词。4 转换法:例如,我们在学习“声音是振动产生的”这一知识时,我们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摆动。使实验现象更为明显。5 模型法:我们在学习原子结构时,为了更好地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用太阳系模型代表原子结构。扩展资料:物理实验是初高中阶段物理课程中包含的相关实验,包括电学实验、力学实验、热学实验、光学实验等等,常用于验证物理学科的定理定律。实验物理是相对于理论物理而言,理论物理是从理论上探索自然界未知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理论物理的研究领域涉及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宇宙学等,几乎包括物理学所有分支的基本理论问题。而实验物理主要是从实验上来探索物质世界和自然规律。实验室使用守则1、为保护实验仪器和保持环境卫生,学生必须脱鞋进入实验室。2、实验室是全校师生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场所,学生进入实验室后要保持肃静,遵守纪律。3、做实验前,认真听教师讲解实验目的、步骤、仪器的性能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认真检查所需仪器设备是否完好齐全,如有缺损要及时向教师报告。4、实验时要遵守操作规程,按照实验步骤认真操作。5、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发生。6、爱护实验室仪器设备。7、实验完毕要认真清理仪器设备,关闭水源电源。性质1.真理性:物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反映出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2.和谐统一性:神秘的太空中天体的运动,在开普勒三定律的描绘下,显出多么的和谐有序。物理学上的几次大统一,也显示出美的感觉。牛顿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把天上和地上所有宏观物体统一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建立,又使电和磁实现了统一。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又把质量和能量建立了统一。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论把粒子性、波动性实现了统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又把时间、空间统一了。3.简洁性:物理规律的数学语言,体现了物理的简洁明快性。如:牛顿第二定律,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对称性:对称一般指物体形状的对称性,深层次的对称表现为事物发展变化或客观规律的对称性。如:物理学中各种晶体的空间点阵结构具有高度的对称性。竖直上抛运动、简谐运动、波动镜像对称、磁电对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称、正粒子和反粒子、正物质和反物质、正电和负电等。5.预测性:正确的物理理论,不仅能解释当时已发现的物理现象,更能预测当时无法探测到的物理现象。例如麦克斯韦电磁理论预测电磁波存在,卢瑟福预言中子的存在,菲涅尔的衍射理论预言圆盘衍射中央有泊松亮斑,狄拉克预言电子的存在。6.精巧性:物理实验具有精巧性,设计方法的巧妙,使得物理现象更加明显。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物理实验
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中学化学实验中用到的催化剂有:二氧化锰、硫酸、铁粉、氧化铝等。1、二氧化锰催化剂。如,①KClO3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②过氧化氢分解实验。2、硫酸催化剂。如,①乙烯的实验室制取实验;②硝基苯的制取实验;③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④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实验;⑤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⑥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实验。其中①-④的催化剂为浓硫酸,浓硫酸同时还作为脱水剂,⑤⑥的催化剂为稀硫酸,其中⑤也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3、铁催化剂。如溴苯的制取实验(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与铁反应后生成的溴化铁)。4、氧化铝催化剂。如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求采纳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复习提纲,
化学1知识点
专题一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有机化合物
混合物
物质 化合物
纯净物 无机化合物
非金属
单质
金属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可能是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3、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升(化合价)---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 得(电子)---还(氧化反应)------ 氧(还原剂)
单线桥 双线桥
2e- 失去2e-
-1 0 -1 0 0 -1
2 KBr + Cl2====Br2+2KCl 2 KBr + Cl2====Br2+2KCl
得到2e-
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 符号n 单位 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 约为6.02x1023
微粒与物质的量
公式:n= 例题P7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用M表示 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质量与物质的量
公式:n= 例题P7
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微粒的数目一定 固体液体主要决定②微粒的大小 气体主要决定③微粒间的距离
体积与物质的量
公式:n= 例题P10
标准状况下 ,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mol/l
公式:CB=
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步骤:1. 计算 m=c×v×M 2.称量 3. 溶解 4。转移 (洗涤2---3 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5.定容 6。摇匀7 装瓶贴签
物质的分散系
溶 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大小 10-7
胶体的本质特征
丁达儿现象:光亮的通路 区分溶液与胶体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蔗糖 酒精 SO2 CO2 NH3等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强酸HCl H2SO4 HNO3
强碱NaOH KOH Ba(OH)2
大多数的盐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弱酸HCl H2SO4 HNO3
弱碱NaOH KOH Ba(OH)2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水
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 粗盐的提纯
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
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与水的分离 仪器 蒸馏烧瓶 冷凝器
分液: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溴水 CCl4 分层 上层无色 下层橙红色 不用酒精萃取
焰色反应 铂丝用盐酸洗涤 然后在酒精灯燃烧至无色 再蘸取待测液
钠焰色:黄色 钾的焰色:紫色 (透过蓝色钴玻璃)
Cl-检验 :加硝酸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So42--检验: 加Ba(NO3)2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NH4+检验:加入NaOH加热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Fe3+检验:加入KSCN 出现红色溶液 Fe3++3SCN-==Fe(SCN)3
Al3+检验:加入NaOH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质子 Z
原子核
原子ZAX 中子 A
电子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同位数: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不同原子互称 11H 12H 13H
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化学物质
1.氯气物理性质: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的有毒气体。
2.化学性质:氯气具有强氧化性,
(1)能跟金属(如Na、Fe、等):2Na + Cl2== 2Na Cl 2Fe+3Cl2===2FeCL3
(2)和非金属(如H2)反应:H2 + Cl2==2HCl 燃烧的火焰是 苍白色的,瓶口有 白雾 产生。
(3)和水的反应:Cl2 + H2O==HCl+HClO次氯酸的性质:(弱酸性、不稳定性、强氧化性)氯水易见光分解方程式2HClO==2HCl+O2↑,保存在新制氯水含 、 、 、 、 、 、 ,
久置氯水主要成分为 。
(4)与碱的反应:2NaOH+Cl2=NaCl+NaClO+H2O (用于尾气处理)
漂白粉制取原理的反应方程式是 。漂白粉的成分是 有效成分是 。漂白粉发生作用的是 。
3.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MnO2 + 4HCl(浓)===MnCl2 + Cl2↑+2H2O; 发生装置:圆底烧瓶、分液漏斗等;
除杂:用饱和食盐水吸收HCl气体;用浓H2SO4吸收水;
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检验: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尾气处理: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盐酸。
4、溴、碘的提取 (1) 2KI + C12 ==2KCl + I2 (2) 2KI + Br2 = 2KBr+I2 (3) 2KBr + Cl2 ==2KCl+Br2
5、钠
(1)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热、电的良导体,质 软 、密度小、熔点低
(2)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及解释:①浮:(说明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小 ) ②熔:(说明钠的熔点 低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③游:(说明有气体 产生)④响:(说明有气体产生) ⑤红: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说明生成的溶液 碱性)。(3)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 , 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 +2OH-+H2↑。
(4)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 2Na+O2=点燃=Na2O2
(5)4Na+TiCl4== 4NaCl + Ti
(6)Na的用途①制取纳的重要化合物 ②作为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 ③冶炼Ti.铌锆钒等金属④钠光源
(7)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
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
化学式Na2CO3NaHCO3
俗名纯碱 苏打小苏打
颜色、状态
溶解性溶解度比碳酸钠小
热稳定性———2NaHCO3== Na2CO3 +H2O+CO2↑
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比Na2CO3剧烈NaHCO3+HCl==NaCl+H2O+CO2↑
与NaOH反应———NaHCO3+NaOH==Na CO3+H2O
相互转化
(8)除杂:Na2CO3固体(NaHCO3) 加热 Na2CO3溶液(NaHCO3) NaOH
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加热出现气体是碳酸氢钠 或着 加酸先出现气体的是碳酸氢钠先没气体后出现气体的是碳酸钠
6、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1)生成难溶物 (2)生成挥发性的物质(3)生成难电离物质
7、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1.写2.改(易溶易电离物质改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的物质,气体、单质、氧化物保留化学式)3.删4.查 (电荷守衡,原子个数守恒)
8、离子方程式的常见错误举例:
Cl2与水反应 H2O+Cl2==2H++Cl-+ClO- 碳酸钙溶于盐酸CO32-+2H+==CO2↑+H2O
铁与氯化铁反应 Fe+Fe3+==2Fe2+ 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 H++OH-==H2O
9、镁的提取与应用
镁的提取
(1)MgCl2+Ca(OH)2 ==Mg(OH)2↓+ Ca Cl2 (2)Mg(OH)2+2HCl== MgCl2+2H2O
(3)电解MgCl2 === Mg +Cl2↑
镁单质化学性质
3Mg + N2== Mg3N2 Mg + 2HCl== MgCl2+H2 2Mg + CO2== 2MgO+C
专题三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1.铝是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主要是以化合态存在,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
Al2O3两性氧化物
与硫酸反应Al2O3+3H2SO4==Al2(SO4)3+3H2O
与氢氧化钠Al2O3+2NaOH==2NaAlO2+H2O
离子方程式Al2O3+2OH-==2AlO2-+H2O
2.Al(OH)3两性氢氧化物
(1)Al(OH)3+3HCl==3AlCl3+3H2O Al(OH)3+NaOH==NaAlO2+2H2O
离子反应: Al(OH)3+OH-==AlO2-+2H2O
受热分解 2Al(OH)3== Al2O3+3H2O
(2)将NaOH滴加入AlCl3溶液中至过量现象:先有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实验室常用铝盐与足量氨水制取Al(OH)3
(3)明矾:十二水合硫酸铝钾[KAl(SO4)2•12H2O] 易溶于水,溶于水后显酸性,是因为Al3++3H2O==AL(OH)3+3H+ ,因此明矾常用作净水剂,是因为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而氢氧化铝具有 吸附性 吸收了水中悬浮物 而下沉 。
3.铝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固体,密度2.70g/cm3较强的韧性、延展性良好的导热导电性
(2)化学性质
铝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①与氧气反应
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坚固的氧化膜,所以铝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
4Al+3O2====2Al2O3
②铝与冷水不反应,与热水缓慢反应 2 Al2O3+6H2O=====2Al(OH)3↓
一般情况下。铝表面的氧化膜阻止了与水的反应
③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2Al+6HCl==2AlC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
常温下铝与浓硫酸浓硝酸钝化
④与强碱反应
2Al + 2 NaOH + 2H2O===2NaAlO2+3H2↑(唯一的一个)
⑤铝热反应
2Al+ Fe2O3===2 Fe + Al 2O3 焊接铁轨
实验室制取用氨水
转化关系 HCl AlCl3 NaOH Al(OH)3
Al2O3 电解 Al
NaOH 2NaAlO2
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铜的性质
1、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的紫红色金属密度8.92 g/cm3质软,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延展性
2、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
2Cu+O2===2CuO CuO+2HCl==H2O+CuCl2
2、Cu与强氧化性的酸反应
Cu+2H2SO4===CuSO4+SO2↑+H2O 3Cu+8HNO3==3Cu(NO3)2+2NO↑+4H2O 3Cu+2HNO3浓==Cu(NO3)2+2NO2↑+4H2O
3、与盐反应
Cu+2FeCl3==CuCl2+2FeCl2 Cu+2AgNO3==Cu(NO3)2+2Ag
(1)铁的物理性质
有金属光泽的银白色金属,质软\有良好的导电 导热性 延展性 能被磁铁吸引
(2)化学性质
①与氧气反应 3Fe+2O2==Fe3O4 ②与非金属反应2Fe+3Cl2==2FeCl3 Fe+S==FeS
③与水反应 3Fe+4H2O(g)== Fe3O4+4H2↑ ④与酸反应Fe+H2SO4== FeSO4+ H2↑
⑤与盐反应 Fe+CuSO4==FeSO4+Cu Fe+2HCl== FeCl2+ H2↑
Fe2O3与酸反应 Fe2O3+6HCl==2FeCl3+3H2O
Fe3+的检验:与KSCN反应出现血红色溶液
Fe3+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
Fe2+ Fe3+ Fe3+ Fe2+
氧化剂 还原剂
2FeCl2+Cl2==2FeCl3 2FeCl3 +Fe==3FeCl2 Cu+2FeCl3==CuCl2+2FeCl2
氢氧化铁制备: FeCl3 +3NaOH==Fe(OH)3+3NaCl 受热分解2Fe(OH)3== Fe2O3+3H2O
钢铁的腐蚀: 钢铁与周围物质接触发生反应而被侵蚀损耗
电化学腐蚀: 不纯金属接触电解质溶液产生微电流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表面覆盖保护层
铁及其物质的转化关系 HCl FeCl2
Fe Fe Cl2 金属防腐的方法 2.改变内部结构
Cl2 FeCl3
3. 电化学保护法
第三单元 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
SiO2化学性质 不活泼,耐高温耐腐蚀
①不与水酸(除HF)反应SiO2+4HF==SiF4↑+2H2O 玻璃不装HF酸
②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CaSiO3
③与碱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实验室装NaOH的试剂瓶用橡皮塞
硅元素在自然界以SiO2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知道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硅
物理性质:晶体硅呈现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良好的半导体
SiO2+2C==2CO↑+Si(粗硅) Si+2Cl2==SiCl4 SiCl4+2H2===Si+4HCl
专题四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SO2+H2O==H2SO3 可逆反应 H2SO3的不稳定性2H2SO3 +O2==2H2SO4
(2)还原性 2SO2+O2 2SO3
(3)漂白性:SO2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原理:与有色物质结合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该物质不稳定 (暂时性漂白) 氯水 永久性漂白 原理:HClO 具有强氧化性
3、酸雨:PH〈5.6 正常性雨水PH值大约为6 ,水中溶解有CO2
硫酸性酸雨的形成原因: SO2
来源:(主要)化石燃料及其产品的燃烧。(次要)含硫金属矿物的冶炼、硫酸生产产生的废气
防治:开发新能源,对含硫燃料进行脱硫处理,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常见的环境保护问题:酸雨:SO2 温室效应:CO2 光化学烟雾:NO2 臭氧层空洞:氯氟烃 白色垃圾:塑料垃圾 假酒:CH3OH 室内污染:甲醛 赤潮:含磷洗衣粉 CO 与NO 与血红蛋白结合 有毒 电池:重金属离子污染
二、硫酸的制备与性质
1、接触法制硫酸
原理:(1)硫磺(硫矿石)与氧气反应生成SO2 S+O2==SO2 或 4FeS2+11O2===2Fe2O3+8SO2
(2)SO2与氧气反应生成SO3 2SO2+O2 2SO3
(3)SO3转化为硫酸 SO3+H2O==H2SO4
2、硫酸的性质
浓硫酸的特性⑴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吸收附着在物质表面或内部的湿存水和结晶水的性能。是液体的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NH3
⑵脱水性:蔗糖的炭化 浓硫酸滴到皮肤上处理:先用抹布抹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3)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与铜反应:2H2SO4(浓)+Cu CuSO4+SO2↑+2H2O 被还原的硫酸占反应硫酸的1/2
与碳反应:C+2H2SO4(浓) SO2↑+ CO2↑+2H2O
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铝钝化
O2 O2 H2O NaOH
O2 BaCl2
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一、氮氧化合物的产生及转化
1、N2
N2 电子式 N2含有三键所以比较稳定
光化学烟雾 NO2
2、氮气的生产和使用
物理性质: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可做制冷剂
(1)与水反应
氨溶于水时,大部分氨分子和水形成一水合氨,NH3•H2O不稳定,受热分解为氨气和水
NH3+H2O NH3•H2O NH4++OH- NH3•H2 NH3↑+H2O
氨水有 分子:NH3 H2O NH3•H2O 离子:NH4+ OH- 少量H+
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液氨与氨水的区别:液氨 氨气的液体状态 纯净物 无移动OH-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氨水 氨气溶解于水 混合物
(2)氨可以与酸(硫酸,硝酸,盐酸)反应生成盐
NH3+HCl==NH4Cl (白烟) NH3+HNO3===NH4 NO3(白烟)
NH3+H+==NH4+
3、铵盐 铵盐易溶解于水
(1)受热易分解 NH4Cl NH3↑+HCl↑ NH4HCO3 NH3↑+H2O+CO2↑
(2)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
NH4Cl+NaOH NaCl+NH3↑+H2O 注意:铵态氮肥要避免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
4、硝酸的制备与性质 ★NH4+ 检验:加入NaOH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工业制取:(1)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NO
4NH3 + 5O2 4 NO+6 H2O
(2)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 2NO+O2=== 2NO2
(3)用水吸收NO2生成硝酸 3NO2 + H2O = 2HNO3+NO
性质:Cu + 4HNO3(浓)=== Cu(NO3)2+2NO2↑+2H2O 3Cu + 8HNO3(稀)==Cu(NO3)2+2NO↑+4H2O
C+ 4HNO3(浓)=== CO2↑+2NO2↑+2H2O
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铝钝化
化学2
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一单元核外电子排布
一、核外电子排布
1、元素:含有相同质子数同一类原子总称。 核素:含有一定数目质子与中子的原子
同位素:含有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
质量数: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 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 2 个);② 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 18 个电子;
③ 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 32 个电子;④ 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 2n2 个电子。
另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3、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P书2
4、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周期律是元素核外电子排布随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的必然结果
(1)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除1、2号元素外,最外层电子层上的电子重复出现1递增8的变化
(2)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 减小 ,如:Na Mg Al Si P S Cl;C N O F
(3)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最高正化合价从左到右逐渐增加,最低负价的绝对值逐渐减小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 ;最高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 8 。
(4)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从左到右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Na Mg Al Si P S Cl 金属性:Na>Mg>Al
金属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Cl>S>P>Si,
(5)①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 强,反之也如此。金属性:Na>Mg>Al,氢氧化物碱性强弱为NaOH > Mg(OH)2> Al(OH)3。
②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越 强 ,反之也如此。
非金属性:Si <P< S< Cl,H3PO4是 弱 酸,H2SO4是 强 酸, HClO4是最强酸;H3PO4 <H2SO4< HClO4;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氢化物越 稳定;氢化物的稳定性为SiH4<PH3<H2S<HCl
5、元素周期表 短周期 1、2、3
周期 长周期4、5、6
(1)结构 不完全周期7
主族 ⅠA~ⅦA
族 副族ⅠB~ⅦB
第Ⅷ族 8、9、10 0族 惰性气体
(2)周期序数 = 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 =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3)每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 减小;主要化合价从 +1~ +7(F、O无正价),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每一主族从上到下右,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6、化学键:物质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1)离子键:使带相反电荷的阴、阳离子结合的相互作用
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相成的化合物
离子键:活泼的金属 活泼的非金属
(2)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共价化合物: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合物
非极性键:相同的非金属元素之间 极性键 不同的非金属元素之间
7、电子式
(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H2 Cl2 N2 HCl H2O CO2 NH3 CH4 NaCl MgCl2 NaOH Na+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1)HCl : (2)NaCl:
8、碳最外层四个电子,一个碳原子可以形成四个共价键,可以构成C-C、C=C、C≡C
9、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的化合物互称
C4H10 CH3CH2CH2CH3 CH3CHCH3 异丁烷
正丁烷 CH3 CH3
C5H12 CH3CH2CH2 CH2 CH3 CH3CHCH2 CH2 CH3C CH3
戊烷 CH3 CH3
2-甲基丁烷 2,2-二甲基丙烷
专题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单元 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一、化学反应速率
1. 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 快慢 的物理量, 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其数学表达式可表示为 单位 moL/(L•s)
注意:各物质表示的速率比等于该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的计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反应物的性质(主要)
(2)外因 其他条件不变时
①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②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加压强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③浓度: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④催化剂:使用正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其他:反应接触面积的大小、固体反应物的颗粒大小、光照、超声波、电磁波、溶剂等对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等因素对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二、化学反应限度
1、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想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想逆反应方向进行。可逆反应有一定限度,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例如:Cl2+H2O HCl+HClO 2Fe3++2I- 2Fe2++I2
2、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在变化的状态
特征:
动:动态平衡 V正≠0, V逆≠0
等:V正=V逆
定: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不是相等,也不能某种比例)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移动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放热反应:化学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断开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2、吸热反应:化学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断开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当△H为“-”或者△H0时, 为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氧化钙与水
常见的放热反应:通常需要高温或者加热的反应(C+CO2-)、氢氧化钙与氯化铵晶体反应
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大小等于断裂开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与形成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之差。
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一、原电池
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原理:氧化还原反应
教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
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正极)
电极反应
锌--铜原电池
负极: Zn-2e==Zn2+
正极: 2H++2e=H2↑
总反应:Zn+2H+==Zn2++H2↑
氢氧燃烧电池优点:(1)能量转换效率高(2)洁净、无污染、噪音低、隐蔽性强(3)模块结构。适应不同功率要求灵活机动(4)比功率大,比能量高,对负载的适应性能好(5)可实现热、电、纯水、联产
二、电解池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例如电解CuCl2、电解水、电解食盐水、电解精炼铜
专题三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化学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 、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 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百度)基(百度)甲(百度)苯 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甘油、丙三醇 :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 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 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 蚁酸:甲酸 HCOOH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 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二、 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Fe2+——浅绿色 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 Fe3+——黄色 Fe (OH)3——红褐色沉淀 Fe (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 Fe (NH4)2(SO4)2——淡蓝绿色 Fe2O3——红棕色粉末 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 Cu2+——蓝色 CuO——黑色 Cu2O——红色 CuSO4(无水)—白色 CuSO4·5H2O——蓝色 Cu2 (OH)2CO3 —绿色 Cu(OH)2——蓝色 [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 、BaCO3 、Ag2CO3 、CaCO3 、AgCl 、 Mg (OH)2 、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 白色絮状沉淀 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 F2——淡黄绿色气体 Br2——深红棕色液体 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 KMnO4--——紫色 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 Ag3PO4—黄色沉淀 S—黄色固体 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 O3—淡蓝色气体 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 品红溶液——红色 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 NO2——红棕色气体 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三、 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HF腐蚀玻璃:4HF + SiO2 = SiF4 + 2H2O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H2——淡蓝色火焰 H2S——淡蓝色火焰
CO——蓝色火焰 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 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9.特征反应现象: 19.特征反应现象:
20.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22.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蓝色[Cu(OH)2] 黄色(AgI、Ag3PO4) 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四、 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 PH的变色范围
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
酚酞 <8.0无色 8.0——10.0浅红色 >10.0红色
石蕊 <5.1红色 5.1——8.0紫色 >8.0蓝色
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 >Ag+>Hg2+ >Cu2+ >Pb2+ >Fa2+ >Zn2+ >H+ >Al3+>Mg2+ >Na+ >Ca2+ >K+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 >I- >Br– >Cl- >OH- >含氧酸根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 3 CO32- + 2Al3+ + 3H2O = 2Al(OH)3↓ + 3CO2↑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2)配平。
例:电解KCl溶液:2KCl + 2H2O == H2↑+ Cl2↑+ 2KOH 配平:2KCl + 2H2O == H2↑+ Cl2↑+ 2KOH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 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写出二个半反应: Pb –2e- → PbSO4 PbO2 +2e- → PbSO4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 应为: 负极:Pb + SO42- -2e- = PbSO4
正极: PbO2 + 4H+ + SO42- +2e- = PbSO4 + 2H2O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
为: 阴极:PbSO4 +2e- = Pb + SO42- 阳极:PbSO4 + 2H2O -2e- = PbO2 + 4H+ + SO42-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 和估算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 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9、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 Si、SiC 、SiO2=和金刚石。 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 金刚石 > SiC > Si (因为原子半径:Si> C> O).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11、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 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2、氧化性:MnO4- >Cl2 >Br2 >Fe3+ >I2 >S=4(+4价的S) 例: I2 +SO2 + H2O = H2SO4 + 2HI
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 、NH3 、HF、CH3CH2OH 。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6、离子是否共存:(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2、Fe(SCN)3、Ag(NH3)+、[Cu(NH3)4]2+ 等];(5)是否发生双水解。
空心胶囊的各个规格的具体内容积分别是多少?
空心胶囊的各个规格的具体内容积:1、00#的容积是:0.95。2、0#的容积是:0.68。3、1#的容积是:0.50。4、2#的容积是:0.37 。5、3#的容积是:0.30。6、4#的容积是:0.21。扩展资料:1、空心胶囊的用途:用于盛装固体药物,隔离药味。2、空心胶囊的贮藏:密封,在阴凉干燥处保存。3、空心胶囊的储存:(1)、因空心胶囊具有含水量过少容易碎裂、过多容易软化变形的特性,所以空心胶囊出厂的水份应控制在12.5–17.5%之间。(2)、装有胶囊的容器应置放于货架上,避开窗户和管道使其处于阴凉通风处,避免日光照射和靠近热源。(3)、不可随意放置和重压。(4)、未使用前包装容器应保持密封,如果已打开请采取相应灭菌措施,否则易造成细菌污染。(5)、库存温度应保持在15 - 25℃;相对湿度保持在35–65%。(6)、不可储藏于高温高湿条件下,否则会因受热变软而发生粘连和变形,也不可置放于温度过低或过于干燥的环境下,否则胶囊易产生发脆易碎现象。(7)、按上述储存条件储存,胶囊可完好地储存9个月以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空心胶囊
聚乙烯合成方法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聚乙烯合成方法和特点如下:1、高压法用氧或过氧化物等作引发剂,使乙烯聚合为低密度聚乙烯的方法。乙烯经二级压缩后进入反应器,在压力100至300MPa、温度200至300摄氏度及引发剂作用下聚合为聚乙烯,反应物经减压分离,使未反应的乙烯回收后循环使用,熔融状的聚乙烯在加入塑料助剂后挤出造粒。特点:是在100至300MPa的高压下,用有机过氧化物为引发剂聚合而成的,也可把这种聚乙烯叫做高压聚乙烯。其密度在0.910至0.935g每立方厘米范围内2、低压法分淤浆法、溶液法和气相法三种,除溶液法外,聚合压力都在2MPa以下。淤浆法:生成的聚乙烯不溶于溶剂而呈淤浆状。淤浆法聚合条件温和,易于操作,常用烷基铝作活化剂,氢气作分子量调节剂,多采用釜式反应器。溶液法:聚合在溶剂中进行,但乙烯和聚乙烯均溶于溶剂中,反应体系为均相溶液。反应温度(大于或等于140摄氏度)、压力(4至5MPa)较高。气相法:乙烯在气态下聚合, 一般采用流化床反应器。特点:密度为0.955至0.965g每立方厘米,密度值高、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高。3、中压法用负载于硅胶上的铬系催化剂,在环管反应器中,使乙烯在中压下聚合,生产高密度聚乙烯。加工和应用:可用吹塑、挤出、注射成型等方法加工,广泛应用于制造薄膜、中空制品、纤维和日用杂品等。特点:采用了改进型齐格勒催化剂,纯度和很多方面性能都介于高压法聚乙烯和低压法聚乙烯之间。扩展资料:聚乙烯鉴定聚乙烯材料难以印刷(除非进行本体改性或表面改性),故大多是无色或浅色制品,当然又由于其具有良好的耐环境老化性能,运动场上的人造草皮大多由聚乙烯制造。最简单的鉴别方法就是用煤气火焰(例如打火机)点燃一小块样品,样品会持续燃烧,有烟,且具有烧蜡烛的味道。用指甲在其上划一下,有划痕的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否则则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聚乙烯
乙烯高压聚合需要加入自由基引发剂,为什么
低密度聚乙烯是1933年由英国帝国化学工业(ICI)公司,在200MPa和170℃条件下进行乙烯聚合反应时,反应器壁出现了少量白色蜡状的聚乙烯而发现的。1939年英国ICI公司建成了世界第一座年产百吨的低密度聚乙烯工业装置,从而开发了该产品的生产工艺,高压聚乙烯是目前世界上产量大、价格较低、用途广泛的通用塑料之一。
1 反应原理
乙烯高压法中的聚合反应属于自由基型聚合反应,反应过程包括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和链转移。低密度聚乙烯的工业生产通常采用高压气相本体聚合法,该法是生产低密度聚乙烯最重要的方法,因此低密度聚乙烯在历史上又称作高压聚乙烯。它以纯度达99.95%的乙烯为原料,以微量氧、偶氮化合物、有机或无机过氧化物作引发剂,在气相高压下进行自由基加聚反应。聚合时压力为100~350MPa,聚合温度150~30℃。因其反应温度较高,易发生链转移,故产物为支链较多的曲线型大分子。聚合度主要由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分子量调节剂等因素影响。
2 反应条件
1)温度。乙烯在高压下的聚合温度随引发剂的不同而改变。用氧引发时应高于230℃,若用有机过氧化物引发,聚合温度可降至150℃左右。链转移速率加快会造成聚乙烯大分子的短支链和长支链增多,使产品的结晶度下降、密度减小。故聚合反应温度一般控制在130~280℃范围。2)反应压力。增加压力有利于链增长反应,而对链终止反应影响不大。因为在高压条件下乙烯被压缩为气密相状态。故一般聚合反应压力在100~350MPa范围。3)引发剂。乙烯高压聚合需加入自由基引发剂,工业上常称为催化剂。所用的引发剂主要是氧和过氧化物。早期工业生产主要用氧作为引发剂,目前除管式反应器还可以用氧作引发剂以外,釜式反应器已全部改为过氧化物引发剂。
3 工艺过程
乙烯高压聚合生产流程既可用于釜式聚合反应器,也适用于管式聚合反应器。来自乙烯精制车间的3.0~3.3MPa新鲜原料乙烯,与来自低压分离器的循环乙烯经一次压缩至25MPa左右,然后与来自高压分离器的循环乙烯混合进入二次压缩机。二次压缩机的最高压力因聚合设备的要求而不同。管式反应器要求最高压力达300MPa或更高些,釜式反应器要求最高压力为250MPa。经二次压缩达到反应压力的乙烯冷却后进人聚合反应器。
工业上有两种不同形式的聚合反应器;釜式反应器和管式反应器。引发剂则用高压泵送入乙烯进料口,或直接注入聚合设备。反应物料经适当冷却后进人高压分离器,减压至25MPa。未反应的乙烯与聚乙烯分离并经冷却脱去蜡状低聚物以后,回到二次压缩机吸入口,经加压后循环使用。聚乙烯则进入低压分离器,减压到0.1MPa以下,使残存的乙烯进一步分离。乙烯循环使用。聚乙烯树脂在低压分离器中与抗氧化剂等添加剂混合后经挤出切粒,得到柱状聚乙烯,被水流送往脱水振动器,大部分水分离后,进入离心干燥器,以脱除表面附着的水分,然后经振动筛分去不合格的粒料后成品用气流输送至计量设备计量,混合后为一次成品,然后再次进行挤出、切粒、离心干燥,得到二次成品。二次成品经包装出厂为商品聚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