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纪年法中为什么是60年一个轮回,而不是120年,请解释的详细些。
因为天干地支纪年法是按序相配的,顺序奇数的天干只会跟顺序奇数的地支、顺序偶数的天干只会跟顺序偶数的地支相配,即单与单配,偶与偶合,单不与偶组合。例如:天干中第5个是戊,那么在十二地支中可以与戊组合的只有6个,单数的6个。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所以组数是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只有六十组,是60年一个轮回。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序相配,形成甲子、乙丑、丙寅……癸亥,凡六十组干支,称为“六十甲子“扩展资料:1、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2、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3、干支相配的方法,是以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从甲子开始,继为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到癸亥为止,共合为六十数,之后再从甲子开始循环。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天干地支
什么是干支纪年法?怎么算?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干支纪年以每年立春换年。计算方法:根据是公元元年是辛酉年,辛8酉10,干的周期为10支的周期为12。天干按甲到癸的顺序为1~10,地支的顺序按子到亥的顺序为1~12。年干=N-3(N>3)或N-3+10(N≤3),N=年号除以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年支=N-3(N>3)或N-3+12(N≤3),N=年号除以12的余数。例:求公元1164年和2011年的干支。1164年的年干=4-3=1=甲,2011年的年干=1-3+10=8=辛;1164年的年支=0-3+12=9=申,2011年的年支=7-3=4=卯;所以公元1164年的干支为甲申,2011年的干支为辛卯。扩展资料纪年起点汉初沿袭秦朝正朔,其自家正朔确立于武帝时期。太初元年,汉朝改用《太初历》,使用建寅为正,即以夏历正月为岁首。同年,武帝创立年号制度,为突出皇帝之尊,以年号纪年替代帝王在位纪年,改变了中国古代的纪年方式。年号制度行用后,前代“改正朔”之制自此变革,后世统治者极少改岁首或月首,新帝登基,但改年号,遂成为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惯例。至此千百年来,中国传统历——汉历(农历)所采用的干支纪年方法,与皇帝年号纪年一样以新年正月朔(元旦)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