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猜成语天石成语是什么 成语大全
石破天惊
成语解释
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出处唐·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例句陈继泰被他们这样的一来,好似那雷霆乍震,~,只吓得个肺腑皆崩,神魂出窍。
◎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九回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震惊
词语解释
[earth-shattering
and
heaven-battering]∶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形容箜篌之音高亢激越,有惊天动地的气势。后用为使人震惊之意[remarkably
original
and
forceful]∶指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引证解释
唐
李贺
《李凭箜篌引》:“
女娲
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形容乐声高亢激越,有惊天动地之势。后多用以比喻某一事物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清
吴伟业
《夜游虎丘·试剑石》诗:“石破天惊出匣时,中宵气共斗牛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高青丘诗》:“惟
青邱
适得诗境中恰好地步,固不必石破天惊以奇杰取胜也。”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二:“
圣保罗
在他的书信里,说过一句石破天惊的话:是‘我为这福音的奥秘,做了带锁链的使者。’”
高士其是我著名的()诗人?
高士其(1905年11月—1988年12月19日),原名高仕,中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普硕士、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1][2]
192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2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30年又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1931年回国历任中央医院检验科主任,桂林盟军服务处技术顾问、食品研究所所长,《自然科学》副主编,一级研究员。全国第一、二、三、四、五、六届人大代表,中国科协顾问、常委,中国科普创作家协会名誉会长,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人民保护儿童全国委员会委员。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去世。
中文名
高士其
别名
原名 高仕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福建福州人
出生日期
1905年11月
逝世日期
1988年12月19日
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
主要作品
作品风格
高士其的科学小品,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清新。
高士其题字
例如,高士其在科学小品《听打花鼓的姑娘谈蚊子》一文中,巧妙地用凤阳花鼓调,写了蚊子的危害,写出了劳动人民在旧社会的痛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说弄堂,话弄堂,弄堂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疟蚊子,十人倒有九人慌;
大户人家挂纱帐,小户人家点蚊香,
奴家没有蚊香点,身带疟疾跑四方。
说弄堂,话弄堂,弄堂年年遭灾殃,
沟壑不修污水涨,孑孓变成蚊娘娘;
多少人家给她咬,多少人家得病亡,
卫生不把疟蚊灭,到处寒热到处昏。
"说弄堂,话弄堂,弄堂年年遭灾殃,
从前苍蝇争饭碗,如今蚊子动刀枪,
大街死去劳力汉,小弄哭着讨饭娘,
肚子还欠七分饱,哪有银钱买金霜?
(选自叶永烈《论科文艺》)
作品介绍
个人作品
书名:《高士其科普创作选集(上、下集)》
作(译)者:高士其
出版单位: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0-04
内容介绍: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同志,自三十年代以来写了大量科学文艺和科普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的欢迎。上集收载作者解放前的作品,主要选自“菌儿自传”、“细菌与人”、“抗战与防疫”和“活捉小魔王”等书。下集收载作者建国以后的作品,分科普作品和科学小品两部分。这些作品,形式多样,通俗易懂,读来引人入胜,既普及了科学知识,又给读者以思想启发。
书名:《高士其全集》
作(译)者:高士其
出版单位: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1-08
获奖情况:1994年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荣誉奖
内容介绍:高士其同志是中国当代的细菌学家和著名科普作家。他的科普作品,尤其以细菌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脍炙人口,成为科学内容和文学形式融洽结合的典范。自30年代以来,高士其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和科学诗,并在科普创作理论和推动我国科学普及事业上做出杰出的贡献。
《高士其全集》共四卷。第一卷为1949年以前的科普创作;第二卷为1949年以后的科普创作;第三卷为高士其一生创作的诗歌;第四卷为高士其一生的论文、讲话、题词和本人晚年撰写的回忆录。
《高士其全集》的大部分作品,在过去曾发表过;第四卷的回忆录,是高士其在1981年至1985年期间亲笔撰写的,从未公诸于报刊,这次经整理,在全集中首次发表。
《高士其全集》的编辑和出版,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冰心同志亲自撰写了序言。康克清同志为本书出版题词,经方毅同志和周培源先生的同意,将方毅在“庆祝高士其同志从事科普与文学创作五十周年暨八十诞辰”大会上的讲话和周培源追忆高士其的文章《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收入全集。全集的整理出版工作,由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郭正谊研究员主持,编辑工作由副编审郑百朋同志和高志其同志完成。
“石”的拼音?
石(拼音:shí、dàn)石(拼音:shí、dà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是由矿物集合而成。此字初文始见于甲骨文。象形字。其古字形像石磬,用石制品表示石。本义即为岩石,后延伸至用石针治病。石是汉字部首之一,以“石”作意符的字大多与坚硬的物体有关,如:砖、矿、碉、碑、砚等。石dàn(ㄉㄢ_)。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天石打一成语疯狂猜成语
石破天惊石破天惊:shí pò tiān jīng[成语解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拓展资料:[典故出处]唐·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近义词 ]惊天动地、天翻地覆[ 反义词 ]默默无闻[成语举例]陈继泰被他们这样的一来,好似那雷霆乍震,石破天惊,只吓得个肺腑皆崩,神魂出窍。(清 张春帆《宦海》第十九回)[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震惊[成语结构]联合式[产生年代]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