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78

时间:2024-03-28 06:35:03编辑:分享君

青春期有什么表现?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引起我国社会各界的重视。关于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颇多,青春期是人的成长和成熟的重要阶段,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思想品德、理想情操、知识才能等等都在青春期基本形成。青春期教育是针对青春期学生的性成熟和心理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其教育目标,并通过相应的教育来达到这一目标,从而促使这一时期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把自己充沛的精力用于提高身体素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提高思想品德素质的过程。因而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逆反心理,又称逆向心理或对抗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我们在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教师和家长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听话,往往对教师和家长采取一种强烈的对抗态度。逆反心理是青春期学生为维护自尊而采取与常理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正确对待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目前青少年教育中不可忽视的普遍性问题。了解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和消极作用,分析其成因,探究应对逆反心理的教育方法,是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逆反心理是青春期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只要我们弄清其产生的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正确对待青春期学生的逆反心理,防止和克服青少年中出现的消极逆反心理的不良影响,并使之向积极方面转化,就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一、青春期、青春期教育及其重要性 (一)青春期 从生物学角度看,青春期是人生发展中身体和性器官生长和分化的第二个高潮,是人的身体迅猛发育期。青春期是人的成长和成熟的重要阶段,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思想品德、理想情操、知识才能等等都在青春期基本形成。青春期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针对青春期青少年的性成熟和心理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来规定它的教育目标,并通过相应的教育来达到这一目标,从而促使青少年把自己充沛的精力用于提高身体素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提高思想品德素质,迈好青春的第一步。这是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措施。 对于青春期教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日本的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时期是性意识、性成熟、性行为激烈而迅速的形成时期[2]。在这个时期,如不加强性教育,不仅会影响良好的社会风尚的社会秩序的形成,还会影响美满的家庭中异性关系的建立。我国吴阶平教授认为青春期教育是针对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进行的,从总体上说是人格教育、人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遵纪守法教育、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等方面的综合性教育。 (三)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 青春期教育对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青少年社会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人的社会化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 1、青春期教育强化了青少年自我意识 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一个有感觉、能思维的活动主体――人,对自己的心理、思维及行为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果的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青少年在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自我感觉转化为反思性的自我意识,开始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了沉思自己内心感受的能力,从此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就在自我意识的引导下自觉地进行,并随着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世界观、人生观的逐渐形成,而使自己的个性品质的发展服从于远大的理想和内心信念。 因此,了解有明显自我意识的学生在个性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开展青春期教育。我们要充分发挥青少年主体意识在青春期教育中的作用,这是提高青春期教育效果的重要一环。 2、青春期教育增强了青少年社会角色的意识及能力 青少年在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但这只是为适应社会提供了主观前提。要立足社会,还要在社会中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对社会有所作为。这些往往又表现为能胜任一定的社会角色。青春期教育在促进青少年社会角色获得能力的提高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1)春期教育促进了青少年社会角色类型的分辨能力 社会是由各种各样的关系构成的,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扮演的社会角色也就一样;由于社会关系的复杂多样性,处于同一社会地位的人同时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这众多的社会角色中,个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类型不同,其表现也会不同。 (2)青春期教育促进了青少年社会角色扮演心态的健全能力 在生活实际中我们常会看到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着与社会规范背离的倾向。如,青少年选择与社会规范要求不同或相反的言论或行为,形成与社会规范遵从相反的态度。表现在一些青少年学生明知排队不能插队,不能乱丢乱吐,但他们仍然为之;还有的青少年学生在活动中不积极、拖后腿、讲坏话、出难题、有意造成规范执行障碍,达到抗拒规范的目的;一些黄色的书籍、音像制品、手抄本在青少年中传播,甚至像吸毒这样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行为也在青少年中出现。 (3)青春期教育促进了青少年社会角色的适应能力 社会角色的内在规定不是哪个人主观臆造的,是由特定的时代和具体的社会生活方6 式决定的。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社会对各种角色的期望以及各种社会角色的具体的内在规定也必将改变。 二、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1、分析青春期学生的逆反心理,首先要掌握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  (1)独立意识强,表现欲望高,喜欢标新立异,遇事总想发表独特的见解,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其独立的个性。  (2)好奇心理。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事物被禁止时,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作出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更易引起人们的猜测。那些“青少年不宜”的影视广告就是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从而达到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去观看的目的。  (3)对立心理。人与人之间一旦持有否定的态度,也会对他的观点、行为持否定态度。比如老师对后进学生总是批评,后进学生就可能对老师说的话都听不进去而产生逆反情绪。  (4)偏激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面还相当缺乏,看问题过于简单,甚至相当片面,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却为此沾沾自喜。  2. 逆反心理产生的客观原因  社会缺乏对青年学生独立意识的认同感。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被社会称为是“抱大的一代”,社会舆论往往对这些孩子的前途存在担忧,担忧他们的自立能力,担忧他们将来不能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可以说,孩子的自立能力差,主要责任不在千千万万纯洁的孩子,而在于我们的社会和家庭,在于我们的教育体制、教育方法违背了人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在学校教育中的表现 1、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 有相当数量的青春期学生对学校、领导、教师的宣传,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在教育过程中,许多教育者都希望通过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教育感染青春期学生,唤起他们的热情,以期达到激励后进的目的。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一些先进人物被说成是沽名钓誉的“投机家”或“傻子”,无端怀疑这些先进人物的动机,进而否定他们的先进事迹。对于身边的榜样,则冠以“拍马屁”给予排斥和嘲笑。 2、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 在一些青春期学生当中,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胆量;与老师、领导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哥们义气等不良的行为倾向却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同。而对于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青春期学生则被肆意讽刺、挖苦,造成在集体氛围里好人好事无人夸,不良倾向有市场,正不压邪的局面。 3、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的消极抵抗或否定。 有逆反心理的青春期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冷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大而空、形式化,不符合青春期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应付,抵制、消极对抗的态度。 对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学校制度,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和无端否定。 4、对老师教学和行为的偏激评判。 由于对学校部分老师的不认同和抵制,对老师所教的学科与相关科目学习出现滑坡现象。有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差,不找自身的原因,总是挑老师的毛病,与老师对立,并煽动学生的对立情绪,不但自己不学习,还形成一股和老师敌对的势力。这也是青春期学生当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四、青春期学生叛逆心理在社会生活和家庭中的表现 1、对成人和家长的抵触情绪的明显增强。 青春期学生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甚至产生厌烦的情绪;对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断,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并有强烈的表现自己意见的愿望;对一些传统的、权威的结论持异端,往往会提出过激的批评之词。 2、对异性的盲目信任及亲近感增强。 青春期学生由于性的发育和成熟,出现了与异性交往的渴求。比如喜欢接近异性,想了解性知识,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甚至出现朦胧的爱情念头等。青春期学生的“早恋”是令家长和学校头痛的事,而且愈演愈烈。“早恋”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使得许多学生的感情机能减弱,情绪不稳定。时而高兴、时而沮丧、时而自我欣赏、时而自我讨厌,缺乏控制自我感情变化的能力,不仅影响学习和身体,而且会在社会不良因素的强烈诱惑下受骗上当,步入歧途。 3、对内心世界的封锁。 青春期学生需要与同龄人,特别是与异性、与父母平等交往,他们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样间敞开心灵来相待。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想法不一,使他们的这种渴求找不到施放的对象,只好诉说在日记里。这些日记写下的心里话,又由于自尊心,不愿被他人所知道,于是就形成既想让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而心理的长期压抑又会使学生陷入恶性循环,他们渴望理解又无从表达,便会觉得无人理解,会在某特殊的场合下爆发,甚至于一些青春期学生会因无法渲泄而患自闭症或选择自杀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4、对社会要求的矛盾态度。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独立性、成人感出现的同时,自觉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们主观上希望自己能随时自觉地遵守规则,力尽义务,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时会鲁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冲动的矛盾之中。 5、对社会与家庭的冷漠。 现在的青少年都出生 改革开放以后,生活在物质文化生活日渐丰富的今天,对中国的昨天他们很少知道甚至不知道。对先辈们曾经受过的磨难他们认为是不可想象的。 五、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的危害 在青春期学生当中,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对学校的教育内容不感兴趣或较少感兴趣,对师长的正面要求持抵触态度,对师长不让做的事偏要去做。中学生逆反心理是一个普遍问题。 1、逆反心理束缚着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发展。 由于青春期学生的逆反心理及由逆反心理产生的逆反行为的消极作用,青春期学生不能有效的从成年人那里获得有用的经验,不能从别人的失败中汲取教训,不能从别人的成功中得到启迪,因而会妨碍青春期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成熟。 2、逆反心理会使青春期学生误入歧途,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伤害和其他消极后果。 学生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使他们往往不计后果,漠视校规、挑战社会规则。譬如有些学生不听从教师、家长关于不要早恋的劝告,暗中追逐异性,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在幼稚的“两性”关系上,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学习成绩。还有一些学生违反学生守则和公共生活准则,大量吸烟和饮酒,过早地变成“烟鬼”、“酒鬼”,影响了身体的发育和身心健康。 3、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独立性、成人感出现的同时,自觉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们主观上希望自己能随时自觉地遵守规则,力尽义务,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时会鲁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冲动的矛盾之中。 六、对学生青春期逆反心理对策 (一)教师应对青春期逆反心理有正确的认识。 首先,要认识到逆反心理是一种跨文化的社会心理现象,这种现象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出现。只要根源存在,它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因此,对于青春期学生中出现的逆反心理,应泰然处之才是。其次,要正确分析逆反心理的性质。逆反心理虽是一种抵触性很强的态度,但是,积极的逆反心理却是一面明镜,如能加以正确地利用和引导,既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又能促进我们改进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对待青少年中消极的逆反心理应注意分析原因进行克服、矫正和教育。教育处在青春期逆反状态的学生,是件很棘手的事,打骂不行,因为打骂只能增加孩子的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说教又被孩子当作了“耳边风”,放任不管更是不行,因为对学生们那并不成熟的个性和主见不加约束的话,难保他们不会出现行为偏差甚至滑向歧途。  (二)、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的教育对策研究学生“逆反心理”,以人为本,因人施教。 一是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这就要求我们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法,转变学生的不良心理,使学生的不良心理得到控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实践证明,在青春期常见的逆反心理经过合理的调适、疏导,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键康心理、健全人格。我班有位特别令所有任课教师头疼的男生,他的缺点太多,懒惰成性,随意打骂同学,成天惹是生非。万万没想到的是,一个令众人讨厌的调皮鬼,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表扬,就脱胎换骨了,变了一个人似的。细细想来,每个人都有他闪光的地方,就看你发现了没有。  二是以心换心,拉近师生距离。例如有一个从外地转进的学生,在学校里对学习毫无兴趣,对吃喝倒是热衷。最令人气愤的是,他的脾气很倔强,只要是他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爸爸妈妈再怎么说都没有用,一天,他要家人给他增加生活费(平时已经够高了),他父母没答应,她竟然离家出走了!害得学校和家长寻找了整整5天之后,终于在县城一小吃店找到了他,他还是不肯回家,他的爸爸忍无可忍,狠狠地打了他一顿,最后被强行带回了家。后来,我对他特别得关注,时不时邀他一起打打球,找机会与他沟通,不管他的想法是否正确,我都让他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以来,他认为老师是可亲近的,可信任的,便畅所欲言。告诉我,他爸妈就是太固执,当他们的想法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时,就一口否认,他就是和父母不和。了解情况后,我与其父母进行了沟通,有与他讲道理,终于改变了他与父母的敌对态度。   三是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教育的场所,学生在学校中不仅要学习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要发展智力,接受政治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面对现时的破败环境,每况愈下的学风,很多学生会随波逐流,得过且过,他们既对一切都不再感兴趣,也就对一切都不再有所顾忌。很多学校由于诸种原因,不注意学校环境的基本建设,学习条件差,入校人员混杂,破坏了学生理想中的美好形象。比如,教师对班上一位后进生耐心引导后,其家长又抛出一句“你根本不是读书的料”,使得刚被激起的一点学习兴趣又化为乌有;教师对学生中“读书无用论”这种逆反心理进行了耐心疏导初见成效,可学生邻居抛出一句“读书读书,不如杀猪”的“喻世明言”,又使得教师的教育前功尽弃。因此,要对学生中的逆反心理进行本质的疏导,必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管齐下的教育网络。班主任除了重视学校教育外,还得充分发挥家访、社会实践的教育作用。 (三)、教师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顺利渡过心理逆反期。教师应努力尊重学生,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经常受到教师的斥责、惩罚,一般都比较心虚、敏感,对教师怀有戒心敌意, 但他们又需要教师的谅解和信任。为了使他们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必须首先使他们解除顾虑、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最根本的方法是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为此,教师应自己带头真正实意地帮助这些学生。俗话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作为教师,我们应改变过去严厉而单一的批评式的语态,尽量对学生和蔼可亲、态度诚恳、多与学生交流、谈心聊天,让这些“特殊”的学生觉得老师真心实意地对他友好,消除他们的敌意和戒备心理。我们还应降低对“差生"的要求,尽可能多地鼓励、表扬而尽可能少地批评、指责。 (四).学校指导家庭同步教育。 家庭教育在克服学生逆反心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应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而由于家长对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匮乏、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加之采用补正确的教育方法等,会加剧学生的逆反心理的形成。作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指导家庭教育。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家庭教育优化,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家长如果能够意识到与子女和自身双重角度上考虑教育问题,合理调整教育行为,这将对改善家庭教育质量、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纠正子女的不良心理包括逆反心理产生良好的作用。可以让学生信赖的亲戚、朋友来帮助一起做思想工作。这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老师单纯正面教育效果要好一些。 (五)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的家庭教育对策 1.采用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因此,父母要做到是引导而不苛求;爱护而不干涉;乐于提供必要的帮助;及时的规劝其可能的过失;尊重他们的兴趣与抉择;接纳他们的同学及友伴;以最大的兴趣参与他们的游戏与活动;以子女心意为主;以公平合理的态度对待子女;随时注意聆听子女的心声。 2.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期望应采取适中的原则。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明显提高了。心理学家指出: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道路上,父母的期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教育行为,从而也影响了孩子的人格发展,有不少人甚至走进了误区,延误了孩子的一生。总之,适度原理对家庭功效的正常发挥、优化家庭教育、改善父母子女关系、纠正孩子的逆反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3.家庭成员之间教育一致。 所谓家庭教育的一致,是指家庭全体成员对家庭中的教育对象的教育目的一致,方法正确,有利于孩子的心身健康成长。它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教育态度一致:教育孩子时,夫妻双方要做到态度一致。该严格的时候都严格,不扮黑白脸,不唱对台戏,两人齐心协力教育孩子。 第二,教育内容一致;孩子犯错时,该批评时就批评,然后一起帮他找出错误,并帮助他改正。孩子做得正确、有进步时,共同给予表扬和鼓励;孩子遇到困难时,也要一起帮助他解决困难。 第三,自身表率作用: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的行为往往是不知不觉中在模仿父母。因此,家长不能当这孩子的面说一套,而背着孩子时却背道而驰。言传和身教是教育的两个方面,应该态度一致、互相配合。 总之,家庭成员一定要有共同目标,正确的坚决执行,该让步的让步,然后,一起向孩子透露家长的决定。同时还要在在一定范围内让他们独立处理间题,给他们创造些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去学习处理自己的事情,这不仅有利于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生活能力 4.创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父母要用心来经营自己的家庭,前面我们提过现在的家庭多数都是核心家庭 ,社会开放程度和人们观念的更新,使得尤其是年轻的父母们,往往只考虑自己,而忽略孩子的感受,成人世界的感情问题我们作为父母应有能力解决好,即便是感情破裂,也不必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目前正在热播的儿童教育影片《家有儿女》中的父母就是很好的模范,他们虽是离异家庭,可在家长的努力下,给孩子和谐美满的环境,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逆反心理束缚着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发展、逆反心理会使青春期学生误入歧途,造成小同程度的身心伤害和其他消极后果、逆反心理有可能使青春期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青春期逆反心理是客观存在的,虽然有危害性,但在教育过程中应一分为二的分析,既小能全盘肯定,也小能全盘台定。通过开展青春期教育培养中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同时,青春期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是针对青春期学生的性成熟和心理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来规定它的教育目标,通过相应的教育来达到这一目标,从而促使这一时期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把自己充沛的精力用于提高身体素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提高思想.品.德素质,迈好青春的第一步。这是保护青春期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措施。


什么是青春期

  青春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通常人们把青春期与儿童期加以明显区分,区分的界限是性的成熟。对于男性来说,性成熟的标志是遗精,(通常在夜间睡眠时遗精);女性是月经,即第一次来月经。以性成熟为核心的生理方面的发展,使少年具有了与儿童明显不同的社会、心理特征。个体在儿童期依赖成人,成人约束并决定儿童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方面;儿童对自己的行为不承担责任。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和活动内容逐渐复杂化,使少年具有了与儿童不同的特点。他们逐渐有了一定的特定意向和责任感并自己决定某些活动如何进行。对自己的行为,尤其是部分犯罪行为要负一定的刑事责任。但少年也不同于成人。他们虽有一定的独立性,但还没有完全独立;在许多方面,尤其是在物质生活方面还要依赖父母;他们还没有成为完全责任能力人,并不是对自己的所有行为都要负刑事责任。由此可见,这种介于儿童和成人的过渡阶段的地位,使得少年成为社会学上所说的边缘人,他们地位的不确定性和社会向他们提出的要求的不确定性,使他们产生了许多特殊的心理卫生问题。
  青春期是一个发展时期
  青春期是人的身体发育完成的时期。研究表明,在人的一生中,身体生长迅速、身体各部分的比例产生显著变化的阶段有两个,一个是在产前期与出生后的最初半年,另一个则是青春期。青春期的快速生长发育,被称之为青春期急速成长现象。事实上,这种现象开始于性成熟之前或与性成熟同时开始,终止于性成熟后的半年到一年。男性的急速成长从10.5~14.5岁开始,在14.5~15.5岁左右达到顶峰期,以后逐渐减慢,到18岁左右时身高便达到充分发育水平,体重、肌肉力量、肩宽、骨盆宽等也都得到增加,与此同时性机能和第二性征也发育成熟。如女性在月经及第二性特征这些外部变化的同时生殖器官也逐渐成熟,外阴开始出现了阴毛,阴道内分泌物开始增多,子宫发育变大,卵巢皮质中的卵泡开始有了不同阶段的发育变化。一切都表明已开始向性成熟期过渡。由于身体及性的发育,对少年的心理特征及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卫生问题。   
  青春期是一个变化时期
  青春期是少年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男性从儿童的身体、外貌、行为模式、自我意识、交往与情绪特点、人生观等,都脱离了儿童的特征而逐渐成熟起来,更为接近成人。这些迅速的变化,会使少年产生困扰、自卑、不安、焦虑等心理卫生问题,甚至产生不良行为。在这个时期中,人从儿童向成人发展是可预测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情况或问题则不可预测。
  青春期是一个反抗时期
  由于身心的逐渐发展和成熟,个人在这个时期往往对生活采取消极反抗的态度,否定以前发展起来的一些良好本质。这种反抗倾向,会引起少年对父母、学校以及社会生活的其他要求、规范的抗拒态度和行为,从而会引起一些不利于他们的社会适应的心理卫生问题。
  青春期是一个负重时期
  从他们所要应付的各种问题来看,青春期也是一个负担很重的时期。青春期是过渡时期,少年要逐渐担负一部分由成人担负的工作,环境可能不断把一些由成人来办理的事项交给他们去办理,加重了他们的负担,但这些负担是他们成熟所不可缺少的,如果不增加负担,日后不可能成熟。他们要应付由身高、体重、肌肉力量等的发育成熟,特别是性的发育成熟所引起的各种变化及问题,心理压力相对增大过速。他们必须在抛弃各种孩子气、幼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同时逐步建立起较为成熟、更加符合社会规范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少年在应付自己的反抗倾向的同时,还要极力维持和保护与社会的正常关系。此外,异性兴趣、异性交往、繁重的学习任务等也给他们的身心造成极大负担,有时候还成为主要矛盾。
  阶段
  对青春期的阶段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分期标准,有部分学者将其分为:   青春期早期:第二性征开始出现至女孩出现月经初潮,男孩出现首次遗精为止,表现是体格生长突增,年龄约为9—13岁。   青春期中期:以性器官及第二性征发育为主,以女孩出现月经初潮、男孩出现首次遗精为该时期的开始,以第二性征发育成熟为止。年龄约为13—16岁。   青春期晚期:自第二性征发育成熟至生殖功能完全成熟、身高增长停止,女孩在这个阶段开始出现周期性月经,年龄约为16—18岁。
  性成熟
  大约十二岁,男性睾丸和阴囊开始增大,阴囊变红,皮肤质地改变。十二到十三岁时,阴茎变长,但是周径增大的速度较小,睾丸和阴囊仍在继续生长,出现阴毛,前列腺开始活动。十四到十五岁,阴囊和阴茎开始继续增大,阴茎头根充分发育,阴囊颜色较深,睾丸发育成熟,出现梦遗。


上一篇:春晚节目单2021

下一篇:fake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