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3-29 02:52:47编辑:分享君

中秋 与 仲秋 的写法,那个正确?

在古代,“中秋”与“仲秋”通用。在现代汉语里,“中秋”和“仲秋”这两个词是不可混淆的。

“中秋”,有两个义项:①夏历八月十五日。因在秋季的正中,故称。②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夏历八月。《周礼·夏官·大司马》:“中秋,教治兵。”中,通“仲”。
“仲秋”,只有一个意思:农历八月。仲,指其月在秋季的中间。《尚书·尧典》:“宵中星虚,以殷仲秋。”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中秋”和“仲秋”分得很清楚:
【中秋】zhōngqiū我国传统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有赏月、吃月饼的风俗。
【仲秋】zhòngqiū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可见,“仲秋”,即夏历八月,在古代有时也称为“中秋”。但是,“中秋”的第一个义项,即“中秋节”的“中秋”,也就是夏历八月十五,绝对不可以称为“仲秋”,因为“中秋”是一天,而“仲秋”是一个月。


为什么中秋又叫仲秋呢?

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扩展资料:古代“秋暮夕月”的习俗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中秋节简介

书法落款的日期是什么?

书法落款的时间一般写农历的。年份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和在一起。比如,今年2009是:己丑年。月份和日期也可以用天干、地支来写,但是一般比较常用下面的词汇来代替各个农历月份。一 月:正月、孟月、初春、开岁、芳岁;二 月:仲春、杏月、丽月、花朝、中春;三 月:季春、暮春、桃月、蚕月、桃浪;四 月:孟月、槐月、麦月、麦秋、清和月。五 月:仲夏、榴月、蒲月、中夏、天中;六 月:季夏、暮夏、荷月、署月、溽署。七 月:孟秋、瓜月、凉月、兰月、兰秋;八 月:仲秋、桂月、正秋、爽月、桂秋;九 月:季秋、暮秋、菊月、咏月、菊秋;十 月:孟冬、初冬、良月、开冬、吉月。十一月、仲冬、畅月、中冬、雪月、寒冬;十二月:季冬、残冬、腊月、冰月、暮冬。另外,提款时,也可以不写具体的月份而写季节:如:戊戌年初夏。春:初春、早春、阳春、芳春、暮春;夏:初夏、中夏、夏暮、九夏、盛夏。秋:初秋、金秋、三秋、暮秋、中秋;冬:初冬、寒冬、九冬、暮冬、中冬。扩展资料:书法落款常识一、称谓长辈:吾师、学长、道长、先生、女士。平辈或小一辈: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仁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专长之称)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兄(弟)老师对学生: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同学: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二、上款客套词或敬词雅属、雅赏、雅评、雅鉴、雅教、雅正、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鉴可、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博鉴、尊鉴;法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一粲、粲正、一笑、笑存、笑鉴、属、鉴、玩。三、下款客套词或敬词书法题款用: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属书、醉书、嘴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四、篆刻边款用:刻作、记、制、制石、篆刻。五、日期历代书画作品中表述日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对日期的了解,能使我们在阅读临习碑帖法书的时候,掌握书家不同时期作品的风格面貌,了解一幅书法作品的所处年代及历史背景,对提高自身的书画鉴赏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古代书画家一般采用帝王年号与干支历、农历按需要相结合的方法来纪年、月、日。

仲秋指农历什么时候

仲秋 zhòngqiū
  [midautumn] 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古人“中秋”与“仲秋”通用。在流传的,应该是最早的《尚书·尧典》中,有“宵中,星虚,以殷仲秋”的记载。“宵中”指昼夜长短相等,“虚星”是北方玄武七宿之一,“殷”是“正”,也就是以虚星黄昏时在南方出现,昼夜平分来说明仲秋时节气候。春夏秋冬,四时成岁,每季都有孟、仲、季三个月,“孟”是第一,“仲”是第二。在西汉刘安的《淮南子》里,有为什么每季是三个月的解释:“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三月而为一时,故祭祀三饭以为礼,丧纪三踊以为节,兵重三罕以为制。”“踊”是跳脚号哭,兵以三军为制,“三”也就是终。按编纂于战国时期的《礼记》的解释,“月者三日成魄,三月而成时”。“三”也就是终。


“中秋”与“仲秋”有什么区别?

仲秋跟仲夏的意义一样。

仲:假借为中。时序、位次居中的,特指每季的第二个月.
凡四时成岁,有春夏秋冬,名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逸周书·周月》
按照农历,秋天为七、八、九月,于是仲秋就指农历的八月。

至于中秋,指的是秋天的正中,即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储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同时这五百多年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仲秋和中秋有什么不同?

  仲秋跟仲夏的意义一样。

  仲:假借为中。时序、位次居中的,特指每季的第二个月.
  凡四时成岁,有春夏秋冬,名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逸周书·周月》
  按照农历,秋天为七、八、九月,于是仲秋就指农历的八月。

  至于中秋,指的是秋天的正中,即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储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同时这五百多年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上一篇:做梦被蛇咬

下一篇:中国东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