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韬

时间:2024-03-29 15:30:16编辑:分享君

历史中到底有没有呢吒这个人?

哪吒,天津陈塘庄人,托塔天王李靖的三公子。

李靖,唐初名将,富於韬略,战功卓著,是唐太宗倚重的开国元勋。哪吒的父亲,陈塘关总兵,《封神演义》写为商末西周人。

那吒写作哪吒,大约是从明人所编《封神演义》开始的。该书第十二回《陈塘关哪吒出世》说哪吒是陈塘关总兵官李靖之子,生而灵异,以下又用了两回叙说他的神通。天津有陈塘庄,又有通海的海河,哪吒闹海的故事出自天津。

哪吒最早写作那吒,是印度梵文的简译,全称是“那吒俱伐罗”或“那罗鸠婆”,也译作那拿。据佛经说,他是毗沙门天王的三太子(一说是其孙)。毗沙门是佛教守护北方的天王,他护持佛法,守卫国土,还能降伏妖魔。他有宝塔,多半由那吒捧著,那吒也有同样的职守。那吒的故事在唐朝才为人所知,这和密宗的传入有关。据说,唐玄宗时,西域五国来犯,毗沙门天王率二子独健(不是木吒)和三子那吒,击退敌军。又一故事说,唐僧道玄夜行跌倒,忽觉有人捧足扶起,乃是一个少年。道玄问少年何人,少年说,我非常人,乃毗沙门天王之子那吒,专管护法,早就保护您了。

那时那吒还是一个“色相殊妙,面现微笑”的翩翩少年,他手持日月和兵器,腰系龙绛,能变化,还能降龙求雨。到宋代,他已变成三头六臂的神童,以后又成了“八臂那吒”。

大约因那吒是北方守护神,他的事迹在北方颇为流传。据说,元世祖令大臣刘秉忠监修大都(今北京)城时,刘秉忠根据那吒三头六臂两足的形象,在京城开了十一个门:南面三门象徵三头,东西六门象徵六臂,北面两门象徵两足,因而大都又称那吒城。到明朝,又有刘伯温建造八臂那吒城的传说。除了那吒能保护京城外,也和他有降龙求雨的本领有关。


史上,秦朝有没有白起这个人

有 ,白起(?—前258),战国四将之一。 白起就像他的名字一样,白手起家,是继孙武,吴起又一个杰出军事家,统帅。  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号称“人屠”,战国四将之一(其他三人分别是王翦、廉颇、李牧)战国时期秦国名将。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生平简介白起(?-前257),一称公孙起。战国时秦国名将。郿(今陕西眉县)人。秦昭王时,官左庶长至大良造。秦昭王二十九年(前278)攻克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封武安君。长平之战大破赵军,坑杀降卒四十余万。后忤昭襄王,被逼自杀。秦国,原本是地处西陲的一个小国,秦孝公时用商鞅变法,奠定了国家富强的基础。尔后,不断向外发展势力,国力强盛。秦昭王时,任用白起为将。白起素以深通韬略著称,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任左庶长,领兵攻打韩的新城(在今河南伊川县西)。次年,由左庶长迁左更,出兵攻韩、魏,用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于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斩获首级二十四万,俘大将公孙喜、攻陷五座城池(参见伊阙之战)。因功晋升为国尉。又渡黄河攻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十五年,再升大良造,领兵攻陷魏国,占据大小城池六十一个。十六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错联合攻下垣城。二十一年,白起攻赵,占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县西)。二十八年,攻楚,拔鄢、邓等五座城池。次年攻陷楚国的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焚毁夷陵(今湖北宜昌),向东进兵至竟陵,楚王逃离都城,避难于陈(参见鄢郢之战)。秦国以郢都为南郡。白起受封为武安君(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又攻取楚国,平定巫、黔中(今四川、贵州地区)二郡(参见黔中之战)。三十四年,白起率军攻赵魏联军以救韩,大破联军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魏将芒卯败逃,掳获韩赵魏(韩赵魏又称三晋)三国大将,斩首十三万(参见华阳之战)。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四十三年,白起攻韩之陉城,攻陷五城,斩首五万(参见陉城之战)。四十四年,白起又攻打韩南阳太行道,断绝韩国的太行道。四十五年,攻韩的野王(今河南沁阳)。野王降秦,上党通往都城的道路被绝断(韩都新郑,上党必须由野王渡河始能通新郑)。郡守冯亭同百姓谋议道:“上党通往外界的道路已被绝断,我们已不可再为韩国百姓了。秦兵日渐逼近,韩国不能救应,不如将上党归附赵国,赵国如若接受,秦怒必攻赵。赵国受敌一定亲近韩国。韩、赵联合,就可以抵御秦国了。”于是派人报告赵国。赵孝成王与平阳君、平原君为此计议。平阳君说:“还是不要接受吧,接受后带来的祸患一定大于得到的好处。”平原君则认为:白白得来的土地,怎有不要之理,接受了会对我们有利。赵国果然接受了上党,封冯亭为华阳君。四十六年,秦攻下韩国缑氏、蔺两地。
  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派左庶长王龁攻韩,夺取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驻兵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县),以便镇抚上党之民。四月,王龁攻赵,赵派廉颇为将抵抗。赵军士卒与秦斥候兵相遇,发生冲突,秦斥候兵斩赵裨将(裨将,武职)茄。六月,败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秦军又攻赵军垒壁,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
  双方僵持多日,赵军损失巨大。廉颇根据敌强己弱、初战失利的形势,决定采取坚守营垒以待秦兵进攻的战略。秦军多次挑战,赵国都不出兵。赵王为此屡次责备廉颇。秦相应侯范雎派人携千金向赵国权臣行贿,用离间计,散布流言说:“秦国所痛恨、畏惧的,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廉颇容易对付,他快要投降了。”赵王既怨怒廉颇连吃败仗,士卒伤亡惨重,又嫌廉颇坚壁固守不肯出战,因而听信流言,派赵括替代廉颇为将,命他率兵击秦。
  赵括上任之后,一反廉颇的部署,不仅临战更改部队的制度,而且大批撤换将领,使赵军战力下降。秦见赵中了计,暗中命白起为上将军,王龅为尉裨将。白起名声太大,未免赵军有所防备,秦王下令“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史记�6�1白起王翦列传》)
  白起面对鲁莽轻敌,高傲自恃的对手,决定采取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他命前沿部队担任诱敌任务,在赵军进攻时,佯败后撤,将主力配置在纵深构筑袋形阵地,另以精兵5000人,楔入敌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伺机割裂赵军。8月,赵括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贸然采取进攻行动。秦军假意败走,暗中张开两翼设奇兵胁制赵军。赵军乘胜追至秦军壁垒,秦早有准备,壁垒坚固不得入。白起令两翼奇兵迅速出击,将赵军截为三段。赵军首尾分离,粮道被断。秦军又派轻骑兵不断骚扰赵军。赵军的战势危急,只得筑垒壁坚守,以待救兵。秦王听说赵国的粮道被切断,亲临河内督战,征发十五岁以上男丁从军,赏赐民爵一级,以阻绝赵国的援军和粮草,倾全国之力与赵作战。
  到九月,赵兵已断粮四十六天,饥饿不堪,甚至自相杀食。赵括走投无路,重新集结部队,分兵四队轮番突围,终不能出,赵括亲率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四十万赵兵投降。白起与人计议说:“先前秦已攻陷上党,上党的百姓不愿归附秦却归顺了赵国。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不全部杀掉,恐怕日后会成为灾乱。”于是使诈,把赵降卒全部坑杀,只留下二百四十个年纪小的士兵回赵国报信。长平之战,秦军先后斩杀和俘获赵军共四十五万人,赵国上下为之震惊。从此赵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拟乘胜灭赵。昭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再次平定了上党,后军分二路:一路由王龁率领,进攻皮牢(今河北武安);一路由司马梗攻占太原。而白起自将围攻邯郸。韩国和赵国惊恐万分,派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应侯范雎说:“白起擒杀赵括,围攻邯郸,赵国一亡,秦就可以称帝,白起也将封为三公,他为秦攻拔七十多城,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之军,虽周公、召公、吕望之功也不能超过他。现在如果赵国灭亡,秦王称王,那白起必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吗?即使您不愿处在他的下位,那也办不到。秦曾经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百姓皆奔赵国,天下人不乐为秦民已很久。今灭掉赵国,秦的疆土北到燕国,东到齐国,南到韩魏,但秦所得的百姓,却没多少。还不如让韩、赵割地求和,不让白起再得灭赵之功。”于是范雎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昭王应允。韩割垣雍,赵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闻知此事,从此与范雎结下仇怨。
  当年九月,秦又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参见邯郸之战)。正赶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动。二年正月,王陵攻邯郸不大顺利,秦王又增发重兵支援,结果王陵损失五名校尉。白起病愈,秦王欲以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对昭王说:“邯郸实非易攻,且诸侯若援救,发兵一日即到。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因此不可发兵攻赵。”昭王亲自下命令行不通,又派范雎去请,白起始终拒绝,称病不起。
  昭王改派王龁替王陵为大将,八、九月围攻邯郸,久攻不下。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现在如何?”昭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经范雎请求,仍称病不起。于是昭王免去白起官职,降为士兵,迁居阴密(今甘肃灵台县西)。由于白起生病,未能成行。在咸阳住了三个月,这期间诸侯不断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军节节退却,告急者接踵而至。秦王派人遣送白起,令他不得留在咸阳。白起离开咸阳,到杜邮,昭王与范雎等群臣谋议,白起被贬迁出咸阳,心中怏怏不服,有怨言,不如处死。于是昭王派使者拿了宝剑,令白起自裁。白起伏剑自刎时说:“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又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史记�6�1白起王翦列传》)于是自杀。白起死时,是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怜惜他,乡邑地方都祭祀他。
  善始者未必善终,白起功高遭忌,最终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俗话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白起如此,伍子胥、李牧皆是如此。 白起的作战特点有三个:
  一是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而且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这是白起最为突出的特点。他是战争史上运用围歼战术作战的无与伦比的统帅。也是中国战争史上很善于打歼灭战的军事统帅之一。
  二是为达歼灭战目的强调追击战,对敌人穷追猛打,较孙武的“穷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商君书·战法第十》),显然前进一步。
  三是重视野战筑垒工事,先诱敌军脱离设垒阵地,再在预期歼敌地区筑垒阻敌,并防其突围。此种以筑垒工事作为进攻辅助手段的作战指导思想,在当时前所未有。


你知道的中国绘画大师有哪些?

古代
钟繇: 三国 魏 151—230, 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
陆机: 晋 261—303,西晋时期吴郡(旧时江苏苏州,今上海市松江)
王羲之:晋 330—361,一作321—379,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王献之: 晋 334—386,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顾恺之:(348— 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王珣:晋 350—401,琅琊临沂(山东临沂)
虞世南: 唐 558—638, 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市)
张旭: 唐 公元7世纪—8世纪中, 吴(江苏苏州)
智永:隋 公元6世纪, 山阴(今浙江绍兴)
钟绍京: 唐 公元7世纪—8世纪初,虔州赣县(今江西赣州市)
展子虔:(约550-604),隋代杰出画家。渤海(今河北河间县)人
欧阳询: 唐 557—641, 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褚遂良:唐 595—658 ,钱塘(今浙江杭州)
阎立本:(601-673),唐代雍州万年人
吴道玄:唐代杰出画家。字道子。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
关仝: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与李成,范宽齐名,在北宋号“三家山水”
孙过庭: 唐 约648—703 ,吴郡(今江苏苏州)或一作河南开封人或作浙江富阳人
李思训:(651-716,一作648-713),唐代杰出画家。字健。成纪(今甘肃秦安)人
  张 萱:唐代杰出画家。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李 白:唐 701—762, 陇西成纪
颜真卿: 唐 709—785 ,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怀 素: 唐 725—785, 湖南长沙
柳公权: 唐 778—865 ,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
  杜 牧: 唐 803—852,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杨凝式:唐 873—945 ,华阴(今陕西华阴)
李煜: 五代南唐 937—978, 徐州(今江苏徐州)
米芾: 宋1051—1107, 太原(今属山西)
赵孟頫:元1254—1322, 湖州(今浙江湖州市)
黄公望:(1269~1354), 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原姓名陆坚,又名静坚,因过继浙江永嘉黄氏,遂改姓名
徐渭: 明 1521-1593, 山阴(今浙江绍兴)
董其昌:明 1555-1636, 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
近代以来
任伯年:(1840~1896),浙江山阴航坞山人
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
齐白石:(1864~1957), 湖南湘潭人
于右任:(1879.4.11-1964.11.10日)陕西省三原县人
潘天寿:(1897.03~1971),浙江宁海县人
黄宾虹:(1865~1955),浙江金华人
林凤眠:(1900~1991),广东梅县人
徐悲鸿:(1895.07~1953),江苏宜兴人
张大千:(1899.05~1983),四川内江人
吴作人:(1908.11~1997),原籍安徽省泾县茂林村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
丰子恺:(1898.11~1975),浙江崇德(今桐乡)人
吴冠中:(1919.07~2010),江苏宜兴人
陈逸飞:(1946.4.14~2005.4.10) ,生于宁波,浙江镇海人
薛宣林:(1957.01~),江苏南京人[4]
朱明:(1967.10.21~),上海崇明人


求三国人物蒋琬、贾诩、荀攸、沮授、马良、刘晔、满宠、向宠、石韬、杨仪、乐进、郝昭、伊籍的详细资料

蒋琬
http://baike.baidu.com/view/84410.htm

贾诩
http://baike.baidu.com/view/2491.htm

荀攸
http://baike.baidu.com/view/2703.htm

沮授
http://baike.baidu.com/view/82365.htm

马良
http://baike.baidu.com/view/6962.htm

刘晔
http://baike.baidu.com/view/20755.htm

满宠
http://baike.baidu.com/view/47390.htm

向宠
http://baike.baidu.com/view/90940.htm

石韬
http://baike.baidu.com/view/1093548.htm

杨仪
http://baike.baidu.com/view/42481.htm

乐进
http://baike.baidu.com/view/38691.htm

郝昭
http://baike.baidu.com/view/56225.htm

伊籍
http://baike.baidu.com/view/99138.htm


三国时有几个诸葛亮的朋友,石韬石广元,孟建孟公威,崔州平的名是什么啊?

崔州平
  字 州平 终属 在野
  籍贯 [冀州]博陵安平 [今河北安平]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不仕
  生卒 ? — ?
  家族
  资料 父亲 崔烈 母亲 未知
  配偶 未知
  子女 未知
  兄弟姐妹 崔均
  相关人物 诸葛亮 徐庶 石韬 孟建 庞统
  曾效力过的势力 在野
  汉太尉崔烈子,西河太守崔均之弟。与徐庶、石韬、孟建皆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崔州平 - 简明演义传记
  荆州名士、诸葛亮之友。亮与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先主来隆中见亮,忽见州平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先主与语大悦,即请同归,州平以己无意功名,长揖而去。后先主二次往隆中,州平已与亮相约,出外闲游去矣


三国时有几个诸葛亮的朋友,石韬石广元,孟建孟公威,崔州平的名是什么啊?

崔州平,生卒年不详。名不详,一说名钧(也就是说和崔钧是同一人。出自《新唐书 卷七十二 表第十二 宰相世系二(崔氏)》:盘生烈,后汉太尉、城门校尉。生钧,字州平,西河太守。)字州平,博陵 安平(今河北安平)人。东汉末年隐士,太尉崔烈(字威考)之子,西河太守崔均之弟。与荆襄一带的名士徐庶(元直)、石韬(广元)、孟建(公威)、庞统(士元)、诸葛亮(孔明)等人常有来往


齐桓公想拜见东郭野人是什么典故

  “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原文: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选自刘向《新序》
  译文:
  齐桓公召见小臣稷,一天去了三次没被允许见面。跟随的人说:“有万量马车的国君,召见平民百姓,一天去三次都没被允许见面,也该是停止了。”齐桓公说:“不是这样的。读书人轻视有权有钱的人,所以轻视他的国君;他的国君轻视其他国君,也轻视他的城民。即使稷轻视有权有钱的人,我又怎么敢轻视其他国君呢?”去了五次之后,终于允许见面。天下人知道后,都说:“桓公尚且放下架子对待平民百姓,何况我们这些国君呢?”于是一同前往朝拜齐桓公,没有不停下的。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841546.html


诸葛亮的密友都去那里了?为什么石广元去帮曹操了!遗憾啊!

诸葛四友崔钧州平,石韬广元,孟建公威,徐庶元直。崔钧是汉太尉崔烈儿子,大概是祖上都是做官的,物极必反的情况下,他反而对做官没兴趣,所以到死还是平民。石韬后来做了魏国郡守,典农校尉。徐庶是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孟建官最大做到了凉州刺史,征东将军。不过很可惜孟建任职刺史只到227年就调任了,所以没有和好友诸葛亮在战场上交过手,不然大概很有意思。


三国里面有多少“名”有三个字的人?

像夏侯、诸葛、皇甫、司马这四大双姓就不说了。少数民族忽略,那不然无法计算了。
其余还有:
1、曹安民:曹操之侄,在宛城之战被杀;

2、单子春:魏国琅牙太守,曾誉年轻时的管轲为“神童”;

3、辛宪英:辛毗之女;

4、尹大目:魏国殿中校尉,曹爽亲信;

5、傅士仁:关羽部将,投降东吴;

6、郭攸之:蜀汉大臣,“贞亮死节之臣”;

7、黄承彦:诸葛亮岳父;

8、刘元起:刘备之叔,曾资助青年刘备;

9、刘德然:刘元起之子;

10、裴元绍:欲夺赵云战马被杀;

11、戏志才:曹操第一任谋士,知己之一;

12、程远志:黄巾军将领,被关羽所杀;

13、韩吕子:袁绍部将,在乌巢被杀;

14、胡车儿:张绣部将,偷走了典韦的双戟;

15、胡赤儿:董卓女婿牛辅的心腹,杀死牛辅投吕布反被杀;

16、蒋义渠:袁绍部将;

17、娄子伯:隐士,曾教曹操筑城之法;

18、吕伯奢:曹操之父旧交,为操所杀;

19、吕威璜:袁绍部将,在乌巢被杀;

20、马日(石+单,音低):东汉大臣,王允欲杀蔡邕,他曾劝阻;

21、马元义:黄巾军组织者之一,因叛徒出卖被杀;

22、秦庆童:董承家奴,向曹操告密;

23、眭元进:袁绍部将,在乌巢被杀;

24、王子服:东汉大臣,与董承密谋诛曹被杀;

25、卫仲道:蔡文姬前夫,早卒;

26、吴子兰:东汉大臣,与董承密谋诛曹被杀;

27、武安国:孔融部将,为吕布所伤;

28、邢道荣:刘度部将,被赵云所杀;

29、严白虎:盘踞江东,为孙策所败;

30、杨大将:袁术亲信;

31、张世平:商人,曾资助刘、关、张;

32、庞山民:庞德公之子,《三国演义》误为庞德公字山民。

以上这些人里肯定有不少的双名其实是字,但无法查证,还有三个拿不准的:

1、濮阳兴:吴国大臣,因为劝谏孙皓被杀,这个可能是复姓;

2、崔州平:隐士,估计是字;

3、庞德公:隐士,估计是尊称。

4、士孙瑞:东汉大臣,与王允合谋诛董,应该也是复姓;

此外,石广元名韬,孟公威名建,肯定不在其列,崔州平的名字查不出来。乌桓触其实是袁绍部将焦触,《三国演义》中误与地名相连。

还有几个少数民族的,都不能算,不过我把名字为三字的列在后面:

董荼那、沙摩柯、兀突骨、彻里吉、轲比能、阿会喃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199679.html?md=3


三国演义中姓名是三个字的人是谁?

三个字的有诸葛亮、诸葛瑾、司马懿、司马昭、夏侯惇等。1、诸葛亮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2、诸葛瑾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汉族,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经弘咨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称为“神交”,并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吕蒙病逝,诸葛瑾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3、司马懿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73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4、司马昭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温县(今属河南)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正元二年(255年),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逝,年五十四,葬于崇阳陵。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5、夏侯惇夏侯渊(?-219年),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名将,擅长千里奔袭作战,常常出敌不意,官至征西将军,封博昌亭侯。初期随曹操征伐,官渡之战为曹操督运粮草,又督诸将先后平定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叛乱。后率军征伐关中与凉州,斩梁兴、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族、氐族、屠各等外族势力,虎步关右。张鲁降曹操后,夏侯渊留守汉中,与刘备相拒逾年,在定军山被刘备部将黄忠所袭,战死,谥曰愍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夏侯渊

上一篇:紫轩

下一篇:1987年属什么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