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兵

时间:2024-03-29 20:12:50编辑:分享君

我国历史军事名人故事

1、项羽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故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与“谋战派”孙武、韩信等人齐名。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巨鹿之战摧毁章邯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后与刘邦争夺天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兵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乌江边自刎。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霸王”一词源自项羽。2、霍去病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为大将军卫青之甥。一生四次领兵出击匈奴,均大获全胜而回,歼灭匈奴11万多人,降服匈奴4万余众,开河西、酒泉之地,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他作战勇猛,是一位军事天才,汉武帝曾劝他学习孙吴兵法,他回答说:"为将须随时运谋,不至学古兵法。"汉武帝为奖励他的军功给他建造了豪华的宅第,他却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3、卫青卫青,西汉着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字仲卿。系县吏郑季与平阳侯府中婢女卫氏的私生子。幼为家奴,饱尝酸辛,及长,为侯府骑士。建元二年(前139),因其同母异父姊卫子夫得幸武帝,始以卫为姓,入宫当差。不久被武帝升为建章监、侍中,迁大中大夫。元光六年(前129)春,以车骑将军率万骑出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击匈奴,进至龙城(今内蒙古东、西乌珠穆沁旗境),斩获700人,受爵关内侯。4、班超班超(32一102),字仲升,东汉名将、外交家。扶风安陵(属今陕西咸阳)人。班彪子,班固弟。永平十六年(73年)从窦固击北匈奴,旋奉命率吏士三十六人赴西域。攻杀匈奴派驻鄯善、于阗之使,废亲附匈奴的疏入侵疏勒王,巩固汉在西域的统治。建初三年(78),他率疏勒、于阗等国兵大败姑墨(今新疆阿克苏一带)的侵犯,又上疏请兵,欲平定西域。5、孙膑孙膑,战国时期着名军事家,孙武后裔。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鄄城北)一带人。主要活动于齐威王时期。早年曾与庞涓师从鬼谷子习兵法。庞涓出任魏将后,妒孙膑之才而将其骗至魏,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因有孙膑之称。后逃往齐国,为田忌门客,助田忌赛马获胜,被荐给齐威王。时威王正图与魏相争,为此广揽贤才,器重孙膑的军事才能,任之为军师。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魏惠王因赵攻魏属国卫而命庞涓率军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次年,赵求救于齐,齐出兵8万救赵。孙膑以己初至齐国,尚无威望,且防庞涓警觉,仅以军师身分坐镇指挥。

中国历史上军事实力最强大的朝代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朝代,每一个王朝都有其特点,我们在对比朝代的强弱,需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对比,不能忽略时间去对比,毕竟时代在进步,后面王朝的武器要强于前朝,尤其是出现了热武器之后,如果抛弃时代特点,单纯对比军事实力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需要将朝代至于当时,来看军事实力,看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军力最强。以上面的条件作为对比,我认为中国历史上军事实力最强的王朝应该是汉朝,为什么是汉朝了,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中间有短暂的新王朝,但是整体军事实力都是非常强悍的,尤其是作为当时来看,汉朝是不受外族威胁的。汉朝期间,如果说受到外族威胁,也只是在汉武帝之前,匈奴鼎盛时期,汉朝甚至要称臣来保证本国的休养生息,积蓄对抗匈奴的力量。不过当汉武帝强硬态度下,汉军不断的进攻匈奴,不断消耗匈奴的力量,终于将匈奴击败,汉朝北方再也不受到匈奴的威胁,从此汉朝基本没有外患,因为自身的军事实力是在是太强悍了。汉朝的军事实力强悍在末期体现的更加明显,即使汉朝都要亡国的时候,其军事实力都对外族形成碾压,周边国家根本没有能力进攻汉朝,即使后来军阀林立,不管是公孙瓒、袁绍、董卓、马超,在面对北方名族的时候,随便一个军阀都能对其形成碾压,更不用说整个大汉的军事实力了。有人会说唐朝和秦朝也很强,确实不错,但是唐朝和秦朝不如汉朝的地方在于,不能对周边国家形成碾压,甚至长期受到北方民族的威胁。虽然秦朝让匈奴不敢南下牧马,但是统一后的秦朝,衰败的实在太快了,所以中国历史上军事实力最强的王朝,应该是汉朝。

(1)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却的却是什么意思? (2)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兵,购吴王千金 的翻译

却:仇怨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兵,购吴王千金 的翻译是汉兵于是乘胜追击,全部俘虏了叛军,并使他们投降,又悬赏千金买吴王之头。出自《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原文: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材官引强。高祖之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下方与。方与反,与战,却适。攻丰。击秦军砀东。还军留及萧。复攻砀,破之。下下邑,先登。赐爵五大夫。攻蒙、虞,取之。击章邯车骑,殿。定魏地。攻爰戚、东缗,以往至栗,取之。攻啮桑,先登。击秦军阿下,破之。追至濮阳,下鄄城。攻都关、定陶,袭取宛朐,得单父令。夜袭取临济,攻张,以前至卷,破之。击李由军雍丘下。攻开封,先至城下为多。后章邯破杀项梁,沛公与项羽引兵东如砀。自初起沛还至砀,一岁二月。楚怀王封沛公号安武侯,为砀郡长。沛公拜勃为虎贲令,以令从沛公定魏地。译义:高祖当初称为沛公刚刚起兵的时候,周勃以侍从官的身份随从高祖进攻胡陵,攻下方与。方与反叛,周勃跟他们交战,打退了敌军。之后进攻丰邑,在砀郡东边攻打秦军,军队回到留县和萧县。再次进攻砀郡,把它攻破了,打下了下邑,周勃最先登上城墙。高祖赐给他五大夫的爵位。进攻蒙、虞二城,都攻下了。袭击章邯车骑部队的时候,周勃立下等功。平定魏地后,进攻爰戚、东缗,一直打到栗县,都攻占了。攻啮桑时,周勃又最先登城。在东阿城下攻击秦军,把他们打败了。追击到濮阳,攻下鄄城。进攻都关、定陶,袭击并攻占了宛朐,俘获了单父的县令。夜袭攻占了临济,进攻寿张,又往前打到卷县,把它攻破了。在雍丘城下攻击秦军将李由的军队。进攻开封时,周勃先到城下,立了战功。后来章邯打败了项梁的军队并杀死了项梁。沛公刘邦和项羽领兵向东回到砀郡。从在沛县开始起兵到回至砀郡,共一年零两个月。楚怀王给沛公的封号是安武侯,并任他做砀郡郡长。沛公任命周勃以虎贲令的职位跟随沛公平定魏地。在城武进攻东郡郡尉的军队,打败了他们。攻打秦将王离的军队,把他们打败了。进攻长社,周勃又是最先登城。扩展资料司马迁(约公元前145或前135年—?),夏阳(在今陕西韩城西南)人。出身史学世家,父亲司马谈官至太史令。司马迁十岁时随父到长安,先后求学于董仲舒和孔安国门下。二十岁开始游历名山大川,所到之处均考察风俗,采集史迹传说。继承父亲太史令的职位后,司马迁得以饱览朝廷藏书,又随汉武帝到各地巡游,增长了见识;他同时开始着手整理史料,以完成父亲写一部“名主贤君、忠臣死义之事”的通史的遗愿。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出征匈奴时因友军接应不力身陷重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司马迁因上疏为李陵辩护触怒武帝,被处以宫刑。受此大辱,司马迁愤不欲生,但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决心“隐忍苟活”。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完成了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绛侯周勃世家

为什么秦朝军队很容易战胜匈奴,而汉朝军队则不行

秦朝与匈奴及汉朝与匈奴的对抗本质归为两个方面的对抗,军事对抗与国力对抗。第一,军事实力秦朝建国前后,军事实力达到了巅峰,整个国家就是一台战争机器,人人好战。当时长平之战灭掉赵国60万大军就能证明其军事实力的强悍。而汉朝初年,能征善战之士兵并不多,真正的正规军更是没有多少,国家本身的战斗力就不强。秦朝当时都有30万军队镇守边陲,而汉朝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有50万军队北征匈奴,从这点就能看出原因了。第二,综合国力汉武帝时期,他曾对桑羊弘说过打仗拼的就是钱,国家有钱就能打仗,没钱就只能和亲。所以汉武帝才韬光养晦了多年,积攒了钱粮最终和匈奴决战。但在汉朝初期,连战争乱以后国家穷的连大臣上朝都只能做牛车,综合国力十分低下。而秦朝时期,经过六代君主的经营,国力也处于巅峰时期,试想,秦朝能够连续与六国开战,这是要有多么大的消耗,有多么丰厚的国力作为支撑。而且六国军队不下150万,面积又从北到南波及全国,而对抗匈奴仅仅在九原及北面沿线,难度低很多。所以,军事和综合国力的差距,是汉朝无法对抗匈奴,而秦朝却可以打赢匈奴的原因。

古代欧洲史书说匈奴人身材粗壮个子不高,据说古代欧洲人个也不高,难道匈奴人更矮?

要看是哪个时期的匈奴人了。如果是欧洲的,我觉得可能身高不高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就汉匈战争时,匈奴人的身高大概在古代冷兵器时代还算高的,士兵身高和身体素质都是一项硬性指标,所以自然是身强力壮和个子高的人优先选择且视作主力。而战争就是这么残酷,为了打击对手的潜力反击能力,古时常常实行奴隶制来对待战败方,那么,为了防止奴隶暴乱且保证奴隶的劳动力,自然是将身强力壮和个子高的男子都屠杀了。而后根据基因学那些矮个子反而活了下来,上战场的高个死了。自然会出现身高倒退现象。 在3世纪末,匈奴这个几乎消失了的民族突然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内,东征西讨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可见,在此前匈奴的情况并不乐观,应该说是快要灭种了,因此就当时的环境来说,他们的生活窘迫不奇怪,根据现代的研究,身高与人种之类的因素无关,只是营养问题。一杯牛奶能让日本的矮子现象变化,变高,日本身高矮小是从古时延续千年的。所以,生活环境的恶劣导致营养跟不上,为了节约物质,身材矮小的人反而更容易生存。这是一种情况,是匈奴人入侵欧洲之前身高真的退化了。还有一个方面是匈奴人其实并不高。秦汉时期的墓葬随便挖出一个,平均身高大多是180以上,甚至很多190多的。同时期罗马人只有165CM,日尔曼人170多。古书记载的“汉子”一词本来是从西域穿过来的,汉子现在意思只强壮,包容,豪迈的人,但在古代是指大汉之子,是胡人对汉人的畏称。因为后汉传,兵将志里所描写,一个汉兵一般情况能顶5个胡人,装备相同的情况也能顶3个,所谓匈奴人那些游牧民族并不高大,只是现在舆论造成的。在中国古代历来的游牧民族的兴起都建立在汉人的内乱之下,从没有一个团结的汉族政权被游牧民族推翻过。那么,因为内耗以及被游牧民族损失的汉兵自然是很大的,自然导致战后,男子的身高看上去普遍不高了,而游牧民族的身高就此加彼减了。所以,当时的匈奴大概在170CM左右,汉武帝时,李陵帅5000汉兵抵挡了数万的匈奴兵。如果匈奴兵真的身材高大且配合机动的高大的骏马,岂是5000步兵可以抵挡的,就算汉兵装备精锐,但是,别忘了,骑兵达数千就敢冲击几万的步兵。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然后投降。八万对五千,还是骑兵对步兵,可见那时候的汉人装备精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身体素质也比匈奴人强。而身体素质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身高,那么,匈奴人矮于当时的汉人不稀奇,还是可能的吧。就汉时,士兵身高175~185,如果是普遍身高的话,下降一些也有170~175吧。那么,匈奴人本身不高的可能性也很大的。普遍身高不超过170。再继续上面说的,在入侵欧洲前的窘境,身高继续倒退,165能否保证都不知道了。所以他们比罗马人矮小。身高不超过165CM。至于阿提拉多高?这不好说,能成为王者的人而且是在这些好战民族之中脱颖而出,身高变异不稀奇吧。他可以是因为强壮过人,也可以是因为身高体壮啊。毕竟高个子在矮个群中会形成一种潜在的压力且有一种凝聚力,鹤立鸡群嘛。


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力是汉兵还是胡兵

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郭子仪、李光弼郭子仪是中唐时期的名将,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太子太子李亨在灵武自行登基并且册封郭子仪为方节度使(灵武,在今宁夏灵武西),命其讨伐安禄山。郭子仪率军先后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郭子仪在安史之乱中的作用巨大,有人说因为郭子仪的存在才能大唐获得安宁达20多年,史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郭子仪的权利很大但是朝廷并不猜忌他会谋反,郭子仪功高盖主但是皇帝也不会怀疑他。由此可见史书对郭子仪的评价之高。李光弼和郭子仪是很要好的朋友,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建议唐肃宗(唐玄宗的儿子李享)提拔李光弼为大将一起平定安史之乱。论战功、论军事才能,李光弼要胜过郭子仪。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是“再造唐朝”的第一功臣。需要说明的是,李光弼并不是汉族而是契丹。

南越国拥有兵力五十万 为何挡不住西汉十万大军进攻

在南越国墓葬出土的兵器中,主要分为青铜兵器和铁兵器,其中青铜兵器又占了绝大多数,这反应了当时南越国铁器的稀缺。当时,南越国的士卒主要配备的武器为青铜制的短剑、矛、镞和弓矢等。而汉朝士兵则全部是铁制兵器,正如陈汤说的,汉朝士兵对付异族士兵,一般情况下,五个胡兵相当于一个汉兵,因为他们的兵器原始笨重,弓箭也不锋利。即使他们也学汉兵的制作技巧,有了较好的刀、箭,但仍然可以三比一来计算战斗力。其次汉朝此次征讨是比较得人心的,因为吕嘉是叛乱的臣子,不是太得民心,汉朝一直威名远扬,南越国兵众早已慑其大势还有,汉朝的将军是路博德,南越士兵早已闻其名号,不战而心乱


上一篇:2013年休假安排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