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饼歌

时间:2024-03-30 09:33:54编辑:分享君

明朝刘伯温临死前让他儿子在朱元璋死后交给后世之君一本书,书的名字是什么

《郁离子》。刘伯温的死讯报到京城后,朱元璋派丞相胡惟庸去青田县吊丧。胡惟庸到刘伯温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兵书《百战奇谋》刘琏告诉胡惟庸,父亲已把兵书烧了,给皇上留下的是一本《郁离子》和一封信。《郁离子》是元末明初大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刘基刘伯温所著,此书成书之时正值刘伯温郁郁不得志之时。当时刘伯温经历了元朝宦海的四起四落走入人生低谷,空有远大抱负而不能施展,刘伯温弃官归于青田山中隐居,遂愤而著成《郁离子》。此书深刻反映出刘伯温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以及其深厚的文学功力及其渊博的学识。扩展资料:刘伯温主要成就刘基在辅助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历史活动中发挥了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政治思想得民心是刘基治国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建功立业的思想理论依据。民本思想是刘基德政的出发点,不仅具有政治性,而且还有经济性,是统治者施政的基本方针,并通过生产实践和一生的亲民行动为表率。 学术思想刘基的儒学思想对明初的学风产生了直接影响,其融会理学诸派,又以儒道互补,体现了明初思想的特征,影响了明初学术思想的走向。建国谋略对于消灭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先后问题上,刘基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军事形势提出先灭陈友谅再取张士诚的正确建议,为朱元璋歼灭群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法治思想明朝建立后,刘基建议实行的卫所制度,加强了皇帝对军队的控制,对于巩固中央集权起到了重要作用。刘基一直来主张对民众要教化,使其明法懂法,刘基对《大明律》的制定,也起到重要的的作用。在依法治国方面刘基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刘基认为法治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有力保证,法律的制定要相对宽松,但是在执行时一定要严格执法,特别是对执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刘基的法律思想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对打破中国古代“人治”传统,并使法律日益走向客观、公正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符合法律制度发展的进步趋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伯温

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是什么意思???

一半像太阳,一半像月亮,还曾经被金龙咬了一口,缺了一块。相关故事:某一天清晨,明太祖朱元璋在内殿里吃烧饼,只咬了一口,便听到内侍太监禀报刘基刘伯温觐见。太祖心想刘伯温能掐会算,通晓天机,今日便试他一试,于是便以茶碗盖上那只咬了一口的烧饼,然后才传召刘基入殿。刘基入殿后,太祖便问曰:素闻先生通晓术数天理,今日不如让朕开开眼界,就猜猜朕眼前碗中是何物件吧。刘基掐指一算,笑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乃烧饼也!太祖大惊,拍手称赞。扩展资料刘伯温的主要思想:1、学术思想,刘基的儒学思想对明初的学风产生了直接影响,其融会理学诸派,又以儒道互补,体现了明初思想的特征,影响了明初学术思想的走向。2、建国谋略,对于消灭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先后问题上,刘基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军事形势提出先灭陈友谅再取张士诚的正确建议,为朱元璋歼灭群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3、法治思想,明朝建立后,刘基建议实行的卫所制度,加强了皇帝对军队的控制,对于巩固中央集权起到了重要作用。刘基一直来主张对民众要教化,使其明法懂法,刘基对《大明律》的制定,也起到重要的的作用。

我要找一本刘基的烧饼歌,有图,有注解,有白话文的书,大概是90年左右出版的,请问哪里有的卖!!!

明太祖一日身居内殿食烧饼,方啖一口,内监忽报国师刘基进见,太祖以碗覆之,始召基入,礼毕。
帝问基曰:「先生深明理数,可知碗中是何物件?」
基乃捏指轮算,对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食物也。」开视果然。
帝即问以天下后世之事若何?
基曰:「茫茫天数,我主万子万孙何必问哉?」
帝曰:「虽然自古兴亡原有一定,况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能享之,言之何妨?试略言之。」
基曰:「泄漏天机臣罪非轻,坐下恕二万死方敢冒奏。」
帝即赐以免死金牌,基谢恩毕,奏兽:「我朝大明一统世界,南方终灭北方终,嫡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
帝曰:「朕今都城得以坚固守密,何防之有?」
基曰:「臣见都城虽属巩固,防守严密似觉无虞,除非燕子飞入京。」

随做歌三首曰:
「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
秃顶人来文墨苑,(指姚广孝)英雄一半尽还乡。
北方胡虏残生灵,御驾亲征得太平(成祖在位时,北方蒙古及夷人常兴兵侵犯,成祖五次亲征皆大胜)。
失算功臣不敢谏,生灵遮掩主惊魂,
国压瑞云七载长,胡人不敢害贤良,
相送金龙复故旧,云开日月照边疆。」
帝曰:「此时天下若何?」
基曰:「天下乱矣。」
帝曰:「朕之天下有谁乱者?」
基曰:
「天下饥寒有怪异,栋梁龙德乘婴儿,
禁宫阔大任横走,长大金龙太平时,
老练金精尤壮旺,相传昆玉继龙堂,
阉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
帝曰:「八千女鬼乱朕天下若何?」
基曰:
「忠良杀害崩如山,无事水边成异潭,
救得金龙真骨肉,可怜父子顺难当。」
帝曰:「莫非父子争国乎。」
基曰:「非也!
树上挂曲尺
遇顺则止
至此天下未已。」
帝曰:「何为未已?」
基曰:
「万子万孙层叠层,
祖宗山上贝衣行,
公侯不复朝金阙,
十八儿孙兑上行。」
卦曰:
「木下一头了,(木下一了即是李字)
目上一刀一戊丁。(目上一刀即自,一戊丁即成,明末李自成自立为闯王,与张献忠等兴兵作乱)
天下重文不重武,英雄豪杰总无春,
戊子己丑乱如麻,到处人民不在家,
偶遇饥荒草寇发,
平安镇守好桂花。」
帝曰:「偶遭饥荒,平常草寇,天下无恙乎。」
基曰:
「西方贼拥乱到前,无个忠良敢谏言,
喜见子孙耻见日,衰颓气运早升天,
月缺两耳吉在中,奸人机发走西东,
黄河涉过闹金阙,奔走梅花上九重。
帝曰:「莫非梅花山上作乱乎? 从今命人看守如何?」
基曰:「非也。
迁南迁北定太平,佐王佐帝有牛星,
运至六百又得半,梦花有子得心惊。」
帝曰:「有六百年之国祚,朕心足矣,尚望有半乎,国师何不留下『锦囊一封』藏在库内,世世相传勿遗也,急时有难则开视之可乎。」

基曰:「臣亦有此意。」
遂又歌曰:
「九尺红罗三尺刀,劝君任意自游遨,
阉人尊贵不修武,惟有胡人二八秋。
『臣封柜内俟后开时自验』,
桂花开放好英雄,拆缺长城尽孝忠,
周家天下有重复,摘尽李花枉劳功,
黄牛背上鸭头绿,安享国家珍与粟,
云盖中秋迷去路,胡人依旧胡人毒,
反覆从来折桂枝。
水浸月宫主上立,
禾米一木并将去,二十三人八方居。」
帝曰:「莫非二十三人乱朕天下八方安居否?」
基曰:「臣该万死不敢隐瞒,至此大明天下亡之久矣。」
帝大惊,即问此人生长何方? 若何衣冠,称何国号,治天下若何?
基曰:
「还有胡人二八秋,二八胡人二八忧,
二八牛郎二八月,二八嫦娥配土牛。」
帝又问:「自古胡人无百年之国运,乃此竟有二百余年之国运耶?」
基曰:
「雨水草头真主出,
路上行人一半僧,
赤头童子皆流血,
倒置三元总才说,
须是川页合成出,
十八年间水火夺,
庸人不用水火臣,
此中自己用汉人,
卦分气数少三数,
亲上加亲亲配亲。」
帝曰:「胡人至此用人,水夺火灭,亲上加亲,莫非驸马作乱乎?」
基曰:「非也,
胡人英雄,水火既济,
安享太平,有位有势,
时值升平,称为盛世,
气数未减,还有后继,
宝剑重磨又重磨,
抄家灭族可奈何,
阉人社稷藏邪鬼,
孝弟忠奸诛戮多,
李花结子正逢春,
牛鸣二八倒插丁,
六十周甲多一甲,
螺角倒吹也无声,
点画佳人丝自分,
一止当年嗣失真。
泥鸡啼叫空无口,
树产灵枝枝缺魂。
朝臣乞来月无光,
叩首各人口渺茫,
一见生中相称贺,
逍遥周甲乐饥荒。」
帝曰:「胡人至此败亡否?」
基曰:「未也,虽然治久生乱,遭此困苦,民怀异心,然气运未尽也。
廿岁力士双开口,
人又一心度短长。
时佐寺僧八千众,
火龙渡河热难当,
叩首之时头小兀,
嫦娥虽有月无光。
太极殿前卦对卦。
添香禳斗闹朝堂,
金羊水猴饥荒岁,
犬吠猪鸣泪两行,
洞边去水台用水,
方能复正旧朝纲。
火烧鼠牛犹自可,
虎入泥窝无处藏。
草头加上十口女,
又抱孩儿作主张,
二四八旗难蔽日,
思念辽阳旧家乡。
东拜斗,西拜旗,南逐鹿,北逐狮,
分南分北分东西。
偶逢异人在楚归,
马万行里寻安歇,
残害中女四木鸡,
六一人不识,
山水倒相逢。
黄龙早丧赤城中,
猪羊鸡犬九家空,
饥荒灾害并皆至,
一似风登民物同,
得见金龙民心开,
刀兵水火一齐来,
文钱斗米无人籴,
父死无人兄弟抬,
天上金龙绊乱甲,
二十八星问土人,
蓬头幼女蓬头嫁,
揖让新君让旧君。」
帝曰:「胡人至此败亡否?」
基曰:
「手执钢刀九十九,
杀尽胡人方罢休,
炮响火烟迷去路,
迁南迁北六三秋。
可怜难渡雁门关,
摘尽李花胡不还。
黄牛山上有一洞,
可藏一万八千众,
先到之人得安稳,
后到之人半路送,
难恕有罪无不罪,
天下算来民尽瘁。
火风鼎,两火初兴定太平,
火山旅,银河织女让牛星,
火德星君来下界,
金殿楼台尽丙丁,
一个胡子大将军,
按剑驰马察情形,
除暴去患人多爱,
永享九州金满籯。」
帝曰:「胡人此时尚在否?」
基曰:「胡人至此之亡久矣,
四大八方有文星,品物咸亨一样形,
琴瑟和谐成古道,左中兴帝又中兴,
五百年间出圣君,周流天下贤良辅,
气运南方出将臣,
圣人能化乱渊源,八面夷人进贡临,
宫女勤针望夜月,乾坤有象重黄金,
北方胡虏害生灵,更会南军诛戮行,
匹马单骑安外国,众将揖让留三星,
上元复转气运开,大修文武圣主裁,
上下三元无倒置,衣冠文物一齐来,
七元无错又三元,大开文风考对联,
猴子沐盘鸡逃架,犬吠猪鸣太平年,
文武全才一戊丁,流离散乱皆逃民,
爱民如子亲兄弟,创立新君修旧京,
千言万语知虚实,留与苍生作证盟。」

全文完


刘基《春蚕》的赏析

春蚕辛辛苦苦吐丝为人做衣服,但是难逃一死,蜘蛛的丝没什么用,却能够抓虫子提供食物,也不怕人,活得好好的。估计这首诗是刘基在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的背景下写的,有兔死狗烹的感慨无奈以及畏惧。

他觉得,自己好比春蚕变成蜘蛛,虽然没有用了,但却自由自在,更轻松了。
汉文化于元代遭朝廷压抑鄙视,朱元璋建明之初,文人志士无不期渴汉文化之复兴。洪武称帝,精力图治,体恤贫苦,却亦大杀文臣,压迫言论,暴行恐怖,倒行逆施。民族文化未得发扬,反尽破毁。刘基伴君如伴虎,立功则恐遭嫉,求退却怕猜疑。作此诗叹,鞠躬尽瘁十数载,年至将老难保身。亦更叹,殚精竭力十数年,无力振兴奋族民,无能造福利万民。早知如此,当只求保身,或许尚可如愿。春蚕至死丝方尽,方有罗缎暖人身。刘基盖亦明此理,无奈放眼看天下,实无希望。回顾一生,运筹帷幄转乾坤,一人之下万之上,然究其实,空虚而已。方自讽,春蚕尚不如蜘蛛。而今观华夏大地,亦有“文”“天”之乱“毛”“江”祸,感叹此难未了无绝期。思长江后浪乘前浪,祈志士自强无停息。

望采纳~


刘伯温到底有何能耐,为什么后世之人都将其说得神乎其神?

因为刘伯温当时说到什么土木堡之变,还有把魏忠良把持朝政的事情全部预测出来了,一直说到李自成作乱明朝才算真正的停止,最后这些事情全部都应验了。刘伯温也叫刘基,他是帮助朱元璋统一天下的一个重要人物,因为这个人比较擅长五行八卦之术,所以很多事情常常掐指一算就可以料到事情的凶吉。刘伯温跟随朱元璋四处征战,他曾经很多次像朱元璋进言,而且也帮朱元璋扭转了战场的局势,也可以说朱元璋最终能够击败每个地方的对手,刘伯温的功劳非常的多,也就是因为这样,天下安定之后,朱元璋给刘伯温一个很不错的爵位,有一天朱元璋想看看刘伯温的本事到底有多大,于是他把自己吃了一口的烧饼用碗盖住,然后问刘基这里面是什么,可是没想到这么一点小问题根本就拦不住他,反而让他借此秀了一手。当时朱元璋听了非常的佩服,觉得刘伯温还真的有两把刷子,然后就让他给大明朝的国运算一下,怎么样?如果连这个都能算出来,那就是非常的厉害了,于是他跟后面问刘伯温天下的事情是不是都能算,然后问他能不能算出老朱家的天下能坐到什么时候。他当然知道因为这个问题简直就是一个送命题,如果说的不对的话,那么就可能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于是刘伯温就不再敢卖弄自己的聪明,连忙说了一些恭维的话,但是朱元璋不是蠢人,知道刘伯温是在恭维他,他也知道自己还是有点治国能力的,觉得只要自己在的一天大明王朝就不会出现什么大乱子,不过后来刘伯温算的事情基本上都应验了。

求刘伯温的真实生平

刘伯温(1311-1375年)

刘伯温(1311-1375年),名刘基,字伯温,以字行。刘伯温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好学深思,喜欢读书,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都非常熟悉。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潜心研究,颇有心得。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读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而且文笔精彩,所写文章非同凡俗。他14岁时入处州郡学读《春秋》,17岁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习宋明理学,同时积极准备科举考试。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努力,使年轻的刘伯温很快在当地脱颖而出,成为江浙一带的大才子、大名士,开始受到世人的瞩目。他的老师郑复初就曾对刘伯温祖父说:"他日这个孩子必定会光大你家门楣,振兴刘氏家族!"西蜀名士赵天泽在品评江左人物时,将刘伯温列为第一,将他与诸葛孔明相比,说刘伯温他日一定会成为济时大器。
刘伯温果然是人中之杰。他于元统元年(1339年)考取进士,从此进入仕途,开始他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精彩表演。
最初,刘伯温希望为元朝政府效力,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他在中进士后不久,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后又任元帅府都事。但是他的建议往往得不到朝廷的采纳,他的才能反而受到朝廷的压制。刘伯温非常失望,先后3次愤然辞职,回故乡青田隐居。
刘伯温隐居青田期间,潜心著述。他将自己的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见解进行了一番总结,创作了著名的《郁离子》一书。而当此之时,全国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全国各地反元起义风起云涌,元王朝的统治已摇摇欲坠,但各支反元义军又互相纷争,各不相让。刘伯温静观天下形势,经过一番分析,认为在众多的起义军中,以平民出身的朱元璋最有真龙天子之气,他领导的一支红巾军才是推翻元朝、建立新江山的队伍。
公元1360年,义军统帅朱元璋两次向隐居青田的刘伯温发出邀请,刘伯温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决定出山辅助朱元璋,希望通过助朱氏打江山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宏伟大志。与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相似,刘伯温初次与朱氏相见,就提出了"时务十八策"。朱元璋一见刘伯温之后,更是大喜不已,从此将刘伯温视为自己的心腹和军师。
刘伯温出山之后,忠心耿耿地为朱氏政权效力,积极为朱元璋出谋划策。他为朱氏制订了"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然后北向中原,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而朱元璋得到刘伯温的辅助,正是如虎添翼。他基本上按照刘伯温为他定下的战略、战术行事,先用诱敌之计大败陈友谅,挫其锐气,再于公元1363年在鄱阳湖与陈氏决战,将其势力彻底消灭。第二年,又依计将张士诚的势力消灭。然后,朱元璋派部队北上攻打元朝首都北京,同时准备在南方称帝。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正式建立大明皇朝,改元"洪武"。为朱氏最后平定天下、开创朱明皇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刘基,作为开国元勋之一,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为了表彰刘伯温的特殊贡献和巨大功勋,朱元璋还下诏免加刘伯温家乡青田县的租税。这是处州地区惟一不加税的一个县。不久又追封刘伯温的祖父、父亲为永喜郡公。
洪武三年(1370年),刘伯温被任命为弘文馆学士,受"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称号,赐封诚意伯,食禄241石。至此,刘伯温本人的事业和青田刘氏家族的发展,都如日中天,达到了最辉煌的鼎盛时期。
作为一代军师和智者,刘伯温料事如神,他深知自己平时疾恶如仇,得罪了许多同僚和权贵,同时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毅然选择激流勇退,于洪武四年(1371年)主动辞去一切职务,告老还乡,回青田隐居起来。
刘伯温在青田过了2年的隐居生活,本来希望远离世间是非争夺。但是,他的智慧和才能实在太高,他的名声实在太大了,他甚至被民间百姓渲染成了一位活神仙般的人物,这就无法避免政敌的嫉妒和皇帝的猜疑。洪武六年(1373年),刘伯温的政敌胡惟庸当了左丞相,指使别人诬告刘伯温,说他想霸占一块名叫"茗洋"的"有王气"的土地做自己的坟墓,图谋不轨。早就对刘伯温放心不下的朱元璋,听到诬告后果然剥夺了刘伯温的封禄。刘伯温非常惶恐,于是亲自上南京向朱元璋谢罪,并留在南京不敢回来。后来,胡惟庸升任右丞相,刘伯温更加忧虑,终于一病不起。
洪武八年(1375年),有病在身的刘伯温由皇帝朱元瘴所派使者护送回家,不久在家忧愤而死,终年65岁。后来被谥为"文成"。刘伯温在南京时,胡惟庸曾派太医为刘伯温诊病送药,但刘伯温吃了他的药后,病情加剧。因此,当时人们怀疑刘伯温是胡惟庸下毒致死。
刘伯温不但是一位谋略大师,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文人,他的著作很多,流传于世的有《郁离子》10卷和《诚意伯文集》20卷。其中。代表作《郁离子》一书在中国思想上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刘伯温死后,葬于青田武阳夏山。据说,刘伯温死前曾预言胡惟庸必败,到时朱元璋会为自己平反昭雪,他还特留下一封密奏给儿子,要他在日后朱元璋想起自己的时候再上奏。5年后,胡惟庸果然垮台。又10年后,刘伯温果然被平反。朱元璋还赐给刘氏家族金书铁券,特批刘氏成员可凭此免一次死罪。


上一篇:牛年

下一篇:福虎生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