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的特点?
小雪节气的特点是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雪量不大。小雪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的《淮南子·天文训》,书中记载说:“加十五日指亥,则小雪,音比无射。加十五日指壬,则大雪,音比应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为:“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群芳谱》释义为:“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小雪节气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地寒未甚”雪量不大,故称为“小雪”。小雪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腾地降;三候:闭塞成冬。古人认为天地阴阳之气交泰则出现虹,小雪时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天寒无雨,不见虹,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寂然,天地闭塞,转入严冬。小雪习俗1、吃糍粑南方部分地方保留有“十月朝,糍粑碌碌烧”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用糯米蒸熟捣烂后制作成的糍粑,软糯香甜,可口诱人。“碌碌烧”是非常形象的客家话,“碌”是指用筷子卷起糯米粉团,像车辘那样前后上下左右,就像车轱那样滚动,粘上芝麻花生砂糖;“烧”即是热气腾腾的样子。2、晒鱼干乌鱼群、旗鱼、沙鱼等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中国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干粮。3、吃刨汤土家族会在小雪前后开始“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美食“刨汤”,用来款待亲朋好友。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二十四节气保健养生之小雪
小雪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小雪节气的特点1、小雪节气的天气特点是:天气寒冷;冷空气频繁南下;降雨稀少;并且是由雨变为雪。2、长江中下游许多地区陆续进入冬季,东北大部分地区气温降到0℃以下。北方地区小雪节以后,果农开始为果树修枝,以草秸包裹树干,以防果树受冻。3、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冬季第2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即太阳到达黄经240°时。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小雪节气的风俗1、晒鱼干一般在小雪节气的时候,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就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有谚语“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指的是在嘉义县布袋镇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2、吃刨汤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会举办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在这个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3、腌腊肉民间有腌腊肉的习俗:“冬腊风腌,蓄以御冬”。这是因为小雪节气之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这时候是加工腊肉的好时机。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就可以享受到美味的腊肉啦!加工制作腊肉的传统习惯不仅久远,而且普遍。每逢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杀猪宰羊,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鲜肉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等7—15天后,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进行加工制作。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或挂于烧柴火的灶头顶上,或吊于烧柴火的烤火炉上空,利用烟火慢慢熏干。4、吃糍粑在南方一些地方,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相传“十月朝,糍粑禄禄烧”,这是说祭祀的时候用糍粑来当供品。
小雪有什么气象特征?
小雪节气,东亚地区已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经向环流,西伯利亚地区常有低压或低槽,东移时会有大规模的冷空气南下,中国东部地区会出现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小雪节气不一定下雪,实际上全年下雪量最大的节气也不是在小雪、大雪节气。比如,黄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全年下雪最大的节气,既不是“小雪、大雪”,更不是“小寒、大寒”,而是在春季“雨水”节气。小雪节气穿衣和情绪注意事项1、穿衣:小雪时节天气转冷,感冒也进入多发季节,要及时添衣注意保暖。衣着以保暖为主,轻便舒适为辅。切忌:衣服裹得太紧!衣服太紧太厚,不但限制身体活动,还会影响血液循环。2、情绪:小雪时节,天气阴冷晦暗,此时人们的心情也容易受到影响,所以适时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的情绪,积极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多听音乐,多参加娱乐活动,以激发生活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