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木

时间:2024-03-31 23:36:03编辑:分享君

木直中绳,揉以为轮。这句怎么翻译

白话译文: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劝学》,原文节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白话译文: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扩展资料:作者简介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为避汉宣帝刘询讳,又称孙卿,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与其弟子撰有《荀子》一书。创作背景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为了揭示后天学习的重要意义,他创作了《劝学》一文。文章赏析《劝学》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是通过比喻阐述道理、证明论点。全文除少数地方直接说明道理外,几乎都是比喻。文中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有时作品集中了好些并列的比喻,从同一角度反复地说明问题。这种手法,在修辞上叫做“博喻”。文中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劝学

揉的意思

● 揉

róuㄖㄡˊ

◎ 用手来回擦或搓:~擦。~搓。~眼睛。

◎ 团弄:~面。~泥球。

◎ 使木弯曲:~轮(使木弯曲制作车轮)。“~木为耒”。

◎ 古同“柔”,使降顺。
◎ 揉 róu

〈动〉

(1) (形声。从手, 柔声。本义: 使木弯曲或伸直)

(2) 同本义 [bend or straighten over fire]

揉木为耒。——《易·系辞下》

揉辐必齐。——《考工记·轮人》

(3) 又如:揉辐(烤木使直,以作车轴);揉斫(砍削烤揉);揉木为耒

(4) 用手来回擦或搓 [rub]。如:揉眼睛;揉努(按摩);揉弄(搓弄,抚弄);揉挪(揉搓;搓挪);揉捏(搓挪);揉摩(按摩;搓摩);揉擦(搓摩,揩拭);揉濯(搓洗);揉革

(5) 混合;融和 [mix]。如:揉合(揉和,融合);揉莒(杂陈);揉错(错杂);揉杂(混杂)

(6) 琢磨 [polish]。如:揉炼(揉磨;琢磨)

(7) 摆弄;摆布 [order about]。如:揉弄(摆弄);揉砑(折磨);揉藉(践踏挤压)

(8) 驯服 [tame]

揉此万邦,闻于四国。——《诗·大雅·嵩高》

(9) 又如:揉耳(顺耳)

(10) 牵引 [pull]

孤舟倦鵐轧,短缆因牵揉。——宋· 苏轼《新滩阻风》

(11) 攀援 [climb]

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缘崖,莲舟不能从。——《徐霞客游记》

(12) 搔;抓挠 [claw]。如:抓耳揉腮

(13) 通“糅”。混杂[mix]

帷其纷楺而将落兮。——宋玉《九辩》

不相揉杂。——《世说新语·文学》

常用词组


--------------------------------------------------------------------------------


◎ 揉搓 róucuō

(1) [rub]∶用手来回地擦;搓

那么着你也该把这件衣服换下来了,那个东西那里禁得住揉搓。——《红楼梦》

(2) [cause physical or mental suffering] 〈方〉∶折磨

强如出去被他揉搓着,还得拿出钱来呢。——《红楼梦》

◎ 揉和 róuhé

[temper] 给粘土加水并揉混使形成匀称的质地

◎ 揉磨 róumó

[torment] 〈方〉∶折磨

◎ 揉制 róuzhì

[temper] 把皮革均匀地弄湿使之柔和,以便进一步处理。


上一篇:老黄历2010

下一篇:为什么火生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