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晟

时间:2024-04-01 03:09:38编辑:分享君

吴晟的主要论文

共发表学术论文130篇,主要代表性论文有(1)《从〈飞天〉看大学生诗歌审美观念的流变》,《评论选刊》1986年第7期。(2)《幽默:韩愈诗文的另一种美学风格》,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8年第10期。(3)《寄托、象征辨析》,《文艺理论研究》1989年第1期(4)《我国都市诗歌不发达原因初探》,《江西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5)《形不似味似:黄庭坚、陈师道诗比照》,《争鸣》1989年第1期(6)《象征派诗、朦胧诗比较》,《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0年第3期摘要。(7)《黄庭坚诗歌审美特征深层结构透视》,《江西社会科学》1990年第4期(8)《宋词理性成分摭议》,《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1年第4期摘要。(9)《黄庭坚诗歌审美心理机制描述》,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2期。(10)《李贺、李商隐意象诗比较》,《江西社会科学》1992年第4期。(11)《台湾现代诗的价值取向之我见》,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9期。(12)《关于海峡两岸现代派诗审美嬗变的思考》,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10期。(13)《新生代诗价值体系扫视》,《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14)《韩愈诗歌阳刚美观照》,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11期。(15)《中国现代派诗与接受美学》,《文摘报》1994年1月12日摘要,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3期。(16)《中国古代意象诗的哲学探究》,《文艺理论研究》1994年第3期(17)《山谷诗词的谐趣品论》,《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18)《试论“黄庭坚体”》,《南昌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19)《黄庭坚与茶》,《农业考古》1995年第4期(20)《台湾现代诗与禅》,《福建论坛》1995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12期。(21)《黄庭坚诗歌立意考察》,《晋阳学刊》1995年第3期(22)《黄庭坚诗词理趣、禅趣辨味》,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5年11期。(23)《顾城诗歌审美心理结构三模式》,《江西社会科学》1996年第9期(24)《中国现代派诗与现代西方哲学》,《文艺理论研究》1997年第1期(25)《诗歌意象组合的几种主要方式》,《文艺理论研究》1997年第6期(26)《中国古代意象诗的价值取向》,《人文杂志》1997年第5期(27)《中国现代派诗的价值取向》,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7年第7期。(28)《一曲低回的乡愁咏叹调》,《名作欣赏》1998年第2 期。又载台湾《蓝星诗学季刊》第七辑。(29)《诗歌心理时空的几种主要形式》,《求索》1998年第3期。(30)《我国戏剧早萌晚熟原因探赜》,《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第2期(31)《“书会”补说与“才人”辨正》,《文献》2000年第3期(32)《试论瓦舍文化的商业性与娱乐性》,《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33)《宋元戏曲融合勾栏伎艺检视》,《南昌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34)《诗学审美意象论》,《学术交流》2000年第4期(35)《戏文、元杂剧情节长度差异及其成因》,《戏剧艺术》2001年第1期(36)《宋元戏曲中的婚丧习俗》,《贵州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37)《戏曲歌词承接与联章诗关系探讨》,《学术研究》2001年第4期(38)《意象派诗与中国古典诗歌差异的文化阐释》,《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第5期,《文艺报》2002年1月15日“理论视窗”摘要。(39)《瓦舍的衰微及其主要因素》,《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第1期(40)《我国成熟戏剧形式的主要标志》,《齐鲁学刊》2002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3期摘要。(41)《宋元民间戏班说略》,《戏曲艺术》2003年第1期(42)《我国古代成熟戏剧形式历史生成的三个重要环节》,《艺术百家》2003年第1期(43)《简析宋元民间戏剧观众的主要构成》,《戏曲艺术》2004年第1期(44)《中国古代诗歌的禅宗智慧》,《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第4期(45)《万历、嘉庆钞本〈钵中莲〉比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第1期(46)《黄庭坚“以剧喻诗”辨析》,《文学遗产》2005年第3期(47)《宋元戏曲中的民俗事象摭要》,《广州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6期摘要(48)《联章: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言说体式》,《文学前沿》第10辑,2005年12月(49)《宋元戏曲商品意识的主要表征》,《艺术百家》2006年第1期(50)《中国古代诗歌的戏剧性因素初探》,《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第3期(51)《山谷诗集三家注述评》,《燕京学报》新第二十一期,2006年11月(52)《同题异体:从〈会真记〉到〈西厢记〉》,《文艺研究》2008年第8期(53)《论联句诗》,《学术研究》2008年第4期

关于台湾诗人吴晟的资料以及他的诗

吴晟,本名吴胜雄,1944年出生。世居彰化县溪州乡。1971年屏东农专毕业,随即返乡担任溪州国民中学生物科教师,教职之余为自耕农,亲身从事农田工作,并致力诗和散文的创作。1980年曾以诗人身份应邀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为访问作家。2000年2月从溪州国中退休,专事耕读;并兼任静宜大学、嘉义大学、大叶大学、修平技术学院等校讲师,授文学课程,至2007年6月为止。出版诗集:飘摇里、吾乡印象、向孩子说、吴晟诗选。出版散文集:农妇、店仔头、无悔、不如相忘、笔记浊水溪、一首诗一个故事。


吴晟的简介

吴晟,本名吴胜雄,1944年生,台湾彰化县人.1971年屏东农专畜牧科毕业,随即返乡担任溪洲国中生物教师.教职之馀为自耕农,亲身从事农田工作,并致力诗和散文的创作.1980年曾应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为访问作家.2000年2月从学校退休,专事耕读.目前为台中县静宜大学兼任讲师,讲授台湾文学课程.
作品风格
他的作品里, 有著对大地乡土的认同,是以精神的关怀,和身体力行,双重投入,笔触坚实而富於感情,以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为文学的依归,真挚动人
.
吴晟的所谓的乡土诗,并非仅限於用乡土语言表现情感,更重要的是,他用乡土情感来描绘乡民的生态,为周遭人群发言.其诗作,处处可见源於对乡土,对生命真摰的爱;不是即兴式的随即忘却的感触,也非技巧与主义派别等格局下的表现,而是蕴酿了再蕴酿的深情流露,诗作中蕴藏的炽热情感.
成就
他最为人称颂的文学成就,是在一九七0年代,返乡任教后二年,开始写作农民文学与乡土诗.诗心的关照,吻住了泥土.近百首描写台湾农民生活.探讨农民命运,以及关怀台湾社会变迁的精彩诗篇,量多质佳.也是吴晟诗歌的成熟期. 一九八0年又以诗人身份应邀赴美,参加爱荷华大学(Iowa)国际作家工作坊,为访问作家,为期九个月,文学视野愈发广阔
.
作品介绍—《飘摇里》
在吴晟诗作《飘摇里》——辑七〈浮木集〉八首诗作,是吴晟个人深度的内省,有著无尽的凄凉,旁徨,疑忧.不能确定的命运,不可卜测的前途,使诗人对自己怀疑,思索,或者是时代的风雨飘摇,更加深了诗人的消沉凄凉的感叹.吴晟的浮木集,弥漫著某种忧悒,乏力感甚至卑屈感,若「浮木」一般无依,一般失去前去指向的荒凉.
心得
做完这次作业,我觉得人活在天地之间,与万物相依并存,尤其农人,每天与土地为伍,耕作田园,养牧禽畜,所接触到的都是大自然的山川鸟兽花木,四时的风雨,山河的草木,田野的作物,乡间农人生活的情况及人生价值观.我们要从田园生活,乡土的精神,泥土的踏实,农民的纯朴勤恳,认命受命的心境人格,来阅读吴晟的诗作.


上一篇:梦的拼音

下一篇:生男生女预测表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