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青

时间:2024-04-01 20:59:15编辑:分享君

《人间正道是沧桑》中杨立青的原形是谁?

原型有四人:陈赓,宋时轮,杨至成,肖劲光。原型介绍:1,宋时轮:(1907年-1991年)宋时轮1925年来广州,后考入黄埔军校,和立青来广州入黄埔几乎是同一个时点。四·一二政变后,宋时轮一度与党组织失去联络,只好回家落草,拉了一只30多人的队伍,1929年编入红六军;立青在被穆震方赶出部队后,也是一度在白凤兰队伍中落草,而且被老范收拾得只剩下不到30人左右。江西苏区时期,宋时轮任红21军61师师长,立青此时也官至师长。抗战爆发,红军改编成八路,宋时轮由师长变成120师358旅716团团长;立青也是由师长降为团长(不过是115师,在师弟林彪手下解放战争时期,宋时轮任三野十纵司令员,立青也在卸任军工部长后担任十纵司令员(不过是四野十纵)。2,陈赓(1903年-1961年)年轻陈赓的性格与经历,还有祖父的显赫,与杨立青确实很有相似之处(只是祖父改成了父亲)。在东征中,陈赓化妆混入敌方,花了三天时间侦察,绘制出详细地图带回,这个在《人间正道是沧桑》中也有反映。特别是他在上海做特工时,刺杀叛徒的那一段,正是当年陈赓刺杀出卖了罗亦农的叛徒霍家新(何家兴)与贺治华(贺稚华)夫妻的翻版。3,杨至成(1903年-1967年)抗大的教员,这和杨立青经历相似。东北解放战争的后勤军需部长,在《人间正道是沧桑》中,是杨立青打锦州之前,主抓兵工生产的故事。4,肖劲光(1903年-1989年)萧劲光(1903.1.4—1989.3.29),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湖南长沙人。民国十一年(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扩展资料:杨立青,杨家的老三,最小的弟弟,顽劣又有正义感的叛逆青年,有着军人的天赋与精神,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构建自己的信仰,走自己的道路,最终修成自己的正果,50集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男主演。由演员孙红雷扮演。角色设定:剧照中,五个杨立青穿着不同的五套军装,向观众展现了五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身份的形象。第一个是北伐时期,当时的杨立青,黄埔三期生,年少轻狂,激情四射,充满了对“打军阀、除奸贼、光明正大,保人民、安地方、公正和平”的热情。第二个是红军时期,经历过大屠杀的杨立青,对国民党产生了深深的幻灭之感,最终在瞿恩感召下,走上了革命之路,成为苏区干将。第三个是八路军时期,国共合作,短暂的共同抗日蜜月期,杨立青重续前缘,给同窗异路的国民党将官们讲游击战术。第四个是解放军时期,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灰飞烟灭,黄埔同窗最后一次兵戎相见,之后把酒言欢,同胞兄弟却从此各走一方,再无相见之日。第五个是建国后,杨立青回顾往昔去思考当下,向死去的导师瞿恩写信,代表着杨立青在思想上的成熟与对国家的思考。重大革命史诸多事件,就在这小小军装中,已经表露殆尽,尽在不言之中。杨立青开朗直爽,笑得孩子气,爱就爱得轰轰烈烈,讨厌就讨厌的彻彻底底,完全性情中人,是个性格十分讨喜的人物。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杨立青

学习文学的意义有哪些

学习文学能使人陶冶情操,更明白事理。学习文学也是打发时光的好途径,文学将人带到通往理想,智慧的深渊。文学是一个广概的说法,我认为像哲学,逻辑学等等都与文学有一定的关联,但是不同的学理之间也有一定的区别,文学可以说罗列齐全,博大精深。文学教导我们怎么用文字说话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文学就是一个人对生活观、人生价值观的总体显现,一个文学素养很好的人,他的生活情趣生活素养都一定不会很差。文学是需要培养的,从自身的体验来感受它。你会发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见解感受是多么明朗舒畅!当别人赞叹你的文采多么好时,你一定会很高兴。这就需要平时的培育,不断的锻炼。像小时侯,我们用字词造句一样,这是初步的为我们将来对文学的功底造诣、兴趣爱好打下伏笔。每个人都应该有文学兴趣,文学方面的涉及,但是不同的是所涉及的深度内涵不一样,一些人只能了解一个皮毛而已,而一些人则成为专业的语言大师,这是一部分人将它学通学活,得心应手的表现。


在中国这样一个应试国家,文学的培养我觉得似乎也只是为了考试而准备。一些其它的科目如物理化学在生活中碰到实用的几率几乎很少,除非搞专业化的东西。文学是一种囊括的概念,你提到的比如:社会学,法学,政治学,历史学等等我觉得是个对比。但是文学是一个大包裹,里面装的几乎都和它有关。我们来看看社会学---社会学是书本上所没有的一门学问,它要靠我们长期的社会积累经验才能感受到,但它不作为我们求职的主要功能,但当你是踏上工作岗位时,一定的交际学还是必要的(即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哲学) 社会学只有当人涉身于社会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社会。文学是什么概念???文学是改造我们的思想,我们的举止的对照者 看看我们的社会,媒介信息的传播靠的也是文学,只不过它也许更简略,平俗化,文学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不是故作高深),的确我很有体会 文学修养这个词你也经常能听到,它是反映一个人主观能动性的看法,而且是很上进一流的。可以说世界上所有的学科基本的核心都是文学(语文)但后来发展为一门学系 红学会探讨红楼梦就是文学的探究,作为中国封建史上具有高度反映资产阶级生活状态的百科全书,红无疑首先从文学上得到高度肯定,但是它不仅这样,还蕴涵了那个时期的社会风俗,人文地理等综合性的各方面情况--所以说是百科全书。像比如散文,如果光只有文字性的抒情赞叹而没有历史性的东西和其它方面的说明,就谈不上一部“百科全书”。再比如:《史记》众所周知,它曾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就是对司马迁《史记》的一个定性----它又是史书(描写转述历史的一本书),又是文学功底颇好的一个证明!!所以说文学作品不一定有史学的内涵;而史学未必具有文学性的风采,这很少有二者兼得的。所以像《红楼梦》、《史记》在中国文学论坛上才可称谓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因为少所以才绝!



再说说辩论学(我比较欣赏的一门学问)它就暗含了文学的价值,要求辩论者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而且应该还是比较高的,如果辩论者没有文学观的话,也很难辩论的成功,因为辩论是必须有理有据,论者丝丝环扣,抓住对方的“把柄”进行反驳,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说话语无伦次,吞吞吐吐,咬字不清又怎么能行呢???文学是辩论的基础:没有文学常识的人不可能舌战群雄,只不过辩论学又加以训练更加专业化,精致化---这使我想到历史上有名的三国人物诸葛亮,他舌战群儒的事迹很是让人敬佩、赞叹。而三国中诸葛亮的才识就仅仅限于此吗???会“吵吵架”--辩论,与人较真???非也,我觉得诸葛亮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天才,而且军事上也很了得,他的军事修养无可厚非来自他基本的文学修养,诸葛亮的《出事表》也正说明于此,人们欣赏他也不过于此,这种人可谓是全才啊

像中国的古典四大名著为什么享有所有书籍所不及的荣誉呢???想想,这些书不光反映了一个时期作者特有的思想,而且还有很深的文学主旨。作者的水准可见一斑~~《资治通鉴》也是这样的例子

最后总之我要说一句,无论什么学科什么行业,都或多或少与文学打交道
如法律、政治、历史、地理,它们不也靠文字叙述???只要靠文字叙述的东西,它们的始祖都是语文(文学),说文学很笼统,各行个业哪个不涉及于文学方面?而我觉得很多更涉及的是“杂交类”,比如说物理化学,它们就靠我们的理科思维和文学思维去完成----我们先用逻辑专业的思维去分析探究解决出来,接着就得用文字去写出来呀~这时就需要组织语言,怎么说才合乎逻辑性,才让人看得懂?此时就交给文学啦


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杨立青和杨立仁的原型是谁?

杨立青——陈赓

《人间正道》中,孙红雷扮演的杨立青无疑是观众最注目的焦点角色,他从小就生性顽劣,屡惹祸端,在黄埔军校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启蒙;经过艰苦的战斗岁月,正直、真诚、乐观的他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军人。由于有黄埔的经历,杨立青无论是在北伐还是在抗日战争中都功勋卓著。

比对着杨立青的人生轨迹和战场上的奇功,很多观众都认为“立青极像陈赓大将”。陈赓也是湖南人,黄埔生,参加了武昌起义、长征,在苏区时候也是师长,无论是红一军还是红四军。陈赓乃将门之后,其祖父为湘军名将,随曾国藩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他自幼聪慧顽皮,不仅跟祖父学了一身拳脚功夫,还养成了机灵善变,幽默诙谐的乐观性格。在当地提起陈赓,无人不晓。因为练过武功,他“统率”着前村后巷许许多多的“娃娃兵”,经常打抱不平,惩恶扶弱,据说他小时候跟杨立青一样皮得要死。不过,陈赓比立青在政治方面要成熟得早。
同时也有人表示,杨立青的前期跟陈赓相似多一些,而他的后期更像上将杨至成。杨至成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当后勤部长,建立了很多军工厂,北伐时是营长,而且杨至成将军是黄埔5期的。
杨立仁---邓文仪从职务上来看,杨立仁的原型应为蒋介石的机要秘书邓文仪。邓文仪和杨立仁一样是醴陵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代理主任及国民党军队师、军政治部主任等职。1928年至1934年任蒋介石侍从秘书,后又是复兴社十三太保之一。1932年后,他积极参加蒋介石发动的“剿共”战争。但是,历史上的邓文仪并没有杨立仁那样具有呼风唤雨、似乎无所不能的本领。杨立仁无疑也是许多人物形象的结合体,代表了那个时代很能干但不幸走错人生道路的一批人


人间正道是沧桑中为什么立青到底最爱哪个呢?

立青和瞿霞之间的爱是伟大的,真挚的,让人不得不感动的
瞿霞是爱他才离开他,而立青也是爱她才要娶不完整的她
而立青和林娥的感情也是爱
他们的缘分早在很久以前就结下了,经过人间沧桑,他们终于能缔结连理了
可是由于瞿霞,立青始终放不下,觉得对不起她,不能照顾她一辈子
所以始终也不能对林娥敞开心扉,立青到底心里是怎么个滋味,谁都无法体会
这样一个历尽沧桑的男人怎么能让林娥不爱?
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都是有情人


上一篇:阳琪

下一篇: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