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发展史
三期
上古——先秦
中古——从秦汉到明代中前期
近古——明代中后期到近代(鸦片战争前后)
七段:
1.先秦时期:神话——诗经——楚辞——诸子散文
2.两汉文学:汉大赋——抒情小赋——五言诗萌芽(古诗十九首)——汉乐府诗
3.魏晋南北朝文学:四言诗(曹操)——五言诗成熟(建安七子——七言诗萌芽(鲍照)——宫体诗)——志怪小说(《搜神记》)——志人小说(《世说新语》)
4.隋唐文学:唐诗(五七言诗歌的巅峰)——唐传奇(小说发展阶段)
5.宋元文学:宋词(唐诗的变形与发展)——元曲(散曲+杂剧、宋词的发展与变化)——话本小说(白话小说的萌芽)
6.明清文学:白话小说(长篇:三国演义、水浒传;短篇:三言二拍)——文言小说——明传奇(元杂剧的发展《牡丹亭》)
7.近代文学:四大革命(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曲改良)
《大师的痛与爱》的主要内容
5岁的谢晋在故乡上虞的睡梦中悄然辞世。在此时的上海家中,儿子阿四还在梦中,他依然在盼望着父亲的归来。 那天出门,父亲还搂住阿四有一个约定:回来后好好陪他游玩。阿四一直站在阳台上目送着父亲离去,却没有送上父亲最后一程。 父亲的最后离去,没有让儿子受到一点惊吓。父亲冥冥中似乎明白,不能让阿四受到惊吓。 这位影响了几代人的大师级电影导演,有四个孩子。不幸的是,除大儿子谢衍以外,其余三个,都有不同程度的智障,成为一个父亲心中最深的痛。阿四,是谢晋最小的一个儿子。在几十年的相濡以沫中,谢晋已把心中最柔软的角落给了阿四。当阿三离世时,做导演的大儿子谢衍在陪同父亲为阿三选墓地时,他紧紧抱住如受到雷击一般的父亲说:“爸爸您放心,我一定把弟弟照顾好安排好后再走。”谢晋一把搂住儿子,顿时老泪纵横。命运对谢晋竟是如此残酷,就在他离世两个月前,大儿子谢衍先他而去。 谢晋最疼爱阿四。只要谢晋外出,阿四总要站在阳台上等父亲回家。阿四傻傻地靠在门前,倾听父亲回家上楼的脚步声。每当谢晋风尘仆仆从外面回来,他一进门首先要拥抱的就是阿四。他让阿四站在自己面前,就那么怔怔地打量着阿四,脸颊是瘦了还是胖了,头发是长了还是短了,然后为他正正衣角。父子俩一同在书房玩玩具,一阵开心的大笑后,阿四便会摇摇晃晃地去为父亲拿酒瓶。 晚年的谢晋,几乎很少出家门,他要好好守着阿四。只要转眼不见了阿四,他就要大声呼喊。他明白,按照生命的自然规律,他应该走在阿四的前面。所以,他为阿四未来岁月里的一点一滴都做了一个父亲的细微安排,还在上虞老家为阿四修建了一所房子留给他。 有一次,阿四在上海街头,突然不知道回家的方向。阿四失踪了。回到家中的谢晋,发出了狮子一般揪心的叫吼。 谢晋和亲友们一起,寻遍了整个大上海。谢晋还在上海的报纸上刊登了寻找阿四的启事。 阿四终于回来了。谢晋抱住儿子,从头到脚,一遍一遍地抚摸。大师一生中在光影世界里拍出了那么多杰作,也没有像这样动情地搂住儿子一次又一次抚摸。 谢晋说过,无论自己一生中怎样颠沛流离,怎样痛苦不堪,最后只要有亲人相守在一起,一切都会变得美好起来。 是什么支撑了谢晋在艺术生涯中的激情探索与不懈追求?有人说,是阿三,是阿四。一个父亲心中的疼痛,如何尽情释放与升腾? 在谢晋一生的电影作品中,他饱含深情地拍过一部反映智障人群的电影《启明星》。影片中,有一个智障孩子被发疯的人群扔到了垃圾桶中。据说,那是谢晋在非常岁月里受到冲击时,儿子阿四的真实遭遇。谢晋说,他生命里因为有阿四,他对天下的残障孩子们,都有一份如父爱般的情怀。这份情怀,在谢晋的艺术生命里,如水蒸气上升成云朵一样得到了极致的发挥。 谢晋在心中堆积了太多太多的遗憾与疼痛,一层一层地叠垒,最终,泪珠凝聚成了琥珀。在大师的心中,涌泉一样流淌出艺术世界里真善美的动人旋律。在他的影片中,即使是在漆黑的岁月里,人性的温暖之光也会在茫茫天宇像星辰一样闪烁。 一个父亲心中的痛与爱,谱写了电影史上最美丽的传奇。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如下:一、区别1、定义不同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2、表现形式不同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 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二、联系历史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文学不同于历史,文学源于历史,同时又虚构部分,同时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价值观的影响,会对历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文学又更多的感情色彩。经过文学的加工,历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历史又给了文学创作更多的源泉的灵感。扩展资料历史本身就有很好的文学性,因为历史中隐藏着许多文学性的奥秘。历史是一种天工,其中包含的因果和哲学奥秘,绝不会因为作家个人的情绪和价值观而发生变化。人们常说:“生活比小说更精彩。”生活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文学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做梦,就是作家通过虚构来营造一种梦境。另一个作用则恰好相反,不做梦,而是在细致地观察和了解事实之后,用文学更深刻、更形象地表现这些事实。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说的就是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这恰好也是《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关系,《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之间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并不存在价值观的彼此对立和历史事实的全然不同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三国演义》使用了很多有意思的文学手法,来表现《三国志》里面所记载的历史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国演义》其实就是一部历史书,它的历史学价值可以与《三国志》相得益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