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在古文是什么意思?
臭:拼音:chòu 解释:惹人厌恶拼音:xiù 解释:气味的总称通常在古文中意思:气味的总称用鼻子辨别气味(会意。从犬,从自(鼻)。例子:1.气味的总称人通于鼻者谓之臭。臭者,气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译:人从鼻子闻到称它叫臭,所谓的臭,只是一种气味而已。2.【动】 “嗅”的古字。用鼻子辨别气味彼臭之而无嗛于鼻。——《荀子·荣辱》 译:我用鼻子去闻并没有特别的气味冲鼻。3.【名】 (会意。从犬,从自(鼻)。臭,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说文》 译:鼻子,家禽通过鼻子就能知道他的踪迹,狗就是这样的。
没有一般市侩的铜臭之气的臭的读音
这里的“臭”读作:[xiù],铜制品上的一种气味,铜钱上的臭味,讽刺只看重金钱,不重人情的人。原文:有仕人退朝,诣其友人,见衲衣道人在坐,不怿而去。他日谓友人曰:“公好衣毳褐之夫,何也?吾不知其贤惠,且觉其臭。”友人应曰:“毳褐之臭,外也,岂其铜乳?铜乳之臭,并肩而立,接迹而趋。公处其间,曾不嫌耻,反讥与山野有道之士游?没有一般市侩的铜臭之气,高尚之人以蛙鸣胜鼓吹,吾视毳褐愈于今之朱紫远矣!”白话译文:有个做官的人退朝后,前去探望他的朋友,遇到和尚在他家做客,他不高兴地离去。有一天他跟朋友说:“你喜欢与穿用鸟兽细毛做成的夹袄的人做朋友吗,为什么?我并不知道他聪明或愚笨,只是感觉他很臭。”朋友回答说:“用鸟兽细毛做成的夹袄的臭,只是外表,哪能和贪官的臭相比?而贪官的臭,与你并肩站着,紧跟着你的踪迹向你奔来。你在中间,并未嫌他们臭,反而讥笑我和山野的有道之士交往?没有那些市井之士的铜钱味,品德高尚的人认为蛙鸣更胜于高官出行的仪仗,我看穿粗糙毛料做成的夹袄之人更好于现在的高官!”此文出自南宋·范晔《后汉书·崔烈传》扩展资料写作背景:《后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章怀太子李贤注,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所著的《后汉纪》,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汉史。北宋时,有人把晋朝司马彪《续汉书》志三十卷,刘昭注,与之合刊,成今天《后汉书》。在列传方面,《后汉书》除了因袭《史记》、《汉书》的列传外,还新增了党锢、宦者、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和列女七种列传。这些列传既是新创,又反映了东汉的实际情况。如东汉一代党锢大兴,许多比较正直的大臣都以结党的罪名被杀;另外,东汉的宦官多参与朝政,杀戮大臣,是党锢之狱的主要制造者。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东汉王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范晔根据这些史实,创立了党锢和宦者两个列传。作者简介: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阳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人,南朝宋官员、史学家、文学家,东晋安北将军范汪曾孙、豫章太守范宁之孙、侍中范泰之子。出身士族家庭,博览群书。元熙二年(420年),宋武帝刘裕即位后,出任冠军长史,迁秘书丞、新蔡太守;元嘉九年(432年),得罪司徒刘义康,贬为宣城太守,开始撰写《后汉书》,迁宁朔将军。元嘉十七年(440年),投靠始兴王刘浚,历任后将军长史、南下邳太守、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随从孔熙先拥戴彭城王刘义康即位,事败被杀,时年四十八岁。
臭的古今异义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臭,自者、鼻也。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走臭犹言逐气。犬能行路踪迹前犬之所至。尺救切。
臭字,上面的“自”,象形原义是鼻子的意思。下面加一个“犬”字,意思是狗鼻子能闻到的气味。所以臭字原义就是狗鼻子都能闻到的气味,总指所有细微的气味,并不特指“污秽之气”。
《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
汉桓宽《盐铁论·论灾》:故不知味者,以芬香为臭。
《孔子家语·六本》: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诗·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汉仲长统《昌言·论天道》:性类纯美,臭味芬香。
以上古文中的”臭“,都是气味的意思,含所有气味,并不特指“污秽之气”。
到了近代白话文,臭 才逐渐演变成特指“污秽之气”。
值得注意的是:臭,自古以来就是发音就是”chou“,而不是官方资料一直误以为的古读音是”xiu“。因为看看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发音“尺救切”,就是”chou“。
在南方方言里:乳臭未干 这个古代成语里,大多坚持古读音”chou“。只有官话里才读作“x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