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年历表

时间:2024-04-03 04:39:24编辑:分享君

十二生肖出生年历表是什么?

12生肖出生年份鼠:1924、1936、1948、1960、1972、1984、1996、2008。牛:1925、1937、1949、1961、1973、1985、1997、2009。虎:1926、1938、1950、1962、1974、1986、1998、2010。兔:1927、1939、1951、1963、1975、1987、1999、2011。龙:1928、1940、1952、1964、1976、1988、2000、2012。蛇:1929、1941、1953、1965、1977、1989、2001、2013。马:1930、1942、1954、1966、1978、1990、2002、2014。羊:1931、1943、1955、1967、1979、1991、2003、2015。猴:1932、1944、1956、1968、1980、1992、2004、2016。鸡:1933、1945、1957、1969、1981、1993、2005、2017。狗:1934、1946、1958、1970、1982、1994、2006、2018。猪:1935、1947、1959、1971、1983、1995、2007、2019。扩展资料: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生肖

2010年年历表

一月

1月1日 元旦


二月

2月13日 除夕 [农历]

2月14日 春节 [农历] 情人节

2月18日 破五 [农历]

2月28日 元宵节 [农历]


三月

3月1日 芦笙节(苗族) [农历]

3月8日 三八妇女节

3月12日 植树节

3月15日 315 消费者权益日

3月17日 二月二龙抬头


四月

4月1日 愚人节

4月4日 复活节

4月5日 清明

4月13日 泼水节(傣历新年)

4月22日 Mosaic浏览器问世

4月28日 三月街(白族) [农历]


五月

5月1日 五一劳动节

5月4日 五四青年节

5月6日 妈祖生辰 [农历]

5月9日 母亲节

5月21日 释迦牟尼佛圣诞 [农历]

5月28日 佛吉祥日[农历]

5月31日 迁徙节(锡伯族) [农历]


六月

6月1日 六一儿童节

6月16日 端午节 [农历]

6月20日 父亲节

七月

7月1日 建党节

7月7日 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的开端

7月15日 那达慕(蒙古族) [农历]


八月

8月1日 建军节

8月4日 火把节(彝族等) [农历]

8月8日 08北京奥运倒计时一周年

8月15日 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日

8月16日 七夕 [农历]

8月24日 鬼节(农历七月十五) [农历]

8月29日 卡特里娜飓风


九月

9月8日 北京国子监首设免费国学讲堂

9月10日 教师节 世界预防自杀日

9月11日 9·11美国恐怖袭击事件悼念日

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爆发

9月22日 中秋节[农历]

十月

10月1日 国庆节


10月13日 Netscape浏览器问世

10月16日 重阳节 [农历]

10月31日 万圣节前夜

十一月

11月11日 光棍节


11月25日 感恩节


十二月

12月1日 世界艾滋病日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悼念日

12月24日 平安夜

12月25日 圣诞节


十二生肖的年份

十二生肖对应年份如下:扩展资料: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现代,更多人把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成为娱乐文化活动的象征。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除中国外,世界多国在春节期间发行生肖邮票,以此来表达对中国新年的祝福。

中国历史年历表

五帝(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民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
黄帝
颛顼
帝喾


夏(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太康
仲康

少康




不降


孔甲



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

外丙
仲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已
太戊
仲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太丁
帝乙

周(约前11世纪——前256)[西周、东周]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
武王(姬发)
成王(姬诵)
康王(姬钊)
昭王(姬瑕)
穆王(姬满)
共王(姬翳扈)
懿王(姬鞯)
孝王(姬辟方)
夷王(姬燮)
厉王(姬胡)
共和
宣王(姬静)
幽王(姬宫涅)
东周(前770——前256)
平王(姬宜臼)
桓王(姬林)
庄王(姬佗)
禧王(姬胡齐)
惠王(姬阆)
襄王(姬郑)
顷王(姬壬臣)
匡王(姬班)
定王(姬瑜)
简王(姬夷)
灵王(姬泄心)
景王(姬贵)
悼王(姬猛)
敬王(姬丐)
元王(姬仁)
贞定王(姬介)
哀王(姬去疾)
思王(姬叔)
考王(姬嵬)
威烈王(姬午)
安王(姬骄)
烈王(姬喜)
显王(姬扁)
慎靓王(姬定)
赧王(姬延)
秦[秦帝国(前221——前206)]
周赧王59年乙巳(前256),秦灭周。自次年(秦昭襄王52年丙午,前255)起至秦王政25年己卯(前222),史家以秦王纪年。秦王政26年庚辰(前221)完成统一,称始皇帝。
昭襄王(嬴则,又名稷)
孝文王(嬴柱)
庄襄王(嬴子楚)
始皇帝(嬴政)
二世皇帝(嬴胡亥)
汉(前206——公元220)[西汉、东汉]
西汉(前206——公元25)
包括王莽(公元9——23)和更始帝(23——25)。
高帝(刘邦)
惠帝(刘盈)
高后(吕雉)
文帝(刘恒)——后元
景帝(刘启)——中元、后元
武帝(刘彻)——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
昭帝(刘弗陵)——始元、元凤、元平
宣帝(刘询)——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
元帝(刘示)——初元、永光、建昭、竟宁
成帝(刘骜)——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
哀帝(刘欣)——建平、元寿
平帝(刘侃)——元始
孺子婴(王莽摄政)——居摄、初始
[新]王莽——始建国、天凤、地皇
更始帝(刘玄)——更始
东汉(25——220)
光武帝(刘秀)——建武、建武中元
明帝(刘庄)——永平
章帝(刘怛)——建初、元和、章和
和帝(刘肇)——永元、元兴
殇帝(刘隆)——延平
安帝(刘祜)——永初、元初、永宁、建光、延光
顺帝(刘保)——永建、阳嘉、永和、汉安、建康
冲帝(刘炳)——永嘉
质帝(刘缵)——本初
桓帝(刘志)——建和、和平、元嘉、永兴、永寿、延熹、永康
灵帝(刘宏)——建宁、熹平、光和、中平
献帝(刘协)——初平、兴平、建安、延康
三国(220——280)[魏、蜀汉、吴]
魏(220——265)
文帝(曹丕)——黄初
明帝(曹睿)——太和、青龙、景初
齐王(曹芳)——正始、嘉平
高贵乡公(曹髦)——正元、甘露
勃帝[曹奂(陈留王)]——景元、咸熙
蜀汉(221——263)
昭烈帝(刘备)——章武
后主(刘禅)——建兴、延熙、景耀、炎兴
吴(222——280)
大帝(孙权)——黄武、黄龙、嘉禾、赤乌、太元、神凤
会稽王(孙亮)——建兴、五凤、太平、
景帝(孙休)——永安
乌程侯(孙皓)——元兴、甘露、宝鼎、建衡、凤凰、天册、天玺、天纪
晋(265——420)[东晋、西晋]
西晋(265-317)
武帝(司马炎)——泰始、咸宁、太康、太熙
惠帝(司马衷)——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宁、太安、永安、建武、永安、永兴、光熙
怀帝(司马炽)——永嘉
愍帝(司马邺)——建兴
东晋(317——420)
元帝(司马睿)——建武、大兴、永昌
明帝(司马绍)——永昌、太宁
成帝(司马衍)——太宁、咸和、咸康
康帝(司马岳)——建元
穆帝(司马聃)——永和、升平
哀帝(司马丕)——隆和、兴宁
海西公(司马奕)——太和
简文帝(司马昱)——咸安
孝武帝(司马曜)——宁康、太元
安帝(司马德宗)——隆安、元兴、义熙
恭帝(司马德文)——元熙
南北朝(420——589)
南朝(宋、齐、梁、陈)
宋(420——479)
武帝(刘裕)——永初
少帝(刘义符)——景平
文帝(刘义隆)——元嘉
孝武帝(刘骏)——孝建、大明
前废帝(刘子业)——永光、景和
明帝(刘彧)——泰始、泰豫
后废帝[刘昱(苍梧王)]——元徽
顺帝(刘淮)——升明
齐(479——502)
高帝(萧道成)——建元
武帝(萧赜)——永明
郁林王(萧昭业)——隆昌
海陵王(萧昭文)——延兴
明帝(萧鸾)——建武、永泰
东昏侯(萧宝卷)——永元
和帝(萧宝融)——中兴
梁(502——557)
武帝(萧衍)——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
简文帝(萧纲)——大宝
元帝(萧绎)——承圣
敬帝(萧方智)——绍泰、太平
陈(557——589)
武帝(陈霸先)——永定
文帝(陈倩)——天嘉、天康
废帝[陈伯宗(临海王)]——光大
宣帝(陈顼)——太建
后主(陈叔宝)——至德、祯明
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北魏[拓跋氏,后改元氏](386——534)
北魏建国于丙戌(386年)正月,初称代国,至同年四月始改国号为魏,439年灭北凉,统一北方。
道武帝(拓跋圭)——登国、皇始、天兴、天赐
明元帝(拓跋嗣)——永兴、神瑞、泰常
太武帝(拓跋焘)——始光、神珈、延和、太延、太平真君、正平
南安王(拓跋余)——永(承)平
文成帝(拓跋睿)——兴安、兴光、太安、和平
献文帝(拓跋弘)——天安、皇兴
孝文帝(元宏)——延兴、承明、太和
宣武帝(元恪)——景明、正始、永平、延昌
孝明帝(元诩)——熙平、神龟、正光、孝昌、武泰
孝庄帝(元子攸)——建义、永安
长广王(元晔)——建明
节闵帝(元恭)——普泰
安定王(元朗)——中兴
孝武帝(元攸)——太昌、永兴、永熙
东魏(534——550)
孝静帝(元善见)——天平、元象、兴和、武定
北齐(550——577)
文宣帝(高洋)——天保
废帝(高殷)——乾明
孝昭帝(高演)——皇建
武成帝(高湛)——太宁、河清
后主(高纬)——天统、武平、隆化
幼主(高恒)——承光
西魏(536——556)
文帝(元宝炬)——大统
废帝(元钦)
恭帝(元廓)
北周(557——581)
孝闵帝(宇文觉)
明帝(宇文毓)——武成
武帝(宇文邕)——保定、建德、宣政
宣帝(宇文赟)——大成
静帝(宇文阐)——大象、大定
隋(581——618)
隋建国于581年,589年灭陈,完成统一。
文帝(杨坚)——开皇、仁寿
炀帝(杨广)——大业
恭帝(杨侑)——义宁
唐(618——907)
高祖(李渊)——武德
太宗(李世民)——贞观
高宗(李治)——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
中宗(李显,又名哲)——嗣圣
睿宗(李旦)——文明
武后(武曌)——光宅、垂拱、永昌、载初
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周——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长安
中宗(李显,又名哲),复唐国号——神龙、景龙
睿宗(李旦)——景云、太极、延和
玄宗(李隆基)——先天、开元、天宝
肃宗(李亨)——至德、乾元、上元
代宗(李豫)——宝应、广德、永泰、大历
德宗(李适)——建中、兴元、贞元
顺宗(李诵)——永贞
宪宗(李纯)——元和
穆宗(李恒)——长庆
敬宗(李湛)——宝历
文宗(李昂)——宝历、大(太)和、开成
武宗(李炎)——会昌
宣宗(李忱)——大中
懿宗(李崔)——大中、咸通
僖宗(李儇)——咸通、乾符、广明、中和、光启、文德
昭宗(李晔)——龙纪、大顺、景福、乾宁、光化、天复、天佑
哀帝(李柷)——天佑
五代(907——960)[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后梁(907——923)
太祖(朱晃,又名温、全忠)——开平、乾化
末帝(朱真)——乾化、贞明、龙德
后唐(923——936)
庄宗(李存勖)——同光
明宗(李亶)——天成、长兴
闵帝(李从厚)——应顺
末帝(李从珂)——清泰
后晋(936——947)
高祖(石敬瑭)——天福
出帝(石重贵)——天福、开运
后汉(947——950)
高祖(刘皓,本名知远)——天福、乾佑
隐帝(刘承佑)——乾佑
后周(951——960)
太祖(郭威)——广顺、显德
世宗(柴荣)——显德
恭帝(柴宗训)——显德
宋(960——1279)[北宋、南宋]
北宋(960——1127)
太祖(赵匡胤)——建隆、乾德、开宝
太宗(赵炅,本名匡义,又名光义)——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真宗(赵恒)——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
仁宗(赵祯)——天圣、明道、景佑、宝元、康定、庆历、皇佑、至和、嘉佑
英宗(赵曙)——治平
神宗(赵顼)——熙宁、元丰
哲宗(赵煦)——元佑、绍圣、元符
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
钦宗(赵桓)——靖康
南宋(1127——1279)
高宗(赵构)——建炎、绍兴
孝宗(赵慎)——隆兴、乾道、淳熙
光宗(赵敦)——绍熙
宁宗(赵扩)——庆元、嘉泰、开禧、嘉定
理宗(赵昀)——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佑、宝佑、开庆、景定
度宗(赵祺)——咸淳
恭宗(赵显)——德佑
端宗(赵是)——景炎
帝昺(赵昺)——祥兴
辽[耶律氏](907——1125)
辽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太祖(耶律阿保机)——神册、天赞、天显
太宗(耶律德光)——天显、会同、大同
世宗(耶律阮)——天禄
穆宗(耶律璟)——应历
景宗(耶律贤)——保宁、乾亨
圣宗(耶律隆绪)——乾亨、统和、开泰、太平
兴宗(耶律宗真)——景福、重熙
道宗(耶律洪基)——清宁、咸雍、大(太)康、大安、寿昌(隆)
天祚帝(耶律延禧)——乾统、天庆、保大
金[完颜氏](1115——1234)
太祖(完颜文,本名阿骨打)——收国、天辅
太宗(完颜晟)——天会
熙宗(完颜亶)——天会、天眷、皇统
海陵王(完颜亮)——天德、贞元、正隆
世宗(完颜雍)——大定
章宗(完颜璟)——明昌、承安、泰和
卫绍王(完颜永济)——大安、崇庆、至宁
宣宗(完颜珣)——贞佑、兴定、元光
哀宗(完颜守绪)——正大、开兴、天兴
元[孛儿只斤氏](1206——1368)
蒙古孛儿只斤铁木真于1206年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
拖雷(监国)
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
乃马真后(称制)
定宗(孛儿只斤贵由)
海迷失后(称制)
宪宗(孛儿只斤蒙哥)
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中统、至元
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元贞、大德
武宗(孛儿只斤海山)——至大
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皇庆、延佑
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至治
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泰定、致和
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天顺
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天历
明宗(孛儿只斤和世剌)——至顺
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至顺
顺帝(孛儿只斤妥欢帖睦尔)——至顺、元统、至元、至正
明(1368——1644)
太祖(朱元璋)——洪武
惠帝(朱允炆)——建文
成祖(朱棣)——永乐
仁宗(朱高炽)——洪熙
宣宗(朱瞻基)——宣德
英宗(朱祁镇)——正统
代宗(朱祁钰)[景帝]——景泰
英宗(朱祁镇)——天顺
宪宗(朱见深)——成化
孝宗(朱佑樘)——弘治
武宗(朱厚照)——正德
世宗(朱厚熜)——嘉靖
穆宗(朱载后)——隆庆
神宗(朱翊钧)——万历
光宗(朱常洛)——泰昌
熹宗(朱由校)——天启
思宗(朱由检)——崇祯
清[爱新觉罗氏](1616——1911)
清建国于1616年,初称后金,1636年始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
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崇德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
仁宗(爱新觉罗顒琰)——嘉庆
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
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
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宣统
中华民国(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月10月1日成立


中国历史的朝代从远古的皇帝到清朝的年历表

夏 商 周 秦 汉(西汉,东汉)晋(西晋,东晋)北朝( 前秦,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南朝(宋,齐,梁,陈和后梁)隋 唐 五代十国 宋(北宋,南宋)先后与辽、金,西夏并存 元 明 清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

夏 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商 约公元16世纪-约公元前1066
周 西 周 约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
东 周 公元前770-公元前256
春秋时代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战国时代 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秦 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汉 西 汉 公元前206-公元23
东 汉 25-220
三国 魏 220-265
蜀 221-263
吴 222-280
西 晋 265-316
东晋 十六国 东 晋 317-420
十六国 304-439
南北朝 南 朝 宋 420-479
齐 479-502
梁 502-557
陈 557-589
北 朝 北 魏 386-534
东 魏 534-550
北 齐 550-577
西 魏 535-557
北 周 557-581
隋 581-618
唐 618-907
五代十国 后 梁 907-923
后 唐 923-936
后 晋 936-946
后 汉 947-950
后 周 951-960
十 国 902-979
宋 北 宋 960-1127
南 宋 1127-1279
辽 907-1125
西 夏 1032-1227
金 1115-1234
元 1279-1368
明 1368-1644
清 1644-1911
中华民国 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五帝(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民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

黄帝

颛顼

帝喾






夏(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太康

仲康



少康









不降





孔甲








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



外丙

仲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已

太戊

仲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太丁

帝乙




周(约前11世纪——前256)[西周、东周]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

武王(姬发)

成王(姬诵)

康王(姬钊)

昭王(姬瑕)

穆王(姬满)

共王(姬翳扈)

懿王(姬鞯)

孝王(姬辟方)

夷王(姬燮)

厉王(姬胡)

共和

宣王(姬静)

幽王(姬宫星)


东周(前770——前256)

平王(姬宜臼)

桓王(姬林)

庄王(姬佗)

禧王(姬胡齐)

惠王(姬阆)

襄王(姬郑)

顷王(姬壬臣)

匡王(姬班)

定王(姬瑜)

简王(姬夷)

灵王(姬泄心)

景王(姬贵)

悼王(姬猛)

敬王(姬丐)

元王(姬仁)

贞定王(姬介)

哀王(姬去疾)

思王(姬叔)

考王(姬嵬)

威烈王(姬午)

安王(姬骄)

烈王(姬喜)

显王(姬扁)

慎靓王(姬定)

赧王(姬延)


秦[秦帝国(前221——前206)]

周赧王59年乙巳(前256),秦灭周。自次年(秦昭襄王52年丙午,前255)起至秦王政25年己卯(前222),史家以秦王纪年。秦王政26年庚辰(前221)完成统一,称始皇帝。

昭襄王(嬴则,又名稷)

孝文王(嬴柱)

庄襄王(嬴子楚)

始皇帝(嬴政)

二世皇帝(嬴胡亥)


汉(前206——公元220)[西汉、东汉]

西汉(前206——公元25)

包括王莽(公元9——23)和更始帝(23——25)。

高帝(刘邦)

惠帝(刘盈)

高后(吕雉)

文帝(刘恒)——后元

景帝(刘启)——中元、后元

武帝(刘彻)——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

昭帝(刘弗陵)——始元、元凤、元平

宣帝(刘询)——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

元帝(刘示)——初元、永光、建昭、竟宁

成帝(刘骜)——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

哀帝(刘欣)——建平、元寿

平帝(刘侃)——元始

孺子婴(王莽摄政)——居摄、初始

[新]王莽——始建国、天凤、地皇

更始帝(刘玄)——更始


东汉(25——220)

光武帝(刘秀)——建武、建武中元

明帝(刘庄)——永平

章帝(刘怛)——建初、元和、章和

和帝(刘肇)——永元、元兴

殇帝(刘隆)——延平

安帝(刘祜)——永初、元初、永宁、建光、延光

顺帝(刘保)——永建、阳嘉、永和、汉安、建康

冲帝(刘炳)——永嘉

质帝(刘缵)——本初

桓帝(刘志)——建和、和平、元嘉、永兴、永寿、延熹、永康

灵帝(刘宏)——建宁、熹平、光和、中平

献帝(刘协)——初平、兴平、建安、延康


三国(220——280)[魏、蜀汉、吴]

魏(220——265)

文帝(曹丕)——黄初

明帝(曹壑)——太和、青龙、景初

齐王(曹芳)——正始、嘉平

高贵乡公(曹髦)——正元、甘露

勃帝[曹奂(陈留王)]——景元、咸熙


蜀汉(221——263)

昭烈帝(刘备)——章武

后主(刘禅)——建兴、延熙、景耀、炎兴


吴(222——280)

大帝(孙权)——黄武、黄龙、嘉禾、赤乌、太元、神凤

会稽王(孙亮)——建兴、五凤、太平、

景帝(孙休)——永安

乌程侯(孙皓)——元兴、甘露、宝鼎、建衡、凤凰、天册、天玺、天纪


晋(265——420)[东晋、西晋]

西晋(265-317)

武帝(司马炎)——泰始、咸宁、太康、太熙

惠帝(司马衷)——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宁、太安、永安、建武、永安、永兴、光熙

怀帝(司马炽)——永嘉

愍帝(司马邺)——建兴


东晋(317——420)

元帝(司马睿)——建武、大兴、永昌

明帝(司马绍)——永昌、太宁

成帝(司马衍)——太宁、咸和、咸康

康帝(司马岳)——建元

穆帝(司马聃)——永和、升平

哀帝(司马丕)——隆和、兴宁

海西公(司马奕)——太和

简文帝(司马昱)——咸安

孝武帝(司马曜)——宁康、太元

安帝(司马德宗)——隆安、元兴、义熙

恭帝(司马德文)——元熙


南北朝(420——589)

南朝(宋、齐、梁、陈)

宋(420——479)

武帝(刘裕)——永初

少帝(刘义符)——景平

文帝(刘义隆)——元嘉

孝武帝(刘骏)——孝建、大明

前废帝(刘子业)——永光、景和

明帝(刘彧)——泰始、泰豫

后废帝[刘昱(苍梧王)]——元徽

顺帝(刘淮)——升明


齐(479——502)

高帝(萧道成)——建元

武帝(萧赜)——永明

郁林王(萧昭业)——隆昌

海陵王(萧昭文)——延兴

明帝(萧鸾)——建武、永泰

东昏侯(萧宝卷)——永元

和帝(萧宝融)——中兴


梁(502——557)

武帝(萧衍)——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

简文帝(萧纲)——大宝

元帝(萧绎)——承圣

敬帝(萧方智)——绍泰、太平


陈(557——589)

武帝(陈霸先)——永定

文帝(陈倩)——天嘉、天康

废帝[陈伯宗(临海王)]——光大

宣帝(陈顼)——太建

后主(陈叔宝)——至德、祯明


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北魏[拓跋氏,后改元氏](386——534)

北魏建国于丙戌(386年)正月,初称代国,至同年四月始改国号为魏,439年灭北凉,统一北方。

道武帝(拓跋圭)——登国、皇始、天兴、天赐

明元帝(拓跋嗣)——永兴、神瑞、泰常

太武帝(拓跋焘)——始光、神珈、延和、太延、太平真君、正平

南安王(拓跋余)——永(承)平

文成帝(拓跋睿)——兴安、兴光、太安、和平

献文帝(拓跋弘)——天安、皇兴

孝文帝(元宏)——延兴、承明、太和

宣武帝(元恪)——景明、正始、永平、延昌

孝明帝(元诩)——熙平、神龟、正光、孝昌、武泰

孝庄帝(元子攸)——建义、永安

长广王(元晔)——建明

节闵帝(元恭)——普泰

安定王(元朗)——中兴

孝武帝(元攸)——太昌、永兴、永熙


东魏(534——550)

孝静帝(元善见)——天平、元象、兴和、武定


北齐(550——577)

文宣帝(高洋)——天保

废帝(高殷)——乾明

孝昭帝(高演)——皇建

武成帝(高湛)——太宁、河清

后主(高纬)——天统、武平、隆化

幼主(高恒)——承光


西魏(536——556)

文帝(元宝炬)——大统

废帝(元钦)

恭帝(元廓)


北周(557——581)

孝闵帝(宇文觉)

明帝(宇文毓)——武成

武帝(宇文邕)——保定、建德、宣政

宣帝(宇文赟)——大成

静帝(宇文阐)——大象、大定


隋(581——618)

隋建国于581年,589年灭陈,完成统一。

文帝(杨坚)——开皇、仁寿

炀帝(杨广)——大业

恭帝(杨侑)——义宁


唐(618——907)

高祖(李渊)——武德

太宗(李世民)——贞观

高宗(李治)——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

中宗(李显,又名哲)——嗣圣

睿宗(李旦)——文明

武后(武曌)——光宅、垂拱、永昌、载初

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周——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长安

中宗(李显,又名哲),复唐国号——神龙、景龙

睿宗(李旦)——景云、太极、延和

玄宗(李隆基)——先天、开元、天宝

肃宗(李亨)——至德、乾元、上元

代宗(李豫)——宝应、广德、永泰、大历

德宗(李适)——建中、兴元、贞元

顺宗(李诵)——永贞

宪宗(李纯)——元和

穆宗(李恒)——长庆

敬宗(李湛)——宝历

文宗(李昂)——宝历、大(太)和、开成

武宗(李炎)——会昌

宣宗(李忱)——大中

懿宗(李崔)——大中、咸通

僖宗(李儇)——咸通、乾符、广明、中和、光启、文德

昭宗(李晔)——龙纪、大顺、景福、乾宁、光化、天复、天佑

哀帝(李柷)——天佑


五代(907——960)[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后梁(907——923)

太祖(朱晃,又名温、全忠)——开平、乾化

末帝(朱真)——乾化、贞明、龙德


后唐(923——936)

庄宗(李存勖)——同光

明宗(李亶)——天成、长兴

闵帝(李从厚)——应顺

末帝(李从珂)——清泰


后晋(936——947)

高祖(石敬瑭)——天福

出帝(石重贵)——天福、开运


后汉(947——950)

高祖(刘皓,本名知远)——天福、乾佑

隐帝(刘承佑)——乾佑


后周(951——960)

太祖(郭威)——广顺、显德

世宗(柴荣)——显德

恭帝(柴宗训)——显德


宋(960——1279)[北宋、南宋]

北宋(960——1127)

太祖(赵匡胤)——建隆、乾德、开宝

太宗(赵炅,本名匡义,又名光义)——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真宗(赵恒)——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

仁宗(赵祯)——天圣、明道、景佑、宝元、康定、庆历、皇佑、至和、嘉佑

英宗(赵曙)——治平

神宗(赵顼)——熙宁、元丰

哲宗(赵煦)——元佑、绍圣、元符

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

钦宗(赵桓)——靖康


南宋(1127——1279)

高宗(赵构)——建炎、绍兴

孝宗(赵慎)——隆兴、乾道、淳熙

光宗(赵敦)——绍熙

宁宗(赵扩)——庆元、嘉泰、开禧、嘉定

理宗(赵昀)——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佑、宝佑、开庆、景定

度宗(赵祺)——咸淳

恭宗(赵显)——德佑

端宗(赵是)——景炎

帝丙(赵丙)——祥兴


辽[耶律氏](907——1125)

辽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太祖(耶律阿保机)——神册、天赞、天显

太宗(耶律德光)——天显、会同、大同

世宗(耶律阮)——天禄

穆宗(耶律璟)——应历

景宗(耶律贤)——保宁、乾亨

圣宗(耶律隆绪)——乾亨、统和、开泰、太平

兴宗(耶律宗真)——景福、重熙

道宗(耶律洪基)——清宁、咸雍、大(太)康、大安、寿昌(隆)

天祚帝(耶律延禧)——乾统、天庆、保大


金[完颜氏](1115——1234)

太祖(完颜文,本名阿骨打)——收国、天辅

太宗(完颜晟)——天会

熙宗(完颜亶)——天会、天眷、皇统

海陵王(完颜亮)——天德、贞元、正隆

世宗(完颜雍)——大定

章宗(完颜璟)——明昌、承安、泰和

卫绍王(完颜永济)——大安、崇庆、至宁

宣宗(完颜珣)——贞佑、兴定、元光

哀宗(完颜守绪)——正大、开兴、天兴


元[孛儿只斤氏](1206——1368)

蒙古孛儿只斤铁木真于1206年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

拖雷(监国)

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

乃马真后(称制)

定宗(孛儿只斤贵由)

海迷失后(称制)

宪宗(孛儿只斤蒙哥)

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中统、至元

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元贞、大德

武宗(孛儿只斤海山)——至大

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皇庆、延佑

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至治

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泰定、致和

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天顺

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天历

明宗(孛儿只斤和世剌)——至顺

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至顺

顺帝(孛儿只斤妥欢帖睦尔)——至顺、元统、至元、至正


明(1368——1644)

太祖(朱元璋)——洪武

惠帝(朱允文)——建文

成祖(朱棣)——永乐

仁宗(朱高炽)——洪熙

宣宗(朱瞻基)——宣德

英宗(朱祁镇)——正统

代宗(朱祁钰)[景帝]——景泰

英宗(朱祁镇)——天顺

宪宗(朱见深)——成化

孝宗(朱佑樘)——弘治

武宗(朱厚照)——正德

世宗(朱厚璁)——嘉靖

穆宗(朱载后)——隆庆

神宗(朱翊钧)——万历

光宗(朱常洛)——泰昌

熹宗(朱由校)——天启

思宗(朱由检)——崇祯


清[爱新觉罗氏](1616——1911)

清建国于1616年,初称后金,1636年始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

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崇德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世宗(爱新觉罗胤祯)——雍正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

仁宗(爱新觉罗顒琰)——嘉庆

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

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

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宣统


中华民国(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月10月1日成立


中国历史大事件年表

大约三百万年前 地球上出现人类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70-2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万年前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0.5-0.7万年前 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0.4-0.5万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夏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 禹传予启,夏朝建立 商 (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 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战国 (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 秦 (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 西汉 (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东汉 (25年到220年) 25年 东汉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 张衡发明地动仪 166年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 官渡之战 208年 赤避之战 三国 (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国建立 221年 蜀国建立 222年 吴国建立 230年 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 263年 魏灭蜀 265年 西晋建立,魏亡 西晋 (265年到316年) 280年 东晋灭吴 16年 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 四世纪 北非发生“阿哥尼斯特”运动 东晋 (317年到420年) 317年 东晋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战 南北朝 (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494年年到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 (581年到618) 581年 隋朝建立 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 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 隋末农民起义,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爆发 唐 (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 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 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 (907年到960年) 907年 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 北宋 (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1005年 宋、辽澶渊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 王安石开始变法 1125年 金灭辽 南宋 (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灭北宋,南宋开始 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战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元 (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 元灭南宋 明 (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元朝结束 1405-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抗日倭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清 (1636年到1911年) 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73年 三藩叛乱开始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851年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 《爱珲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860年 《北京条约》的签订 19世纪60到90年代 洋务运动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83-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 民国 (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 中华民国建立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运动、护国运动开始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 1921/7/1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5年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运动爆发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昌起义 1928年 井冈山会师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4年 红军长征开始 1936年 西安事变 1937年七月七 卢沟桥事变,日军南京大屠杀,全面抗日 1939年9月3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1年 皖南事变 1947年 发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运动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971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 1972年2月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发表 1979 中美建交 中国历经多次政权演变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文化、科技世界瞩目。

历史大年表

200万年前,人类进入打制石器的旧石器时代。   100万年前,人类掌握了火的使用技术。   2万年前,人类发明弓箭。   1万年前,人类进入定居农业社会。   前7000年,中国仰韶文化时期已有陶窑及模制的陶器。   前4241年,古埃及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前4000年,埃及人已掌握陶器制造、冶金术、酒醋制造、颜料染色。   前2500年,埃及人用沙和苏打制取玻璃。   前2100年,美索不达米亚人发明六十进位制、乘法表。   前2000年,埃及人发明十进制,整数和分数计算法,三角形和圆面积计算法,正方角锥体和锥台体积计算法;发明防腐剂以保存木乃伊。   前1950年,巴比伦人能解两个变量的一次和二次方程。   前1200年,中国用蚕丝织丝绢。   前1200年,中国殷商青铜(铜锡合金)冶铸技术已达成熟阶段。   前1066年-前221年,周朝。   前770-前476,春秋时代。   前770年,中国已会铸铁。   前722年,中国开始用干支记日。   前700年,管仲(前725-645)记载了磁石。   前7世纪,巴比伦人发现日月食循环的沙罗周期。   前611年,中国有彗星的最早记录,即后来的名的哈雷彗星。   前6世纪,希腊的泰勒斯(Thales,前625-547)发现琥珀摩擦生电,发现磁石吸铁现象。   前6世纪,希腊毕达哥拉斯证明了勾股定理,发现了无理数,提出了地球球形说,研究了音律。   前6世纪,印度人计算出2的平方根为1.4142156。   前594年,希腊梭伦改革,确立民主政治,制定宪法,工商业兴起。   前551年,孔子诞生。   前5世纪,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完成古代原子论,认为万物是由大小和质量不同、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   前5世纪,中国的《周礼》中记载了用金属凹面镜从太阳取火的方法。   前475-前221,战国时代。   前462年,希腊巴门尼德、芝诺等埃利亚学派指出在运动和变化中的各种矛盾,提出了飞矢不动等有关时间、空间和数的芝诺悖论。   前400年,墨翟(前468-376)发现小孔成像。   前4世纪,希腊亚里士多德对数学、动物学等进行综合研究,在《天论》一书中提出了地球中心说。认识到声音是由空气运动产生的。发表《动物自然史》等书,记载有500多种动物,第一次把生物学置于广泛观察的基础之上。   前4世纪,希腊的菲洛劳斯提出中心火说,是日心说的萌芽。   前4世纪,中国的庄子(前369-286年)中记载了钻木取火的方法,提出了 “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事不竭”的观点。   前350年,中国战国时代的甘德、石申编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前3世纪,希腊欧几里德发表 《几何原本》13卷。   前3世纪,希腊的阿基米德(Archimedes,前287-212)发现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发明阿基米德螺旋。韩非记载司南。   前285年,埃及国王托勒密2世即位,奖励保护学术。   前258年,希腊埃拉西斯特拉托最早从事比较解剖学和病理解剖学。   前250年,中国战国末年《韩非子》一书中有用“司南”识别南北的记载。   前245年,希腊的克达席布斯在埃及亚历山大发明压力泵、气枪等。   前230年,希腊的厄拉多塞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测定出地球的大小。   前221-前206,中国秦朝。   前221年,中国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其体制沿用到20世纪。   前206-公元220年,中国汉朝。   前2世纪,刘安(前179-122)著《淮南子》,记载用冰作透镜,用反射镜作潜望镜。   前2世纪,中国西汉用丝麻纤维纸。   1世纪,希腊希龙(Hero,62-150)发明蒸汽旋转器和热空气推动的转动机,这是蒸汽涡轮机和热气涡轮机的萌芽。发明虹吸管。   1世纪,罗马普利尼的百科全书《博物学》问世。   1世纪,中国的《汉书》记载尖端放电。   100年,希腊尼寇马写《算术引论》一书,此后算术开始成为独立学科。   105年,中国东汉时蔡伦造纸。   132年,中国东汉时张衡发明世界上第一个测量地震的仪器地动仪。   2世纪,希腊托勒密运用圆锥、圆筒等方法绘制地球,建立了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体系。发现大气折射。已知道中国。   220-581年,三国两晋南北朝。   3世纪初,中国汉末华佗发明麻醉剂麻沸散用于外科手术。   3世纪,中国魏晋时期的刘徽提出割圆术,得圆周率为3.1416 。   5世纪,中国南北朝时南朝的祖冲之(429-500)算出圆周率的值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西方人早1000多年。   581-618年,中国隋唐。   6世纪,中国北魏时贾思勰写《齐民要术》,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618-907,中国唐朝皇帝唐太宗。   7世纪,中国唐朝已采用刻板印刷。   725年,中国南宫说等人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入西方,阿拉伯炼金术获得发展,制出了硫酸、硝酸、王水等,为向化学过渡准备了条件。   9世纪,阿拉伯花剌子模发表《印度计数算法》,使西欧人熟悉了十进位制,他也是代数学的奠基人,阿拉伯阿尔·拉兹写成《医学集成》,被后人认为是医疗化学的先驱。   9世纪,中国唐朝的炼丹士发明了火药,这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重大发现。   10世纪,阿拉伯伊本·西拿写成《医学经典》,对以后6个世纪影响很深。   10世纪,中国宋代发明了胆矾溶液浸铜法生产铜,这是水法冶金术的开始。   960-1279年,中国宋朝。   11世纪,中国宋代沈括写成《梦溪笔谈》一书。   11世纪,阿拉伯爱萨(西方人称为阿维森纳)写成《医典》。   1041年,中国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早于西方400年,奠定了现代印刷术的基础。   1054年,中国《宋史》记载了一次超新星爆发,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超新星爆发的文字记载。该超新星的残骸形成了现在所见的蟹状星云。   1202年,意大利斐波那契发表《计算之书》把印度-阿拉伯计数法介绍到西方。   1231年,中国宋朝人发明“震天雷”,充有火药,可用投掷器射出,是火炮的雏形。   1259年,中国南宋抗击金兵时,使用一种用竹筒射出子弹的火器,是火枪的雏形。   13世纪中前叶,中国火药传入阿拉伯。   1279-1368年,中国元朝。   13世纪,欧洲人开始使用眼镜。   1284年,意大利人发明眼镜。   14世纪中前叶,中国开始应用珠算盘。   1368-1644,中国明朝。   1385年,中国在南京建立观象台,是世界上最早的设备完善的天文台。   14世纪-16世纪,文艺复兴先驱意大利的但丁发表《神曲》。文艺复兴的开始。   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1492-150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美洲。   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好望角到印度的航路。   1500年,达芬奇设计了风力计、湿度计、降落伞、纺纱机、踏动车床等草图。   1517年,德国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形。   1539年,波兰的哥白尼提出了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理论。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1582年,西欧许多国家实行格里历,即现行公历的前身。   1583年,意大利的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原理。   1589年,荷兰的史特芬发现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1590年,意大利的伽利略作自由落体等一系列科学实验。   1590年,荷兰的詹森发明复式显微镜。   1593年,意大利的伽利略发明空气温度计。   1596年,中国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出版,书中记有药物1892种,是重要的科学典籍。   1600年,意大利的布鲁诺因拥护哥白尼地动说并宣传宇宙无限,在罗马被教会烧死。   1605年,英国的培根(1561-1626)著《学术的进展》,提倡以实验为基础的归纳法。   1607年,意大利的伽利略尝试测量光速。   1609-1619年,德国的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定律。   1609年,意大利的伽利略制成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用其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   1609年,意大利的伽利略初次测光速,未获成功。   1620年,荷兰的斯涅尔发现折射定律。   1620年,葡萄牙的德列贝尔发明潜水船。   1628年,英国的哈维发现血液循环。   1632年,意大利的伽利略提出相对性原理。   1637年,中国明朝的宋应星完成“天工开物”,总结了中国工农业生产技术。   1638年,法国的笛卡尔提出 “以太”。   1644-1911,中国清朝。   1648年,捷克的马尔西发现光的色散。   1654年,德国的盖里克发明真空泵,表演马德堡半球实验。   1660年,英国的胡克发现弹性定律。   1666年,英国的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1666年,英国的牛顿用三棱镜分光。   1676年,丹麦的罗默利用木卫食测光速。   1677年,德国的莱布尼兹发明微积分。   1687年,英国的牛顿提出力学三定律和绝对时间、绝对空间的概念。   1699年,法国的阿蒙顿发现摩擦定律。   1701年,英国的贝努利创建变分法。   1728年,英国的布拉德雷利用光行差测光速。   1745年,德国的克莱斯特发明莱顿瓶。   1750年,英国的米切尔设计测静电力扭秤,并提出磁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1750年,美国的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   1752年,美国的富兰克林作风筝引天电实验。   1775年,意大利的伏打发明起电盘。   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   1780年,意大利伽伐尼发现蛙腿肌肉收缩现象,认为是动物电所致。   1781年,英国的瓦特改良蒸汽机。   1785年,法国的库仑用实验证明静电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1789年,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1792年,意大利的伏打研究伽法尼现象,认为是两种金属接触所致。   1798年,英国的卡文迪许用扭秤测定万有引力常数。   1800年,意大利的伏打发明伏打电堆。英国的赫谢尔从太阳光谱的辐射热效应发现红外线。   1801年,英国的杨用干涉法测出光波波长。   1802年,英国的特里维西克造出了蒸汽机车。   1808年,法国的马吕斯发现光的偏振现象。   1808年,英国的道尔顿发表提出化学原子论。   1820年,丹麦的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1820年,法国的安培发现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1821年,爱沙尼亚的塞贝克发现温差电效应。   1826年,德国的欧姆确立欧姆定律。   1827年,英国的布朗发现液体中的微粒作无规则运动。   1830年,意大利的诺比利发明温差电堆。   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34年,法国的珀耳帖发现电流可以致冷的珀耳帖效应。   1835年,美国的亨利发现自感。   1840年,鸦片战争。   1845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磁场使光的偏振面旋转。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49年,法国的斐索用转动齿轮法测光速。   1849年,英国的开尔文提出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   1850年,英国的赫姆霍芝提出了能量守恒定律。   1850年,中国太平军起义。   1851年,法国的富科证明地球自转。   1852年,英国的焦耳和汤姆生发现气体膨胀致冷效应。   1858年,德国的普吕克尔在放电管中发现阴极射线。   1859年,德国的基尔霍夫开创光谱分析法。   1859年,英国的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开创了生物进化论。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   1869年,俄国的门捷列耶夫发表元素周期表。   1875年,英国的克尔发现电光效应。   1875年,巴黎会议签订米制公约。   1876年,美国的贝尔发明电话。   1879年,英国的麦克斯韦出版《电磁通论》,集电磁理论之大成。   1879年,美国的霍尔发现电流通过金属,在磁场作用下产生横向电动势。   1879年,美国的爱迪生发明电灯。   1880年,法国的居里兄弟发现晶体的压电效应。   1881年,美国的迈克尔逊发明灵敏度极高的干涉仪。   1883年,奥地利的马赫的《力学科学》出版,批判了牛顿力学中的绝对时空的概念以及力和质量的概念。   1885年,德国的本茨发明了汽油内燃汽车。   1887年,德国的赫兹发现电磁波,发现光电效应。   1887年,美国的迈克尔逊和莫雷试图由地球在“以太”中运动而引起的光的干涉效应,证实“以太漂移”的存在,但得到否定结果。   1889年,法国的拉瓦锡发表《化学纲要》,开创了化学新纪元。   1889年,英国的菲茨杰拉德提出了收缩假说,以解释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零结果”。由于发表其论文的英国《科学》杂志不久停刊,所以直到1892年荷兰的洛伦兹独立提出收缩假说才为世人所知。   1890年,匈牙利的厄缶作实验证明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相等。   1892年,荷兰的洛伦兹独立提出收缩假说。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   1895年,德国的伦琴发现x射线。   1896年,法国的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   1896年,荷兰的塞曼发现磁场使光谱线分裂。   1897年,英国的汤姆生从阴极射线证实电子的存在。   1899年,俄国的列别捷夫用实验证实光压的存在。   1899年,德国的卢梅尔和鲁本斯做空腔辐射实验,精确测得辐射能量分布曲线,为普朗克1900年的量子假说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德国的考夫曼从镭辐射测β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从而发现电子质量随速度变化。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1903年,俄国的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采用多级火箭实现航天飞行的理论。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   1904年,荷兰的洛伦兹提出时空坐标变换方程组。法国的彭加勒提出电动力学相对性原理,并认为光是一切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   1905年,瑞士的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   1905年,俄国“波将金”号战舰起义。   1905至1906年,法国的彭加勒阐明了电磁场方程对洛伦兹变换的不变性,并提出了四维时空理论。   1907年,德国的明可夫斯基提出狭义相对论的空间-时间四维表示形式。   1908年,德国的普朗克提出动量统一定义,肯定了质能关系的普遍成立。   1908年,法国的佩兰(J.B.Perrin)用实验证实布朗运动方程,求得阿佛加德罗常数。   1911年,中华辛亥革命。   1911年,荷兰的翁纳斯发现低温下金属的超导现象。首次将氦液化。   1911年,英国的威尔逊发明云室。   1911年,奥地利的海斯发现宇宙射线。   1913年,丹麦的玻尔提出定态跃迁原子模型。   1913年,德国的斯塔克发现原子光谱在电场作用下的分裂。   1913年,英国的布拉格父子用晶体的x光衍射测定晶格常数d。   1914年-1918年,World War 1。   1915年,爱因斯坦完成广义相对论。   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有限无界的宇宙模型。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1919年,英国的爱丁顿等人在巴西和几内亚湾观测日全食,证实引力使光线弯曲的预言。   1919年,中国五四运动。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苏联的弗里德曼得到引力场方程的非定态解,据此提出宇宙膨胀假说。   1925年,美国的亚当斯发现天狼星光谱线的引力红移,再次验证了广义相对论。   1929年,美国的哈勃(E. Hubble, 1889-1953)发现星系的红移与离地球的距离成正比—宇宙膨胀。   1931年,美国的劳伦斯建成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1932年,英国的考克拉夫特和爱尔兰瓦尔顿发明高电压倍增器,用以加速质子。   1932年,美国的安德森在宇宙射线中发现正电子。   1932年,英国的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1933年,德国希特勒上台。   1934年,俄国的契仑柯夫发现液体在β射线照射下发光。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   1938年,德国的哈恩、施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而发现了铀的裂变。   1939年,奥地利的迈特纳、弗立施提出铀裂变的解释,并预言每次核裂变会释放大量的能量。   1939年,美国的奥本海默和斯奈德预言黑洞。   1939年-1945年,World War 2   1939年,第一次实现电视直播。   1940年,敦刻尔刻大撤退。   1941年,美籍意大利人罗西和美国的霍耳由介子蜕变实验证实时间的相对论效应。   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   1942年,美国的阿伦间接证明中微子的存在。   1942年,美国在费米等人领导下,根据铀核裂变释放中子及能量的性质,在芝加哥大学建成了第一个热中子链式反应堆。   1942年,美日中途岛海战。   1945年,美国在奥本海默领导下制成原子弹。   1945年,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   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在美问世。   1946年,美国的伽莫夫(G.Gamow)提出大爆炸宇宙模型。   1948年,美国的肖克利、巴丁与布拉顿发明晶体三极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2年,美国的格拉塞发明气泡室。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58年,德国的穆斯堡尔实现了γ射线的无反冲共振吸收。   1960年,美国的梅曼制成红宝石激光器。   1961年,美国的格拉肖、温伯格和巴基斯坦的萨拉姆提出电弱统一理论。   1963年,发现类星体(Quasar),体积不大,能量极大,亮度剧变。宇宙中大约有106个。   1964年,美国的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在检测接收卫星信号的天线时,发现在波长7.35cm处有3.5K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1964年,中国制造出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68年,英国的休伊什发现脉冲星。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登月。   1970年,中国发射“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   1971年,美国Intel公司制成微处理器,开始计算机第二次革命。   1971年,美国的凯汀和海弗尔携带原子钟环绕地球飞行80小时,证明了时间的相对性。   1973年,英国的霍金发现量子效应会使黑洞辐射粒子,并使黑洞蒸发。   1978年,中国举行全国科学大会。   1978年,美国的泰勒观测短周期双星证实引力波,这是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验证。   1981年,美国的航天飞机第一次升空。   1982年,中国潜艇水下发射火箭成功。   1990年,美国的哈勃望远镜(口径2.4m,重12.5吨)被送上太空。   1990年,中国北京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   1991年,苏联解体 。   1992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 。   1993年,欧洲联盟建立 。


上一篇:1996年

下一篇:大年初三可以洗衣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