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中师父最后为什么不选蓝玉选择了游天明
“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焦三爷这么跟徒弟游天明讲。各行各业,大家都在学一技之长,不是为别人而学,而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自己的理想。在稳定的环境中,迷茫的求艺者可以从游天明身上去挖掘,弄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学?怎么去学?
父亲逼着天明去学唢呐,而天明在气力不足的先天劣势条件下,凭着其淳朴的内心,坚强的毅力,在割麦子,模仿鸟叫声等方面比师弟蓝玉更稳重务实,专心钻研,是个可以做“匠活”的苗子。蓝玉悟性极高,资质好,能把羽毛吹得好高,一米远之外用水哧倒木板,但在生活的细节中,就可以看出他性子野,做事不专心,还学会抽烟,见习期间还偷偷盯着小女孩看,过早的染指不良习性。焦三爷在选择接班人时说“唢呐是一门匠,需要一位有人品和艺品的弟子,才能担负重任。”现代很多岗位工作也一样,需要工作能力强,有创新钻研的精神,并需要品性优良,务实的人来带领团队,创造事业的辉煌。
天鸣集团的品牌释意
天鸣的司徽图样为飞行器腾空图形。“天鸣”是公司的注册商标。天鸣司徽是由三个“人”形图案构成其骨干。基座的“人”代表天鸣人,寓意天鸣的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中间的“人”代表政府各级职能部门,代表科研院校和供应商、银行、军界等各方面的朋友,寓意他们都是天鸣发展的重要支撑。司徽顶尖的“人”代表着天鸣的客户,寓意客户永远都是天鸣前进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司徽充分体现了天鸣“以人为本” 的精神,也代表了天鸣人“做人,做人,还是做人”的企业理念。司徽的颜色为较明亮的深蓝色,凸显其庄重和严谨;线条呈下窄上宽,寓意公司的每一条路都能越走越宽、前途远大;整个图形棱角分明,寓意公司职业服饰品牌的专业化形象;呈强烈上冲,寓意公司紧跟时代脉搏,锐意进取以及无限的创造力。
《百鸟朝凤》的情节怎么样
《百鸟朝凤》歌颂了民间艺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全片充满了浓郁的地域色彩,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作为情感发展线索,师徒之间不是父子胜似亲脉的真情感人至深。陶泽如在戏中饰演的焦三爷,憨厚淳朴,脾气倔强,黑白马褂手拿唢呐,一袋旱烟冷面朝天,是个视唢呐为生的老艺人,对待徒弟看似严厉却心含暖意。 全剧以小游天鸣的成长为主线,从小天鸣拜师学艺,历经磨难,到凭借坚定的毅力和不知疲倦的练习最终得到了师傅的认可,最终长大后成为一名出色的唢呐艺人。整部电影的叙事紧密围绕师父与徒弟之间从素未谋面,到师徒情深,从唢呐精神的初显,到唢呐技艺的传承,深刻的凸显了传统的民间文化与唢呐艺人的精神。
为什么说《百鸟朝凤》是一部烂片?
电影从唢呐师傅焦三爷收徒开始,我们好像大致就能猜到结尾,就像我们自己没有见证过唢呐匠的辉煌时刻,而只知道这门技艺现在濒临凋落一样。整部电影就像一个预言,预示着唢呐这门营生在时代的潮流中被人遗忘;《百鸟朝凤》就是唢呐匠吹给焦三爷、吹给自己、吹给时代变迁中许许多多消失的技艺和文化的哀乐。天鸣问师娘,她跟师傅有没有孩子。虽然徒弟们就像是焦三爷的孩子,但是他们“焦家班”也在某种程度上因为没有子嗣而必须更名易姓。跟吹唢呐这门技艺一样,后继无人。 吹唢呐的习俗跟礼节就和我们现在看到的一样,也和电影中中西乐器对垒败下阵来一样,在冲击中渐渐衰落。 影片导演吴天明先生的仙逝,在过去那个年代电影界叱咤风云的人物,从影片结尾字幕汇集大陆电影界半壁江山就能看出其过去的功绩和地位,其遗作也在《美国队长3》等外国大片或者国内符合当代观众口味的影片中苦苦挣扎谋得一点点票房。
《百鸟朝凤》的制片人下跪一事你怎么看?
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让“大半个中国电影圈”纷纷自发力挺?《百鸟朝凤》上映,电影界近百位志愿者不辞辛劳,为推广尽其所能。全国九大影业发布联合声明,为影片发行保驾护航。李安、张艺谋、徐克、黄建新、陈凯歌、贾樟柯、张一白、黄健中、谢飞、何平、管虎等多位著名导演齐声应援,义气力挺。是什么样的一部电影,让63岁的制片人老泪纵横跪求增加排片?5月12日,著名电影制片人方励在网络直播中下跪磕头,老泪纵横,恳请影院经理增加排片。方励在直播中说:“这部电影是中国人的电影,讲的是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二百多人的志愿团队干了八个多月,却只有百分之一的排片。”他还说“这个电影出来就没指望票房多少,只是希望能有更多观众看到吴天明导演最后这部杰作。”这部电影就是《百鸟朝凤》,以上的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吴天明。 吴天明导演,2014年3月4日永远离开了我们。《百鸟朝凤》是他的遗作。 正如电影里所说,“百鸟朝凤”这首曲子,只有德高望高的人死后才配享用(一般德行平庸的人只能吹四台、八台。) 吴天明是一个配享用“百鸟朝凤”的人。因为无论荧幕内外,吴天明都是中国电影界一个“教父级”的人物。 他有重量级的电影作品(《人生》《老井》《变脸》等,都获得过巨大成功,拿奖无数),还为中国影坛培养了一批蜚声国内外的电影人(张艺谋、陈凯歌、黄建新、周晓文、田壮壮、何平、顾长卫、芦苇等)。 《百鸟朝凤》,同样是大师的匠心之作,口碑也非常之高,但与电影圈大佬力挺和极好口碑不相称的是,这部电影遭遇着市场冷遇,一度面临上映不到一周就下线的危险。 看完这部电影,可以说,《百鸟朝凤》电影内外发生的故事,都让人噙着泪。 吴天明生于1939年,在创作《百鸟朝凤》时已经72岁高龄,据说为了修改这部电影的剧本,吴导经常改到痛哭流涕。好不容易在2014年2月完成最后制作,然而仅一个月之后,大师辞世,《百鸟朝凤》成为绝唱。我全神贯注看完这部电影,感触很多。吴天明导演的这部作品,不只是一部电影,他更借此把个人对艺术的匠心和初心,做了最深最真的演绎。 《百鸟朝凤》讲的是唢呐传承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时代的命题:在商业化的时代大潮面前,传统文化和技艺如何坚守。 电影故事线索非常朴实,但内涵饱满、表演到位、真实感人,导演把个人自己对艺术和时代的思索全部融入了这部作品。作为“中国五代导演的教父”,电影中的“天鸣”是个徒弟(天鸣,谐音“天明”),但是一个能把唢呐吹到骨子里的人。 陶泽如饰演的师父说:“唢呐不是吹给别人,是吹给自己的。”这句话,我感觉是整部电影的灵魂,懂得敬畏,对得起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技艺不只是技艺,更是一种德行和操守。在“是非曲直”常常用金钱来衡量的时代,真正的唢呐匠吹得是人品和艺品,吹的是定力:能够摒弃干扰,日复一日,把活儿做到精益求精,完美再完美,并把它当一种至高荣誉坚守。 电影里面,有一个有意思的场景:一边是吹唢呐,一边是西洋流行乐(加上大长腿美女唱歌),唢呐这边没人听,还被人说他们给双倍的钱,叫他们不要吹。时代变迁总叫人无奈,传承者们纷纷离开唢呐这个行当。那谁在传承这门技艺?所以,焦三爷找唢呐的传人,不只是找技艺非常好的人,他更看重“唢呐离口不离手”的品行。焦三爷有两个徒弟,一个叫蓝玉,一个叫天鸣,天分极好的蓝玉却被焦三爷赶出师门。到后面,焦三爷说出了当年为什么收天鸣为徒?他说,是他父亲摔倒时他掉流下的那滴泪。最终天鸣也没有辜负师父,摒弃了浮躁,也挡住了诱惑,把唢呐这门技艺传承下来了。天明,“天鸣”,吴天明导演已经将自己融入“天鸣”这个角色,这个角色演的不是师父,而是徒弟……我想,里面正透露导演对艺术的敬畏和初心。 技艺是匠人的生命,只有能把它融入到骨头缝的人,才堪称真正的巨匠大师。来听一段“唢呐王”焦三爷吹唢呐,吹得如痴如醉,不是喝醉了,是吹醉了,太好听,听出了眼泪,听出了百感交集。最后,想说的是,不管这部电影票房如何得让人尴尬,对我来说,看完《百鸟朝凤》,真的是意犹未尽,如获至宝。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百鸟朝凤”。致敬电影巨匠“吴天明”!这电影我给满分。
集团公司的发展历史怎么写
不需要大纲,你无非是做成PPT模式的吧?历年你们取得的成就和业绩数据变化表,员工数量变化表,历年的盈利目标和达成情况,以及你们一些发展的活动之类的,综合起来,分成几个阶段嘛:发展历程:做个轴线,分析每一年的发展大事件;业绩篇:业绩变化,目标及达成情况,公司实力变化;文化篇:员工的活动,出色员工简介,领导介绍,公司文化介绍;最后来一个成就树:取得的一些奖励奖章等等 放进去
深圳华强集团公司的发展史
华强北商业区的前身是始建于1982年的上步工业区。由于电子产业有不占地、无环境污染的特点,再加上看中了在台湾、香港蓬勃发展的电子业,上步工业区便把电子工业定为自己龙头产业。
原电子工业部、兵器部、航空局、广东省电子局等单位伺机而动,首先在上步工业区安营扎寨,建立起一批电子工业企业。几年之间,爱华、京华、华发等大厦拔地而起,到1985年上步工业区就基本建成。
今天,年轻的深圳人可能不理解:怎么把工业区放在市中心?
这都“怪”特区发展太快。当年定址上步工业区时,深圳市的核心区域在今天蔡屋围以东的罗湖一带,上步一带已是“郊区”。从蔡屋围到南头的深南路正在扩建之中。在大道边的“郊区”布置工业区,自然是不二之选。
事实上,当时的上步工业区给人的感觉只有一个词:荒凉。当时振华路以北都还是一个个的小山丘,红岭路那边基本没什么人。但没几年,高楼、厂房就大片大片冒出来了。1983年竣工的电子大厦是特区的第一座高层建筑,几乎成了深圳的标志,当时内地人来深圳一定要到电子大厦拍照,人们通过它感知改革、感知时代的变化。
为解决深圳电子工业在高速发展下“散、乱、差”的状况,更好地引导行业发展,1986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广东省和电子工业部经过磋商,决定以省市所属的电子企业和部属电子企业为基础,吸收其他部门所属电子企业参加,组建深圳电子集团公司。1988年1月,深圳电子集团公司正式更名为赛格电子集团,集团旗下一度拥有宝华、康佳等160家电子企业。同年,赛格电子配套市场成立。
市场变迁
此举激起了华强北的第一场“卵成蛹”的变迁——从一个工厂区变成了一个国内举足轻重的电子元器件交易市场。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生产什么要向电子工业部报计划,作为生产原料的电子元配件由电子工业部按计划统一分配。那个时候的计划是严格控制的,就像“粮票”一样,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严格的计划控制严重阻碍了中国电子产业的发展。
为解决“计划”的不足,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电子器材公司就开始搞“中国电子器材配套交易会”。交易会每年一次,在全国各大城市转着开。
但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如火如荼的发展,这种小规模的交易市场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一家专业的交易市场呼之欲出。
1988年3月28日,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的全国第一家专门销售国内外电子元器件、组织生产资料配套供应的深圳电子配套市场(即赛格电子配套市场)开业,由来自深圳本地和内地的160多家厂商以及10家港商,以自营自销、联营代销的方式经营。
此后,电子行业继续产销两旺,华强北电子配套市场不断扩容。1995年4月深圳国际电子城专业市场正式开业。1997年万商电器城、大百汇商业城开业。
1998年,与赛格仅一街之隔的华强电子市场开业,与新赛格市场一起成为华强北电子市场双雄。至此,华强北逐步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电子产品的生产及批发零售中心。
可以说1998年之前的几年时间是日后华强北商圈的孵化期,此间,电子工业的兴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与此同时,华强北“虫化蝶”的第二场蜕变——从电子专业市场发展为商业圈也在悄然进行。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深圳市政府着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要淘汰一批技术含量低、效益不高的企业。加之1992年以后,上步工业区内地价猛涨,人力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越来越薄,厂家纷纷外迁。
从大背景上看,随着深圳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本地人口的急剧增加,外地移民的大量涌入,在深圳经济第二次腾飞的大趋势下,市区迅速向福田区扩展。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整个城市向西发展的战略定位,客观上要求在福田形成一块新的商业区。这是社会发展对商业升级的必然要求。
于是,振华路上的酒店开始多起来了,以商场为代表的服务业入驻,第二产业渐渐退出,第三产业迅速崛起。上步工业区逐步转向商贸、办公、银行、证券、房地产及其他行业,变成以商业、办公为主导、兼有部分居住的综合区。
1994年,万佳百货进驻华强北,这标志着华强北由一个工业物流园区真正跨入了现代商业街,并向城市大商圈衍变的开始。此后,大批各类专业市场、主题商城如女人世界、顺电、万商、国际电器城、新大好等,通过租赁工业厂房并改造成商业物业纷纷驻足华强北,从而翻开了华强北商圈崭新的一页。
到1999年,华强北商业物业供不应求,紫荆城、通讯市场、曼哈、儿童世界、大百汇等一大批商场批量出现,把华强北商区的发展推向了鼎盛时期。
今日辉煌
2007年2月8日晚,历时近半年的华强北灯光景观改造工程正式亮灯,华强北光影变幻成“人间银河”:
红荔路、华富路上的建筑,在变换闪烁的彩灯勾勒下,划出美丽的城市天际线;站在统建楼过街天桥,深南路两侧建筑顶端,红、黄、绿、青、蓝、白光互相变换,还能滚动显示文字;站在茂业百货门口望去,对面的曼哈和远望数码城七彩灯光交相辉映,绚烂夺目;赛格科技园整个楼面闪闪发亮,视频模拟屏上跳跃的动画效果,显现出科技感、现代感,“中国电子市场第一街”轮廓凸现……
漫步在灯光交织、五彩缤纷的华强北,市民、游客如痴如醉,惊叹深圳这张“城市名片”散发出的迷人魅力。
灯光景观改造,是华强北商业区改造升级的一期工程,是福田区委、区政府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基层基础年”和“城市管理年”工作,全面实施“环境立区”战略,发展高端服务业,为百姓商家企业办实事的一项重要举措。工程着重突出滨海城市现代、时尚、动感的城市空间形象,充分表现华强北高端科技商业街的特色,营造温馨、休闲的购物环境。
事实上,早在1998年,深圳市和福田区政府就共同投资4500万元对华强北商业区进行了首期改造,12个改造项目于1999年10月全面竣工。政府的投资带动了商家的积极性,各商家在此次改造方案基础上纷纷进行立面的装修和改造,投资总额达4亿多元。
环境的改善带动了国内外的商家不断进驻华强北,新的业种、业态不断涌现,业态的丰富聚集了更多的消费群体。在这条南北930米长的大街两旁,汇集了700家商场,共有各类专业市场23个,专业市场面积超过全市总量的五分之一,其中经营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就达到14家,成为电子配套、家电、珠宝、钟表、服装等专业市场聚集的商业旺区。
华强北的区域价值被彻底激活,成为深圳目前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商圈,日均客流量达50万人次,年营业额近300亿元,成为深圳商业的“航母群”、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虽然一再扩容,但仿佛永远也跟不上商家增长的势头,1998年底时,在华强北注册的商家只有5019家,现在已远远超过10000家,租金更是比10年前的20-30元/平方米整体增加了10倍。
从上个世纪的厂房、工业区到今天的超级商圈,华强北的商业价值在深圳近25年的改革事业中得到了很好的积累和释放,是历史的沉淀选择了华强北作为21世纪深圳的中央价值区。华强北由昔日的工厂区成为综合性与专业性完美结合的新兴商圈,作为交易额“全国第一街”,离不开的是深圳的优势产业背景。深圳是全国IT和电子制造出口基地,华强电子世界、赛格电子市场、都会100电子城、新亚洲电子商城构筑了亚洲最大的电子元器件交易市场,影响着华南乃至全中国电子产业的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华强北虽然在深圳,但从某种意义上是全国的华强北,世界的华强北。
未来畅想
发展商圈的最好位置
顺电连锁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黄建跃:深圳适合发展大型商圈的地方不多,深圳的商业圈不可抵挡地逐步从东往西延伸,华强北处在东西沿线的交界处,是目前发展商圈的最好位置。华强北应该是一个业态齐全的品牌商圈,除了要突出龙头行业——电子市场外,还应做好百货、超市、图书馆、酒吧、影院等高端服务业的配套。相信通过政府包括灯光景观在内的改造升级,华强北将更加繁荣兴旺。
优势地位难以撼动
深圳奔宇科技发展公司副总经理窦敬勇:我们和许多在华强北成长起来的企业一样,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华强北在地域和经营环境上独具优势,公司办公总部多次搬家都没有离开这里。目前,华强北在本地市场上的优势地位仍不可撼动。华强北灯光工程是一个整体形象的改变,对街面的美化起到很大的作用。华强北商业圈的改造,将促进深圳国际化都市形象的树立,正如大运会的口号“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华强北将作为深圳的窗口来迎接世界各地的客人。
景观改造将带来新商机
紫荆城投资公司董事长施国辉:环境是影响商业区兴旺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对华强北的景观改造,无疑是对华强北营商环境的进一步提升。灯光连廊的建成及景观灯的点亮,不仅能点缀华强北的整体外观,更重要的是,它提升了商业区的品位。要保持华强北商圈“老大”地位,政府的主导无疑是最主要的。这次对华强北商业区的升级改造,不仅稳定了它领先时尚、人气旺盛的中心商业区地位,同时也给商家带来了新的商业机遇。
市场辐射力将大大增强
深圳电子商会秘书长程一木:华强北的电子市场规模、经营品种、产品销售额都是全国最大的,它实际上已经是“中国电子市场第一街”了。但“中国电子市场第一街”的发展目标不仅指这些,还应更加注重国际化、规模化,实现经营品种的多样性以及商业模式的领先性。一系列灯光、交通、立面等环境改造后,华强北不仅要从珠三角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还要牵动全世界,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子市场。
华强电子世界
华强电子世界成立于1998年,位于中国著名的电子一条街深圳市华强北路,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齐全的综合电子专业交易市场。
在9年的成长历程中,华强电子世界始终以优异的服务、出色的管理和独树一帜的经营理念,为中国电子产品流通业的快速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保证了各行业用户对电子产品的全方位需求。
在9年的成长历程中,华强电子世界不断获得各界称颂:2000年,被中国电子商会选为指定电子交易市场;2000年1月,被评为深圳市文明市场;2001年4月,被深圳市评为“质量先进单位”;2002年2月,荣获“省文明市场”称号;尤其值得称道的
是,在2002年1月,华强电子世界通过了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成为中国首家获此殊荣的超大型专业电子市场。
今天的华强电子世界已成为集电子元器件与IT产品的销售、服务和信息交流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电子专业交易市场,拥有43000平方米的经营面积和3000多家入驻商户。
面积为8万多平方米的华强数码城将于2007年底投入运营,与现有市场组成营业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超大型、多功能的现代化数码广场,将提供全新的展场、规范的服务、更多的商业机会和优异的管理与宣传服务,华强电子世界将力争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电子专业交易市场。
深圳华强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大型投资控股公司。公司创建于 1979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 形成了以高科技旅游娱乐、电子信息、电子专业市场、房地产物业、制糖造纸、水务环保、预应力机具为主导产业的多元化产业布局。 主要生产的产品有激光头及其应用产品、高科技游乐项目、彩电、软盘驱动器、数码相机、微型马达、通信产品、 GPS产品、食糖、纸张、预应力产品等, 多项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有一定份额,其中激光头及其应用产品占世界产量的 25% 、微型马达占世界产量 25% 。完全自主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智能游乐设备和产品以及数码影视产品拥有多项世界领先技术,产品远销美欧等世界各国。
公司在国内外控股、参股30多家企业,拥有多家上市公司、高新技术企业6家,国家级的技术开发中心3个。2006年公司位列中国最大500家企业集团160位、中国最具竞争力500强企业集团58位、中国制造业500强97位、中国电子信息百强13位、中国电子信息百强纳税9位、广东省最大50家企业32位、深圳市百强10位,公司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高出口创汇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