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融

时间:2024-04-08 09:34:51编辑:分享君

周裕人的人物履历

清末民初, 周裕人的爷爷曾是一位武汉商会主席、企业家,中日友好会议馆馆长,在日本侵占武汉时,他的爷爷做商业贸易搞得非常优秀。他的大伯父周世英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黄陂县(现今黄陂区)共青团第一团长,共产党地下党,主要送重要情报工作。周裕人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中医学专业,从事针灸推拿,中医师,系五代嫡传中医。他17岁那年到惠济中医门诊拜师学艺,今日从事中医有十个年头。然后是陈礼华、高光岩推荐李志汉气功大师,中医推拿专家门下学习中医和正骨疗法、熟悉中药和秘方祖传。李老师系四代嫡传中医,武术家,跟随李老师在基层工作时无怨无悔,考入中医学院深造学习进修得到孙国杰、周莉珍、闻庆汉、盛文华、徐礼先、李家发、黄圣哲等众多名家学者指点好评!2010年3月参加公务员考试,考入某区第四名,因想继续发展中医愿意留在基层。至今跟随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针灸推拿科闻老师,学到闻老师的整脊手法和中医诊断真传。老革命家前辈省市高官和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的亲密战友唐杰才老人的称赞表扬,给当地知名人士做过中医保健服务。周裕人来到深圳, 受邀2012年北京世界中医针灸养生大会拜访专家学者,以及大师学习高阶智慧。晚上,他参加大会活动演讲,得到有关政要专家学者好评!不完全改变传统医学基础发扬李时珍精神,让中医和养生走向世界,请教过名医名家老师的支持推广,有句俗话;“自古英雄出少年”朝着理想大步前进。

黄洲的人物履历

1981.09——1985.07,湖北财经学院计划统计系国民经济计划专业学习,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5.07——1990.07,广西自治区计划委员会综合处科员。1990.07——1992.07,广西自治区计划委员会综合处副主任科员。1992.07——1995.02,广西自治区计划委员会综合处主任科员。1995.02——1997.03,广西自治区计划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1997.03——2000.08,广西自治区计划委员会综合处处长。2000.08——2004.06,广西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综合处处长(期间:2001.09—2001.11在广西自治区党委党校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学习;2002.03—2003.03在广西自治区党委党校中青班学习;2003.03—2004.04挂任广西凤山县委副书记)。2004.06——2005.05,广西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处处长(期间:2002.03—2004.07在广西自治区党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班党政管理专业学习)。2005.05——2008.08,广西钦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2008.08——2009.01,广西钦州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党组成员。2009.01——2012.12, 广西钦州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 2012.12——2013.10, 广西钦州市委常委,钦州中马产业园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2013.10——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

三国时期的人物名字为什么都是两个字?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几乎全是单名,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其实这种潮流从西汉灭亡一直持续到五胡乱华,当时的中国人都热衷于起单名。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1、先秦以来,流行单名,但不排斥双名。数数先秦各代的统治者,就不难发现人们喜欢单名。但双名的也不少。2、孔子在修订春秋时,说到“季孙斯、仲孙忌帅师围郓”,然后《公羊传》为这句话作注时说“此仲孙何忌也,曷为谓之仲孙忌?讥二名,二名非礼也。”意思是仲孙忌本来叫仲孙何忌,为何孔子写成了仲孙忌呢?是因为孔子讥讽他名为双字,所以故意省去一个何字,成为单字。双名是不符合礼法的。其实双名在当时也是符合礼法的,公羊传这么说有点牵强,我估计是孔子无意漏掉了一个字罢了。但孔圣人的这么随意的失误,就被后人理解成为孔子不喜欢双名了。3、到了穿越大师这里了。王莽建立新朝,进行“托古改制”,从先秦时代文化为自己的改革寻找灵感。王莽改了很多,其中包括名字。比如他把叫了几百年的匈奴单于改成了“降奴服于”,把匈奴改为“恭奴”;他又把高句丽改名为“下句丽”,不知道他是想故意挑起战争还是心血来潮,反正双方因此打了起来。4、都给少数民族改名字了,当然少不了新朝子民。王莽的长孙叫王宗,估计是想当皇帝憋不住了,在家里偷偷的准备了玉玺、龙袍等僭越物品。王莽知道后大怒,王宗被迫自杀。事后,王莽说“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说的是,我这孙子王宗本名为王会宗,依据制度(制作)改名为王宗,现在他犯下了大不敬之罪,所以恢复他王会宗的名字,以示惩罚。本来当时社会上虽然单字为主,但双字也很多,经过王莽这么一折腾,人们就基本不敢起双名了,于是单名成为绝对主流。5、虽然刘备、曹操、孙权、关羽、张飞、赵云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人物都是单名,但三国时代也有“杀马特”非主流,敢于起双名。(诸葛、司马、皇甫、淳于、太史这种复姓不在其列)最出名的,当属诸葛亮喜爱的好同志之一郭攸之,郭攸之,字演长,南阳人。他有名有字,所以能够证明郭攸之同志是三国时代实打实的敢于起双名的非主流之一。除此之外,曹魏大将田豫给自己的儿子也起了双名――田彭祖,彭祖是我国传说中的长寿之人,田豫起这么个名字估计是他儿子小时候得过大病,叫个彭祖,希望他能长命百岁。孙权的两个公主也是双名:大女儿孙鲁班,字大虎;小女儿孙鲁育,字小虎。还有存疑的,比如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承彦,我认为是字,而不是名,但史书并未记载其姓名,所以存疑。如曹操早期的谋士戏志才,志才也应该是字,不是名。如袁绍手底下驻守乌巢的几个将军,眭元进、韩莒子、吕威璜等,我认为元进、莒子、威璜也是字,而不是名。还有一些是《三国演义》虚构的人物,比如岭南大将邢道荣、北海高手武安国等,就不说什么了。

三国时期的人名都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吗?

从一个字到两个字,再从两个字到三个字,现在有些人开始尝试四个字,这是中国人名从古至今的一个发展趋势,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避免重名、满足日益增加的起名需求。

三国时期正好处于两个字的名字很普遍,三个字的名字开始少量出现的时代,当然这个少量是极少量,10个人里也不一定有1个人是三个字的名字。

夏侯敦、诸葛亮之类的,字数虽然是三个,但是他们都是复姓,名和大多数人一样只有一个字,这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

三国时期有些名字是三个字的人是这样:

我们知道古代人凡是稍微有点文化的都有字,有的人他的字更加被人们所熟知,因此在流传中本名逐渐被淡忘,他的名字逐渐被一个姓加两个字的形式所替代,实际上他的本名只有一个姓加一个名。比如诸葛亮的岳父,大家都知道他叫黄承彦,但是承彦只是他的字,姓黄是没错,但是他本名叫什么现在谁也不知道。

还有的人,要么是自己给自己起个雅号,要么是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或尊称,这样叫的多了以后和上面所说的情况一样,一个姓加一个雅号出来也成了三个字,用多了之后也被算成是三个字的名字。比如三国有名的隐士庞德公,德公既不是他的字也不是他的名,不是自己取的就是别人送的,从德公两字的意思来看,多半是别人送的。

另外还有一些历史流传方面的原因,由于历史无记载、记载不详、后人解读错误等原因,少数人只能确定他的姓,之所以成为三个字的名字,多半是对史料的理解错误或者后人特意编造。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国时期的女人们,中国古代男尊女卑,即便是很有身份的比如皇后这种人,在史书中也只有个姓,更别说其他女人了,因此三国中几乎所有女性的名字其实都是后人编造的,他们本名叫什么已经无从考证。

除了以上说的几种情况,还有就是真的是三子字,即一个姓加两个名,不过前面说了,当时这是极少数,极其极其少的极少数……

补充一下,个人观点,霍去病这个名字,我推断应该也不是真名,按照霍去病的生平事迹来看,去病这样一个名字多半是比霍去病身份更高的人赐的,本名叫霍啥已无记载。


上一篇:艺宇

下一篇: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