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苡”这个字怎么读?
苡 拼音:yǐ部首:艹,部外笔画:4,总笔画:7 ; 繁体部首:艸,部外笔画:5,总笔画:11五笔86&98:ANYW 仓颉:TVIO郑码:EZOD,U:82E1,GBK:DCD3笔顺编号:1225434基本字义:苡,yǐㄧˇ,〔薏~〕见"薏"。English:barley苡基本解释〔薏~〕见“薏”。古书记载【唐韵】羊己切【韵会】【正韵】养里切,$音以。【玉篇】芣苡,草名。 又【广韵】薏苡,莲实。【本草】薏苡仁,开红白花,结实青白色,形似珠而稍长。一名回回米,又呼西番蜀林,俗名草珠鬼。【吴越春秋】有莘氏之女,得薏苡而吞之,生禹。【后汉·马援传】南方薏苡实大,援军还,载之一车,有谮之者以为所载皆明珠。 又【集韵】象齿切,音似。义同。 又【类篇】乌禾切。婆苡、室韦,皆北狄别种名。原文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折叠译文繁茂鲜艳的芣苡,采呀采呀采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苡,采呀采呀采得来。繁茂鲜艳的芣苡,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苡,一把一把捋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苡,提起表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苡,掖起衣襟兜回来。折叠赏析《国风·周南·芣苢》是《诗经》中的一篇,为先秦时代汉族民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文中的"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襭之",一字之差,却记叙了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芣苡"(fú yǐ 又作芣苢)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表达了"即使劳作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1]《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这话虽说想像的成分多了些,体会还是很准确的。这种至为简单的文辞复沓的歌谣,确是合适于许多人在一起唱;一个人单独地唱,会觉得味道不对。袁枚曾经嘲笑地说:"三百篇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之类,均非后人所当效法。今人附会圣经,极力赞叹。章斋戏仿云:'点点蜡烛,薄言点之。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闻者绝倒。"(《随园诗话》)说《诗经》不宜盲目效仿,当然不错,但他所取的例子,实为不伦不类。一群人在野外采芣苢,兴高采烈,采而又采,是自然的事情,诗歌可以把这欢快表达出来。而一个人在那里把蜡烛芯剪了又剪,还唱着"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除了精神病,也没有别的解释了。这完全是文人制造出来的滑稽,并非《芣苢》不值得赞叹或绝对不可以效仿。关于当时人们采芣苢的用处的问题,毛传说此草"宜怀任(妊)"即可以疗治不孕;又一种说法,是认为此草可以疗治麻风一类的恶疾。这两种说法在中医学上都没有根据。现 在中医以此草入药,是认为它有清热明目和止咳的功能,草籽据说可治高血压。这还罢了,也可以勉强地说,《诗经》时代的人是相信车前草是可以治疗不孕或麻风的。但即便如此,这诗仍然有不可理解之处:不孕或者家里人生了麻风,都是极苦恼的事情,不可能有一大群人为此而兴高采烈地一边采车前一边唱着歌的道理。拿方玉润所推想的情景来看这样的解释,尤其觉得不对劲。所以应该给《芣苢》以另一种更合理的解释。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所说的一句话:"野人亦煮啖之。"此"野人"是指乡野的穷人。可见到了清代,还有穷人以此为食物的。在朝鲜族(包括中国境内和朝鲜半岛上的),以车前草为食物是普遍的习俗。春天采了它的嫩叶,用开水烫过,煮成汤,味极鲜美。朝鲜族是受汉族古代习俗影响极大的民族,朝语至今保存了很多古汉语的读音。可以推想,中国古代民间也曾普遍以车前草为食物,只是到了后来,这种习俗渐渐衰退,只在郝懿行所说的"野人"中偶一见之,但在朝鲜族中,却仍旧很普遍。以此释《芣苢》诗,就觉得容易理解了。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月戴荠花,桃李羞繁华。"荠菜花实在说不上好看,只因荠菜是江南人所喜爱的野菜,对于穷苦人更是天之恩惠,故人们连它的花儿也生了偏爱。车前草较荠菜更为平常易得,想必很多年前,它更受老百姓的喜爱。如方玉润之说,想必每到春天,就有成群的妇女,在那平原旷野之上,风和日丽之中,欢欢喜喜地采着它的嫩叶,一边唱着那"采采芣苢"的歌儿。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劳作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
苡怎么读什么意思
苡拼音:yǐ基本信息:部首:艹,四角码:44780,仓颉:tvio86五笔:anyw,98五笔:anyw,郑码:EZOD统一码:82E1,总笔画数:7基本字义:〔薏苡〕见“薏”。扩展资料:相关组词:1、苡米[yǐ mǐ] 薏米。2、餐苡[cān yǐ] 服食薏米。久服可以健身延寿。3、薏苡谗[yì yǐ chán] 把薏苡果实说成珍珠,薏苡谗喻清白之身徒遭猜疑、诬陷。4、薏苡谤[yì yǐ bàng] 同“薏苡之谤”。5、薏苡明珠[yì yǐ míng zhū] 薏苡: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可供食用酿酒,并入药。薏米被进谗的人说成了明珠。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
苡的意思,苡怎么读
苡拼音:yǐ基本信息:部首:艹,四角码:44780,仓颉:tvio86五笔:anyw,98五笔:anyw,郑码:EZOD统一码:82E1,总笔画数:7基本字义:〔薏苡〕见“薏”。扩展资料:相关组词:1、苡米[yǐ mǐ] 薏米。2、餐苡[cān yǐ] 服食薏米。久服可以健身延寿。3、薏苡谗[yì yǐ chán] 把薏苡果实说成珍珠,薏苡谗喻清白之身徒遭猜疑、诬陷。4、薏苡谤[yì yǐ bàng] 同“薏苡之谤”。5、薏苡明珠[yì yǐ míng zhū] 薏苡: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可供食用酿酒,并入药。薏米被进谗的人说成了明珠。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
苡是什么意思
意思:与【薏】组成词语【薏苡】,表示植物名。指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线状披针形,颖果卵形,淡褐色。子粒(薏苡仁)含淀粉。供食用、酿酒,并入药。茎叶可作造纸原料。读音: yǐ 笔划:出处:《玉篇》:芣苡,草名。翻译:芣苡,植物名(开红白花,结实靑白色,形似珠而稍长。一名回回米,又呼西番蜀林,俗名草珠鬼)。引用:宋代·辛弃疾《送湖南部曲》: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翻译:深愧我薏苡明珠遭人诬陷,辜负你赤手缚虎自立战功。扩展资料组词:苡仁 、苡米、 薏苡 、桴苡、 餐苡 、芣苡 、薏苡谗、 薏苡谤、 薏苡明珠、 薏苡之谗、 薏苡之疑、 薏苡之谤、薏苡兴谤、 薏苡蒙谤。1、苡米[yǐ mǐ] 薏米。2、餐苡[cān yǐ] 服食薏米。久服可以健身延寿。3、薏苡谗[yì yǐ chán] 把薏苡果实说成珍珠,薏苡谗喻清白之身徒遭猜疑、诬陷。4、薏苡明珠[yì yǐ míng zhū] 薏苡: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可供食用酿酒,并入药。薏米被进谗的人说成了明珠。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5、薏苡兴谤[yì yǐ xīng bàng] 比喻被人诬谄,蒙受冤屈。6、薏苡之嫌[yì yǐ zhī xián] 比喻被人诬谄,蒙受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