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祥

时间:2024-04-12 03:57:19编辑:分享君

雍正时期为什么上下都害怕爱新觉罗胤祥啊,他是有什么兵权

因为他是雍正皇帝的左膀右臂。
爱新觉罗·胤祥清康熙帝第十三子(实为22子),弟兄间,惟与雍亲王关系最密。胤禛继位,即封为和硕怡亲王,总理朝政,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大政务。雍正元年,命总理户部。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雍正帝待他也非寻常,死后令享太庙,上谥号为“贤”,为了纪念他的功劳,下旨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满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雍正王朝为什么一开始叫胤祥后来叫允祥

雍正王朝一开始叫胤祥后来叫允祥的原因是:
康熙帝诸子的名字中都有一个胤字,但雍正皇帝即位后,为了避讳,其他皇子的胤字都改为了允字,故胤祥后来叫允祥。
清圣祖康熙帝的皇子(按出生顺序)

爱新觉罗·承祜、

爱新觉罗·承瑞、

爱新觉罗·承庆、

爱新觉罗·赛音察浑、爱新觉罗·长华、爱新觉罗·长生

(以上各子幼殇,未序齿)

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

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原名爱新觉罗·保成、

爱新觉罗·万黼(幼殇,未序齿)、

爱新觉罗允禶(幼殇,未序齿)

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诚隐亲王

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祯),雍亲王,后为雍正皇帝,

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恒温亲王皇六子爱新觉罗·胤祚(幼殇),

皇七子爱新觉罗·胤佑(佑),淳度亲王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祀(禩),原封廉亲王,后废,

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

皇十子爱新觉罗·胤誐(娥),辅国公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禌(幼殇)、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履懿亲王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恂勤郡王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愉恪郡王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

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幼殇)、

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幼殇)、

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祎,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慎靖郡王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恭勤贝勒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祈,诚贝勒

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秘,诚恪亲王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改为“允”字。


雍正在继位之前和哪个阿哥的关系最好

十三阿哥允祥 雍正怡亲王允祥既是兄弟。又是君臣。雍正即位后,对允祥的荣宠自始至终有增无减。允祥死后,雍正对他及其家属的脊遇也很少见,使他“生荣死哀”。雍正兄弟众多,为何对允祥如此厚爱呢? 一、储位之争,诸兄弟为政敌,唯有允祥是他的诚挚兄弟。康熙有子三十五人,长大成人者二十人。次子允礽,乃孝诚仁皇后(桐桐注:初谥仁孝皇后)所生,康熙十四年(1675),二十二岁的康熙帝立不满两岁的允礽为太子。从此,允礽得到与众兄弟不同的特殊待遇,其地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允礽长大成人后,权势欲望不断增长,侵犯和威胁着康熙的皇权。特别是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帝巡幸塞外命太子允礽、长于允褆、十三子允祥等扈从。这次允礽的表现使康熙感到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他对大臣说;“令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1)遂于九月回京的路上,迫不及待地宣布将太子废斥。从而引起激烈的储位之争。在朝大臣也被卷了进去。众皇子为争储位,各树私人,结成朋党,互相倾轧,使康熙十分恼火,促使他对允礽的复立复废。储位空缺,诸皇子争夺不休。其中皇八子允禩势力最强,他得到众大臣的保荐,又有皇九子允禟、皇十子允礻我、皇十四子允禵为其死党。当允禩的用心被康熙揭穿,继嗣无望时,允禵得到康熙的重用,大有继嗣的可能。至于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当然不会坐失良机。不过,他的手段更隐蔽,更高明。表现出与世无争的样子。干方百计取得康熙对他的好感。在众多的兄弟中,他自成一派,与其他兄弟若即若离,即使他的同母弟,也与他不亲,与允禩结为死党。唯有皇十三子允祥与之亲近。允祥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十月初—日,他“生秉粹质,至性过人”。懂事后。“祗服慈训,先意承志,靡不周悉”(2)深得康熙宠爱。自康熙二十七年(1698)允祥十三岁起,至四十七年(1708),康熙每逢出巡,必带上允祥,“恩宠优渥”。但在第一次废太子时,允祥受牵连曾被“圈禁”(3)。从此失宠于康熙,终康熙之世,既无重用,也没有受封。但不管得宠,还是失宠,允祥都安分守己,“忠孝纯挚”(4)。在众皇子的争储斗争中,他“孤介自持”(5),井末参予。允祥小胤禛八岁,他俩虽非同母所生,但从小侍奉康熙,朝夕相处,彼此亲近。稍长,胤禛奉命教允祥算学,“日事讨论”。每逢塞外扈从,兄弟俩“形形相依”(6)。众兄弟集会赋诗,允祥常把自己的诗作向胤禛请教。后允祥因太子事牵连失宠,康熙不象原来那样每次出巡都带上允祥。有时胤禛单独扈从,允祥便以诗相赠。胤禛为之收藏,共计三十二首。后来雍正把这三十二首诗收在自己的诗集后面,“以传永久”。雍正在允祥死后的三周年忌日,亲制祭文,在谈到这段情景时,说:“贤弟克尽恭兄之道,朕兄深驾友弟之情”(7)。表现了兄弟手足情谊。二、胤禛即帝位,重用允祥。允祥颇有见识相才干,忠心耿耿,克尽职守,多有建树。争储结果,胤禛获得帝位,即雍正帝。雍正自料不会高枕无忧,那些政敌决不会善罢甘休。必然要继续进行较量。因此,允祥就成为他最信任的弟弟,命他为总理事务大臣,封怡亲王,同时被任命总理大臣的还有允禩,大学士马齐,隆科多。允禩才智为其他兄弟之首,雍正为了分化他的集团,特予笼络以观后效。马齐是支持允禩为太子的大臣首领,因他是老臣,在朝中有威望。后来雍正在回忆这段历史时,说“辅政之初,阿其那(指允禩)包藏祸心,扰乱国是,隆科多作威作福,招势揽权。实赖王(指允祥)一人挺然独立于其中,镇静刚方之气,俾奸宄不得肆其志。”(8)允祥对巩固和加强雍正的皇位起了重要的作用。雍正更加宠信允祥。允祥除担任总理事务大臣外,还奉命领户部,管理三库事,负责钱粮的清查,主管钱粮奏销的会考府事务。雍正把朝政大权都交给了允祥。康熙朝后期,吏治废弛,百弊丛生,官吏贪污,“库帑亏空,日不暇给”(9)。从各省到州县官吏,或因上级勒索,或因中饱私囊,或因功挪用,造成地方仓储严重亏空。朝廷户部官吏贪贿徇庇,而在收支中又日益增加各种各目的额外费用,即所谓的浮费。经费浩繁,帐目繁杂,管理混乱,蠹弊丛集。户部银库经允祥查出亏空竟达二百五十余万两之多。允祥对此进行了认真的整顿。他清除积弊,堵塞漏洞,稽核精密,严格收支出纳制度。由于允祥的精心管理,再加上他为官清廉,因此各部门不敢虚报冒领,各省也不敢心存侥幸,大多数能于春秋两季按数拨解钱粮。于是,浮费大减,岁入增加,库储丰裕。故雍正年间的国库是清朝历代最富足的时期。 三、在用人行政方面,允祥及时提出自己的建议,辅佐雍正。雍正继位之初,他原以为皇十七子允礼是允禩党人,差他去守陵寝。允祥对雍止说:允礼“居心端方,乃忠君亲上深明大义之人”,极力保荐。雍正听取了他的意见。封允礼为兴郡王,命管理藩院事。后来雍正称赞允礼“和平历练,临事通达。”(22)雍正六年(1728)晋果亲王。七年命管工部班。八年,总理户部三库事。后又授宗令、管户部,办理苗疆事务,成为显赫的亲王大臣。允样还以推荐李卫而被雍正感念在怀。雍正很欣赏李卫“勇敢任事”,屡加擢用,官至浙江总督。雍正初年,青海叛乱。雍正用年羹尧领兵进剿。隆科多以私怨年羹尧之故。百计阻挠军事计划。允祥向雍正力谏:“此番军旅之事,既已委任年羹尧,应听其得尽专阃之道,方能寻奏肤功”雍正采纳了他的意见,不从中掣肘,青海迅速告捷(23)。雍正为了改变康熙晚年吏治腐败的严重局面,以“猛严”治政,用以惩治种种弊端。如追亏空一事(库帑亏空是康熙朝的多年积累,“年久数多,典守者众”)被触动的人很多,株连太广,引起很多菲仪。允祥也觉得过于严刻,于是婉转地向雍正提出:“皇上用法稍觉严厉。”雍正回答他:“人心玩愒已久,百弊丛生,此时若不惩创,将来无所底止”。(24)雍正当时拒绝了允祥的意见,但把他的忠告记在心里,当吏治好转时,雍正作了许多宽免,保全些官吏。雍正称赞允祥:“有关吏治民生之利弊,有闻必奏,每语必详。”并为国家保护和培养人才。乾隆时哲学家,皈依佛教的居士彭绍升写了一首诗歌颂允祥,诗曰:“皎日照清秋,天高百物肃。卿云扬其华,代天调玉烛。播谷复明刑,洵美麟之足。悬榜照官衙。毋使穷黎哭。”(25)四、雍正对允祥荣宠有加,而允祥谦恭谨慎,安分自处。允祥以谦抑为怀,从不夸耀己功。雍正每有嘉奖,他都诚惶诚恐,力辞不受。雍正元年(1723)十一月,雍正按康熙时分封之例,赐允祥二十三万两,允祥辞谢不受。雍正勉谕再三,仅受十三万两。又按裕亲王之例,令支官物六年,允祥又辞。三年三月,以总理事务之功,加封其一子为郡王,他又坚辞不受。八月,命加俸银一万两,辞之不允,“则封识所赐而藏之”(26)。七年十一月,又命增加仪仗一倍,允祥以逾礼辞,不受。同年,以选择雍正陵址之功,赐予中吉之地,允祥奏曰:“此等吉壤.必有大福者乃足当之。若臣冒昧得此,不惟不能蒙福子孙,必罹涡殃。”(27)固辞。自选平善之地以请。允祥一生节俭,不以地位隆崇而奢华。雍正说他在康熙时“敬谨持身,廉洁立品,……其安分自守,家计空乏。”(28)后成为显赫的亲王大臣,依然如故。雍正二年十一月,年羹尧对李维钧说:怡亲王第宅外观宏广(敞),而内草率不堪,矫情违意,其志可见“(29)年羹尧是妒忌允祥的地位而产生对他的不满。但从他的谈话中,反映了允祥的俭朴。允祥在为雍正选择陵址的过程中,“往来审视”费尽辛苦,他怕烦扰百姓.“常至昏夜始进一餐”(30)。在他病重时,对身后之事一一指示。他按照《会典》绘制了坟茔图—幅,告诉家属,修建他的坟茔、以图为淮,不得稍逾。“身后殡殓,只用常服,一切金玉珠宝之用,概不可用。”(31)四年(1726)七月,雍正亲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匾额赐允祥。并解释说:“怡亲王公而忘私,视国家如家事,处处妥贴,能代朕劳,不烦朕心”,是其忠;“小心兢业,无纤毫怠忽”,是其敬;“精白一心,无欺无伪”,是其诚;“直言无隐,表里如一”,是其直;,“黾勉奉公,夙夜匪懈”,是其勤;“一举未尝放逸,一语未尝渲漏”,是其慎;“清洁之操,一尘不染”,是其廉;“理透彻,莅事精祥,得弊周知,恩愚立辨”,是其明。他对廷臣说:“朕观尔等在朝臣比,于忠勤慎明四字,尚多有之。若诚敬直廉,朕则未能轻许。”(32)要求他们以允样为榜样。允祥病后,雍正对他“医祷备至”。雍正“每欲亲往临视”,允祥都再三恳辞。为了宽慰雍正,“旬月间必力疾入见”(33)。雍正八年(1730)五月初四日,允祥病故。当时雍正也在病中,他悲痛不已,亲临祭奠。在他深切的悼念中,充满了怀念与感激之情,他说:“王实能佐朕治安天下,朕实赖王翼赞升平”(34),“白古以来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35)。雍正超出常例,特为允祥素服一月,在朝官员也不例外。康熙诸子初以胤字排行,雍正即位后,为避胤禛名讳,改甩为允【桐桐注,定下允字是出自胤禩之意】。雍正为了表示对允祥的怀念,谕令恢复原名胤祥。赐谥曰贤,令配享太庙。雍正觉得还不够,他用自己的藩邸积蓄,为允祥修建陵园。【桐桐注,雍正对胤祥的特恩还远不止于此,比如令各省总督、巡抚等均曾受怡亲王的教诲,感戴其恩德的人,若欲前来拜诣王灵,著派官员,或派弟子前来吊唁。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雍正最爱的弟弟是谁?

  应该是他的十三弟怡亲王允祥,如下:
  雍正怡亲王允祥既是兄弟。又是君臣。雍正即位后,对允祥的荣宠自始至终有增无减。允祥死后,雍正对他及其家属的脊遇也很少见,使他“生荣死哀”。雍正兄弟众多,为何对允祥如此厚爱呢?
  一、储位之争,诸兄弟为政敌,唯有允祥是他的诚挚兄弟。
  二、胤禛即帝位,重用允祥。允祥颇有见识相才干,忠心耿耿,克尽职守,多有建树。
  三、在用人行政方面,允祥及时提出自己的建议,辅佐雍正。
  四、雍正对允祥荣宠有加,而允祥谦恭谨慎,安分自处。
  允祥病后,雍正对他“医祷备至”。雍正“每欲亲往临视”,允祥都再三恳辞。为了宽慰雍正,“旬月间必力疾入见”(33)。雍正八年(1730)五月初四日,允祥病故。当时雍正也在病中,他悲痛不已,亲临祭奠。在他深切的悼念中,充满了怀念与感激之情,他说:“王实能佐朕治安天下,朕实赖王翼赞升平”(34),“白古以来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35)。雍正超出常例,特为允祥素服一月,在朝官员也不例外。康熙诸子初以胤字排行,雍正即位后,为避胤禛名讳,改甩为允【桐桐注,定下允字是出自胤禩之意】。雍正为了表示对允祥的怀念,谕令恢复原名胤祥。赐谥曰贤,令配享太庙。雍正觉得还不够,他用自己的藩邸积蓄,为允祥修建陵园。【桐桐注,雍正对胤祥的特恩还远不止于此,比如令各省总督、巡抚等均曾受怡亲王的教诲,感戴其恩德的人,若欲前来拜诣王灵,著派官员,或派弟子前来吊唁。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康熙的24位皇子中,对待最不公的一个,为何康熙死后他的地位瞬间暴涨?

康熙皇帝被誉为千古一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2位皇帝,他的一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真正的伟人。康熙皇帝在位61年间励精图治,把清朝推向了全面繁荣的时期,因此也被称为圣主皇帝。康熙一生子女非常多,可以说是一位繁殖能力非常强的皇帝,他一共有35位皇子,除去年幼夭折的,一共还剩24位皇子。其实康熙是一个非常爱子女的父亲,他几乎对每个孩子都是非常疼爱的。但是在这24位皇子中,有一位康熙不是很喜欢,并且在他生前受到了很不公平的待遇。这个儿子就是康熙帝的第13个儿子胤祥,那么这个儿子为什么不受康熙宠爱呢?其实对于康熙帝废太子有关,早先康熙帝立的第1个皇太子是赫舍里皇后的儿子,康熙对这个孩子非常看重,因此在他一出生就把他立为了太子,并且悉心教导,一心想他成为继承人。但是后期由于皇太子自身的行为不检点,并且妄图背叛康熙,推翻他的统治,也就是俗话所说的篡位,这导致康熙帝非常失望,所以将其废除。这个时候康熙虽然对皇太子的所作所为感到失望,但内心里还对他存留一点期望,因此在一位太子之后不久,康熙又重新复立了太子。但是在这个时候十三爷没有把握好康熙的心理活动,导致康熙对其不满,后来慢慢的疏远他。那么为什么在康熙死后,十三爷的地位又得到了提升呢,这主要是因为十三爷和四爷也就是后来的雍正感情非常好。在雍正争夺皇位的时候,十三爷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雍正继位后,十三爷也一直尽心尽力的辅佐,所以后来雍正对十三爷多次嘉奖封赏。

康熙驾崩留下58岁的宜妃,为何会遭雍正多次当众羞辱?

古人讲“母以子贵”,可到了宜妃这里,却成了“母以子卑”!康熙爱妃,入住翊坤宫时间最长宜妃郭络罗氏,曾经多次出现在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中,由邓婕饰演的这个角色美丽多姿、风情万种,是康熙外出私访时必带的人物之一。历史上也确实如此,宜妃深受康熙宠爱,每次康熙出征,都会命人向她书信报平安,还把当地土特产送回来赐给她,虽然不是独一份,却也不多见。宜妃的生父名叫“三官保”,为驻防大清故都盛京的佐领,掌管盛京内务府关防印。这个官职虽然属于正四品武官,不算太高,但却属皇宫直属,同军中其他普通佐领不可同日而语。当年康熙皇帝出巡盛京,有两次就驻跸在宜妃父亲的家中,这份殊荣在后宫所有妃子中绝无仅有。宜妃为康熙生下三个儿子,即五子胤琪、九子胤禟、十一子胤禌,由此也可以看出,宜妃多次侍寝,足见其和康熙的恩爱关系。故宫里有一个庭院名叫翊坤宫,清朝时期住在这里的都是历代皇帝最受宠的妃子,比如雍正的年妃、为乾隆生下十公主的惇妃、与储秀宫打通后住在这里的慈禧太后、光绪皇后叶赫那拉静芬、溥仪时期的婉容等。在所有人中,住在翊坤宫时间最长的是康熙的宜妃郭络罗氏,自康熙十六年(1677年)起有近半个世纪之久。因子得祸,康熙死后被雍正斥责前面说了,宜妃生了三个儿子,其中五子胤祺被康熙封为恒亲王,也足以见证康熙对这位爱妃的宠爱。但同时她还生了一个九子胤禟,看过《雍正王朝》的人,一定会对苗海忠饰演的九阿哥印象深刻,口蜜腹剑,笑里藏刀,活脱脱一副奸人形象。历史上胤禟到底是不是这样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他是八爷党死忠的核心成员,却又是四爷党的死对头,坚定反对者。四爷党即胤禛一派,后来胤禛接了皇位,成为雍正皇帝,清理政敌,胤禟自然无处可逃。正所谓胜者王侯败者寇,这段历史是由胤禛书写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自然也都是胤禟的种种不堪。一朝皇帝一朝臣,康熙死了,儿子的政敌接位,宜妃对胤禛又没有什么大恩,你说她的命运还能好到哪里去?报复很快就来了。康熙出丧期间,正值宜妃病重,于是她便让人抬着坐在软榻上去奔丧,其实这已经是违制,不过因为她是先皇妃子,属于现任皇帝的母辈,从情理上讲,现皇是不会过分挑剔的。可谁让她是九阿哥的生母,雍正毫不客气,当场对她进行斥责,说她全然不知国体,如果今后不改,一定要按照国法治她的罪。这还算是留了面子,只是斥责,没有治罪!关于宜妃的僭越,二月河在《雍正王朝》中也有描写,那是康熙刚刚晏驾之时,一众太妃下跪,这宜妃竟然跪到了雍正生母乌雅氏前面,当时就惹得雍正心中十分不悦。此时的宜妃心里既苦又怒,可今非昔比,正所谓人走茶凉,只不过走的是康熙,凉的是自己。宜妃的儿子里,老五是亲王,怎奈生性纯良却懦弱,老九是贝子,怎奈生性聪明却狡诈,母以子贵,这两人却都没能让自己的生母换来尊荣。当然,罪魁祸首还是老九胤禟,他与胤禛处处作对,恨屋及乌,雍正不待见他的生母自然也就再正常不过了。幸有五子,宜妃得以善终宜妃的儿子中,皇五子胤祺在康熙四十八年三月的时候,同三哥胤祉、四哥胤禛一起被封赐为亲王,康熙老皇帝对这个五儿子很喜欢,一是因为他乃宠妃所生,二是因为这个儿子心性甚善,为人敦厚。康熙年间九王夺嫡的腥风血雨中,胤祺保持中立,从不参与,所以胤禛即位后,对这个五弟弟虽然谈不上亲厚,却也没有难为他。当时,宜妃住在宫中已经成了雍正的心病,他担心外面的九阿哥会通过宫中的生母打探皇宫秘密,便安排密探监视宜妃及她身边的侍从。时间长了也不是办法,于是登基不久,雍正便让宜妃迁出皇宫,到她儿子胤祺那里居住。老皇帝死后,留下的妃子们如果宫外有独自开牙建府的儿子,是可以迁居的,所以,雍正这么做虽然有私心,但也是有例可循。实际上,迁出皇宫对宜妃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她肯定也不愿意在皇宫过被人监视居住的日子。出宫后的第十一个年头,也就是1733年,宜妃病亡,她的生年无考,但根据她的履历看,享年应在七十岁左右。这算得上是长寿了。不过,宜妃虽得以善终,其实内心也是很苦的,雍正四年,九子胤禟被圈禁而死,雍正十年,五子胤祺病薨,两个存活的儿子都死在了自己前头。而她本人虽是康熙宠妃,却在康熙死后,没被雍正封为太妃,后来到了乾隆那里,尊封先朝妃嫔为太妃时,她又一次被排除在外。这一切,都源于她有一个被改名为塞思黑的儿子——胤禟!

历史上雍正为什么与十三爷的关系密切呢

1、因为十三爷胤祥的母妃章佳氏敏妃,在胤祥大概十岁左右就去世了,皇宫中的孩子失去母亲庇护就会受到欺负。而后因为胤祥交给了雍正帝的生母德妃乌雅氏照看,因此与雍正帝和胤祥走得最近。2、雍正帝实际上是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从小抚养长大,后来皇后去世才回到生母德妃身边,而这时德妃已经将全部的爱投注在十四爷胤禵身上,因而与雍正帝生疏而淡漠。雍正帝得不到生母的关爱,看到与自己同样失去母亲(皇后)的十三爷胤祥,就觉得同病相怜,加上对十四爷胤禵受母亲疼爱的嫉妒,所以对十三爷胤祥一直特别照顾,胜过亲弟弟。3、九爷胤禟和十爷额娘地位尊贵,看不起十三爷胤祥,从小就与十三爷胤祥不对付,所以十三爷胤祥自然倒向了对他最好的雍正帝。4、兄弟情深:胤祥和胤禛兄弟两不仅在政治方向上保持高度一致,在审美情趣上也有很多共同之处。作为雍正帝最信赖的兄弟,胤祥从皇兄那里获得了诸多的恩宠和荣耀。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传旨按康熙年间分封皇子为亲王之例,赐给钱粮23万两。胤祥百般谦退,经皇帝再三宣谕,只收下13万两。雍正帝又援引康熙帝对待其兄裕亲王福全成例,准许胤祥分封后可支用官物6年,胤祥仍是辞谢。尽管胤祥对于皇兄的恩赐总是竭力推辞,他还是得到了许多相同地位的人不曾享有的殊荣。根据皇帝旨意,原来只归他兼管的佐领人丁全部划归怡亲王府属下,又于亲王定额之外增加一、二、三等护卫共17员,仪仗中也增加豹尾枪、长杆刀各二,以突出他的与众不同。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又以胤祥“总理事务谨慎忠诚,从优议叙”,特在亲王之外又加封一个郡王爵位,允许他在儿子中任意指封一人,这在清代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胤祥坚辞不受,胤禛也不好十分勉强,遂命给他增加俸银10000两,以为奖励。以上这些事例,既体现雍正皇帝对爱弟的格外恩遇,被雍正称为“柱石贤弟”。扩展资料:胤禛和胤祥早年的关系,虽然没有太多史料可寻,但可以肯定兄弟俩是亲密无间的。雍正给胤祥的祭文中提到胤祥的算学由他亲自教授,“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比长,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每逢塞外扈从,兄弟俩“形影相依”。当康熙帝出巡只带他们其中一个扈从时,即使短暂分别,两兄弟也会诗书往还。雍正还把他和十三弟唱和的诗作收在诗文集中,使胤祥的少数作品得以传世。雍正初政,胤祥迅速成为雍正的台柱。其理事之才,识人之明达,手段之老练,完全不像个从未与政的皇子。这也坚定了雍正继续重用他的决心。康熙晚年,经济、军事、赋税、刑狱等均已出现危机,哪一件都极为棘手,并非得到新皇帝倚重信任的人就一定能搞好的。雍正初年到三年,胤祥开始担任总理事务大臣、处理康熙、孝恭仁皇后丧事,总管会考府、造办处、户部三库、户部,参与西北军事的运筹,办理外国传教士事务。雍正三年底,会考府解散、总理大臣卸任,胤祥除了继续以前的各项兼职外,加议政大臣,总理营田水利,领圆明园的八旗禁军,办理胤禛藩邸、陵寝事务,密谋筹办军需,还要承担皇帝临时交办的审断案件,代行祭祀等诸多差务,可谓职任繁多。雍正帝曾经十分感慨地说:“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胤禛、胤祥兄弟君臣之间的至诚相托和忠心以报,在历代封建王朝中也是极少见的,世人经常用“棠棣情深”来形容二人兄弟情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祥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禛

雍正继位杀了多少兄弟?

准确的说,他一个兄弟都没有杀,只是将他们圈禁,如:胤禩,胤禟,胤禵。1、大阿哥允褆,在太子废立中得罪皇父,被夺封爵,幽于府第。康熙派贝勒延寿等轮番监守,并严谕:疏忽者,当族诛。允已成为一只不见天日的死老虎。雍正十二年(1734年)死,以贝子礼殡葬。2、二阿哥即废太子允礽,被禁锢在咸安宫。雍正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为理郡王,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县郑家庄盖房驻兵,将允移居幽禁。雍正二年(1724年),允礽死去。3、三阿哥允祉,本不太热心皇储,一门心思编书,但也受到牵连。雍正即位后,以“允祉与太子素亲睦”为由,命“允祉守护景陵”,发配到遵化为康熙守陵。允祉心里不高兴,免不了私下发些牢骚。雍正知道后,干脆将允祉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允祉死。4、五弟允祺,康熙亲征噶尔丹时,曾领正黄旗大营,后被封为恒亲王。允祺没有结党,也没有争储。雍正即位后,借故削其子的封爵。雍正十年(1732年),允祺死。5、七弟允佑,雍正八年(1730年)死。6、八弟允禩,雍正继位后,视允及其党羽为眼中钉、肉中刺。允心里也明白,常怏怏不快。雍正继位,耍了个两面派手法:先封允为亲王———其福晋对来祝贺者说:“何贺为?虑不免首领耳!”这话传到雍正那里,命将允福晋赶回娘家。不久,借故命允在太庙前跪一昼夜。后命削允王爵,高墙圈禁,改其名为“阿其那”。“阿其那”一词,学者解释有所不同,过去多认为是“猪”的意思,近来有学者解释为“不要脸”。允幽禁多年,受尽折磨,终被害死。7、九弟允禟,因同允结党,也为雍正所不容。允心里明白,私下表示:“我行将出家离世。”雍正哪能容许允出家!他借故将允革去黄带子、削宗籍,逮捕囚禁。改允名为“塞思黑”。“塞思黑”一词,过去多认为是“狗”的意思,近来有学者亦解释为“不要脸”。不久又给允定28条罪状,送往保定,加以械锁,命直隶总督李绂幽禁之。允在保定狱所备受折磨,以“腹疾卒于幽所”,传说是被毒死的。8、十弟允礻我,因党附允禩,为雍正所恨。雍正元年(1723年),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来京病故,送灵龛还喀尔喀(今蒙古国),命允印册赐奠。允称有病不能行,命居住在张家口。同年借故将其夺爵,逮回京师拘禁。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开释,后死。9、十二弟允祹,康熙末年任镶黄旗满洲都统,很受重用,也很有权,但没有结党谋位。雍正刚即位,封允祹为履郡王。不久,借故将其降为“在固山贝子上行走”,就是从郡王降为比贝勒还低的贝子,且不给实爵,仅享受贝子待遇。不久,又将其降为镇国公。乾隆即位后被晋封为履亲王。这位允较之其他兄弟气量大,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享年78岁。10、十四弟允祯,虽与雍正一母同胞,但因他党同允禩,又传闻康熙临终前命传位“胤祯”而雍正之党篡改为“胤”,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雍正即位,先是不许抚远大将军允祯进城吊丧,又命其在遵化看守皇父的景陵,再将其父子禁锢于景山寿皇殿。乾隆继位后,将其开释。11、十五弟允礻禺,康熙死后,雍正命其守景陵。扩展资料:雍正帝在储位斗争中的胜利,有其必然性,这就是:第一,他的才能和务实精神会取得一些人的支持,他的属人戴铎曾向大学士李光地称道其主子:“才德兼全,且恩威并施,大有作为。”事实上,在争夺皇储的斗争中,雍正帝提出整顿积习的振作有为的政治方针,与八皇子胤禩的仁义方针相对立,以争取人心。第二,他善于耍两面派手法,从而欺骗了对手和康熙帝,使政敌不以他为意,没有集中力量对付他,从而轻巧地取得成功。第三,他有一个集团,在关键时刻用上了力,如通过隆科多稳定京中局势,通过年羹尧控制胤禵和稳定西北地区。参考资料:爱新觉罗·胤禛-百度百科

雍正和胤祥的关系有多好?胤祥的后代结局怎样?

雍正和胤祥的关系非常的好,在九子夺嫡的时候康熙察觉到胤祥有动静的时候,他一人承担了所有的事情,没有把雍正爆出来,宁愿自己被康熙处罚冷落,也要保雍正周全。当然雍正也是记得胤祥这份恩情的,所以在雍正当上君王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给胤祥封王,并且重用胤祥,让他协助自己处理军机大事。而胤祥也算是对雍正忠心耿耿,可以说是用自己全部的力量来辅助雍正。就算他的权势越来越大,但是从来没有做过危及到雍正的事情。而且当雍正要给他各种爵位和赏赐的时候,他都一一拒绝。胤祥这样全心全意的为雍正效劳,他都是记在心里的,所以对于胤祥的家人也是非常的庇护。当初雍正登基以后,知道胤祥的母亲的地位很低,所以也是连升两级,把她的母亲封为皇贵妃,还允许死后可以和康熙合葬,这是非常大的荣耀。胤祥去世以后,雍正让他的儿子继承了爵位,并且还下令说胤祥的荣亲王的爵位可以时代相传,还给了他铁帽子王的称号。并且胤祥的四儿子也被封为了宁郡王,他的其他的儿女以及家人全部都受到了雍正的庇护,一辈子都是衣食无忧,过得非常的不错。只不过后来在一次政变中,荣亲王受到了牵连,所以爵位也被废除了,因此荣亲王的爵位就没有办法时代相传了。但是雍正还是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保证了他的儿女后代一世的平安。雍正和胤祥是在皇室中难得的两个兄弟感情如此好的例子,虽然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但是却非常的要好。

雍正跟老十三胤祥的关系有多好?

说起胤祥,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多半就是他与雍正之间的兄弟情深!在那父杀子,子杀父,兄杀弟,弟杀兄频现的冷血皇族中,胤祥与雍正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放眼中国上下二千余年的封建史中都是极其罕见的。胤祥与雍正虽非一奶同胞,但他们的关系却要远比一奶同袍的皇十四子胤禵来得更为亲密。“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比长,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胤祥很小的时候,就和雍正形影不离,雍正教导他学习,带着他四处玩耍,比亲兄弟还亲。雍正对胤祥到底有多恩宠?我们从以下的一二三事就可以看出来:其一、雍正一即位,就册封胤祥为和硕怡亲王,并任命其为总理事务大臣之一,与贝勒允禩、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共掌朝政事务,总管会考府、造办处、户部。要知道,此前胤祥并没有爵位,只是一位无爵无品的阿哥,雍正一登基就封他为怡亲王,并位极人臣,成为清朝最顶尖的四人之一,这足见雍正对胤祥的恩宠!其二、为显示胤祥与其他亲王的与众不同,雍正不但将原属于自己兼管的佐领人丁全部划归给胤祥,还在亲王定额之外,另给胤祥增加一、二、三等护卫共17员,仪仗中也增加豹尾枪、长杆刀各二。其三、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雍正以胤祥“总理事务谨慎忠诚,从优议叙”为由,特在亲王之外加封给胤祥一个郡王爵位,允许他在儿子中任意指封一人,这等举动在清代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要知道,清代为避免重蹈前明藩王之祸的覆辙,对于爵位的赐予是很谨慎的,即使是皇帝的儿子也不会轻易就授予他爵位,这点从胤祥在康熙朝没有得到爵位就可知晓。而此时,雍正不但直接升胤祥为亲王,还给予他一个郡王的爵位,并允许他随意指封,这足见其恩宠。要知道,清代为避免重蹈前明藩王之祸的覆辙,对于爵位的赐予是很谨慎的,即使是皇帝的儿子也不会轻易就授予他爵位,这点从胤祥在康熙朝没有得到爵位就可知晓。而此时,雍正不但直接升胤祥为亲王,还给予他一个郡王的爵位,并允许他随意指封,这足见其恩宠。其四、胤祥死后,雍正下旨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而要知道,这是有清一代臣子要避讳时期(乾隆之后就不再避讳)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其五、胤祥去世的第三个月,雍正下旨让胤祥长子弘晓继承怡亲王爵,并发上谕:“凡朕加与吾弟子恩典,后代子孙不可挪动更改”,告诫后世子孙,他给胤祥子孙的恩典不得随意取消。雍正这道上谕其实就明确了胤祥的子孙将成为铁帽子王,享受世袭罔替的特权。要知道,在雍正之前,能获得世袭罔替特权的皆是有巨大战功的,若没有大军功,是不能获得此特权的,而雍正能打破祖制,给予胤祥世袭罔替之权,可见雍正对胤祥是有多宠爱!由上可知,胤祥在雍正一朝,是很得雍正恩宠的,说他是清朝最受皇帝恩宠的亲王,这都是不为过的。当然,对于雍正的宠爱,胤祥是无愧的。雍正时期,雍正能力挽狂澜,将康熙末年腐败的朝政扭转,在极短的时间内肃清康熙所遗留下来的经济、军事、赋税、刑狱等问题,遏制住清朝国力的衰退,继而延长清朝的国祚,这一切离不开胤祥地尽心辅佐。自雍正初年,胤祥担任总理事务大臣始,对雍正交待的工作,胤祥从不推诿,是“来者不拒”,雍正越是奖赏他,他就越是努力工作。如在雍正三年,雍正让胤祥主管水利事务,胤祥接到委任后,就不顾自己羸弱的身躯,不畏严寒,亲自前往现场勘察水道,之后在极短地时间,胤祥就整理出一个有效的治理方案,而后胤祥修河造田,辟荒地数千里。再如胤祥在总理户部时,在他尽心尽力的追缴下,雍正初年所存在的亏空问题,得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可以说,正是在他的帮助下,雍正才得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康熙末年以来积存的许多弊端较为完美的解决。雍正恩宠胤祥,而胤祥也不负雍正的恩宠。“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他们之间那亲密无间的关系是相互的,胤祥忠于雍正,而正因胤祥的忠,雍正才对他那么的恩宠。

雍正的诸多兄弟兄,为何只有允祥一人,在去世后恢复原名?

雍正有许多兄弟,不过自从雍正登上帝位后,当时参与九子夺嫡事件几位王爷,有些受到迫害,甚至有些遭遇不幸。不过有一个人却例外,那就是十三弟允祥。雍正对这个弟弟恩宠有加,甚至在他去世后让他恢复了原来的名字胤祥。这是为什么呢?雍正的名字叫胤禛,做了皇上以后,为显示皇帝的威严,其他人不得与皇帝同名。正如过去的科举考试,有关于帝号或者是皇帝的名字时都得缺笔或者抬格书写的。要不然就要名落孙山,文章写的再好都没有办法中举人。所以雍正的兄弟为了避讳,就必须改名了,其中包括十三弟允祥。允祥和雍正关系非常好,甚至是生死之交。康熙在位时发生了九子夺嫡事件,他一气之下惩处了大部分皇子。那时的允祥为了保护雍正,替他顶罪。雍正因此一直很感激他。自从雍正做了皇帝后,允祥对他非常忠心,凡事亲力亲为,从不怠慢,是雍正的得力助手。那时还赐了一个写着“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匾额给他。允祥身体不好,44岁时就去世了。雍正十分伤心,为了怀念允祥,决定颁发一道特旨,恢复允祥原来的名字“胤祥”。雍正的这一举动,在两百多年的大清朝中也只有这一例。其实雍正和其他大部分皇帝一样,一旦登上帝位,就会把对自己有威胁的人铲除,可是对于允祥,却是例外。正是这一例外,成就了一段兄弟情深的历史佳话。

雍正生性多疑、刻薄寡恩,为何却如此信任他的十三弟?

因为十三弟和雍正的关系一直很好,在他们还都是皇子的时候,他俩的关系就比同母所生的兄弟还要好。在皇室里面,很多皇子都是很冷酷无情的,也有很多明明是一母所生,彼此还要算计来算计去,雍正是皇子的时候,因为母妃更疼他的弟弟,所以他和他的弟弟关系并不好,他有时候还会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母妃亲生的,因为母妃的偏心他不喜欢自己的亲弟弟,而他的十三弟却和自己很聊的来,十三弟不像其他皇子那样会算计他,他俩真的是那种很好的朋友。而且在雍正还是四阿哥的时候被先皇所冷落很多人都不愿意理他,那个时候是雍正人生中最灰暗的时候只有十三弟在他身边默默支持他,鼓励他。所以雍正记住了这份情谊,这种付出不要求回报的情谊对那个时候的雍正来说是非常可贵的,雍正就非常珍惜这份情谊。十三弟不仅和他在生活中关系很好,而且在争夺下一位皇帝的时候,十三弟也是一直站在雍正这边的,从来没有背叛过他,默默地帮助雍正做了很多事情,在政治上的事十三弟可以说是雍正的得力助手,他们在一起经历了那么多事情,雍正就算性格再多疑也不会怀疑十三弟的用心。还有一点是他俩都很懂对方的心意,雍正知道十三弟并不想当皇帝,他也知道十三弟只是想好好辅佐自己,并无逾越之心。而十三弟也知道雍正非常适合当皇帝,他们这个国家需要这样的皇帝,所以十三弟就尽自己所能帮助雍正。所以雍正非常信任自己的十三弟。

雍正朝亲王允祥有多大权力

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1730年),清康熙帝第十三子(实为二十二子),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亲密。胤禛继位,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雍正元年,命总理户部。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

雍正帝待他也非寻常,死后令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为了纪念他的功劳,下旨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满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在雍正朝,胤祥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胤禛最宠信的人。

六十一年十一月,圣祖在申昜春园不豫,命代祀圜丘。甲午,圣祖大渐,召于斋宫,宣诏嗣位。圣祖崩。
辛丑,上即位,以明年为雍正元年。
命贝勒胤禩、【【皇十三弟胤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总理事务。
十二月戊午,停止直省贡献方物。
壬戌,封贝勒胤禩为廉亲王,【【胤祥为怡亲王,】】

雍正元年···四月···丙辰,【【命怡亲王胤祥总理户部,封其子弘昌为贝子。】】

八年五月辛未,【【怡亲王胤祥薨,上痛悼之,亲临其丧,谥曰贤,配享太庙。】】
······【【壬午,上再临怡贤亲王丧。诏曰:“朕诸兄弟之名,皆皇考所赐。即位之初,胤祉援例陈请更改上一字,奏明母后,勉强行之。今怡亲王薨逝,王名仍书原字,志朕思念。”】】
【【辛卯,先是,诚亲王胤祉会怡贤亲王之丧,迟到早散,面无戚容,交宗人府议处。至是,议上,请削爵正法。得旨,削爵拘禁。】】
六月戊戌朔,日有食之。
【【壬寅,赐怡贤亲王“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加于谥上。】】

【【八月······辛亥,命怡贤亲王子弘晓袭封亲王,弘★别封郡王,均世袭。】】
--------------------清史稿世宗本纪


十三阿哥胤祥最后的官职和权力多大?

爱新觉罗·胤祥(1686—1730),清康熙帝第十三子,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密。胤禛继位,即封为和硕怡亲王,总理朝政,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大政务。雍正元年,命总理户部。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死后,上谥号为“贤”,雍正帝为了纪念他的功劳,下旨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成为雍正朝唯一位最终得以在名字中保留“胤”字的皇帝兄弟。拓展资料: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四皇子胤禛继位,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雍正元年(1723年),命总理户部。自此即全力辅佐风根治理国家,胤禛亦对其十分信任。雍正三年(1725年),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雍正七年(1729年)因准噶尔部窜扰边陲,命其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叙协赞功待诏增仪仗一倍。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阳历6月18日)去世,时年45岁。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爱新觉罗·胤祥_百度百科

上一篇:字典的拼音

下一篇:泽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