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铁路文化

时间:2024-05-12 01:59:42编辑:分享君

中东铁路的建设背景

1891年2月,沙俄决定兴建西伯利亚铁路时,就想在未来铁路的某一站上;修筑一条伸入中国境内的支线,以便“直接与人口稠密的中国内地各省通商”;1893年2月,俄国学者巴德马耶夫向负责修筑西伯利亚铁路的俄国财政大臣维特献策说:“西伯利亚铁路不仅要修到海参崴,而且应从贝加尔向南深入中国1800俄里,直达甘肃、兰州……”;1895年秋,沙俄未经中国政府同意,就派人到中国东北进行勘察。清政府提出交涉,俄驻华使馆答称,俄国兴造西伯利亚铁路,将来可能与在东北日后兴造各铁路相接,所以“自应将满洲铁道所能经过各地情节数端,预先勘查”,并要清政府训令地方当局“放行无阻”,“量力照料”;甲午战争后,中国向日本赔款2亿2千万两白银(包括日本退还辽东半岛索款3千万两),清政府财政拮据。沙俄便乘人之危,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四厘借款合同》,提供贷款,以图控制中国。后来,俄、法成立由俄国控制的华俄道胜银行,规定该银行拥有可以在中国修铁路、开矿山、设工厂,代收税款等特权。这个银行后来成了沙俄借地筑路的工具;1896年4月18日,沙俄正式向清政府提出,要求中国政府把满洲铁路干线及支线的租借权给俄国公司,而且不能让别的外国人参加。

中东铁路建筑群的历史背景

中东铁路是沙俄为了掠夺和侵略中国,控制远东而在我国领土上修建的一条铁路。中东铁路是“中国东清铁路”的简称,因此亦作“东清铁路”、“东省铁路”。1896-1903年,帝俄筑,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日俄战争后,南段(长春至大连)为日本所占,称南满铁路。民国后改称“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中东铁路”。

火车的提速历史

1997年4月1日零时,铁路第一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全面实施,拉开了铁路提速的序幕。这次提速调图是对中国铁路传统运输组织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不仅列车运行速度实现了飞跃,运行图编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且对全国铁路的运输组织、经营理念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提速调图,列车运行速度有了大幅度提高,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提速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到了140公里,三大干线上运行的其他旅客列车和其他线路上运行的旅客列车速度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全国铁路旅客列车的平均速度由1993年图的时速48.1公里,提高到时速59公里,增加了16.8公里。首次开行了快速列车和夕发朝至列车。全国铁路以哈尔滨、北京、上海、武汉、沈阳等大城市为中心,开行了最高时速达140公里、旅行速度在时速90公里以上的40对快速列车;同时,开行了78列夕发朝至列车,被旅客赞誉为“移动宾馆”。首次开行了发到站直达、运行线全程贯通、车次全程不变、发到时间固定、以车或以箱为单位报价的“五定”货运列车,做到了双线日行800公里、单线日行600公里以上,实现了货运班列客车化,价格收费公开化,承诺服务规范化。优化了客货列车开行结构。在旅客列车方面,增加了直通特快、直通快车、管内特快、管内快车数量,减少了直通慢车、管内慢车、市郊列车数量;增加了卧铺数量,适当减少了座席数量。在货物运输方面,提高了直达列车比重,减少了货物列车改编作业,加快了车辆周转,提高了作业效率。 1998年10月1日零时,中国铁路第二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开始实施。这次提速调图,以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为重点,进一步扩大了提速范围,提高了列车速度,优化了运输产品结构和运力资源配置。提速线路进一步延长,列车速度进一步提高。快速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达到了时速160公里,非提速区段快速列车最高速度达到了时速120公里。京九、浙赣、侯月、宝中、南昆线和兰新线武威至乌鲁木齐段列车运行速度也有一定幅度提高。旅客列车旅行速度和技术速度与1997年相比,也都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直通快速、特快客车平均时速达到71.6公里,提高了14.5公里。客货运输品牌进一步得到增加和优化。根据市场需求,增加了快速列车和夕发朝至列车数量,快速列车增至80对。夕发朝至列车增加到228列。满足城际间客流需求,开行了北京—天津、北京西—石家庄等大城市间的城际客车,并且适当安排了短途客车、假日列车、民工专列等客车。首次开行了北京—厦门、哈尔滨—武昌等旅游热线直达列车,吸引了大量旅游客流。根据行包运输需求不断增长的实际情况,首次开行8对行包专列,实现了行包运输由广州、福州、沪杭等地区向乌鲁木齐、成都、北京、哈尔滨、沈阳等地区辐射的快速通道,受到货主的普遍欢迎,铁路行包运输收入大幅度增加。为适应较大企业货主对大宗物资的运输需求,开行了大宗货物直达列车119列。为方便货主对高附加值货物和适箱货物快捷运输的要求,“五定”班列数量进一步增加。铁路新一轮提速,进一步适应了旅客对运输快捷的要求,扩大了客货运输品牌效应,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列车提速被64家产业报评为1998年十件大事之一。 2000年10月21日零时,中国铁路第三次大面积提速在陇海、兰新、京九、浙赣线顺利实施。在前两次大面积提速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中国铁路提速网络。京广、京沪、京哈、京九线四条纵贯南北的大动脉和陇海、兰新线,浙赣线两条横跨东西的大干线,全面实现了提速,全国铁路提速线路延展里程接近一万公里,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四纵两横”提速网络。在提速范围扩大的同时,列车速度又有新的提高。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时速又提高了15.1公里,达到80.3公里。这次调图进一步优化了运输产品结构,初步形成了铁路客货运输品牌系列。客运方面,深受旅客欢迎的夕发朝至列车达到266列;同时为适应假日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安排了跨局旅游专列运行线28对。行包方面,根据小商品市场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安排行包专列14对。货运方面,适应高附加值货源增长和货主对运到时限的要求,共安排五定班列运行线71条;为进一步搞好大中型国有企业和重点物资运输,安排大宗货物直达列车运行线138条,比1998年图增加19条。夕发朝至列车、快速列车、城际列车、旅游列车、行包专列、“五定”班列、大宗货物直达列车等客货运输品牌数量进一步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产品结构更加合理,基本上满足了广大旅客货主不同层次的运输需求,初步形成了中国铁路适应市场的产品系列。2000年运行图一个较大的变化是列车分类和列车车次的变化。随着铁路客货运量的不断增长,旅客列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原有的列车分类和列车车次已无法满足需要。为规范管理,适应市场营销需求,铁道部重新修订了列车分类和列车车次。新的列车车次将传统的快速列车、特快列车、直快列车、普通客车、混和列车、市郊列车、军运人员列车七个等级调整为三个等级,即特快旅客列车、快速旅客列车、普通旅客列车。普通旅客列车包含普通旅客快车和普通旅客慢车。这样,概念更加准确,更便于旅客了解。跨局旅客列车分别实行客流旺季和淡季两套编组方案和两套票额分配方案,有利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2001年10月21日零时,经过充分准备之后,中国铁路第四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开始实施。这次提速的重点区段为京九线、武昌—成都(汉丹、襄渝、达成)、京广线南段、浙赣线和哈大线。经过这次提速后,中国铁路提速网络进一步完善,提速范围进一步扩大,铁路提速延展里程达到13000公里,使提速网络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区。第四次提速调图进一步增开了特快列车、优化了运行时刻。在京沪线北京至上海间自18:00—20:00两个小时之内连续开行了4对夕发朝至特快列车,其中,T13次与T21次、T22次与T14次仅间隔8分钟。这次调图进一步树立了夕发朝至列车等客货运输品牌的形象。一是对夕发朝至列车时间段进行了优化,始发时间段定为17:00—23:00,终时时间段定为5:00—10:00,更加突出了“夕发朝至”的品牌效应。二是为满足旅游客流需求,更好地拓展铁路旅游市场,铺画了跨局旅游专列运行线28对,为开好旅游专列创造了条件。三是增加了行包专列数量,优化了开行方案,行包专列达到15对。四是优化了“五定”班列开行方案,调整了五定班列始发、终到站,五定班列数量达到79列。优化供应港澳地区的3趟快运列车运行方案,提高了旅行速度,压缩了送达时间。五是在对大宗直达货源货流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和梳理的基础上,安排了大宗定期始发直达列车157列,比2000年运行图增加19列。 2004年4月18日零时实施的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集中体现了铁路运输生产力发展的新水平,展示了铁路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诚信服务的新理念。这次提速调图,几大干线的部分地段线路基础达到时速200公里的要求,提速网络总里程16500多公里,其中时速160公里及以上提速线路7700多公里;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速度达到时速65.7公里,比2001年运行图提高14.3公里,其中直达特快列车平均时速159.2公里,特快列车平均时速132.8公里。主要城市间客车运行速度进一步提高,旅行时间大幅度压缩。铁路部门以这次提速调图为契机,精心设计并推出了一批客货运输新产品。客运方面,新增开了19对直达特快旅客列车。列车全部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庞巴迪和25T型客车,最高运行速度达到时速160公里,途中一站不停,点到点运输;直达特快列车安排在客流量较大的北京至上海、沈阳、哈尔滨、南京、武汉、天津、杭州、扬州、苏州、合肥、长沙、长春、西安至上海14个城市始发、终到,实现大城市间旅客快捷运输;直达特快列车采用追踪连发方式,比如,京沪线上行直达特快列车,连发11列,间隔7分钟,让更多的旅客能够选择黄金时段乘车。货运方面,新增开北京—哈尔滨、上海、广州3对特快行邮专列,全程按直达特快旅客列车等级运行;新增开北京—乌鲁木齐、广州—上海2对快速行邮专列,全程按快速旅客列车等级运行;新增加固定车底的冷藏快运专列和集装箱快运专列。这些货运新产品,对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六次大提速后,铁路客运能力将提高18%。最突出的亮点是时速200公里以上的212对城际间动车组将开行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和华东、中南、西北、东北地区的重点城市间,形成以北京、上海、哈尔滨为中心的快速客运通道。新的列车运行图共安排开行动车组列车257对,分四阶段实施,2007年4月18日,首先开行140对动车组。届时,主要城市间的旅行时间将大幅度压缩。在此基础上,其他客车开行方案也将进一步优化。新的列车运行图将增加7对一站直达特快列车,一站直达特快旅客列车总数增加到26对。夕发朝至列车也将由当前的305列增至337列。对于乘坐票价相对便宜的普通列车旅客,可选择的机会也大大增多了。全国铁路增开了52对中长途普通旅客列车,其中中西部地区增加29对。这次提速调图后,全路旅客列车速度普遍有较大提高,主要城市间旅行时间总体压缩了20%—30%。据介绍,我国铁路经过6次大面积提速,最高时速达到250公里,这已是既有线上的最高速度。这次提速共涉及京哈、京沪、京广、陇海、兰新等18条线路,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到120公里及以上的线路延展里程共计2.2万公里,比第五次大提速增加了6000公里。 全国人大建议中央和国务院指示铁总要求各铁路局到达,上车晚点超过15分钟必须退还旅客半价,上车晚点超过一小时必须全价退票,并把旅客义务送至目的地。终到站晚点超过30分钟必须半价退款,超过2小时必须全额退票退款并道歉,依法律的方式予以规范。

谁知道牡丹江的海林是到底怎么样?

北方木业地板加工基地
【海林自然状况】
海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属山区和丘陵浅山区,距省会哈尔滨290公里,距牡丹江市仅12公里,距绥芬河口岸175公里,距东宁口岸220公里,距牡丹江国际空港20公里。滨绥、图佳铁路穿越全境,并贯通全国六大铁路干线,可直达天津、北京、大连等地。201、301两条国道贯穿全境,是黑龙江省东出海参崴、南下图们江的途经城市。地貌特征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市行政区总面积8817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66.7万亩,辖8镇1乡、123个行政村。境内有36个中省直驻市单位、3个森工林业局和2个国营农场。总人口4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55.4%。市区面积9.3平方公里,人口10.2万人。有朝鲜、满、回、蒙等19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2.5%,其中朝鲜族占8%。海林市作为黑龙江省经济热点区域之一,靠近国家一类口岸,自然资源富集,经济环境宽松,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及投资商的关注。
【海林地理】
海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脉张广才岭东麓,素有“林海雪原”之称。地理座标为北纬44°02'~45°38',东经128°03'~129°57'。属山区和丘陵浅山区,地貌特征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境属牡丹江水系。东与牡丹江市、林口县接壤,南与宁安市毗邻,西靠尚志市、五常市,北连方正县,西南一隅与吉林省敦化市相连。境内南北宽、东西狭,由东北向西南斜伸略呈弯曲,形如卧蚕。地势西高东低,最高西南部老秃顶子海拔1687米,最低东北部木兰集村海拔160米,平均海拔为400-500米。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9-3.6℃之间,年日照2300-2600小时,无霜期85-130天,年平均降水量450-1000毫米。
【海林历史】
海林历史悠久。远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就在海浪河流域生息繁衍。境内已发现14处自商周时期以来的历史遗迹、遗址。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汉、满民族特点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文化,铸就了海林人侠义正直、性格豪爽、粗犷奔放、热情忠厚的品格。
海林县制几经更迭,1948年9月新海县与五林县合并成立海林县,隶属松江省,1954年归黑龙江省管辖,1956年3月撤销县制,1962年10月恢复县制,1992年撤县设市。现辖8镇,123个行政村,有36个中省直驻市单位。
【海林资源】
海林自然资源丰富,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林木资源富饶,境内林地面积895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6.6%,高于全国近40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6000万平方米。林木树种繁多,主要有红松、水曲柳、柞、桦等针阔叶树种约20科120多种。动植物资源富集,主要有虎、鹿、熊、貂、獭、獐、鹭等野生动物;盛产木耳、蘑菇、榛松籽、薇菜、刺嫩芽等野生食用菌类、野果、山野菜等100余种;有山参、北芪、五味子、刺五加等中草药200多种。矿产资源多样,有金、铁、水晶、白云岩等金属、非金属矿藏36种。水利水能资源充沛,有大小河流144条,水能蕴藏量达500万千瓦。已开发利用56万千瓦,其中莲花水电站装机55万千瓦,并在境内形成133平方公里的莲花湖。
【海林交通】
海林区位条件优势,交通通迅便利。西距省会城市哈尔滨286公里,东距牡丹江市12公里,距绥芬河口岸175公里,南距珲春口岸274公里。铁路有滨绥、图佳、牡长线穿越境内,公路有301国道横贯东西。距牡丹江国际航空港29公里。全市通迅设施发达,光缆已连接全市城乡,各种数据通迅可满足用户国内国际通讯需要。
【海林发展】
海林的30年也经历了不平凡的历程。1983年,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改革全面展开,拉开了我市改革发展的序幕;随后,改革开放的重点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转变。这期间,我市的一系列改制、改革都走在了全省的前列。1988年,海林县被省委确定为城乡综合改革试点县,当年就实现了财政收入、工商税收“双超亿”,成为全省第一个“双超亿”的县份。1992年,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为标志,我市全面进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也就在这一年的10月18号,海林正式撤县建市,标志着我市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迈出新的步伐。1993年,海林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特别是1992—1995年海林连续4年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十强之首”。1995—1997年伴随国有企业改革,工业城市特有的结构性、体制性、机制性矛盾集中显现,企业兼并破产、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等成为当时十分重要的任务。1997年,海林市被批准为全国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市,正是这一机遇,我们全面加快企业改革步伐,以股份制、整体出售、破产、兼并为主要形式,对全市90%的乡(镇)及乡(镇)以上企业进行了所有制改革,实现了调整中发展向发展中调整的重大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自2002年海林经济开发区正式辟建到2005年,我市经济开始逐步走出低谷,迅速实现了恢复性增长。2006年12月,市四次党代会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追赶跨越,振兴崛起”,以“速度改变海林、项目振兴海林、作风成就海林”,突出抓招商促投入、建环境上项目、正作风树形象,强势推进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各项工作呈现出加速提速、领跑争先的强劲态势。
——国民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海林经济总量只有2.74亿元,财政收入只有1770万。预计今年,经济总量达到70.3亿元,财政收入达到7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25.6倍和39.5倍,年均增长11.4%和13.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100元。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显著提高。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三次产业发展也更加协调。到2007年,三次产业比重由1978年的23.9:61.5:14.6转变为22.25:48.9:28.85,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旅游、清洁能源等产业开发逐步加快,并日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海林知名度日益提高,城市形象显著提升。顺应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不断扩大开放,“林海雪原”、“威虎山城”、“中国雪乡”、“中国虎乡”、“中国猴头菇之乡”已成为海林的城市名片,先后荣获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联合国人居署可持续城市计划试点市、全国经典旅游景区、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8首届“江浙企业家投资中国首选开发区”和全国“十大诚信开发区”等多项殊荣,海林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更集聚了财气和人气。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乡面貌显著变化。30年的发展,主城区面积由5平方公里,拓展到11.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40%提升到58%,城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功能逐步提升,集聚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一大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新老城区全面对接,城区棋盘式道路骨架全面拉开,实现了通乡公路硬质化,明年将实现村村通硬质路。特别是今年城市建设投入资金达12亿元,是过去10年的总和。昔日封闭落后的“小山城”,如今已初步成长为“舒适、干净”和初具中等城市雏形的现代城市,正向着建设北方生态明珠城的目标迈进。
——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全市科教文卫事业明显进步。城乡中小学校结构日趋合理,初步构建起以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为基础,以在职教育、老年教育为补充的城市教育体系。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扶贫工作不断加强,“平安海林”建设卓有成效。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预计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10200元、6200元。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执政水平显著提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着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扎实开展了“三讲”教育、“三个代表”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系列学教活动,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着力打造了与众不同的海林作风,各级党组织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加强,政治生态不断优化,为加速振兴崛起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特别是通过连续三年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形成了全市上下空前团结、发展氛围空前浓厚、发展热情空前高涨的大好局面。
【黑龙江海林经济开发区简介】
黑龙江海林经济开发区位于海林城区北侧,紧邻301国道,距牡丹江市仅12公里,处于东北亚经贸大通道中心地带和全省重点打造的哈—牡—绥(东)对俄经济带上。该园区始建于2002年6月,2005年底通过国家审核成为省级开发区,规划总面积15平方公里。
开发区内规划有“十二纵四横”的道路框架,按功能划为东、中、西三个分区。东区为对俄出口加工基地,重点发展食品、药品等出口产业;中区为商服、居住、行政办公和配套服务区;西区为海林国际木业城,重点发展木业产业。
2004年7月,海林市政府引进北京泛华集团作为战略合作伙伴,采取BOT方式建设经营开发区,实现了政府职能公司化运作。市政府与泛华集团共同组建新城区经济开发公司,由泛华控股,公司代表泛华从事融资和投资工作,进行征地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政府给予其10年的经营期,以土地经营收入和入区企业税收地方分成部分返还作为公司收入。通过政企合作建立起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建设经营机制,加快了开发区的开发建设步伐。
目前,已完成15平方公里总体规划,累计投入4.2亿元,完成征地6平方公里,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七通一平”,建成了四纵三横的道路骨架和铁路物流专用线,年内力争完成12平方公里道路建设和8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配套。已引进企业34户,合同引资额21.6亿元。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56亿元,税收2—3亿元以上,创汇能力1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开发区将建成海林的新城区,新增税收4—5亿元,城市建设和商饮服及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新城区人口规模达到5万人以上,建成以木业加工为主的北方制造业名城,建成生态优良、经济繁荣、功能齐全、景观优美的海林新城区。2006年4月15日,省委书记钱运录到海林视察工作时,给予开发区建设充分肯定,称赞其“起步早、机制好、定位准、潜力大”,并指示要以开发区建设为龙头、为牵动,带动海林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实现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
【杨子荣烈士陵园】
杨子荣烈士陵园是杨子荣的安葬地,始建于1966年,占地面积8.5万平方米,由纪念园区、植物园区、碑林园区三部分组成,每年接待全国各地谒陵群众7万多人次,对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起到了重要作用。1994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AAA级景区。
杨子荣烈士纪念馆是杨子荣陵园的核心。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2003年,海林市委、市政府决定重建纪念馆。新馆建筑面积2760平方米,总投资1080万元,为依山半地下建筑,馆碑相映,浑然一体,造型壮观,独具一格。馆内设序厅、陈列厅、多功能厅、4D影院及观众休息室、贵宾室等。新馆在省内外、军内外、各相关单位踊跃捐款和大力支持下,历时两年半,于2005年8月1日正式落成,成为历史上修建杨子荣烈士纪念馆社会各界参与程度最高、投资规模最大、展陈内容最权威、布展水平最高的一次,达到省内同类馆一流水平。
目前,子荣陵园已经成为海林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东北地区剿匪文化重点展区和全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北方著名的旅游景点。
【中国.海林山产品综合交易市场简介】
海林市山市镇属于深山区和浅山区交汇处,周边市县及接壤省份吉林省也多属深山区,森林覆盖率90%以上,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山产品资源丰富。辖区内驻有山市种奶牛场及山市、奋斗、密江、青岭子四大省直森工林场及地方林业局所属四个林场。共有红松果林2.9万公倾,产果林2.4万公倾,近年来,通过退耕还林新栽植红松果林6300亩,采取嫁接方法可新增红松果林4200亩。每年红松果林可产松籽5000吨。辖区广阔的山林、荒坡等地带,每年自然生长大量的蘑菇、蕨菜、猴头、黄花菜、黄瓜香、刺嫩芽等20多个品种山野菜。年产蕨菜600吨以上,黄花菜300吨,刺嫩芽等其它种类山野菜达1000吨,蘑菇产量1500吨以上。人工地栽木耳1000万袋以上。滑菇800万袋以上。为我们创办山产品交易市场提供了原材料的基础保障。
多年以来,山市镇已形成了一支颇具实力的山产品经纪人队伍,他们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其独特的营销方式,和广泛的市场空间与外界保持着紧密的信息联系,在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占有着大量的市场份额,根据市场需求,近几年也创建了部份山产品的深加工企业,由于条件限制,始终以小规模大群体的较为原始的方式经营,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要。这支队伍进入大市场,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将会给我镇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开辟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山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设和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必将推动大市场的迅速成熟。
目前,山市镇的山产品已经在全国许多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点,同时也占有这些市场的大量份额,以黑木耳,蘑菇为例,据统计,北京市市场80%以上的黑木耳来自山市,其余大城市如、上海、天津、青岛、威海、大连、沈阳等城市的黑木耳市场,山市镇也拥有40%以上的份额,如此巨大的市场占有率和原材料供给渠道,将会为市场运营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并且由粗放型经营,转化为精深加工,创建山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实现加工增值,占有市场先机。
山市镇交通便利,滨绥铁路从镇中心穿过,省级通乡公路全线贯通,镇址内主干道建成白色水泥路面。
中国海林山产品综合交易市场位于海林市山市镇内通乡公路南侧,铁路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设计有50-200平方米的不同户型68户,分为交易区、加工区、仓储区、综合管理区四个部分,是集山产品、农副产品交易、加工、储藏、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市场。
市场将于11月投入使用,建成后将实行集中供暖,统一物业管理,并将工商、税务、卫生等一切面向业户收取的费用合为一费制收取,将最大限度的降低业户经营成本。
目前,黑龙江地区同等功能的市场只此一家,将成为影响省内,辐射东三省的山产品交易加工基地。
【海林食用菌】
海林市食用菌生产已有多年基础,遍布全市各乡镇,形成了较为稳固的一批种植大户。2005年初,我市将其列为全市农业重点产业之一。通过政策扶持、强化培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食用菌协会、加强龙头企业建设、为菌农提供全方位服务等措施,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栽培菌类已发展到猴头、黑木耳、滑子蘑、平菇、香菇、榆黄蘑、鸡腿菇等十多个菌类,全市食用菌发展到1.44亿袋(椴)。2006年全市栽培总量为15969.7万袋,约1.6亿袋。2007年全市栽培总量为25089万袋,约2.5亿袋。2008年全市栽培总量预计为3.28亿袋。平均每年以31.2%递增.
海林猴头菇的特点:毛短、单个重量大、内部实心硬实、口感好、无苦味、营养丰富。
近年来我市主打猴头菇品牌,加大扶持力度,增加科技投入。2005年制定了海林猴头菇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2006年在海林标准基础上制定了牡丹江猴头菇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海林猴头菇凭借其优良品质享誉全国,2005年被国家标准委员会定为国家级猴头菇标准化示范区;2007年海林市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认定为“中国猴头菇之乡”,境内海林镇被评为“猴头菇特产镇”。产品销往全国,出口日本、韩国等地。
2008年政府投入100万元,个人投入270万元新建一个猴头菇标准化示范区,一期工程正在施工中,已租地6万平方米,完成水、电、路建设,同时建设30栋标准化菇棚,9月中旬可投产。预计2009年二期工程投资500万元,建30栋标准化菇棚,一座菌种厂;2010年三期工程投资1500万元,建100栋标准化菇棚,一座食用菌科普馆。同时正在进行猴头菇有机产品认证及海林猴头菇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莲花湖】
莲花湖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境内东北部,是国家重点工程莲花电站建成后形成的大型人工湖泊,被列为黑龙江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湖面133平方公里,全长99.9公里,平均水深40米,景区控制面积1900平方公里。
莲花湖风景区以森林、湖泊岛屿和峰崖石壁为主体蠊观,景区内有三大峡谷、四大湖湾、五大蠊区、七岛屿和三十多个主要蠊点。百里长湖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横卧在崇山峻岭之间。莲花湖两岸峰峦叠嶂、石壁峻峭、林木森森。鹰嘴峰、神龟石等鬼斧神工的自然蠊观为蠊区增添了灵性与神韵。山中平湖碧波如镜,水中群山倒影摇摇,波光山影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姿的山水画卷。
莲花湖四季风光各异,蠊色宜人。春日,峰岭鹅黄,山花万点,相映成趣;入夏,山水雍容,林波同碧,生机盎然,是消夏避暑、疗养怡情的绝好去处;金秋,霜崖秋山,层林尽染,山珍与湖鲜并出,为旅游、美食佳季;隆冬,雪原林海,银装素裹,是观赏北国风光和冰雪游乐的理想胜地。
景区内植物丰茂,乔、灌、藤、草等各种野生植物种类繁多。有松、椴、柞、桦、水曲柳等林木,有山参、北芪、五味子等野生中药材,有薇菜、蕨菜、松籽等山珍野果。在巍峨苍茫的群山中繁衍生息着大量的走兽、飞禽,有虎、豹、貂、獭、狍、鹿、獐等珍贵的野生动物和鹭、雉、斑鸠等野生鸟类。世界最大的东北虎养殖基地——横道河子野生动物饲养场,现存虎70余只,林中观虎,举世罕有,兽王神威,近在咫尺。省级保护鸟类——苍鹭,现有4000余只,在青山碧湖之间,风姿优雅,翔飞翩翩。湖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著名作家曲波所著《林海雪原》中的威虎山、河神庙、老道庙、锅盔山、奶头山、猴石等蠊观均处于风景区内。威虎山、夹皮沟等地留下了英雄金代江东古墓群、清代烽火台等历史文化遗迹依然尚存。风景区交通、通讯发达,与滨绥、牡佳、牡图三条铁路和301国道比邻相接,距牡丹江机场和牡丹江市区仅50 公里和40 公里,牡丹江至群力码头旅游专线1998年全线开通。有两条环湖公路贯通、环绕全湖,程控电话延伸到各蠊区、蠊点。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旅游开发软、硬环境良好。 威虎山下创伟业,莲花湖畔绘宏图。诚邀各界朋友和有识之士到莲花湖旅游观光和开发建设。美丽温馨的莲花湖恭候您,淳朴好客的海林人民欢迎您。


中东铁路修建于哪一年

中东铁路修建于1897年。中东铁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皇俄国为攫取中国东北资源,称霸远东地区而修建的一条铁路,也叫做“东清铁路”,在日俄战争结束后称中东铁路,为中国东省部铁路之意。 中东铁路的走向 中东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西到满洲里,东到绥芬河,南到大连,满洲里经哈尔滨到绥芬河是中东铁路干线。 中东铁路路线呈丁字型,全长约2400公里,日俄战争后,南段被日本所占,称为“南满铁路”。 中东铁路于1903年7月正式通车运营,解放后,该铁路移交中国,分为滨洲线、滨绥线、哈大线三条铁路线。

河南省有哪些历史文化遗物

郑州市为河南博物院、郑州市博物馆、商城遗址、城隍庙、大河村遗址公园、古荥冶铁遗址博物馆、康百万庄园、永昭陵、永定陵、石窟寺、杜甫陵园、登封嵩阳书院、观星台、嵩山地质博物馆、黄帝故里、荥阳织机洞、汉霸二王城、卧龙台等。开封市为龙亭公园、相国寺、铁塔公园、禹王台等。洛阳市为洛阳市博物馆、龙门石窟、关林、玄奘故里、王铎故居及书画馆、千唐志斋等。安阳为殷墟王陵遗址、城隍庙、袁林、天宁寺、林州红旗渠纪念馆、洪股寺、内黄二帝陵等。三门峡市为市博物馆、虢国博物馆、宝塔苑、虢国车马坑陈列馆、义马鸿庆寺石窟、灵宝皇帝陵、函谷关、卢氏县城隍庙、陕县空厢寺等。商丘市为商丘古城、永城芒砀山汉梁王陵、黄河故道游览区、民权白云寺等。


牡丹江市历史

  牡丹江是一座历史积淀非常厚重的城市,早在3000多年前,满族人的祖先肃慎人的一支就在这片土地上揭开了牡丹江流域人类历史的最早篇章。
  牡丹江历史发展脉络
  50年代末至70年代,黑龙江省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镜泊湖南端考古挖掘了著名的莺歌岭原始村落遗址,其中出土的鹿角做成的锄头,是黑龙江省发现最早的农业生产工具,表明莺歌岭人已进入原始农业阶段。出土的4只惟妙惟肖、形态各异的小陶猪形象与近代东北各地饲养的大民猪有某些相似之处,属野猪向黑龙江地方猪种的过渡类型,是研究黑龙江泥塑最早的实物资料。莺歌岭的文化遗存,记载了牡丹江流域人类从童年时代起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也将牡丹江流域的人类历史向前追溯到三、四千年前的商周时期。   牡丹江流域的古代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变革中,由于各个朝代的更替,其称呼也不尽相同。在夏、商、周时期,被称为肃慎、息慎和稷慎。在两汉、三国、魏晋时期,肃慎人改称为“挹娄”。南北朝时期,挹娄人又转称勿吉。隋唐时期,勿吉又转称靺鞨,靺鞨族当时分为七个部落,其中佛涅部居张广才岭东牡丹江和宁安境内,呈宝部居绥芬河流域。五代时靺鞨族改称女真,居住在牡丹江流域的旧日渤海国边民被称为生女真。到了清朝皇太极即位后,便将族名定为“满洲”,简称满族,由此牡丹江流域的土著居民又称为满族。   公元698年,栗末靺鞨族首领大祚荣在牡丹江上游敦化敖东城建立了“震国”,史称“旧国”。公元705年,大祚荣受招唐朝改国号为“渤海”,正式成为唐朝管辖下的地方自治政权。公元755年,大祚荣之孙,渤海三世王大钦茂将国都迁到今天宁安市渤海镇,定首都名为上京龙泉府。渤海强盛时期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洲,疆域包括今吉林省、黑龙江省的大部,辽宁省少部以及俄罗斯滨海地区和朝鲜咸镜北道、两江道、慈江道及平安北道的一部分,幅员五千余里,有户十余万,常备兵数万,号称“海东盛国”。公元十世纪初,渤海国开始衰落。公元926年,契丹攻占上京龙泉府。渤海末王大湮撰率众出城投降,渤海国灭亡。公元928年,契丹将渤海国王族及城内居民财特迁到契丹腹地今辽南地区,为使渤海人忘其国土,临行前放火将渤海故都化为灰烬。渤海国众698年建国到926年灭亡,共传十五世,历时229年。   公元十二世纪初,女真完颜部崛起。据《金史·本记第一》记载:“始祖居完颜部仆干水之涯”,仆干水就是今天的牡丹江,女真完颜部最早就是居住在这里。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今宁安、海林、穆棱及牡丹江市区均属金代胡里改路管辖。   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牡丹江流域女真族归于元朝政府统治之下。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明朝建立,建洲女真分布在牡丹江、绥芬河、长白山一带。明永乐八年(1410年),建洲女真斡朵里部酋长努尔哈赤六世祖猛哥帖木耳率部从牡丹江西岸南行至宁古塔(今海林市旧街乡)定居下来,这一支女真在历史上被专称为建洲女真。十年以后,他们东进至今俄罗斯双城子对面克拉斯诺雅尔山城定居下来,再后来又经过多次迁移,最后定都于新宾的赫图阿拉。明朝后期,建洲女真日益强大,努尔哈赤相继统一了建洲诸部和海西女真四部。1608年,努尔哈赤派兵进驻宁古塔旧城,并以此为基地征服了今兴凯湖、三岔口、乌苏里斯克、穆棱、宁安、密山、珲春等地的女真部落。1666年,宁古塔将军巴海率部在今宁安市宁安镇修建新城,同年12月驻地迁往新城,原来的旧址便被称为“旧城”或“旧街”,宁古塔旧城作为清朝各级章京驻地和治所,自1636年至1666年前后共存30年。   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长期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后来,为了稳定政权,继续扩张中原地区的疆域,清王朝从顺治到康熙年间不断往宁古塔一带拨民和安置有战功的八旗官兵及其家属,满族人逐渐增多。宁古塔迁往新城后,宁古塔作为清朝政府的流放地,先后有大批被朝迁罢职、刻黜的官员和一些有学识的文士被“谪戍”或“遗戍”到这里。他们的到来,对传播中原文化,加速民族融合、开发建设边疆都做出了积极贡献。   1860年,清政府开始对东北地区局部解禁。1881年,清政府开放了宁古塔管辖下 牡丹江历史图片


上一篇:浙江注册会计师协会

下一篇:北京移动营业厅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