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门

时间:2024-05-25 04:31:17编辑:分享君

西安火车站到书院路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30.7公里起点:西安火车站1.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环城北路行驶1.3公里,调头进入环城北路2.沿环城北路行驶2.1公里,过太华立交,直行进入长缨西路3.沿长缨西路行驶1.9公里,过长乐桥约220米后,直行进入长缨东路4.沿长缨东路行驶1.9公里,左转进入幸福北路5.沿幸福北路行驶1.1公里,右转进入华清东路6.沿华清东路行驶1.2公里,过右侧的宏屹商店,直行进入华清东路7.沿华清东路行驶80米,过右侧的汇都超市约170米后,在第4个出口,朝西潼公路/灞桥方向,稍向左转进入东城大道8.沿东城大道行驶4.1公里,过右侧的海尔专卖店灞桥店,直行进入东城大道9.沿东城大道行驶30米,过右侧的唐润千家超市约180米后,在第2个出口,朝灞桥大道/世园会址方向,左转进入东城大道10.沿东城大道行驶4.1公里,直行进入G10811.沿G108行驶5.6公里,朝临潼方向,直行进入于温路12.沿于温路行驶60米,直行进入G10813.沿G108行驶3.2公里,直行进入陕鼓大街14.沿陕鼓大街行驶70米,直行进入秦唐大道15.沿秦唐大道行驶3.0公里,调头进入秦唐大道16.沿秦唐大道行驶280米,到达终点终点:书院西路

西安安书院门文化街的地址在哪里?

这是一条街,所以不需要门票什么的。是一个可以讨论基本字画的地方,叫做字画买卖。但实际上,有两把刷子的老西安人都会来这里讨论书画文化。这是西安当地人晚上喜欢去散步的地方。交通信息公交:乘坐旅游6、910、旅游7、713、800、K203、K609、707,在【南门】站下车,然后步行290米。地铁:乘坐地铁2号线在“永宁门”站下车,然后步行约5-6分钟。在市区乘坐12路公交车,在“南门(里)”站下车。地址:西安碑林区书院门24号电话:029-88418127Ps:一般店铺都是晚上十点关门,但是冬天会更早关门。民间书画爱好者必来相比国内其他商业步行街,这里卖字画的店铺比较多。不仅有很多民间书画爱好者的作品,也有很多名家的作品(但也有很多赝品)。街上也有很多摆摊的,其实就是书桌,主人在这里写字,画画,卖作品,其中不乏大师。对于他们来说,在销售的同时,他们可能会享受向同学学习技能的过程。画画离不开笔墨纸砚。有专门卖文房四宝的小店,在那里你可以买到上好的宣纸、精制墨水和砚台等等。街上还有很多民间手工艺品店,碑刻拓片、古乐器“于”、具有地方特色的剪纸、皮影戏,都很齐全。西安安书院门是一条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街道。以关中书院为核心延伸的文化街,是文艺青年最爱去的地方。离文昌门遗址、德福巷、巷子门这些古城墙都很近,可以一起去看看。通往书院的大门前有一座宝卿庙塔,往前是于右任故居、秦风书院文化街和碑林博物馆。路的两边都是仿古建筑。走在街上很安静,很适合休闲放松,感受西安安的历史文化。如果你喜欢字画或者小玩意,记得货比三家,因为同样的东西价格真的差别很大。这个地方适合文艺青年。另外,记得砍价,可以砍很多。


西安安书院门文化街游记

这是西安安当地人喜欢来的一条街。关于这条街有很多历史背景故事,也有很多热爱书画的人经常光顾的地方。所谓大师在民间描述这个地方,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巷子越深,藏着越多的书画大师,还有很多民间用品和文房四宝等。这是一个很有文化气息的地方。从永宁门进入古城,向东看,会看到一个叫书院门的地方。书院门是一条文化步行街,也是老西安安最喜欢去的地方。中午找几个朋友,在这里溜达会觉得很舒服!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在这条巷子的深处,隐藏着明清时期西北地区最高学府————关中书院。要知道,管雪是张载创立的,从北宋一直传承到清末,并发扬光大。在这一过程中,关中书院发挥了关键作用。今日书院门口,矗立着一座冯从武的雕像,手里拿着一幅卷轴,表情优雅,眼神坚定。关中书院就藏在巷子深处。没有书院门文化街那么繁华,但看起来清新安静。书院门文化街民国以来,关中书院逐渐衰落,直到新中国成立,书院大门面积仍未改善,呈现出破旧过时的状态。时间过得很快,到了90年代,政府开始改革。政府书院前的巷子被改造成了步行街,街角的牌坊上写着三个大字:书院门。两侧“碑林藏国宝,书院育英才”的对联古朴大气,体现了街区浓厚的文化底蕴。在街道的拐角处矗立着宝卿寺的宝塔,它建于隋朝,后来被战争烧毁。如今只剩下一座七层的砖塔,见证了这个地区悠久的历史。塔身六棱,高二十三米,龛内石佛造像仍清晰可辨。走进大院门口的巷子,我才知道并肩作战是什么感觉。尤其是旅游黄金周,整条街都挤满了游客。听着老西安人闲扯着这里的古城故事,无论是王公贵族的丰功伟绩,还是文人墨客的风流韵事,所有的外地人都张大了嘴巴,惊叹不已。巷子是青石铺的,两边是格子铺,全是仿古建筑。店铺装修古色古香,连挂的招牌都是一样的规格。店主心平气和地坐着,不用大喊大叫,感兴趣的游客自然会上前询问。老板慢慢介绍,举手投足间透露着他的儒雅风度。街边的小摊上有书法拓片、文房四宝,还有山水卷轴、蓝田玉石、篆刻印章、佛弦,还有绣书、调皮可爱的皮影戏,都是馈赠亲友的纪念品。这条街给人一种非常浓厚的文化氛围。书院门地名的由来也是出自这条街上的关中书院。沿着这条街走会给你一种非常强烈的老西安安的感觉,所以你可以去看看。


西安书院门弥漫着忆古情怀散文

  平时最不喜欢的事,就是逛街,在熙攘的人流中,相互接吻臂膀。家人上商店买这挑那,自己和抱大人腿的小孩对眼。甚至一个人坐街阶,追逐高低粗细不一样的无数个变幻的走腿,懒散地在烟卷运动的云雾中消磨拖长的时光。平时最喜欢的事,也是逛街,在古色古香的街区,琢磨字画,欣赏古玩,翻认赝品。看石狮牌楼,观诗文楹联,把玩五毒布兜、泥胎彩绘和农民画,可以忘情至太阳换月亮。西安最能让我心动驻足的街区,那就是书院门。

  西安古城墙永宁门内南侧有一塔一牌楼。塔是隋代宝庆寺遗存的。新建牌楼写有颜体招牌,曰:书院门。得名是因为街中有明代建的、陕西最大的学府,占地130多亩的关中书院。关中书院以明代学者冯从吾讲学而出名,从学者最多时有5000余人。现前后四进院落的格局成了师范学校学堂。

  西头对望唐建昨毁、今又修复的韩湘子故居湘子庙。穿牌楼便见三角形寺庙横霸当街,道畏其威中分左右而扬镳。东边摆尾是北宋时建的石质书库碑林,几棵千年古槐荫绿的照壁上写着孔庙,又揭示是朝拜孔圣人的地方。青石铺砌的.街道,全长570米,洋溢着高雅的历史气息和文化氛围。

  古老又商化的街区,理应流淌复古的文化河水,两边堤岸自然也新建了仿明清的青砖小楼。颇有古韵的“云林阁”、“秦风堂”、“居易斋”、“两宜轩”等字号,长串拥挤两侧。街道正中还摆放着一字形的仿古亭。这些物什都是做买卖的。字画店、古玩店、陶瓷店、玉器店、工艺店聚集,琴棋书画、文房四宝、饰品茶具盈目,碑石拓片、皮影剪纸、刺绣布艺厚叠。昨天刚出笼的写意虎猫,今日挥笔草就的泼墨龙蛇,现做现卖。斗大字的“宁静致远”、“难得糊涂”条幅,满街皆有。根雕、玉镯、古埙、折扇、砚台、宣纸,批零兼营。值钱的金银玉翠、名人字画等也有的是,大多隐藏店堂深处。各色人群似不尽的水,顺街长流。

  书院门还有巷道可接的复街,相比正街寂静了一些。淡泊的名人可以小住二楼,凭栏望街景,品茗欣赏城墙古风。雅士可以群聚租赁,摆沙龙,呷小酒,高谈阔论今昔。有闲的鸿儒,双休的职员,皆可踱步,尝试闹市有静的港湾。那些在书画界争锋不过的无奈人,也可以自我修炼,可书可卖,在此游戏一番。

  文化杂烩商业,俗雅融汇古街,读书声、叫卖声起伏交响,人们游玩得尽兴,欣赏得满意,又何必急促地为此街定位,也不要在乎斯文倜傥,粗俗铜臭,三教九流,鱼龙混杂。耗费精神气血来品评走游人群,喝过几瓶墨水、沾不沾文化边是矫情。读万卷书的雅士,不妨从象牙塔出来走走,感受一下眼花缭乱的世俗。古文化是一种气氛,是一种情怀,也是古城的记忆。一街一景,看得见,摸得着,比千年美酒佳酿还醇香诱人,书院门会与各类人心交神往,让所有无心有心的梦都开花。


西安书院门文化街游记

这是一个西安当地人都喜欢来的一条街,关于这条街还有许多历史背景故事,还有许多爱书画的人常来的地方,所谓高手在民间形容这里也不为过,越是巷子深,越是藏着书法和画作的高手,还有许多民俗产品和文房四宝等,很有文化气息的一个地方。从永宁门进入古城,目光向东转,会看到个叫书院门的地方。书院门是一条文化步行街,也是老西安最爱逛的去处。寻个晌午,约几位好友,漫步于此,会感觉十分惬意!但恐怕没几个人知道,在这条巷子深处,隐藏着明清时期西北最高学府——关中书院。要知道关学自张载创立,从北宋到清末,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关中书院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如今的书院门口,立着冯从吾的雕像,手中握着书卷,表情儒雅,眼神坚毅。关中书院藏在巷子深处,不像书院门文化街那么繁华热闹,反而显得清新静谧。书院门文化街民国以来,关中书院逐渐没落,直到新中国成立,书院门地区仍然没有起色,尽显破败与陈旧之态。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九十年代,政府开始着手改造。政府将书院门前的小巷改造为步行街,街口的牌坊上赫然写着书院门三个大字。两侧楹联“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简约大气,将街区浓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出来。街口伫立着宝庆寺华塔,宝庆寺始建于隋朝,后被战火焚毁。如今只遗留下一座七层砖塔,成为这一带悠久历史的见证。塔身六棱,高二十三米,佛龛里的石刻佛像还清晰可辨。走进书院门这条巷子,才体会到什么叫摩肩接踵。尤其在旅游黄金周,游人熙熙攘攘的,挤满了整条街道。在这里听老西安们闲谝古城故事,无论侯王将相丰功伟绩,还是文人墨客风流韵事,都让外地人张大了嘴巴,惊奇不已。巷子用青石铺地,两侧全是格子铺,清一色仿古建筑。店铺装潢的古香古色,连悬挂的招牌都做一致的规格。店铺老板气定神闲地端坐着,也不用吆喝招呼,感兴趣的游客自然会上前询问。老板不紧不慢地介绍起来,举手投足间透露着儒雅的风度。街上的档口里摆着书法拓片、文房四宝,也有山水画卷、蓝田玉石,也有刻章的,卖佛串的,吹埙的,还有排列整齐的线装书、调皮可爱的皮影,都是些带给亲戚朋友的纪念品。这条街给人非常浓的文化气息,书院门的地名起源也是源于这条街里面的关中书院,走在这条街上会感受到非常浓的老西安气息,所以大家可以来看看。

书院门文化街最早几点开放

西安书院门文化街的开放时间是全天开放,书院门文化街的官方电话是029-88418127。在去之前,有任何关于此景点的问题均可以打电话咨询。 拓展信息 交通方式:公交乘坐游6、910、游7、713、800、K203、K609、707到【南门】站下车,步行290米即到。 参考游览时间:1小时 - 3小时。

西安书院门文化街在哪+地址+交通

这是一条街巷,所以不存在要门票什么的,里面基本书画的切磋地,说是买卖字画,但其实老西安人,有两把刷子的都会来这里切磋义一下书画文化,这里比较晚上来散散步,反正是西安本地人喜欢去的地方。交通信息公交:乘坐游6、910、游7、713、800、K203、K609、707到【南门】站下车,步行290米即到。地铁:乘坐地铁2号线在“永宁门”站下车后,步行约5-6分钟即到。在市区乘坐12路公交车,在“南门(里)”站下车。地址:西安市碑林区书院门24号电话:029-88418127ps:一般晚上十点钟店铺都关门了,冬季会更早些关门。民间书画爱好者必来与国内其他的商业步行街相比,这里卖字画的店铺特别多,里面不仅有许多民间书画爱好者的作品,也有不少名家名作(但是也有不少赝品)。还有许多临街摆设的摊位,其实就是张书桌,主人就在此写字、作画,也出售作品,其中不乏高手。对于他们来说,售卖的同时,可能更享受与同门友人互相切磋技艺的过程。挥毫作画离不了笔墨纸砚,这里有专门经营文房四宝的小店,可以购买到上好的宣纸,精制的墨砚等等。街上还有不少民间工艺品小店,碑帖拓片、古老的乐器“埙“、极具本地特色剪纸和皮影,样样齐全。西安书院门是一条有着历史文化气息的街巷。以关中书院为核心延伸的文化街道,是文艺青年喜欢的地方。距离古城墙文昌门、德福巷、湘子门都很近,可一起游览。通往书院门前面有个宝庆寺塔,往前走有于佑任故居、秦风院文化街、碑林博物馆。道路两旁都是仿古建筑,走在街道上显得很安静,很适合休闲放松,感悟西安历史文化。看见喜欢的字画或是小玩意,记得货比三家,因为同一个东西,真的价格差别很大,这里适合文艺青年,另外记得砍价,可以砍好多。

逛了一回西安书院门

  说来有点惭愧,愚生古城长于西安,光阴荏苒间已在这个城市度过了一个花甲子还有余。书院门这个名字颇熟悉,没退休前曾十数年上下班每日路径两次,也曾数十度穿街而过,但就是没有停下来认认真真地逛它一回,真有点对不住“老西安”这个身份。

  这个冬至前的周末的午后,邀了两个发小到书院门正儿八经地逛了一回,弥补了多年之遗憾。时日,恰逢冬日的蓝天,阳光明媚,但手不插在兜里还是感觉有点寒冷。

  从西安城中心钟楼南行千多米,将至大南门(永宁门)内侧往东拐,便是书院门仿古文化街。街口有一座气势雄伟突兀而起古韵十足的五六米高大牌楼,牌楼上方是“书院门”三个金灿灿的颜体大字,两旁是“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的醒目对联,从这副对联就可以嗅出西安的文化重量。

  一小群人围在牌楼前北侧,一个翻译正给十来个老年日本游客讲解着,近前看是牌楼下有一面书院门简介的石碑。瞩目细观那个简介写的言简意赅,千百年历史桑田变迁融于几百字之中。碑文曰:“书院门历史文化街东起柏树林,南到顺城巷(永宁门至文昌门段)西至南大街,北至西木头市。原为唐长安皇城太庙所在,唐末韩建筑城后,渐为居民坊巷。明万历年间,因关中书院而得名‘书院门大街’。明清时期,书院门一带就是西安的文化中心。建国后关中书院先后成为西安市第五中学、西安文理学院校区,书院门街也随之成为居民社区。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碑林区政府对书院门街和三学街进行了多次返修改造逐步形成了长570米、展示西安明清文化风貌和传统建筑的‘书院门古文化一条街’。2009荣获‘中国特色商业街称号’。

  街区毗邻明城墙景区,区域内既有唐代宝庆寺华塔、明清关中书院、于右任故居、西安碑林博物馆等重量级文物景点,还有众多深藏不露、幽深静谧的传统民居建筑,街内商铺出售文房四宝、文玩玉器、名人字画、工艺礼品等众多文化旅游商品,是西安传统文化旅游和文化商品消费的著名街区。”

  从穿过牌楼向东进入其中,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不阔的小街两侧鳞次栉比一家紧挨一家的仿明清风格的商铺。街道似乎很短,一眼便可望到尽头,也就是二三百米。街约十来米宽,行车道也就五六米宽。

  走进书院门顿觉熙攘闹市在这儿拐了个弯儿蓦地静了下来,街上听不见大呼小叫一片难得的幽静,不由自主地轻慢了脚步压低了嗓门。也或许,这个行道自古就这么高雅吧。不阔的小街上青石板铺就的路面和整齐洁净的店铺,没有商家广告喧嚣,尽管是冬季,也或许是周末的原因,抬眼望去街上游人有几十人,不时有人进进出出店铺。来这儿,人似乎不得不变得文气一些。到这儿转悠的红男绿女时尚小青年少,多的是中老年男女。

  小街上铺面都是经营文房四宝,篆刻印章及印料、装裱字画、画框、仿古扇、异木奇石、小件木石工艺品零星古玩玉器等,几家小店门口还摆放着已有6000多年历史的八孔古乐器——埙,也就是贾平凹小说《废都》里说的那种埙。置身此地仿佛能嗅出飘散着历史文化的醇香。

  这条街咋一看与其它城市同类街也无特别区别,当你仔细品味感觉还是不尽相同。

  值得一提的是爿爿店铺门楣上的匾额,虽整齐划一,其中一些已经有些透出几分沧桑感了,题字人不乏名家大家,书画人卫俊秀、钟明善、吴三大、高峡、吴作人、刘文西、傅嘉仪、杨晓阳,文化名人霍松林、贾平凹等人墨迹昭然,为这条小街平添几多身价和光彩。

  这条街是自西而东,碑文上说500多米,但一眼望去却感觉只有二三百米长,走到尽头向南拐再东拐延伸至碑林博物馆还有二三百米,也全是经营这些的店铺。这“之”字形街道才是完整意义上的书院门古文化步行一条街,长500多米。

  在这个“尽头”处北侧矗立这一块高约两米多的长方形乳白色天然石,上边镌刻着由陕西书法家刘自椟用篆字书写的“灏文堂”三个大字,可谓是这条街的点睛之笔。

  不说转街购物,就是仔细品味一通这些牌匾和这块巨石上的书法也能醉于其中。

  就在这块石块的对两家面店铺门前,分别有现场书法表演,两位六七旬的老者正在挥毫书写,旁边有几人围观,除了啧啧赞夸外,也有人当场掏出两三张百元大钞买下墨迹未干的“墨宝”。

  其实,书院门并非单单的街道,它中间还有几条细小巷子,那些巷子里也挤满了店铺。

  这些只是表面的感官,深藏不露的东西可能还在那貌似不起眼的小店里。在一家傅嘉仪题写牌匾“印石轩”的印章店里,我等与店老板曾老先生攀谈了一会儿。曾先生是已故傅嘉仪先生的老朋友。我问,这街上有真玩意儿吗?曾先生说,有。咱这店里买的干的都是真货。你看那照片上的“昌化鸡血石”,和这货柜摆的都是一样,一点儿假都不掺。说起治印,老先生说凭实力说话,前两天刚刚接了单5万多的活儿,那是人家冲着咱的信誉来的。正说着。进来一中年男子,曾先生介绍“这是傅嘉仪的女婿。”曾先生展示他曾出版的字画篆刻册子,我问现在刻一方铁线印啥价钱,答曰前两天有人拿了一小块鸡血石要刻铁线印,我侄子报价一字一百,他嫌贵走了。一个多小时后又回来了还是愿意在这儿刻。为啥呢?各家水平不一样。曾先生说他是这条街上第一批老商户,在这里经营了二十多年了,见证了这条街的变迁。他说,现在没有前几年热闹了。

  何以如此?笔者的老同学有两个是书院门的常客。与两位年逾七旬书画人闲聊中得知,前些年这里也曾红火过热闹过,小街中央一字排开“地摊儿”百十家,店铺里的商品地摊儿应有尽有,店铺里没有的也不乏一二,还有现场书画表演售卖,那场面是相当的壮观,有的现场书写作画的摊前围了几层人。买家卖家看家把小街“闹”的一派红火繁荣。多数人看热闹开眼界长学问,一些人乘兴淘宝购得书画一二,几乎天天如此。当然了,地摊儿的货色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真真假假琳琅满目,没有专业素养不具火眼金睛如若一味听信卖家吆喝,极有可能花大价钱买假货赝品,而懂行的或许真能淘上一两件物美价廉的上品货。说起那些现场表演书画,两位老人笑着说,花样繁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咯吱窝夹毛笔写字、用勺勺(勺子)写字等等等等,五花八门百花齐放,咋样招人眼目咋样吸人眼球咋样来,却是红火热闹。前几年管理部门规范书院门经营秩序,把那些地摊儿统统取缔了,它们有的进了店铺,有的从此不见踪迹。

  我问,书院门里的书画有无高手抑或名家的真品?已逛书院门二三十载的老人说,不能说没有,但不多。问其缘故,答曰书院门就是个旅游景点,书画档次不高,名家少去,业余居多,高档的东西在对面的湘子庙街里边。但书院门里面东西全货(意:齐全),别的地方比不了。

  书院门里商户大多是外地人,多是江西人、安徽人等,他们来到这里,用传统的手艺打理着生意,用辛劳和智慧经营着小店。这也是西安当地人的一份遗憾。

  我们转着看着看见了七八个牵着七八岁、十来岁孙儿孙女手的爷爷奶奶、还有领着儿子女儿的中年夫妇,有的已经买了笔墨纸砚,有的还在寻觅可心合适的,令人不禁油然升腾起一种欣慰感,看此景,中华文化瑰宝传承不愁后继乏人。

  书院门的地名和它里面的关中书院密不可分。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西北四大书院之冠。相传,明代工部尚书冯从吾曾给皇帝上书,说皇帝“沉溺酒色、荒于朝政”,结果被革职回家。从此,冯从吾潜心研究易理,在宝庆寺讲学,后来又与陕西省当时的最高行政长官汪可受一同进行“联镳会讲”,来听讲的人足有几千人,长安府长官便下令在寺中划出一块地修建“关中书院”。之后,向东又陆续修建了长安县学、西安府学和文庙(今碑林所在地),形成了文化一条街。

  关中书院建成以后不久,宦官魏忠贤灭了东林书院,关中书院也被殃及。熹宗时,关中书院被下旨拆毁。到康熙三年,关中书院重建。光绪时,改建成陕西省师范大学堂,成为当时西北五省的最高学府。民国时改为省立师范学校,直至解放,关中书院里面是陕西师范学校及其附属小学。

  小街里还坐落着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先驱,国民党元老,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故居纪念馆以及国画大师何海霞先生“海霞天地纪念馆”。

  关中书院和于右任故居紧闭大门谢绝入内,欲知其里而不能,是为一遗憾。

  步行街西口北侧有宝庆寺华塔。宝庆寺修建于隋文帝仁寿(601-604)年间,原址在隋大兴城安仁坊。唐文宗时以五色砖在寺内作塔,故宝庆寺也称华塔寺。五代时殿宇毁于兵火,惟塔存。明景泰二年(1451)移塔建寺于今址。万历(1573-1620)年间冯从吾在此讲学。雍正元年(1723)住僧文天重修寺阁。宝庆寺华塔高约23米,7层,平面呈六角形,内有魏、隋、唐等时代的石刻佛像,现存明景二年(1451)重修石碑一通。

  我们徜徉在这条小街上,不紧不忙走走停停地转着看着问着交谈着,一会驻足欣赏那门头上名家题写的门额,一会儿进到店铺观赏陈列的字画,心情好生舒畅,掐指算来二三十年没有这样尽兴逛自己所爱的街了,感觉真好、真美、真爽、真惬意!

  网上有篇文章说,曾经辉煌的长安城悄然远去,只留下了一个沉默的背影。所言是也。漫步在这条小街上,感觉置身于悠久文化和数百年沧桑变迁的氤氲之中,感受到不同于其它城市的味道,感悟着古城的文化底蕴之厚重和浓郁,不禁为西安人而自豪。

  不知不觉两个多钟头过去了,从街口缓缓转到了街尾,再从街尾转回来,我们的足迹和身影留在了这条小街上,披着一身冬日的阳光怀着深深的眷恋不依不舍缓步离去。再回首望那宝庆寺华塔巍然屹立,于右任故居宛若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关中书院里仿佛还有那朗朗的书声,小街上两排店铺依然静静的开门迎客……我想,我还会故地重游的。

  西安千年以前是13朝帝都,不仅仅有秦砖汉瓦古城墙、秦兵马俑大小雁塔钟鼓楼和碑林等名胜古迹,还有一些为外地游客不甚熟稔的古迹,不经意间说个地名都能引出一段几百上千年的历史故事,如书院门等等,它们任何一个都可以拧出一把文化水,都能沁出一杯韵味厚重的陈酿老窖,仔细品味,也能醉倒一批游人。

  2017.12.26.18:10.


上一篇:焦作武陟一中

下一篇:西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