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一中地址

时间:2024-05-29 14:54:39编辑:分享君

衢州一中比衢州二中差很多吗??我很想上二中,但是能力有限,要是一个不小心到了一中

外部条件来说,二中的教学相对来说比一中好一点,但是一中是百年老校,教学质量和学习环境,学习氛围都是很不错的。
但是学习最主要的是靠自身,学校对于以后成绩的影响只占20%~30%。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所以对于一中和二中这两所相差不多的学校来说,不用太纠结,能考试二中就上,不能考上一中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中考倒计时之际,想对你说,加油!!


不是说一中的美女都很多嘛,有没有联系方式

你说能不多吗?周迅你知道吗.就是哪里出来的啊!衢州的偶像啊,更是衢州的形象啊! 秋风送爽,鼓乐阵阵,鲜花迎“大侠”。27日下午,著名作家、报业家金庸先生应邀回到母校衢州一中,受到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从校门口到体育馆,衢州一中多生列队夹道欢迎金庸先生的到来。当金庸先生出现在校门口时,师生们纷纷鼓掌奏乐,翘首一睹著名校友的风采。81岁的金庸先生笑容满面,不时向师生们挥手致意。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白云山幽花寂寂,衢江水秀草青青。”自年从衢州一中高中部毕业,金庸先生还是首次回到母校。在一中体育馆,金庸先生和多生共聚一堂,他深情地回忆起自己在衢州一中度过的难忘的学生时代,并对师弟师妹们寄予厚望。金庸先生说:“今天我回到母校,看到这么多可爱的师弟师妹们,心里感到非常高兴。我是你们的兄,我曾经在很多大学里演讲,虽然别人也叫我兄,但你们才是我真正的师弟师妹!”金庸先生饱含深情的话语,不时激起师生们阵阵热烈的掌声。
  金庸先生还说,自己在一中读书时条件很艰苦,但却学到了很多东西,和老师、同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自己小说里的很多灵感,就来自衢州。他一直很挂念母校,现在看到学校环境这么好,男孩子人人长得高高的,女孩子个个脸蛋红扑扑,心里很高兴。他希望师弟师妹们努力读书,将来都能考上一所好大学,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随后,金庸先生参观了一中新校园,并接受了我媒体记者和一中文学社小记者的采访。
  领导居亚平、姜宁馨陪同金庸先生回访了母校。


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的介绍

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衢州分院)1是一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柯城区医疗、急救、教学、科研及业务指导中心,是杭州市、衢州地区各级医疗保险定点医院。为上海名医衢州工作站建设单位,浙江省县级医学龙头学科建设单位,浙江省基层卫生适宜技术示范基地,为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医院,是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石家庄协和医学院实习医院。

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的医院简介

医院占地39.08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设病区16个,实际开放床位数600张。现有职工600余人,中高级职称200余人,人才队伍结构日趋合理,科室设置齐全。拥有飞利浦1.5T核磁共振机、飞利浦螺旋CT、美国GE公司E9、E6三(四)维高端彩超、全数字钼靶机、东芝数字胃肠机、日本进口DR、PB—840呼吸机、西门子呼吸机、飞利浦C臂机、德国WOLF牌内窥镜、日本奥林巴斯胆道镜、电子支气管镜、电子胃肠镜、美国史赛克关节镜(带消融系统)、德国金宝CRRT、贝朗血透机、多人高压氧舱等先进仪器设备。开展外、骨、脑、妇、产、眼、五官科等各类手术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和预防保健咨询,在微创外科(腔镜诊疗)、肝胆外科、肾内科、骨伤科、无痛诊疗、脑科、老年康复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特色。

衢州市实验学校的学校历程

初创时期(1916年—1936年)我校历史悠久,创建于公元1916年(即民国五年),当时在宣统元年二月衢州府官立模范初等学堂的基础上创办而成。校址坐落在城北隅试院西首,占地1109.6平方米。称金华道第二联合县立师范讲习所附属国民小学。1917年学校设在钟楼底祥符寺改称浙江省第八师范附属小学。它既是师范部毕业生的实习场所,又是推行国民教育的实验学校。首任主任徐霖。原学制为初级四年、高级三年。1923年施行“六·三·三”制后,才改为初小四年、高小二年(六年制)。1927年以后,附小还担负地方教育辅导的任务,设立研究员1人,负责每年召开学区会议,研究教育改进问题。1930年省教育厅公布衢中附小定为第八学区“辅导地方教育之中心机关”,即辅导衢县、龙游、江山、常山、开化、遂昌六县教育实施工作。1932年后设公民训练,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同年6月,衢县举行小学生毕业会考,附小成绩“名列甲等”。自三十年代开始,学校规模基本上为10个班左右,学生均在550人左右,教师23人,师资中师范本科及高中师范科毕业占教师总数69%。1935年浙江省立第八中学增设四年制简易师范,八师并入八中后改称第八中学师范部,附属小学改称第八中学小学部。1935年至1936年附小还执行省教育厅令开办义务教育短期小学实验班,首创“小先生”制,即由小学高级学生担任短小班先生。抗战时期(1937年——1943年)1937年——1943年为抗战时期战时教育,1937年9月26日由于遭日寇轰炸,城内学校不能正常上课,10月附小随衢中简师部一同迁往西乡石梁设校,附小本部设在塘公,由于学生流散,生源不足,因此便在下村、大头、小沟、寺桥、姜家坪、万川等设立公校,统一招收当地和城市避难在当地的儿童入学。主任沈文亮先生办学认真,富有研究精神。当时以“研究实施战时教育为中心”拟订出《第八学区各县小学实施战时教育具体办法》经省教育厅11月13日“批准照行”附小克服当地因战事造成的各种困难,坚持办学,培养出刻苦耐劳,勤奋好学的学生素质。当时为学规模均在10个班左右,在校学生数达550人之多,得到省教育厅1939年、1942年两次通报嘉奖。1941年浙江省举办战时教育成绩展览会。衢中附小被评为优等。1943年附小主任沈文良受到中央教育部嘉奖。4月29日浙江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颁发给沈文良的奖状。恢复重建时期(1944年——1949年)1944年7月浙江省衢州师范学校成立,附小改称为浙江省立衢州师范附属国民教育实验学校。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附小为了尽快迁城复校,由省拨款修理祥符寺及三桥头余姓家祠“乐寿堂”为校舍(即现在的附小校址所在地)。于是1947年7月先迁6个班回城,1948年呈请批准修理祥符寺东毗连的赵清献公祠作教室,将全部10个班迁回城内。此时行政管理、教学秩序一切恢复正常有序,规范办学。规模不减,师资水平,学生质量稳定提高。解放发展时期(1949年5月——1965年12月)1949年5月6日衢州解放。 6月衢州军管会接管了附小,9月移归衢州专署文教科,改省教育厅直接领导为地方领导。校名改为衢州师范附属实验小学。从此,衢师附小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获得新生。1952年秋根据政务院颁布的学制改革的决定,附小试行五年一贯制试验。1953年9月根据省指示,停止春季招生,一律为秋季招生,新教学楼竣工,附小学生全部迁入新址上课。(即附小现址)根据省教育厅《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领导关系的决定》取消了附小校委会,改行校长负责制,明确附小校长必须在师范校长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1958年学校规模已发展到15个班级,学生750人左右,有2个复式教学实验班,教师34人。自1949年到1965年的16年中,由于贯彻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开展教学改革,加强“双基”,不断发展与提高,办学条件也得到改善。在1953年新造两层楼8个教室外于1954年又新造平房7个教室。1964年新造大礼堂一座。规模发展到20个班级1070个学生,教师35人。文革时期(1966年——1976年)1966年文革浪潮波及学校,学校停课闹“革命”,领导靠边站,部分骨干教师受批斗,教师无心教学,学生无心学习。1969年后,“工宣队”“贫宣队”先后进校接管,将衢师附小改为“衢县新华印刷厂·周家大队工农‘五七’学校”1971年停办六年制小学,一律改为五年制。并戴帽增设初中班六个,1975年又增设高中班二个,此时规模扩大到25个班,学生1300余人,教师39人。由于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管理体制的问题,学生质量不能得到保证。振兴时期(1977年——1999年)1976年粉碎“四人帮”、“文化革命”宣告结束。附小撤消了工、贫管委会,于1977年恢复校长制,执行浙江省教育厅颁发的《中小学学生管理工作暂行规定》重新肯定《小学生守则》恢复了管理工作及教学工作的正常秩序。衢师附小振兴发展,步伐加快。1981年底停办初中,专办小学,有班级19个(其中复式班1个),学生1056人,教师35人。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特别是建市以来,学校发展更快。我校既是衢州师范实习基地,又是衢州市重点小学,教学质量为本地区之首。1981年、1982年连续两年被评为衢州市先进教育集体。1986年我校党支部成立,1989年在保留衢州师范附属小学原有的办学目标上,增加衢州市的教育实验基地任务,定名为“衢州市实验小学”。1998年4月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担当了双重任务,更艰巨更光荣了。此时,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从1981年15个班到1985年发展成21个班级,加上3个学前班,实际已达到24个班级,教职工为53人。学校教育设施大有改善。1980年、1985年新建两幢三层24个教室及阶梯教室、校办公室。总建筑面积为1170米2+1430米2。1995年建成教学实验大楼一幢,15个大教室近1800米2,新建校门,两侧围墙,新建近20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学校设有微机室、语音室、音美教室、书法室、实验室、图书室、电视系统等等,设施已处完善。学校管理网络更健全,教育、教学改革更扎实,实施科研兴校目标更落实,前景一片美好!新世纪发展时期(2000年—至今)2000年新世纪的钟声敲响,新的史命与美好的前程在向我们招手,我校新的规划在实施。在附小原有的基础上,决心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但由于办学条件受制约,设法求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是迫在眉睫的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正确决策和大力支持下,组建一所衢州市实验学校(衢州学院附属学校)。2000年11月22日,市政府第五次常务会议决定,衢州一中的初中部与衢师附小合并,建立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址规划在讲舍街原衢州师范学校。2001年衢政办发[2001]92号文件批复市教育局,同意组建衢州市实验学校(九年一贯制)。2002年和2003年学校的组建与建设连续两年被列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为此,衢州市实验学校确定了办学目标为把学校办成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优秀的教师群体,先进的教学设施,优美的校园环境,规范的学校管理,一流的办学质量,成为全省一流乃至在华东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学校。在市政府的关怀支持下,经过为期一年的筹建阶段的努力,衢州地区一所崭新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创立了!现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创下了一流的育人环境。由原来忠烈庙前的衢师附小仅占地8725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4382.6平方米的教育场所置换到原讲舍街的衢州师范校园所在地,给市实验学校极为有利的发展空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已完成,整个学校迁建累计总投资4000余万元,现校园面积达49306平方米,比原校园扩大了近6倍;校舍建筑面积36927平方米,比原来扩大了8倍多。2003年,学校已完成了小学部教学楼、学生公寓、教学综合楼建筑,总共建筑面积为21308平方米,新建教学楼共有63个教室,加上原衢州师范教学楼54个教室,共拥有117个教室。新建学生公寓,小学部公寓家庭式,每室供应热水,配有单独阳台,家庭式套房三室一厅一卫,每室住宿5-6人,活动厅面积达31平方米,亦配备闭路电视。初中部公寓设计宾馆式,每室配备卫生间,住宿8人。学校同时建成了300米的塑胶跑道,3200平方米人工草坪的操场及篮球场。拥有宽敞的实验室、图书馆、报告厅、体育馆;具有完善的校园广播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校园通讯系统;每个教室还配备了43寸背投彩电、电脑、实物展示台等现代教育、教学设备,并设有自来水供应。可谓是设施齐全,环境幽雅,能满足学生充分和谐发展需要的学习、活动、运动、休闲提供优异条件的场所。可以自豪地说,我校目前办学条件已达到了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领先水平,已进入全省一流水平。办学规模逐年扩大,目前已由原来附小的24个班级扩大到57个班级,最终向60个班级迈进。学生人数由原先的一千余人,目前已增加到3000人之多。教职工队伍数量与质量都在发生变化,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高质量师资队伍逐渐形成。目前全校有教职工163人,专任教师155人,具有本科学历102人,大专学历49人。中学高级教师17人,小学高级教师43人,中学一级教师36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2人,省优秀教师2人,省教坛新秀3人,市名校长1人,市名师8人,省名师校长培养人选3名,省级普通话测试员7人。近年来,教学教育成果累累,学校教师研究课题在省市获奖25个,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128篇,论文获省级以上奖励107篇,课件获奖或出版19个之多。素质教育成效显著,学生群口道情《哇噻,滑板车》获全国一等奖,围棋连续八年获市团体总分第一名,参加各级比赛获省、市一等奖达20余次。两届九年制毕业生中考成绩喜人。首届毕业生298人参加中考,102人上省重点高中入取线,28人上衢州二中正取分数线,80人上衢州一中正取分数线,英语、社会、科学单科成绩满分达9人次。二届毕业生250人参加中考,37人上衢州二中正取分数线,108上衢州一中正取分数线,126上衢州三中正取分数线,英语、社会、数学、科学单科成绩满分达16人次,各科总平均分和升学率均居市区公办学校第一名,赢得了教育部门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三届毕业生251人参加中考再创辉煌,上衢州二中分数线91人,其中正取线45人;上衢州一中分数线135人,其中正取线102人;上衢州三中分数线149人,其中正取线128人;上衢州高级中学分数线213人,其中正取线190人。

上一篇:偶遇客栈

下一篇:北京旅游景点门票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