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书店

时间:2024-07-27 19:04:47编辑:分享君

散文|河边小书店

书店很小,小到你不走过那条河,你是不会发现它的。如果查看地图,放大镜无济于事,最多只能看到附近一条河和河上的桥。

如果站在河东头,河水平静且缓慢,镜子般映照出不远处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和近处的外白渡桥。河上有规律地布置着一些桥,各式各样。桥不是江南的古典桥,宽大结实,桥上开车桥下走船。河两岸错落有致着斑驳的老厂房,造型独特的新式建筑。

冬日下午三点的太阳照得河两岸暖洋洋亮堂堂的。高大的建筑,古色古香的建筑,带着日军炮弹袭击后伤痕累累的建筑在下午的日光中显现出平静而优雅的样子。只有三三两两的人在河边漫步,偶尔有人出来遛狗,再无更多的人出现。

一百多年前,河北岸属于郊外。九十年前日军轰炸留守在桥头仓库的一群官兵。仓库是五层楼的房子,墙面结实。快一百年过去了,墙上还有不少枪眼—那种火力猛的炮弹制造出的枪眼。双方打得眼红时,驻守在仓库里的年轻人抱着弹药从五层楼跳下去。河对岸有家饭店,在里面吃大餐的人目睹这一切,然后在玻璃窗内碰杯。

今人可以走进这个仓库并登录到五层楼,看附近居民楼的六楼阳台。附近居民楼均为电梯房,层高不足三米。相比之下仓库的五层楼约等于电梯房的六楼或七楼。

出四行仓库门向左走,五十步不到就能看到一家书店。

书店门上一副对联:

东壁图书西园翰墨,南华秋水北苑春山

小楷字体工整利索,加上繁体字,不少人认不全十六个字。我也是请教一位学者才知道这原本是清代学者刘熙载的一副对联。对联中包含了东西南北,也包含了春秋日月,更是囊括山水和学识。

我虽然小,但我的心很大。这家店面口气着实不得了。

书店是收集时光的地方,二手书店更是如此,它们更彻底地一股脑跌进旧时光里。我见过不少二手书书店,似乎是因了旧书的原因,有的书店更为谦逊而低调,有的则仗着绝版书咄咄逼人。像这家以字明志的书店,承载着明显的主人气质,这应该是一家有灵魂有思想的书店。

我推门进去,果然,在这里,旧书得到了优越的待遇。泛黄渐黑的明清古本被塑料袋封装并贴上字条标签,以免被再次抚摸损伤。民国时期隐藏时光的小册子端正地码在零碎的角落里,甚至贴在墙上,端庄优雅。陪伴我们成长的刊物和小人书放在老木箱上,等待被捡起。

这些书多半孤本且不媚俗,不是市面上常见的大众书籍。据说老板有去老学者家上门收购,有通过拍卖得来,有从地摊鬼披星戴月淘来,还有网上收购…

上了年纪的旧书,几个时代的旧物家什,棉白搁布,不经意间的某个地方还摆着与犀牛有关的小物件。

店内还有很多泛黄的外文原版书,火柴盒纸,小邮票,一张张用干净的塑料袋装好。两个德国小姑娘埋头翻着这些上了年纪又色彩鲜艳的小东西,一面叽叽喳喳:

真是漂亮啊!看这张,这个颜色,喔喔,这个更好看。

书店老板不在,一位年轻女孩自始自终埋头整理老书,毛刷轻刷,轻轻吹灰,再轻轻放到归类的地方。眼见着成堆的旧书原本想把女孩埋进去,却又被她轻轻一口气吹得变了身。书本们变了颜色,不再老朽陈旧,犹如注入新的生命力,书和女孩不再对峙,沉淀和美好平和相处,成了忘年交。店里有些布置大约出自她手,扎起的五线曲谱,钩花小布垫。时逢工作日,客人不多,总三三两两,否则一堆人涌进,并不方便转身。来者自取,买者来买即可。

一位诗友听说我去了犀牛书店,惊呼到这可是他们古典诗友群多年的御用书店。原来如此。


关于书店的散文随笔:记忆里的书店

  编者按:书香永远是值得爱护值得珍藏的,记忆里的书店,牢牢地矗立在我们心头,这辈子都磨灭不了。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记忆里的书店》。   我知道新华书店的时候,以为天下的书都放在新华书店,那几个招牌字特别有号召力,说它是我人生的坐标一点也不夸张。后来它还成为女儿的理想岛。   我第一次购书是在老家射阳镇的供销合作社的柜台,那里有一节柜台陈列着平放的书,透明玻璃下书的封面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构成一种诱惑。我曾经对一本书流连过几周,终于下定决心,也终于凑够钱,买了那本《活着,并要记住》,那年我16岁,初尝人生的酸涩,正需要一个人交给我活着的道理。   我走进的第一家新华书店是高邮新华书店。在那里,我买过许多本书,其中包括一大摞诗集,私下里以为买诗集划算,因为诗是浓缩的,耐咀嚼的,可以在不同的时期安慰我的神经。总是和同学一起去,一路踩过悬铃木摇晃的影子,惊讶于光与影的变幻,在新华书店长长的柜台边踯躅,目光越过营业员倦怠慵懒的脸,在他身后的层层书架上逡巡。——开架售书是后来的事,那时,我们只能就近看陈列在玻璃柜里的书,而且也只能看封面;实在感兴趣以致忍耐不住了,会让营业员取出新书,翻看一阵,时间可不能太长,营业员在旁候着呢。感兴趣的书很多,能买的却不多。因为囊中羞涩,买了这本,便不能买那本,实在很难斟酌,总要在柜台外往来过几个回合。“同志,把那本书拿给我看一下,好吗?”很客气地问询,生怕营业员看出自己的寒碜而态度怠慢。看一下价格,若价钱太贵,买不起,便趁早还给人家。我一直不理解,守着那么多书的营业员们,不仅没有面露幸福,脸上还那么淡漠,简直比一张白纸更加空洞。我替那些书可惜。那些时刻,我多么想成为一个营业员啊!   买书的人多起来,新华书店开架售书了。在高高的书架前,自由地挑书,抽出来,插进去,中间很可以一连瞄几页,与之前的只可远观比,其惬意自不可同日而语。但营业员的身影是无所不在的,虽然不说什么,但无声地谴责总是敦促我们早下决定。偶尔碰上脾气臭的,会粗声大气地训我们一顿,无非是:不要把书弄乱!放回原处!怯怯地离开是非地,或许便结束了蹭书之旅。走出书店,带着新买的书,雀跃之情复苏,走在路上,仿佛道路格外宽敞,天格外蓝,遇见的人仿佛也都藏着喜气。   我逛过的书店渐渐多起来,故乡宝应,省城南京,上海,买的书也多而杂,但凡经济许可,看中的书肯定是要买的。八七年我在南京住院四个月,上午挂水,下午逛书店,旧书店里的书是随便你看多久的,但是站着看书,腿脚受累,不得不做稍息状,左腿换到右腿,右腿又换到左腿。就那样站着,看了半本《围城》。记得那本旧书要五元钱。——价钱不低到某个程度,我是不会买的。记得花一毛五买了《朝花夕拾》,花三元多买了全套的老舍剧作。就是这样,四个月累计起来的书,也多得拿不了,只好办托运,托运也没法直接到我乡下的家,只好放同学家,分批次往家带。我那个同学被我折腾不少次。   如此爱书的我,竟有十来年不进书店!生活的磨眼里没了诗歌,只装柴米油盐。孩子大些了,理解力好,领悟力强,我又有了去书店的理由。孩子阅读的权力不该被剥夺的。那时,镇上有家书店,名“好望角”,除教辅资料外,仍有一些儿童读物,不时便去翻翻。但是新书,有价值的书不多,好多书学校图书室能借阅。去县城新华书店买书看书,对女儿来说,便是奢侈的事。可是一年也只有那么两三回,能满足她的愿望。   去县城办事,往往几件事一起办,不可能优先买书,只能做出折中方案:把女儿送书店待着,让她一边看书,一边挑书。她挑好书,我们办好大部分事,正好接她,付买书的钱。对买什么书,不买什么书,最终由我拍板,当然有一堆说辞。——得小心地维护孩子读书的积极性。我知道,自己令女儿腹诽的事情是比较多的。这样地,陆陆续续买了一排又一排儿童文学系列,女儿视它们为自己的财富,爱护得很。   全家人上城办事,买了书不受累,有人充当苦力,孩子的爸爸负责运输所有的物品。有一次,我自个儿上城,在新华书店转了又转,抓起这本,拎起那本,选择了一大摞书。结账后,书店并不提供方便袋,只用塑料绳捆了十字结。可怜我的左右手手指,被那绳子勒得生疼,形成一道道深痕,松了手以后,麻麻木木地一戳一戳地痛。走几里路,拎到公交站台,算是使出洪荒之力了。那时已经有三轮车,从新华书店到公交车站,车资少说得五元。这五元钱,可以买一本特价书,多出点力算什么呢!   后来,女儿上了大学,有了自己淘书的法子,买回许多往期的健康杂志,科普杂志。科学永远不会成为时尚之类的泡沫,不会因为过期而失去价值。女儿的阅读视野,反过来影响我,书,是我们交谈得最多的话题。   当我迷上电子书后,不知不觉疏远了书店,连新华书店换地方都后知后觉,实在对不住新华书店对我对女儿的恩情。   钟楼西边的新华书店,牢牢地矗立在我们心头,这辈子是磨灭不了的。一个地方必须留得住书店,无论经济发达到什么程度,书香永远是值得爱护值得珍藏的。   公众号:行者的歌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篇:今年清明节放假几天

下一篇: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