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壑松风

时间:2024-07-28 10:44:57编辑:分享君

赏析《万壑松风图》

        女儿很喜欢李唐的《万壑松风图》。为此,我专程前往向王老师请教此画由来和鉴赏常识。王老师的观点独到又富有洞察力,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万壑松风图》是宋代画家李唐所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山水画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面山峰高峙,山石巉岩,峭壁悬崖间有飞瀑鸣泉,山腰间白云缭绕清岚浮动。深山中幽僻的崖谷间,奔跃的泉水和郁茂的松林,衬托山峰高峙,山石危岩。其在构图上,大胆裁剪、提炼,整体看来空间立体感强,层次分明。双峰交错,堂堂正正,厚重而拙实,给人以浑厚大气之感,表现为“万壑松风”之境。《万壑松风图》为简括画的表现开了先河,对南宋初期的山水画具有开派作用。其与郭熙《早春图》、范宽《溪山行旅图》,合称为“宋画之三大精品”。《万壑松风图》其上山峰高峙,山石巉岩,峭壁悬崖间有飞瀑鸣泉,山腰间白云缭绕清岚浮动。从山麓至山巅,松林高密,郁郁葱葱。左方中景各有瀑布一线垂下,几折而下,转成一滩溪涧,涧水穿石而过。山脚下乱石珠连,水流奔涌,大自然雄壮之气扑面而来。另外,主峰旁边的远山上,题有“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李唐是一个爱国主义画家,在他心中奔跃着爱国的热血,在他思想中,想的是复国大计,他的情绪是刚猛的,所以,出现在他笔下的是刚性的线条,急促的顿挫,猛烈的大斧劈皴,而不是柔弱的清淡的萎靡的线条。《万壑松风图》在构图上,大胆裁剪、提炼,采取远景山水和突出山水局部的构图方法,突出主峰,以造成迫在眉睫的视觉感受。画中主峰布置于画幅中央,左右伴随着高低错落的云峰。正应了画论“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赴”。这样则表现为作品空间立体感强,层次分明。《万壑松风图》整幅的用墨浓黑深沉,具有北宋人“黝黑如椎碑”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又施以淡墨罩染,使整个山体的景色和谐统一。树叶用大块深浓色渍染、又以淡墨冲之显得浓密苍郁。其中每个石块之间的墨色都有细微的过渡性变化,从而形成若有若无的立体感,所以染色的时候花青赭石分染,墨色罩染,最后用石青或者石绿薄薄地罩一层,体现山石铁青色的质感。《万壑松风图》采用的是山石皴法,它是李唐融合了李成、范宽、郭熙诸家技巧,用多种皴法表现不同的石质,如主峰,多用长钉皴、刮铁皴;在交叠的两主峰中,画家又将两者作不同处理:近山山石结构作斜势,皴法清晰,明显可见小斧劈的笔迹;远山结构作直立式,皴法横置且多平行之势,无论其外轮廓还是皴笔都较前山模糊,从而拉开两山的空间距离。双峰交错,堂堂正正,厚重而拙实,给人以浑厚大气之感。为表现“万壑松风”之境,画家不仅刻意设置了中间一片苍劲松林,画面的其他位置也置以各种长松,与主体松林产生呼应。所不同的是,此二片松树形态更多摇之美,在处理上画家主要通过松叶的外表的参差来求其节奏之美。

        王老师还有一些独到见解,如,此画的松针为不常见诸于画的马尾松,特点是不同于其他画家的五针松,一根松叶茎上分布着长长的松针,一簇一簇的椭圆状让人感觉厚重古朴之意。此画既有左中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高远,又有左下角细细钩画的溪流潺潺,右中的瀑布已成几条白炼,隐约穿插在高山之间,奔流不息的水流与稳重结实的山体交融一体又动静结合充满活力。在王老师的引导下,且通过三幅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山水一并欣赏得知,当时宋朝时期风水盛行,画面中的水流布局时多从向西落下最终向东方奔去,(由于东、西方地理位置不同,中国古人所指的东南西北正好与现在我们所指的东南西北相反)王老师的解读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此画中近景的松树枝干,宋代画家忠于写实、认真观察的习惯可见一斑,比如松树近大远小,近处的松树干时而光线从林中照下,时而从溪石处反光,画面最下方一块长方形的岩石被光线照亮,与苍劲有力的远山形成呼应,此画与西方的光影、透视等方法已经有异曲同工之妙。

        今日还请王老简单的介绍了元代文人画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作品。三日观展,收获满满。虽然全是仿品,但对一些古代书画作品有所学习了解,提高了个人眼界,为今后学习方法和方向又有所借鉴。






















        想来也是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从莫奈开始,引出浮世绘,再到马远,回到宋画,其中历史、人文、哲学交织呈现,整个学习之旅让人精神愉悦、乐趣无穷。


谁给我介绍一下《万壑松风图》?

  法若真
  类别 中国书画>绘画
  尺   寸 192.5×92cm
  估   价 登录后可查看
  成 交 价 登录后可查看
  款 识:偃盖虬龙万亩阴,空山缥缈白云心。东封得若呼天子,下诏还征渤海吟。怍为先生老年台翁画,黄山衲若真。
  钤 印:法若真印、借山楼
  鉴藏印:归去来兮东山之阿、阿云伯子师百
  胸有丘壑气自华
  —法若真《万壑松风图》欣赏
  梦庐

  清代山水,成就斐然,才人辈出。卓然特立者,法若真其一也。法若真,字汉儒,号黄山、黄石,山东胶州人。其父学识渊博,尤好经史,见解独到,著作颇丰,声名一时。法若真幼承庭训,好学上进。顺治三年中得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官至布政使。为官期间,兴利除弊,体恤百姓,为政清廉,深得民心,为人称道。后去官,隐逸黄山。法若真艺术造诣颇高,绘画极佳,题材多样,山水、花鸟等俱为上品。大幅作品汪洋恣肆,变幻莫测,别有风骨。扇面小画雄健清俊,不拘一格,风趣横生。偶绘花鸟,精工细作,饶有情趣,风格鲜明。
  法若真画学北宋,其画注重丘壑经营布置,层峦叠嶂,以卷云皴、鬼面皴糅合披麻皴,风起云波,水奔树撼,给人以山势欲飞之感。尤擅画山水,不拘前人成法,于平实中见出天真烂漫,笔墨清淳,气韵脱俗,尤显逸韵生动。恰如恽寿平《南田画学》云:“高逸一种,盖欲脱尽纵横习气,淡然天真,所谓无意为文乃佳,……若用意模仿,去之愈远。倪高士云:作画不过写胸中逸气耳,此语最微,然可与知者道也。”其山水多烟云弥漫,笔墨浮动,自成一格。
  历代画家常以山水题材来表达隐逸情怀,而以松树入山水更能体现作者的品格和情操。此作《万壑松风图》即以山水苍松为构图素材,画面重峦叠嶂,山势峻拔,远山浮云缭绕。疏树苍松,破石而出,瀑布从山顶蜿蜒而下,潺潺流水,时隐时现,山下岩石高松,分外清幽。作者似乎已经置身于深山老林,耳旁似有百鸟鸣叫,禅趣油然而生。“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平淡而又奇趣,宁静而又生动。作者似乎想要在大自然中找到一种永恒。此帧构图奇特,意境幽深,特点鲜明,独出心裁。结构严谨,用笔工细,皴擦点苔,设色淡雅。此作极为重视疏密虚实的主从关系,远景近景,层次分明。用水用墨,浓淡相宜。清新可人,无柔媚之习,有韵致之气。纵观此作,各种关系处理恰到好处,色彩搭配,空间处理,取景布局,经营布置,独出匠心。《万壑松风图》与其说是在描绘大自然的一种和谐,不如说是在宣泄作者本人的隐士情怀。此作无疑是作者得意之作


万壑松风图的审美价值与现实意义

《万壑松风图》,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奇峰耸峙,险峻巍峨。北宋的山水画,构图多采用大图阔幅的全景式。李唐正处于向南宋过渡的转折时期,他的山水画,着重近景与局部的表现,通过对局部的描写来反映出整体的感官效果,这种构图方法对后世的影响很深。此作在用笔上很有力度,以中锋勾勒的同时兼用侧锋,山石用大斧劈皴,稍加渲染,画面下部近景处的岩石用“短条子”层层积累,既峭硬又干脆,明显脱胎于范宽,但又有所变化,点皴结合,兼收并蓄。皴法变化多端,雨点、马牙、豆瓣兼有,尤其是独具特色的小斧劈皴,使山体质感很强。在下端树根外露的坡石间,长钉皴、刮铁皴、钉头皴在随意挥洒之间安排得恰到好处。难怪元四家之一的吴镇说:“南渡画院中人固多,而惟李晞古为佳。”原因就是李唐“体格俱备”,这个评价从这件作品的线条与皴法中就可以得到佐证。画中远峰用笔和晕染不像近景稠密厚重,整体上趋于含混,这是远山的自然效果,它使画面显得更加悠远凝重,开阔深邃。 在用墨上,整幅作品都具有典型的北宋山水画“黝黑如椎碑”的特点,墨色虽然深重但在感觉上却不是漆黑一片,而是在统一和谐中显现出一种五彩斑斓的韵味。几株松树是作品的核心,树干用中锋勾出,背部的松鳞刻画得细腻传神,松针使用细笔,笔笔挺拔利落,树叶用大面积的浓墨渲染,又破以淡墨,使人感觉满目苍绿,郁郁葱葱,又有各种姿态的小枝穿插其间,不仅避免了大块墨色容易造成的压抑与沉重,而且使整个松林平添了一种有风吹过的动感。 山腰间缭绕的白云似乎在轻轻飘动,两挂山泉飞流而下,这是颇具匠心的营构,它为这幅巨制山水画增添了灵动之气,避免了因为画面丰满而造成的窒息。表现泉水的技法突破了前人鱼鳞式的程式,全部用线条完成,笔力既迅捷老练又灵动活泼,有一种错落动荡之感。贺天健曾说过:“我们可以想见,李唐画《万壑松风图》的主峰,在运笔时画纸是要上下左右的不断移动方向”。细细体味,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能在这种状况下控制用笔,调整全局,完成这样的巨作,李唐的造诣功力可觑一斑。【摘要】万壑松风图的审美价值与现实意义【提问】《万壑松风图》,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奇峰耸峙,险峻巍峨。北宋的山水画,构图多采用大图阔幅的全景式。李唐正处于向南宋过渡的转折时期,他的山水画,着重近景与局部的表现,通过对局部的描写来反映出整体的感官效果,这种构图方法对后世的影响很深。此作在用笔上很有力度,以中锋勾勒的同时兼用侧锋,山石用大斧劈皴,稍加渲染,画面下部近景处的岩石用“短条子”层层积累,既峭硬又干脆,明显脱胎于范宽,但又有所变化,点皴结合,兼收并蓄。皴法变化多端,雨点、马牙、豆瓣兼有,尤其是独具特色的小斧劈皴,使山体质感很强。在下端树根外露的坡石间,长钉皴、刮铁皴、钉头皴在随意挥洒之间安排得恰到好处。难怪元四家之一的吴镇说:“南渡画院中人固多,而惟李晞古为佳。”原因就是李唐“体格俱备”,这个评价从这件作品的线条与皴法中就可以得到佐证。画中远峰用笔和晕染不像近景稠密厚重,整体上趋于含混,这是远山的自然效果,它使画面显得更加悠远凝重,开阔深邃。 在用墨上,整幅作品都具有典型的北宋山水画“黝黑如椎碑”的特点,墨色虽然深重但在感觉上却不是漆黑一片,而是在统一和谐中显现出一种五彩斑斓的韵味。几株松树是作品的核心,树干用中锋勾出,背部的松鳞刻画得细腻传神,松针使用细笔,笔笔挺拔利落,树叶用大面积的浓墨渲染,又破以淡墨,使人感觉满目苍绿,郁郁葱葱,又有各种姿态的小枝穿插其间,不仅避免了大块墨色容易造成的压抑与沉重,而且使整个松林平添了一种有风吹过的动感。 山腰间缭绕的白云似乎在轻轻飘动,两挂山泉飞流而下,这是颇具匠心的营构,它为这幅巨制山水画增添了灵动之气,避免了因为画面丰满而造成的窒息。表现泉水的技法突破了前人鱼鳞式的程式,全部用线条完成,笔力既迅捷老练又灵动活泼,有一种错落动荡之感。贺天健曾说过:“我们可以想见,李唐画《万壑松风图》的主峰,在运笔时画纸是要上下左右的不断移动方向”。细细体味,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能在这种状况下控制用笔,调整全局,完成这样的巨作,李唐的造诣功力可觑一斑。【回答】1从作品的大的构成关系入手,对画面的组成元素进行陈述 2从作品的整体色调入手谈一谈自己的观看体会 3结合作品的创作年代论述作品背后的审美价值与现实意义。【提问】1从作品的大的构成关系入手,对画面的组成元素进行陈述 2从作品的整体色调入手谈一谈自己的观看体会【提问】还有这两个问题可以帮我回答一下吗【提问】李唐的山水画最初多画北方气势雄浑的山河,以雄健的斧劈皴描绘青绿山水,如《万壑松风图》、《长夏江寺图》等,是北派山水的著名代表人之一,其后用笔及取景变的简括凝炼,构图精练,意境优美,开辟了南宋的新画风,并创作了人物画《胡笳十八拍》、《采薇图》等,借历史抒写怀念故国,希图中兴的感情。李唐的画风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他也培养了一些弟子,其后马远、夏圭继承和发展了他的画风,和他一起,并称为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回答】主峰布置在画幅中央,左右有高低参差的插云尖峰。画中冈峦、峭壁似刚被斧头凿过的痕迹,是典型的斧劈皴法,这一片石质的山,显现出特别坚硬的感觉。山腰处朵朵白云,好像是冉冉欲动,一方面把群山的前后层次感划分出来,还使画面有了疏密相间的效果,也使整个气氛上有柔和调剂的一面,不会因为太密、太实而让欣赏者有过分的压迫感。山巅的丛树,近树的松林,有隐有现的石径,加强了画面幽深的情调。左方中景各有瀑布一线垂下,几折而后,转成一滩溪涧,涧水穿石而过,如闻声响,真是画到有声就是诗。【回答】【提问】【提问】针对这幅图片进行对图的设计说明800字【提问】问题多了【回答】

上一篇:网站重构

下一篇:长安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