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火烧圆明园

时间:2024-07-28 13:14:13编辑:分享君

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说明了什么

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很多问题:
1.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本性.嗜血成性的英法联军,无视中华民族的尊严,盗意践踏中华国土,大肆掠夺火烧圆明园的文物和财宝,推倒火烧圆明园的亭台楼阁,毁坏了圆明园的奇花异草。
为掩饰罪行,他们放火烧了圆明园。

2.落后就要挨打
3.清朝的腐败.旧中国清政府的无能
4.弱国无外交
5.当时中国人的麻木,迂腐,懦弱,愚蠢。

6.征服者的一种变态心理,看见好的东西不能拥有时的BT
7.我们还不够强大,我们还需要努力!
如今的圆明园像一座纪念碑,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大罪。
这是我们的耻辱,是个刺眼的教训。
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必须牢记这个血的教训。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不再是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而是和平友好的交流"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
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是: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后,依约定于第二年双方换约,完成条约签订的最后手续。1859年英法特使带着舰队来到天津大沽口,要求驶进大沽口进京。除非占领,换约特使带着全副武装的舰队进入一个主权国家。这在欧美国家从无先例。清政府当时并不了解这一点,但还是拒绝了英法特使的要求,指示他们可以由陆路进京。这既完全符合“国际法”,也遵守了换约的承诺。但英法公使拒绝了清政府的合理安排,决定强行进入大沽口。在突破大沽口设立的栅栏以后,清军开炮给予驱逐。大沽口之战,英法联军受到重创,于是在1860年重整旗鼓,增调援军,攻破大沽口,再由天津北上进攻北京。由此可见,1860年的战争,完全是由英法特使违反“国际法”挑起来的。在有些西方历史著作中,甚至把它称为“第三次鸦片战争”。因为1858年的天津条约清政府实际上已经满足了英法两国的要求,只是由于英法特使为满足其不合理的换约要求而发动的一场新的战争。没有这个要求。就没有英法联军攻打北京的八里桥之战和火烧圆明园的事情,也没有清政府虐待和杀死夏巴礼及其卫队的事情。一步错,步步错。英法特权不遵守他们自己的“国际法”,蛮不讲理,引起了昧于世界大势的清政府的过激而愚蠢的行为。这个因果关系,读者不难判断。我们首先应该谴责的是谁,读者应该也不难判断。巴夏礼“出使”的具体要求,那就是英法联军开进京城,互换天津条约,再订立北京条约。我们不难想象,在清朝的专制体制下。联军进城逼迫皇帝换约、订约,这样的“城下之盟”是对“九五”之尊的皇帝莫大的羞辱和冒犯。我们今天可以批评其许多愚昧的行为,但对受到无礼羞辱、冒犯的皇帝会作出怎样的反应,他的臣僚会如何处置。任何稍有历史感的读者,不至于毫无一点理解,对巴夏礼等施以不同的惩处,只是他们体制内的“正常”举动。中国虽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古训,但并没有给予敌国使臣辱侮君主的权力。但清政府并没有走到砍了巴夏礼脑袋这一步。而只是将他一行扣留,因为他们以为巴夏礼不仅是使节,而且是窜犯京师的主脑,希望通过扣留他而逼退英法联军,清政府的求和行动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巴夏礼一行有英国33人、法国13人,除英国7人逃出外。余均在1860年9月18日被扣留,到10月8日释放。根据清方记载,9月18日,巴夏礼与怡亲王等在通州谈判之时,张家湾之战爆发,巴夏礼一行在撤离途中被僧格林沁的部队抓获,在谈判破裂、战事地带发现敌方人员。军事主官决定逮捕,这个临时处置可以质疑,但不能说完全错误,因为这些人是在交战地区被俘,可以作为俘虏。21日,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再次击溃僧格林沁部队,打开了通向京城的最后一道防线。此后由恭亲王亲自出面与英法谈判。他提出的双方撤军停战,再行谈判,达成协议后再释放巴夏礼等。英法特使拒绝,称除非释放俘虏,否则继续进军。这样,到10月5日,英法联军补给了弹药之后,继续前进。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了圆明园。便进行了大肆抢掠。《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的作者马士引用英法士兵的记载写道:“这些宫殿在第一天就被法国军队和一小支英国骑兵掠夺一空;‘这种掠夺行为继续了几天之久,而我们的(英国的)官员们。大多数都获得了很多东西……’”。在8日巴夏礼释放回来之前,英法特使根本不知道被俘人员的境况,但对圆明园的抢劫已经持续了三天!在押解途中,巴夏礼等一行的确受到了押解士兵一些虐待,这类虐俘行为直接20世纪“文明国家”的国际战争中依然常见。何况是19世纪中叶呢?巴夏礼等九名官员被关押在刑部,据刑部官员奏称,因他们是“夷酋要犯,饬令官人严加防范,并令提牢厅早晚饮食,均令其适意,不可稍加凌辱。”巴夏礼自己也说,他每天能吃到两顿米饭或面条。同时配有少量的肉和蔬菜。另外,还有一些糕饼、馒头及少量的茶和烟。巴夏礼等九人于8日释放时,因英法随行士兵关押在其他地方,他们并不了解这些士兵的情况。到10月12日,关押在其他州县监狱的士兵送到英法兵营时,英法联军已在圆明园抢劫了整整一个星期了。

火烧圆明园是谁烧的?

火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烧的。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圆明园简介: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有一百五十余景,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康熙为之题匾“圆明园”,“圆明”为雍正法号。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至此,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道光年间又进行多次修缮和拓建。

火烧圆明园电影梗概

《火烧圆明园》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4dcqM5jpCop6D--jjazGHA 提取码: 5sip 咸丰二年(1852年),颇有姿色的叶赫那拉氏玉兰(刘晓庆)被选进宫册封为贵人,由于历史上叶赫那拉与爱新觉罗两家族有宿仇,玉兰起初不得咸丰(梁家辉)的宠幸,但善于心计的她终以一曲哀怨缠绵小调和倾城美貌将咸丰紧紧捆绑,被册封为懿嫔,又因生下儿子载淳,被进封为懿贵妃,地位一时除皇后(陈烨)外,无人可及。清宫各嫔妃争宠、咸丰耽于享乐之时,觊觎大清财富良久的英法等帝国对中国屡次发兵侵犯,胆小怕事的咸丰在肃清等八位大臣的规劝下,丢下举世闻名的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以“秋猎”之名携带众嫔妃逃到了热河行宫,继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行及时乐”的奢淫生活。

《火烧圆明园》主要内容

分类: 教育/科学
问题描述:

《火烧圆明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急用

解析: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开始焚烧举世闻名的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10月6日,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少量拿着刀矛的清兵一战即败,护园大臣只好投水自杀。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军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劫掠。接着,联军司令部下达了可以“自由抢劫”的通知,1万多名英法官兵于是你来我往,争相入园,个个满载而归。

连续多天的抢劫之后,英国专权额尔金又提出:“只有烧毁圆明园一事,最为可行……此举能使中国皇帝产生最大的震动。”英国首相巴麦尊对此不仅同意,还说:“如果北京皇宫遭受同样对待,我将十分高兴。”一场有计划的更大的暴行便随之开始。10月18日,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真可谓“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上一篇:iphone6手机壳

下一篇:美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