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腾官网

时间:2024-07-29 10:02:53编辑:分享君

你认为富士康造车有戏吗?

我认为富士康造车没戏,我不看好它。1.富士康没有造车的核心技术,它们只是一个加工厂而已;2.造车现在竞争非常激烈,小米,华为,恒大加上其他传统汽车企业,富士康没有优势;3.造车不是加工那么简单,需要投入的成本非常高,我不看好富士康造车。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不断扶持,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了造车的行列,富士康也想造车,想了很久,我认为富士康造车没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富士康没有造车的核心技术,现在进入造车行业感觉已经有点晚,好的资源已经被其他企业占领。造车企业之间竞争也非常激烈,传统的汽车行业我们就不多说,小米,华为,恒大互联网企业都加入了造车,富士康要跟他们竞争,我认为胜算很小。一、富士康没有造车的核心技术对于造车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核心技术,富士康是全世界著名的加工厂,它们在制造业方面却是有自己的优势,但在造车方面它们没有核心技术,也没有好的资源,要想在造车方面有好的发展,我认为比较难。二、造车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现在大家都知道造车是未来的风口,恒大,小米和华为几年前都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富士康这个时候介入时间有点晚,好的资源已经被这些企业占领,同时传统的造车公司比亚迪,一汽等等实力也不可小觑,富士康面临激烈竞争能否胜出很难说。三、造车不是简单的加工需要消耗巨大的资金富士康也有钱,这一点不容置疑,但造车不是用钱砸就能够出效果,造车也不是简单的加工,这需要长期的投入和技术研发,从这一点来看,富士康基本上处于弱势地位,要想造车成功,突破重围,我认为富士康很难,我不看好富士康造车。

富士康不是真的要造车

文:林淑华

微信公众号:个人 汽车




通过一次性推出三款车的方式,富士康正式宣告进入 汽车 行业。

富士康发布这三款车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发布三款车、宣布造车、碰瓷特斯拉车型名字引发争议,都宣传了富士康代工 汽车 的能力。不惜下血本宣传,说明富士康对获得 汽车 代工订单非常迫切。

虽然苹果是富士康最大的客户,但是富士康转向 汽车 ,并不全是为了苹果。郭台铭非常清楚智能电动车浪潮意味着什么, 汽车 关乎的是富士康的未来。相比不能错失苹果 汽车 代工订单,富士康更不能错失的是整个 汽车 电气化时代。

不过,现实是残酷的。在智能电动车的核心产品力方面,富士康缺少自动驾驶、智能互联、电池方面的优势。这是比较致命的。不要说苹果的 汽车 代工订单,就目前富士康的实力,其他车企的代工订单它都未必能拿下。

代工都困难重重,更可况亲自造车了。

40多年来,富士康所有的积累都在代工制造领域,亲自造车意味着它要在C端市场卖货,但它并不具备这个能力。

面向B端代工,是知道标准答案的应试考试,需求是现成的,由客户提供。而面向C端市场,没有人会告诉你消费者需要什么,是从无到有创造出产品的过程。这两者考验的是完全不同的能力。

面向B端代工着重在生产制造,研究的是技术、制造、规模、成本等,对象是B端客户,考验的是把东西做出来、拿下客户订单的能力。

面向C端市场卖货,除了生产制造,还着重在品牌塑造、市场把握、商机捕捉、渠道建设等,考验的是把货卖出去的能力。

前40多年,富士康的核心竞争力是在拿下B端客户代工订单,满足客户需求。富士康早已习惯跟着客户的节奏走,客户要啥就造啥。相对于它的客户,富士康是间接感知市场变化的,缺少感知一线市场的经验。

比如车型的市场定位问题,富士康不懂市场,不知道什么级别的细分市场适合自己,也就很难造出有市场竞争力的车型。

富士康之前也不是没有尝试过攻C端,可惜事与愿违。面向C端的渠道,富士康就失败过三次,其中一个是赛博数码广场。

品牌也是一个硬伤。

一家代工厂最薄弱的环节就是做品牌。富士康非常欠缺面向C端市场做品牌讲故事的能力。

虽然富士康的品牌知名度很大,但是,消费者对富士康的认知只是大公司背后的代工厂。代工厂在消费者心里的地位是不高的,是不怎么被看得起的。虽然代工也需要具备非常高的 科技 水平,但是,没有人会把富士康和高 科技 企业联系在一起。富士康在C端是没有品牌效应的,它的品牌价值只在B端。

富士康显然也知道亲自造车道路坎坷,这也是为什么富士康一开始并没打算亲自造车。尽管富士康一直有造车梦,但它的动机都是出于必须要进行的产业转型。我更倾向于富士康此次也并没有真的打算亲自造车。

如果富士康真的打算自己造车,那山寨特斯拉车型名字也未免太过儿戏。找裕隆 汽车 合作造车,则更是草率。富士康想必比谁都清楚,和奄奄一息的裕隆 汽车 合作造车的胜算很小。

富士康找弱势的裕隆 汽车 ,本质上和华为找弱势的赛力斯和北汽极狐是一样的。只是切入 汽车 赛道的方式。

不一样的只是华为的目的是韬光养晦、闭门练功、熟悉路径,因此它藏在品牌背后。而富士康的目的是拿到更多 汽车 代工订单,因此它急于跳到台前。

富士康对 汽车 自有品牌成败的包袱没这么重,因为它的重心并不在C端。宣布造车只是顺手的事,没做成也没什么损失,做成了就当意外的收获。而华为是有 汽车 自有品牌包袱的,华为终将会面对C端,华为的 汽车 自有品牌是不允许失败的。

是不是很有意思,一直说不造车的华为终将会造车;一上来就说造车的富士康,反而并不会真的造车。

对富士康来说,虽然已经布局 汽车 十几年,但是无论从代工还是亲自造车方面来看都尚在起步阶段。

进入 汽车 代工行业,它要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比如已经代了60多年工的麦格纳。造车领域就更不用说了,无论是特斯拉、蔚小理、传统车企,对比之下,富士康都只能算是初出茅庐的新手。

巨大如富士康,在新的时代浪潮面前,也同样危机四伏。


上一篇:电脑浏览器下载

下一篇:数学模型姜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