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海明威为什么要自杀?
海明威自杀的原因 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海明威的生平和文学生涯从一开始就争议不断。无论海明威是作为一位传奇式人物,还是作为一位作家,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创造了一种简洁流畅、清新洗练的文体,净化了一代的传统文风,在欧美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海明威处处惹事,人人受气,给人留下了如此印象:喜欢冒险,四任妻子,拼命喝酒,任意争吵等,这么多病一直缠着他,最后用心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对于海明威自杀的评价,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一九六O年,海明威想写作的热情一定使他极为痛苦。他在生理上大为衰弱,高大的身躯萎缩下来了,面容憔悴,忍着痛苦。他住在梅约疗养院时,诊断结果不妙:高血压,可能还有糖尿病(此病曾经折磨过他父亲),而且铁质代谢紊乱,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危及主要器官。 心理上,他更糟糕,几乎说不清楚话,焦虑,抑郁症很严重。赛摩·贝茨基与莱斯里·菲德勒一九六O年十一月拜访过他,想请他到蒙大拿大学去做演讲,事后写道他象个“没有主意的小学生”。一九六一年春天,他进行了二十五次电疗来减轻抑忧症。他在梅约疗养院住了一个月,刚刚回到克特欠不久,在一九六一年六月二日早晨,他把一支银子镶嵌的猎枪的枪口放在嘴角,两个板机一齐扣动。
一生风流的“硬汉”作家海明威,为何晚年选择自杀?
库尔特·辛格说:"这个世上有了海明威和没有海明威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他用自己的勇气在充满暴力的现实世界追逐自由,不甘屈服的灵魂闪烁着光芒。走上"硬汉"道路的海明威印象中的海明威是一个极具冒险精神的"硬汉"。但你无法想象就是这样一个"硬汉"在小时候穿上似洋娃娃的衣服,剪着波浪头,不停地做女红。有没有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反差萌呢?海明威在家中备受疼爱,但方式有点特别。母亲将他当做了"双胞胎"来抚养,经常让海明威扮成女孩的模样,假装自己有双生子。长时间的cosplay 使海明威的性格错位,甚至假装成妈妈,抱着洋娃娃不肯放手,开启碎碎念的模式。童年的性格反差并不是一件好事,这也是他婚姻不幸的原因之一。海明威是什么时候踏上了硬汉的道路呢?或许是父亲看不过去过于"女性化"的海明威,就带着他领略大自然的力量,冒险、打猎、露营唤起了他体内的荷尔蒙。海明威拿的起笔杆子,对于枪杆子也毫不含糊。创作的灵感与生活息息相关,战争、婚姻、童年的性格错位和作品深深交织在一起,逃不开,躲不掉。如果说打猎是他男性荷尔蒙苏醒的开端,那么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海明威,见识了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残酷之后,足以让他成长为硬汉,并蜕变成为魁梧英俊、才华横溢的型男。富裕的家庭、帅气的脸庞、良好的文学修养、又带着霸气的气场,足以让无数女人趋之若鹜。他风流的一生拉开了帷幕。四段婚姻哈德莉陪海明威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期。那时候他还不是大文豪,名声没有十分的响亮,日子过得穷困潦倒。生活不是空中阁楼,大多数是一地鸡毛。经济上的贫困也带出了一系列问题。后来哈德莉弄丢了手稿,婚姻就开始有了崩塌的迹象。海明威喜爱创作,经历又丰富,名声渐渐变大,身边围绕的女人越来越多,几乎没有哪个男人能拒绝送到眼跟前的"肉"。多年后,在《流动的盛宴》中表明了他的私情。哈德莉正是知道了这件事,提出了离婚。海明威的第一段婚姻到此终结。女记者波琳是海明威的第二任妻子,二人过得非常舒心惬意。可惜在1930年海明威出了车祸,住在医院长达一年的时间,都是波琳在一直照料着他。好景不长,在西班牙内战爆发期间,海明威不顾反对去前线当了战地记者。他确实生性风流,对于独立自主的,又不那么宠着海明威的玛莎,很快动了心。他开始和波琳分居,1940年离婚,同年11月,与第三任妻子玛莎结婚。在这时,海明威的文坛地位已经如日中天。玛莎野心勃勃,在文坛也有着不小的地位。两个人谁也不服谁。几年的时间,爱情的甜蜜过后是彼此的怨恨。海明威的最后一次婚姻的女主玛丽是周刊的一名记者。这段婚姻维持到了他逝世。海明威的四段婚姻很是动荡,有人会好奇他一生最爱的是谁?霍契勒的新书《两个女人之间》表达出了这样的意思:在巴黎穷困潦倒的日子是他一生最快乐的时光。他和波琳的关系简直是一场灾难 。海明威晚年的著作《流动的盛宴》写到:"我爱她(哈德莉),我并不爱任何女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相信这个说法。在最后的几年海明威深陷绝望和崩溃之中,很难想象他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偏执,抑郁的影响。美国文学教授提到或许在《流动的盛宴》中有杜撰的成分。这段浪漫的青春记忆注定与他晚年的凄惨磨合在一起。婚姻的感情动荡也成就了海明威的文学著作。《太阳的升起》、《战地春梦》、《战地钟声》、《老人与海》。每一段婚姻都会有新的著作诞生。最著名的《老人与海》,里面却隐藏着海明威与海岛的缘分。海明威的骨子里是自由的,是爱冒险的。他参加过很多的战争,在体内留下了237块弹片,受过很多的伤,甚至一次事故中,他只能站着写作。去非洲狩猎,在阿尔卑斯山滑雪,海明威体内住着的是自由不羁的灵魂。这样的他既与大海有着非凡的默契,自身也在大海的包容下,可以更加深刻的思考,写出深邃的文字。海明威与"海"缘分有两座岛屿与海明威的缘分很深。基韦斯特岛,又叫"落日的故乡",是作家的伊甸园。从小父亲就叫他钓鱼,打鱼和写作就是他在这座岛上的日常生活。海明威在瑰丽的晚霞中不断地反思所经历的战争。在基韦斯特岛他创作了许多的著名的。另一个就是哈瓦那,海明威经常在两岛之间畅行。哈瓦那激情的生活瞬间吸引了他。西班牙情调的街道,热情的混血女郎,疲惫时还有朗姆酒、雪茄。在有了第三任妻子之后,加上对古巴这个国家的喜爱,便定居在了哈瓦那。与新城区有所不同的老城区,弥漫着沧桑的味道,又带着些许的忧伤。那民居与工事为一体的建筑风格,这座古巴古老的城堡是最能"明白"他的。就是在这里海明威写下了《老人与海》,书中很多地方都能体现哈瓦那的痕迹。写作不是他的全部,海明威曾说:"写作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在岛上养猫、喝酒、拳击、骑马……生活丰富。他对于猫非常的痴迷,一生中都有猫的影子,也可以说猫伴随着他的一生。海明威是名副其实的"文坛硬汉",他总是离开岛屿见证战争,用非凡的勇气揭露愚蠢和暴行,现实世界中内心的火焰熊熊燃烧。宿命的魔咒这样的人为什么会晚年凄惨,难逃宿命的魔咒呢?其中之一,就是他的胜负心太强,无法对自己满足。过度的追求完美只会让人陷入焦虑之中,难以挣脱。在他写作的时候,十分的严肃,甚至单脚站立的创作。写完后的第二天再通读一遍,写到哪改到哪。全部写完后又改一遍。他的一篇长篇小说一页改了39次才满意。《丧钟为谁而鸣》在清样出来后连续修改了96个小时。海明威精益求精的精神让人敬佩,创作中抱着这样态度是非常好的。但是在生活中有利有弊,性格影响着方方面面。一旦人生中出现自己不如意的事情就会陷入焦虑的困境。他的婚姻就是写照。婚姻的不幸成就了他的创作,同时在一次次打击中又继续追寻,没有停歇,又不满意,形成了恶性循环。他自己也说:"人生最大的满足不是对自己的地位、收入、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的满足,而是对自己的满足。"抑郁也是导致晚年凄惨的一大因素。他的父亲就是抑郁而死的。海明威热爱古巴这个国家。二战爆发后,德国间谍不断刺探涉美情报。一直爱冒险的他联系了大使馆,要建立私人间谍网。一个由渔民、赌徒等的组织建立了。这个"民间"间谍网对于追踪干扰纳粹的活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却引来了埃德加·胡佛的不满。胡佛执掌着最大的"官办情报机构之一",在一次海明威向布雷登发回的线报被获悉,胡佛派人去查,不久,传来消息称海明威的情报"系编造"。与此同时,胡佛不断的施压,"犯人工厂"被迫解散。之后,他受到更加严密的监视,这种束缚的感觉对于崇尚自由与冒险的海明威来说是"致命"的。长此以往,海明威总怀疑自己被盯梢,甚至有时饭没有吃上几口,脸庞就涌现着惊慌之色"吧台那边有两个特工。"好友霍奇纳在和他闲谈的时候,都会触及到已经神经敏感的海明威。他咆哮,将霍奇纳当做了随时出卖他的人。海明威自杀前几个月就抑郁了。他逝世后,其妹妹,弟弟相继离开。仿佛这就是个魔咒。海明威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他既是自由不羁的冒险家,又是惊才艳艳的作家。一个自由,向往大海的灵魂是无法被束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