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简介

时间:2024-08-02 14:29:53编辑:分享君

关于卢梭

第一次听到卢梭的名字是在历史书上,学习法国启蒙运动时,社会契约论这一名词让我记住了他;在大学时,我第二次遇见了卢梭这个名字,那是在外国文学史的课堂上,《爱弥尔》、《新爱洛伊丝》、《忏悔录》……这些作品让我又一次记住了他。心血来潮地打开《忏悔录》后,我才真正开始了解卢梭。

正直与勇气:

在看到作品尾声时,卢梭本人所给予我的印象,用两个词来概括的话,那就是正直与勇气。正直,从对待朋友、亲人的方式与态度上,从办理公务的做法上,从不参与党派斗阵与威胁上,便是最明显的证据。而勇气,从写这部作品本身开始,已经说明了这一词,而千里之外的中国,也存在着如此勇敢的人:巴金。(他的《小狗包弟》足以让人深思与动容)在《忏悔录》中他坦白自己的错误,说出他所看到的真相,说出自己的坚持,比如退隐于乡村,绝不背叛自己真诚的心灵与底线原则,即便要牺牲自身的利益。

关于伟人与普通人的双重身份:

这一点上其实我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涅克拉索夫的相关议论谈得挺好,即在对待涅克拉索夫的公民与诗人身份上的讨论,陀氏指出报纸上关于涅的评价总结中的纠结,在诗的内容方面(其中体现了对于人民的亲近以及对内心恶魔的挣扎)以及在传闻“务实”方面(即首先质疑传闻的真实性、其次指出本人在作品中流露出来对内心恶魔的挣扎,并且这挣扎伴随着涅的一生,再者是讲述他作为公民对人民所抱有的爱来反驳传闻),其中一部分也可以转为对卢梭“伟人”与“普通人”双重身份的看法:他是两者的统一,其人思想在时代的先进是卢梭成为伟人的一个条件,其人超出一般人的精神品德,即是成为伟人的第二个条件。他是个普通人,会面临为人所必定经历的任何问题,生老病死不可违背,需要为生计奔波,为孩子的命运前途做出选择……我们作为读者,若是以审视的目光来评判一个两百多年前的人,哪里来的权利呢?回忆录中,卢梭也有个人的反思,孩子的问题上承认自己的错误等等,这一勇气我认为是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的重要因素,倒不如说这一勇气也使得他成为伟人。伟人不可触及吗?倒也不一定,每一个伟人都是身边能够遇见的人,就同令人敬仰的英雄一样。

当然,之所以想起这些,是偶然翻看其他读者留下的评论,过于注重某件事情的做法而对卢梭本人进行指责,其实本末倒置,比起看《忏悔录》,不如和好事之人聊聊八卦。

文学特色的疑问:

在课堂笔记上记录了《忏悔录》的艺术特征,有三,一一对应起来却觉得前二是正确的废话。首先,叙事节奏控制得随心所欲;其次,时而高昂,时而低沉的叙事语调。我想着,这是作者本人的回忆录,叙事也自然会随着主观情绪而波动吧。

遗憾:

结尾地措不及防,原来回忆录终结于第二卷。在卢梭念回忆录给他人(不知道他们之间关系如何)听时,卢梭本人最后增添的一段话,以及听众的沉默,不知为何,总给人以看完一部崇高悲剧的印象。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是鲁迅先生对于悲剧的概括,纵观回忆录来看,特别是第二卷,的确是一步步走向一种凄凉的境地,令人叹息。

卢梭所遵循的准则与所表现的精神,对于他本人来说,既是炸弹,注定要忍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迫害,无论人心变幻所带来的心灵上的折磨,亦或者是生理上颠沛流离的苦痛;也是钻石,它经受磨砺而不黯淡,反而随着岁月流转而越加闪闪发光。人陨落了,可精神不灭,他便会成为星星,永照人间。

卢梭失败了吗?

失败了。

若说他成功了吗?

他成功了。


卢梭简介(简单介绍)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是瑞士裔法国思想家、作家、政治理论家。日内瓦的孤儿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祖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的新教徒。他的母亲在他出生后就去世,他有一个兄长,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从此卢梭再没有得到他的任何消息。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当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等。后又被通缉流亡国外。期间得到了华伦夫人的爱护。巴黎沙龙的宠儿1742年卢梭搬到巴黎。在巴黎期间,卢梭与德尼·狄德罗认识,并从1749年起参与《百科全书》的撰写,最重要的贡献是1755年写的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文章。但那以后不久,卢梭与狄德罗的关系紧张。1750年卢梭对以《论科学与艺术》("Discours sur les sciences et les arts")一文赢得第戎学区论文比赛首奖,因此成为巴黎名人。在这篇论文里面卢梭主张,从道德的观点来看,科学与艺术的发展并无益处。卢梭的作品语言风格独特(独白式),具有浪漫激情。1761年《新爱洛琦丝》出版,立刻轰动巴黎。朋友与敌人卢梭与他那个时代的一些著名思想家大多相识,但结果却无一例外地反目成仇。这些人中包括法国的伏尔泰、狄德罗,英国的大卫·休谟。[编辑] 性虐待及露体狂 卢梭除了开创政治学说外,他的私人生活亦成为性研究的对象。他在《忏悔录》里曾提及,8岁时受到女教师兰贝尔斯的鞭罚,带来的“肉欲的快感”,“正是这种惩罚注定了我终生的趣味、欲望和感情”。年长后,卢梭钟情年轻少女,一心渴望着她们的鞭打。他亦曾在躲在黑暗街头,向陌生女子露出他的臀部,他曾说深知这是一件非常愚蠢的行为,但每次做时总会带来无比的性满足,他最终被一名男子捉拿。死于穷困潦倒1768年8月29日,卢梭与同居了25年的女仆瓦瑟在布戈市结婚,此前他们生有5个孩子,并全部寄养在孤儿院。1778年7月2日,已患“逼害性心理分裂症”的卢梭在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Ermenonville)去世。(恰与伏尔泰在同一年去世)死时穷困潦倒,死前被马车撞翻,又被狗扑伤践踏。身后备极哀荣卢梭生前遭人唾弃,死后却受人膜拜。卢梭被安葬于巴黎先贤祠(Le Panthéon)。1791年12月21日,国民公会投票通过决议,给大革命的象征卢梭树立雕像,以金字题词——“自由的奠基人”。卢梭的观念渗入社会风气,成为时尚。年轻人模仿《爱弥儿》,要做“居住在城里的野蛮人”。路易王太子也深受《爱弥儿》的影响,按照卢梭的观点从小教育他的儿子,学一门手工匠人的手艺。据说,这就是路易十六那个著名的嗜好——业余锁匠的由来。


卢梭代表作

卢梭代表作有:
1、《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该书探讨了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及克服的方法,批判了封建等级关系。作者认为生产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使人类脱离了“自然状态”,产生了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揣测到了矛盾斗争会发生对立面转化,以及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认识到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又认为每人有少量私有财产是社会平等的基础。
2、《社会契约论》分为四卷:第一卷论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契约;第二卷阐述主权及其权利;第三卷阐述政府及其运作形式;第四卷讨论几种社会组织。《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的革命运动和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独立战争。
3、《爱弥儿》:该书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书中以富家孤儿爱弥儿为主人公,论述了男子的教育改革,批判英国旧教育的荒谬腐朽,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并且借爱弥儿未来妻子苏菲的教育,论证了女子教育的革新。全书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述性善论。其思想对后世许多教育家都有启发和影响。
4、《忏悔录》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让-雅克·卢梭在其晚年写成的自传。从1766年,他已54岁的时候开始写作,一直写到1770年,前后4年方告完成,但直到1782年才出版上卷,1789年出版下卷。
5、《新爱洛伊丝》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还是一部哲理小说,其中包含了卢梭的重要思想,无论是教育观点、文艺观点、农村经济、社会平等的思想、宗教观点,还是园艺、决斗、自杀,小说都有多触及,甚至进行长篇议论。
6、《漫步遐想录》结构单纯,由十篇长短不一的文章组成。形式自由、激情充沛,具有新颖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作者擅长哲理性抒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作品独具的艺术特色。
7、《植物学通信》:这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撰写的最伟大的植物学经典。


卢梭的作品有哪些?

卢梭的作品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1、《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法国思想家卢梭创作的哲学著作,1755年4月初版于荷兰阿姆斯特丹。该书探讨了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及克服的方法,批判了封建等级关系。2、《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于1762年出版的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3、《爱弥儿》《爱弥儿》首次出版于1762年。该书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书中以富家孤儿爱弥儿为主人公,论述了男子的教育改革,批判英国旧教育的荒谬腐朽,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并且借爱弥儿未来妻子苏菲的教育,论证了女子教育的革新。全书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述性善论。4、《新爱洛伊丝》《新爱洛伊丝》这部作品主要用五个朋友相互间的通信这一单纯的手法构成,紧紧围绕朱丽、圣普乐、沃尔玛三个人物的友谊和婚恋这一中心主题来展开情节。5、《植物学通信》《植物学通信》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卢梭撰写的最伟大的植物学经典。原书名义上写给一个5岁小女孩的。文笔优美,对植物的讲解清晰有趣。

上一篇:beargrylls

下一篇:网络著作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