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中谍4》的观后感
汤哥有了自己的制片公司,近几年主演的作品越来越少了,我是汤哥的忠实影迷,他拍的电影我基本都观看,昨晚和网友一起吃了晚饭后,去电影院观看了我梦寐以求的 《碟中谍4》。
如前几集一样,情节紧张刺激。为了防止克伯特发射核弹,汤姆。克鲁斯饰演的伊森特工与另二个特工前去阻止,却身入绝境,遭遇变故,没有任何IMF的协助,当然最终还是阻止了这场阴谋。在这里,美国奉行的个人英雄主义得到了极大的体现。
与前几集一样,影片的取景是在布达佩斯、莫斯科、迪拜、孟买这样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很多空中俯瞰的全城景色,著名的克里姆林宫、迪拜塔都是主要的场景,观后感《《碟中谍4》观后感》。有白天的风景,也有晚上的灯光璀灿。特别是攀爬世界第一高度的迪拜塔和沙暴的场景很壮观,有些令人想尖叫。我看的很是投入,就感觉身临其境一样。在这样炫丽的背景下,加上流畅紧凑的情节,perfect!情节一环扣一环,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当然,这种题材是好莱坞最擅长的,题材和结构也算不上很新颖,但观影的过程还是很过瘾的。
《碟中谍》系列影片的.最大亮点是高科技的使用,各种先进的设备、通讯方式和电脑程式都有展现,也不少IPAD、BMW概念跑车这样的时尚产品,与时俱进啊。
汤哥毕竟老了,肌肉也没从前那么结实了,不知道还能打几年,但是汤哥的风采还是无人能敌的,是我们女人心中的王子(*^__^*) 嘻嘻……,影片结尾是另一项任务的开始,还交待了伊森妻子的去向,期待《碟中谍5》。
汤姆克鲁斯拍《碟中谍4》是在迪拜塔真实拍摄的吗?
是在迪拜塔真实拍摄的。“哈利法塔”(又称迪拜塔)高828米,剧组获准进入当时还在施工的第123楼,好几层楼的玻璃外窗被拆下,以便安置摄影设备。汤姆·克鲁斯身上绑着安全带,连接铺设在大楼表面的钢索和滑轮,还请来著名攀岩专家指导他的动作。《碟中谍4》是由派拉蒙影业公司于2011年12月16日(北美)发行的一部动作谍战类影片。该片由布拉德·伯德执导,安德雷·纳梅克、乔什·阿佩尔鲍姆共同担任编剧。汤姆·克鲁斯、杰瑞米·雷纳、西蒙·佩吉、宝拉·巴顿、迈克尔·恩奎斯特、萨穆里·艾德尔曼、蕾雅·赛杜等主演。该片是《碟中谍》系列电影的第四部。主要讲述了俄罗斯克里姆林宫被炸,而特工伊桑所在的小组被解散,他们必须想办法洗去克里姆林宫爆炸事件的嫌疑,并阻止俄美战争爆发的故事。扩展资料:哈利法塔的原名诗迪拜塔,又称迪拜大厦或比斯迪拜塔,是世界第一高楼与人工构造物。哈利法塔高828米,楼层总数162层,造价15亿美元,大厦本身的修建耗资至少10亿美元,还不包括其内部大型购物中心、湖泊和稍矮的塔楼群的修筑费用。打破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建造时的492米纪录。大厦内设有56部升降机,速度最高达17.4米/秒,另外还有双层的观光升降机,每次最多可载42人。哈利法塔始建于2004年,当地时间2010年1月4日晚,迪拜酋长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揭开被称为“世界第一高楼”的“迪拜塔”纪念碑上的帷幕,宣告这座建筑正式落成,并将其更名为“哈利法塔”。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碟中谍4百度百科-迪拜塔
碟中谍4的影评
影评即电影评论。电影评论,简称影评,是对一部电影的导演、演员、镜头语言、拍摄技术、剧情、线索、环境、色彩、光线等进行分析和评论。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碟中谍4的影评,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碟中谍4的影评 1 花了一上午,看完就是一排字飘过心头:世人谓我恋长安,其实只恋长安某。经典的三段幕式结构,好久没看到如此经典的结构了。趁印象深刻,小记之。全片总长133分钟,去除开头结尾字幕,120分钟,依然控制了极好的时间长度。 那么根据三幕式结构区间,大的结构是前30分钟,30~90分钟,90到120分钟。根据电影所呈现的内容,看看这三个段落里发生了什么。前30分钟:美国特别行动小组在一次夺取重要文件的行动中失败,不光失去了一位队友,还丢失了文件。为拿到这个文件,他们设计使另一名同伴(男一)逃狱,并告知这个重要文件是核弹发射密码。于是,小组再次前往克林姆林宫夺取密码,但是行动却以失败告终。男一被抓。 30~90分钟:男一逃脱并和部长接头成功,完美计划失败,男一回忆起逃跑过程中遇见的男人才是真正的反一,反一想利用核密码发射核弹。为防止外交交恶,小队只好被美国除名,部长安排好计划后即遇追杀,部长死,部长手下一名分析师(男二)和男一逃脱。此时为了不让反一得逞他们务必要获取密码,于是根据反一的行程赴迪拜实施计划。但是仍然失败。此时,男一通过观察和试探,察觉男二并非分析师。男二不得已只好承认自己曾经也是个特种小组成员,因保护一对夫妇不利致使女人被杀,迄今自责。 90~120分钟:男一从一名军商那里得到商曾经转手卖了一颗俄国废弃的军用卫星给一名印度大亨,反一可能利用这颗卫星实施核导弹攻击美国城市。为了截取卫星的控制权,小组赴孟买。终于,他们从大亨手中获得密码,只是为时已晚,反一已经将核弹发射出去。情急之下,阻止核弹爆炸的最后救命稻草在密码发射箱上,小组在极其紧张的节奏下终于阻止了悲剧的发生。 大体上的结构如此,观影时感觉内容量不是很大,但真正分析下来每个段落里情节内容的安排数量则十分密集,把发射核弹的紧张和总是无法有效实施的行动螺旋紧密抠在一起,保证了节奏,动人心魄,让人不禁为主角们捏一把汗。 那么最重要的前30分钟的前10分钟,发生了如下内容:获取重要文件的行动失败,队友死亡。为计划能够顺利进行,协助男一逃狱。本以为前10分钟只会出现一个事件,没想到会是2个。但是两个事件却因为同一个原因,那就是那个重要的文件。10分钟结束后,队友道出真相,那个文件是核弹发射密码,从而引出整部剧的原始动力。因此,前10分钟既可以说是2个有关联事件,也可以说是1个完整的事件的两个部分,即获取密码本密码本。因此,在情节上,这样的设置是完整且直接的,并没有影响节奏。 最后的30分钟,即阻止灾难的30分钟结束后,在美国城市的小酒吧里,汤姆克鲁斯的主观视角总是有意无意的往对面一处行走的人流中看过去,大概给了有4、5个镜头。原来,人群里有一个女人是自己的妻子,而她就是当年男二以为看护不利死掉的女人,为了保护好妻子,只好让包括男二在内的所有人以为她已经死去。 究竟是什么样的动力?什么样的决心?可以如信了邪一样的虔诚?不惜生命和也不管再多艰难?为人类阻止一枚核弹?即便在最后一秒钟也不放弃?看到这里,理由似乎一下子明白,因为心爱的人生活在这里。或许整部片子里,最动人的是他远远的相望。汤姆克里斯对男二说的那句话大意是:保护她的人不应该是你,而应该是我,因为我是她的丈夫。不管身份是特工还是元首,也不过是肉体之躯,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人平安,却无法真的变成一个救世主。但因为有那么一个人,想让她好好活着,这一切才变得有意义,再苦再累都是值得。世人谓我救长安,其实只救长安某…… 美国大片在结构和情节上总能让人感受到救世主一样的存在,身份安排的恰如其分,目的安排的恰如其分,故事安排的恰如其分。但在所有的轰轰烈烈后,才发现最原始的动力,是爱和存在。 大片让我们看爽了眼球后,再看透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最重要的是,在教观众看爽的过程中,不会泄漏出一丝一毫与大剧情大结构违和和透露的内容,只是到了最后才发现,这一切原来是这样。比如《白宫坠落》里那个挥舞国旗的小姑娘,也比如《惊天魔道团》里面的`那个警察。整个一大半,警察为追银行遗失的金砖所使用的脑力和暴力,都是极其努力的,让人无法不相信他是个太负责的警察。因此当真相揭露他自己就是大盗头目时,不禁唏嘘。 如果我们习惯对爱的人手下留情,那么只因为爱的还不够深。 碟中谍4的影评 2 《碟中谍4》的最大看点和亮点是异常生猛的动作戏。动画导演出身的布拉德-伯德更加擅长把握节奏,这让《碟中谍4》避免了被诸多导演用滥的慢镜。片中惊险镜头接二连三,危机此起彼伏,导演却并未刻意卖弄动作,即时画面带来的快节奏真实可信,紧张无比。 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动作场面比比皆是。 影片开场时特工哈纳韦的矫健身手和流畅动作让人想起伯德此前执导的动画电影《超人特攻队》。用高科技武装到眼球的特工哈纳韦最终失手,这一桥段完好定位了本片任务难度,将影片预热。伊森-汉特的越狱桥段尽管老套,三下五除二的几段打斗却让大家重新见识了传说中的“哥”。随后一场克里姆林宫的爆炸惨案和轿车遇袭坠河桥段让影片渐入佳境。 迪拜阿利法塔的动作戏是该系列电影中难得一见的亮点,其紧张刺激程度丝毫不亚于当年《碟中谍》里伊森-汉特潜入IMF总部窃取特工名单那场戏。这段采用IMAX设备拍摄的动作戏没有华丽的爆破,没有子弹横飞,没有电光火石,但紧迫的时间,扑面而来的沙暴,八百米多的阿利法塔和生猛的伊森让这段戏成了影片的标志和高潮。伊森从阿利法塔上不慎滑落的桥段,纵身而下的桥段,以及人肉抛物线的戏都让影片紧张至极。这段戏的摄像景深极深,高细节的画面让人身临其境。八百米的画面景深让人叹为观止,真刀真枪的实景拍摄让这段戏倍加真实。这一桥段重新确立了动作大片的标杆,把诸多同类影片远远甩在身后。 影片随后动作戏延续了此前《碟中谍3》的生猛,各种豪车冲撞和贴身肉搏处处彰显着动画导演的与众不同。此外,导演巧妙避开了让伊森维亚坠落的俗套,这次将这一任务交给了特工勃兰特。